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居学习《无量寿经》05 阿弥陀佛威神功德


师父:

我们这一节课是读经,对吧?大家读一读。

因为我们佛教徒嘛,学习一个法则要有一个经典依止。这个果觉因心的修持啊,专门提出来这样一个方法,要是没一个经典的依止,虽然古德们有讲,要是不以圣言量来作陪衬,或者说作基础、作个底色,就是大家深入实践的愿望啊,就不那么深厚。

前一节课,我们把《佛说无量寿经》上半卷的文字读了一读,把阿弥陀佛因地,乃至他的成就、所发之愿、所成之果,做了一个描述。

那我们就接着读,下半卷我们接着读,还是让放光寺的出家师父来继续读。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一段文字,过去很多讲经法师就把它给……摄生三愿——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是十八愿的一个对称文,这么讲。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

这一段文字,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一个,我们来学《无量寿经》或者说净土教法,来传播世间的最主要的底色。“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特别特别地重要,它重要在什么呢?就是所谓的正定聚的问题。正定聚,阿鞞跋致,或者说道业的这种不退转的成就,正定聚。把生命判成三类,《无量寿经》把生命判成三类——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

正定聚!说觉悟法界呢,在这个地方讲觉悟法界,实际就是皆无量光寿。因为彼国人民及佛寿命皆无量光寿。这个经典,《无量寿经》谈论的就是这个,实际就是不管是佛、菩萨、人民,寿命皆是无量,寿命皆不可称计。

那为什么佛、菩萨、人天等,都是一如的寿命呢?它讲到了本质,讲到了生命的本质。寿命皆无量,皆是无量光寿。那十方其他国土人民,以本质来说,寿命亦复如是。所以以本,他来讲本,说极乐世界是生命的本家本国。我们要认识不到生命的本质,学这个教法也很难。很多人,貌似一种我执也好、谦虚也好、习惯也好,认为我就是个什么什么什么,我就是个什么。来根据这个“我是什么”的认知,来打造自己,或者说来不断地修一些增上的法则,来使自己自我完善。十方人民,实际十方国土一切人民,本质寿命皆是无量。那这地方讲“生”——“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生彼国者是以本揭示生命的妙用罢了,就是有所回归。说“往生彼国,生彼国者”,就是识得本家本国者。

佛说那么多法,就说“三无差别”。那说三无差别,众生为什么有这么多法界,这么多生命现象,有觉有迷,有苦有乐,有凡有圣,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有这样的不同的执著,佛才说生命的本质,令一切众生了解生命的本质。所以怎么入佛知见很重要!本质如佛是根本,一切众生本质如佛啊,这个本质我们不能丢。本质丢了,学佛的意义何在呢?这个地方不允许退让,不允许你谦虚,也不允许你自卑。

实际所谓的我们识本达源,就是所谓的发无上心!它这一段文字极为重要就重要在,他把“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间接地说了,没有直接说。它不像方等,不像那个《圆觉经》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或者说如来藏性经中直接宣化,他不那样宣化。不那样宣化,其义无有差别。

“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那我们来以本来说,一切众生以本来说,极乐世界就是大家的本家本国,寿命皆是无量。这时候我们就会生疑啊,很多人就会生疑。生什么疑呢?就是所谓的疑烦恼,无明就会发起,对现前所说的一个疑虑。佛教的这个中心议题,或者说代代相传的这个教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我们这个疑烦恼、二元对立的习惯,令众生心智依佛知见来返还于本源。

极乐世界是众生的本家本国!

好,我们看下一段文字。“十方恒河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这一段文字,对果觉因心的实践特别特别地重要,或者说它就是根本的文字依止。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前面说“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这个地方讲“诸有众生,闻其名号”。阿弥陀佛因地有个啥样的愿呢?说“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设我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名声不能传播十方,有不能听闻者,佛誓不成佛。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来,名号广传于十方,究竟无碍。

它这个文字很有意思啊,“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很多人会断章取义啊,就是前句后句不相连了。就把“信心欢喜”往自己身上套,一套,看着自己没有信心,一问别人呢,别人也没有信心,他把这个“闻其名号”给丢了。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就是我们只要去想象,就会出现障碍;随顺他不可思议的功德,就会展示出来他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净土念佛,省力就省力在不假于你妄想,不假于你的设计、信解,全体地随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

就是后面会有偈颂,“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其佛本愿力”,这个是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就是他的愿力使然。我们知道他的愿力——“设我成正觉,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他以名号来做大布施,布施无上心、无上道业,或者印契众生无上道业,或者唤起众生本心妙用。

要是没有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那我们学习净土就不用学了,直接学禅宗就好了。直接就是自心是佛,就去参,就参自心是佛,何以现行,是觉是迷,那我们就去参话头也好,去参禅就好了,做种种止观修持就行了。

净土教法这个易行就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或者他的威神功德所设立的愿力。那不是上半卷讲,“究竟愿故,坚固愿故……”六个愿故,一大排子字。他这个愿,威神功德就是他的愿力。没有这个威神功德……此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他这是愿力使然。要是没有佛的愿力,整个净土教法就坍塌了,那跟其他自力法门没有啥差别,没有啥差异了。往往我们就会忽略这一点。

因为学其他教法习惯了,习惯于我们有教去信解,用自身的所学习、所感知或者说师长的引导来信解,那就参差不齐。净土教法一定是以阿弥陀佛威神功德,其愿力加持带来的信乐啊,欢喜啊,往生啊等等。他这个“闻其名号”,实际就是愿力功德、威神功德,这个名号就是他的愿力威神功德使然,使我们听闻;听闻所产生的效果就是“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诸有众生”,他不谈是某一众生,诸有众生。

当然你说善根成熟与不成熟,这是有差异的,“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实际很多人是闻所未闻,那就是“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他自己去蒙蔽自己,没有接受阿弥陀佛的愿力罢了,或者说没有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罢了。

随顺佛的愿力,听闻彼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这都是自然引发出来的所谓的随顺的利益。我们这一个角度一定要关心,一定要关心!净土教法究竟跟那些其他的法则不共之处在什么地方?就是佛的威神功德与愿力作用,对众生所起的、所给予的作用力,而不是我们自身修持力或者自身的信解等等。

那四句偈子“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它是净土教法特定的一个点眼。让我们看得清晰,了解这个法则的一个要点,这个要点、这个中枢。要没有这个中枢,那我们就打不开通向极乐世界的大门,打不开。我们一直在自力、自力的修持中,自身的见闻觉知中,去衡量自己所谓学法的利益。他的因地那么多作为,二百一十亿佛土的了解,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威神加被下,法藏比丘来观察二百一十亿佛土,了解诸佛度生方便,经历四十二劫,五劫思维,建立超世之愿。依愿修持,所成就的功德,就是他的威神愿力功德。

威神愿力,“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一定要知道这个超世愿。“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他不成等觉是为啥呢?名声要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传十方干什么呢?为大施主,普济诸群苦,予究竟道业,一切众生予究竟道业。那他这愿力成就了,成就了啥作用呢?“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所有的东西,都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愿力加被、所成熟。或者说“不为大施主”——他这个施主所布施的内容。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调阿弥陀佛的愿望呢?没有这个愿望,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没有极乐国土;没有极乐国土,也没有我们极乐国土的这个修法,我们这个弥陀信仰就无从建立。那现在我们很多人依自力修持,行不行呢?后面儿会讲的。但我们要随顺阿弥陀佛“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群苦,誓不成等觉”,为一切众生作究竟大安,这样的一个誓愿。

我们要不了解这个誓愿,我们所有的修行就回到自力修持上,那净土这个教法的根本内容就是“依佛愿得成就,依佛的回施得成就”,这样一个易行道就不成立了。大家要慢慢地去在这个地方有观察。

因为这经文太容易带过去了。所以历代善知识传播净土,传播些啥呢?尤其像龙树、天亲,他们要讲些啥呢?愿力,威神功德使然。就是我们所有展示出来的随顺佛的愿力、随顺佛的威神功德,所产生的往生的效应也好,阿鞞跋致也好,皆正定之聚也好,你就了解它的内容了。你在随顺中,就了解了它的内容了;你要是不随顺,你用你的自力的见闻觉知,你用你自己的信解,你永远把你堵在你现量的业力这个范畴中。

我们这一夏天,或者说我们这若干节课中,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那果觉因心实践,就不成为一个空洞的话了。说果觉因心,结果还是用自己凡夫的心作因地心,或者说还是用我们现量的心作因地心,那你这个念佛不成立,佛的无上的功德的回施你没有接受。

认真!这个地方必须得认真!慢慢地磨,也得把大家磨下来,这个必须得认真!不认真,这个易行道不行啊!这个易行道,你念着阿弥陀佛,你想的还是难(nán)事,还是难(nàn)事,还是你那些业力业习。不是正定聚的功德,不是唯佛是念的功德,不是果觉因心的功德,不是不可思议的愿力使然。

转不过来,一生成就阿鞞跋致,肯定自己给自己设了个难题;转得过来,佛的愿力与威神功德,在我们生命中就起作用了。远离诸勤苦啊,从明入明,从乐入乐,这是佛愿力威神功德使然;要不然,我们还是在自己业力、业力那个认取中苦苦挣扎,不管你装多像,不管你多么认真,你还是苦不堪言,心灵中除了苦还是苦。

这一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四句偈子要多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要多念。要不多念呢,很难实践净土。这一段文字要是启发不了您,你很难实践净土。你实践的不是净土,你实践的是向往净土;你向往净土这个教法,但你并没有去实践净土教法。

净土教法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就是众生现前入如来会;就是正定聚,无邪定聚及不定聚;就是一念往生,即得不退转;就是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使然。不是你的见闻觉知,不是你自我业力的设置,不是你认为你那个修行的现量。这地方很吃力呀,很吃力。

若干年来,二十多年来吧,跟很多法师争论、争论,都是这一点,大家交流就是这一点,就是佛力与自力的问题。我们自力就是所谓的如法不如法,安稳不安稳,信与不信,清净不凊净,勤奋不勤奋,放逸不放逸,这就是我们自身所谓的说法、自我说法。那净土修法就是佛的愿力、威神力使然,使什么然呢?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就是皆住于正定之聚,无有不定聚及邪定聚。

小心呐,不小心我们没有实践净土教法,我们实践自己认为的净土,而不是阿弥陀佛依威神功德愿力建立的净土,或者说一切众生本家本国那个净土。

整个经典教法的总体机制,它一定是依佛的愿力威神功德所彰显出来的作用,十方九界众生随顺得入。这个点,这个点,这个点,历代善知识也好,历代实践这个教法的人也好,终将在这个地方受益,要不然其他地方总是兜圈子。

我们不怕费事,我不怕费事,这个地方再费事,也要弄得大家慢慢地清晰,这个果地觉因地心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念佛内容。实际大家本来清楚,最主要是一沉静下来、习气一犯出来,就开始糊涂了。自力的意识一泛出来,邪见就生起来了,骄慢、疑虑就生起来了。

大家默念五分钟“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自己念一念。一定要念,一定要念。

放放松念,对,心里存念它,那四句偈子大家应该都会。这三分钟,还有两分钟,继续念。……好,不到五分钟,可以了。

为什么要念它呢?念这个文字,再念“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就成立了,这个话就成立了。

哦,一念往生,是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愿力成就,成就众生。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成就众生,一念往生,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要关注这一点,一定要关注这一点。不关注这一点,我们念佛没有相应者。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相应者,阿弥陀佛不跟我们回应,我们是单向地在打妄想地念佛,没有回应。

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愿力使然,使什么然呢?“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是这样一个内容——“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个文字特别容易带过去,因为下半卷一开章就讲这两段故事。“佛告阿难,其有生彼国者,皆住于正定之聚,无有邪定聚及不定聚”。一开章就讲这个,一带就过去了。

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因为你了解了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的内容,那念佛不退转就成为事实了。在我们实践这个法的联系上,我们跟佛的愿力威神功德就建立了一个正面的约定,就是我们承认这个功德了,我们认取了这个功德。所以十念、一念往生,愿生必生,原来往生不是难事。是因为佛的愿力不是难事,因为佛的威神功德使修行者实践这个法则不为难事。要没有佛的威神功德愿力成就,就是个难事!

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必须得解决!第一节课我起个名字是《势在必行》,你必须得解决,哪怕落个恶名也得解决。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皆是阿鞞跋致,皆是正定之聚。那我们如是随顺佛的威神功德愿力,得不退转念佛,那只有为众生念佛了,不为自求了。这个方便就会现前,所以菩萨会行此巧方便。只为那些骄慢懈怠者,不曾多生见佛者,回向于这样的功德了。

所以果觉因心,不为自求啊!果觉因心,怎么还为自己的功夫、为自己念佛、为自己安心、为自己这个那个去修行呢?原来仰仗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念佛,即得不退转。住于正定之聚,干什么呢?饶益十方有情,念佛作为。不再打拼那一点儿见闻觉知了,不在自力那个小算盘上去斤斤计较了,你可以行大方广之佛事。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可以行这样的广大佛的事业。

原来念佛就是来体验佛的事业,我们就换了个角度,来行佛事业!随顺佛的威神功德愿力行佛广大的事业,普利十方的事业,畅佛普度众生本怀的事业,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得往生。果觉因心,不可思议威神愿力所成就。

——慢慢地转。以前我读《无量寿经》读到这个地方就不再读下去了。因为一读下去又开始三辈了。因为下面讲的东西特别适合我们的心,为自求的心,就是自力信解特别容易了。

念佛法门在这个地方特别、特别、特别重要的就是,易行的根本全在于佛的威神功德愿力成就众生!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就像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最简单。像水想成为大海,融入大海最为方便。

这一点我们要盯不死它,我们那个业力习惯就会牵着我们鼻子兜圈子、绕弯子!貌似念佛,实在造业。因为没有随顺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成就故!这是每一个念佛人的一个最重要最重要的一个责任啊!我们要对这个法门负责任啊!我们对实践这个法要负责任啊!对阿鞞跋致要负责任啊!对一生成办要负责任啊!要有责任感,要荷负如来的家业啊!

这一法门大事缘起全在你一个人要承担。你要不承担,这个法门就坍塌了。每一个弥陀信仰者都需要这样的承担。说不动摇社会,不动摇因缘而成就无上菩提,皆是阿弥陀佛威神功德的愿力使然,随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及其愿力成就,疾速满足无量大愿。不为自求,发无上心,这都成为事实了。再张嘴说“不为自身求安乐,但得众生得离苦”,得离九界之苦,圆成无上菩提。

那我们念佛、作为、思维意识,那都是像《悲华经》所宣化的,释迦佛的因地是一样的,我们就行释迦佛的因地事业,回施一切众生无上心,又是一大事缘起!自力计较啊,为自求计较啊,你不计较也得计较,你不由自主地就会斤斤计较,事事计较,时时计较,小算盘打得准得狠呐。说话似是而非,混混淆淆,不能清清晰晰的。为什么呢?没有随顺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愿力成就,随顺我们的业力了,业习了。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一转身就扮演像佛一样的,来令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咸生彼国,这样一个大功德相。我们怎么来有这样一个大方广之心呢?清净圆满无碍之心呢?那只有依佛的威神功德愿力、随顺佛的威神功德愿力,就有这样的效果。若不然那都成大话了,空洞,没有内容。若随顺佛的威神功德及其愿力,我们逐渐就会体验到诸佛如来的大方广的作用,普利一切的究竟功德。

这样一个思想的概念一旦有所变化,我们再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这一句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充分具足地展示了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内容,展示出来了。

就像人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一样,动了个念,买了张机票,登上飞机,实际这都是一念使然,就到北半球了。北半球的人亦复如是,动了个念,一念相续,就能来到南半球。这都是飞机所载负,令人南呀北呀,自在往来。靠我们的自力怎么办呢?这一生,我们想从南半球到北半球,难!这一生,北半球的人想到南半球也难!我们想一想在没有轮船、飞机那个时代,难不难?这么遥远的路途中,不知道卡在哪儿,人也可能就亡掉了,也可能就退心了,也可能就止步不前了。

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以名号功德而显现出来,摄化十方众生同生彼国,皆入如来会。原来讲这个万德洪名、摩尼宝号,他是由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愿力组成,展示实相妙用、真相妙用,接纳十方有情回入平等觉,清净法界、圆满法界、无碍法界。所以净土教法,全谈佛力,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方法使然。

大海,你看那个功德,它就是不动的功德,接纳十方,百川都入海。阿弥陀佛亦复如此,以无量光寿的功德接纳十方一切生命回归。愿力威神功德!

那我们这时候再念几声佛号,念十声佛,谁来领念十声佛?南无阿弥陀佛!(十声)

要有阿弥陀佛威神愿力加被,我们再持名号,说阿鞞跋致,说一念往生,说九界同归、凡圣同修,你没有啥疑虑。因为有阿弥陀佛威神功德愿力成就使然,你没有啥疑虑,你疑虑啥呢?但我们要谈到自身因缘,念诵的见闻觉知,什么样的说法都有。

所以下半卷这一段文字,特别特别重要,特别重要。当然我们还会往下面学习。学习了,我们慢慢地把它能分析清晰,自力佛力、易行难行,究竟在哪个地方?看得清楚了,我们自我择取就好了。择难者有难的福德因缘,择易者自有易的福德因缘,那我们就择取就行了。

所以我们念佛,念佛这个法门的要点——果觉因心。一定要清晰它,果觉因心。每次念佛之前,真正有一个清晰地观察,观察所依,我们再去念佛,在生活中去实践每一时每一刻,觉悟每一时每一刻。

现在我看这些新闻,我为大家庆幸在哪一点呢?我为这些人能坐在这个地方,来学习阿弥陀佛这个教法,来培养我们的这个信仰。我看那些新闻,真是很多人因为没有工作,不管是国内国外的,没有工作,为贷款焦虑,为负债焦虑,为儿女花钱焦虑,为儿女难养焦虑,为房贷焦虑,为生存焦虑。在这么个焦虑的时代,大家能学到这样一个易行道,就是乃至一念,一念随顺,即得方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易行法呢?一念回归,即得不退转。

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繁杂的时代,信息量大的时代,这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的,仰仗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的这样一个实践方法,我们要认清了;不管何时何地、任何因缘下,你都能做到不惊不怖。起码有方法来安顿自身、安顿自心,或者安顿有缘。

见到太多焦虑的人们了,焦虑没有方法解决,那形成了真正的烦恼,真正的恶报、恶业啊。那我们学习这个果觉因心呢,这样一个一念回归,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尤其不退转的法则,我们要把它认真实践,来安顿自身,安顿有情。好,这一节课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课后开示】

依法为伴最重要!学了法,去实践法则,其他的没啥意思。

愿力、威神力跟我们自力它有差异的,实践中才能观察出来,不实践观察不出来、观察不出来。就是我们要是随顺佛的威神功德愿力,或者说果觉因心这个实践、随顺实践,你能体会到什么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等蒙摄受,得不退转,你都能理解。什么清净缘起、平等缘起,什么寿命无量,你这个脑袋瓜子不用理解就接受了,你会接受。因为啥呢?跟理解没有关系了。我们会接受这个教法,这个佛的功德与内容。

要不然我们乱想、念佛乱想。我为什么老打妄想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是妄想,那个念佛就容易打妄想。那随顺佛的愿力呢?随顺佛的威神功德呢?那你就观察他的威神功德在做什么。经典上就讲他的威神功德嘛。他后面儿讲三辈,就讲若有众生这样、那样、那样……那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也可以那样选择。我们可以不选择我们的自力作为,可以选择佛的威神功德愿力,也可以去选择我们自身要做什么。你实践自身的那个东西,你体验体验,那里边儿有难度。因为小算盘儿多,我怎地、我怎地、我怎地……他天天要打这个小算盘儿。

这里面就是来赞叹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使然。我们去随顺他,观察他。他不打算小算盘儿了,不由自主的就把自己给解放了,悄悄地解放了。就是不自觉的把自己超越了,就是佛力不可思议。这得实践,不实践很难、很难,得实践。

(弟子:师父,今天这一段,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最核心的一段。)

实际就是他的威神功德所显现的内容。诸佛赞叹什么呢?就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就是他愿力的功德。愿力功德就是不可思议威神功德。

你看,“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太不可思议了。是他的不可思议的愿力达成的一个事实,你随顺就是这个事实。你不随顺,那就后面就是三辈往生,就是你临终受益,就这么个。终身修持,临终受益。这不是佛出世的本怀,佛就希望你闻法就受益。

你看“善来比丘”都能闻法受益,我们为什么不能闻法受益呢?一定要等到死那一刻钟,佛垂手接引?那就是自力的一个期盼,自力的一个积累,但也要随顺佛愿、佛力。佛没有发愿接引你,你总是见不了佛,你没地方儿往生。

但这个地方儿,直接就是彻底地随顺佛力的功德,佛的果地觉因地心嘛,这个不一样,彻底地用了一个完整的回归、随顺的方法。那个就有自力的挣扎,我挣扎、挣扎,挣扎到临命终时,没有挣扎的东西了,算了吧!往生吧。三辈九品都是那样,能接受,对吧。我能挣扎一天是一天,这都是人心嘛,对不对?

所以这个地方为什么难讲呢?他不合乎人心,他是佛心使然。跨度大,所以是个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佛的愿力成就。我们要用信解,太难了。我造一辈子业,多少生的业,这人都造这么多的业,怎么能住生呢?怎么能跟佛一样,都是无寿光寿呢?人心不服啊,不平啊!

所以这个净土教法,过去的大德们,像禅宗一些大大德,过去像彻悟禅师呀,永明延寿禅师呀,很多禅师,他们证悟以后,一实践,说天呐,这么好的方法。他们就把他们那个禅宗,禅和子都来了,念佛!为什么呢?这么好使。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岔路”。四料简嘛!“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他们真看到这一点了,要看不到这一点,万修万人去是不成立的。

佛力就是万修万人去,自力就是万中无一二。因为你一万个念头中,一念愿往生的愿望,你观察观察,都是颠倒,颠倒的东西多,颠倒的多。真正我们没办法颠倒了,堵死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吧。我们放逸就放逸在自己的业力还没有尽,总想自己弄出来点儿啥名堂,如此而已。自己给放在哪一类上来,说三辈,哪一类。这一类、这一类、这一类,出家的这一类,不能出家行诸善法这一类,连善法也不能行的这一类,分成类了。还是自力的挣扎呀。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