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度亡经》的磁带流传很广泛,我们人一般到了中阴状态,或色身死掉的一瞬间,都会进入一种光明的摄护,就是诸佛都会现身,因为诸佛饶益我们没有间断,我们到那个时间,一切障碍都脱落了,就会见到佛的光明,但众生习惯于贪嗔痴慢疑这种无明黑暗,习惯于这种暗冥之心,不希望光明,不习惯于这大光明,喜欢这种黑暗,或淡弱的光。看到光明就会害怕逃跑,就到处找暗淡的光明去投胎,去作轮回的业,喜欢这种光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慢疑恶见造就的这种习惯,或秉性带来的这种取舍趋向,生的所谓的怖畏心、取舍心,也就是所谓的爱憎心。
我们因为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碍光、清净光、焰王光、解脱光、不可思议光,乃至说无穷无尽的光明,就是个大光普照的光相,那就是我们的本心、本家本国的殊胜圆境,那么此报一舍就回去,你毫不恐慌,你早已知道熟悉,所以永不堕三途,告别了这种轮回的根本。若是我们能听得习惯、识得及阿弥陀佛这种大光明的给予、大光明不间断的摄护,我们大家见到这光明,会直奔这光明。
这光明是可见不可见?可见不可见是同等的,那最究竟的成就当然可见不可见两种因缘发起的圆满,那是可见的,所谓的可见就是真正的安稳处。我们现在不可见多是所谓的思念的利益、向往的利益、存念的利益、演习的利益,有人演习到一定状态,的确进入可见。这种可见,是幻化的,也不是幻化的,知道可见那是心光所映,见与不见皆是真实,真实安稳、真实解脱、无牵无挂,再也不在可见不可见中作取舍了。
瑞相作为一种引发,引发自己身心脱落,得以安稳,生起决定信,于可见不可见的光明,皆得安稳,皆得利益,皆知佛恩遍一切处时,于一切众生饶益不作舍离,那我们就会心得大安。就象一个孩子上学去了一样,虽到处跑,他会知道母亲存念他、照顾他,他在什么地方玩,他不害怕自己没有家可归、没有父母可依。
我们真正知道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我们的家,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悲慈父,会养育我们的法身,一刻一时也没有舍离过我们,都在光明中存念着我们、摄化着我们,那我们会得究竟的安稳,得一个知恩报恩的正行,发起报恩的正行,时时处处报佛的摄化、成就我们法身的大恩。
「我不与大众现其前者。不取正觉」,这是佛给我们作的保证。以佛的这种保证来说,现前若见若不见,临终佛决定见、决定现。这现,就是给你作一个根本安稳的决定保证,实际说佛他时时刻刻在摄护你,不过是你寿尽,唯恐你生慌,发起的决定回施,实际现在就是决定回施,只是我们不见不闻,以为不能往生,以颠倒因缘、以自己的情计来疑佛的慈悲、谤佛的慈悲、毁佛的慈悲,不得安稳的这种正利,不得解脱的正利,不得知恩的正利。
真正的知恩者,现下就是歇心、安心、放心。不光于自己,于一切有情亦复如是,对自、对他、对佛,都是放心,都是歇心,这样的利益决定现前。那你活着就特别的安稳、平和、喜悦,心量极为的广大,如佛心量。
斤斤计较的事情,贪嗔慢疑的事情,你就会远离它,即使有这种习气的泛演,对你来说也是十分的淡弱,象一个影子一样,象别人的事情一样,泛出来,它就消除了。以佛的不坏的光明,消除我们虚妄的、一时因缘合和的种种习性、种种的幻化作业,即贪嗔慢疑的作业,那是很容易的、很轻松的。
自然向善,三垢消除,就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给予,启发我们心地安稳光明,来消除我们无始以来的差别的这种影像幻化,那自然地归向于真实的利益,自然摄护,成就法益,不假修持,发起正修行,如实修行,就是不需要另外的舍弃什么,自然地随顺这种心光,无作无起地正修,轻松地正修,省力地正修。宗下的大慧杲祖师告诉我们,佛法的精彩处,也就是省力处;省力处也就是佛法的行持处。
现在人以为费力劳身的修法是佛法,作为一个因缘可以,历代祖师也告诉我们,“苦是道粮,苦是道友,苦是善知识”,苦是作为出离的增上缘,不是果德给予的增上缘,要认识清楚。
果德给予就给我们带来安稳、平和、喜悦、解脱。这个地方你若分不清。就以次第教为果地教了,那就会混淆这个法益,这个法益不能混淆。出离心是学佛法的第一步,因为按次第教来说,你若没有出离心,你就不会向往佛法,你不会向往阿弥陀佛的清净国土,因为你在世间感觉到活得很安逸、很顺心,你没法出离,知苦的人的确可以有出离心,出离心也是佛法的发菩提心的前提基础。过去的教化,先知苦,知苦就是出离心。若在苦上沉浸,那可能也是个过失。知苦,是个善巧,引发菩提心,成就无上佛道,得究竟安稳。这是果德的给予,这个地方路子要看得清,都不相矛盾。
「我不与大众现其前者」,这给我们作临终的保证,究竟的保证,安稳的摄护,实际佛现在若不在我们面前、不垂手接引我们,我们临终佛怎么能现前?实际佛一直都在现前,光明遍照,垂手接引;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垂手接引;以法界身,垂手接引。我们只是因为自己的取舍心不得见,以自己的取相心不得见,以自己的垢染心不得见,以自己的差别心不得见,不得用罢了。
「我不与大众现其前者。不取正觉」,随机感应;「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归命」,这身是不二身,不异身,但是光明遍照身。这正觉,是广大真实的回施,究竟的摄护。若信不信,但是念佛,愿得往生,必然摄护你。
实际不念众生亦被摄护,只是不知。我们愿往生的人,就象有鼓击鼓,鼓声得以发明,一切众生都有鼓,但不念佛的人不知鼓声,我们念佛的人就知佛光明、知佛无碍、知佛解脱、知佛给予。那你不念佛,你就不知、不用。
一切众生都在这个大光明藏中,这是决定的。我们都在这光明中,有的人受大安乐,有的人在昏睡,念佛的人都是醒来的人。真正念佛的人、知恩的人,都是醒来的人,醒来的人看到一片光明。自己在黑暗中、痛苦中挣扎,一下子醒来了,感觉到大安稳现前,无量的喜悦、无量的赞叹,自然由心而发。大家本来在光明中,那些不知佛恩的人,自以为是,那就是昏睡的人,所以我们要唤醒自己,唤醒他人,仗借佛的愿力、仗借佛的光明唤醒自他,同出生死梦幻苦海,得以真实利益。
这个地方阿弥陀佛的愿这样说,若不这样,我不成佛,他的成佛就给我们这样的一个力,什么力?你愿生决定生。
「亦是摄生增上缘」。我们这个时代,独生子多一些,父母对儿女真是存念,什么时间都想着孩子,照顾真是关怀备至,喝水要端到嘴边,吃饭也要端到嘴边,穿衣洗用更不用说了。
佛对我们比这还要微细得多,你举心动念他都知道,法身的养育细微到极处了,我们都能得到诸佛对我们身口意三业清净的摄护、存念,我们哪一刻醒了,把一切光明、一切所需全部给予我们;我们没有醒,他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就象一个昏睡的孩子,父母把穿的、换的衣服已经放在他的枕头面前了,把要吃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虽然孩子还在昏睡,还在作梦,但是父母把一切所需的东西准备好了。我们虽然没有出离生死苦海,阿弥陀佛把我们成佛的一切所需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一醒来,拿来就用。谁醒来,谁用啊?
第七种摄生增上缘: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计念我国至心回向
原文:又如下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计念我国。至心回向愿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如下愿云。设我作佛」,我们一定要这样念一念,设“我”作佛,醒来的人那就有这样的功德了,与佛功德等无差别。
「十方众生」,一定要看一看阿弥陀佛这个大愿,的的确确与文殊菩萨发的这个愿是等无差别的,「我今发愿不为自求」,这是「设我作佛。十方众生」,我们往生也要为十方众生!要不然就与佛的愿不相应,与佛的力不相应,与佛智不相应,与佛的果不相应,怎么能成就佛法呢?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阿弥陀佛回施的方法最主要是以名号感召,使大家得见万德、运用万德,被万德所载负,得生安乐国土,现下得安乐利益,临终成就三藐三菩提、往生彼国。
「闻我名号」,阿弥陀佛的教化就是以弥陀的名号,摄化利益饶益有情的、载负有情,得生彼国。这一句名号遍于法界、响彻于法界、普摄于法界,无色无相、无来无去、无生无灭。这句名号就是具足的名号,具足宝号大功德,是宝船、是大法船,载负一切众生,众生醒来与不醒来,亦在载负,但昏睡者不知。
「闻我名号。计念我国」,大家念一念「计念我国」,可能是现前我们这个“我”吧?不是别人这个“我”吧?善导大师真是智慧者,是阿弥陀佛再来。“我”国啊,本家本国。
「本家本国」这个名词亦是善导大师写出来的,在他的著作中反复的给我们讲出来,历代的祖师就用这本家本国的名词。实际这本家本国是大家的本家本国,是不是我们大家的“我”国呢?决定是!
这个地方要认识,不是个游戏,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它。认识清楚,再来游化人间就自在了,先要当真,再来看无染无著的运作。很多人不敢把它当成“我”国,不是你家要进去,还要往生,你看苦不苦啊?不是你家,你要进去,成了个盗贼了。念着佛,疑着佛,还要盗着佛,谤着佛,真是可怜。
善导大师给我们提携的教化,最主要使我们亲切,认得我国,回得我国,认得本家,回得本家,认得我父,见到我父——阿弥陀佛。他是我们的法身慈父,多么亲切!我们都是清净海众,是阿弥陀佛的法子,多么亲切!我们能深信,那就是所谓的文殊同志,因为念佛人行同文殊,「观音势至为其胜友」。
「计念我国」,计就是思维思维。佛从第一句话就引导我们「设我得佛」,佛的果德给予是不是得佛?佛的万德给予是不是得佛?佛的教化是不是佛的给予?唯让我们念佛,不念别物,不念别用,不念别教,是不是得佛呢?
「设我得佛」,实际佛在通过文字经教引导、指导我们发心、用心,成这一个智慧德相――真心。经典是让我们依教奉行的经典,它不是文字游戏,不是一个空洞的教理,它是有实质的内涵,通过我们生命过滤一次以后,它就是生命的展现。经典上都是「如是我闻。欢喜顶戴。依教奉行」,欢喜什么?得到这样实际的利益。
「设我得佛」,我们读读这文字,「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因为我们南无阿弥陀佛,就象滴水投入大海,这一滴水就是大海呢?还是大海是一滴水呢?没法说同,没法说异,因为这一滴水不得见,大海水亦不得见,但是无色无相,平等安稳。
一切众生若得佛,也是「闻我名号」,什么样的名号?我们的心地亦是光明,亦是无碍,亦是平等回施,亦是饶益一切有情,不作取舍。这样的转向教化,转向度脱,就是乘阿弥陀佛大愿力所成就的善心、真心、光明无碍之心。这样来念「设我成佛」,我们再来看「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至心回向。愿生我国,若不遂者。不取正觉」,心地的喜悦就会涌出来。
经典是释迦佛灭度之后,迦叶尊者与阿难及诸菩萨来聚结成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它是无佛时代指导我们众生来依法行的一个法宝。现在许多人把经典当成一种学问,当成一种哲学,那就指导不了自己的行为。指导不了自己的行为,那就叫所谓的佛学,成了一种所谓的理论研究、哲学研究、逻辑研究,与我们的生命不能相联系。这真是可怜,得闻佛法,不受佛法的这种正觉受,不得佛法的这种正利。
每本经典的结尾都是告诉我们:「顶戴受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对我们学习的人来说是极为重要、极为重要的事情。但学不用,徒生知见,那成邪见,没有正利就叫邪见。象我们念佛人,知道恩,不报恩,不行持报恩行,那是不知恩啊!真正知道佛的正教,你不行持,你作理解,作种种推测、种种演化,那都成知见了。
知见往往是情计的,往往是罪恶的,往往成邪见,失甘露味,尤如醍醐中加砒霜,那会使人中毒,要人的命。我们能闻法,依法行,那是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我们大家学习这个题目是所谓的报恩念佛正行,正自己现世的生命之行、佛法之行,报佛的深恩,用念佛依法行来护法,来护持正教,来发起正行。
我们要通过这样文字的引导,得见佛心,得见佛教,得知佛究竟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果德、什么样的提携、什么样的利益,使我们听闻、见闻的人都能直接地运用它,直接能发生现下的真实利益,不是文字游戏,就是当下的利益。当下利益是以文字而发生的利益,这是指导我们生命,指导我们身心世界的导师,这样的文字就如世尊对面施教,「如临师宝。如对佛前」,一切祖师告诉我们要这样来面对经典、宝典、法典,使我们有一个现下发起利益的正因。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就是闻阿弥陀佛无碍的宝号、光明遍照的宝号、无漏的宝号、万德具足的清净名号、成就一切众生的名号、载负一切众生的名号、摄取一切众生的名号,这名号我们一般称为洪名。洪名彻于法界,彻悟摄化一切众生,因为闻名者,必得悟明此心,必得彻见此心,就是真心。
「至心回向。愿生我国」,以佛的宝号的加持,光明名号的摄护,使听闻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一切有情得生彼国,得愿生彼国这样的愿,其愿必成。
「不果遂者。不取正觉」,若能依教奉行,哪个不果遂?若能依法行,哪个不果遂?
「此亦是摄生增上缘」,摄是佛在存念、忆念摄化我们,以神通力、大愿力、光明力、禅定力摄化我们,无有间断无有休息地摄化一切众生。这真实的增上缘,唯佛与佛亲证。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