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丁酉年二月十四日(2017年3月11日)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我们请大家坐好。
非常感恩法师刚才给我们的开示!从法师刚才的开示当中,我觉得有一种感觉,我想起一句话,我们常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很苦,我们有种种现行的现实生活中的苦恼,我们也有种种修行当中、修法当中的苦恼,我们的心里不安。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苦呢?法师刚才开示,是因为我们迷失于自己的业分。所以我们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因为我们不愿意回头,我们不愿意放下自我编织的这种思惟的、逻辑的这样种种的——我们凡夫的烦恼习气的这样一种“网”,我们在里边不愿意出来。
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我们天天学佛,但是烦恼一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是学我们自己,我们还是用我们自己的知见、自己的思惟判断,给自己带来种种的这种困惑。我们不愿意去接纳,去融入这个弥陀的愿海,我们不愿意去接受自己跟弥陀的这种本性无二无别,我们不愿意把自己完全无余地交付给弥陀的这种圆满的性德、修德,包括他的报德。我们还是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徘徊,所以我们不能安心。
如果说我们能够回头,我们能够全盘地接纳弥陀的这种愿力、性德、功德、报德,那我们并不是说我们现在就去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还要过现在的生活,但是很不一样的是我们能够安下心来,在安心中去完成我们的使命,在安心中去完成我们的这种业报、这种受用。这个前后二者,虽然在形象上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在我们的修持上、受用上,包括功德利益上,我们在自安乐、自受用、自安心方面那是有天壤之别。我觉得这个是法师给予我们的一个非常好的启迪,一个非常好的开示。
那我们还有一些时间,这里有一张纸条,上面有几个问题,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请法师给我们作一个开示。
问题:请教慈法法师,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与《往生礼赞》有什么关系?
请法师开示。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这个,这个思惟模式呢,因为我开始有一些迟钝。对。刚才永真师在私下给我解释了一下,我感觉能理解。
因为我们来学习善导大师这个《往生礼赞》,把它做成一个仪轨,实际就是来辅助这句佛号,来使我们念佛人真正地一句佛号念到底。怎么到底呢?就是能解决我们的生死烦恼问题。那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呢,许多人就没有方便。那这个六时礼拜,这《往生礼赞》呢,它过去分六时礼拜。我们把这六时礼拜一次性地来作为一个礼拜仪轨。
因为这个时代啊,时代的人的心、业、作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看看外面的车辆、房子、道路,我们看我们手中拿的手机,我们的世间在发生巨变。前三十年是什么样子?现在什么样子,后三十年什么样子?这个变化是惊人的。那这个《往生礼赞》呢,也可能是一个时代在负累给善导大师那个时代,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差异呢,这一句佛号念到底,那在正法时代是十分容易的,在像法时代也不难。但到末纪,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变化这么巨大,日新月异的一个时代,那我们还完全依靠、运用老的模式,过去那种模式,可能很多东西就会不容易了。像在现在这个一句佛号念到底的这个说法,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惑。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呢,给许多人也带来了一些困难。
那《往生礼赞》在这个六时礼拜中呢,给我们提出来,通过身业、口业、意业的相应熏修,来使我们在念佛这个方法上,能深入实践。念佛往生,念佛就跟往生是对称的,那礼拜跟往生是对称的,赞叹跟往生也是对称的。我们很多人学过“五念门”哪,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这五类的业、业的转换成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成为念佛修法的一个往生利益的一个勘验与内涵。
那念佛往生这个是一个很简单的说法,我们有没有实际的体验呢?许多人念佛往生,念佛就是实相印哪,念佛就是圆满报德的摄化、圆满的回归呀,念佛就是消除一切现前障碍的一个无碍的给予呀。我们有没有这样一个摩尼宝号的接受、印契,回归与运用呢?这是每一个念佛人应该审思、面对的一个修行作为的一个过程,或者说内涵。
那我们这个《往生礼赞》呢,来细致地、多角度地让我们体验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说修行念佛往生这样一个多角度的参照与实践。许多念佛的利益要有所勘验,就是你要有一个对称的一个内涵。像这上面讲到“身业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意”。就是礼拜,这个礼赞往生,即得往生的一个利益。它这样一个……那我们礼拜生彼国意就是礼拜中。你这个没有生彼国的意,没有往生彼国的意思呢,清晰地落地,那你这个礼拜是不成立的!
我们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是礼拜门,可以作为礼拜来审思,什么礼拜呢?生彼国意。心念中生彼国意,是礼拜的动力;没有往生彼国意,礼拜不成立。
那这是个反推的一个给你一个提示。你往生彼国意,已经认真了、决定了,那是礼拜的动力,是礼拜的作为的意义所在。这个礼拜是有意义的,就是“往生彼国意”,支使我们来礼拜阿弥陀佛。由心而发的礼拜,就是这个心,就是往生心才来礼拜阿弥陀佛。那这个呢,就是有相应的法则。所以这是个有果事……
我们在礼拜,好比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无”就是礼拜意——礼拜的意思。礼拜是什么呢?往生,往生无量寿佛国。你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生彼国意,我才念这一句弥陀。因为愿生彼,安住于“愿生彼”的这个意念、愿望,我念阿弥陀佛,要不然我不念他。
你说,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往生;南无阿弥陀佛,我妄想这么多;南无阿弥陀佛,我很烦恼;南无阿弥陀佛,我障碍多。那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呢,谁来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你培养的是什么呢?那我们在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在培养、加深了你的烦恼、障碍、疑虑。那这个不是念阿弥陀佛,这是在诽谤阿弥陀佛。不是吗?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很多人说,那可能我是念佛人,不是诽谤正法人。可能这就是诽谤正法吧?念佛往生,这是正法;念佛不能往生了,那就不是正法。那我们在这个念佛不能往生、念佛不能除烦恼、念佛不能相应上用功夫,那你这个念佛是烦恼所支使的一个作为,那烦恼就更加炽盛,你念的越多,烦恼就越大。为什么呢?未明发心。所行之法呢,皆在无明业分中,使无明业更加成熟。
这一点呢,刚才这个菩萨提出来,那往生跟《往生礼赞》有什么关系呢?那《往生礼赞》呢,它是想通过多角度的,依止《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善导大师集的文字,龙树、天亲这些善知识,彦琮法师,他们集述的文字,来让我们消除我们的疑虑,从身、口、意、智、方便智中,让我们来与念佛相应,一句佛号念到底。或者说,“念佛得生彼”这样一个事实。
后面我们会学到,因为他这每篇文字中都有后面这个道道——这个斜道这样的话,“礼拜生极乐,见佛同赞叹,得入莲花藏,受用法味乐,平等施一切”,这五个次序就是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的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所产生的利益。
那“礼拜生极乐”,就是我们有生极乐的这样的一个真实决定,这个礼拜成立。
“见佛同赞叹”,有的人口中赞叹阿弥陀佛,念佛就是赞叹——口业赞叹。什么叫赞叹?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心与光明智相相应,与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智慧光、解脱光、欢喜光、超日月光,种种无量的光明心智相应,即为见佛同赞叹。见什么佛呢?心智光明相应就是见佛。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见什么佛?性德佛、愿力佛、菩提心佛。那很多人说,我要见色相佛,大概我们现在修持的人呢,预设里见佛就是见色相佛。
在佛陀的教法中呢,见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各有方便。像这个于一切法得无碍接引,是化身佛,非你预计的色身;在一切时处圆满摄化,是为报身佛;在一切处清净接引,无所起伏,是法身佛。《金刚经》中那一段话,说的“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见这个如来,大部分人心目中的这个如来,是色相化的、取相性的。自己设计了,“噢,可能我们背后这个是阿弥陀佛呀,阿弥陀佛这个样子”。那行不行呢?这样也行,这样比较困惑。就是比较容易给你一个相的蒙蔽,你见不到这个相,你说,噢,我没有见佛呀。
那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见到这个阿弥陀佛,这个相,不再蒙蔽你了,那就见佛了。令你心清净了、心圆满了、无所障碍了——见佛。那我们见到这个佛,认为这才是佛,其他的都不是佛,那你见到执著、蒙蔽的一个心智,你没有见佛。
这五个角度呢,实际都来激励我们通过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这五个角度,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来了解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五个角度、五种利益,来勘验我们真正念佛的利益所在。所以呢,《往生礼赞》跟我们往生有关系。是多角度地辅助我们来把往生意——真正的往生意,有一个确定、准确的认识与实践,准确地去实践它。
那我们能不能准确地去实践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呢?我们这个《往生礼赞》中呢,有各角度地来引导啊、劝化啊、提示啊。像今天的文字中,就给我们从无量寿中的各个角度中来提示我们九界同归、凡圣同修的这样一个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大的修行事实在哪个地方。这样一个事实,来让我们真正地生起所谓的随顺佛愿生起正信。就是依果地觉生起正信。佛种从缘起,我们这个缘起就是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
许多人读过《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有四句偈子,过去的人讲经一定要宣化这四句偈子。刚才我们在下边聊天,永真师提了提,就是这么四句偈子.
这四句偈子是我们来学习净土也有很好的一个参照:“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那这个念佛的缘起就是佛种的缘起。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佛种缘起。佛的果地觉作为我们成佛的缘起,那念佛成佛是必然。那我们念佛,用自己的心业习惯去纠结自己的烦恼、见闻觉知,那你的烦恼与见闻觉知还在起作用。你口头的这样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与心不相应。
所谓的“心”就是愿哪、因哪——果地觉为因地心。我们这个思惟、念佛、作为、礼拜、赞叹、作愿等等,依果地觉这个心为因心、为缘起、为依止,这是必须要清晰的、抉择的、无疑的。
那这个《往生礼赞》跟往生的关系呢,是有那么密切的一个关系。我们来学习它,就是鼓励在行为上、口业上、意识上,在智慧上、智慧的方便作用上,这五个角度来细致地体验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圆满报德名号、法身功德的名号、无碍接引的名号,给我们究竟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利益?通过身口意的实践,并举的实践,使我们在往生的这个抉择上无疑地抉择。
因为我们过去都说,这一说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呀,基本上我们的概念中也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那这个念佛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其它的不能看、不能做、不能碰的。那历代的祖师不是这么做的,天亲菩萨,善导大师,龙树菩萨这个教诲中都不是这样子的。虽然有专复专的提示,但那个专是什么,一定要知道,皆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这是个专复专的地方。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九界众生同一专用的一个缘起法,依止之处,那是要专的。
那其他的呢可能是身业口业意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运用的这些角度,在这个礼拜门中,赞叹门中,做愿门中,观察门中,回向门中,会给我们精细的一些提示。我感觉大家在礼拜的时间呢,慢慢的会体会得到,它的多角度的实践与深入的感知,细腻的守护。
一句佛号念到底,很多人的心、作为都枯竭了,得不到支持,得不到滋养。那这个《往生礼赞》的这个五门修法呢会给我们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通过转换成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这样的修持与转换,带来真正的念佛的支持与利益。
那《往生礼赞》给我们这个跟这个往生是有直接的关系的,来细腻的宣化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怎么一句佛号念到底,它不矛盾吧。要是说我就念佛,念佛有疑虑了,就可以通过五念门来支持自己这句佛号怎么念到底,从各个角度来支持自己,完全的来以这样一个修法来除疑,生信,正行所依。这个所依就是缘起、因地心,这个重要性呢我们已经审思过了,大家呢可以去细致地思维。
这个问题呢就这么回答。
【都讲】永真法师:
好,非常感恩法师的开示。我觉得非常有启发。
法师刚才开示我们,这个《往生礼赞》作为一个辅助,作为一个支撑,支持支撑我们念佛。这个主线是不变的,我们是念佛,但是我们一切功德回向净土,我们一切作为都是有益于我们这个念佛。所以说我们啊,弥陀的愿力非常大,九界同归,那么我们学习弥陀,学习佛法,那我们的心胸和我们的心襟应该像弥陀一样。所以法师的开示给我们指出来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心不能太狭隘。我们有一种很强的排他性,这样会把我们局限住,就好像我们这个课堂一样的,我们每年办学习班,报国寺把法师请过来,不同的法师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经典,来为大家开启净土法门。所以这种心量就是弥陀的一种愿力的一种展现,一种展示。我们虽然还是人,我们虽然还是凡夫,但是我们的做事,思维,学法,我们的心量都去向弥陀的心量去靠拢靠近。
报国寺有一个影壁,上面写着“持戒念佛,利乐有情”。那我们,刚才法师的开示也让我有一个联想,因为我们平常也碰到类似的问题。报国寺我们现在每个礼拜天有一次阅藏活动,就是读《大藏经》里面的一部分。好,那么也有人给我们提出报国寺是净土道场,为什么还阅藏呢?刚才法师在问我,说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也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我也觉得这个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所有的,包括我们今天读到的所有的经文经典,都是从藏经里面出来的,我们不管修学哪个法门,藏经都是一个基础。我们在阅读藏经里面任何一部经典的时候,里面有很多关于持戒的,有很多因果的,有很多佛陀怎么修行的,佛的弟子怎么行持的,我们的念头是怎么样的,怎么造作的。种种的一切都是为了庄严我们自己,为了支撑我们自己能够在修学净土法门这条路上走得更坚定,信心更纯洁,信仰更强大。一切都是我们选择这个法门的一个支持,一个支撑。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法师的开示确实给我很大的一个启示,我也希望大家能从法师的开示中有一些反思。让我们从佛法的这种博大的胸怀当中,开阔的心量当中,弥陀的大愿海当中,无分别的回归,接纳,欢喜,随喜,赞叹。
好,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上午的课程就到这里。感恩法师,阿弥陀佛!
大众:南无阿弥陀佛!
文字整理:果凌、喜心
一校:慧智师
二校:观心
三校:明哲
四校:明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