09业之因果 

各位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居士菩萨,大家阿弥陀佛,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顶礼历代传承上师,顶礼三宝,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愿上师三宝加持,所讲契理契机、如理如法,愿一切见闻者心开意解,法喜充满,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同登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我们今天晚上继续学习出离心的“四厌离法”。昨天因为妙舍有一点事情,耽误了昨天的学习,首先在这里跟大家深深地道歉,但是我们的传承不能中断,无论如何,我们要圆满的完成这样一个教法的学习,所以在后面的学习当中,妙舍会持续地把这个传承给大家讲完,大家不用担心。

我们已经把四厌离法前面三个都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业之因果”。上一节课,我们一起修学了观察思维人道中间的种种的苦,佛法可以说是给我们众生疗苦的一种药方,如果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不苦的,它是圆满清净的,或者是没有缺陷的,那释迦牟尼佛就不用劝他的弟子,娑婆世界的众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佛说四十九年的法,它有一个前提,建立的立足点是娑婆世界六道轮回是苦的,它是无常变化的,它是了不可得的,它是没有主宰的,所以说是苦、空、无常、无我,它是给我们说出了世间的一个真相,这个真相就是从这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我们前面讲了无常,这里又讲了苦,后面我们会进一步地学习,这个娑婆世界是无我的、没有主宰的、也是不可得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缺陷,不完美,所以我们才要修行,才要众生到一个没有众苦的西方极乐世界去,达到一生补处。

因为我们在这样一个极度浊恶的世界里面要修行很难成就,即使我们有所进展,经常是进一退九,生生世世我们不是没有修行过,但是因为这个退转的“因”太多了,我们各种各样的障碍实在是太多了,而我们的福报、善根一点一点儿的却在减少,所以要了生脱死,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一件事情了,这是我们必须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

我们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苦空无常,它对于修行,特别是我们这样心智羸劣,这样低劣的众生,它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大火坑,我们没有这样勇健的力量,来克服娑婆世界的这些苦难,所以佛以大悲心为我们建立了西方极乐世界,让我们到那里去修行,到那里去完成我们的成佛的事业,所以我们来认识这个前提,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我们是在这里扎根的人,我们如果不把这里的真相讲清楚,那么我们是没有办法,把我们的根从这里拔出来,然后我们要生到极乐世界去,我们认识不到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美丽,它是我们的本心的风光,我们还以为永远都是在这样一个娑婆世界,我们非常满意,受一点苦我们就忍着,所以叫堪忍,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

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人生,在这六道轮回的苦,我们的道行就是漂浮不定的,就没有办法真正地能够支撑我们最后去成就道业,所以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老老实实的把这个基础要扎好。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道心起不来?为什么我们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佛法当中?为什么在现实的烦恼当中,我们就打败仗了?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被自己的习气所带走?这就是不老实,没有真正地、如实地看清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真相是什么,没有深刻地去感受过这个苦谛,这个是要我们用身和心去感受的,所以诸佛都是以苦为师的。

人生当中,如果这个人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也没有受过什么磨难,这种佛弟子也好,世间人也好,这种人基本上是靠不住的,一般来说是让人不放心的,让他修道那就更难了。

所以说富贵学道难,好像什么都可以用权势金钱摆平,可以解决,动不动就说我有得是钱,然后很难去吃苦,感受不到人生的苦,人生的缺陷,他就觉得没有必要离苦得乐,我现在很乐啊,他就不知道这样的乐,它实质是苦的;我们如果不通过深入的思维,真的不知道我们太肤浅了,我们就是满足于这种现实的,浮于表面的这种所谓的快乐。

佛法教我们认识苦谛,教我们离苦得乐,我们在前面讲了那么多苦,也来共同思维了人身来之不易,也知道这个人身很容易失去,是无常的,那失去以后去哪儿呢?无非就是在六道轮回里面,六道轮回又是种种的不如意,有很多的过患,六道轮回的处所,它的正报、依报、苦乐都不同,数量也不一样,所有的一切,导致这一切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业”;所以我们今天来学习,关于业果决定的这样一个原理,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一起来思维。

业,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它是什么含义。业是身语意的造作;如果能够顺理、能够利益人,这种造作是善业;如果违背理、损害人的造作,是恶业。善业有生乐果的利用,而恶业有生苦果的利用。善恶业感召果报的功能势力,就像善业如果没有被邪见损害,恶业没有修善法来对治,纵然经过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感受果报不虚。

所以如来在诸经中说:“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就是说业是我们身语意的造作,身体的造作身业,语言的造作口业,还有我们的思想的造作是意业;因果是非常复杂的,也不是说我们凡夫的境界能说得清楚的。

那什么叫善业?就是能够随顺于真理,能够利人的造作,就是善业;违背真理,损人的造作,就是恶业。善业有产生乐的果的作用,我们讲善有善报,其实从果报的角度上来讲它只有苦和乐,从因上面来讲是有善和恶,后面的恶有恶报,而生恶果的利用,那这个恶改成苦就是生苦的利用;善业,有生乐果的利用,恶业,有生苦果的利用,这个苦和乐,它是相对的,跟西方极乐世界说的乐,这个极乐为什么加个“极”字呢?因为它是超越了世间的苦和乐,是绝待的乐,这是不一样的。

我们娑婆世界的、秽土的,或者我们凡夫份上的这种苦和乐,它是一种相对的,这种乐,再怎么他有一个相对的苦,他有他带来利益的一个方面叫乐,但是站在佛的角度,或者西方极乐世界角度来讲的话,娑婆世界的苦也好乐也好是相对的,是不究竟的,就是会散坏的,所以它本质都是苦的。我们学过三苦,就是坏苦;我们得到一个快乐,哎呀!我们欢喜、我们留恋,但它马上就会失去,马上就会变坏,就叫坏苦,那念念都在迁流变化过程当中,叫作行苦。

那再来看一下业果决定是什么意思?佛法所说的业力在世俗谛当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就是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的业力为缘而显现的,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我们看业果决定这样一个原理,佛法里面所讲的所有义理来讲,在世俗谛的这个法当中来讲,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的业力为缘而显现的,这八个字大家一定要注意:“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这八个字可以说把我们世间和出世间的所有道理,都讲的非常清楚了。

我们世间叫作依业流转,在六道轮回当中你是因为什么样的东西来流转的呢?就是依业来流转的;那么出世间我们说的出离啊,解脱啊,它也是依业而出离的。我们要修道,要按照圣人的教法过来人的教法,我们才能够从里面走出来,这个叫作道;修道,你才能证得涅槃的境界,这个叫依业而出离。所以这个业它分为染业和净业,染业,就是刚才讲的所谓这些相对待的有漏的善业和恶业,净业包括我们念佛、观照都属于净业,或者诵经、持咒都属于净业,特别我们修净业行人来讲,念佛属于净业;当然我们也要结合我们的发心,如果我们念佛,但是我们发心是染污的,是为了世间这些利益,那还是有漏的;这个跟我们发心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我们发心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来念佛,那这个就是净业。

佛所说的义理在世俗谛的角度上来讲,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了。世俗谛就是佛法在世间流布一切的教言,你不要认为世俗谛是寺院以外,佛法以外世俗以外,世俗人生活的那个道理叫世俗谛,它不是这个意思,它是建立的意思,比如说佛法在释迦牟尼佛证得涅槃的境界,那叫做真谛,那个真谛实际上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够利益到众生呢?一定要表达出来,去引导众生,要流布,这个法要流布出去,所以,就只能形成世俗谛,他要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用别的方式,总之,它是要依世间的表达方式建立佛法,区别于其他外道的,有一个佛法、有一个相状,这就是有一个标志,这就是世俗谛,谛是真理的意思。

佛在开演四十九年的说法,他也讲的是真理,就是按照我们娑婆世界人的思维表达出来,比如说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面,佛描述了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的庄严,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的无尽的庄严,真如实相的境界远远超出了这种描绘出来的相状;但是,如果是用超出我们娑婆世界这些人的思维的方式,我们都理解不了,也没有办法理解,所以佛为什么要讲七宝构成的,世间人不是喜欢那些珍宝吗?认为那是非常贵重的,黄金为地,我们都认为黄金是最珍贵的,乃至于经常提到这个水,它是怎么样的清凉,怎么样的可以解饥渴,然后又可以在树上攀援而上,或者是说随人的意乐或深或浅,或者是荡起波浪发出声音,这个描写水的地方特别多。

因为当时释迦牟尼佛讲的时候是在印度,印度是一个热带国家,水对于他们非常的重要,水带来的清凉解渴,种种的这些功德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引发人的这种好乐,就这样去跟我们描述;乃至于说像这个天雨妙花,然后我们想吃饭的时候,这个饮食会现前,然后我们不想的时候,就自然的消失,这个都是因为我们众生,欲界的众生有段食,我们吃饭的习气很重,为了随顺我们才表现出这些相状,顺着我们的方式来表达;如果佛是给那些净土的菩萨讲的,非常高级生活方式的那样的菩萨,他就不会说吃饭的问题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世俗谛,它就是依世俗的习惯所流布的这种真理,叫世俗谛。

世俗谛有哪些呢?包括佛说的讲因果,或者是三圣的教法,都是属于世俗谛;为什么要施设这个三乘的教法,这个也是世俗谛;因为从胜义谛来讲,无二亦无三,还有什么五乘教法呢?甚至也没有言说,所以佛说:“说我说过法的,就是谤佛。”三世诸佛那嘴巴都是挂墙壁上的,一说到那种实际理地,真如实相,其实它是离开语言、思维,没有办法用有限的东西表达出来。

那为什么还设立了五乘的教法呢?它是随着我们娑婆世界现在众生的根性而安立的,是方便说,方便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叫作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它是一个工具,带你证入佛的知见,那佛的知见就叫第一义谛,叫胜义谛,叫做真谛。那真谛和俗谛之间它是不二的,互相圆融的关系,不能因为说这个不究竟,我们经常有时候偏空,我们就会说三乘的教法、五乘的教法,它是不究竟的,我们要那个究竟的,什么究竟呢?就是究竟的它不离俗谛的,就是真谛不离俗谛,俗谛也是导入真谛的,是这样的一种关系,我们讲“二谛融通三昧印”,二谛就是真谛和俗谛,它们之间是互相不妨碍的,互相补充圆满的一种关系。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个正确的知见。不要说我们不喜欢这些低级的教法和世俗谛的,我一来我要证悟空性,其实不是说离开世俗谛之外,还有一个什么胜义谛,当然我们证入胜义谛之后,所有的这些方便你就知道了,它只是方便而已,你就不会再去执着它,或者说这个工具已经不需要了。

比如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讲的:“如来所说法如筏喻者”,那个“筏”是竹字头,下面一个讨伐的伐就是竹筏子,就是船,“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像是带我们过河的船,过了河就应该扔掉,不应该把船扛在肩膀上,何况非法?更不要说那些还不是法的,就更不值得执着了。

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法,无非就是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悟入佛之知见,在你真正悟入佛之知见以后,你知道所有一切的施设,所有一切的安立都是世俗谛的,都是方便的,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在法门不同上面去争论,会说我这个高,你那个低,我这是对,你那是错,其实根本这种争论就是毫无意义的;

就像比如说我们要到北京,然后我们有坐飞机、有坐火车、有步行、有骑马、有骑自行车,或者我们有神通,我们飞过去,我们绝对没有办法说谁是对谁是错,各有各的因缘。所以大家要知道守护这个无诤的内誓,是很重要的,它就是让你别去干那种傻事情,就是这一个方便,去攻击另外一个方便,这是特别傻的,因为到最后,这些东西只是暂时借用一下的工具,也是因缘法,是不可得的。

但是如果离开方便,我们众生是没有办法去悟入佛之知见的,佛当时证入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后,他讲:“吾法妙难思”,就是我这个法太不可思议了,众生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一看众生这个水平啊,天哪,没有办法真正的去理解这个法,所以当时他就想入涅槃,不想讲了,那后来大梵天王几次来祈请,才开始由实施权,由实法而开出了权,权巧就是四谛法,所以我们在这个上面一定要知道,真谛和俗谛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知道佛门高峻,真正的佛法确实是叫作不可思议。它不可以用我们的思想,去思维、推测、猜测,也不可以用我们的语言去议论。“凡有言说,都无实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确实是很不好证入的。

那像果地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方便,佛给我们施设了他的名号、他的大愿,把他的心通过这些传递给我们,这个其实就是诸佛的实相;果地觉的这个方便,是极其善巧的一种方便。世俗谛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就是业果决定,他也不离开这个;世出世间所有的果报,都是由染净的业力为缘而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众生其实本来都是佛,这个是果地觉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每一个众生都是佛,一定要把这一个理念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脑海深处,然后运用在我们看待每一个众生的现前当下,要不然这个果地觉不好用的。

你一看这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有什么缺点,从小我看他长大,小时候尿炕我都知道,所以我们一来,就看到了那些业缘,那些如幻的业相,就遮蔽了我们的慧眼,那首歌唱: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朦胧的世间看清楚,什么是慧眼呢?就是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众生其实本来都是佛,这个就是真正的慧眼,为什么雾里看花,看不清?总是去看那些业相。

今天刚好有一个案例,就是瑄师到了深圳,慧如居士的道场,也发回来很多的图片、视频,然后还有他们分享的音频,我们在这边看了都非常赞叹!那个环境非常的优美,而且居士们素质都很高,特别瑄师还给我们拍了很多照片,让我们看到慧如居士这个用心之处,这些细节都设计得非常的完美,应该说她是非常用心地展现出一个清净道场,和这个修法修道的道场的气氛紧密的联系起来,烘托出那样一种令人身心安适的修行的环境,这就是我们佛性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优雅;但是我们有另外的人,他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这个不是我们群里面的,先要跟大家说哈,是我们外面有一个人,特别特别的着急,他就会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他脑袋里想的全部都是不好的,他今天下午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这个消息,或者是看到了这些发回来的东西,然后他就一直跟妙舍讲,怎么怎么地,妙舍觉得很有趣,这就是说我们眼睛里看到的世界,确实是由我们的心幻现出来的,我们看他是佛他就是佛,我们看他是一个道地的凡夫,他有种种的业障,他有好多的问题,那他就是那样式儿的,我们看到这个环境很美,基本上就是佛菩萨加持的一个地方,但是他看到的是危险,那么就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所以真是很有意思的。这就是说,其实众生确实都是不觉悟的佛,佛实际上就是觉悟的众生,这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一个事实,这是宇宙当中最大的一个秘密,这是我们和佛的关系当中的一个实质,就是我们实际上是平等的。

那我们世出世间所有的果报,包括我们做人做动物,其实我们做人的时候,其他的地狱恶鬼畜生,乃至佛菩萨阿罗汉等等这些因,我们每个人都具备、都有的,那为什么没有显现呢?是因为我们没有用那种相应的缘去开启。你念贪嗔痴,就有开启六道轮回三恶道的这种果;你念偏真涅槃,那就是声闻缘觉;你念菩提心,开启的就是菩萨的境界;你念真如实相,那就是佛的境界;你念佛就得到开启佛的境界;这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染净业为缘的。

像崇瑄法师他心里头就是唯佛是念,处处想到这是佛加持的,这是给我展现果地觉的,来的都是佛菩萨,来加持我的,所以他开启的就是佛的境界。所以果地觉非常重要的,我们转我们的心,以佛心为己心,以佛愿为己愿,唯佛是念,不仅是说我们念这个佛,而且我们要念到什么程度,现前的每一个众生都是佛,然后我们自己也是佛,那这样当然就是佛的境界了,就住于佛的境界。

像《般舟三昧经》这个念佛,就是唯佛是念,其他出现一切的状态,包括这里痛啊,那里难受啊,出现幻境啊,一切都不着,只是什么?就是安住,所以他到后来会证到佛力三昧,十方佛现在眼前,因为一直念佛嘛,所以说唯佛是念是果地觉教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

这个也就是如来藏这一系列的修法里面的清净观,像大圆满的这个见地,这一切的依正二报全部都是佛,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一心具足十法界,什么样显现,完全是靠我们是什么样的缘,这个缘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当下那个心什么状态,所以如实知自心很重要的。

每一个众生都本具十法界的功能,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十法界的功能都具备,那靠什么来开启这种功能?就是靠我们造的业,我们造的业力来开启的,那么一般讲就是受果报,所以在凡夫位上来讲,依业流转是真实不虚的。

那我们为什么下地狱呢?就因为有业,因为有地狱的业来牵引;三恶道的业、六道轮回的业,来牵引我们本具的六道轮回的这个德能,所以他不是别人给你的,依业而流转,有一个引业,牵引我们投胎受异熟果报的这种叫引业。那么依业而出离这种是净业,我们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的境界,佛的刹土,我们依这样一个净业,我们就可以跟他感通。

那么我们行菩萨道是跟菩萨的境界感通,这也是依业出离,这个道理是决定不虚的,所以,这也就是说念佛法门,我们不念其余的九界,因为其余的九界都是不同程度的不够圆满,就佛性来讲,它是不同程度的委屈,只有佛性、佛的境界,是纯粹的圆满、无碍、清净,所以我们就念佛境,就念佛,我们就会开启佛的境界,如果我们依照实相境讲胜义谛,那么其实所有的都没有,无佛、无众生,这是对的,这确实是;但如果我们有稍微有无明的话,我们无明没有断尽,那在我们当下就会显现这些东西。

所以《大乘起信论》里面讲:“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于一念无明妄动,我们清净的自性法身,就会内而生心,外而世界,内而生心,外而世界它是同时聚起的,同时聚起,大家应该在这个地方好好思维一下;我们来引导大家一下:大家想一下,我们晚上做梦的时候,有时候你不知道你在做梦,一念就顿时显现梦的境界了,这个梦中的境界呢,有山河大地,还有你在那个山上走啊走,那个都是同时存在的。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我们的正报和依报,我们到这个世界来,其实也是一时顿现的,那么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呢?也是。

好像我们感觉有一个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实际上我们就融入到他那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中开显的一个刹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和依报是不二的关系,那我们梦中的那个境界,山河大地和你也是不二的关系,都是你自己叫作梦中意识的一种显现,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都是法藏菩萨因地发的愿心,最后开显的一个正报依报,他只要成佛,他的整个正报和依报都是同时存在,它显现是没有先后顺序的,是一时顿显。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业的规律,业因必定感果,这是第一个。我们在娑婆世界,如果造了恶业的话,一定会感恶果,它不会自动消失,我们所有造的业有两种情况会消失,第一个就是你受报受完了就没有了。第二种,就是你忏悔尽了就没有了。那善业有生乐果的利用,恶业有生苦果的利用,善恶的业报,它这个功能势力,就像比如说善业,如果没有被邪见损害,恶业没有修善法来对治的话,就是说你的恶业就会感召苦的果报,善业会感召乐的果报,这个是一定的,就是说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感受果报不虚,所以才有那个著名的偈颂:“假令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所以根本不会有说我造了业我不受果报,那是不可能的,但这有个条件非常重要,就是你做了善业,你没有被邪见损害,我们很多人还是很喜欢做善业的,但是我们不知道邪见会损坏你的善业,什么样的邪见呢?比如说后悔,我们有时候做了善业,还不被人理解,特别现在这个社会,可能你造恶,很多人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你要做一点好事情,人家就觉得这个人脑袋有问题,他是有什么企图呢?那我们就有点委屈了,我是这么好的一个心,好心没好报,然后你就后悔了,这就是邪见,就会损坏你的善业。

还有其他的像我们学佛是世间最大的善业了,但是如果你被人家诽谤,被人家看不起,人家认为你是不是迷信呢?你就说早知道这样我还不如不学佛了,那你这个也是邪见;或者是你在学佛的路上遭到了一些困难挫折,你就诽谤佛法、诽谤三宝,或者包括你跟出家人打交道啊,你开始还挺恭敬,你就开始观他的过失,看他的问题,那就开始谤僧,那么前面所做的善业,它的增长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消退,所以我们做完善业,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邪见所损害。

那我们犯了恶业,所造的这些不好的事情,如果没有加以如理如法的忏悔,就是没有通过念佛、读诵大乘经典,乃至于我们说的这种四种对治的忏悔法:四力忏悔,那么这个恶业无论经过多久,它一定要承受果报的;所以用这个善法加以对治,它是一个对治法。它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点,就是以后再也不做了,“忏其前愆,悔其后过”,“忏”是发露的意思,就是把它讲出来,我们可以对三宝忏悔,也可以对亲近的人忏悔,那悔其后过,就是说我再也不干了,要有这个决定心。

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念佛,念佛是有消业的功能,我们念佛的当下,就是把我们的心导向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对过去的所做的事情生惭愧心,生忏悔心去念佛,这是彻悟大师讲的,我们带有惭愧心念佛,带有忏悔心念佛,声声佛号具备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功德,但是我们念佛的人,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消业方面,它会自然的消业,因为佛号它具有光明,具有佛的一切的威神,我们在跟佛力感通的时候,我们凡夫所造的那种虚妄之业,它就不会再增长,这个要知道。

但是我们不是靠消业往生的,很多人说我把业消完了我就好往生了,所以成天就是拼命的去做这种功夫,我们要知道祖师在他的论著里面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一从生下来开始就开始念佛,他从来不睡觉,也从来不吃饭,甚至他也从来不停下来,就一直一直的在念佛,每一声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样子的计算,他一直念到一百岁,他也消不完累生累世所犯的罪业,可以知道如果我们要消业往生,这是很多人的理念呢,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所以印光大师在闭关,求证念佛三昧之后,当有人问他:“法师啊,您是不是证得了念佛三昧?”法师就没有正面回答,他是说:“我是想要消这个业,那么我只证到什么呢?就是这个业居然和真如本性一样,它也是不生不灭的。”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印光法师他真的证到了念佛三昧,所以我们很多人想消业,消什么业?业本身就是不生不灭的。

当然这个是从业的本质上面来说,如果是从有为法层面来讲的话,我们造了恶业,它就会显现那种有为的相状,就是果报会出来。那我们造了恶业就没救了吗?不是的,还是可以用修持善法来加以对治,这个情况都是说到在有为法里面的,不让这个恶业增长,让我们的善法功德增上,如果善业被其他的邪见所影响,我们的善法也会慢慢慢慢地会消退,所感到的果也会越来越微弱,那么我们后面讲一下这个忏悔的方法,可以让我们重罪轻受,然后轻报,甚至可以免受,他有这个功德。

在果地觉的修法当中,我们是用一念法把恶业、善业、无记业、共业、交织业,所有的这一切业,自业、他业,全部都一时无余供养阿弥陀佛,是通过这样一个善巧,而且把它融入阿弥陀佛的智愿之海,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个业不要自己背着,因为业无自性,所以它就没有所属,它不是说那是你的,写上你名字的,是你家的白毛兔子,你能给它叫答应没?你可以供养给佛,同时要融入阿弥陀佛的智愿之海,也就是要消融到他的本心里面去,消融到本心,他不就不生不灭吗?那不就是真正的消业吗?其实一念法的道理非常深刻,但是它非常的善巧,这样就相当于是在忏悔里面的无生忏。

在通途法门来讲,只有证入了空性,无生之理的人,一瞬间他就能认识到所有的业,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不存在消不消业的问题,那个时候再重的业也就是一大团云一样的,没有什么重量感了。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的凡夫,没有证入无生,业还是业。但是在一念法里面,由于我们把它融入阿弥陀佛的智愿之海,也就相当于我们把它融入到无为法里面去了,消归我们的本性,所以一念法是一个窍诀,一定要去用,不要光念一遍,要深深的去体会那个意思,然后去用,你就会真正知道,为什么说果地觉的修行人,他一身的轻松,感觉到非常地轻安,非常地欢喜,就是因为他没有负累了,他通过这样的一个方法,把它消融了,而且把他最后还要转化,从自力这一方面转化到他受用那边去了,就是以这个因缘来念佛,但是念佛不是为自己,而是悲悯世间、饶益有情,这样就开始,我们要造作这个善业。

那业的第二个特质就是:业果不会错乱。业因和果报,业是因,受报是果,它中间有一个缘,就是业、因、果,业缘果报。善恶的业因,必定是要生同类的果报的,因果更互相辅顺,因果决定无杂乱的,不是说我做了善业,相对受苦报,不会的,或者我做了恶业,我却受到快乐,这也不可能的。

有的人说,你看现在那些社会上的那些黑心老板,现在造恶业,还过得很好,还升官、发财,事业还越来越大,其实那是因为他过去的善业在增长、在现前、在成熟,但是他现在种的恶业,他将来会受不好的果报,我们要看到他过去曾经做过好事情的,这个中间有一个时间,有一个时间性,所以这就是报通三世,也就是说你作了善法以后,一定会产生快乐的果,只是时间问题,那你作了恶业,一定感受苦果。

有的人会说我到寺院里面烧香、捐功德,可以抵消我以前的罪业;比如说,我们以前也杀人放火、黑社会啦,现在我们想到以前做错了,赶紧给佛菩萨烧点香、磕点头,然后我们捐点钱,我们就认为这样就抵消我们的罪业了,警察你可别抓我,佛菩萨你要保佑我;我们要知道这是不对的,有的人说供斋啦,烧香拜佛啦,我以前贪污啦,我就贪污了一个亿,然后我捐一百块钱给寺院,我以前贪污的事情,所做的事情佛菩萨你给我一笔勾销吧,那是不可能的。这个不管在家、出家,因果关系绝对不会错乱,不会开后门,佛菩萨那要这样就成贪官了。

最早妙舍为什么没有信佛,而且那个时候还谤佛,就是因为看到好多人烧香、磕头,然后给佛供点水果呀、上点香啊,然后就在那里许愿,许了一大堆的愿,最后就带着他强烈的贪欲就走了,然后就叫我去拜,叫我去上香,我就不干,我就说这个佛菩萨就是贪官污吏啊,送点礼啊什么的就好使,那这个我不信,所以当时就是产生很大的误会,就是这样做的人给咱们造成的误会。所以呢,这样那不成了做坏事一个挡箭牌吗?我在这边做完坏事,我到那边拜佛菩萨捐一点,然后我就没事儿了,所以这个不会,绝对不会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是一定的,不是说我做点善事,可以抵消我的恶业。

所以这又还引发一个问题,就是我既然造了很多恶业,那我供养三宝,或者去行善就没有意义了吗?那我现在就只有等死啦,等着受果报了?所以我们有的人以烂为烂,破罐破摔,这样也不对的;我们行持善法,这个过程当中,他有一个因、缘、果报的关系,我们现在去行持善法,我们就是感着善的缘来聚集。所谓“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你原来造恶业嘛,那你现在行善的时候,所感到善法的因缘会现前,越来越强烈,那么你后面恶业受果的那种缘呢,慢慢地它就会变得很弱,就是“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但一个人行恶业的话造恶,好多的善缘慢慢就更远离了,“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让你产生快乐的这种果报的这种缘慢慢就退了。所以一个人如果听不进去劝,或者他造作很多恶业的时候,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就远离他了。

你看我们历史上很多皇帝骄横跋扈的时候,忠臣就不敢进言了,那进言会被他杀头的,那就赶紧告老还乡,找一个借口,返老还乡种田算了,他的这个恶因恶缘,就在感着他旁边都是奸臣;所以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如果一个国家要政治清明,就必须要有忠臣良将,那他这样做的时候,这些忠臣良将慢慢一个个都退了,消隐下来,所以我们一念心,善恶业因的心感召,它是不会错乱的。

那我们供养三宝、行持善法,对以前的罪业就不能消了吗?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你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慢慢感来的就是善缘,这个越来越强。在唯识里面叫做种子,种子它有强势的种子和劣势种子,强势种子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造了恶业,肯定在我们八识田里面,就有功能种子存在,它是一种隐藏的形式,没有显现,还没有受果报。

我们不断的去行持善法,或者是供养三宝、或者是忏悔、念佛,我们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缘越来越强,让种子生现行,我们过去内心里面,这种寻求善法的种子功能,这个快乐的或者是善道的,或者是极乐世界的这种功能就会现前,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念念去念佛的话,这个叫强势种子,那么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你不会跟你过去的恶业相续了,恶业不相续,你内心就会感到三恶道的这些种子功能,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了。

打个比方,我们的第八识就像一个仓库一样,第八识叫作藏识,就是储存我们这一生,乃至无始以来的种子,善恶种子,在唯识里面就是功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表达,这种功能,你造恶业的这种功能,会感到三恶道的果报,或者六道轮回的果报;这种果报的功能会像我们藏在仓库里那种种子,我们不放到田里面去,它慢慢地不会发芽,不会长庄稼;如果我们拿出来拿到田里种,就是念佛的种子,善法的种子,这个善法的种子是长得越来越强壮,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它就变得越来越强烈,哪一个种子强,哪一个种子就是强势种子,那么它就会得到更多的雨露阳光,那么它就长得更快,我们看那些大树,大树下面其实有好多草,还有那些草种子,为什么很多大树下面那个草长不起来呢?就是大树是强势种子,它生现行了,它吸收阳光,它会长得很快,而下面那些草,都没有容身之地了,但是你不能说大树下面没有杂草没有种子,都有,当你把这个大树砍掉之后,杂草的种子就会生起来,它当下就在,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所以你行持善法的过程当中,“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祸已远离,并不是说你以前所造的恶就没有了,没有了,就是断灭、就是善恶抵消的一种观念,是错误的,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就说明我们这个强势的种子,你念佛熏习你西方极乐世界的功能,西方极乐世界的功能,在你现在还没有往生之前,它是一种功能的形式存在在你的心中,那么念佛开启你内心里本具的这种西方极乐世界的功能,现行熏种子,种子再来熏现行,最后达到强势种子,就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极乐。

那如果我们不念佛,我们就是念念贪嗔痴,贪嗔痴熏习的就是三恶道的种子功能,三恶道的种子它强势了,那么就会得到开显,就是这么一种关系,它并不是说我们行持善法,可以抵消我们以前的罪业,它是没有这样一种关系的,但是,也并不是说我们行持善法就没有用,它是有用的,他主要是让我们这种善法的功德,变得越来越强势;这个因果之间它不会错乱,但是关键是我们现在一念心,你去取哪个东西,去行持哪个法,那你将来就感什么果,让哪一个果变得越来越强烈,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为什么我们强调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呢?就是我们现前的一念心特别的重要,我们抉择什么,我们将来就感得什么。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往生极乐世界,唯佛是念。“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个是《圆通章》里面的。也就是说这个强势的种子功能,它就能够得到开显,因为它已经被你念的很强势了,我们现在用果地觉这个方法呢,它是非常直接的,我们直接地取佛的果地的功德,为我们因地之心,所以这样,它这个果是直接就呈现出来,现下它就呈现出来,善恶之间它是不会错的,不会错乱的。

我们看这个六祖慧能大师,他成就以后在南华寺弘法,有一天,江西有一个人,就是有人,当时也挺复杂的那种状况,就想买六祖慧能大师的头,就请江西这个人去杀六祖慧能大师,而六祖他是已经早就成就的,其实这些事儿他都知道,他坐在房间里面,安安静静的,那个盗贼进去,他马上就知道了,他就很平静地跟他说:“你过来,你坐下”。他把旁边已经准备好的一袋子钱,就交给这个盗贼,这个盗贼叫张行昌,六祖就说:“多生以前,我欠你钱债,我不欠你命债,你是杀不了我的。”因为我不欠你的债,你就杀不了嘛;但是那个张行昌他是接受人家的委托,拿人的钱要给人家办事,是一个杀手,他不相信,他说:“我今天不杀了你,那我自己也就没命了。”这种职业杀手,这是他们的职业的一种职业道德,他拿人家钱得给人办事儿,那如果没杀掉,他出去可能会没命,他就连砍三刀,结果这个连砍三刀,刀都从六祖慧能大师的脖子上直接砍过去了,但是一砍过去,头都复原,一砍过去就复原,连砍三刀都是一样的,那个头没掉到地上,它马上就复原了;六祖就跟他说:“你不相信我不欠你的命债,你一定拿不了我的命的。”其实六祖早就是成圣了,圣人的境界了。六祖说:“我欠你的钱债。”就又把袋子给他,钱袋子给他,这下吓坏了,马上就跪下来,也感动了,所以他就要求要出家,六祖就说你不行,你现在要出家,你刚才是拿着刀跑进来的,那今后我的弟子知道了会把你打死的,等一下,你赶紧从后门出去,偷偷地赶快跑掉,以后你换了装再来。

这个六祖真是大慈大悲,所以我们看这些大成就者,他们心里早就没有恩怨了,但是他也知道欠的债,是什么样的债?我欠你到底是命还是钱,我就还给你,心里面只有深信因果和一片的慈悲心。那这个人就赶紧就跑了、溜了,后来就换了装,后来他也就是在别的地方出家,再来顶礼六祖慧能大师,就是后来的志彻禅师,六祖大师就跟他说:“我等你好久了,你怎么现在才来呀?”结果后来他在六祖慧能大师的座下开悟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今生如果我们被人家偷东西,被人家砍杀,或者有时候别人冤枉我们,这些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在无始劫以来有欠人家的情债,所以我们会为情所苦,为情所困,成天掉眼泪,就那些单相思的;欠人家的命债,总有人要你的命,欠人家钱债,总有人会偷啊、抢啊、骗啊,或者是说生到你家,用你的钱呐,这个都是丝毫不爽的。

我们知道在四川有一个高僧,就是叫做钦定上师,昭觉寺的老方丈,他原来是读过黄埔军校,后来给蒋介石做政治部主任,他是少将出家的,在文革的时候啊,因为他这个出家之前的特殊身份,就受到了很多的批斗,受很多委屈,坐牢坐了十八年,后来平反的时候,有人问他说:“你这一生受了这么多的委屈,请问有什么感想?”老和尚说:“三世因果,绝无冤假错案。”这句话,大家要记住哦,我们人生当中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受委屈了,不公平了,其实我们遇到什么人?受到什么打击?跟什么人成家、交什么朋友?拜什么人作师父?或者跟什么样人做师兄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有的人会说:我都没有生到一个富贵之家,你看我的父母太平凡了,又没有钱,又没有势,我真是倒霉死了,不要这样子;其实这是我们的业果,不要说我们怎么没有作习主席的女儿呢?因为习主席只有一个女儿,全国其他的同龄的女孩子,都不可能再作他的女儿了,这是各自的因缘。

我们有的人很羡慕比尔盖茨的女儿,长得又很美,老爸是世界首富,但是她有她的因缘,你也生不到他家去啊,你没种过那个因,所以,因果之间、善恶之间绝对不会错乱的,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自己要认账,“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们很多人就是不认账,不认账,这一辈子就生活在抱怨当中,就会造新殃,抱怨就是一种新殃,以后还会再来偿还。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生,一定要随顺这个因缘,一定要去消这个旧业,就是接受,我们果地觉讲的接受哇,欢喜地接受,而且要感恩,更不造新殃,就是用感恩接受,这样的心就不会再造新殃。

如果我们是抱怨、不接受,我们在造新业,那麻烦了,你就轮回不断了,所以因果更相辅顺呢,它绝对不会说搞错了。憨山大师的《醒世歌》里面说:“人从巧技夸伶俐,天自从容做主张”。我们现代人机心很重,成天都在动脑筋,搞点这个、搞点那个,怎么样才能把人家钱包里的钱,算计到我的兜里来,或者我们要什么地方都多得一些好处,少付出、多得到,那不好的东西可别让我沾上,所以“人从巧技”,就是很多的技巧,最后认为自己很聪明,四面八方都能够摆平,但是“天自从容做主张”,这个“天”,他不是老天爷,它是因果的意思,因果法则是天人的规律,它有它的主张,这个世界没有所谓法官,真正的法官就是因果法则,它自然会来审判的。

你这辈子该赚多少钱?你能够当多大的官?你交什么样的朋友?你的人事关系,这是有一个定数的,这不是宿命论,但是这是过去的业因感果的,所以我们人要认账、要认命,认了就是你的,然后要知足、要感恩,我们不要让这个欲望,让我们在驱使,去做更多的恶业,乃至于轮回无尽。

好,今天的时间就到了,我们做一个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