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闻记04

【证智未证智】

三贤一般不谈证智,入圣位才有证智相。他这个智慧已经证得了,他与佛已等了,但是还需要加行,这是入地菩萨一直到七地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已经证智,任运,不需加行了,一直到等觉、妙觉、圆满。

【妙觉及等觉】

在这个地方,等觉[[14]]、妙觉[[15]]的解释还是提示一下,希望大家有个概念吧。等觉本来也是佛之异名,等者,平等,诸佛觉悟,平等一如,一切诸佛所证的果德是不二的,所以是为等觉,所以佛的异名也称为等觉。

那么又有等觉这个菩萨次第,我们就说五十二位菩萨次第,或者四十一位菩萨次第,都有等觉这个位,这个位呢他还有最后一品无明,极细无明。所以等,故为诸佛,亦如法等故,如来等。但就大乘的五十二个位中,第五十一位是名等觉菩萨,已经圆满了行持,圆满了行地,就是差这一分,最后一品无明没有得究竟觉,所以是为等觉菩萨。若一生补处,也称为等觉,无垢地称为等觉。天台四教仪是这么判的,若望法云地,佛称为等觉妙觉。那么妙觉也可以说金刚后心,称为妙觉菩萨,金刚心就称为等觉菩萨。这是一种判法,差就差在最后一品极细无明,所以他能入金刚喻定,也就是成佛之地,不坏的地,一念打破无始以来无明,彻底地归于最上觉,圆满的这种最后道行,这是所谓的等觉菩萨。

【正受金刚心】

因为等觉菩萨本来就是正受,所谓的金刚正受、金刚喻。金刚喻三昧,就是所谓的正受金刚心,因为金刚心在正受三昧这种禅定中,才能得到这种佛果的亲证。法性虽无来去,佛果因修而显,因证而显。显什么呢?显法性真实,所以有性德、修德。若不然我们这个法性真实啊,不能再现出来,没有意义了,生于断灭,它就不能饶益世间。所以金刚喻定是饶益世间相,成就佛果是大家享受法性的一种过程。五十一位菩萨次第、四十一位菩萨次第,与一切修行次第都是我们来享受佛果、享受法性的一个过程,虽然是如梦如幻,但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像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享受阿弥陀佛的威德、知恩报恩的一个过程、一个觉受。要是我们不运用,那是断灭心,那就会生断灭想,不得真实的利益与威神。

“正受”在这个言词上,一般的解释就比较多[[16]]。因为一切三昧毕竟如幻,但是三昧正是诸佛功德的一种行持。三摩地,如幻三昧,诸佛菩萨常用,以此因缘饶益有情。所以离邪乱,名为正;无念想,纳法在心称为受,就叫正受。所以心无境,无心而照万物,这样就会得禅定善巧,这是所谓的正受心。下面的文字说正受特别多,因为十六观中,《观经》最主要讲十六观,主要讲正受。因正受与果正受,二种正受讲的是最多的。

【相应一念后.果德涅槃者】

这个果德是涅槃相,大般涅槃相。诸佛清净果德是大涅槃相,像释迦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示现大般涅槃相,说《大般涅槃经》,那也是显现的释迦佛于此世界应化圆满,不是死亡不死亡的事情,是一个大涅槃相。释迦佛在施教的过程中要显现智慧、解脱、涅槃这三个功德相,才全彰佛法的真实。要离开一个教化,不管你单说解脱,那叫解脱外道,单说智慧是智慧外道,单说涅槃是涅槃外道。智慧、解脱、涅槃三法具足,方证佛果,方是如来正教眼。一般的我们看到密乘的一些画像,就是有三个眼,这三个眼就是解脱、智慧、大般涅槃。缺一个眼,那你就没有睁开金刚顶眼,你就不得见真正的佛法利益,不能真正地得见佛法利益。

现在很多学佛人连外道都不如了,智慧也没有,涅槃也没有,修行也没有,解脱也没有,整天习气缠缚自己,越修习气越重,那就连外道都不如了。释迦佛在世的时候,九十六种外道就是解脱外道、智慧外道、涅槃外道,都很炽盛的。本迹外道,那威德大得很,现在很多人在弘扬一些法门,基本上运用的是本迹相,就是我被度脱了,我要度人,就是我是佛,以前是佛教我,现在我是佛,我要度人,叫本迹相。实际这个不是佛的那个成佛以后转相教化,这个成佛并不是我是佛。密乘说虽说有“我”这个佛慢,但这个慢不是这个慢,它是清净慢、光明慢、饶益慢、威德慢,就是说解脱慢、智慧慢、般涅槃慢。这个慢实无所慢,真实安稳,就是清净相。

有些人听到这个词以后就认为这样就是慢,你来磕头,我来收你供养,这就是慢。那这不是慢,这可能是痴慢、骄慢,这不是佛慢。因为这三种利益现前,方能现这种大威德尊严相,就是说度脱有情相、真实慢相,这是威德相、庄严相、功德相、智慧相。现在学法学不好真是挺麻烦的,我也遇见了一些,就是听闻一点、学一点以后,出现一些不相应的慢相。那一些大善知识,大善巧者,真是身心柔软哪,清净、光明、喜悦,给你带来的是智慧,带来的是休息,带来的是平和。但学得半瓶子醋、学得四不像的人呢,带来的是恐怖,带来的可能是不相应的东西。

【我等咸归命】

这是劝化大家与善导大师文字有缘者,劝导与会者。

【三佛菩提尊】

过去、现在、未来是为三佛,法身、报身、化身是为三佛。因为欲证无上菩提,必须得遵从过去、现在佛,必须得归命法身、报身、化身佛。若不如是,那你不能成就,所以念佛成佛是正因。“我等咸归命,三佛菩提尊”,欲成菩提必归命于佛。若不如是,没有正因,没有种性。

【无碍神通力.冥加愿摄受】

“无碍神通力”,我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参与,不要我来讲了。因为诸佛的三身都有无碍神通力,希望大家参与参与,能举例子的举个例子最好,自己在这个地方有正受的人也可以说一说。诸佛在这个地方,的确有无碍的神通力。

“冥加愿摄受”,要是我们不知道这种力的时候,我们用不上力啊,就是这个宝藏打不开,你用不上。像我们知道对方的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把这个电话号码拨通,你可以来运用它,来召唤它。我们要知道诸佛有无碍的神通力,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摄受力了,我们就会祈请、归向、依靠这种摄受力,把这个号码记下来,关键的时候赶紧给他接通,让他来加持你,给你一个圆满的、究竟的信心、功德、利益。

希望大家谈谈这个加受神通力。因为这个地方容易把神执著于圣,以为怪异是为圣。因为阿弥陀佛可以说是一切称念阿弥陀佛的本尊,也可以称为一切称念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金刚上师,这是决定的。我们要真正对他有个祈请啊,就是专注的祈请,很容易受到这种加持,或者说无碍的加持,这个无碍可能就是神通力吧。像某师刚才讲的无碍,就是心里无所畏惧、无所障碍、无所牵挂,清净、平和、智慧。

某师谈一谈,某师在他师父那儿受过神通力的加持,我希望你谈一谈,不行我讲一下吧,我讲一点我跟某师的因缘吧。那一年,我们在这房间打七的时间,某师吧,反正是有点业缘,也是大家有点业缘在他身上显现业吧,反正是他就跟你对着干,也挺好的,你说东我就说西。我心里反正是感觉到打七这个事呢,尽量要消除违缘嘛,那就是怎么使大家心态能平和下来,把这个七坚持下去。因为一百天哪,时间也不是很短,比较艰巨的。因为真是某师生烦恼了,我感觉到的确也没办法了,算了,从心目中感觉到算了,不管了,各人犯业各人障嘛,就睡下了。睡下来,一念就动了个念头,想起了他的师父本焕大和尚,就睡下了,睡下来这时候呢,想想大和尚这个名字,就这么一念,心中突然没有挂碍了,就是我这个障碍心中或者说舍弃心中突然生起了信心,什么样的信心呢?这个事情太好解决了,第二天我就见他了,我说,“哎呀,你真有福报呀,你真遇到一个好师父,一个有威德的师父,一个有善巧的师父”,就像我跟他接通电是一样的感觉,讲了很多他师父对他的慈爱、加持,对他清净的回施、无畏的布施,或者摄护的这种信心。我也感觉到老和尚的慈悲心了,那种威德力了,就传达给他,当时他听了也很欢喜。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样子。

那一年,我一直鼓励他回去看他师父,感觉到特别地欢喜,当时就感觉到这种名字的加持力,当然也有老人家自身的修持与功德,或自己的内涵。他是一种无碍的给予,使你心的问题解决了,或者你这种障碍的东西,或者放舍的心,或者说提起的心都放下了,产生一种喜悦的、面对的这种力量。我感受是特别强,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欢喜的。因为在这个世间,这种加持力或者说感召力,很不容易相应,所以当时感到很欢喜。那年我也想去见见老和尚,就这么个事情,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因缘。我感觉到大家要是能祈请,像诸佛菩萨的名字、大善知识的名字、已经成就的人的名字,都可以受到不可思议的、无障碍的加持。

(有弟子启问:……)南无本来就是祈请,阿弥陀佛就是无碍力。但我们要是不知道是祈请的时候,往往就昧失这种正因,加持力还是不可思议。南无决定是归命祈请啊,归命的祈请,但是我们往往用无明心、自己的障缘心、分别心在念南无,所以说得不到真正的祈请,不昭显于现前,所以他是个障碍。南无阿弥陀佛是最简单的一种祈请方法,像很多真言都是秘密名号的祈请,我们早晨起来念楞严咒等很多咒子,都是佛菩萨的名号,坛城的加持,某个殊胜道场的加持。大家在这个地方要生起信心啊,所以大家会喜欢修法、念法、念真言,就不会麻木不仁地熬时间、拼时间,过去就算了,太可惜了!

以前我对我们汉地这个功课特别亲切,后来我感觉到一听我就掉泪。为什么呢?实际得到真正不可思议的加持,他是一样的功德。你只要生起那种无碍神通力的加持的向往与信心,加持力是决定不二的。反正我可能是有一点相似的佛法利益吧,的确是在显教道场得到的,给我们带来一些……好比说心中的瞋心,就在这个道场,大家做早课的时间,念观音圣号的时间,就把自己的瞋心,感觉到就吐出了很多像蛇呀、蜈蚣呀、蝎子呀,就看吐一地,都跑掉了,因为这是坛城嘛,这是大殿嘛。实际有没有,肯定没有,但是境界是那样的,站那就“嗷嗷”地吐,但以后呢,心里再也瞋恨不起人来,对人瞋恨心再也起不来了,你再恨我,我也不会瞋恨你了,这个心生不起来了,以后烦恼大得很,立誓发愿恨人也不行,用不上。为什么好多次我说跟你对着干,也不行,下面就不行了,你用不上力。

我感觉到这个名号的加持、道场的加持是不可思议的。一定不要小看显教道场,汉地的佛法,如果我们小看了,我们要丧失大利呀!我们汉地有无量的不退转的大善知识,大菩萨住世,真是这样的。汉地人还是特别有福的,因为现在喇嘛教给我们顶住很多因缘,我们汉地的出家人在这儿这么宽松地学习运用佛法,不是福德是什么啊?我们的善根真是很……就说我们汉地的僧人的福报特大,一定要珍惜这个圣因圣缘,包括这些居士们来学习啊。所以上午的功课、晚上的功课一定要认真地念诵,有不可思议的加持。

这么多年来,我对我以前住过的道场的感激心,一直都放不下来,那种感激是由衷的,因为啥?自己改变了,自己生命的这种心境改变了。我试过好多次,真是瞋恨心的因缘,也恨过人,但是就是用不上力,就是你这个业你做不出来了。习气肯定是有啊,有时受到伤害,尤其是说对僧法的伤害,有时候生起来,但就是用不上,这是道场的加持力所产生的。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有个思惟的过程,这个地方不是自我标榜,佛法的利益真实不虚。希望大家能认真地把佛法跟自己联系起来,也不要低就,也不要高推,认真地面对。

【无碍神通力.冥加愿摄受】

这个“冥加”最主要是对我们这些不明皈依,若知若不知的说法,像我们搭上这个衣,释迦佛已经就印许我们了,我们搭上这个衣那一瞬间,释迦佛就印许我们了。我们大家皈依的那一天,十方诸佛已经印许我们了,这个印许就是冥加护,加护啊,加倍摄受,护持我们。你在这个地方要生真正的归依心、顶戴心,那真是不可思议啊!我们修持的正因从哪儿来呢?就是从这种真正的归命与随顺中得到的加持。不要说我们了,就是入地菩萨都要靠这种存念,这种加持的提携作增上。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莫要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就像一个瓶子,封住口的一个瓶子一样,那瓶子里装什么就是什么,你永远就在那个地方逛荡吧。你逛荡永远不能增益,像冷水泡石头一样,你永远得不到滋润,得不到真正的滋润,没有交流的机会。

【我等咸归命】

善导大师是个大威德者啊,老人家用的话就是共发金刚志。大家众等,我等咸归命。共者,等者,他用得是最多;咸归命者,用得是最多。就是希望一个也不要漏下来,这是大乘心啊,大乘金刚心。不是说我发个金刚心就可以了,别人怎么样我不管。要说这个金刚心、金刚志的利益与善巧,不退的利益与善巧,让人人都来引发,一切有情都来运用。所以我等咸归命,这个“我等”是等于法界,等于九界有情,等于诸佛。在我们汉地学法有个大的疏漏,就是说我个人要干什么,要成个什么。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地方走出来,我个人要改变什么,这个力量太小,诸佛菩萨的摄护力也小。因为啥呢?你取用的少嘛,取用的少分,那护法呢往往不容易发起正护持因缘,威德也就小。

【三乘等贤圣】

三乘我们都知道,菩萨、声闻缘觉,还有个人,就这么三乘。这是《妙法莲华经》判的三乘,三乘教。

【学佛大悲心.长时无退者】

佛心者大悲心,大悲心即是佛心,就是对一切有情无有亲疏,同一对待,如佛无异,悲愍众生。怎么悲愍众生?昭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真相,回施一个圆满的功德,这是大悲心根本所在,没有亲疏地面对有情,回施善法。这个善法呢,是为佛所成,为佛所证。“学佛大悲心”,大悲心就是佛心,佛心就是大悲心啊!他从清净光明藏中流出。我们每个人也有一个安住的善巧,能不能流出大悲心呢?学佛吧。

“长时无退者”,运用这个大悲心的确是很难。但是学佛,尤其是仗借阿弥陀佛果德的回施,一念南无就具足大悲心。如《往生论》第五念门所讲,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就是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知道佛的果德的给予,不舍一切苦恼众生,转相回施,成就大悲心。来学佛大悲心,长时无退转,愿把阿弥陀佛的这种大功德相,回施给每一个与我们有缘的众生,使大家同得往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

第三讲
【学佛大悲心.长时无退者】

“学佛大悲心”,无始以来一切佛心、一切众生心,其清净广大,无色无相,无起无作。无量幻化众生妄执妄缘,轮回六道,苦不可言。诸佛以众生无尽,大悲无穷,饶益世间,所以佛法常住于世。众生无尽,佛法亦无尽,如是大悲心悲愍一切众生,使无量众生成就无上菩提。所以一切众生也是诸佛自己呀,那就是大悲心的成就者,成就的对象,成就的启发者、启迪者。一切众生苦,能启发诸佛的悲悯,这个大悲心。

那我们学佛若不运用大悲心,不启用、不启发出大悲心,一切法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大悲心中能流出一切陀罗尼教,能产生一切善巧威德,乃至神通自在力,莫不从大悲心中流出。因为大悲心的本体不离如来藏性,学佛大悲心也能得见清净本体,得以真实安住,这时方有所谓的大悲心的真正运用。

“长时无退者”,作为一个薄地凡夫来说,思想、行为往往就是进进退退,多诸变化,所以是无常相。大悲心是无衰无变,以究竟饶益一切为目的。它是无衰无变的,其心真实周遍,广大普含一切。

【请愿遥加被.念念见诸佛】

那我们这样祈请,“请愿遥加被”,就像孩提的小孩子呼唤自己的父母,父母必须闻声应呼,那诸佛的慈悲加佑亦复如是。

“念念见诸佛”,我们这一念贪瞋痴举起,也就是法界的贪瞋痴;一念祈请诸佛菩萨加被提携,那念念也得见诸佛菩萨。法界全体亦复如是,每一个众生的每一个思想意识就是一个法界的全体再现,各个互不相妨,互不相害。

似乎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说极乐世界有无量的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那怎么能接纳这么多众生,就是这种思想障碍。因为这个世界中,就像我们这个房间,假设现在有二十个人住,二十个人做梦互不相妨的,就这一个房间就够用了。极乐世界有无量的众生,无量的人都能往生也是不会相妨的,就在这一个世界,有无量的受用差别,是互不相妨的,互不相迫的。唯有回心向往者可以改变自己的因缘,所以我们祈请诸佛加被,也就是改变我们无始以来的六道无明流转。

【我等愚痴身】

这是善导大师以悲悯心与我等“等”。我们都知道,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于此堪忍世界悲悯有情,示现应化垂迹所现。所谓的垂迹,就是现一个相应的人身份,或者从一个凡夫逐步地成就自己,与一切众生做最上乘的信心的一个生命。垂迹,把弥陀的全部教诲、愿望、本愿力全部彰显出来,所以是弥陀应化身,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等愚痴身”,这是善导大师以弥陀的大威德来与我们“等”,希望我们这些无始以来愚痴颠倒的生命意识莫自悲,莫自贱。实际是佛与我们等,这是本质的,这也是提携性的,这也是给予性的,来加被我们,使我们有一个转身出离的增上缘,或者说机会。

【旷劫来流转】

这个“旷”字大家是知道的,不可称量,不可称计。

【今逢释迦佛.末法之遗迹】

在唐朝时代大家认为就到末法了,因为按那种说法,就是说正法一千岁,像法一千岁,末法一万岁。因为有尼师出家,就是大爱道与五百侍女出家,释迦佛说,因女众出家,使释迦的正教丢失了五百岁,这种正法象。按这个算,那当时就是末法了,已经过了一千五百年,已经进入末法之际了。

【弥陀本誓愿】

阿弥陀佛有个愿望,大家一定要把它清晰地于自己的心地中清晰明了地认识到,就是一切众生往生的利益,就是阿弥陀佛的成佛、成就所在;十方众生往生的决定利益,就是阿弥陀佛成佛的功德相;一切众生的往生就是阿弥陀佛成佛的德相与内容。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一切众生的往生是必然性的,只是愿与不愿、用与不用、会与不会、归与不归。那是说有闻者,谁还枉受轮回呢?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弥陀的根本的愿望。他这个愿望是传播于整个法界一切有情,若善缘成熟,依佛威神力,本愿力加被故,使其听闻弥陀万德名号,唤醒自心,闻得弥陀的这种大愿功德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无阿弥陀佛的确能唤醒一切众生回心一念,彻见本源极乐世界——一切众生的本家本国,得究竟安住,现下的解脱,毕竟的依怙。

我们每一个遇到这个法门的人都是一样的,此生必得解脱,这是毫无疑问的,就是不需要什么推测的东西。因为弥陀已经成佛十劫,不光是释迦文佛与他作证,就是我们的本师在此阎浮提与阿弥陀佛作证,十方一切诸佛,就是四维上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莫不与阿弥陀佛作这一个真诚的证明。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他说法的根本所在、本弘誓愿。这对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人来说,极为地重要。这是一种报德,也就是修德的给予与转化,一种报德的载负。

不妨举一个例子,像造一艘轮船,十万吨级的轮船,能载几千人,那通过很长时间的设计、安装、试航,费了很大的工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载负,载负有缘的人,就是愿意上这个船的人。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修持成就的修德亦复如是。这个大的载体,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它是以南无阿弥陀佛发开船的号令,度脱一切有情的号令,接纳一切众生的号令,成就一切众生的号令,所谓的名号传播十方,饶益十方,摄化念佛众生,称念必生。这个称念就是被载负,一切称念者必被万德的成就所载负,修德所载负,就是弥陀的修德。

修德与性德毕竟有不同之处,大家一定要审思,因为弥陀的报德与性德是不二的,但我们要是没有弥陀报德的转化给予,我们根本识不得本源清净、本源解脱、本源无来去的这种根本清净心,或者说这种法性的真实,不能得到真正的清净安稳依怙,或者说真正的成就。这是决定没有什么可以疑悔的,不需要疑悔。你要疑悔你得有疑悔的方法,或者疑悔的因缘,你要妄自疑悔,丧失大利,那失之交臂,实是可惜。就这一个最殊胜的法益从你身边滑过去了,你搭错车的位,搭到六道轮回去了,那你就真是可怜。所以弥陀这个本弘誓愿,对我们来说极为地重要,我们一定要反复的在“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根本的愿望上善自思惟。

因为以前遇到这个净土法门来念佛,大家在念佛,后来遇到这八个字,读到经典这八个字,感觉到特别地震撼人心,就是把自己的成佛押注到一切众生的往生这个地方了。这样的誓愿就是饶益一切愿生者,愿生者必生,是佛成佛的根本的修德。他的修德的内容所建立的基础,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往生的动力就来自于“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加持、给予。若是没有这样的愿望,我们欲往生,没有这样的报德,没有这样的国土,没有这样的回施,我们何得何依?何成何用?大家一定要审思,善自思惟自己,自己现前的所做、所业、所行,能不能真正地使自己有所依托成就呢?

但是弥陀这个圆满的究竟的报德的回施,不二的给予,全体和盘的托出,不择对象的给予,清净无有休止的给予,任何人只要回心一念,愿意承担,愿意接受,都能得到这样大的利益,就是弥陀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的利益,就是圆满修持利益的一次性的给予。绝不是说慢慢地使你得到,先给你三分之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再逐步地给你一点一点的利益,没有,一给就是全体。就如长者年老,要把自己的家产咐嘱于自己的儿女是一样的,不会说我先交付给你三之一,他没有那个因缘,他要把自己整个的家产,全部的财富积累,一次性地咐嘱给自己的亲人。我们都是佛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得到的利益,决定亦复如是,得到的利益决定是这样的。

一些大善知识说法中说,上根性者,转身取用,转身就取用,当下就可以把佛法当成现成,现下拿什么就可以用了,用什么呢?不假修持,佛法现成,转身取用啊,就是所谓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一念回头,就彻见弥陀的妙色金身,全体给予,彻底照见自己的本来德相,无二无别,融入大光,就像滴水还海啊,本来如是。弥陀是我们众生德相的金色光明海、智愿海、清净海、威德海,大家这一念虚妄心、真实心、有为心、无为心、作业心、不作业心,只要是愿意往生,一念回心,全体投入大光明,大威德,大庄严,大殊胜相,一切具足,无二无别,使一切众生直入弥陀报德根本,生弥陀的报土,得真实的利益。

所以皆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是以弥陀的功德、修德来载负我们,非是我们要作为个什么。无始以来,我们又作为个什么呢?我们可以审视自己,旷劫以来常转常没,我们得到个什么?只是个幻化业习的暂存,随缘还在不断地变化,随得随失,实无所得失,妄生得失,妄自得失,痛苦流转。所以弥陀的这种本弘誓愿对我们大家来说,是我们这一生欲了生死的根本所在。欲学净土一法,不要作其他选择,一心靠倒,全体归命。一定不要有所疑,有遮有疑,那就很麻烦了,会出现违缘。

所以弥陀本誓愿对我们来说,我们大家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多去观察,多去思惟。因为报德的回施是有质的,不是无有的,不是抽象的,不是不可琢磨的。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按我们众生业缘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极乐世界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实实在在,就像我们世间人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依、可靠、可投、可归的。在这个地方要深深地去思惟,去观察,切莫把它当成一个小因缘。就像我们拿一个板子,拿一个实质的东西给予一个人,那就是修德,你的福报转嫁给别人了,你自己的东西转嫁给别人了。南无阿弥陀佛的这种本誓愿力,也是把自己旷劫的修持,平等地回施给每一个众生。

很多人很谦虚,在这个法上说,“哎呀,我慢慢地来,以后我……”在天津他们问这个事情,我在那黑板上写,可能宗下人最痛恨的就是待悟之心。净土法门我感觉到最可恨的也可能就是这个待往生之心,待离之心,等以后我再圆满、再安心、再愿意往生,或者说我先把世俗的东西处理处理再说。岂不知弥陀不影响你的这种世间作业,只能利益,安稳地给你做真正的依怙,不影响你世间的一切作业,也不摧坏它,只能利益它,使它超越、圆满。你只要不怕世间的苦,你可以去折腾,弥陀决定不舍我等,这是决定无疑的,若善、若恶、若无记,愿归者必得其大利。

就像善导大师所讲,谤法阐提,一念回心,必得往生,没有什么含糊的。净土一法没有一丝含糊的地方,就像开过来一个火车、汽车、轮船,就是载负人的,你上去它就载负你,没有什么推推攘攘的事情。弥陀这个悲悯的大门敞开着,真是敞开着,一切时都接纳一切有缘。他不关闭这个大门,没有条件地饶益着一切有情,因为他是一切有情接度的导师,成就的导师,给予的导师,没有什么条件,所以他这个本弘誓愿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

【极乐之要门】

“要”是捷径,是必要,是必需。一切有情皆为当机,就是十方九界众生皆是当机者,能使一切众生出入自在。

【定散等回向】

“定散”,后面会有内容来讲定散二善。

【速证无生身】

弥陀这个功德力,不光是以本弘誓愿饶益十方摄化不舍,若是有人愿享受定,禅定的功夫,阿弥陀佛以威神的光明善巧亦加被此人,使其宿愿成就,得以利益,包括散善亦复如是。摄化十方,使一切众生心心得以回向,得以往生。现在世人讲这个法,反正是我也搞不明白,就说你要修定,你要有禅,你要达到什么样的因缘,要把你一切善法回向到极乐世界,这真是不可思议。那对善导大师这些历代善知识的这个教诲多有抵触,因为一切往生的根本功德,决定来自于阿弥陀佛,来自于极乐世界,来自于阿弥陀佛报德的给予,绝非是你的善恶作业。你愿意回心往生是真实正因所缘发起,决定不是你的善恶无记业、禅定业所造成的,所以这个回向之心也是弥陀的威神加被而再现出来,使你的机缘成熟,决定不是你能自作自起的。

这个地方要不然呢我们就会不知佛恩,没有感恩之心,作为一个无情的修持,认为是自己修得的,自己见到的,或者自己得到的,就对佛没有一点感激心,就是别人给我个东西是该给的,白得,这样就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现世的违障、违缘,不能全体地接受佛这种慈悲广大究竟的给予,自己会设障的。

“定散等回向”,这个回向皆是以弥陀报德的回向,弥陀报德的摄化使我们于定中、于散中,得到这种回向力的给予,成就我们。后面十六观中会逐渐说出来的。我遇到许多人在听闻其他善知识讲阿弥陀佛这个教化中,感觉越听越糊涂,问我们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听闻很欢喜,下面又会糊涂呢?我说你那个生灭心,总是个欢喜了以后就是糊涂,弥陀这种报德的给予无衰无变,真实广大,毕竟摄化,以至于成就,无衰无变,不退不失,真实不虚啊!我们这个生灭心发出的这一念所谓的回向心,一会儿愿意回向,一会儿就不愿意回向了,一会儿回向说,做这一点儿善业回向给极乐世界,一会儿感觉到可惜,还不如我自己享受享受,还落个美好的名望呢,还享享自己的威德呢,我回向给阿弥陀佛不消失掉了吗?我这一滴水,可能还会放放光明呢,还会滋润滋润众生呢。就这种自大心,它会生生灭灭的,一会儿舍得,一会儿舍不得了,所以说就不安稳。

遇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善知识,真是很苦,但又说不出来这苦,又不愿意面对这个苦。我遇见一个大概念佛念了将近三十年的老居士跟我说,他说“反正往生是肯定的,但是我现在功夫就是不够啊”。我说:“你要修个什么样的功夫呢?”他说“要达到一心不乱”。我说:“你要少那一刻钟一心不乱,能不能建立呢?我们四大崩溃的时候,这个一心不乱是个什么样的质呢?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是个什么样的力呢?你能不能告诉我。”他说“不知道”。那我说:“你给我说一说,谁告诉你这个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内容实质是什么呢?你不知道你怎么来修这个一心不乱呢?”他说,“我听某某法师讲的”。我说:“你听某某法师讲的,某某法师证得一心不乱了没有呢?若是他自己不证得,他何以要求别人要证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呢?”

这是以讹传讹啊!自己先贻误自己,然后贻误无量有情,因为不知一心所在,不知一心所成,不知一心之向,何以传播一心呢?实是荒诞。我遇到太多太多这样的善知识了,到处给人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但是呢,自己又说不出一心不乱、功夫成片的质与力,它的内涵,它的方法做不到,只是在做某种事情逼自己的心智,当下的发心就不知道怎么来启用它,真是一盲导众盲,相续入火坑啊!

所以我感觉到大家有一个圣因圣缘,稀有的因缘,能遇到弥陀本誓愿的给予,这是弥陀报德的转相的给予,我们有这个接受的机会,那真是大家的福德。《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告诉我们,十大愿王没有一条是我们自己要搞什么名堂的,就有一条,我们唯有一条——忏悔业障。我们旷劫以来,我们作为一个凡夫就这么大一点儿本事,其他就是请佛住世、广修供养、请转法轮、常随佛学,别无他作业。十大愿王那是对一切众生回施的不坏的善法啊!因为我们其他作业,不管是善是恶,身体消亡的时候,一切修持崩溃了,所谓你的一切功夫散坏了,你的一切善根恶根都散坏了,这都固不住了,何以故呢?要不然它不会散坏。所以唯有我们仗借弥陀的这种给予,十大愿王的摄化,于一念顷,得生彼国无量光佛刹。

《普贤行愿品》讲得清楚啊,但现在的人心里糊涂啊,糊涂还要给人讲法,那自己也就更糊涂,别人也就更稀里糊涂,就会出现很多过失。这个过失是什么呢?听到法,不得法益,那就十分可怕。所以一些善知识把《普贤行愿品》安插到净土三经中,算净土四经,近代的印光大德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放到里面,称为净土五经,那都是我们的所依啊!

“定散等回向”,讲到这个地方了,就是侧重一点。至于说弥陀的回施,只有自己真心的回施,自己无衰不坏的那一个真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的再现,以弥陀的报德再现出来,全彰全显,自他不二。很多人一说到佛力,“哎呀,要没有自己咋办呢?”这个地方不要疑惑,南无之时,何谈自他呢?谈他威德无穷,不过是让我们向往归靠,如此而已。归靠之时,自他的确全体归入啊,光明威神不二启用。

“速证无生身”,因为我们都知道诸佛的教诲的根本利益给予,欲使我们等如如来业,是所谓的无生法忍,就是无漏业。像出家人所受的戒,比丘戒吧,就是所谓的无漏戒,无染无著,无作无起,随顺世间,饶益有情,予众生真实安稳。

【我依菩萨藏】

当时在唐朝的时候,把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干脆判成二大类:声闻藏,菩萨藏。古代人心里简单,离佛越近时代的人思想越简单。我刚出家时有一个好因缘,我感觉现在还在庆幸。一个善知识给我作这么个决定说,这个大德的名字我也不知道,但他给我说我就信了。他说你要真正想出一辈子家,想真正看到好的文章,唐朝以后的文章最好不看。这话说起来比较残酷,听起来感觉到扼杀的东西太多,但是要真正地信顺这一句话,感觉到古代人这种东西就特别地亲近、直接,没有那么多啰唆。

“我依菩萨藏”,这是善导大师自喻,也希望大家来依菩萨藏。它不像天台教判藏、通、别、圆,也不像贤首宗判的小、实、中、圆顿,判法各有异。他这个判直接判成菩萨藏与声闻藏。

【顿教一乘海】

大家常接触净土法门,说净土法门是圆顿中之极圆顿,了义中之了义。有的善知识干脆把它说了三个,圆顿之圆顿之圆顿,了义之了义之了义,径中之径之径。以前看到这个话感觉到特别地欢喜、直接、决定,就是不含糊。世间的话,这个做事情不含糊,不拖泥带水的。直归最上乘教诲,不是说高说低的,就是得究竟的利益,得真实的安住、真实的归命,不做装饰。

“顿教一乘海”,许多人读过《妙法莲华经》,有个方便品在这开显得特别地清晰。佛的出世但说一乘教,只是随众生缘,众生而得见三乘、五乘。佛本来就是一乘教海。佛之所以出世,不说是菩萨出世、声闻出世、缘觉出世,之所以说佛出世,但说一乘教诲。这是真实说啊!开权显实,权者,不妨随顺众生所需,但予方便,究竟摄化是一乘,是为实教。因为许多善根比较薄少的有情,于最上乘教化多生怖畏,或生逃逝心,那么诸佛就设异方便来摄此类软心有情、怯懦有情,使之能归入一乘教诲。看看《妙法莲华经》舍利弗讲的长者之喻,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