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往生论》主体就谈的“往生”。天亲菩萨所谈的“往生”,和我们中国人传统谈论的“往生”的内容,差异很大。我们通过这个题目的学习,包括观察门的这一段文字的学习,我们就能体会到,天亲菩萨所谈的“往生”是让我们来跟阿弥陀佛约定,阿弥陀佛引导我们观察生命的本质、无量光寿的功德庄严,让我们来随着这个观察、礼拜、作愿、回向,往生彼国。
所谓的“往生”,就是让它起作用,让我们自性的无量光寿起作用,本性起作用,超越现象对我们的制约,使我们得解脱,使我们圆成佛道,或者说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得不退转。何以故呢?无上菩提起作用故,或者说真相起作用。
让我们通过观察,观察要多角度的观察,说从主庄严、眷属庄严、器世间庄严来观察,观察阿弥陀佛种种庄严功德,令我们的心庄严。
随着观察,一个观察、一个观察,一个角度、一个角度,来印契众生心,成就往生意,成就往生,或者是说让我们认知、体验、融入无量光寿,或者说融入无量光寿依正二报,让我们体验自他不二的功德,超越我们对现象的执著,超越对现象的这种迷失,超越现象对我们造成的种种制约。
这个《往生论》呢,没有谈所谓的死亡问题。他为什么不谈这个呢?他就谈“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佛教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来让我们体会到佛法究竟要让我们干什么,我们作为佛子要做什么,就是我们的身、口、意、智、方便智,应该做些什么,而不是每天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想法是什么,业报是什么。那诸多莲友呢,很多时候就谈自己念佛相应不相应,烦恼不烦恼,清净不清净。
佛法谈论的是一切生命的现象,一切生命共同运用的法则,就是所谓的佛觉悟世间、觉悟一切有情所成熟的法则。
那我们平时呢,在私下里都是讲自我的执著、自我的颠倒、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所谓的什么利益,自己的得失想法、见闻觉知。说起那些东西,斤斤计较,津津乐道,但那都是个人的东西。
个人都是现象!
你说你个人的种种感觉、种种知见、种种业报,就是一个现象,就是在芸芸生命中,在种种生命中,你那一个角度的感知现象罢了。
佛法是超越了一切现象,在讲现象的本质。
所以许多莲友到一起,一张嘴就谈不了佛法,只能谈自己如何如何如何,我的执著、我的知见、我的感受,我现在的什么什么身体、我的情绪,别人对我怎么样、我对别人怎么样,只能谈现象,谈不了佛法——所谓的觉悟有情、觉悟世间。
那我们接触下面的文字呢,就是佛来导引我们觉悟生命、觉悟世间的方式方法。不是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他如何、他如何、他如何,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对九界众生、对一切生命作总结,对一切现象作总结,对一切生命有真正的责任,对一切生命的共有的本质,我们去探讨、了解,那是佛子!
每天一个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就是斤斤计较于自己的见闻觉知的现象,那就是一个芸芸众生,那就是一个颠倒的自我,那就是一个深陷其中,什么其中呢?“现象”这个其中,不能自拔者。
–摘自2024年厦安居《往生论》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