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论》原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天亲菩萨在文字中十分精炼地提出,五念门与五种果地门,导引一切有情来实践净土法门。
在中华大地上,念佛实践者或者参与者很多,而真正以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来作为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之修持者不太多,这也与我们传统的封建社会体制有关系。每到战乱时期,寺庙与一些传统体制就会受到极大冲击。
净土教法历代祖师不是口耳相承,是以经论指导作为根本依止,一些善知识的修法基本也是以文字记载来转述。在国内净土一法完整建立理论支持,比较公认的是从S善D导大师,S善D导大师依止《往生论》等经典,著有《观经四帖疏》,於中明确提出楷正古今。我们在这个时代实践净土,若不了解《往生论》对净土法的完整修持就没有清晰依止。
在净土法之实践中,大部分人会谈到往生二字,《往生论》中提出往生,有往向往生与返向往生二法,也即入功德与出功德二种修持。在现在的主体修法环境中,大部分是讲临终往生,与返向往生或者说出功德,则少于学习实践,这造成净土一法实践的不完整性。净土教法有完整修行体系,其缘起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接引十方有情,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同归之殊胜教诲,这个教诲就在于凡圣同修,利钝普摄,九界同归,他所依的殊胜教典我们不能遗忘。为何能使九界同归?我们作为佛教徒,从菩萨、声闻、缘觉、人、天、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在九法界中是同归极乐的,皆因阿弥陀佛殊胜愿力,普摄十方,令众生往生彼国,一生成佛毕竟不退。这个不可思议的教法有其完整性,就是往向往生与返向往生二种教法,或者说入功德与出功德二种教法。如果单一为自求,所谓临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土,这个提法造成净土教法的一种沦陷衰败,使许多人以私心来修法。
当然,我们厌离娑婆世界与三恶道之苦,以惧怕轮回心欲出离,得以往生彼国,这不可非议,但我们要了解,阿弥陀佛教法中有三根普被之实质内涵,单一在临终往生问题上修行净土,会走一个很窄的路子,使许多人修行净土而不得安乐,说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我们于现行中就不能得其真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