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四帖疏》闻记37

佛法学习背道而驰的特别多,因为我们都知道,我的执著,不管是法执与人执,我这个身执,这种因缘都是很烦恼很烦恼的事情,现前这种执著够我们困惑了,再加上法的这种染著,就是各比高低,争强好胜,你看这个人多大的本事,他个人大雄大力,后面的人也去模仿,模仿干什么呢?也做大雄大力。实际要是净土一法没有佛力,你也大雄大力不了,这个地方的恩德在佛一边,那使用者只是一个大家同得利益的对象,要不然净土一法就被人窃为己有,下面就树立个人崇拜,出现很多不应出现的过失,就是所谓的出现教皇一样的人。那么这个时代,不光是国家因缘不允许,也可能大众的这种本来刚强我执的心理会更加刚强,那么更加强化这种执著,佛法的这种清净平等的利益,慈悲调伏自心的利益,反而就被人污浊了,污染掉了。

真是没有办法,现在这个事情在国内外影响都是很大的。有些善知识,什么恶知识也好,我们要从善的一面看,的确是给我们做一个什么样子,来让我们照见这种执著的苦难,更加苦难的背后,就是所谓的盗窃佛法以为己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举个例子,佛法犹如大火炬,可以给人带来种种光明、温暖,可以熟食,可以带来很多善巧,但是你不能占有它,那你不能把它窃为己有,那会把你烧坏掉的,像烧红的银钱,这个钱是银,但是你不能把它拿到手里,拿到手里,窃为己有会把你烧坏,所以般若如火炬,如烧红的银钱。

那么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这种意向,就是把法弄为己有的这个意向比较重,因为这个恶知识的引导,恶知识也是善知识,引导我们看到这一面,不要走这个老路子。因为净土一法实是大家同乘佛恩,同沐浴佛的光明、佛的给予,同得佛法给予的利益,是大家共同得到的。因为这个法是一时同得,它是这种大乘施教嘛,所以《佛说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大家同得的利益。若是你识不得同得利益之时,你尚未得真实利益,你认为你得利益,其他人没得利益,必不得真实利益,不过是一种骄慢,一种所谓的先得知见的因缘了。

实际无得利益与不得利益者,那么乘佛的威神加被,使我们有个相互转相教化的利益,这个还是佛的加被而带来的增上,决非我们自己的修持与心力或自己的虚妄愿望所能成就的。而在这儿能审思,净土一法就特别地方便了,大家在一起交流,就不会有什么过多的障碍,比高比低的东西就会丢弃它。因为啥呢?九界众生咸因阿弥陀佛的愿力为增上缘,得以出离生死苦海,三辈九品皆因阿弥陀佛的接引,而得生彼国,这是根本的问题。那要是这根本的问题一丢,就成某个人、某种方法的得当与不得当,某个人善根的薄少的问题,那这个净土根本的东西丢了。所以这个教化的根本一丢,大家这个习法就会没有眼目,过去说盲童骑瞎马,那下边的结果那是可想而知了。这个地方,大家有个清晰的思路。

也可能今天上午是个因缘,这个居士我们早就认识了,就是不惜余力地宣传自己,就说别人往生是我让他往生的,你让我助念,他必然能往生,就是说不把大慈悲的功德善巧回施给每一个众生,像是自己专利产品是一样的,就像几几代号,国家某部批准的,我的专利,必须到他那,请他来助念,才能往生,就形成这么一个规矩了,让人感觉到哭笑不得。

所以诸佛如来出世,为使一切众生现下得一个智慧的善巧,智慧的依怙,那么人人能得到这种善巧与利益。那么窃为己有的东西,实在是可怕的,以前这一类的教化还真是有,西方的更多,实际是很愚痴的一种教化,但是现在在全世界乃至全国都这样,可能慢慢地还会漫延。因为就是一种皇权,就是到我这能得往生,要人感觉到一种特别的事情,就是个人崇拜,好像是阿弥陀佛就教给他了,就像这个钥匙交给他是一样的,我听到一些法师讲法,我感觉就怎么感觉,你这个此路为我开,你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这个真是挺麻烦的事情。

所以说阿弥陀佛是平等地回施一切众生,这个愿力为饶益一切有情,依佛愿力,大家同得佛的愿力摄化,同得往生,若能听者、闻者、行持者,都能得到自身的自在,随顺佛的愿力能往生彼国,这是一个极大的解脱善巧、智慧善巧、方便善巧,也是个慈悲的善巧。但是被某些人,用某种方法窃为己有了,就是感觉到特别地可笑。但是这种可笑方法,往往能闭人心智,人一听了感觉到欢喜向往,像这些朝圣,现在都开始朝圣的因缘是一样的,就是某个人能使我们怎么样,现在很多团体都开始这样宣传,某某人能使你往生,这都是很稀有的。

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个大愿力能回施一切众生,众生听闻者都能得到利益的教导,会被某些人占为己有呢?这种宣传的方法已经在我们国内普遍地传播开了,因为一些善知识的教导就这么教导的,就是我是个正法教导者,其他人说的法都不对。这样就把阿弥陀佛的这种平等的回施给遮蔽扭曲掉,我感觉到阿弥陀佛就回施大家一个本来,回施大家一个究竟,回施给大家一个平等,回施给大家一个皆得自在的力、一个方法,并不是某个人某一类人。所以九品往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啊,现在是说,现在社会上出现几个把大门的人,肯定是这个教化有问题。

所以为什么提出这一段故事呢?看了那个资料,可能就是这个因缘,所以讲一下。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正知见与邪知见,要是不仗借佛力,仗借某个人的力,可能就有知见问题了。这里就比较清晰了,善导大师给我们提出来,一切往生善知识,一切往生之人,莫不仗借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这个缘就是唯依佛接引,佛回施愿力,得以出生死苦海,非是某个人某一类人所能遮蔽、所能掌握的,所以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是为《无量寿经》真实教义。

这一点要看不到就会被这些人搞的……我看了那段文字以后,我感觉到就是特别能迷闭人心,因为啥?人都有个骄慢的意识,一看到这样呢,我也不妨试试,我也做个教主,也做这样一个能点石成金的圣人,那这样做世间的一个什么了不得的样子,苦不堪言啊!因为这种传播,就是说,使很多人借着佛法来弘扬自己,就是所谓的依附佛法的外道,现在这些东西在社会上传播比比皆是。

前几年那个气功的这种因缘,气功不能说它好坏,但是很多都是取一少分,窃为己有,然后就说我是第一祖师,建立所谓一个东西,长久不了,何以故呢?他没有渊源的传承,没有真实的护法之心,没有传播佛教真实教义的这个善巧与出处,只是说窃为己有的一点小技巧,或者某一类因缘,因为他没有护持圣教的心,没有真正慈悲饶益有情的心。只是一种特权心,实际很多人真是有一点功夫的,但是这东西长不了。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大家学习佛法,包括社会问题,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回转的因缘,就会很容易走入误区。所以修法一强化自己,身心不能调柔,越修烦恼反而越大,那样就是背离了佛教这种真正的智慧的给予、善巧的给予。

【五从七宝池中下.至六劫已来.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时节不同】

第十门就是谈华开之问题。

【六从莲华乃敷下.至发无上道心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

华开之后这个得益,是仗借阿弥陀佛这个愿力,得生彼国之后,从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中生,各有其说,那么下品下生也是各有其说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

【即有其三。一明华既开已.观音等梵声安慰。二明为说甚深妙典。三明行者领解发心】

实际我们现在都可以领解佛陀的教诲,发无上道心,决定是可以的,来随顺这种佛的平等给予,那当然现世的利益昭著明显,马上都会有一种直奔王家的感受,亲近无所挂碍的这种真实的利益的得见。净土一法是没有什么怖畏的,因为有阿弥陀佛的这种大愿作证作许,十方诸佛的真实的护念,所以说愿生必得生,这个地方是没有后顾之忧的,那么下面实际就是报佛深恩,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深恩,来忆佛念佛,报佛的这种广大的教化传播于有情,自他二利,此一生得以真正的圆满。这样的行法,就是没有沾染,三轮体空,无有修证者,无有布施者,但是布施阿弥陀佛的最上乘教化,传播诸佛如来真实功德。虽然没有得到者,没有失去者,大家同生无生国,极乐世界,得以毕竟的安住。这一段话实是不可思议,因为啥呢?清净故,广大故,圆满故,无有后顾之忧故。你看我们修法都有后顾之忧,不作意的已经染著了,“我以前念过多少佛,我拜过多少佛,我做过多少善事”,就留下一个后有的东西,实在是圆满不圆满自己都不知。所以究竟圆满处,无所得失,真实安住。

我们要是不通过一定的行持的人,一般地认为这个圆满所分不能得见。实际我们的圆满是不能增减的,不是通过修持而得到的,修持不过是检验自己的性德无增无减,通过不断的检验,不断的回照,方能识得这个不增减的本性,本地风光真实的安住。所以诸佛亲证之真实,那么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证圆觉,这个本,从无增减故,所以不垢不净是真实利益安稳处,是阿弥陀佛清净国土真实德相。所以彼国无衰无变,建立常然,顺性而成。娑婆世界是幻化业流,有得有失,有你有我,彼此浊染之相,虽无有此净相与浊相,大家若不依这种,薄地凡夫若不依浊相净相,来择取法,大家生死轮回不能出离。所以诸佛给我们立一个净国之相,欲使我们得见,欲使我们有个依怙,那么真正地在这一生走出困惑,走出五浊恶世。

所以往生彼国,实无生者,必得往生,这个实无生者,实无有来去,若不假来去,一切众生不能出离生死苦海。因为是幻化网故,这个娑婆世界你以为实居在娑婆,所以他方有极乐,有阿弥陀佛今现在在说法,垂手接引,饶益有情,欲使众生脱离这种执著心、分别心、净浊心。要是不通过净浊,大家一直在这个对比幻化中不能出离,或者断灭心中不能超越,不取断灭还要取个净浊,那干脆取个净浊还得以出离,断灭之处你实未证断灭,生为邪见,那堕入地狱,不能得真实利益。所以亲证断灭,是为阿罗汉,那我们没有亲证,怎么办呢?所以要顺性发起这种随顺阿弥陀佛的这种性德的给予,报德的给予,来真实安住清净法义。这个地方大家要审思。

“三明行者领解发心”,能不能发无上的道心呢?这是个大问题,这个道心本无增减,无有发与不发者,但是佛要不说发无上菩提心,大家从来不知道用菩提心,虽然各个具足,各个昧失于海底,就像这个东西封存起来了,不能启用它。所以我们怀里有珠子,妄受乞丐之苦,大家本来具有智慧慈悲威神善巧,但在这还处处觅寻,像个要饭的花子一样。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威德,如是之心不发而发,究竟安住,所以我们的心跟佛心本是一心,如是无上心,仗借阿弥陀佛的报德回施,必生彼国。在这个地方是决定生,生者决定生,所以过去说四料简,去者实不去,因为说来说去是众生心,但要不说来去,众生生断灭心,所以诸佛垂手接引,予众生得以真实安住,安住什么样的利益呢?清净庄严的利益。

那这个接引相,也是个安稳相,也是安慰相,也是真实相,因为彼国即是无生国。要假如说是无生呢,大家会生恐怖,所以说彼国具足庄严清净,的确具足庄严清净故,一切诸佛以无量的功德,无量劫以来的修持,就是庄严彼国,为饶益有情而安立。所以诸佛清净国土,如梦亦如幻,实无所得,但是无所得众生在这个地方生断灭,所以诸佛建立清净庄严法义,以接引一切众生归入大寂灭光明藏。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善自思惟,如是思惟,得利者得,不得利者,弥陀的接度亦是不虚设。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下品中生竟】

我们看马上就到下品下生了,这个一品一品的往生,这三辈九品各有所摄,各有对象。我们要是有一个细分,大家不以为人往生是个什么了不起的,或者说不以为在这个地方沾沾自喜了,的确往生,也就很容易给人一个往生的决定,仗借阿弥陀佛的愿力,决定顿时生起悲心,予人作决定依怙,决定回施。这回施不是你个人怎么样,是佛的慈悲加佑,使你得到一个威神的回施,那么别人往生,你得到弥陀的加被,愿望的加被,慈悲的加被,现前得以利益,所以自他二利一时感召,非得非失。

你要认为“我念佛使他往生了”,那样的生心,下面就会出很多的过失,自以为自己怎么个样子,下面就会生增上慢心,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后面就作为世间的一种骄慢相,受无量的生死苦或者轮回之苦,乃至说会昧失本心。何以故呢?他会丧失这种弥陀垂慈的给予这个利益,因为骄慢,迷覆心故,念佛亦失甘露味。释迦佛在后面这个文字上会有说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念无量诸佛的因缘,假设是你以增上慢心,未得言得,亦失甘露味,不得其利益。这个地方很多人就会在现世感觉到是这个样子。

昨天他们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活佛给他们讲,一个修持很好的活佛给他们讲,有位出家师父念了四十多年南无阿弥陀佛,一天是七万声,结果还是没有往生,你还敢念啥佛念佛?怎么怎么的,死的时候死得很狼狈,说的反正不好听。这个地方我不想讲,我感到是对出家人的一种不公平的说法,那么你说这个利益有没有这样的呢?因为他说高僧大德,这高僧大德我也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我也不知道,那他这个评判就是过去的八大高僧之一,很有名望,这个名望我们不知道从哪来的,脑子里没这概念,说挺有名的一个,挺好修持的一个人,因为他一生念佛嘛,说没有往生还很狼狈,搞得很狼狈,为什么呢?

若是用骄慢未证言证,徒有虚名之说,一样可以判定是妄执于自己的修持,徒增虚名,而无有实行,什么实行呢?仗借弥陀的愿力消除自己的现前罪业,所以入弥陀大智愿海,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而是说以为自己有所修,以为自己有所念,所以广泛地传播自己的名,未证言证,未得言得,使无量的人产生迷惑,认为这是大修行人,结果自己昧失大利。因为这是佛力之教化,不是你自身的修持的得失,你自身的修持也是仗借佛的加被才使你产生清净的功德与善巧。这个地方要是转不过来,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怎么样,别人也认为你怎么样,这两种印许之后,虚妄印许,后面就开始痛苦了。你为了维护自己的虚假的名义,不得不假做,那实际的心中不得真实安稳,别人也感到你真有名的,那么这虚假的因缘相互的推助,骑虎难下,结果丢失根本的利益,未得言得。很多恶知识就在这个地方堕落了,啥叫恶知识?增上慢心!

不得不这样反复地提示这个地方,因为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的。很多很平常的人,没有名望的人反而很自在撒手,很自在地念佛,很自在地成就。很多大名望的人,很痛苦,很颠倒,或者是说,各方面的因缘都是违逆的因缘,为什么呢?就是虚名之害,不知佛力之真实慈悲,以彰显自名,窃佛法为己有,那这样的伤害还真是大。所以我们这个学佛的出家师父,尤其是出家众,在这个地方不能不深刻地思惟自己这种现前乃至以后的因缘,不能不思惟这个事情。很多人提到念佛法门,在社会上现在更多的人都被人轻慢,或者说迷信,或者是说追求某些境界,或者是说,感觉到是老头老太太的事情,种种说法,为什么呢?就是我们没有一个清净的现前的利益的认取。

你要有个弥陀的愿望的随顺,你根本没有这种自我骄慢,身心调伏柔软,那你给人带来的也就是轻安,带来的也就是智慧,也就是增上。看了那个资料,我感到特别地感叹,因为早就听说那大善知识的作为,就是绝对权威。本来往生这个教化,任何人都可以引发出来,把弥陀的愿望回施,自己能认识得清楚,任何人都能往生,不是人的专利产品。

因为这个事情,要不然就是说,别人一说,我们就会疑惑,看到这样的因缘也会疑惑。疑惑什么呢?这个往生的因缘,看着很容易,一到真正的问题现前的时候,还是疑惑的,一有生死难缘,容易手忙脚乱了。平常还感觉到,我还信佛呢,可能我还在念佛呢,往往要是靠自己功夫的时候,到关键的问题上就不起作用了。仗借佛力,因为不衰不变故,不增减故,弥陀慈悲究竟不间断摄取我们,那这样靠得倒啊。我们自己的心是一直在变化,我们的行持也在变化,我们的发心、感受也在变化,唯有弥陀的慈悲的摄化从来没有变化过,所以说,能遵循,能靠得上,这个功德真是一念信得及,必得其利益。

下品下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

像这样的人要先说安慰了。那前面下品中生者,需要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威神光明,为什么呢?他这种地狱相已经现前了,你要不说阿弥陀佛的这种大威神光明,这个地狱相不能遮蔽,你再给他讲什么道理,你再给他讲什么妙法,安慰啊,已经不起作用了,他已经看到地狱了。所以要说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真实,这样才能遮蔽这样的幻化的这种堕落的诱惑,地狱相也是堕落的诱惑、阴境的诱惑。你一信为真,那么就堕入这种地狱了,就成异熟果,其果报就会直接地伤害人,那你就轮回啊,堕落的因缘就成熟了,这世间的其他因缘你就听不见、见不到,所以不闻父母三宝的名字,这个地方已经没法给你施教了,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要认清。这样的人,地狱相还没有现前,可以先予他说种种安慰。

〖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

这样的人不是地狱不地狱境了,一时又是抓空又是吐沫的,你还给他说什么,你还给他搞什么,这时候教他念佛。

〖不遑念佛〗

这个念佛是观佛,那就不是能安安稳稳地坐下来静观,像我们现在不犯业障,没什么违缘,能观能想,还能摸摸自己的发心,到那时间已经是四大崩溃的时候,不能遵循自己的思路了。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就是观想彼佛者。

〖应称无量寿佛〗

“称”,称念之意。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这时候令他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具足十念〗

称“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现在这些善知识所谓的就是说,这个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就是下品下生的下品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说临终十念嘛。这个地方的争议,千古以来可能就是个争论,但是昙鸾法师在这个地方早就说清楚了,说“成办之时,即是十念”,现在成办,现在十念,未来成办,未来十念,临终成办,临终十念,如是十念,真实之念。过去善知识说话真是开人眼目,予人决定,钝根利根都得接度。现在人说话就把它定死了,法无定法,现在人不发定法心不安,自己都安不了。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这个一定要看一看,这个地方怎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呢?那前面念佛闻佛,下品中生者闻说阿弥陀佛的十力、光明威神、解脱知见,人闻以后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样得以往生。这个地方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让他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得到这种除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的圣因。下品上生者,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能除五十亿劫生死重罪。

我们在这个地方一定要审思,为什么有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五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样的说法呢?这个地方是罪恶有别,下品下生者是重恶之人,所以念佛除他的过失也就大,要不然摄不住他的心,不得利益。越往上面的罪业越轻,罪恶越来越简单,像前面是善人,行持持戒的人,顺着善缘的因缘,他心源不闭,所以佛的教诲能接受。像那个世间的善人,中品下生者平时孝养父母,身心柔软的人,行持善事的人,一听人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接受了,这都不需要消除什么业不业,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不需要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呢?很多人现在就说,对这一类人,现前执著于罪恶的人,必须说“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样的教化,若不然呢,此人心源闭塞,不信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不喜念佛号。

你看我们打着鱼子给他念佛的时候,我这感受特别大,说不出来一种什么感觉,我感觉到就是说过去人说唯恐念佛机会少啊,此生唯恐念佛的机会少。就说,哎呀,坐在那儿突然滚到鬼窟里去了,睡着了,或者睡着的时候失念了,或者说在走动的时候看到种种世间的因缘,那么把自己分心了,或者做一个愚痴业,自己失心了,这都是很苦的事情,从因果相来说也是一个很颠倒的事情。

那就是我们现前念佛能不能把握呢?这个把握是什么呢?实际是佛力的加持,我们根本都不会有昏沉的这个向往、这个因缘。因为我们缘的是自己的感受,肯定会睡着的,或者说就不喜念了,为什么呢?你自己的感受,你怎么能喜念呢?佛这种圆明的威神,不可思议的给予,清净的给予,威德善巧的给予,能摄化十方的给予,你要念得不欢喜,肯定不是佛力,就是自身、自力、自心、自感受。要是我们平时体会不到这种佛号的佛力的给予的时候,我们不喜欢这种因缘,一有人犯业障,要死亡的时候,我们到那个地方就接受不了了,你自己就会被他的业障所遮闭,你不要说给别人施教了。

很多人都到过死亡人的地方,一看到别人要死了,自己都被这死亡恐怖,已经吓住了,已经昏头了,已经晕了,就像我们自己被自己的业、感受遮蔽是一样的,我们现前就把握不住自己的业流,因为啥呢?你现前你自身除不掉你的业流,所以自然知果心闭,心源就闭塞了。乘佛的愿力能除去我们的心源的闭塞,所以要平时养成一种习惯,起码说借用佛力的习惯,可以消除我们的昏沉、掉举、无记,或者说贪瞋痴慢疑恶见。要不然你到时间,就说别人帮忙时说,“善知识啊,你来帮帮忙,我们家有个癌症病人,马上要死亡了”,你到那,你头懵,你都睡着了,你都浑身痛苦不堪,那太痛苦了,那你还给他说法呢,他给你说法,说痛苦之法,你已经不能承担了。

某师给我举个例子说,他下去了,一个尼师得癌症死了,大家因为她年轻人死了,怕沾着自己了,离得远远的,念佛没人敢给她念佛,都跑掉了。某师去了,感觉到不管怎么的,去了把这个因缘念一念讲一讲,大家怎么都不来念呢?她这么年轻,扑到我们身上怎么办呢?某师去了,到那以后,头一低,头一懵,俨然要睡着那个晕样子,这就怪了,肯定不行了,赶紧就念念佛的这种愿力,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悉皆到彼国,使自己的脑袋瓜清醒清醒,观观清净之相,好了,清净了,就给她讲一讲。那就是说自己慢慢静下来,仗借佛力把自己这种违缘一转,有个交待处,要不然开始差点被她度掉,不是帮人家念佛去了,她那个病的业缘被遮蔽起来了,太容易了。假设我们养成一种随时被环境遮蔽的状态,那我们很容易被这种特别强烈的死亡、罪业、颠倒的这种环境所遮蔽,当时你心眼就迷闷了,你不要说给别人说法呢,你一样会迷闷过去。

所以平时要运用佛力,运用习惯了,运用佛愿习惯了,这个地方我们就很容易把握自他二种善巧,把弥陀的这种果德利益,回施给自他二种有缘。若不然,我们现前自己都把握不住,你不要说其他的,因为这个把握是你用自己的业力决定把握不住自己的,也决定超越不了,所以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都不愿意除罪,你说你临终会除罪?你现在都不信,你临终能信?你一定要问自己,这个地方一定不要搞欺骗。这个欺骗是最可怕的事情,怎么欺骗?就是不能如实地信解佛的大恩德、大威神、大善巧、大愿力,你现在都不能信解,你说我以后遇到大违缘时能信解,那实是靠不住的,你看你现前这种信解力都没有。

若仗借自己的业缘、自己的感受,决定处理不掉自己的业缘,就是依正二报的业缘处理不掉的。所以仗借阿弥陀佛的名号这个功德,乃至说对方的随顺,这种善巧才能往生。你看中品下生,解释得比较清楚,这慈善之人临命终时,他就会特别地宽松安详,你给他一说,他就接受了。我们平时,或者说别人平时做些罪业,到时候很颠倒很激烈。

我就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他们就是癌症病人,我们给他说一些简单的方法,他依着那个方法,就很轻松地把这件事解决了,因为啥?仗借佛力故,那就是很轻松,比一辈子修持的效果都好得多。因为啥呢?你这个修持力,还是你自身发生的力,你业缘一颠倒,他就崩溃了,他不能自制了,你的修持力也不能自制了,你平时的威德、善巧都不能自制了,那怎么办?唯有这现前一念,你要依附着你的业力,就是颠倒力,你依附佛力,即得解脱。

所以这种名号的佛力的内涵,我们一定要深深地现前地认识到,能使我们现前自己能除脱自己的善恶二业,或者掉举、昏沉二业,或者无记的这种业,要不然你养不成这种习惯力。这个地方就是说的六七识上的这种串习,你不运用运用,就是说你不知报恩的方法与报恩的善巧,你也没法知恩。因为报恩的人才能真正地知恩,知恩的人必然会报恩,就说会用这种方法自他饶益。虽然我们讲得有点重,希望大家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不要轻易放过。太可惜了,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吃大亏,老是认为“我死以后再说,或者我老了再说”,你现前都不知道佛力,你老的时候怎么能知道佛力?

我遇到很多念佛的人,就这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排一排就这么追顶念法,我说这是行啊,但是你不知佛力,这还是业力之相,这是决定无疑的。就像十大愿王,《普贤行愿品》所讲的,到我们四大崩溃之时,你的一切威势,一切善巧,一切修行,你觅都觅不到了,因为一切修行必无所得故,所以唯有十大愿王不散不坏,摄护此人,一刹那顷往生彼国。这个地方我们要是转不过来,实在是没有遇到净土法门的根本教化,实在是没有认清诸佛的真正的悲悯,实在没有认清诸佛如来出世的一大愿望,欲使一切众生乘佛愿力,得以了生脱死,得以成就无上菩提。

因为到下品下生这个地方我们对比一下,你看上品上生,上品中生,这个文字都很简单了,持戒,因为他这个持戒回向,我就持这一天一夜八关斋戒,我就持沙弥戒持了一天一夜,我就持比丘戒持了一天一夜,我啥都不管了,我就把这一点因缘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就够本了,佛一说,我认准了,在这个地方什么事情我都不惊不怖。我现在的因缘呢,在这个地方认死了,这个地方就是一劳永逸的东西,他就会摄化你,因为这种佛力的因缘是摄取不舍的,种子种下了,到那个急难的时候,你就会想起来这种佛力的正因正缘的种子,决定的种子,佛依怙的种子,佛所许可的种子,接受佛力,就得度脱。要不然,这个真是还是麻烦的事情。

昨天我看那个善知识说那个事情,我说准备给他谈论一下这个事情,因为这个是特别大的事情,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个地方都没法生一个决定念,就说往生是仗借的佛力,并不是自己的力量,这个佛力来自于哪一个方面呢?这佛力来自佛的名号的这种感召,呼唤,这种决定的给予,愿力的摄化。因为名号最容易唤醒我们对弥陀的这种愿望的信赖,最容易听得到、引发得起,我们平时念佛就是念佛的愿力,佛的威神力。我们要感知不到在这个地方,在这个名号中生其他想,生其他感受,认为我在念佛,不是佛在念我,加被我,使我的业力转化,我们就很累,很辛苦。

像人买了台新汽车,虽然很贵,一千万一百万买台汽车,但你推着走也太累了,还不如不有它呢。我们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不能使我们生欢喜,生轻安,转化我们的无记、昏沉、掉举、现前的烦恼业障,那我们仗借的不是佛力,仗借的还是自己的业力、修持力,所以我们还不是坐车者,还是推车者,那你这个车,已经给你带来麻烦了。所以很多人把念佛当成一个麻烦的事情了,就是没有被它载负,你买一架自行车,你蹬着还可以跑一跑的,还给你带来一个方便的,但是现在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给我们带来方便,所以说大家就不喜念他。若是带来方便,你一定会欢喜踊跃的,哪怕你念一声,念念你就是欢喜的。所以过去的人唯恐自己念得少,并不是说我念得多,“我怎么念得这么多呢?”没有这种感觉,所以像世人探宝,愈多愈善,感觉到唯恐少了,所以越多越好。为什么呢?念念的这种感恩心、加被心、转化心、具足心,真是念念增长,念念不是增长,是觉受坚固吧,说增长大家有点迷闷,念念具足故。

在这个地方不重一点,就怕大家不太在乎它。你看我们今年这个功课,我感觉到特别安排就是说大家一心扑到礼拜阿弥陀佛的愿,礼拜阿弥陀佛这种教化,把主要的注意力念佛回施给法界有情,自他二利,同见同得,转化自己的现前的业力,转化众生现前的业力,迅速得到轻安,得到智慧的轻安,慈悲的轻安,种种轻安的善巧就是佛力的加被使我们得到的,通过这个名号,就是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这个欲,这个大欲,是功德欲,具足这个欲,要不然我们真是丢失大利于当下。所以若人以疑惑心,或者说自我修持心,现前佛陀的愿力加被,这种转化你感受不到的。

因为以前在念佛堂,在其他地方走动,这个地方感受是很深很深的。大家都是在嘴上赞佛,到自己家的人,到自己都不顶用了,这佛力不顶用了。给别人说,“你一定要念佛,善知识,你还贪著这个世界呢,赶紧求生吧”,到自己这个地方,自己根本就不念佛,不向往阿弥陀佛。所以图一个口快,拿这个阿弥陀佛就做一个佛法的便宜处,来做一个讨饭的因缘,或者逃脱一个什么因缘了,实质的利益很难引发。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遇到一些出家师父给别人讲,到自己身上不顶用了。在丛林我们也见过一些所谓的大德,念佛,平时鼓励别人念佛,到最后就不念佛了,就骂人了,因为啥呢?我念佛念这么多年,就没有起过作用,你看现在都还不来接我呢,因为啥呢?念念疑惑。

所以过去的人,就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信佛才能除五逆,回心一念即得往生,这回心最为重要。阿弥陀佛名号真能除我们的罪,你现在不信,那念念还除你的罪,但那是未来的利益的种子,现下你不接受,并不是没有利益,念念利益具足,只是你现前不接受罢了。所以我们现前不接受,养成一种习惯了,你到最后还是不接受,就像举那个例子一样。这样的例子不是一例了,不光是出家人,在家的大德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包括讲净土法门几十年的善知识,我们不说名字,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们以前在这讲过,讲其他事的时候讲过这样的例子。讲净土法门讲几十年,到后来自己都颠倒,为什么呢?从来没有信过弥陀名号,是佛本愿力的加被,使你得念得成的,消除你的这种业力是佛的愿力消除的,并不是你的功夫所消除的。这个地方转不过来的时候,甘露不能灌顶,诸佛的加被不能现前,自己的事业不能增上,不能转变,自己不能具足大利,这个转弯可能是比较大的。

这几年拼上性命的讲这个地方,有时候真是感觉到,骨髓里面都没有生命了,但真正能在这个地方能转过来一个人,十方诸佛会为我们欢喜的,这是决定无疑的。因为你信佛力,你瞬间的佛性种性具足了,与一切诸佛就会做伴侣了,所以十方诸佛所护念经,来摄护我们。若不然呢,我们没有这种信忍的种性,如来的种性,你根本没有法得到诸佛如来的加被与护念,你不愿意用他啊,所以我们现前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审思自己。

你看我们今年这安居的时间,大家这么个念佛的机会,我感到特别地殊胜,每次我都想来搭搭这个经,这太稀有的因缘了,况且大家在一起,相互有个策励的因缘,你在下面你要自己搞,你自己根本没有这个心了,还有道场的加被,大家的监督提携,诸佛菩萨的印许与鼓励,你一定要审思这个佛力的这种本源策动。识不得这一点,实在是你没有功夫,你就修功夫吧,你就搞理解吧,你越理解越没有用。昨天,我们在那个就是理解,你说他是啥道理呢?你给我讲的是啥道理呢?这样的道理对不对呢?道理没有用,只知其理不知其行啊,不得其真实安慰,不得真实利益。就说我们拿一个苹果,你再说苹果味,你不亲口尝一尝,你永远不知道苹果味,别人再说,跟你也不相干,跟你的理解也不相干,你把你的理解写成一本书,还不相干。所以希望诸善知识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生起勇猛心、决定心、真实心,回头看一看佛力,看看弥陀的大悲,诸佛的真实的恩德所在。

要不然,这九十天安居下去了,在这个地方还没有搞明白,还没有搞清楚,还没有真正去实践,到违缘一现前,你再实践,你就昧失你这种所谓的佛力了。因为啥?你平时听的这个道理,你没有行其道,你没有受其觉,你没有得其法味,没有其法味,你何以运用此法味之传播呢?所以数他家人之宝,不得自受用。弥陀的这个宝,虽是弥陀之宝,实是我们大家的自家的宝贝,所以本家本国,你要去受觉它的,要运用它的,要去实践它的。那五念门的随念,莫不是希望我们大家真正地去实践、体验这种内涵的觉受,所以不数他人之宝,数自家之宝,虽是弥陀之宝,与自家宝等无差别,所以受用具足。

好,休息十分钟,大家议论议论,我说得有点重了,因为啥呢?感叹挺多的。

课间开示:

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对自己下一刀都不要紧,卸个胳膊来供养都不要紧的,因为这真是个了不起的大事情啊!往往净土一法就在这关键口上让别人轻贱、诽谤掉了,给大家说的是空语,“你好好念佛,佛力不可思议”,自己又不知道佛力是个什么物件,那就麻烦了。

把他当作堕入理数了,就是个道理罢了,自己从来不去认真地拿这个佛力转化自己现前的贪瞋痴也好,烦恼也好,无记昏沉掉举也好,不去处理处理。处理习惯了,才知道佛力不可思议,好比说一个人不坐飞机,天天说“这飞机了不起啊,‘呜’几千里外”,你天天说,你自己又从来没有这个受用,别人一到真正的地方一说,飞机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觉受,你真说不出来,你也介绍不出来内容,你必须得真正地去体会一次,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真正内涵。

他昨天举那个例子,我说,“这真是个大菩萨,有机会我一定见他去,这真是法王”。他们这,我们到北京,一直说三衣和尚这个事嘛,一直说你学什么净土啊,一直就是说这个净土不行。这个地方我们非得把它搞明白,我们习净土法门的人,要是认识不清,实在是让人轻贱,实在是让人认识,你真没有理啊,你往那一坐,你就没有家了。人家修法的人,往那一坐,就放光,你看人家真是放光啊,禅定三昧寂静轻安、大悲轻安、寂灭轻安,人家真有啊,人家真用得上的,……马上就可以度脱。这三辈九品的方便给你,你没有用,人家怎么不轻贱你,这真是不假修持的方便嘛,这个地方没有修持方便,只把佛力回施,以大悲心回施就可以了,佛已经交待给我们方便了。假设是我们自己都不去运用它,你是没法生喜的。

我见到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了,这个人恶病一死,但是念佛就是这样念的,没有一点慈悲。我说你不用那样念,你大声吵着念,不如给他劝一劝,讲一讲,说说佛的愿力,轻轻地,悄悄地,给他说说佛的愿力,他听得懂,就能得到利益。你给他大吵大闹的,大家敲着鱼子,人家害怕,“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啥呢?他怕啊,那能是慈悲吗?我说我们见得太多了,这样的情况。

我感觉到可笑,我感觉因为我们以前我是说我们交流,就是给活人交流,希望大家现世得到这种真正信佛的因缘,下面你自己去搞去,该咋死自己咋死去,我们不知道,你咋死都能得往生!他们组成个念佛团,几百人,就拿着那个鱼子敲得撼山响,为什么呢?说这样他那个恶鬼就不扑过来了,死鬼就能得到这个加持力。虽然是可以,的确发心不是慈悲,也不是威德,也不知道佛力,要知道这个佛力是不可思议的,用自己那可思议的心去衡量这种佛不可思议的大悲的教化与摄度,这太多这样的因缘了。

由于常年出去,有时候给人家打七的时候,我见昏沉瞌睡掉举烦恼的多了,也就说成习惯了,真是习惯了,从一般的就是提醒提醒,不要丢失现前的利益。你养成个习惯了,一听到念佛你瞌睡,一听到念佛你就昏沉,一听到念佛你就掉举,不要说佛力了,成佛厌了。就说一个人买汽车,不去坐汽车去推汽车,他就推烦了,这汽车我宁愿不要它了,我也不买你,我也不要你了,你给我带来的是麻烦,没有方便。一定要思惟这个地方,善知识们,不开玩笑啊,为什么说这个地方见那么多念佛人,念那么多年以后,就舍弃净土,不干了呢?就是这个名号,不是佛力,是自己的功夫啊!

要是佛的愿力情况下,你念念肯定是清晰的,欢喜的,如给摩尼宝珠,你一念,这个大摩尼宝珠,你一念,念念具足万德,具足威神,你上哪去找自己其他因缘呢?所以现在是催眠曲了,我感觉到是催眠曲,到很多地方,他们这个开始叫巡幡,对单巡幡。过去人巡幡怎么巡呢?这个幡一竖,对方就醒了,因为啥呢?这个六识,这个分别识呢,他意识还是摄护着自己,我还在学佛,或者我在存念着佛呢,这一晃,他就醒了。现在的人见到幡子呢,“嘣嘣嘣”,醒不了了,因为啥呢?过去人着幡,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就像那宗下的人,在禅堂打坐的时候,那个礅香板是一样的。礅礅香板,拿那个香板礅几下,礅都礅不醒了,就像那个猪是一样的,“呼呼”,所以佛号成催眠曲了,不是不行,养成习惯了咋办呢?一听到佛号就睡着,一听到佛号就睡着。以前我着急啊,在其他地方念佛堂我着急啊,因为你是照顾大家念头的人,我就去用香板揍人了,大家就结仇,结仇也揍,我说“你杀我也揍”,我说“佛这么大的威神光明善巧,你睡觉了”。那老一代出家师父比我大几十岁,说“你再敢打我……”我说“你给我赌什么恶咒,我也揍你”,这个地方,你丧失大利于当下嘛。但是现在叫我打人真是打不起来了,希望大家自策自励,真要自策自励。

弟子启问:念佛太慢拉长声音……

师:那我们找一个不瞌睡的方法可以。这似乎呢,要是靠自己的感受,太慢了,肯定也引发大家瞌睡,因为啥呢?大家这个脑袋瓜子,自己的感觉会容易麻木,也是真的,敲快一点有个追打的感觉,但是这个地方说实话,用的还不是佛力,还是自己的感觉。

假如说我们这个佛号像兴奋剂一样,像那打吗啡的那些家伙们,一针吗啡下去,精神了,假设大家一念佛,眼睛放光了,那就好了,可能佛力真不可思议。

要是我们一念佛养成习惯了,不管是啥理由,就一千个理由,我们都有方法不得当了,我们可以追一追,这一提还是可以追一追,打紧一点都是可以的,像这样的念也是可以的,他们用那种方法,交替着念,你感觉到累,交替着念,他会得轻安,或者一个人领念,领念大家也会得轻安,所以念一句,叫阴阳念,他身体就比较平衡,要不然一直念,就容易上火。你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翻掌一翻掌,气息调平了,一上一下的,人容易调平,要是一句追一句的,靠功夫上来说身体容易上虚火,有的人要打七,嘴都会溃烂,要有人领念,嘴就不会溃烂,最多领念的人会溃烂。像这个隔一声念或者说领念,就是说领念的方法,要打得快吧,领念的念一声,大家念三声,或者领念的念四声,大家念四声,都是可以的,这样会使大家身心平衡一下,容易体会到所谓的佛力不佛力这个问题,他比较宽松,有个对比感受。

这个地方我们要拼上身家性命要把这个事搞懂的,搞明白的,要不然真是搞一身功夫,到时候功夫不顶用了,搞一身没功夫,那更不顶用了。某菩萨昨天提出这个问题,真是个尖锐的问题。太迷惑了,这一帮人都打糊涂了,去了一灌顶,一说,这净土还是靠不住啊,就说我们现前的人感觉到靠都靠不住了,这不开玩笑的。你要是认不准啊,你真是到时候,你真是麻烦,会慌了手脚的,善知识们,这可不是小事啊,这个地方丝毫的自欺都来不得,一定来不得。

今天我看那个大居士那个宣言,他已经大雄大力的使一百多个人往生了,我感觉也了不起,要真使人往生就这么一个悲心也了不起。那你要是把这种佛的方法直接给大家回施出来,那多好呢,更方便一些,就是说人现世就能得安稳嘛,不是非得临死的时候,非要把你请过去才能往生,要请不到你怎么办呢?很困难,还非得请你,那其他人怎么办呢?这个面又窄一些。所以要认准这个事情啊,的确是个大问题,我们要撕破脸皮的,在这个地方真要撕破脸皮,撕不破脸皮很麻烦。

以前在一起学习净土法门的很多善知识,我就这么说,“你就不能往生”,就这一句话就把他噎死了,真是心里开始发慌了,发什么慌呢?自己想想,咋想都是没依靠的,为什么呢?就没生金刚心,不知道佛心是金刚心,靠倒佛是不衰不变的,结果靠倒自己了,一想,自己的生灭心就开始恐恫。

我们真是看看自己,大家都交流交流,都参与参与,交流交流,要不然你遇到其他异说异解,太容易动摇我们了。昨天那菩萨那话,他真有威德啊,那你不管怎么说都是法王嘛,年龄不大也是法王啊,一说,下面的人就颠倒了。这就可怕了,我们要是学十几年几十年,我们都学了十来年了,这么多年听见一句话,废完了,迷闷了,太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太对不起弥陀了,太对不起弥陀了,真是太可惜了,这甚深无上的妙法,被人一句话就惑乱掉了,真是太可惜了!

说实话,在这个地方能信得及,还真是要真正地实践的,一定要实践的。很多人这个地方不生真信,不生真信不行,你要是耳识法,还是不行的。所以闻名欲往生,这是佛力,你要知道这个闻名是佛力所闻,我们还没有体会到佛力的时候还出问题,还只是说听闻的佛力,还没有真正地实践这个佛力的给予。好比说,别人端过来一盘子水果,我们每个人吃过一瓣,就知道这个水果的味道了,知道以后就方便了,再见到,这是芒果,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大概怎么样,一说,实实在在的,谁再说“这不是芒果”,你说“你不要给我说,我以前吃过了”,动摇不了你,你已经体会到佛力这种不可思议的威神了,别人说什么,已经不顶用了

这个山上有一个尼师,不提名字吧,就是我们来这第一年听到以后,到东北就病了,不行了,怎么的也不行了,医药什么也不行了。后来一想,不是有个法师讲阿弥陀佛吗?阿弥陀佛慈悲接引饶益一切众生,只要愿意就可以往生,必能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想起这两句话了,,那就念佛吧,让佛来接引就对了,把身体整个都放下来了,结果身体一夜就出一身汗,轻松了,当时就起来了,坐起来了,那就是佛力不可思议了。到那个时候彻底通身放下了,当时没有救了,没招了,一下放下来,一身通汗,结果坐起来了,这是佛力不可思议加被的一个关口。还要自力——我的知见的时候,似乎还不顶用;通身放下,等待,感受,接受这个东西的过程,一下就体会到了。回来给我讲这个事情,她到那里震动大得很,那一带的居士、出家师父,一听到她讲这个例子,真是欢喜踊跃,现在那一带人还提这个事,还欢喜踊跃。

那种佛力不可思议的内涵,往往在这些急难人中,没招的人中,能体会到。所以人有一点本事,都不愿意放弃自己,就是这么个感受,佛力的加被他不愿意要的,我要修功夫的,我的功夫我不能丢,什么佛力不佛力上一边说去,我这个大力,我要锻炼出来,真是个大问题。昨天提出来这个问题,我感到真是……所以说这个话题谈论谈论,希望大家今天有一个正面的交待,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真应该提出来,要是有了,真应该提出来,没有了,真应该去实践实践什么叫佛力。

所以过去行般舟的人都仗借佛力,不仗借佛力,他根本走不了,没法行持。我们自己的业力就是瞌睡、疲劳、烦恼。别人睡觉了,那一天我在这打七的时候,他们都睡觉了,让我坐这通宵通宵的,我说,“我是个傻瓜啊?我干啥了,说的是报佛恩的,你就好好念佛吧”,心里有个安慰,念念阿弥陀佛,这静下来了,第二天又不行了,“凭什么他们睡觉,我坐这儿呢?”这念头又生起来了,你不是你自己发的愿吗?你自己发愿说你报佛恩嘛。佛恩是啥呢?让你超越自己嘛,又开始念佛了,反复了好几天才缓过来。

凡夫心都是一样的,没有啥好说的,都是凡夫嘛,但一想想佛恩了,真正地想想佛恩了,这也就过来了。再看看自己那一点妄念,自己那一点要搞名堂,自己那一点累不累,就不相干了。要不然,自己搞名堂,你不相信,自己要仗借自己的力量走一天,那肯定是非人了,那肯定出事了。

所以过去行般舟要念阿弥陀佛,要靠佛力的加被与提携、增上引导与摄化,自力是不行的。所以腿是自己的两条腿,身体是佛加被的身子,已经不是自己的意识,要是自己的那个妄识控制的根本不行,肯定不行。我们都熬过夜嘛,你熬到一天两天,很多人在家赌博打麻将,赌几天,那手跟老鹰爪子一样,搞得是神魂颠倒,休息半个月都休息不过来,你不要说你这九十天不睡觉了。那过去的大德们行般舟,从哪儿来的力量?佛力,决定不是凡夫的这种行持力啊。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看本焕老和尚点肩灯供养他的母亲,不是感恩心,不是他力,不是对母亲的感恩,谁受得了啊?就是那一年慈法在那烧脑袋,要不是感谢佛恩,立即死掉,没有什么第二个路,你还能活人呢?那不是个感恩心,你根本活不下去。谁都可以实践,你不相信你根本就受不了的,你没法忍受,就一念感恩心,就把整个生命交在那了,他只是欢喜了。

(弟子启问……)你师父点灯那个事了不起,那实在是了不起的事。我姨母是从小把我养大的,我说“我姨母不在了,去点点灯”,结果去了,讲讲本愿力,讲讲阿弥陀佛,就不管了,也不知道是知恩是不知恩,反正我感到佛力不可思议,要真是没有遇到净土法门,肯定是会点灯去的,因为啥呢?把我养育大的,我感觉到真是老人家的恩德、慈悲是不可言量的,要是没有一个感恩心,说实话那个心都不敢发,谁能烧自己的身体呢?所以出家人真是,像我们这个学佛人,要不知佛恩,啥事都干不了,自己那个力量太薄弱了,生生灭灭,起起落落。

时间又到了,要有疑议了,一定要提出来,这是个大问题啊!

“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个就是所谓的以佛名号功德力故,使罪障得以消除,才能见到极乐世界的这种功德。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现在这样的人还是有的,你看我们在这些往生的因缘上拍到的照片都还是有的。像台湾的广钦老和尚,大家拍到很多莲华,在很多出家师父或者念佛的居士中,在烧的时候,都会拍到莲华,或者在念佛的时候,看到莲华。有一次,我师父他们开念佛法会,在念佛的时候,大家拍到莲华。这没有什么,大家要是用心了,在这个地方都不可思议。

余某某前天打电话来大家都知道了,辽宁那一带旱了,旱得他们那的禾苗都快干死了,咋办呢?实在是没办法了,“师父给我们说个法吧”。我说“你念念《药师经》”。大家在那坐呢,念到晚上念七遍,天下大雨了,开始的时候别人说这是巧遇,就是说开始有几个人念佛,就说是巧遇,算了吧,下雨就下雨了,可以了,不念了。不念了,余某某他也怪急的,但是他力量弱,天又晴起来了,又火辣辣的。要是知道这是佛力佛恩,好一点,要是在空中,他们那是大海嘛,容易折现出来这种形象,看到佛菩萨的形象,在这洒甘露,又开始降大雨,现在一直是倾盆大雨,现在还在下。打电话过来说,就说佛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一直在念叨这个地方,说已经不知道咋感谢佛恩,佛力不可思议。因为《药师经》求雨跟经典说的一模一样的,跟经典说的一模一样,一直都这句话,那孩子也不太会说话,一直就重复这几句话。

余某某打过电话来就说这个事,这个地方不是哪个人的因缘,就是佛力不可思议,佛的愿力不可思议。像东北几次求雨,阜新、海城、朝阳,求雨真是都是普降大雨,这个地方没有啥,的确是大家只要信得及,决定是千处祈求千处应,就是我们信不及。所以很多人说没有感应,没有利益,主要是你信不及,如此而已。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这一生造恶之人,真是也太辛苦了。很多人说,我就是下品下生,我怎么的也可以,实际要说这下品下生肯定比六道轮回要好得多了,但是真是还希望大家不要追求这个东西,下品下生也真是太可怜了。有些人就这么说,恶当机,要作恶,干什么呢?求下品下生,那太辛苦了,现在肯定苦,你罪恶肯定苦啊,划不来,那还是肯定不知道佛的慈悲与善巧。

佛的慈悲与善巧也不要我们作恶,也不要我们作善,要我们清净,智慧,慈悲,善巧,功德利益,不是让我们作恶作善,让我们无挂无碍,利益世间。所以善导大师说,恶人尚能往生,况且善人呢?这是鼓励之语。那些善知识说,看到那些罪恶的人,被人砍杀,随时会受到伤害,没有信心的人说,善人能往生,况且恶人,啥是恶人?恶人更苦嘛,就会舍离这种现缘,也能往生。实际这都是方便对机的话,不能强执,不能在这个地方纠缠,也不能在这个地方当另外一种因缘鼓励自己作恶,你作恶,你不倒霉吗?你作善你不染著吗?都是丢失佛力,要好好地审思。

〖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

我们现在多方便,你说你非得不听,现在就把这个诸法实相搞明白,多好。

〖除灭罪法〗

所以诸法实相,能除真实之罪。你看我们那个放生仪轨,或者忏悔文上,大家都有,都会读嘛,“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说我们这个叫无相忏,就是发露忏可以消除,无相忏可以消除一切根本之罪,这个地方说诸法实相是真实。

〖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现在发菩提心,多光彩的事情啊,活活泼泼的,非得十二大劫以后发,那些恶人当机的人,你说你不可悲吗?弥陀欲使我们大家往生报土,或者一切善知识欲使我们往生报土,肯定不是善恶二业的作持,是乘佛愿力的广大随顺、真实随顺。还要搞明白的,搞不明白真是出麻烦了,很多人出麻烦出大了。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这三辈九品,到这第十六观,已经做了一个总的提示。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提示,下边要思惟对比对比这些文字,它给我们对哪一类机都有说法,哪一类恶人应该怎么教导,怎么来引导他,最后临命终的撒手。你要是搞不稳,你看你认不清哪一类,本来人家很慈善个人,行世间善法的人,你要给人家说,说的不得当了,人家可能引发不了利益;本来是个恶人,他不随顺,你不给他说广大威神之力,也可能不得以安稳,那你就会遮蔽这个佛力。这个地方一定要对比一下,把《观经》的这个观法,看哪一类的机取哪一类的用。

我们每一个人肯定都面临着死亡,不管自己死亡别人死亡,都会面临的,所以临命终时,那这《观经》的学习就特别地重要,释迦佛直接授法给我们。像善导大师说,佛遣令遣,佛让行令行,所以唯信佛语,唯依佛教,宁错信佛语,不信不了义教,这样就方便了。

【次就下品下生位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七。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二从下品下生者者.正明辩定其位.即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

三从或有众生下.至受苦无穷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造恶轻重之相。即有其七。一明造恶之机。二明总举不善之名。三明简罪轻重。四明总结众恶.非智人之业。五明造恶既多.罪亦非轻。六明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因业既非是善.果报焉能不苦也。七明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历劫周慞.无由可出。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谤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舍令流转.还发大悲摄取往生。然谤法之罪未为.又止言若起谤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业而解也。若造.还摄得生。虽得生彼.华合经于多劫。此等罪人在华内时.有三种障。一者不得见佛及诸圣众.二者不得听闻正法.三者不得历事供养。除此已外.更无诸苦。经云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也。应知。虽在华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此义就抑止门解竟。

四从如此愚人下.至极乐世界已来.正明闻法念佛.得蒙现益。即有其十。一明重牒造恶之人。二明命延不久。三明临终遇善知识。四明善人安慰教令念佛。五明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六明善友知苦失念.转教口称弥陀名号。七明念数多少.声声无间。八明除罪多劫。九明临终正念.即有金华来应。十明去时迟疾.直到所归之国。

五从于莲华中满十二劫已下.正明第十门中到彼华开迟疾不同。

六从观音大势下至发菩提心已来.正明第十一门中华开已后得益有异。即有其三。一明二圣为宣甚深妙法。二明除罪欢喜。三明复发胜心。

七从是名已下.总结。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解下品下生竟。】

【次就下品下生位中.亦先举.次辩.后结】

这是这三个次第。

【即有其七。一从佛告阿难已下.总明告命】

还是佛告阿难及韦提,这句话是告命之说。

【二从下品下生者者.正明辩定其位】

下品下生这一句话是说其位。

【即是具造五逆等重罪凡夫人也】

所以很多人说,“你犯戒你不能往生,你不一心不乱不能往生”,这都是谤佛谤法害众生之说!一定要看清楚,看不清楚真是啊,一些方便之语就把人的根本的法眼、佛的大慈悲彻底给扼杀了。见到很多人说,“师父,我们持戒不清净啊,我很多过失怎么能往生呢?某某大德讲了………”他要把他这种感受传播给将要亡终之人,那就可怕了,那就阻碍了别人这种现前的大利,所以跟佛教不一样,不相应啊!所以说法要与佛教相应,要不然,真是净土一法就被现在这种虚妄的人情、自己的想法给发明出来,很多都是在妄自发明啊!

这个五逆重罪之人,这个地方一定要审思对比了,所以予一切众生说安慰,说真实利益,这不是轻贱佛法,这是真正的无畏的大悲啊!佛出世干什么呢?就是安慰饶益有情的,不是惩罚有情的,不是判官叫众生堕哪个地狱去的。我们要审思这个事情,所以化教具无上乘方便,饶益一切罪恶烦恼众生,拔一切众生苦本。

【三从或有众生下.至受苦无穷已来.正明第五第六门中简机造恶轻重之相】

“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作不善业”,“如是愚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经历无量多劫,受苦无穷”,这是当机。你看佛把这个机说得清晰,善导大师把它判得明确得很,这是当机之人。

【即有其七。一明造恶之机。二明总举不善之名】

五逆十恶,作诸不善,这都是名,恶业之名。

【三明简罪轻重】

这是重罪了,因为下品下生是重罪,五逆就是重罪,在其他法上决定不救了,真的没法帮你了。你看我们学菩萨戒、比丘戒,这七遮罪没招了,那你就堕落,这真是这样子,不开玩笑,这大事情啊。你弑父弑母,你弑和尚弑阿阇梨,佛转法轮身不摄你了,那就直接把你开除了,就是菩萨道也把你开除了,跟你没关系了,你就等着轮回堕落,不授菩萨戒,不予你菩萨戒的摄法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警策自己,遇到净土一法实是甚深的功德的成熟,实是无量劫以来亲近过诸佛才有这样的善根善缘。

你看《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写得比较清楚,《无量寿经》写得也比较清楚,遇到这样的法门到底是多么难,听到这样的法门的启教是多么难,遇到这样的善缘提携是多么难,生决定见是多么难,如法地顺行是多么难,这个难是咋个呢?就是这个信心不具!所以释迦佛干脆吓唬你一下,干什么呢?此人从恶道中来,生死不了,闻法不生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释迦佛这个是激励我们走出这种自我,就是说不接受这种甚深教诲。所以释迦佛说,有一亿菩萨因不闻此法而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不信此法而退转的,就是警策我们大家,你不要以为你自力,你在某一个次第上了,你怎么样怎么样,你不仗借佛力,你就会退转的。所以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一位菩萨皆仗念佛念法念僧作为增上,毕竟圆满,最后一品导归极乐,以期一生成办,所以往生是大事。

【四明总结众恶.非智人之业】

现在有些人提倡罪恶当机,说那你就做罪恶的人知道苦,苦了才知道出离,实际说大可不必的,我们本来就有无量的罪业,早就够庄严了,不需要再找其他更多的苦了。但你要说我能忍得住,耐得住,为了体验这个法义,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了。但是虽是这样,我们不鼓励,我感觉到不鼓励还好,因为有的人在这个地方真是太痛苦。

【五明造恶既多.罪亦非轻。六明非业不受其报.非因不受其果】

并不是说,不受这样的报,还是受报的,要不然大家都不信因果了。不仗借佛力,决定受报,旷劫轮回,无有出期,所以不坏因果,你看佛说经绝对不坏因果。

【因业既非是善.果报焉能不苦也】

所以下面仗借佛力才能超越这个生死苦,这个佛的大雄大力大慈悲啊!

【七明造恶之因既具.酬报之劫未穷】

这是说这个应该受多劫之苦啊。

【问曰.如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

大家要小心这一段文字,讲得特别地深刻,善导大师讲的这一段文字,讲得是最深刻最深刻的,是现代人的眼目。在这个地方的争议是最大的,善导大师是把它理得最清楚的人。因为这一段文字大家众说纷纭,我们在这个地方讨论的也比较多,我们主要依据善导大师的这个说法,说得比较多一些。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不是净土法门的根本争论呢?就是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下面来个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还有个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你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了吗,怎么又来个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呢?所以智者智见,愚者愚见,各有各见了。我们看看善导大师是怎么见的。

【今此观经下品下生中.简谤法摄五逆者.有何意也】

“简”者,把谤法的人排除在外了,你看有五逆,不说谤法,但说五逆,不说谤法。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我们护命的根本。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是认不清楚,很容易遭到这样的问题,别人就问这个事情,一问你,没有个依据,你不好答,就怕答错了,大彻大悟之人有善巧,不彻不悟之人真在这个地方不好善巧的。

【答曰.此义仰就抑止门中解】

“抑”,就是说遮蔽众生过患的一种善巧。抑扬二门,折摄二门,悲智二门,真俗二门,这都是佛法的教化的名词,所以这个抑门,就有扬门,这抑门就是遮蔽,遮蔽众生作恶的一种方法,叫抑止门。

【如四十八愿中.除谤法五逆者。然此之二业.其障极重。众生若造.直入阿鼻】

这个“直入”如射箭啊,你说可能我们现在没人谤法吧,你看我们现在在喝着甘露,有人在吃毒药,毒药中毒了,马上念佛去,中毒了,马上念佛去,就是说堕一堕,提一提,堕一堕,提一提啊。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