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言的了义性与作用


慈法法师 讲授

2011年10月16日

于复旦大学禅学会

主持人:今天下午,我们有非常殊胜的因缘,请到了慈法法师为我们开示。题目是:随顺佛愿,圆成九界——谈谈净土宗教言的了义性。下面有请慈法法师给我们开示。

慈师:净土一法,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契机、契理。这个时代的背景我们每一位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之所以来接触佛陀这样一个教育或者法门,无疑是我们有这个种子,正如世尊讲人人皆有佛性一样,因为佛性在不断地召唤着我们的行为趣向于圆满、清净或者真实。

佛陀,像我们接受净土的本尊——阿弥陀佛,实在是我们趣向于圆满作为的圆满的标志!有这样一个模范或者标志一样的世尊在我们身心世界、感知境界中放着光明摄化着我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觉性的自然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我们往往把它埋在习气、好恶、分别、执著、对待这些有时候我们愿意承担有时候不愿意承担的习气作为中。

阿弥陀佛,我们不能把他当成一个固定的言说或者人物。要是那样我们往往会把他神话掉或者把他拒在十万亿佛土之外,那于我们现前学习接触佛法的人来说,现行作用就受到阻隔。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世尊所展示的作用都是三身说。就法性而言,阿弥陀佛住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观经》如是宣化,事实亦复如是,因为世尊是如实语、真实语者。

我们接触到这个教言,再回观自身每一个心理状态——它的生灭趣向、它的究竟意乐,或者说我们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凡是对自己有尊重、对他人有尊重、有观察力的人,对这一点都会负起责任。这个责任,我们就会认真细致地审观自己的意识、现行的趣向。

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如实展现了每一个众生的佛性作用力,或者表明了他的体、相、用。阿弥陀佛报德之相,如释迦文佛在净土经典上所讲,去此西方十万亿佛土,有这样一位世尊——这是以他的修德或者报德而展示的圆满报身,这个圆满报身实际是我们每一个众生心目中究结到圆满地的真实相貌。

无量光寿是每一个众生心性的原来样子。这个样子因为我们不能自见、不能自知的无明覆盖,每一个人的心、心相我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圆满展示、安排或者运用他,无量光寿就清净地、圆满地、如实地给我们表达出来,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心地去印契、认知、觉察、了知这个我们人人都具有的光寿。无量光寿就会去掉我们妄想、执著、分别、对待的习惯。

作为一个有情,从各个角度来说,有不同的业报,也就有不同的妄想执著。阿弥陀佛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顺性立愿,顺性修持,圆成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正行,证实了这样一个果地觉悟的国土,或者说他的依正二报,彻底展示了十方有情心地真实的受用、业处与状态。

许多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希望往生彼国。实际这个希望是我们本心的策动——你要知道他是你的本家本国!因为我们人人心中的无量光寿埋没在不能自觉、不能自知的无明心智下面,所以释迦文佛提出来,给我们展示出来,让我们认知无量光寿不离现前一切众生的心念作为。

实际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每一个作为,我们对它的包容力总是有某些局限,我们对法界的包容、认知会在情感、意识、习惯、所执这种分隔下总是有不完美的东西。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彻底无疑展示了我们真心、如实心的完整状态与作用力,或者说他的依报所现,就是国土所现。阿弥陀佛摄化十方众生往生彼国,往生、摄化实际都是我们本来具有的应该回归的自然状态。

但是若没有受到教诲,这个自然往往受到我们业习执著的阻隔。就是我们会沉浸在执著分别的娑婆世界,在我们这个业力的法界中受着堪忍的负重,在不堪忍受的负重中生活。所谓不堪忍,就是我们执著造成的疲惫。这个心理的疲惫带来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乃至减劫的共同堕落、个体堕落等等。

这种疲惫使我们无端地在我们本来清净圆满心地上附加,就是妄想执著的附加。这个附加通过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悟的回施与印契,让我们得见、得用自己本来具有的无量光无量寿,来完整地运用无量光无量寿,指导我们每一个身口意的现行。那我们在现行中就可以抉择应该何以归向、何以安住,就是往生利益即在现行中成就。

净土之所以是了义中之了义教诲,他关键就是让我们念佛印契自心、自身的光寿作用的当下。他现行中的作用是彻底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分隔。这样分隔无疑是凡夫心所造出来,所谓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圆满了一切众生的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洗涤了一切众生执著积累的陋习,使我们真正回到智慧人生或者清净人生的相续。

所以佛陀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个真实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一旦听闻了解认知了这个稀有难得究竟的教法,用无量光寿印契、认知我们的本心,让本心在现行中起作用,那无疑往生利益在现行中即是完整表达。此处无生死、无对待,此处无善恶、无凡圣,此处含纳凡圣,利益善恶,平等回施。

之所以称这个教法了义,是因为我们随顺佛果、随顺佛愿来印契自心,来载负自心,借助他使我们无以自觉的心得以自觉,无以自明的心得以自明,无以回归的心得以回归。那么我们在生死飘荡中突然就回归了。怎么回归呢?一切飘荡本身是无我,无有自性,是无常相,是众生执著业分之表达,无有实质。

所以我们在无有实质的回观的刹那间,就与佛得到圆满契合,这个契合就是南无。我们口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现前的烦恼作为或者凡夫作为、圣者作为、智者作为、身口意三业等等莫不是回归往生的资粮,我们在每一个当下都可以回归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寿这样广大、圆满、普摄的心智中来。因为阿弥陀佛接纳十方众生往生彼国,实际就是我们心性敞开的如实相貌,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亦是一切众生本心的真实状态与作用力,他消融了一切对待与执著。

所以十法界中九法界同归于一真,如实安住,称为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是清净圆明的,依报真实,远离诸苦,但得诸乐,一切庄严,一切自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等等经典对极乐世界多有描述。那是一切众生心性中拥有的自在力,就是智慧力与慈悲力,也称为本净之力。极乐世界描述非是他方之描述,实是一切众生心源之描述——我们心性、心源功德相之描述。

我们有这样的机会,能接触到这样教法,接触这样因缘,实是不可思议!实是我们无始以来的善根成熟,以此成熟因缘我们唤醒了心地圆满、清净、真实的作用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不是我们要念出来的,是正念所使,是喜悦所现,是印契之刹那,是圆明之功德。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厚重、真实,佛的修德完全融入,此功德无来去,无增减,非大小,非生灭,圆含法界,成就众生,惠以众生究竟真实之利,令一切得遇者圆成菩提。所以上至等觉妙觉菩萨,下至蜎飞蠕动,咸因此法而得度脱。无量寿经如是宣化。

我们随顺着佛无问自说的这个教法的传承力,随顺着佛畅佛普度众生的本怀力,随顺着阿弥陀佛利益一切众生的愿力,来谈论这个法则,来观察这个法则,来学习实践这个法则,那实是随顺者、观察者、学习者,皆入弥陀愿海,众罪消灭,善根成熟,圆成我们本来不需要造作、回归我们本来没有造作的清净心、平等心,来作如实的安住与回归。

如此参照,我们再审观世间种种生灭、种种对待、种种作为这些业相,莫不是繁荣昌盛,妙相具足,庄严于法界。何以故?一切本无染著故,一切本性袒露故。自他身口意业、所有亏欠、圆缺、切割、对待等等,我们再也不去执著,再也不去对抗,再也不去迷失,而从每一个现行中觉悟我们的圆满人生。

这皆是仰仗着我们本净心力、阿弥陀佛亲证力、阿弥陀佛愿力与我们每个众生本源的意乐力产生的和合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现下、现行,这个事实就会成熟我们不离凡夫身而住阿毗跋致位得不退转。如此教法稀有难得,在此五浊恶世中若人能听闻,若人能传播,若人能学习实践,皆是不可思议的胜缘、胜功德所现。

因为一个教法能传播、能交流于世间,实是得遇者善根之呼唤、善根之体验。所以净土教法难得难闻,大家难得难闻中能闻是很稀有的!不是我们宣化这个教法才说这个教法珍贵,十方诸佛皆共称赞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十方诸佛悉皆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这在《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誓愿中有说:“设我成佛,十方诸佛若不咨嗟称赞我名者,不取正觉。”称赞他什么?佛佛相赞是无疑的,称赞他摄化一切众生,回施一切众生利益,平等不舍,这样无尽的真诚的大愿!

我们知道每一个佛皆因愿望不同而产生的报德不同,就是他修德所展现的角度不同,虽皆是顺性摄化十方,利益世间,圆成众生,主要目的没有差别。所以一切诸佛皆以大事因缘而出世,但是他们各有设置方便,阿弥陀佛所设置方便是以愿力摄化十方众生,成熟十方众生,以名号作为传播方便。名号所及之处,得遇众生无不解脱,若现缘说,若未来说,若究竟说,如此三说。

如蕅益大师讲即心即佛.心作心是.佛力不可思议。从佛力不可思议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因阿弥陀佛誓愿力随顺了性德,那他摄化一切众生是必然的。我们听到这样的功德,听到这样的教法,印契自心,即心即是,不假前后次序,不假任何一个若善根不善根、若过去因缘不因缘,现前即是成熟。

对此还有心地造作,那你若心作何以作为、何以择取,各有层面,择取者即得利益。你择取什么角度就心作心是,你作为什么就得到什么样利益。有人作圆教说,就要圆教的利益来印契自心;有的顿教说,那顿教印契自心;有的密教说,那密教印契自心;有人渐教说,那渐教印契自心;有的人凡夫说,好比说为身体健康来印契自心、来作、以世间福德因缘来印契自心,一样是可以的。所以心作心是,各有择取。所以佛以一功德,众生各个随类而得,随类择取。这就是心作心是的角度。

佛力不可思议,所摄众生是普摄的,若赞若谤,若信若疑,若得利益若未得利益等等,作究竟摄化之因缘,正是阿弥陀佛的彻底悲心!

我们对净土教义的了义作了一个简单提示,这个了义是由一切众生本具佛性而昭示出来,因为阿弥陀佛顺性所立大愿、平等回施一切众生利益的誓愿所成。他以名号作为传达方便。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音声佛事十分方便。虽如是,尚不是究竟。何以故?阿弥陀佛以他的名号、以他的国土、以很多人讲的三辈九品、愿门要门、种种修法、种种因缘来摄化众生。所以名号只是其中之一,但名号作为殊胜方便之一,来摄化听闻众生。所以现在执持名号者多,执持了义究竟圆满摄化者少。

我们要知道这一句名号中含纳一切功德善巧,印契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入平等智,成就妙观察智,那我们现前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下安稳,即下圆满,即下清净。南无是印契义,印契本具无量光寿,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印契自心,心起作用,即是现行。所以念佛人的现行若以南无作为印契,以光寿作为作用与安住,安住在光寿、运用在光寿的作为相续中,那我们是真正南无阿弥陀佛者。

我相信大家择取法就像择取器皿一样,利器者自有利的结果,钝者自有钝的结果。教法有利有钝,有圆有偏,有了义与不了义。以教印心,心即自显。我们的心我们不见不知,以教印心,心得方便。

阿弥陀佛这个究竟教法究竟在什么地方?他印契了我们本有的觉性,就是印契了我们本净的心智——他本来具足妙观察智、平等智、法界体性智、大圆满镜智,本来是这样,此四智不假修持,但得印契,即是成就。所以了义教可以印契四种俱生智。

阿弥陀佛教法中,所谓清净平等回施众生,无量光无量寿实在是我们心相所表,非是他物。所以现前大众认得知,即是方便;认不知,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多印契自心,让自心觉知明了,现下起圆满的作用。把我们割裂的习惯、执著的习惯、分别的习惯、所知障造成的爱憎习惯一时融入弥陀无边光智海中,使我们作为一个智慧的人生,就可以自利利他,有自利利他的抉择作为。何以故?真正了解了自身的心、心相、心相作用,就是心的作用。

所以光寿本心是我们安住之处。我们有极大耐心,如阿弥陀佛一样,摄化十方,无所舍离。何以故?无量寿故。心地回归无量寿,同等无量寿。你心智无量寿,耐心必然现前。我们现在做事、观察、思维多没有耐心,心地烦燥,心地起伏,业习激荡,造诸恶业,所以在减劫中多有沉沦,虽是虚妄之业,沉沦不能自拔。

我们都知道九法界幻化秉然,无有实质。极乐世界是如来藏性海中清净光明真实相之作用。我们在这可思议的思维中往往受到制约,因为业习所执,造成制约,不能入弥陀清净法界。那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愿生彼国——有这样的心,有这样的愿,你有没有这样行呢?就看你有没有以法印心。若以了义教印心,心即了义,入不思议境界,随顺佛愿而得圆成于自心,令自心休息,圆满,平等放光。放什么光?清净光、智慧光、平等光。

所以以佛清净了义之愿印契众生本具之心,心即起作用,佛心之作用即是我心之作用。这个我是每个生命个体的作用,这个体是我们执著分的消灭、消融或者回归,这灭非生灭之灭,是我们虚妄原无自性的一个袒露表达罢了。因为我们执著的习惯带来迷茫的相续,带来六道轮回的相续——它无有实质,令固执有情相续。正因为无有实质,六道才有轮回;正是无有实质,我们才能用了义教来印契自心而圆明自心,成就菩提。所以依教印心,念佛方便。

净土教法彻底圆满。过去善知识们讲净土是了义之了义之了义,圆顿之圆顿之圆顿,不是虚设的,是现下直指大用!大机大体不谈,直指大用现前,这大用是不可思议的!有人说我是刚刚接触佛法,有人说我是老修行,有人说我多行善事,有人说我作诸恶缘、有很多恶习等等,阿弥陀佛平等回施,无碍照耀,一时回入。这就是了义之印契,无有遗漏,等觉妙觉菩萨蜎飞蠕动之类一同印契。何以印契?平等回施,圆成一切。

如文殊菩萨誓愿所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界一时同得”正是我们本心最不可思议的作用力,也就是无量光寿的作用力!只有文殊菩萨立此大愿。我们心中人人有智慧,人人也可以立此愿,顺此教,成就这样的法益与功德。

我们有幸谈及到、接触到、交流到阿弥陀佛这个圆顿之圆顿之圆顿教法,不是给他附加一个空的大的泛泛的说法,而是直指现前心智大用的一个诀窍、一个善巧、一个机、一个用。机,你掌握好,你现下即可以用!这个用是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利益所在,就是令一切众生在听闻接受之刹那,即起本净心智之大用,远离业习、烦恼、执著之割裂,让本净心现下圆满表达它本具的力量与作用,不再割裂它,不再压迫它,不再蒙蔽它,不再减损它,使它完整地独立地表现出来。那就是无量光,普照十方,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你了解此心,了解此用,了解此相,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真正念佛人,随顺了义教的念佛人,知其大用,得其方便。要不然我们学佛的目的、作为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何在?

之所以说它是了义教,因为我们在随顺佛愿、佛力印契本净心之刹那,本净心的作用即与佛愿、佛力无二无别。这就是南无的作用!光寿是无生无灭的,是无来无去的,是本具的,不假造作。所以南无之时即起作用,作用于十方九界一切众生现行之中。这就是无量光寿,普照十方,含纳一切,圆成一切,不离本位,成就殊胜道业。诸位菩萨,此处善思维,善观察,善认知!

因为一切众生心无始以来不可自见、不可自知,所以佛以无量光寿印契我等,令我等本具清净心生起妙用,远离我们的痴心、浊心、所执心、爱憎心、习惯心。本净心一旦起作用,大用必然现前,就是觉性觉了圆满于现行。

我们在现行中种种作为、种种意识、种种颠倒,皆依习惯差别而造成、所执择取而造成、共业影响而造成。阿弥陀佛以他清净圆满顺性的愿力,回施一切众生平等清净的觉悟,印契一切众生本净的心,这样亦是一个力!这个力你一旦接受、认知、随顺,他即起作用。作用是什么?现前,现下,我们不离现下是正修行者!若离现行作为,一切皆是学问,皆是心外求法,无利于事,无利于人,无利于己,无利于佛法传世。

他之所以了义,就是印契我们现行,令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现行本净起了作用,而不是我们习气、烦恼、分别、执著起作用。他之所以了义,正因为彻底、究竟,现前这一念中抉择三世。所以荡涤过去一切尘埃,展现未来一切清晰。因为他依自性故,无所得失,平等安住,所以圆满于当下,无所畏惧于一切。所以作为一个无畏人,就是念佛人。

他含纳三乘教,利益着三乘众生,若钝根若利根,含纳着一切有情。何以故?一切众生在本净心中皆是成就者。所以佛是众生,众生皆是佛,真实不虚。现行中若不起作用,我们修学的佛法皆是假设,皆是他人之牙慧。我们在装腔作势做一些无聊的心外之法、心外之事,多是心中的负担,要么是骄慢的资粮,要么是自卑的削减。

所以现行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因为这个教法就是让你的现行起到真实作用、圆满作用、无亏欠的作用。就是我们在阿弥陀佛愿力、顺性愿力、这个教法的传承下面可以无畏地称自己是一个念佛人,是无畏的念佛人,随顺佛愿的人,走出自己无始以来业力纠结的人。何以故?融入弥陀愿海故,以弥陀愿力功德、圆满功德、顺性功德印契每个众生的自性故。

我们不需要假设,此处无造作,但是印契。若不印契现行心智,我们修什么?我们学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呢?那无疑给我们带来修学的困惑——知识增加了很多,心理的负重没有丝毫减少;接触了很多,做了很多修行,没有真正触及到自己心灵;事业相改变了很多,自己心相的圆满回归没有真正寻找到。这样的修持需要调整,需要再一次选择。

所以说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教法深刻,普摄众生。若是已成就者,若是未成就者,若是已修行者、未修行者,若是接触佛教者、未接触佛教者,他的利益是同等的。所以他没有教派,他没有善恶凡圣之分,他只有圆满平等之回施、究竟之印契,彻底之抉择,令一切众生现行即起大用。这就是阿弥陀佛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的大愿利益所在,作用力的焦点所在,是令一切众生现行中本净心起作用。

所以我们称净土教法为了义教,因为随顺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故,用果地觉来印契我们的因地,激活我们现下的心,使我们的始觉成为事实,归于本觉,究竟圆成于究竟觉。这样一个概念的击破就是我们现行的体验、现行的认知、现行的回归。所以随顺佛愿是我们本净心的一个事实作为,非是努力的结果,本来是这样子,不需要你用力。所以此处省力,此处安乐,此处清净。

对于随顺佛愿这个题目,或者净土是了义教这个题目,对它的作用、作用点、了义、了义点我就作这样简短的提示。希望在座的我们相互有这样一个话题的参照,我讲这就是一个参照。大家可以提出疑义、同意,可以相互交流,不辜负这一段美好的时光。谢谢!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