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法师,我想问阿弥陀佛的佛号或者净土法门,和世间法的结合点在哪里?往往听说这个法门老年人比较多。我现在刚毕业,做经济研究方面的工作,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时,如果能从佛法里面有一点点智慧来引导我了知这些经济现象,可能我会觉得跟世间法结合得会比较圆融。感恩法师!
慈师:因为净土教法九界同归,他同时圆成九界,利益着九界有情。九界实际是泛说,当然包括年轻人。我们假设在阿弥陀佛教法下真正让自己身心休息下来,来印契我们本净的心,在本净心的作用上有所认知,本净心稍有作用,我们的事业可能就会做得十分自由、轻快。现在人做事业主要是心理负重太多,这些负重就是对大小成败的攀比多了。
要是回顾几十年来看,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够有福报了,吃的、用的、经济环境、住房环境、教育环境等等都有一个飞跃性的变化。但是在这变化下面,我们是不满足的。这不满足是对比而来,使我们更多的躁动与迷失。因为你这个贪欲心越大,不对称性的东西越多。所以我们轻松的尽力而为的作为就不多,负重下的挣扎作为多一些。
净土教法对九界众生有利,一定包括年轻人。说它是愚妇愚夫的作为,这是天大的误区。因为真是念佛号的人,他潜在的智慧已经成熟,他未来的果报必然是圆满的;他现下若相应若不相应,这都是智慧之举了。
很多人说对世间的贡献问题、作为问题——九法界所有众生的作为,佛陀给它几个定义:皆是无我、无常,受一定是苦的,我们对它坚固的执持、执著一定是苦的,其性是无自性的。无自性,但我们为什么这样固执一个无自性的作为?因为有攀比,我们攀比就是希望更好。这个更好是什么?无穷无尽,这个更好是让你的心休息不下来,就是更大贪欲罢了。我们要知道它是无我、无自性,为什么又给它附加一个更好呢?实在是攀比下产生的产品,这个产品就是让我们负重,让我们产生更多不对称的结果。
少欲知足的人并不是说成就很少,并不是说消极。真正你把问题看得清楚,把一个问题处理得很直白、很彻底,那么这一个问题可以抖开整个法界的面孔。就像一扇门,推开这一扇门你可以打开一个法界,就是真诚的法界。现在人因为没有反思自己心灵的真正需要与意乐,所以打开的都是虚假的事业作为的途径、门道、作为。我们在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需求中要用用功夫、下下手,那么这一个事情处理清楚了,你现前所有作为都是真实的、清净的、令你满意的。
我前几天给他们讲了一个课题——一切现行皆是人生的价值。就是我们每一个思维、每一个作为,究其本来说都是真实不虚的;究其表相,随其表相,迷失,流转,那都是痛苦,都是业相。
所以净土教法若是我们有随顺佛力佛愿、随顺本心的思维观察,再来看这个世间、看自己的作为就十分轻松。你在一种轻松、俯视的角度下去作为,成就机遇要比那些负重的人、迷失的人、许多不对称业必然现前的人要多得多,就从成就机会上来说;或者从根本上来说,你的一切作为都是成就!
念佛人,我们刚才谈到从了义教的角度印契自心,以教印心蕞为方便。我们的心不自见、不自知,用教来印心是什么概念?就是知心的蕞殊胜方便罢了。怎么印?让自己的心去融入这个教,让这个教去启发自己心理的作用。不要把它搞得玄妙,直接让它起作用,这个作用特别重要!现行中作用力的点,过去人讲万法唯识——这个识就是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才是识,识是本!要没有作用力,我们学这些东西没有意义,就是负担了。
所以净土一法是来解放我们的沉重,解放我们生活中、知识中、作为中的负担,使我们身心轻松明亮起来。念佛不是老人的事,是一切众生的事,是阿弥陀佛惠及一切众生真实之利的平等大悲心,也是大雄大力大慈悲的善巧。我们只要接受,这个利益就会现前。
现在社会上普遍传播的把它当成老人的一个作为,也没问题,因为老人是智慧形象,是智慧成熟的一个过程,人老了有智慧了就开始念佛了。我们年轻,还幼稚,还无知,还不知道世间的苦,所以不知道念佛。这也没什么。
同学:从作用点上看,我们年轻人应该早晚念还是工作中念?
慈师:我前几天给念佛的菩萨们供养了一个方法,也是我自己来对个人、对周边一些勤奋工作的人、比较忙碌的人提供的一个方法。下去可以看看他们做的卡片——一念法,就是说我一天念一声佛就可以了。每个人的念佛方法不同,不需要人人都一样。人人都一样那不叫忆佛了,就是训练了。念佛的方法多种多样,对我们繁忙的人有繁忙的方法,对创业阶段的人可以用很简单的念佛方法来实践念佛,没有问题的。
净土这样直指我们本净心大用的印契与回施的教言,在我们中国的传播不是太普遍。但是它是以无量寿经这个传承一代一代传播下来,它是不可思议的。
今天我们只是有这个座谈、认知的机会,结个缘。你这样比较认真勤奋工作的人可以用一念法。懒惰的人、无力修持的人、繁忙的人或者很真心的人,这都可以作为一个方法。因为它简单,念一声、十声、一百声、一万声由你了,但是这个前提比较重要。下去可以实践。谢谢。
2011.10.16 复旦大学交流答疑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