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乙:正常情况下,心念盯到果地觉因地心上面;然后,用功的时候,以读《无量寿经》为主;其他时间,就是持圣号?
慈法法师:可以,念念佛的愿力也可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念念“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这跟念名号一样一样的,没有差异。念念佛的愿力,跟持名是同等的功德。因为佛的名号是佛的报德名号、实相名号,佛的愿力是实相功德,实相的愿力。
弟子甲:我是在念名号之前,都把这些念念,然后再念名号,也行?
慈法法师:对对,若作随顺,若作引导,皆可。好比说,“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习惯了,我念佛之前先念念“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念它三遍,我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习惯了,你的心里就安心于此,果觉因心就成立了嘛。阿弥陀佛的愿力如是,你随顺了嘛。你随顺如是功德,那就如是结果嘛。
这样念佛就简单、明了,简单明了。
早课晚课是自己定的,没问题。
弟子甲:就是平时多念念《无量寿经》,我们念了一段时间……
慈法法师:那念《往生论》,(如果觉得)太长了,念“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这短,九十六句偈子,一会儿就哼完了。这比念《无量寿经》更简洁一些。把后面的长行,如何立信,如何往生彼国等等,能会背最好了,背一背,跟《阿弥陀经》差不多一样多,实际很短的文字,但是它真正地把《无量寿经》很简单地给我们作了一个叙述。
一定要把这个方法简洁明了,不能似是而非。学习净土就怕似是而非。
弟子甲:我们就是听得太多了。
慈法法师:放下不管它,认识法则了,我就实践法则,不再去听这个听那个了,我就去认真地实践法则,反而简单。
弟子甲:听得多了,这个也想记记,那个也想学学。
慈法法师:那成学问了,学问于事无补!学习佛法不学学问,不增加知识,只在深入法则。听那么多有啥用啊,依法不依人,我才不听那么多呢。
我们实践法则,把法则一旦认识清楚了,认真实践,其他的不顾了,不管了,深入进去了,回头一看,原来那么多知识都不需要学,我们心目中本自具足。
弟子甲:那就走弯路了,对吧?
慈法法师:应该说是弯路,东张西望,应该是怀疑,应该没有真正地看清楚。
弟子甲:有的说多念佛,有的说多诵经,有的说心要静,不要打妄想,一心不乱。
慈法法师:这叫众生说,不是佛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佛说。
我们要念佛,不要念众生说。
法则呢需要清晰,可以操作。知识就一大堆一大堆的,学业无涯呀,学海无涯。所以得遇究竟法,勤行之,其他不管了,没有用,知识再多对我们于事无补啊,甚至不减弱你的烦恼,还增加烦恼。
生活简单化,也可能我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需要,可能大早晨起来念一句“实相南无阿弥陀佛”“本心南无阿弥陀佛”“真心阿弥陀佛”,相续在这一日中,念一遍,可能你爱干啥干啥去,它就相续了,令真心相续嘛,念佛就是念真心,真心妙用,南无阿弥陀佛嘛。
南无是皈命,皈命什么?无量光寿,皈命无量光寿干什么呢?让无量光寿相续在生命之中。它就提示一下自己,“南无阿弥陀佛”,一句话,提示你了,你就这么做就行了。我去单位上班,到办公室了,那你就该咋工作咋工作。
弟子甲:记住几句话,时时刻刻在心里想着就行了。
慈法法师:也不见得想它。你要去你单位上班,你想它呀?我说上班,一动念,开着车就走了,或者坐车就走了,或者搭地铁公车就走了,对不对?不需要想它,一动念就发动了。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要启用本具无量光寿,于现行中运用无量光寿,照耀法界,皆不可得,如梦如幻。觉悟于此,运用于此,你一句就够了。就像我们早晨起来,洗把脸,吃罢饭,去上班是一样,根本不用说“我要上班,我要上班……我要到办公室,我要到办公室……”对吧?不需要。只动一念就行了。
念佛,抉择了,本心无量光寿,本来具足的无量光寿要用,怎么用呢?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要用,就是提醒自己要用本具无量光寿。此无量光寿非外非内,本来具足,所以人心就不晃动了,不是非了,平等觉来了,果地觉来了,智慧来了,慈悲来了,安心来了……念一声就可以。“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不需要多,多的是啥呢?我们不相信才多呢,阿弥陀佛我不信,阿弥陀佛我不信,阿弥陀佛我不信……阿弥陀佛我有想法,阿弥陀佛这样行吗?阿弥陀佛那样行吗?没有说当下启用无量光寿,展现于未来,一切时处。结束了,我该干啥干啥去。
你安心了嘛,你决定了嘛!一声一念,一念即得往生,愿生必生啊,此心本自回归,是为无量光寿。我们的心念回归无量光寿,咋回归啊?本然如是!你的心本本然然的是无量光寿。忘了,被贪嗔痴慢疑骗走了,被无明蒙蔽了。它也没有丢失啊,你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回归了,全部彰显了。实相名号嘛!实相名号无得失,无增减,无来去,从不被污染,从不被减损,那就是实相功德嘛!所以龙树菩萨讲实相念佛,只在一念抉择嘛,它不需要什么。过去说,禅宗的人怎么念佛,大彻大悟之人,一念悟抉择生死。我们这一念念,毕竟往生,得不退转。
弟子乙:现在修净土,以多念为要。
慈法法师:你要是不信,你念一万句,一句都不顶;你要信它了,你随顺它了,融入它了,乃至说忆念都不可思议,况且口称念呢!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哎呀,那太可惜了。满地沙子,不是珍宝啊。
弟子甲:还累得要命。
慈法法师:假动作太多了。
——节选自2024年5月慈法法师北京随缘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