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界无果唯佛究竟,保持初心增上法益
在我们念摩尼宝号的这种前行中,来把学习中遇到的种子问题提一提,与生活作个接轨,来解决解决。
男众代表:老和尚慈悲!大众师父慈悲!这九十天法会,祈祷师父、三宝、大众师父加持!在此法会期间,祝愿和尚如同世尊当年一样演畅妙法,师长和学人水乳交融,让清净教法滋润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法身慧命得以增长。
大众师父和和尚给我这个机会,我十分珍惜,也祈祷文殊菩萨护持我的身心,希望我所有言词皆是从文殊菩萨心智中流出,具有文殊菩萨真实智慧,能够上顺和尚、佛陀心意,下顺大众根机。无有非法语言,如果出现非法语言,请求和尚与大众师父给予调整。希望其他师父也有机会来扮演这个角色,这要和尚和大众师父同意,大家轮流来扮演这个角色,在这个角色过程中都能得到不同的感知和法益。
另外有个小小请求:我们这里是十方丛林,所以我想自己在称呼上作个调整,十方丛林的惯例是称和尚,这样便于参学,能够直接契入。
这几天,和尚慈悲,特别为我们讲述种性的认知,以及如何启用如来种性。通过净土法门果地觉之回施,让我们所有九界众生直接启用如来种性。和尚也讲到这么多年,我们同修们也许得到一些法益,但是有得少为足的倾向,容易膨胀自我,放纵骄慢,变成业力习气的包装。我们这些学人也确实想真实学习佛法,如果出现得少为足的状况,应该怎么对治?祈请和尚慈悲开示!
师: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我们在世俗中可以观察到。初发心者,不管任何人,到一个新环境中,或者新的教义、教法面前,或者师长环境面前,都会有一种相对单纯、恭敬、如饥似渴的求法状态。随着时间因缘成熟,一旦大家熟悉与安顿下来,这种恭敬、小心翼翼或者随顺心、珍惜心就会变成世俗习惯的种子表现出来。生活安稳了,环境熟悉了,我们平时在恭敬心里对法向往的、难得的、珍惜的状态也慢慢剥去了。我们内心这种凡夫种子、习气种子会成熟出来。
成熟出来,这时对法、对道场、对团体、对周边人可能都会表现出习气的作用力,恭敬与珍惜之心会退失。像人到一个新地方,惊叹说这么好的地方!或者刚闻到一个教法,感觉很难得;刚遇到一个单纯的学习法则环境,感到不是经营地方,的确是学习实践佛法与反思自己的好机会。但是随着时间过去,这些都退失了,我们世俗拥有的东西会出来,久久地形成膨胀——世俗习气膨胀。我们刚到一个地方,都是相对谨慎小心,尽量谦虚,随和的东西多一些。安稳或者安顿下来以后,这些东西都会退失。
所以凡夫业虚伪,九界业虚伪。在佛眼里,在佛功德的俯视下、透视下,或者说我们在法性的透视下,一切造作生灭都是虚伪的。世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露、亦如电。那些世间的智者认为凡夫,就是恶劣人的作为是虚伪的,是无果事。因为没有善缘的积累与增上,他或者用人情世故,结一些人情世故的相似利害关系。就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不可能对你好;我对你好,你一定得对我好,要不然我对你更不好……基本上是交换,是一种虚伪事。这种虚伪事在我们普通生命状态下都需要——他要活着,要令生命相续,就这样推动。
证得阿罗汉果者,他看到三界有情的作为都是虚伪。三界六道中包括色界、欲界、无色界,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修罗——出三界的圣者看到三界虚伪。三界的人的作为都是无果事。为什么无果事?种子问题!在无所得中以为有所得,在生灭法中以为是个常见、相续,或者在有为法中有断见、断裂,令其堕入无情。重复于无果事,就是六道轮回。
菩萨看声闻事,或者说寂灭是个化城、休息处,或者说这个寂灭亦是无果事——在利益世间的角度上是无果事。但是自利,出离轮回,没有利益世间之方便与善巧。所以菩萨看声闻亦是无果事。现在人普遍称为自利的小乘,过去也称为根本乘——自利是根本罢了,自利之解脱道中得到阿罗汉果的永不轮回的事实。这个事实也是个果。但是在菩萨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善巧中审视,亦是无果事。
佛陀看菩萨所行亦在有为法中、在变异死中,各行方便,二使未尽,觉性未圆,息用未有究竟,还不能彻底随顺一切众生现缘令其圆满解脱,就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之事实,不能真正如实开显。所以在佛看来还是无果事,还是伪事。这个伪就是变化无常——变化着,无常着。很多人读过《大般涅槃经》。世尊在《大般涅槃经》中宣化了四种颠倒与四种功德——常乐我净与众生业分中的四种倒见,这种差异。
若是认识不了自己现具业分种子之虚伪,我们对如来种性之真实功德,或者在这个究竟的有果事上的回归,即是在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殊胜难得法则上,很难生起稀有尊贵的守护与相续——在这个角色上,到一个地方,恭敬心、随顺心、谦下心都有;一成熟,这个心丢失了,利益退失了。为什么能住下?往往是感到有利益。因为之前的听闻、接触,感到这个地方还值得学习,就穿上一个恭敬、尊重、随顺、谦下的马甲来了。
为什么说是马甲?因为你很快会把它换掉。换成什么?说也就这回事——恭敬不会有了,因为他也是吃饭喘气你也是吃饭喘气!说这个教法没给我带来什么,我还不会飞,三明四智没有出现……一旦熟悉,那些恭敬、随顺、谦下、平和的心都变成指手划脚。这些作为每个人都很熟悉,不用列举。不过有人强势一些,不得了了;有人得一点势,还可能走走看看,但是最初那个发心、恭敬、谦下、随顺、调柔会随着时间推移、熟悉因缘而退失。
刚才隆时师说为什么这样利益会少?就因为这个特质:初发心没有保持!我们在这个法界中看:三界六道众生与阿罗汉贤圣僧,有果事与无果事的对比;菩萨眼中,无果事的对比、虚伪事的对比;在佛眼里,九界众生虚伪事、无果事的对比——我们要知道有佛陀功德、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种性,能不能生起真正的尊重、真正的随顺、真正的谦下?
佛德回施平满都摄,完成式修出离我执
你说人人都具有,我还要谦下吗?在修德中,我们不得不在一切阿罗汉贤圣面前谦下,不得不在一切菩萨面前谦下,甚至我们不得不在一切有权势、有金钱、有势力的人面前谦下。为什么?自己审视业报差异!要是只说人人有觉性就完成了,那会带来现行业力的迷失——你在现行的业力中会迷失,会有很大压抑。你说佛也具足佛性,我也具足佛性,佛具足一切功德,我也具足一切功德;佛在无所得法中有广大成就,我也可以在这有成就,为什么现在我是这样子?你会有巨大的压抑,因为现行果报的差异。
修德差异是一个巨大的现行事实,这个事实困惑了无量无边有情。净土教法珍贵就珍贵在什么?阿弥陀佛以修德回施众生、接引众生,他建立这样一个国土,把他的依正二报回施众生,就是往生这样一个国土,这样一个教法,来圆满地接引众生;令众生圆满地把自己参差不齐的业同样圆满地回到这个国土中,哪怕是心念回归,哪怕是依正二报回归,哪怕是舍报以后回归,他都会有圆满安住与清净究竟安住的印契。这是最可贵地方!
在《妙法莲华经》中有长者喻,长者把自己所有财富都给自己一子,他所有财富都是他这个儿子的!像以前的国王,取四大海水作灌顶,把国王权位给他的太子,太子就可以承接这个国家。阿弥陀佛把他所有的顺性的修德,圆满地回施给每一个众生,令众生同归性德海中——依愿力而同归性德海,即是圆满回到清净安住的事实上来。就是远离我们对差别业报这种识心的撕裂、识心的分别、识心的取舍,或者凡圣九界心在这里面的计较攀比等等。不管是压抑,还是徘徊,还是膨胀,在这里面都毫无价值!他把众生业凡夫业处理得十分纯净——同生彼国!
因为这个教法,依佛眼看世间,就是同生彼国!像阿弥陀佛愿望一样:“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他没有说哪一部分人去,或者哪一部分生命去,他九界同归!同生彼国!“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他这种誓愿力就是他修德所依止、所展示的内容,消除了我们的压抑、徘徊、膨胀——尤其对人类这三块最突出业力现象的接引,就是贡高、下劣、犹豫徘徊这样实质地直下地接引或者心地回归。我们的修德就可以融入这样一个圆满报德上来。
我们的所谓恭敬心,是到新地方就谦下、平和、调柔、随顺,然后换马甲:骄慢、自大或者谁也不服谁。这是依业力差别产生的果报。阿弥陀佛通过五劫思维,对二百一十亿佛土观察了解,看看种种众生业相,所谓十方九界众生的业相,他对这个九界虚伪作了彻底处理,就是圆满报德回施!所以他以“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这个修德誓愿圆满地摄化了一切众生。你说圆满摄化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听不到佛法?还有这么多人学法不得利益?这正是我们应该思维应该观察的地方。
阿弥陀佛的果地教本来是同生彼国,本来是以阿弥陀佛愿力摄化回归众生心分、九界众生心分,不是说你往生他往生或者高低是非凡圣大小——这些伪业统统不是了。皆因阿弥陀佛圆满果德之回施,像大海含纳百川,接引一切水,包容一切水,接纳一切水。一旦入海没有高下,就是百川咸同一味。你再说哪个水清、哪个水浊、哪个水什么,毫无意义!
我们在阿弥陀佛的圆满报德的愿力接引下,一旦承担这个愿力的回归、愿力的给予、愿望的给予、果德的给予,这个心就不贡高了,也不下劣了,也不徘徊了。那种压抑的东西没有必要用它,那种徘徊的东西也没有必要用它,那种膨胀的东西、骄慢的东西毫无藏身之处!光天化日之下,我们每一个人业力作为都清清晰晰地摆在那个地方——你掩饰没有用,你遮盖没有用,你去什么都没有用!就是九界伪业,在弥陀这个大圆满功德面前都是伪业、无常业、变化业、无我业。我们还要强制这个业的差别,那就是凡夫业,就是虚伪业,就是执著!就是苦 !
还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说。依我们凡夫的种子,到一个地方,恭敬、随顺、发心都有;后面脸一抹就不是了。像我到一个地方,第一天第二天, 大家很恭敬、很虔诚,我也不敢不认真不尊重每一个人。三天以后我感到自己变了,对方也变了——我说这个人这个样,别人说法师这个样……熟悉了,最初的恭敬没了,这挑剔那挑剔,事情很多了。凡夫种子有多少?八万四千,细分无量无边。这类事情我们每个人搭眼一看、内心一搜,都能感觉到,都能看得到。那些狡辩的人、为自己这样掩饰那样掩饰的人,九界都是伪业,你还在掩饰什么?
以前我讲过意乐人生,说到举心动念,不管你是善业恶业,一定是个业分。地藏经中讲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皆是业。我是借助这句话讲,我说你要知道这是个业,举心动念都是业,你给它认认名,你看看它的本性 ,这是个完成式。为什么说意乐人生?你做过这个完成式,你看它无自性。无自性在起着什么作用?你用清净心有清净的作用,你平等心有平等的作用,你感恩心有感恩的作用,你怨恨有怨恨的作用,迷失有迷失的作用……你能不能用完成式把每个事情做一遍?做一遍你就了解了法性功德,了解了毗婆舍那修持的过程,了解了方便的止观的善巧,不会随着自己举心动念去奔波与迷失了。了解它无自性的事实,你本心就在起作用,就完成了一个修行的完成式。
那是若干年前讲的,有几个人在实践?这完成式对我们来说有特别的支持,这个支持使我们走出我执与法执。就是一切法如幻、一切法无常无我之事实,使我们走出来,不在这里面说善说恶、说是说非、说好说坏,不在这里面纠结!所有虚伪的执著会回到休息上来,回到感恩上、慈悲上、自利利他上来。要不然是老一套循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那种循环中。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群人,是时代共业!以前人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我们可以普遍观察,现在人心是什么样子?
佛种审观法界曼达,愿生必生即心即是
虚伪业,我们认知不到就认为是自己的业,而会覆藏自己的心地、覆藏自己的业报,把自己装潢起来或者说穿上马甲:一会儿是净土的马甲,一会儿是密宗的马甲,一会儿是禅宗的马甲,一会儿又是世间儒家的马甲……换了无量马甲,但他内心种子就是虚伪!就是想强化自我,想把自己做出来个什么样子,苦不堪言!纠结,痛苦,然后还是无果事。
在净土教法中九界都是无果事。这样说是不是有点恶劣?不是!我们要读读《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就是阿弥陀经另外一个译本,你读一读!十方诸佛所护念经!其他任何人护不了,任何菩萨声闻护不了了,唯有诸佛守护这个法则,这样一个极致的法则!他不是高,也不是下,他是真正直指一切众生心地本源之事实。只有大雄大力大慈悲大善巧之诸佛世尊来传递这个究竟法则!
这里面没有任何权巧,只有真实说、究竟说、圆满说、彻底说。我们在这里面能不能生起尊重与恭敬?你能生起来,就是对九界业力的一个认知,是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的一个认知与抉择。因为这个法超越了任何有为,超越了任何修与不修,他是实相功德真实所在,所谓如来种性,所谓如来藏功德之揭示,所谓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之事实。是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作为普通人,刚到一个地方有虔诚的受益,熟悉以后距离与习法的不能深入是那么自然、那么充分,似乎人人都在这样子。能不能保持初发心?熟悉了,早把初发心忘了。许多出家师父都经历过:做白衣时很虔诚,做沙弥还很虔诚,做了比丘还很虔诚,到有职务或者出家若干年了,说话做事不一样了。为什么?这就是凡夫心、凡夫种子。没有真正开发自己心性的如来藏这个事实的过程中,或者本心没有起到真正作用时,凡夫习气的一个事实。在这个事实面前我们人人难逃。没有用如来种子,没有用本净本具之心,他就是这样习惯——你不理解也得理解,你不包容也得包容,不面对也得面对,你不作为也得作为!为什么?你只要不改变这个种性,你只要不随顺阿弥陀佛果地觉,或者随顺诸佛如来果地觉这种事实的教法,种性就是这样子。
说一切如梦幻,一切法不可得,就是抉择了我们虚伪的业力执著。不管你装潢得多么高尚、多么尊严、多么正法、多么如法、多么贤圣、多么善良等等,你只要包装那些东西,一定是虚伪业,即是我执与法执,你逃不出这个圈套。膨胀机会一定有,因缘一熟,这种自我业力假借一个法则或者说法膨胀自我。膨胀什么自我?以快心意,令自己那种压抑心膨胀起来。他会占有世间的他人的空间——他人的心理空间、他人作为空间、他人意识空间。所以相互侵夺,造成战争——国与国的战争,世界性的战争、损坏、破坏、变异,家庭之间的战争,群体性的战争,个人之间的战争,争夺是必然!
如来种性彻底地把法界曼达,就是法界回归的这个小小盘子,把整个无量无边世界装在一个小小环境中,让我们审视它、了解它。很多人供养过曼达。什么叫曼达?就是整个法界。他把整个法界收罗到一个小环境中来让你审视,让你了解与认知它。认知它什么?认知它的本源,认知法界性,不要迷失在一切有为法中。一切有为法,包括你是圣人、善人、了不起的好人,或者你多么正确、做了多少事情、有多么大作为,或者你多么委屈、多么压抑……不管你什么借口、什么说法,只要有“我”的建立,就是虚伪业。
所以世尊说无一法可得。这不是口号,不是胡说,实是接引一切众生走出自我的最上方便。阿弥陀佛圆满修德之回施,是令我们亏欠心有个圆满回归与修补。你这个贡高下劣都不成立。为什么?九界圆满!圆满了九界,圆满了法界一切众生。就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之真实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之真实说。这个真实究竟佛证实到,我们没有证实到,但我们可以随顺这个教诲回入这个教法的智海之中、功德海中、愿海中、依正二报圆满功德的事实上来——随顺回入。你在这里面稍有造作,就会背离这个如来种性,染污这个依正二报圆满的事实。本自清净,本自圆满——你用加法在这个地方染污了。
大家可以善观于此。我们若是心里观察了解不够,就多念阿弥陀佛摩尼宝号。实际就是依阿弥陀佛修德使我们现行修德融入圆满,用圆满之心融入法性,或者说体会现行、现缘依正二报,观察现行、现缘依正二报。我们在持佛名时,就是一真之回入,一真皆真之事实的观察相续。一切皆真,但一切皆真我们不了解、不知道,凡夫心这种辨识差别坚固,就是凡夫种性。我们以弥陀报德圆满的名号来印契自心,唤醒本自具足、本自清净的心,让他起作用,如此而已。我们称念名号就是印契本自清净、本自圆满、自他不二的心,来让他起作用。不是我们编个什么故事、搞个什么修行、搞个什么设置或者有啥作为。这个名号就是音声佛事,无来无去,印契众生,无生无灭,成就众生。
我们能不能在这地方实践?就是有没有破除我执与法执,有没有破除我们的习惯染著,有没有把我们习惯染著随顺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圆满功徳海中?有没有这种作为?没有这种作为,你就继续鼻孔朝天、继续压抑自己、继续犹豫徘徊,都没问题。你不警觉,就在凡夫种性中涤荡生命、浪费生命;一旦警觉,我们就入此简易法门、易行之法,就路还家。这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事、每一因、每一缘都可以就路还家。你说我装个样子还家——你不装样子也可以还家,你装样子也可以还家,你直下都可以还家,就路还家!不需要一个提前东西,你就路,称念名号,印契自心,直显大用,不需要任何夸张。
这就是这个法不可思议的平等接引、究竟的给予,这是种性的事实。我们可以置换这个种性,可以打开这个种性,也可以印契这个种性,也可以回归这个种性,也可以直下彰显这个种性,也可以迷失这个种性而用凡夫种性。但凡夫种性的苦与乐、迷失与执著,你自己可以审视了解。
所以隆时师提的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审观。这不过是人类众生的一个特质,开始接触:恭敬,随顺,虔诚,感恩——你能让我住下,有个吃饭地方,都很感恩;还能给我教诲,让我学佛,更不得了,所以法益容易现前。一熟悉了,不过如此!慢心来了,分别心来了,什么心都来了。这就是凡夫吧!
在净土这个彻底究竟的教法面前,我们没办法骄慢,没办法膨胀,没办法破坏。他不生不灭,你破坏他什么?你骄慢啥?人人往生,人人本具,你骄慢啥?没有可骄慢地方,没有啥可骄慢。你压抑什么?人人如是,生命都如是,你没啥可压抑的。在你内心世界里,一切诸佛如来,真是三无差别,平等安住,我们压抑什么?我们徘徊什么?慈光遍照,一切时处都可以就路还家,不用任何多余动作。愿归即归,愿生即生,即心即是,不假方便。
这个地方我们出家在家的男女众,都可以去思维,去观察,去实践!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