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来有一个莲友给弟子发了一个他做的APP,是“果地觉学习APP”,他让弟子帮助测试一下这个APP。
弟子测试后发现,他回答的问题似乎都是师父曾经说过的法语,但实际上没有一个重点。后来跟这个莲友交流,他说做这个APP的发心是想帮助一些初学果地觉的莲友,能够把一些名词术语搞清楚。他输入的基础数据是我们净土说网站上面师父所有的开示。他的发心是好的,但他也不知道这个效果如何,所以请我们来测试。但是弟子看了以后,就觉得AI这个问题在学佛中无法避免一些问题。最近大概有3 – 4个莲友都反映,他们在网络上查询名词术语,然后再用来解决问题。后来跟这位莲友交流后,他也决定不启用这个APP。他是华为的一个退休工程师,发心是想帮助大家学习果地觉,他自己也应该是一个初学。这样的作为是否恰当?其他莲友们在其他的AI上面查询这些名词术语,来解决自己在名词术语上的一些问题,这些做法到底是否妥当?我们怎么来面对AI时代在佛法上的作用力,要恳请师父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回答:这个菩萨给我有联系说这个事。可能我给他的回应,应该是他感觉自己能受益,能启发别人的认知方便,才会有这样的举动。因为大数据是一个搜索、总结、提炼的运用程序模块造就出来的文字。一般情况下,没有啥大的偏差。可能是它的语言组合,会有一些用数据来排序,就是好比一个句子出现多少次,这里面内容的差异它会给它筛选,会有一些计算机不是人脑子出来的那些语言的架构。
在这个时代,像他们有这个专长的人用这种方法,能解决一些人的需求。有些人不愿意过多地跟别人交流,对于现成的影像、文句,或者说直接人的交流,不愿意去太参与。用AI技术,会给一些不愿意参与宗教活动,或者对此比较审慎,或者有一些规定导致他们不能涉足这类活动,但又能在网络上进行文字查阅的人,提供一个窗口。
就是说,我们很难用某种技术或者要求,给AI定一个标准,因为它是模块成就的东西。很难去给它定个啥。这个菩萨的这种发心,我感觉可能是他自身有一些这样的学习经历,也有一些感受,他觉得可能对类似的一些人、同修们,或者社会上的其他人士,想了解一点,又不愿意参与宗教的团体活动、学习小组,或者说没有这个条件,通过AI查一些东西,对这一类人来说多了个机会。应该是没有啥大问题。
因为这些文字必然是从过去的演讲、我们交流的一些法则中,这些大数据里的语言,对相似的语句会提取出来,大方向上应该没有啥,可能是语言会有一些组合排列的问题,因为机器排列或者说这种AI技术的排列,是数据排列,读起来所有的语言都有相似的一种痕迹。
以前就有一些居士给我发了一些用AI编的程序生成的交流文字。有一节课,有一个用AI生成的讲稿。我认为在公共场合,比如网络上,或者大众聚会时用那个都不合适。要是放在一个板块上,谁愿意点就点,我感觉还是有意义,对他们还是有个支持。要是对于我们经常在网络上进行人与人交流的莲友们,相互之间都有宗教或学法的机会,那个东西可能会有一些拖拉大家,他就有一些距离。
对于那些尤其是不能太直接参与这些学习、宗教活动的人,应该是有方便的。我感觉我们提出这个事,就是想说明在大家集体交流的时候就不要用那些文字,我们就用自己的因缘去面对相应的因缘就最好,直接交流。要是在网络上贴出一些内容,去帮助那些在网络上点击看一看,结个缘,哪怕结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缘,都是很难得的。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愿力已广传十方了,所以我们通过自己的作为,哪怕一点一滴、一言一语的作为,来推动、推广这样一个法则的点滴运用,都有不可思议的佛缘会成熟起来。
很多人就是因缘薄少。你看我们无始以来,众生界就真是大家这么看那么看,似乎有度不完的众生一样。所以就是众生见、众生法界,就是梦中人在谈梦中事。等到大觉大梦一醒时,只要一了解这些缘生缘灭的幻化现象唯识所显,为心所造的这些业,在不同的法界中。所谓佛法界,我们现在用佛法界的角度,佛心来观察世俗世间的梦幻众生的一些状态来唤醒有情。所以AI可以利用,我感觉用的时节因缘要是大家聚会的时候不需要那个。在不学佛的环境中,发表一点文字,应该不是障碍,因为它的技术也比较成熟,操作也比较成熟。我看他做的几段文字,要是一个一直没有接触过佛法、没有接触过宗教、没有接触过净土的人,能点击点击,起码说,能从一个角度结缘。
由于我们学习净土的人的确应该用平等心、圆满心或者现成的心来观察一些现缘。来推动弥陀的愿力,让更多的有情来扮演扮演弥陀,或者说来体验弥陀的果地觉的果味,来体验念佛解决问题的安乐自在,或者说佛法报化功德的不可思议力、法性功德的不可思议力,我们有机会去实践它。念佛就是实践这些功德,体验这些功德。没问题,阿弥陀佛。
感恩师父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