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礼赞偈开示03(上)


时间:丁酉年二月十五日(2017年3月12日)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大家上午吉祥!

今天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日子。我们说佛涅槃是人天顿失眼目,我们三界失去依祜,没有光明。但是我们非常庆幸佛陀留下了教法,我们可以依止佛陀的教法,特别在今天我们又能在一起,在法师的开示下修学净土法门。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延续昨天的内容,首先我们先有请隆时法师带领大家学习我们的第三部分。阿弥陀佛!有请隆时法师。

【辅讲】隆时法师:

请大家翻到《往生礼赞偈》的53页。我们今天的内容是第三部分。我们还是来一起共同读诵一遍。好,我们一起来读:

第三谨依龙树菩萨愿往生礼赞偈 一十六拜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弥陀佛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 无量佛子众围绕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金色身净如山王 奢摩他行如象步 两目净若青莲华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面善圆净如满月 威光犹如千日月 声如天鼓俱翅罗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观音顶戴冠中住 种种妙相宝庄严 能伏外道魔骄慢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无比无垢广清净 众德皎洁如虚空 所作利益得自在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十方名闻菩萨众 无量诸佛常赞叹 为诸众生愿力住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金底宝间池生华 善根所成妙台座 于彼座上如山王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十方所来诸佛子 显现神通至安乐 瞻仰尊颜常恭敬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诸有无常无我等 亦如水月电影露 为众说法无名字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彼尊佛刹无恶名 亦无女人恶道怖 众人至心敬彼尊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彼尊无量方便境 无有诸趣恶知识 往生不退至菩提 故我顶礼弥陀尊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我说彼尊功德事 众善无边如海水 所获善根清净者 回施众生生彼国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阿弥陀佛

哀愍覆护我 令法种增长 此世及后生 愿佛常摄受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南无至心归命礼西方极乐世界诸菩萨清净大海众

愿共诸众生 见佛同赞叹

好。大家翻过来,从头开始,那我们今天是《礼赞偈》的第三部分,是龙树菩萨作的偈颂。

龙树菩萨,大家都知道,他是印度西天的一位祖师。所有的宗,我们大乘佛法的八宗啊,都要归溯到这位祖师。他是八宗的祖师,也是我们净土宗的一位祖师。他作了一个《十住毗婆沙论》,专门谈到净土宗的特色,就是难行道和易行道的划分,特别彰显净土法门是以阿弥陀佛的愿力的载负,作为我们往生的根本的所依。这是龙树菩萨对净土宗最重要的一个贡献。

这个偈颂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大致地过一遍。

第一个偈颂: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佛两足尊,在彼微妙安乐国,无量佛子众围绕。

这是我们礼敬赞叹的对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是所缘的境,也是无量的佛子——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围绕着。这是我们礼敬的对境。第一个偈颂。

第二个偈颂:金色身净如山王,奢摩他行如象步,两目净若青莲华,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对佛陀身相的一种赞叹。其中“奢摩他”是梵文,又称三昧,翻成中文是“止”或者“定”的意思。

这里描述佛陀他因为三昧力的缘故,他的行走像象王一样,非常地沉稳。我们经常形容佛陀是象王步或者狮子行,有时候叫龙行虎步。我们经常看到对一些祖师的描述“龙行虎步”,就是这个禅定力非常的沉稳。我们普通的凡夫可能比较随意,走路比较放逸。这是一个赞叹,对佛的赞叹。

下面是对佛陀的双目的赞叹,这是对身相的赞美。

下面第三个偈颂也是对佛陀光明的赞叹。他的面相像满月一样,像月亮出来,这种光明,他的光明犹如千日月。这是对他的光明赞叹。然后“身如天鼓俱翅罗”,这个是对佛陀音声的赞叹。他的声音就像天上的鼓一样。天鼓能够自鸣的,每当那些天人们在天上放逸的时候,天鼓就自然地会劝诫大家:念佛、念法、念僧,不要放逸,要修行。

“俱翅罗”是一个鸟,印度的一个鸟的名字,俱翅罗鸟又叫好音鸟、妙音鸟。这个鸟是长得很丑,但是声音很好听。所以这个也是形容我们佛陀的音声像天鼓,像俱翅罗这个好音鸟一样。这是一种比喻,实际上佛陀的音声远远超过天鼓和俱翅罗鸟的音声。

好。下面一个偈颂:观音顶戴冠中住,种种妙相宝庄严,能伏外道魔骄慢,故我顶礼弥陀尊。

观音菩萨,大家知道,观音菩萨的冠中有一尊佛陀的像,所以这也是赞叹佛陀。像观世音菩萨这样,已经成佛倒驾慈航的菩萨,等觉妙觉的菩萨,仍然要顶戴佛陀。这是赞叹他的妙相,他的功德能伏外道魔和骄慢。这是这个偈颂。

下面:无比无垢广清净,众德皎洁如虚空,所作利益得自在,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对佛陀清净功德的赞叹。没有什么能够比喻,没有一点尘垢和瑕疵,所有的功德清净皎洁像虚空一般。我们《往生论》里的偈颂犹如虚空一样,赞叹佛陀。所有的利益都能够得到自在。这是这一个偈颂文字上的意思。

下面看:十方名闻菩萨众,无量诸佛常赞叹,为诸众生愿力住,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所有的十方的这些菩萨众们,还有什么声闻、缘觉,无量的众生、无量的诸佛都来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赞叹的内容是什么?为诸众生愿力住。所以佛陀出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一切众生。阿弥陀佛是现在住世,法界中住世的佛,他现在成佛十劫,还将无量无边劫地住世下去。那么他住世的因缘是什么?为诸众生。这个也是对佛的赞叹。

再看下面一个偈颂:金底宝间池生华,善根所成妙台座。于彼座上如山王,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个是对水的功德赞叹。这个水池底是金色铺成的,我们读《阿弥陀经》有这样的描述。还有众宝间杂,然后在水池上开了一朵莲花,然后莲花上有宝座——妙台座,这是对佛陀座功德的赞叹。于彼座上坐着的是像山王一样的佛陀。这是对佛陀身相的赞叹。这是这样一个偈颂。

下面一偈:十方所来诸佛子,显现神通至安乐,瞻仰尊颜常恭敬,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十方佛子去朝觐阿弥陀佛的一种状况,都要到安乐国土去恭敬、去瞻仰、去礼敬阿弥陀佛。描述了这样一种场景和状态。

下面一个偈颂:诸有无常无我等,亦如水月电影露,为众说法无名字,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阿弥陀佛讲法的内涵。讲的法是无常无我,所以和娑婆世界释迦佛讲的法是一样的。这是水、月、电、影、露,这个和金刚经的描述是一样的,所讲的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为众说法”,那么佛陀在讲法、开显法义,有不同的名词名相,但他的实相是“无名字”。借名词名相接引我们,能达到彼岸,见到那个真实的相。这是佛陀真正的心愿。所以又讲了,佛说法如筏喻者,最终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如指月的手指,目的要见到真月,见到真月了,最后连手指都要舍去的。这是佛陀讲法,要揭示我们众生的这种状况。这也是般若法。

下面再看下一个偈子:彼尊佛刹无恶名,亦无女人恶道怖,众人至心敬彼尊,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刹的状况,没有所有的恶名,也没有女人、恶道,这些受人讥嫌的过失。那个地方是纯粹清净,让人恭敬的一个去处。

这个偈颂,下面一句看:彼尊无量方便境,无有诸趣恶知识,往生不退至菩提,故我顶礼弥陀尊。

这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殊胜的境界。那里没有三恶趣,也没有六道、三善趣,一切的这种众生的这种“趣”啊,有时候又称,众生叫“数取趣”,从一道到另外一道,头出头没,那里都没有。也没有我们担心的恶知识。我们在这个世界啊,其实很怕遇到恶知识。那么今生能够遇到善知识,遇到真正的明眼师长,那我们的道业……在这个娑婆世界是最可怕的,尤其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么在极乐世界,我们就没有这样的忧虑和担心。

下面是往生的功德。一旦往生了,我们都得往生不退,就是阿鞞跋致的利益,直至无上的菩提。这是这一个偈颂。

下面:我说彼尊功德事,众善无边如海水,所获善根清净者,回施众生生彼国。

这是整个龙树菩萨在这个他说的偈颂一个结的一句。因为极乐世界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太多的就总结概括一句——众善无边如海水。总的来说,希望所有听闻的众生能够共同往生彼国。所以他这个是和开始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对境,然后由此说了、列举了十多个功德,最后一偈,结语偈,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这是最后一偈。

下边一样的,每一部分都是先顶礼,最后要顶礼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这是结语偈。

那么关于这个结语偈,我们可以翻一下前面的《往生礼赞》原文,可以来对照一下。大家翻到第9页,看一下善导大师关于这里是怎么说的。就是中间这里,倒数第十行。为什么要顶礼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呢?看善导大师怎么讲的:“此二菩萨,一切众生临命终时,共持花台,授与行者。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复与无数化佛菩萨、声闻大众等,一时授手,如弹指顷即得往生。为报恩故,至心礼敬一拜”。就是感谢他们辅佐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这些愿意往生的众生,所以提前感恩。

下面再看,为什么要顶礼清净大海众菩萨?“此等诸菩萨亦随佛来迎接行者。为报恩故,至心礼之一拜”。同样跟着佛。所以大家有时间的话,虽然我们这次学的是仪轨,但是它取自于善导大师的原文。所以大家有机会可以把前面的文字认真地过一道。一个是了解原文,一个也是对我们善导大师的一个礼敬。

好,我今天的文字就到此。阿弥陀佛!

【都讲】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非常感恩隆时法师。这段的消文解字非常地清晰,非常地圆满。

我们看这一段文字呢,是龙树菩萨的《愿往生礼赞偈》。从这些礼赞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对诸佛、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实相的这样的一个赞叹。正是因为有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阿弥陀佛种种的殊胜,所以我们一直说“故我顶礼弥陀尊”,我们希望求愿往生。

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这个龙树菩萨是——刚才隆时法师也提到了——他可以说是八宗的一个祖师。特别在密宗里面,龙树菩萨也是这样一个祖师的核心的地位。龙树菩萨在中观学说上面也是很有成就。那么这样的一位大菩萨,也是净土宗的祖师。那我们也看到,在我们这些祖师里面,比如说像彻悟禅师,禅门的大德,他也是净土宗的祖师。从修禅到禅定有成,然后再回归净土。

包括我们看57页,57页这个偈颂里面中间有一段,57页的中间,说“诸有无常无我等,亦如水月电影露,为众说法无名字,故我顶礼弥陀尊”。刚才隆时法师也提到,像《金刚经》里面也说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我们对佛教知识、对佛教基本的体系有了解的,我们都知道,佛法的核心的一些思想,比如说缘起性空,比如说诸法因缘生,一切如幻。那么这样呢,包括中观学说,这是佛家的一些基本的核心的理论。那么我们在修学净土当中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是在有形有相的层面上这样去求。那么也有些人对净土法门会有一些误解。那么这种有形有相的求呢,我们从法上来说它又是生灭的。既然是因缘法,它都是有生灭,不实的,虚幻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那么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从一个空性的一个角度,从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一切如幻,那这样一个角度,是不是跟我们平常的信愿往生、求生净土,这个中间是不是说有一些冲突?或者说有一些矛盾?我想肯定不是。我们佛法是非常圆融的。

所以今天在这里呢,我们非常希望请我们法师从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如幻”这样的一个角度,去更好地去契入到这个净土法门,更好地去建立我们的一个坚实的对净土的一个信心。这样也因为净土法门普摄群机,利钝全收。所以我想就这方面法师给我们一个非常圆满的一个开示。

有请法师。阿弥陀佛!

【主讲】慈法法师:

阿弥陀佛!

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呢,对这个念佛法门有一个诠释。因为我们平时,尤其是华夏大地,因为禅宗的广泛的传播,也就是,我们都知道,禅宗的弟子遍布于我们华夏大地。大家关注的都是达摩祖师所来的理入与行入二法。不管是云门、曹洞、沩仰,还是临济等等呢,包括菏泽等等的这些传播的法、法系呀,无不在宣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这样一个直指的教法。不啰嗦,来把一切这种画蛇添足的说法,那就是都把它摈除,直指我们每一个生命的这样一个直下的心地。

那我们华夏人呢,受了这样一个教法之后,像是对所有的取相的作为呢,都有一些不同的、世俗的、依法则的一些推理,或者说修学。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大家的心目中呢往往就是一个取相修持,就是极乐世界情世间、器世间,犹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一样,具有这样的一个世界与种种生命。只是呢此是五浊恶世,彼是正觉阿弥陀的依正二报圆满所设立的清净国土。那这个两个有——对我们学习,尤其是禅宗这些直指人心教法,就是尤其像《金刚经》四句偈子广泛传诵: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念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似乎呢人们会把他们放在一起有矛盾的这种分别意识。

那世尊说一切法如梦如幻,为什么又来导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本来是一个很自然的一个事情,因为生命、世间不会断灭,因果在如梦如幻、缘生缘灭的这个法则下在相续着。不管是三恶道、三善道、三圣道都在无限地相续着。那这个庄严的法界呢,实在是由心所现,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任何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就像对佛陀一样地尊重。那但是我们对三恶道呢,对六道轮回呢,总是有一种那样的一种身在其中、苦在其中的一种徘徊、迷失、固执,乃至排斥、藐视。

那诸佛如来世尊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于一切世间,于一切世间不增减地觉悟于此,不管是善恶、凡圣,所谓的圆成法界功德。那我们还在六道里徘徊的有情呢,在轮回中尚在迷失于执着。那佛说种种法,为了度脱迷失有情呢,是给我们一个方便,乃至究竟圆成十法界,如佛世尊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样的来成正等正觉。

一切法如幻,恰恰是十法界游历作用的方便;一切法无我,恰恰是因果在十法界中种种展现,因为种种心的作用。我们还在六道轮回,这样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业缘维系下的这一类的有情呢,往往呢觉、迷这样交织地生存着。

佛说无上的教法,不是让我们摒弃什么,也不是让我们取什么,是让我们觉悟十法界,依佛知见来圆满地了知心生十法界的种种生命现象的如幻性。这个如幻性,是一个广大作用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世尊那四句偈子,让我们做如是观,观什么呢?十法界所有的有为法。

那我们说三恶道如幻,我们有喜悦的地方,因为可以出离三恶道。六道轮回如幻,我们有出离六道轮回的方便,那也应该是如幻。那三圣道如幻,我们还来修行他做什么呢?许多人呢就会提出这样的疑议。那说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幻,那我们还来实践佛法的意义又何在呢?

这些问题恰恰正是用正见来思维,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如是观就是一切智慧者正等正觉世间的一个极大善巧。这是释迦文佛乃至十方诸佛毫不吝法地把他们所修证,观察一切法界唯心唯缘所现,缘生缘灭的这样一个有力作用,无动作用的事实,让我们也来运用这样一个心作心是的法界,让我们了解一切缘生缘灭的这样一个操作方便,因果方便。

那么极乐世界也是缘生缘灭的一个这样的法界。那他是缘法性,彻底地缘法性而展示的这样一个光明世界、清净世界,但得诸乐、无有众苦的这样一个世界。如《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等等经典中有广泛的、详尽的描述。彼世界对生命,对一切生命来说,是生命之海不枯竭,广大妙用,妙用无穷,福德因缘具足、真实,寿命长久不可喻说。这也是因果法,此有非彼有。为什么非彼有呢?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明暗相伴,凡圣杂居。我们这个杂居的世界中,现在在减劫的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这个五浊更加炽盛;充满了贪,给我们有情带来的沉重;嗔,带来的伤害;痴,带来的蒙蔽;慢,带来的欺辱;疑,带来的徘徊;邪见,带来的心理的割裂,这样的苦处。

二种业报中,极乐世界是十方诸佛如来会,顺性所彰显的一个如梦如幻的久远的幻场,来接引其他世界与此相比短寿的生命,不安稳的生命,不究竟的生命。那种生命的娱乐唯极乐世界最为长久、安乐、真实、方便、具足。这个呢不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我们此世界的生命,尤其是人类的生命渐次地在递减,逐渐逐渐到人寿十岁,我们饱受种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对我们的越来越重的逼迫,招致越来越多的苦难。生命的承担力、相续力呢,越来越薄少,一直到十岁,就是人寿人形之极致。若是再有恶缘再去相加,就非人类。就是人类的形象不能顾全了,就是人类的极致,人类就会反思人生,善心生焉。那就有增劫方便,到人寿八万四千岁,弥勒世尊降世于娑婆世界,成就无上菩提如释迦文佛世尊一样的转妙法轮,度脱无量无边的有情。那就是这样一个大幻场。

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呢住持法界,亦是如梦如幻,以其顺性所设立大愿故,寿命长久、稳定。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生命,随着善恶的变化,共业造成了增劫、减劫种种生命的无常变异,这带来诸多的无常苦。极乐世界寿命的长久,因为顺性所立愿望而成就的这样一个清净国土,来接引十方未有究竟觉悟之有情共入彼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一生中来完成无上菩提,何以故呢?寿命长久故,彼国人民的寿命亦是无量。此非虚设,因为到彼国所有的设置,皆以阿弥陀佛正觉善巧顺性所立,彼国人民亦复如是,寿命长久,顺性安立故。因为听到的鸟声、风声、雨声、一切音声,莫不是在说如幻之法则,赞佛、赞法、赞僧,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等等殊胜教法。令一切众生现行之中,皆是顺性正行,无有杂缘。

所以彼国如幻,寿命长久;此国如幻,杂缘炽盛,变异多端,勤苦短寿。乃至十方世界类比起来的极乐世界,难得稀有,往生彼国之人呢,就是如来会之成员,也就是所谓一生得阿鞞跋致的一个殊胜机遇,也就是因果法。在一个大幻场中,择取了这样一个尊贵的圣缘,本质如幻,但行无量光寿之方便,于十法界分身行化,圆证菩提。那所以说十方有情,往生彼国,皆入如来会。《大宝积经》中有这样一品,就是十方如来会。

这个如来会告诉我们,若凡若圣,十方有情缘阿弥陀佛的愿力,顺性安住彼国,一生成就无上菩提,实是难得难闻之稀有法。此稀有法欲使一切众生兆载永劫的勤苦修持而达到的一个事实,因为啥?因缘殊胜故。因缘殊胜,稀有法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的稀有的功德与利益,远超十方九界众生所有勤苦修持作为功德。所以称为佛中之王、光中之尊,安住法界之主。就是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普利一切众生,为一切世间所恭敬围绕。

那极乐世界呢,也就是十方法界生命之颠峰,生命作为之究竟,圆满分身方便行化十方自在力的一个根本依止处。所以呢十方一切诸佛皆劝自身国土人民往生彼国,以希求一生成办无上菩提,如此大业的一个功德的殊胜缘。若不缘此,欲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纯粹是戏论。

不光世尊在《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中讲,在千经万论中啊,尤其是大乘经典中,处处指向极乐。就是顺性国土,展示世间,饶益一切有情于究竟道业,予以众生究竟真实之利,非是泛滥的说法,无有戏论,究竟直达彼岸。

【都讲】永真法师:

好。非常感恩法师精彩的开示。

我相信大家都听懂了,刚才法师非常明确地给我们提出来,我们这个极乐世界弥陀的教法,他是不废因果,不离缘起,不违性空,顺佛愿成就。

为什么说它不废因果?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的建立是由法藏比丘因地的发愿,愿力成就。为什么不离缘起?他也是有因地的愿,同时顺这个佛愿来庄严极乐世界。为什么说不违性空?我们说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那么极乐世界本质无妄,但是它的方便无量。那我们有的人说娑婆世界你说是实有吗?从本性上来说,我们娑婆世界我们说这个地球它也是空性的,但是它并不妨碍我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我们有种种的受用。依此我们可以类比极乐世界,它本质如幻,但它有无量的方便。极乐世界有无量寿,娑婆世界是命浊见浊,有种种的五浊恶世。

所以通过法师的开示,我们能够更清晰的,就是说我们了解到我们佛法的中观思想、性空思想、缘起因果之后,我们再返回来,反思这个极乐世界的建立,反思我们的愿心,我们的信仰会坚定,我们会认定选择这个净土法门,是更殊胜、更殊妙。刚才法师也说到,极乐世界是十法界生命之颠峰,阿弥陀佛佛中之王、光中至尊,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我们细细地品味本师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的《阿弥陀经》,不问自说的殊胜的净土法门,相信大家能够安心。

好,我们休息十分钟,阿弥陀佛!

整理:如心、圆晓、惠洪、净宇、可平

一校:果凌、慧智师

二校;观心

三校:明哲

四校:明良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