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不能往生”是一个妄想,是无底深渊

 说临终不能往生,这是现行习气的一种自我认知,这个认知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来具体分析。

        第一种是说临终不能往生。现在临终不能往生的教育已经达到极致,基本上我们动用意识就会培养这个坑,找一百个理由去证明自己或他人临终不能往生。这是他现行种子的作用或抉择——他不断地抉择,相续抉择临终不生的事实。比如他会说某某念了几十年佛,临终痛苦挣扎又喊又叫,还是没能往生——这类人一生就在培养“不能往生”的习气种子,或者在掘这个坑、培养这个意识。他一张嘴一定说不能往生,没有第二个概念。这就是种子与意识的作用,他自己的意识不断在培养,用妄想不断地加深,妄想、加深、妄想……

        他第一个种子种下的是“不能往生”,其后就培养和收集所有不能往生的证据。虽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临终不能往生”的种子在起作用。说我心又烦了,我习气这么重,这个戒我不能持,这个好事我不能做,我晚上做恶梦,别人说我不行……他就不断在念佛与生活中收集不能往生,就像挖坑自埋一样,他自己在掘一个“不能往生”的坑。在经典中世尊说:如此恶知识,一盲导众盲,令无量众生入于地狱深渊!他种下这个种子,或提出这个万丈深渊的导向,就必然导归到这个地方。没有其他去处,因为这个种子在起作用。

        每天都有人这样提:临终怎么办?我昨天又做了恶梦,我习气这么深,我功夫成不了片……这就是妄想的积累,但影响着千千万万个念佛人,基本上成为现在念佛者的主流了。一个“导师”这样提着,无量人跟随着,从“不能往生”这个悬崖往下跳!这是无底的深渊,多少人都填不满,无量无边的众生跳进去都填不满!这是现前的一个妄想或种子,就是对自己业习的执着与不放舍,本来没有什么,也不需要谈。但很多人到最后就是这个结果,最核心的东西是“不能往生”。诸位菩萨!这不是小事,他总在收集,收集得很准确——种子在那儿,“不能往生”的根扎下了,然后所有的营养都在培养这个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在此处多少人拿无始以来的法身慧命与善缘去赌!都跳到这个悬崖下去了。他自己要掘坑,他要接受这种导引,他要收集、培养与成就这种东西。你只能尽你的心说这是妄想。但妄想有结果,这也是因果。这个“不能往生”是一个妄想,是无底深渊。

        第二种是将信将疑。一会儿信了,一会儿疑了。因为他有机遇来学习、修证,看到经典的文字,就认为自己可能会往生,佛有这么大的愿力嘛,我的习气可能不算什么。但是习气一表现出来,他又认为习气这么厉害,可能不能往生吧?这一类同样还是种子——犹豫的、徘徊的种子。

        第三种是决定往生。为什么说决定往生?我们随顺法性,本来往生;随顺佛愿,必然往生;随顺我们的究竟意乐,我们愿生。你把握了这个种子,用这个种子使自己现行进趣,现下就安心!现下意识就安心!为什么?随顺法性故,无需造作,无得无失,本来就清净安乐;随顺佛愿故,虽造无量业,不能蒙蔽法性,佛来印证我们,补充我们一切的畏惧,使我们得大安,就是必生;我们自己再看看,六道轮回实是不可择取,实是苦不堪言,若细致者、若有智慧者、若善良者、若对自己负责者,一定选择往生。所以从这三方面看,都是决定往生。

        第四种是他与这个不相干、不联系。经典说阿弥陀佛摄取念佛众生慈悲不舍,但他不与这个联系。像《往生论注》中说:“如密云洪霔,而顽石不润,非雨不洽也。”佛的慈悲就像大雨遍布而下,但他还是顽石一块,在水里浸泡再久,雨一退去还是干巴巴的。他没联系,形同无情。

第五种是诽谤者。但都不过是一个现行的种子或者心念罢了,它没有什么内容。而你若坚持就会产生事实。

        第一种临终不能往生的培养是中国现在念佛修行人的主流。佛教分明说生命在呼吸之间,生死在呼吸之间,有的人就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放在停尸房里才是生死,而呼吸之间不是生死,意识转变不是生死。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知见。非佛教徒这么认为很正常,愚痴固执迷失故;但佛教徒还会这样认为与坚守,认为在停尸房里是死了,现在是活着。实际上你意识的随便一个变化都在决定着你的生死,寿终之生死不过是一个特定变化,是我们直接感受到的一个大变化,这一生的状态在最后作一个交代。平常你举心动念的变化都代表你的生死趣向,没有不代表的。

        在等着最后的那个生死,你又会设计或收集你不能往生的理由,又掘这个坑了。很多人就拿着“我成不了片、我没有证三昧、我没有一心不乱”的所谓理由向坑里跳——这样的收集、培养与引导,引导大家一起往深渊里跳。因为你只要一培养,大家在一起一议论,没有一个能往生的。一个妄想的种子就像传染病,这伙人全部死了,没法走出来。你若浸泡在这个妄想中,它成熟的也快。

        实际就是你的意识选择——能生,是你的意识选择;不能生,还是你的意识选择。自己都很清楚,是你的意识在选择,不是真有能生或不能生的事实。有人说能生的事实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不能往生就是没达到这个要求——一心不乱、功夫成片这个无形的名言背后是万丈深渊!他也讲不清楚什么是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乱,但就用这个东西把人全部推下悬崖了。这个理由太深,大部分人都不能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那么大部分人只能到深渊里去,不能往生!净土法门就被他们这个一心不乱、功夫成片的“伟大口号”推到深渊里去了!所以很多人相互劝说你不能往生、他也不能往生——这虽然是个意识,但坚固这个意识就成事实了。

        他提出临终不能往生,因为不知道什么叫临终,但又感觉到不能往生有理由,就是不能成片,不能一心不乱。一考不能往生,再考不能往生,越考越不能成片,越考心越乱,越乱越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就越乱,越乱还越要念,还不能往生……越来越慌,越来越慌,有的人说算了,不学净土了!他就去修南传或学密了。心原是自安,是佛安,是性安,但他说功夫跟不上就不能安心,要学功夫去。他不知道无量的功夫也会散坏,也是个变异,不过是个知见、业缘罢了!

        当时善导大师带着弟子依观经修持,有的人在证得三昧之后因为嗔恨心,宿世业习的撞击使功夫散坏,又回到世俗状态下了。善导大师就引导大家念佛赞佛,随顺佛愿,随顺法性,一切逆顺二缘皆是佛恩!皆是往生之正因!像我们拜《往生礼赞》时,所有言辞都是“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没有一个说你不能往生。诸佛菩萨一切善知识莫不是引导我们的无上信心,成就我们的无上信心。一切罪恶凡夫莫不是伤害他人,摧毁他人的信心,诋毁他人的信心,散坏众生的善根!什么是恶人或愚痴?毁人信心,坏人善缘,灭人往生之正路者是。

        真不敢小看这一点,要不然你一晃就进去了。你修行十年了,别人问一句“你功夫成片了吗?”“没有成片。”“那你不能往生!”“哦,对!”你一下就认同了,因为他的条件很准确——你一心不乱了吗?没有做到,你就不能往生。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他说我自己也没有成片,也不安心,因为你也没有成片,所以也不能安心——千万人的法身慧命、善根、往生正路就被这个虚妄引导封杀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以前遇到一些不学佛的人,在他临终或者命难到来之时,几句话一说,他就大大方方地往生了,他们反而得到了无上大利。为什么?他们没有路,突然得到一条路,顺着路就走下去了。很多受这种教育的人到最后都是挣扎、痛苦、迷失,因为他天天在那儿种“不能往生”的种子,嘴上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说“不成片不能生”。越来越坚固,到临终了,别人再一引导,说你念佛这么多年怎么还这样子,不能往生!他一听就完了,什么阿弥陀佛大愿,什么极乐世界,什么接引,算了吧,我就不能往生!

        这些年有不少的助念团负责人来和我谈,都是悲悲戚戚地说为什么念一辈子佛还是不能往生?我说你引导的。他们要征兆,要一心不乱,要功夫成片,死的时候要大金光,要有佛来接引,要有花香弥漫。如果不是这样,肯定不能往生。他收集得很全面,全面到足以证实你不能往生,这些证据汇成一个铁的事实——你不能往生!他也不能往生!大家相互这样传播,谁还敢往生?路都斩断完了。因为他收集得太全面,像铁桶一样把你围起来了。你说哪儿往生他堵哪儿,他把材料都收集好了。

        我们不能说这一类人如何,但你一定不要去导引别人。这样的人导引别人特别有力量,因为他认为自己真修实证了。“我还没有功夫成片,还肯定不行,你这样泛泛念佛,天天游荡,怎么行呢?” 所以不随顺佛愿故,障碍于人;不引导人随顺佛愿故,障碍于人;不随顺法性故,障碍于人;不随顺人究竟离苦得乐方便故,障碍于人。只是随业相表相,随自己的妄想业习。你的种子必然是你的结果

        有人就因为自己做事不顺利、不满意,就说根本不可能往生!这一下给自己堵死了。就因为不顺心、不满你的业习,就不能往生了。这是什么理念?嗔恨?报复?敌视?迷失?他不仅自己这么说,还与别人这么传播,这是最麻烦的!所以对这一点点小事我们不断提醒,真希望引起大家的警觉。我们自己误自己,那是不自尊、不自爱;一旦影响别人,使千千万万个人的法身慧命丢失,那过失就真大了。阻止一人往生,就是阻止一人成佛啊!这个人不知道在六道轮回中又要有多少劫去流浪,你能担起这个责任吗?这就是一念间的决定。

        有三种往生决定:顺性往生,顺佛愿往生,顺自己究竟意乐往生。真正对六道的不可择取、轮回苦难与迷茫有所认知,往生是必然的。你真正这样去审视了,业习来的时候你知道只是个恶梦,别人说你不能往生你只会付诸一笑,你知道这些业习没有意义。所以业习来了,往生;顺了,往生;逆了,往生;做恶梦了,往生;做好梦了,往生……一切现缘皆是往生的增上缘,一切皆是自解脱方便,不是你染着或执着的方便!所以染执是现在人堕落的因缘,就堕落在对自己一个虚妄种子的染执上,然后传播这个染执。

        这个地方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宿习的东西完全可以不谈,先放下,比如你的梦、你比较固执的知见。所以不念自业他业共业是一个很好的修行办法,看到别人的业,觉其不可得性。或者《意乐人生》的五个次第你可以去熏修,这样不至于在自己的一个妄想种子或别人的言说上去积累、坚固与成熟它,造成一个恶果。这个事情比较普遍。所以人对临终、对生死在呼吸之间的认知不够,很多人就等待他的那个生死,即临终,平时在培养、收集与积累着不能往生,染着于不能往生而相互传达、危害,最后大家一起跳入不能往生的万丈深渊!

        这一类恶知识破人善缘,坏人善根,导人走向无底深渊——就是不能往生,不能成佛。一切诸佛如来皆予众生无上信心,予人金光大道,予人导向光明,这是一切诸佛菩萨出世的唯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一切罪恶有情就是相互染着、相互危害、相互诋毁、相互蒙蔽——最主要的还是蒙蔽了自己,闭塞心源。无信之人,染着业习,沉沦于无际苦海。

        这些事例实是种种善知识在给我们示现种种角度,欲使我们心里清晰起来,清晰知道我们这一念在做决定。《普贤行愿品》上讲普贤菩萨可以将三世为一念、一念为三世。“一念三世、三世一念” 是真实说,就是我们这个念在起着作用,作用就是你现下一念运用正念或不正念。不正念就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表面现象好了你就高兴,不好了你就忧伤。若是智慧者,表面现象好与不好,毕竟不可得。在如梦如幻的作业中,若逆若顺,不过是表现不同罢了,皆是不可得的梦幻游戏,所以人能超越这种梦幻而得自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一定要知道往生:随顺佛性,一切众生本来往生;随顺佛愿,人人必然往生;随顺各人究竟意乐审视,还是愿意往生。方便业相上的东西千差万别,但随顺佛性、随顺佛愿是念佛的真正主流。现在人对念佛主流的认知不够,所以这个临终问题反而成了主流。这在佛教知见中是十分幼稚的,有一点正念的人根本不谈这个事情。《往生论》上说:“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都没有说临终的。这个十分幼稚的话题现在为什么会成为导引念佛人的主流?一盲导众盲,相续入火坑。这个所谓主流的形成是因为没有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