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愿安心之后还做些什么?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弟子的问题是,最近通过体验阿弥陀佛佛力住持法界一切时处,深知其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佛愿回施上的安心,以及佛愿应契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它清净圆满无碍,从来没有欠缺过,从来没有减损过。在这个佛愿印契、众生本质处去安心,有了这样一个确认和领受,体会到之前亏欠的心、不舒展的心,好像彻底地、以前那些紧绷的心彻底地舒展了。

然后就出现了一种状态,对念佛的意乐,包括闻法的串习,好像有点什么都不想干了的那种感觉。这一方面是因为最近身体特别疲累,每天早上随着身体的状态,经常睡到 6 点多钟。而且佛经也提醒弟子,还没有到究竟安心,因为很快要去斐济参访师傅,要发心多忆佛念佛来培养自利,包括和师心佛心相应。但是最近的状态,就感觉在佛愿上彻底地歇心了,什么都不想干了。这种状态,恳请师傅给予开示,阿弥陀佛。

您感觉在佛缘上歇心了,因为我们如果出现觉得在佛愿上歇心了,啥也不想干了的情况,其实我们干了个 “啥也不想干”,睡懒觉也是一种 “干”,睡觉不是早起才叫 “干”。作为一个有形的生命来讲,你总干点啥,不干睡觉就干起来。很多人说 “我佛也安心了,我啥也不想干了”,大前提是有问题的。就像说我们彻底无为的时候,表示什么?我们已经任运而为了,该做啥做啥。你是太阳,你就彻照天下;你是月亮,你就在晚上出来;你是星星,你就在你的位置,像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一样闪一闪。花任运开了,又任运谢了;风任运吹过来了,春雨滋润大地了,它们都在 “干”,但是它们没 “干”,因为它们无心。我听到不止一个菩萨这么说:“我佛愿歇心了,我啥也不想干了。” 然后我一看他在干啥,其实大部分就是睡懒觉,然后好吃的。有些人以前不敢谈朋友,然后就谈朋友去了;有的人觉得唱歌跳舞是放松一下,就先唱歌跳舞去了。他没干他认为该干的,却干了随顺习气的事情。

为啥会出现这种状态呢?其实我们对于佛愿歇心是认知不清的。我们只是以前太造作了,不管是求世间的东西,还是求出世间的东西,我们都特别 “贫”(此处疑为 “贪”),都是有所求的,都是极度自求的心。所以我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所以有一天我们一听说某一位很了不起的生命,他把我们都 “承包” 了,然后我不再担心那些什么生不生死不死的了,完事就一下子撂担子了,就像您说鸭子睡觉起不来,不想闻法了,也不想念佛了。

其实因为以前我们做这些的时候,都是强烈有求的,追求目标。所以这种反弹,这种反弹带来的疲累,它一直是压在那里的,因为有为法就是这样。当它的 A 面起来的时候,它的 B 面其实已经在那里如影随形了。当我们勤奋起来的时候,倦怠是如影随形的。很多人你们试一下,只要用三个月的功,后面反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睡懒觉,脑袋里想起要听法反正头疼,想起坐垫要去打坐马上就想跑,就是各种的,这是对称的。因为心它的本来状态是无为而运转的,任何一种强制压迫,都会让它起反面的作用,你加劲它就往下面去一挤,等到你压的劲没那么大,嘣的一下就把刚才的劲给你弹出来。

所以人为什么要尊重 已灵?你不尊重已灵,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这么遭罪的。不管你是干啥,如果说 “我修这个法门我不干了,我出这个法门我也要拼怎么样”,一样的。因为啥叫出世间?就是不再折腾,别折腾,但别折腾不是说睡懒觉,而是顺我们的佛性自然地运作了。就像刚才明定老菩萨提那个问题,怎样才能不为之求?不造做了。不造做,你说是不是叫做不干?不是的。干也是一种照做,而是顺你的本心,本心就是佛性,它自己就知道该做啥了。很简单,它根本不需要动脑筋,你该做啥你知道,就像我刚才说的,该下雨下雨,该吹风吹风,天地万物都是自然任运的。你污染它,就给你来一个环境破坏了过后的反作用力。

所以我们说 “我佛愿歇心了”,其实我们很多人在渴望果地觉的作用力、承载力的时候,他不知道承载力是一个什么,他只是说 “我太累了,我需要歇”,而这个歇,请注意,不是《楞严经》里面说的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大家要知道是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不是说我们不早起、不念经、不听闻,然后睡觉叫歇,无所事事、打妄想,这个叫歇。你看你是不是真的歇了?你真歇了,就是没有妄念了,有吗?你都还说睡懒觉的事情,待会要到斐济又怎么样?你不用到斐济了,到斐济干啥?真是这样的,对吧?你都连这种欲望都没有了,因为参学已毕,大事已了,那就该怎么样?就应该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去了。

如果是说真歇了,那么你的佛性的任运一定就像日出一样光照天下,一定会去利益众生的。你不想利益众生,因为光芒实在是掩盖不住了,那么它都会照亮众生,众生会因为光明的召唤会来亲近你,换句话说,那么你会把这个光明去传递,去照亮一切黑暗的角落,这是作为一个太阳必须做的事情。但是我们从来没说太阳了,然后太阳睡觉去了,然后把光明全部都拿东西遮住,因为也遮不住。

这个前提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 “歇”,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果地觉,然后我们就因为长期的这种疲累,我们修行的疲累又不受益,那种生死疲劳,那都不是修行的业,那是生死疲劳,让我们渴望休息。是我们身体不想动了,因为劳作过分,然后心这个意识心它也觉得太累了,不管是理解法义要去运用这个法则,我们也觉得很累了,我们没有得到解脱的功德,所以我们也希望它能够别在这里使劲去用。昨天有个菩萨问师傅也是这么说的,“我觉得太累了,能不能不要一直这样提着”,谁让你提着了?

所以我们应该说在法则的运用上面、认知上面都是有问题的。当我们自己给自己盖了个 “萝卜戳子”,说 “我这下歇了”,你歇了你是这样吗?你歇了不会是这样。就像现在很多人宣告 “我已经成佛了”,在网上有好多这样的人,那么他后面做的是些什么事情?就是说你 “歇” 了是啥样的,你真的会是实实在在实践第五门的了,你已经游戏神通、自教化地,你已经处于教化地了。教化地是一个佛给你的授位,你走到哪里教化天下,你睡觉都是教化天下的,我告诉你,这个没有一个行为不是为众生了,因为它已经完全是一种不为自求的存在了。因为佛他也要吃饭、上厕所,他是不为自求的,所以他这一切都是菩提心的一个展现。我们怎么会说 “我已经歇了,我已经彻底果地觉歇心了”。

所以这个大前提很多人在说这个话,然后他下面的疑问出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前面的 “萝卜戳子”,就像我们说是中文说 “我开悟了”,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给自己盖个

所以这个大前提很多人在说这个话,然后他下面的疑问出来的时候,你就知道前面的 “萝卜戳子”,就像我们说是中文说 “我开悟了”,其实很多时候自己给自己盖个 萝卜戳子,或者是你比如说去找大德要给你印证一下,但是很多时候盖错了,盖成 “萝卜戳子” 了,那么后面就会出问题。先说开悟,悟不是觉悟的悟,而是误会了,纯属误会。所以你后面纯属误会,可以说是你参学之前的一个障碍,大家要在这里警觉。

萝卜戳子,或者是你比如说去找大德要给你印证一下,但是很多时候盖错了,盖成 “萝卜戳子” 了,那么后面就会出问题。先说开悟,悟不是觉悟的悟,而是误会了,纯属误会。所以你后面纯属误会,可以说是你参学之前的一个障碍,大家要在这里警觉。

因为我们果地觉教法就是在学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彻底地去运用,它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情况作为一段时间之内的话,是非常正常的。就你个人的修学来讲,你走了太多的弯路,受了太多的委屈,所以你的身心一直累积着特别深厚的渴望,就是希望能够真正休息,所以你自己给自己处理了一个状态出来,但这个不是真正的果地觉的一个歇心。

而果地觉的修学不需要像你以前学那些东西那样去抛头颅洒热血,去强迫自己,非常有冲劲地来干个啥,不需要。一定要在当下,它就是轻松的,是自在的,是让生命在彻底安稳处,能够去安顿我们的身心的,刚好跟你以前那种状态相反。你现在可以说是因为接触到果地觉,它其实在卸掉你以前那个劲儿,但是它又有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就会让你成为这样的一个状态,但这个不是果地觉修心。

可以说要把你自己盖的 “萝卜戳子” 给去掉,不是这样去印证的。我们其实要比较注意,自己给自己盖个 “萝卜戳子” 这个事儿,因为接下来就会给你定在一个业相上面,然后你又不晓得怎么办了,是因为你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这种诊断,“我已经成就了”。好像有的人就说 “我参学已毕”,这个人后来就出事儿了。当我们这么认为的时候,其实很多东西你就完全被自己的这一个认知,还说不上所知障,这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弄了一个东西糊住了,只是你内在的一个需求。

我以前见过行 “般舟”的,那么实际上他当时行的时候,他没有真正按照般舟的内涵,他只是扛着不睡觉,这样一直去训练一个不睡觉。那么他后来行法结束之后,他走哪站一会就睡着了,他只要在那根本不敢躺,他只要一坐一会倒下去就睡了。为什么?因为他原来修的时候不睡觉,那叫 “行般舟” 吗?但是在外面看那都超级精进,大家都很赞叹,自己认为就是这样了。但是他在不睡觉、不睡觉、不睡觉的过程当中,强烈地培养了一个要睡觉、要睡觉、要睡觉,所以当他行法结束的时候,他的 “要睡觉” 成熟了。就是因为他一直在串习这个东西,他身心里面渴望睡眠,但是用表面的意志力一直扛着 “我不睡”,所以最后他就一直睡,随便啥时候都能睡着。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后面出现一个 “一直睡”,这也是一个法的展现,其实它就是反过来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以前修了个 “不睡”,但是最后就是 “想睡”,这就是一个对称的东西。它跟般舟行没有真正的相应,但它有一个外在的形式。相应什么 “十方诸佛现前礼”,十方诸佛是什么?就是我们的心它是任运现前的,它都不是造作出来,不是你想的,因为它本来时时刻刻就在十方现前,就是这样的。

你其实要知道,我们大家都在这个地方要真正地明白,我们可能有的时候遇到果地觉,像有的人说 “我的未了什么缘,好像现在遇到果地觉了,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就会一下进入一个洪水泄闸般,我们的习气,我们以前内心由于想求无上道,或者想要求取什么,压抑的那些东西,因为你放松了,“哗” 的一下出来的时候,在这地方要警觉,要警觉它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正常的,其实也就是佛愿承载它,让你这样把它宣泄出来,就不要再按照以前压抑自己、委屈自己,扛着上前线冲锋的这种超过你承受极限的东西去拼了,它让你发出来,但发出来要注意要让它消融,要用佛愿消融。我们离开佛愿啥也不是,所以好多人觉得 “我现在已经歇心了,我念佛有什么意义,我听法不用听了,我已经歇了”,非常的危险,这个就是得少为足,而且你一旦离开阿弥陀佛,离开真正的觉海,你就又流浪生死了。

因为这一切都是在阿弥陀佛的承载之下,都是你在这里交付身心发生的。你在这里如果觉得 “我就这样了”,那么很快就会被我们像洪水一样冲出来的这些习气所淹没。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还是要南无阿弥陀佛。就说是佛敬提醒你要早一点起来,我觉得这倒没啥必要,就佛性来讲,佛敬说你有疲倦了,身体疲倦应该让它休息,确实这样的,你躺着也可以念佛,忆佛念佛不分行住坐卧,不是一定要站起来坐得端端正正,或者是大头几个磕下去,那才表示在念我们阿弥陀佛。那种的精进样子你们做腻了,所以才现在就对这个会自动产生一种厌弃。

那么就是身体上面疲倦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身体素质都非常的差,所以你就给他适当的休息,适当的调整,不要对着干,就是累了我偏要拼,这个不是拼身体,因为这都是你的心,有时候因为身体的疲倦,所以心会产生厌怠,所以我们可以啥时候醒了,啥时候起,幸福地自然醒,可以的,醒过来念佛,也不要因为说 “我成天要念的时间长,睡的时间少”,你就行般舟去,不是这么回事,它就不是佛愿承载。但是佛愿承载也不是让你一直就是说哪一种形式,它既不是说要你一个形式上的精进,但是也不是要你一个形式上的懈怠,都不是这个东西,最后都不要执着在这个形式上面。

所以你现在说的是什么?形式上的 “歇”,就是啥也不干,是形式上的东西。你真正的 “歇” 就是我说的《楞严经》里面说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你这不是还是狂心吗?哪有这些,对吧?表现出来的还是在做,所以你自己可以在这个地方很轻松地去南无阿弥陀佛。任何状态都是因缘法,它是有原因的,在这里觉悟它是一种自然反应,但是我们以佛愿为依,这个是不能够动摇的,因为离开佛愿啥也不是。所以在这里守护佛愿,只不过守护佛愿不是机械的一种方式。

我们是在身体很疲倦,心理的意识也很疲倦的时候,我们就轻轻的歇在佛愿上就可以了,允许自己有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不要在这里认为自己这种状态叫 “歇”,这个状态还不是 “歇”。你身心很疲倦,“歇” 跟你累了要想休息的 “歇” 是两回事儿,因为有累,然后有累了之后的休息就不是 “歇”。这个不知道你听没听得懂,“歇” 是指无为,所以这个是一个形式上的对称,拼命了之后就想休息一下,这个是很正常的调整就过了。但是内在里面的 “歇”,要去深深的去体会大安稳大安心,不要在形式上面,以形式的这种表象来作为我们好像来判断自己怎么样了,这个是不可以的。

凡夫都是以弥陀的大愿为我们所依的。那么另外一个就是状态都是一时的,不要把一时的就界定为永远,所以也不要一惊一乍的,就在这里轻轻的把内外身心一切感受产生的一切的表面的现象,都去南无阿弥陀佛,仍然南无阿弥陀佛,这也不过就是一个现象,好了就这样。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