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心智光耀法界,予人真实抉择

很多人知道龙裤国师的故事。一位出家师父到山林里修道,他没过多接触教义教理,就是念佛。他衣食自然,别人送饭他就吃,不送饭就坐着念佛。别人看到他衣服破,送他一匹布放在那里,希望他做衣服,过了几年那匹布还原封不动。后来他感觉自己的道业有所依止,安稳了,就在石岩下搭草庵施茶。这时候他听说皇帝请很多大和尚、高僧去为其母亲超度,他就请求给大和尚挑挑子,随人家到京城去。

皇帝为了试验高僧,在城门下藏《金刚经》,但很多高僧一步就迈过去了,这位出家师父就不肯进去,跪在城门口念佛。皇帝使人来问,他说:“下有金刚。”那些大和尚踩着经过去了,他不敢踩经,就翻个跟头过来了。皇帝见其头顶《金刚经》,知是高僧,请求他超度母亲。他就说了四句偈子,念三声佛号,就使皇帝母亲超生了!何以故?他心智相通,但说法性之语,本无来去,一念能超生,就解决问题了。何以故?他能解决当时的心智就行了。实际度脱有情要说真实语。否则废话再多你也超不了生,一句真言能相应就够了。

有的人不明白,就要做很多很复杂的手续。有一年,我姨母八十几岁时候去世了,家人就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看看。我说我不去了,家里就继续打电话,周围人也劝我回去。我就到了姨母牌位前,给她念这四句话。我说:“阿弥陀佛有甚深功德愿力,汝闻南无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即往生彼国,无有退转。”我就完了。第二天去火葬,他们哭的很厉害,我也不管,我安排完了要走。他们说你姨母去世了,你要给她做做法事。我说做完了。他们都说没有见,好多年后他们还问我这个事,我说我真做完了。

何以故?在我心智中荡然无存于轮回,荡然无存于轮回之中的阿弥陀佛光明彻照一切有情,与我有缘有情,在我心智荡然之中,他们是没有轮回业的!没有这个机制了,机制已经断灭,在弥陀光明庄严摄化下,一切皆能成就!

我们对阿弥陀佛的誓愿力、功德力、真实力是真正随顺?还是方便地随顺?还是抉择地随顺?全看唯心所现的守护了。有人在家人去世时为其多念经念佛,这都很好,多多益善。为何我不为姨母多多益善去念?我念的当下法界都充满了,我念那一句“阿弥陀佛”太多了。何以故?以佛愿力称念故,佛愿力充满法界故,摄化法界一切有情故,真实不虚故。所以,以佛愿力称念佛功德名号,令有缘往生彼国,无疑无虑。我这样称念,这一念就充满了,没有疑虑。

我们用这四句偈来度脱自己的有缘,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慰与福德增上缘,这是决定不虚的。你莫畏惧!你若畏惧了,他来找你帮念,你慌慌张张地为他念,累得要命,心里还是不相信,猜测能不能往生,那你就把他的路拦住了。他面前本来是一片金光大道,你这一动念,他前面就出现一道黑墙障碍,把路堵住了。

所以我们为亲人作抉择:“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你要斩钉截铁,无疑无虑!要随顺佛力,不要随顺想法。若随顺想法,真是不好说。为什么极力推荐这四句话?这四句话无始以来对我的加持鼓励,解决了我的问题。以前对亲人、对往生我产生过极大的亏欠心、疑虑心。那时候我最直接的亲人去世了,自己没有按照佛教仪轨来做,为此生起了很大的懊恼与羞辱感,心里很痛苦。念佛以后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所以特别感谢佛恩。

以前有个法师,他家人去世了,他赶紧跑回家念佛。我说你为什么跑回家念佛?他说不跑回家怎么帮着念?我说阿弥陀佛是照十方国还是照你家?有时我们认为阿弥陀佛是自己带来带去,不知道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因为心智障碍、分别障碍、距离障碍、意识业相障碍,他不敢照十方国,也不敢随顺无所障碍,所以处处有碍。心智业缘维系之碍,非实有碍。所以碍在众生边,非是佛光有碍。我们作为南无阿弥陀佛的真正守护者,你一定不要有碍!

所以第二门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如来光明名号,随顺光明,与彼光明名义相应,是真正赞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随顺光明无碍来念佛、不随顺其愿力来念佛,你不是赞佛,张嘴都在疑佛、谤佛、诋毁于佛。(节选自《往生论注闻记》)

你心中想他能往生才行,你心中想他就不能往生,把大门给他关上了。很多人真是很好的,但是看人家一挣扎、一颠倒、一迷失,要吃这个那个,就说他不能往生了,嘴上念着阿弥陀佛,心里已经把大门给关闭了。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诸位经常替人助念的善知识们,一定要清晰为人助念的方便啊!我们一心一意助念他们往生,一心一意善意回向,一心一意心里安慰,没有第二个杂念。要真正的一心一意念佛,这是好的修行机会,也是最好的助念。(节选自慈师随缘开示)

业相一以念佛,心念唯系净土

有一年,一个出家师父跟我说他不信阿弥陀佛了。我说你过去信吗?他说过去信。我问现在为什么不信?他讲他家里人都念佛,结果堕到地狱里去了,念佛有什么用呢?我说你念的是地狱,没有念佛呀!我们信佛,意乐不是业相,意乐是心念所依。他把自己的业相与念佛并联,不知道是他的心念所依。

很多人打电话问家里人去世了,是不是往生了?或者他能到哪一道?我说有两种评判依据:一是我们自己的心念所系,心念所依,自己怎么祝福的?借用哪种力量?回向给他哪种力量?给他引哪个路?二是他自身的作为。

我们一个人徘徊在十字街头,要去某个地方的目标与路途都不清晰。这时候过来一个明白人告诉你怎么走,或者他领你走一段路,看到明确方向了再让你一个人走,这样你就能轻松到达目的地了。我们的亲人去世以后,在他们的中阴阶段徘徊。这时候要来一个明白人,他心里所依清晰明白,又有力量,他就可以给亲人直接领路。所以可以在去世后的49日中用一些方法,回向或劝导亲人去极乐世界。至少明确这个目标,不要在业力海中被业风所吹荡与迷失。

有的菩萨说我梦见家人到恶道了,或几个人都梦见他到恶道里了,结果就不信佛了,不信自己亲人往生极乐世界。这还是心里所依,心念所幻现的梦!用梦兆来评价净土修行就惨了。所以我们平时的意乐与意愿很重要。梦兆业相,这些如幻的没有自性的业力与念佛人关系不大。九界你都可以超越,你不必去在意这个东西。你所在意的是念佛得力,随顺佛法得力,随顺佛誓愿的得力处。其他的你不能关注,否则想走出苦业太难了,因为你把自己与他人导向苦业果报了。你在执着迷惑中相续,结果一定是苦业。

临终引导无外乎是给对方一个明确的、决定的、有力的导向,一点都不能含糊,令对方能进趣极乐世界。但有的人不断地去摸头,摸胸口,摸膝盖,摸脚,看哪儿还有温度。他的依据是温度在脚上就去地狱,膝盖就去畜生,小腹就去鬼道,胸上就去人道,额上去天道,顶上有温是往生了——他就靠摸这个,这可以作为一种评判,但没有用!我们不能在这里用心,否则就在等待宿命的业力。你只是一个旁观者、看戏者,而没有去真正地引导他。

你要有引导他的主动作为,如说法、念佛等等,而不是就等着看他的最后温度在哪儿。很多助念者到最后走到两个极端——一是我可以让你往生;二是怀疑于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他因此灰心了,不愿意再助念了。

我们若不知道意乐与心念所依的作用力,在征兆上用功夫,无疑还是现缘业力的一个状态。不管它是不是事实,你起码不是念佛人。念佛人是——即使这是一个事实,你也要念佛,因为你是念佛人!我们的苦业已经成熟,我们也应该念佛,这是念佛人。不能说苦业成熟了,所以我就不念佛、不信佛了,因为我受苦了——这是什么话?但是经常会遇到这样不念佛念自业的人,然后把恶业的脏水泼向佛,说我念佛了怎么还这么苦?他执着于自己的习惯,沉浸在苦业果报上了,没有心系于佛。

在《观经》下品下生中,乃至到命终之时,种种恶报恶境现前,这时候有善知识为他念佛,劝他念佛,地狱化成清凉池,能往生彼国,乃至十念。我们不知道这个就不能做善始善终的念佛人。善始善终即是在任何果报面前你都应该念佛!不能因为你或你家人、周边人的果报不好就不念佛,说念佛没有用。你念佛一定有用!这里你的所缘出问题了。

很多人就忽略了意乐的真实与相续。无论自己或他人是什么境地、现缘、状态,念佛一定是相续的意乐,这样你就会成就。假如因为自己的色身、家庭或工作出了一点问题,就把责任推给佛陀,自己也不念佛了,那就真出大问题了。最终会落在念苦果的结果上。这是在初发心相续中没有认真所致。作为正修行者我们对这一点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

意乐要从自己的心灵中去审视。过去什么样子不用计较了,现在我们要正面认知与运用意乐。所以要把念佛的初发心、相续、结果认识清楚,要有意乐。这样你成就是必然的。若没有意乐,还在被迫的情况下去念佛、学习、做居士、做出家人,最后就有算账的苦果,心里有没有得到回报的怨恨与迷失。

我们作为修行人,尤其是念佛人,从初发心开始,在相续过程与结果中,要同等对待,用意乐来贯穿始终。依着佛果发心,依着佛果相续,依着佛果结果,就是始终一如的修持,就是在每个当下的无间修。道不可须臾离,从初发心到相续中是一样的。

现在很多学佛人在平时忽略了意乐,就是被迫地——即使这个被迫很细微,他心理总有一点不情愿、不意乐,这个东西积累起来就不得了了。或者积累后你认识它也没有啥,但不能承受的时候就不得了了。他不情愿,你去推动他,而不是引发他的意乐,他为了某个眼前小利也去做了,比如因为眼前的一些利害关系去出家,等这个利害的东西一过去,他就不意乐了。

有一年这里先后来了六个小伙子要出家,他们都说是家人或朋友让自己出家。我说你回去吧,与自己商量商量,商量通了再来出家。如果这样出家,眼前的推动没问题,但最后他不相应了就不能承受,不能承受他就一定会去算账——谁推动他就找谁算账,后面苦了!我听到出家师父说老子在这儿浪费了这么多青春年华!我一听就眩晕了!你在寺庙这么安详的生活中,少造了多少恶业,报答都报答不完。但他会苦大仇深。

作为学佛人,必须要警觉自己心理细微的东西。有时候细微到你几乎觉察不到,但就是不爽快。很多人会说不爽快,也没有什么,但就是不意乐。也许一时感觉不大,但这个东西悄悄地藏起来,只要意乐没有引发出来,他都会沉淀一些索取、不对称的果报,因为与他的心不对应。

这不是小事情,但表面上是很小的事情,通过沉淀与积累到不能承受的苦果现前,就不是小事情了,这里面有法身慧命,有道业成败。所以希望大家警觉自己内心的意乐与需求——我们究竟要做什么?我们这一生的生活主题什么?若平时不提示自己,不问问自己这一生的主题,可能就这样过去了。真正逼迫到你问自己生命主题的时候已经晚了。

运用意乐对学佛人来说特别重要,是为防止趋向于苦果的重要举措。在这个初发心、相续与结果可视性的念佛法门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自己人生的不准确、迷惑、迁怒或习惯的徘徊,习惯给我们带来的苦楚很容易看得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所有的心所与作为都能看得到,乃至动念趣向都能看得到。

真正作为念佛人,于自业他业共业的千变万化中,我们总不离于念佛忆佛赞佛,总不离于随顺佛陀的威德、善巧、无染、智慧与慈悲,而不是迷失于自业他业共业的业相中。我们平时做事做人,可以这样细细去审观,因为这是大家自身的事情。自己审思清楚了,也可以帮助别人。(节选自《净土五门修法——随顺得入果地觉》)

助念不是判官,运用佛心佛愿

有人谈到往生问题,我们提了四个角度:第一是佛力佛愿的问题;第二是个体业的问题;第三是助念者的愿望问题;第四是交织业的抉择问题。我们说到往生,这四个角度都应该观察到。

很多人帮人助念往往关注于个体业相,对佛力的平等、无碍、圆满关注不多。在《圆觉经》之类果地觉教言、如来藏性教言中,其教法体系表达了一真皆真,以一真而成就一真法界;若以一妄,法界皆妄。一真皆真,一妄皆妄,全体承担,这是真心一如之说。我们若关心个体的业力状态,就是一妄皆妄的效果;要是观察佛愿佛力的无碍平等、无对无待的事实,我们就一真皆真。

你可以抉择众生业力分,可以抉择佛力分,也可以抉择矛盾,就是一会儿念佛一会儿念业。大部分人在徘徊,看看业,这人往生不了,但是看不到佛。“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这要清净一味才能看得到。若看不到,他就看业力,就抉择业力,说此人未能往生。结果成了业力一妄皆妄的评判者。在佛力、业力、助念者愿望这三种力量中,他抉择了众生业分,把它当真了!

现在大部分人学习念佛教法,运用这个教法利益众生之时,没有运用佛力的无碍、平等、法身周遍之事实,运用的是众生业分。运用众生业分怎能达成令众生往生?找不到对称!

有的人多于矛盾交织状态,一会儿说佛力无碍,一会儿说业力也不可思议。他说你看这个人本来应该身体柔软顶上发热,现在不柔软也不热,这样的人不能往生——这是业力分,业力分就是我们把它确定,它就成业力事实了。我们若随顺着佛力,引导他随顺佛力,他这个业力还会改变。我们不断地用佛力来引导他、照耀他、劝化他,即使他那个业已经成那个样子了,我们还在影响他,帮他抉择;他已经达成某个状态了,仍要帮他抉择!

我们这样来帮他助念,不是助他堕地狱里,不是助他去六道轮回,也不是助念他是坏人所以往生不了,而是助他往生!怎么助他往生?念佛忆佛,佛力回施。若念他的业力,怎么能帮助他呢?他从膝盖上凉,所以去了畜生道;从脚底上凉,地狱道;从肚脐上凉,鬼道;心口上凉,人道——这样怎么能往生?这不叫助念,这叫判官!不需要我们判,十阎王殿中有判官,我们活在人间,判什么?我们在助人往生!

亲人、朋友、同一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我们是为了他们,摄化众生往生彼国,生起大菩提心,这是乐清净心。怎么乐?予众生究竟安乐。怎么予?仰仗佛力佛愿,运用佛心佛智,别无方便。

所以这种带有判官意识的慈悲方法不当。一探头,完了,这儿不热;又一探心,还不热;再探肚脐,更不热;摸到膝盖、脚底,完了!他一定性,大家就说我们念了半天佛,他没往生——这样就把一个大事因缘放到业力判定上了。这样一个修行的绝好机会,忆佛念佛、助人往生、劝导往生、引导往生、仰仗佛力回归佛国的机会就丢失在业力业相上了。这是天大的事情,人生百年仅有一次的临终机会被坏掉了!

我们的智慧心、慈悲心、方便心是念佛法门的特定。无染清净心,无染什么?无染众生业分,随顺佛力。无染众生业你才能随顺佛力,染著于众生的业怎么随顺佛力?我们会把业力当真,所谓真就是这样了!它只是一个无常相、变异相,但你若认定就这样了,铁判官就来了,判官笔一划,就不知到哪一道去了。因为亡者在刚死亡或中阴状态下飘忽不定,人的心力导引作用很大。当然上上根性、利性根性与预知时至的人就不需要你助念了。需要助念的人一般是有一定认识不清之处,需要有人帮着清晰导引与推助一把。

所以助念者要无染于众生业分,随顺佛果地觉。若有染于众生业分,虽说无染清净心,但取相了,染上了,就是众生心。众生心念众生业,必然到众生果报上去。

所以有四个角度:交织业、个体业、佛愿佛力、助念者的抉择。抉择是助念者以佛力帮助他,他自己听闻了这个助念的因,依法的引导,乘着佛力、无染力、慈悲力,往生彼国,永出轮回。这是乐清净心,是真正的大菩提心,是真正的慈悲结果与智慧结果。

所以如果有助念机会,需要思考怎样得当地助念。为人助念不是判定人,判定人会带来伤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业就是那个德性,无始以来颠倒妄想、无明轮回、习惯等等,若细若粗,都在那儿放着。你若把它一确定,它就起作用。你要是把它一放到佛力上——有例子说若凭业力,哪怕业力只剩下一根针那么大,放在生死海中也必然沉到海底;若运用佛力,即使业力像大山一样沉重,放在佛力大愿船上也自然会被载负到彼岸。

所以助念时要提醒佛力载负不可思议、业力执著亦不可思议,劝导令他择取。让他分析并帮他分析趣向于极乐世界的殊胜,以及趣向六道轮回的迷茫、不可自制,帮他忏悔,引导他趣向极乐世界。让他清晰生死大事,了知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警觉于这个机会,随顺佛力出离生死苦海。这是个特别大的事情!(节选自《现行果地觉——为利众生而成佛》)

众生决定往生,但念佛力无碍

弟子:师父慈悲,请给予开示!现在很多助念团体,依据头顶发热、其他地方发热或者用红外线仪器测试温度,来判断亡者是否往生。请师父就这一现象给予开示,令我等清晰,不再迷失于表面业相,沉沦颠倒,阿弥陀佛!

师: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可能就是往生问题。古人和经典上也有这样的记载,把人分成几段:要是脚底板发热,可能就到地狱去了;要是膝盖发热,就到畜生道去了;要是小腹发热,就到饿鬼道去了;要是胸部发热,就是人道;要是喉咙那个地方发热,一般认为是修罗道;要是额发热,认为是天道;头顶发热,是佛道。

人就那样分,所以念着佛念着佛就这儿摸一摸、那儿摸一摸,然后开始当法官了,说这个人到地狱去了、这个人到畜生道了、这个人到人道了……很权威,很过瘾。

但这个地方实在是我们把它著实了,的确不知道业力有不可思议的作用、佛力愿力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变化力也有不可思议的作用。我们要是把业力著实,忘记了心作心是这个大的机制,或者有为法运用的根本所依,这个判断就会落在表相上。《金刚经》提示我们“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念佛的目的是想觉悟世间,所谓见如来,见佛觉悟世间,觉悟一切现象,觉悟一切现行。

你念佛是不是一定要判定这个人到哪里去?人的好奇,我这样做了,不了解他生到哪一道心里不甘,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大部分助念团都会这样实验,头上不热了,赶紧摸摸喉咙热不热?喉咙不热了,心口热不热?心口不热,再一点一点摸,最后脚底板热,完了,地狱去了!念半天佛,怎么跑地狱去了?

这样有没有意义呢?我们要坚固这样的表面现象,被境所转,这个人的业力就成为一个事实。如果我们来转境,来辅助他——我见他就是脚底热了,在头的这个方向去念佛,用一些方式方法会把热量引上来的。你要是说哎呀,这已经到地狱去了,不管他了!那就是被境转了,我们念佛的意义是什么?确认他到地狱里去了,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没啥意义了。

实际上我们一切念佛人起码有个概念:一切众生决定往生!这个概念先要有。他自身的业报我们尽量辅助他,令他在增上功德中回归。这是个慈悲心,是帮助别人的意思。你只想知道他到哪里去了,这不叫帮助他,你在审判他!你这助念不是助念,你只是想窥视别人到哪里去了。你没有帮助别人的心。你的善意没有生起来,慈悲心没有生起来,来辅助一切苦恼众生回归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心你没有决定,你没有令一切众生往生的愿望!

你说我知道他现在的状态是在饿鬼道还是畜生道、还是天道、还是什么,我能知道,我再去助念好不好?这也不是啥大问题。要是在这样的心情下辅助他回归极乐世界,劝归极乐世界,有意义。否则我们一群人念完佛了,说人没有往生,念了一天一夜,他脚底板发热了。那么你这个助念没有信,也没有愿,你那个行是判定他人堕恶道的行!你没有佛愿力的回向、愿力的给予,没有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这一点助念的莲友们应该谨慎!我们用什么样心理去持佛名回向给别人?如果就是一个好奇,看看他到哪里去了,你就不要念佛了。我们念佛一定要把佛的慈悲、方便、力量传递出来,把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引导的目的确认下来,我们助念的意义就十分精准、有价值。要不然就没有价值了。

这一点我想是讲清楚了,大家也听清楚了。该怎么做呢?我们自己再给人助念,令其必然往生这个信念有了再去助念!至于说他哪儿发热,我们先慢慢地引导。我看有的助念团很慈悲,那些居士们,也有出家师父,就跪在那个地方替他忏悔,忏悔无始以来的业,回向他的冤亲债主不要蒙蔽他等等。很认真地忏悔,再念佛的愿力,再导引他发心,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障碍,一切障碍不是障碍,一切障碍不黏着就不是障碍,只有佛力佛愿住持不可思议等等,来开导,来劝化,来忏悔消除障碍往生极乐,目的清晰。

以前我遇到一些助念团体,开始很虔诚地帮助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时间久了,一个一个地溜掉了。我说怎么没那么多人助念了?他说今天这个请假了,明天那个请假了。为什么?我们给人家助念的多,往生的并不多。怎么回事呢?一摸就是膝盖凉了、肚皮凉了,十有八九都不好。

他没有那种慈悲的回向,没有阿弥陀佛慈悲接引众生愿力的回施,只有现象的确认,越念越没信心,越念越没信心。他就不知道这是慈悲心的一种运用、一种成熟、一种妙法,来培养如佛无碍智的一个过程。什么如佛无碍智?就是不管对方什么样业报,我也要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回向给他,令他无碍地往生!

这是一个传递,念着念着就念不下去了。为什么?念一个怎么身体是硬的了,又这样那样的。有人跟我说某某人往生的情况,我说那个跟你有多大关系?你的心念才真是有关系!你的心念所依会产生一种力量,你缘着佛力,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你缘着对方的业力,也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们这些助念的人在修什么?依止的是他的业力还是佛力呢?还是佛愿呢?你要是依止他的业力,你给他念佛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思维。

当然很多人助念都有仪轨学习,都有临终关怀的一些方法。但要从内心去清晰、认知,我们缘佛念佛,回向智慧慈悲无碍方便;而不是缘他的业力,敲定他到哪一道去了。这一点大家善观察!(节选自《弥陀要解闻记》)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