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正行圆具悲智,传承体系完整无缺
女众代表:和尚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各位同修莲友:今天没有问题要问。这几天大家都向往慈悲心的熏修,祈请师父能不能口传亲授大悲咒?还有就是传授一下结界的方式?师父慈悲!
师:这是一节课,我们想化解一点矛盾或者问题。汉地用的大悲咒在我们早晚课中,尤其是早课中有念诵。在净土修法中也可以实践种种法则。净土教法的一个特质,并不是对我们自身修持有多少要求,实是让我们了知一切行为都是法,我们时时刻刻的作为没有离开这个法。我们要了知每一个现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因缘都是觉悟的正机,这真是大慈悲的千手千眼所见的功德所在。
我们总希望在阿弥陀佛教法之外有很多修行方式。不管是观音也好,势至也好,或者许多菩萨的修法也好,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实是总持功德,果地觉为因地心丝毫都不缺!我们为什么还会有很多要求或想法?因为对阿弥陀佛的认知——万德洪名、具足一切平时我们都会说,也都会听,但让你运用时候,在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因地心、果地觉的认知上不能用功夫,在时时刻刻不能用功夫。再别出方法也不是不行,关键是多头修持会令人迷失。
在这个道场,要是大家真正在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念佛方法上,在依佛愿认知自心上,具足一切悲智方便,悲心是具足的。阿弥陀佛以无尽悲心矜哀三界,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一定是悲心之给予。我们知道西方三圣中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切修法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中、阿弥陀佛的果地中丝毫不缺欠!
大千师提这两个问题,恰恰是净土教法中完全具备的两个事实,是很具足的两个事实。因为在净土修法中,法界为曼达,就是一切众生皆是这一句万德洪名所摄受者。以法界为界,以无量为量,以无修为融入方便,以持念为昭显利益的传递。阿弥陀佛这种无尽悲心,观音、势至只是在阿弥陀佛身边作眷属功德的上首设置。不能说观世音菩萨或者大悲心千手千眼陀罗尼比阿弥陀佛名号悲心更重——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具足悲智,具足方便,具足一切诸佛出世功德给予的实质内涵!
往往我们对一个法的修持就是认为不足,有把他当成千疮百孔的假设性设置。所以我们对一个法的总持功德,就是对他真正解决一切烦恼生死问题的善巧不涉足,假设这个法之外再有种种法。
净土教法的修持,恰恰是让我们以无分别来摄化一切因缘,同归同一利益,同作平等缘起,圆满安住。他的界就是法界,他的界就是十方九界同归。我们要在这个教法上不去认真实践,那些东抓西挠的东西很容易给人带来一些骄慢。很多修持,像结界修持十分简单,但容易增加人见闻觉知的感受。这种感受,正见者多得其利;没有正见或者骄慢者,无端地骄慢,就会自大狂妄,以为有依止。
阿弥陀佛这个教法,实际是我们这个时代消除骄慢与自卑的真正悲心给予。他这个无界是界,什么界?就是摄化一切!这个地方就能消除我们能往生、不能往生或者压抑、张扬的这个时代最独特心理。人在弱的时候把自己压低低的,难受着,装着恭敬样子,说着顺从别人的阿谀的东西;一旦得势,无端张扬,飞扬跋扈。这是时代的一个特质,就是资源少——心理资源少、作为资源少、福德资源少,人会有这种所谓滑坡时代的特质,十分特定的状态。
这种清净平等觉的教法中悲智具足。我们在这个法上真正受益了,再以利人方便设置对称修持,那是有益的。不是利人方便,自己修持这是为什么?为了悲心?阿弥陀佛无尽悲心中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这个悲心是无尽的、没有局限的。观音势至当师之——观音势至也要去修这样的,要实践融入这样的法则。所以净土教法唯佛是念!这看着很容易皈依、很容易作为,恰恰这个时候人最容易背道而驰,恰恰这个时候人会藐视此处。遇上最殊胜教法,人会藐视,这是十分奇特的!遇到最圆满的教法,人就会东补西补的。
我经常听人说要学学这个学学那个,干什么?他就感觉净土不完整。到其他法中,又是用疑虑心东学西学,又用另外一个法东补西补;再学一个法,又东补西补,永远是残缺不全的心。在任何一个传承体系中,一定有完整的教法表达。没有完整地表达与实践,我们总在佛法之外。我们每一举心、每一动念,每一事、每一物都是法。这个法是什么法?是无我的法则,是无我的法相,刹那生灭,缘现因缘就成熟了,缘灭了因缘就灭了。如幻因缘中,哪个不是法?
要了解阿弥陀佛了,我们就知道观世音菩萨所修悲心在阿弥陀佛教法中完整无缺。我们心中局限在见闻觉知,固化自身的见闻觉知,所以现在不结界也罢。僧法中结界是为令戒法住世,勿使外道恼乱于僧法,所以有僧法的结界。净土的界就是无界,称念之时普利一切。像写这条子或者说什么,这有个人愿望,这个愿望是把自己心中一个想法表达出来。我们念佛的心中要有普利一切、同得大利、往生无碍这样平等回施的事实。
所以净土的界就是无界,就是无量光佛刹。我们念普贤行愿品中,最后是“速往无量光佛刹”——阿弥陀佛国土就是无量光佛刹;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摄无量众生同生彼国,同回心性光明国土,就是一切众生本际光明之真实回归。他是法性之土,以报德显现,展示在一切取相众生回归的现行中,令我们有所依从、听闻,有依止的明确标立。如果没这个标立,或者说没有修德,一切造作有情皆易迷失,迷失在自己的业相中不能自拔。
提这个问题以及请求,与我们学习净土教法没有直接违背,但是间接违背了。违背什么?就是这个教法具足一切法义,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诸佛出世之正因,具足一切利生善巧,包括悲智。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结界这一类,无界就是最好的界,这是以无量——心性无量、法性无量或不可限量展示这个心就是觉悟,就是界。
我们在学习什么?就是学习怎么超越九界的缠缚。这两个问题都是九界众生的业分需求。真为利生方便,可以私下去求,找修大悲法或者千手千眼陀罗尼的菩萨们去求法;学习其他结界方法,可以找传授结界方法的善知识。净土教法的确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是不择时节因缘、一念回归的无上的易行法则,易行法则中悲智不缺!
一门深入归命守护,真实无伪消除疑虑
我鼓励大家在一个法门中深入!不要什么法都学半吊子,似是而非,又去抓这个抓那个,你的发心都没有!为什么三辈往生中,世尊在无量寿经中各个提到皆发无上心?为什么讲到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中不具悲智方便吗?还不足以让我们歇心吗?还不足以让我们随顺得入吗?还不足以让你随顺以弥陀报德来悲悯世间,泯除一切九界众生的不满足、迷失、痛苦?对果地觉小视,就没有正视净土教法的不可思议利益。有人用密填补,有人用禅填补,有人用教填补……反正总感觉净土不足。真希望我们看看自己要修什么?究竟要什么?
五念门中读一读。三种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安清净心本身就是利益众生,悲悯世间故,不为自求。不为自求,就是大悲,就是大悲心,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念佛;不为自身安乐而念佛,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那是大悲心。就是在一切时处的运用,就是能出生一切陀罗尼,出生一切利世功德、利生功德。学习净土,就要了解净土这种甚深教法。乃至在华严经中,历代善知识都认为普贤行愿品是华严宗归宗结顶之极致教法,就是说到极处了,其中文殊普贤之类各个发愿,舍报往生极乐世界,现行行普贤之德——都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教法。
我们为什么会认为这个教法不足?你要是别行方便,可以去其他地方找、去其他地方参学。这个道场大家都在这学习阿弥陀佛教法,你认为自己学好了,那你可以到其他地方去学其他教法,完全可以。因为弥陀无诤誓愿中不舍一切法,也可以实践一切法。但那个实践是因为无诤,是利益世间有情故,各自方便。你要是认为阿弥陀佛教法中还没有方便,你学这个法是从哪儿认识的?你真正实践过净土没有?
实际我们对净土教法的实践少得可怜!认知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果地觉的内容,在意者十分稀少!而在意自己感受、自己想法、自己时节需要的人比较多。或者把他当成一个借口、当成一个说法、当成一种现缘。认真在这个地方顶戴受持者,真不可思议!无量寿经中有讲,这是佛第一弟子,非是小乘。这个第一弟子反而没人愿意做——你不愿意做,你就去学其他的。因为在阿弥陀佛传授他这个教法的誓愿中,内誓所守护就是不小视任何一个世尊的教法,不小视任何一个世间法则,不小视!
我们可以学习其他的。但在这个道场中,我鼓励大家在净土教法中能一门深入!你要不愿意深入,或者感觉其他法是完整的,你就去学。净土教法到底有多深?我们读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都可以。你感到不合自己的机,完全可以学习其他的,不要在这个地方浪费你的宝贵参学时间与生命。因为净土也好、出家也好、学佛也好,不拉人场,不烦人场,大家因缘成熟了可以学习,不成熟了可以学其他的。接触净土教法,要是不能纯之又纯地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南无其他的,什么都行,都没问题!
我们这个寺院,从现状上来说是接引殿,主体是宣扬阿弥陀佛教法。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也想通过对种子、我们心性的依止——依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作如来种性现行作用的认知,或者说启发我们发心、用心、抉择自心的事实,这样一个投奔。其他的不会在这个地方,可以到其他环境中,私下找一些善知识去学。现在人学的都十分庞杂,很多都是显密同修,什么都会。
以前有一段时间在某某寺,净土的东西很少,很奇怪!身在曹营心在汉,在这个地方他不学这个教法,不学这个教法他还要待在这个地方,十分浪费精力!我也浪费精力,大家也浪费精力,但又不能因为人家不学就让人走。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可多了!很多人想来这里学佛,没有机会,因为家人、生活、感情等方面。他有因缘来了,又要学习其他的,急躁得很,感到有更好的东西等着他。
这不反对,至少从我这个角度不反对,从我学习的净土教法中不反对——你搞任何东西我都不反对。但有一点:你自己是不是真正珍惜在现行环境中的机会了?我感到最触动的就是这一点:其他寺庙、其他地方的居士或者出家人,反而学习很用心;到这个寺庙里,天天待在一起,大家感觉这个教法有啥?似乎自己早已通达无碍,一张嘴,不说显就说密,不说密就说禅……高尚得不得了,但在净土教法中深入太少了!十分可惜。
在法门的实践中,大家实践任何东西可能也是缘分。但你到学习净土的环境中而不喜于净土教法,我感觉挺可惜。人心中对一个法则不能入其法流之时,就感觉它残缺不全,今天抓一点,明天抓一点,什么都学得似是而非,什么都学得跟别人讲、跟别人吹,装面子东西多,解决自己心灵问题、解决自己习气烦恼的东西少。要是真正想解决自己的习气烦恼,一定会在一个法则上深入,会在一个法上完整了解,就是归命于一个法则,所以三皈依中皈依法。你说我学其他法不是也皈依法吗?主要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每壶水都烧到三十度不烧了,你永远开不了水,你永远就是生水。
大家学什么我从来不反对,是在这住还是走人都不反对。但我希望能珍惜自己的因缘。这可能也是一个围城效应,人住在学习净土的道场里反而藐视净土。这山望着那山高,咋看那个山就是高,但跑到对面山上,这个山又高了!我们什么时候能令自己的身心安乐下来?在一个法上真正踏实身心?我经常听人吹牛,吹得云天雾罩,但他什么法都没认真实践过,东抓一把西拿一把,都是半吊子,生不生熟不熟的;一到业障现前、烦恼现前、习气现前,一点用不上力!该恨人的恨人,该怨人的怨人,该蹦的蹦,该跳的跳,该恶性膨胀的膨胀,该诋毁的诋毁,不能令身心安乐下来,不能令自己的烦恼习气得到校正、得到觉悟。这实际是挺遗憾的事。
在这个法上擦肩而过,其他法你能不擦肩而过吗?我不相信,因为你不是用归命之心来学习法则,想得到佛法利益是难中之难。现在人的业风牵制,今天弄个这明天弄个那的人太多。所以大千师这两个请求不成立,她可以参学去,你们谁提这个问题的也都可以参学去。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绝对不会有任何想法。学习净土是我与大家交往的一个本分事。其他学习各有师长,各有教体,各有教团。
不反对,但是要珍惜自己有限的佛缘、有限的法缘、有限的因缘!大家要在一门深入上获得利益了,可以去这个门儿学一学、那个门儿学一学。你可以表达你是个很牛的人、你很了不起,你可以去。但在一个法则上还没有得到真正利益之时,我们所有牛的心都是骄慢心,所有牛的心都是自我伤害,所有牛的心都是恶性膨胀,所有牛的心都是自我压抑与虚伪,你放心了!你可以观察:你学得越多,你越不踏实;学得越多,你那个疑虑心植得越深。因为你没有把疑烦恼真正除尽,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东西没有真正对应地照见,没有真正对应地显示出来。阿弥陀佛这个十方诸佛共赞共守的法则,你对他还没有感觉。那你去找其他有感觉的法则,完全可以。
我建议大家学佛要有心地之皈命与向往!前几天说无余的皈依,至信的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这个至信就是无以颠覆的对法的皈命与守护!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话柄、权柄或者换取什么东西的媒介,实是内心深处功德的展示,对佛陀菩萨教法的随顺、皈命、实践与安住。这个地方不可似是而非,似是而非我们什么都学不会。
现在我们游走方便,拜师易,过去拜师真不易!我举我自己的例子。我跟我师父学戒,认为自己也有一点点戒律上的传承或者内在体验,起码对世尊说戒所立的方便、根本因由有认知,就是传承的一个实质内涵。结果听我师父的话不够一千句、不够一百句,真正听他的话可能也就三五句。像以前在宗下有些出家师父对我教诲,也就是十句话、八句话,再也没有了。三五句话是常态。所以像我这长篇大论的,人早都厌了,也正常。
但是真正在一个话题中,年复一年地去认知、审思与交流,的确还需要一定愿望,需要十分强烈的守护的责任感。过去的师长就择取方便,师徒就是几句话,没有这么多啰嗦。我感觉净土教法这么讲,他的特质就是无问自说,他的特质就是洗礼性地给予,他的特质就是传播诸佛如来无尽功德,赞美诸佛无尽功德,供养诸佛无尽功德,礼敬于此,回归于此。真不是我们要提出来啥东西,不提出来个啥东西!
大千师提的这个问题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围城心理——人在这儿学这个法的时候,向往其他法;跑到那个地方,又向往这个法……东抓西挠,人永远在寻找一个最高尚东西,实际都是疑虑心。因为这个疑虑种子,无上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如来种性没有真正认知,本具没有抉择过,就在外面寻找。这个寻找可能就是寻找的因缘,你也不能反对。现在社会交通方便,随随便便就可以拜个师一样,随随便便就可以到一个地方居住,随随便便就可以听法了。
我现在看到我们这儿也不随便。每次我过来,她们撒着鲜花或者说什么,我感觉大家都不易,都有很大付出——生命的付出,时间的付出。真实的人,得真实利益;虚伪的心,你在浪费生命。我感觉大家都不容易!真实的人得到真实利益不能说不容易,那很庆幸;若用虚伪的心、挑剔的心、对立的心或者观望的心在这个地方,真是浪费你宝贵生命,扼杀了你宝贵时间!
我感到都不易。每次我看她们把环境打扫这么干净,大家坐在这个地方,能谈论阿弥陀佛的功德,以阿弥陀佛果地觉来作为我们因地心的一个对照、一个印契、一个礼敬、一个赞美的过程,我感到大家福德因缘都是成熟的。希望大家的因缘真正与这个教法对称,要不然辜负了自己。若用自己的业力意识去揣度别人讲的或者教法等等,我们都会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因为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命,一小时就是一小时,两个小时就是两个小时,就在减少你生命的福德因缘。因为你生命的福德因缘就这么些,完了就完了,一百岁就完了。
希望我们现前每一个人都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培养你的真诚心来学佛,那有益于你自身。要是用其他心念,好比说坐在这个地方,心里想着其他东西,我感觉你还不如直接跑到那个地方去完成你的心愿,不要浪费。人做事要真诚,要由心而发。像我们安居时候,说某某在此处,依止这个大界来作前安居——那是你自己说的,是你自己思维过的,是你自己想过的。你没思维、没这么想,为什么要骗自己,浪费自己的生命?
我们每个人在安居中,在这个作法过程中,都了解要依止什么?依人、依法、依境或者依这个环境来安居,来学习。干什么?就是消除自己的疑虑,消除自以为是,消除自己业力的迷失,让自心安住在本具清净功德海中,让我们启用诸佛如来的种性。要不然我们在这个地方干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维的!
这个课开始时候,我说除如来种性这个话题,要谈论其他的你到其他地方去谈;求其他法你可以到其他地方去求,不反对。我只能如实表达我们这节课的作用,这一节课只谈论这一个话题,不谈论其他。其他话题可以私下里到其他地方去讲。因为我们的时间与生命都很短促,都很珍贵!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