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36

果觉因心一念融入,易行之道传至善导

男众代表:和尚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各位莲友同修:这段时间听师父讲法,有些沙弥、比丘感受很深。他们希望自己用五年、十年甚至一辈子时间来追随和尚,学习教法。他们有个问题,就是师父讲净土教法很多年,他们想学应该从哪里下手?祈请和尚慈悲给予指示!阿弥陀佛!

师:净土教法是从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中揭示出来,所谓难易二法,即是圣道难与净土易之揭示,开创净土教法体系之先河,为末世有情指出在世尊灭后遗教中择取易行法而易得利益的这个时代特质。印光法师称为特别法门,特别法门不是假设出来,也不是我们实践这个法就崇尚它,不是这样。龙树菩萨举的例子,把易行道喻为顺水乘舟、顺风乘舟,人在上面就省力,能达到目的地。我们在圣道修持中,在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或者闻思修等次第修持中,乃至诸多圣道修持中,不是果地教给予的教法中,就如旱地步行到达目的地一样。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所列举难易二法,实是时代之机与善根问题。因为龙树菩萨在其国土中早已是圆满无上菩提的成就者。他像释迦文佛一样,有自己的清净国土。各个世尊都以无碍力互融,互相交往。在释迦文佛这个应化身欲取灭之时,龙树菩萨发如是誓愿,说彼土世尊,就是娑婆世界世尊,取灭后,我当于彼土示现,以方便身令其教法相续传世,广利世间。他有这个誓愿,就在娑婆世界世尊取灭后,来展示入欢喜地菩萨之身,在我们娑婆世界广传释迦牟尼世尊的教法。所谓佛佛相助,佛佛相赞。

他揭示这个难行、易行,与诸佛世尊揭示无异,像释迦佛亲自揭示一样。从这样的先河开始,与我们现在能学到的往生论或者说《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一脉相承。承接什么?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易行道修持。是修持吗?他就是给予!这个给予要体验果地觉的心用,这样一个心性作用的事实,即是自性光明作用喜悦展示的事实,令我们脱去无始以来一切无明,即是有为法的蒙蔽——脱去一切,就是九界一切造作一时散坏,但随顺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正行于此,得以究竟安乐。

所谓易行,就是总持一切法。易,就是一念融入,随顺融入。身、口、意、智、方便智——通过凡夫的身、口、意融入,诸贤圣的智业、方便智业融入,使九界众生在此教法中同一圆成菩提,即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同一成就,就是凡圣同修的事实。

这样一个教法传到我们震旦之后,也逐渐被我们本土化、民俗化。在本土化与民俗化的过程中,龙树菩萨揭示的教法——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应时即现身,是故我顶礼——最简单的传承变得稍微复杂起来。到天亲菩萨的教诲,从菩提流支传递给昙鸾法师,昙鸾法师以此五念门深入实践,乃至道绰禅师、善导大师。

以前在中国,把远公大师作为净土教法的祖师,这有其特质。因为远公大师依止道安法师。道安法师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在北方传法的朗公大师,以神通善巧摄化一方;一个是在南方的慧远大师。远公大师所在的西林寺、东林寺教法广传,在战乱之时令很多教法住世。这是名声与因缘机制的结合。道安法师是我们中国本土第一个承接教法心印、称得起法师的善知识。在佛教过去说唯佛与佛宣法自在、行法自在、于法自在,这样称为法师,后面称法师十分不易!不像我们现在一剃头就称法师。

道安法师两大得意弟子南北弘传,形成一个特质,大家在历史渊源的记忆中就对这两个大师记载比较多。所以把远公大师当成中国净土的初祖。但在严格的教义教理建立与传递中,远公大师体系在后面称为远公流,即是应土修持。以他的三昧力、修持力,没有说的;但以三昧力、等持力、自身修持来成立净土往生,十分不易!许多人读过远公大师的书信——他与罗什大师同一时代的前后时期,写了很多文字请教罗什大师,问一些教义教理,譬如见佛、往生、诸佛净土等等。

他这一支传承体系与龙树、天亲、菩提流支所传递有不同。天亲菩萨往生论中身业、口业、意业,凡夫所修,就是礼拜、赞叹、作愿这样随顺得入的方便;智业、方便智业,即是观察、回向这样的圣者修行方便。远公大师的体系有所不同,但又被我们震旦土广泛接受。所谓应化修持、应土修持,就是自身修持功德。好比说对念佛三昧的实践、对禅定的实践、对本土文化的一些学习、对教理的一些学习——他因为有道安法师的殊胜教诲传递,影响昭著,威德震撼于世间,所言如狮子吼。就是给后人留下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记载或者传诵。

到善导大师,都是依五念门作为入手处。善导大师说皆以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一切众生往生没有离开这个。他是以愿力而畅明持名念佛,以《观经四帖疏》来楷正古今,真正完善净土在我们本土化的教义与教理。但他没有脱离五念门。善导大师之后,到法照法师等等净土法门祖师,渐渐又回到本土化。好比说般舟三昧或者念佛三昧修持,以种种修持作为回向往生彼国的方式方法慢慢又占了主流。

所以易行道慢慢地又被圣道修持所影响,而不是接纳佛陀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给予。以佛果地觉、以愿力载负众生与接引众生的善巧,又变成自己要修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状态。在这样有为法中、取相相续中、渐次增进中实践,又令很多人迷失了。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乱都有经典依止,但传承不一,也造成现在易行道不易行的社会状态。

易行道为什么不易行?没有弥陀报德给予这种直下令我们回归安住,就是没有依止处,在这个教法的缘起依止处出现了盲点。这个盲点就是缘起处,法不孤起呀!我们放光寺在读《妙法莲华经》,有那四句偈子——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一乘缘起就是不可思议!你持戒什么样、念成什么样、做了多少善事、修行功夫怎样或者达到哪个状态……这不是佛种,这是我们业力分、造作分所有作为的东西,与以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完全不是一个事情!

佛种从缘起,从什么缘起?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依佛愿力托负九界众生同生彼国,清净回归于以圆满报德圆满印契一切众生现行业力本质圆满、本质清净——是这样一个殊胜缘起,是易行方便,以佛的果地觉来印契众生心性本质清净、本质圆满、本质具足的事实。让我们在本质圆满本质清净这个圆满事实的接引中,就是果地觉的接引中,就是圆满缘起的认知中,有个起步,就是佛种从缘起。起什么?阿弥陀佛!念佛。面对我们相续生命,就是身、口、意、智、方便智,凡圣同修。同修什么?实践这个圆满——本质清净、本质圆满、本质具足的三无差别的心,就是佛亲证的功德。佛愿力彰显,即是圆满彰显,接引一切众生无有遗漏。

九界同归就是圆满、清净、无碍的事实功德,让我们来认取,在这个地方用功。用什么功?圆满处用功,清净处用功,具足用功,感恩中用功。用什么功?断灭一切造作与烦恼的相续,或者说接引一切造作、烦恼,回入佛智愿海中,使一切造作休息下来,回入这种圆满。什么圆满?百川入海,即是一切业力回入法性功德海中,一切业力回入圆满功德海中,一切业力融入本净本具之事实。这样一个大事因缘,他不一样!

五门十愿皆得不退,报德依止无有戏论

在我们现在学习中,一攀比就是谁修苦行、谁吃多少饭、谁睡多少觉、谁多勤奋……没有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没有身业礼拜、口业赞叹、意业作愿;没有智业、方便智业这种观察与回向众生的佛圆满功德。而是在自身业力分中这样用功那样用功,在种种有为中探讨其作用力,而不是在阿弥陀佛报德的缘起上探讨我们本来与佛无二无别之法性。所以本来智慧德相这个种子出了问题,起步、发心出现了问题。

这是从龙树菩萨、天亲菩萨、菩提流支传给昙鸾法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一直都没有间断的内涵,就是五念门的修持。在《观经四帖疏》中,善导大师说一字不允许减,一字不允许增。为什么?他要楷定古今,就是敲定案了。定什么案?这个法不能改,就要这样修持。

我们慢慢地又开始自己修持,依着自己的业力,依着自己的感知,依着自己的知见,依着自己开悟、见性等等去修持,不是赞佛。你看,五念门中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没有一个自己的东西,都是回向、随顺,随顺着佛功德。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应正遍知,周遍摄化之事实是我礼敬处。为什么?认同了,认同就是礼敬。礼敬什么?应正遍知。应正遍知什么?知一切众生心性,入一切众生心性,三无差别事实是诸佛所展示功德。所以说无边光,普照十方,那是我们依止处。他没有说我自己要干什么。

口业赞叹,赞彼。赞彼什么?持彼名号,称赞彼光明智相,与彼光明智相相应——还是佛陀。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是阿弥陀佛;口业赞叹阿弥陀佛光明名号,与彼光明智相相应,还是阿弥陀佛。

意业作愿,作什么愿?毕竟往生安乐国土,还是依阿弥陀佛的愿望来觉知自心,没有一个不是佛陀功德、报德为依止处、皈依处、缘起处。这样我们修行就是易行——果地觉为因地心。你的易行依止就是佛愿载负众生,令其安乐。安乐就是缘起,圆满回归就是缘起,无一遗漏就是缘起。平等修——凡圣同修就是平等修,咸得往生就是平等回归,安一切众生心,咸得往生能安一切众生心。这样一个殊胜缘起都是佛德。

智业,观察彼二十九种庄严,还是佛国依正二报。佛八种功德成就、菩萨四种正修行乃至彼佛国土十七种庄严,还是佛功德、依正二报。没有一个是我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他要干什么……没有这些东西。为什么?还是依佛依正二报彰显法性功德,三无差别众生皈依之处,就是本家本国,不作其他。

乃至方便智业,回向众生。何以故?依愿力故,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依什么本愿力?依阿弥陀佛本愿力。什么本愿?彰显法性事实功德的本愿。游戏什么?一切幻化业缘毕竟回归于法性,一切幻化业缘毕竟来自于法性。所以极乐世界就是本家本国,你这个心、身世界安住在法性海中,你所有作为都是游化,不计于得失而广利于世间,知无一法可得而广行善法。还是佛的果地,还是诸佛亲证的果地、愿力、事实。没有我要怎样,只是随顺果地觉来运用自己的身、口、意、智、方便智。

这前后次序很清晰,皆以佛愿力而得入法性,得清净安住,归入圆满的佛愿海而得见自心圆满、众生心圆满、一切业圆满。何以故?一切业如幻故、如化故、不实故,缘生缘灭,没有实质,就是一切本自圆满。不令一切善恶凡圣业留住于世间,一时回入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刹,光耀世间,无所遮盖。所以称为无边光、无碍光、智慧光、超日月光……无量无边的光你就赞叹,都是阿弥陀佛的光,所谓光中之王,真是不可思议!

这个缘起,是以佛报德作为一切众生归向与载负的事实,就是法性载负事实的直下引导、彻底彰显、无余给予。这个缘起是什么?就是圆满、清净、无碍,三身功德直下地给予。在这个缘起上我们来起步,就是发无上心。什么发无上心?就是认知这个心的作用。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无上心,佛的果地觉就是无上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的成就,性修不二的展示。这个地方作为起步,起步即高。犹如太子,出生即压群臣。不是夸张这个法,这是缘起殊胜故,缘起究竟故,缘起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其他法不可取代,渐次修行的法不可取代!

这样的狮子吼在善导大师著作中处处得见,他是一脉相承。在后面再慢慢地趋向、趋向,开始用很多方法,说你要修、你要这样那样。而不是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不像十大愿王所说了。你随顺十大愿王者,你随顺五念门者,决定得阿鞞跋致不退转!为啥?是随顺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一个殊胜不退转的缘起,果地觉没有法退转,没有法退转!

在我们的修持业相中种种作为,不管凡圣作为,都有退转。为了证实这个,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就是华严经归宗结顶这一品中,宣告了这样一个事实:文殊普贤之类,临命终时,皆发愿导归极乐。干什么?以期一生圆满无上菩提。怎么以期一生能圆满?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一生圆满,没什么说的!因真果真,念佛成佛!种子如是,因果必然如是。

他是无碍的抉择,没有戏论!纯之又纯,无上教法,简单易行,大道至简,简之又简。一直简到什么?法性直下地袒露。简到什么?报德直接地展示,性修不二直下地回归。纯正,纯粹。九界众生一切搅和的东西、一切黏着的东西、一切是非分辨的东西,在此处一时销融。如百川归海,咸同一味。唯佛与佛彻底圆彰、彻底圆显于此。我们随顺就得入;不随顺,你搞你自己的去,有自己的业分,与念佛这个清晰究竟的果地传承真不相干。

所以阿弥陀佛世尊在因地发愿“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就是予一切众生作大安。什么大安?就是究竟功德的布施者。他二百一十亿佛土审观了解,五劫思维,就要给予大家最方便。直下揭示,视一切众生若一子,把所有诸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直下地、平等地给予我们每一个众生,和盘托出,无一减损地全部给予。这种全部给予就是大施主,作无畏,作究竟大安。什么究竟大安?在整个法界中,把佛法界的安稳彻底给予一切众生了,无余给予一切众生。这个法不共,他是个不共法!

再也没有这样的方便与殊胜了!至简至明到极致——你承接者,给予;不承接者,他放在那个地方;你还不成熟,他一直放在那个地方,他也不减损你,或者说你现在不要以后没有机会了——他不!他永远站在你的生命前面,放大光明照耀你,摄受你,令你融入光明,直下就有善巧。你只要愿意接纳,就是这个事实;不接纳,这个事实也不散坏。所以无量劫接引众生无有休息。

我们称念阿弥陀佛为接引导师。这个殿没挂牌子,是接引殿。接引什么?实际就是回本家本国,如此而已。他这么多劫思维,把所有诸佛出世的修行善巧、利益善巧都观察完了,说给予最为方便,我视一切众生视若一子,把所有功德给予每一个众生,就是给予每一个一子——每一个单体生命,他都像对一子一样地给予你、嘱累你。你可以用性修不二的事实、三无差别的事实、清净的事实、具足的事实、圆满的事实,来令生命、令身口意安乐,依正二报圆满。你可以实践这样的法则!这是一切诸佛所亲证,阿弥陀佛所传递。

你说还有再省心、再简单的方法吗?可以找去,可以学去。十几年前我接触到很多人说喜欢密教、喜欢禅宗等等,我说你们可以去修,修无量劫以后你回归到这个还是净土。没问题的,我们可以看。这个教法永远站在每一个众生最前面,就是你发最上乘心中,一定是这个,圆成圆显,不舍一切。这个教法怎么下手?果地觉为因地心,最好下手;依佛愿力得以安住、得以回归,最好下手。

我学习这些,因为接触《观经四帖疏》,接触五念门,接触《往生论》。以前持戒念佛,虽然有那种安心,但与人没法交流。因为那是你个体作为——你作为了,你才有自身体验;你不守戒,你感觉不安稳;你不念佛,你心无所归。要不实践就交流不了。这个依佛愿力可以交流了。

因为体验过我们本土的持戒念佛方法。一出家就遇到这样一个环境——持戒念佛。就是感觉不好传递、不好交流。大家也在交流、传递,传递的什么?难行!说的是易行道,很多人感到很难,难在何处?缘起不圆满,缘起不彻底,缘起不清净。缘起不是果地觉,不是佛大愿所载负,缘起不是三无差别之事实。运用的都是你要这样、你要那样的很多说法,你又不能说什么,因为这是我们共业使然。

要在这个法门上真正深入实践,《净土传承与誓愿》可以学习。我建议大家学习学习。那是在庐山大佛前作那么个祈祷,有那么一个因缘感召。他不违背经,不违背教,不违背净土传承,不违背这个特别法门“佛种从缘起”的事实。近代印光法师说话十分有力!一是特别法门这个说法;一是出生即压群臣,这句话真实不虚。九界都是群臣,唯佛教法——我们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以佛愿为已愿,即下就是太子,就是不退转,直入诸佛法王王位,没有什么。

在这个殊胜缘起中,若是不能抉择、不能认识、不能回归,你可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便?也可能人的因缘不一样。但是净土教法是总持法门,总持九界众生,咸予方便,随顺者毕竟同时得入,都是一如地得入。他不管你凡圣善恶是非大小,他也不管你亲疏人我等等等等,他就是同得利益!这个法的宣化就是清净平等,传递就是清净平等,实践就是清净平等。你不觉也得觉,你不觉你就没办法!

让我建议,就是学学《净土传承与誓愿》,因为比较简单提出来了这些。在我们这个寺庙中,就是要学习净土,环境方便;学习其他的也行,不反对。但有一点,净土这个教法难遇、难得、难闻!经上所说是如实之语,我天天讲我也感到难遇难得,我现在一样感觉到难遇难得,每次我都感觉到难遇难得!

为什么?正如十大愿王所宣化:闻此愿王一切功德愿力成就不退,无所退转故!就是没有戏论。你修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以佛的圆满报德作为依止处,没有戏论,没有杂缘!你依十大愿王,没有杂缘,没有戏论!我们很多东西戏论太多,杂缘太多,终将变异,唯有十大愿王与五念门修持中找不到退转处。因为你依止的是圆满,依止的是性修不二的事实内涵。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