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50

无明习惯正好觉悟,一切现行入佛智愿

女众代表:和尚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各位莲友同修,昨天师父谈到启用如来种性可以照破无明之蒙蔽。现在有个问题:白天发生一件事觉得处理了,晚上做梦却还纠缠这件事,而且隔日了。这种情况怎么处理?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习惯,我们有一些习惯性的烦恼、执著的重复。在实践法的过程中,习气习惯会不断地在我们生命中表示它的作用,并不是说我们实践一个法则没有效果。你无始以来的习惯,像一台车子在运行过程中遇到急刹车,它也有惯性力,会产生一些冲击。

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造成一个巨大的无始无明的业流,这个惯性是巨大的!你确认无始无明的种种现象或作为是无我的、不可得的,知道了它的缘生缘灭的现象特质,认知了它,但这个惯性不会终止,还会不断地出现。每一个出现都是推动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觉悟于它的作用力。这样来看,习惯正是觉悟的好机会,或者正是一个即觉悟的机会。过去称为烦恼即菩提。

我们在任何习惯成熟之时,包括梦中、醒的时间、不醒的时间、觉悟的时间、迷失的时间,一概可以把它用习惯来看。在每一个习惯成熟或表达作用力之时,我们都可以用阿弥陀佛圆满报德来接受它,令它有个圆满的依止、回归,就不会在这个事相中纠结、迷失、排斥、疑虑,会接受它同生安乐国,或者同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审视这个现行。这是一个好的修行机会。

白天,我们意识主动把握的机会多一点;晚上,因为睡眠——睡眠、昏沉是很粗重的随烦恼,它本身是烦恼相,会蒙蔽你的觉知、觉知心。这个习惯的作用力是让我们在梦中重复一些业力业相,甚至重复迷失的业,坚固性。要是我们念佛念惯了,有这样依止——果地觉为因地心,或者在每一个本起上运用习惯了,也可以在过去无始无明习惯中运用觉悟的习惯或者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习惯。这个习惯是觉悟的无戏论的善巧,那个习惯是业力相续的推动,这两者不产生矛盾。

白天处理过,像处理了一个习气烦恼,作了一个调整,但在晚上、第二天或者相续日子里还会重复出现。自慢、压抑、徘徊、苦乐、分别、执著……我们平时的生命中充满了这些内容,这就是凡夫的一个特质。阿弥陀佛说九界同归,我们所有的特质都无有自性,所有特质都可以在本起清净上认知,可以即烦恼处来觉悟——觉悟它三无差别的实质,而不是疑虑它或者相续、对抗等等。

弥陀教法的特质,就是我们不择任何一个因、任何一个缘、任何一个机遇,都可以用这同一法则简单处理。所以他称为大总持法——总持一切九界众生业分,能令一切业直下清净,显示它本起的真实、本起的清净。这样我们就不会在业中迷失、对抗、造作或者放纵了,会有歇心与圆满这种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现行。或者本起中觉悟每一个业力的成熟、接受每一个业力的成熟,令每一个业力的成熟都回归到本起清净的事实上来,也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接纳九界的广大善巧。

依法思维或者依法观察,就是阿弥陀佛有妙观察智的直下启用方便,让我们妙观九界一切造作有为必不可得、一切造作有为本无差别、一切造作有为本自清净之事实。在阿弥陀佛的这个佛心中,来以佛心相向,以佛心观察、了解、认知这个世间。借用佛陀圆满功德圆成一切或者圆满接纳一切,令一切融入圆满,显现它本自圆满、三无差别之事实。这种大总持的善巧就是所谓易行。易行就是不作其他区分,不作其他方便,直下以圆满接纳,直下以圆满消融,直接消融于圆满功德海中,显现它的本自圆满,或者歇心于本自圆满的事实上来,就是佛果地觉的事实上来,令我们照见它这种本质、不可得、空性或者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的事实。不分我们的习惯、烦恼或者有意识、没意识、觉悟、不觉悟。

有时习惯中有对烦恼的排斥、对某些迷失的排斥、对一些习惯的排斥,我们会拉长一点时间。但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不是一个固化说法,实是让我们有一个用佛果地觉来觉悟现行的实践习惯。这样主动、不懈怠、不放逸地来解决现行问题或者接纳现行、觉悟现行的发心与推动。没有说把时间剪成这一段是不隔时、这一段是不隔念、这一段不隔日——那是给我们一个鼓励,它不是机械的运转,实是活活泼泼的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修行。

这个因地心就是佛果地觉的圆满清净的一个接受、一个接纳、一个认知。我们不能清净地圆满地接受这个事实,心地就不能依止着圆满安排这个事情,令这样一个事情回入圆满,彰显它自性本自圆满的事实,所谓三无差别的事实。因为众生心分与佛心分无差别,凡夫不认取这个。以前没有参照,我们就看千差万别,在相上用功夫,在苦乐认知、觉悟与迷失认知上用功夫。染著于此、坚固于此、执著于此、相续于此,形成九法界的种种德相、种种业相。阿弥陀佛以他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光明,圆摄一切业、圆摄一切缘,令一切缘回入三无差别。这是总持一切现行、令一切现行归入佛智愿海中的事实,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总持法则。

刚才讲这个世界有情的刚强难化、坚固等等——他到极致之时,物极必反,反而很贴近于这个,很容易歇,在这个地方歇心。因为他到极致了,力量可能就消耗尽了。

像我们处理每一个问题,它重复的本身是无所重复,它没有自性。你认为它重复,是阿赖耶识的染识、记忆、习惯性认知它,认为它在重复。这个重复我们就会不断地对它有负累、有排斥、有厌倦感。所以在未曾有的本净中,本净相续它一定是未曾有的。所以任何法都是对等的,即是正等正觉,能觉悟于世间每一个现行,不产生对抗、冲击。对抗或冲击是我们有为的造作、设置,要么排斥、要么负累、要么放纵等等,都会形成不对称。这种不对称的果报造成我们的烦恼与苦处,造成了压抑、徘徊、放纵、膨胀的机会与支持。

我们用阿弥陀佛圆满果地觉来圆满一切、接受一切,不对称就会在我们现行中一个一个地回归到三无差别的事实上来。我们就能平等觉悟世间、平等觉悟一切,或者说妙观一切、圆照一切,了解一切都是幻生幻灭的事实、毕竟不可得的事实。你这个俱生智就会在现行中——不用故意说它的名字,你也就在运用。

要不然我们用出来的东西就是分别、执著、储存、负累、排斥这样不断地重复,从八识到六识中,不断地折腾来折腾去。在我们生命中就起到这样一个轮回、轮回业相。白天我们处理问题,隔夜了……什么不隔夜?就是你有这个发心就好,用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来积极处理每一个现行;知道有因缘、有机会,我们能用心来处理它就好,习惯于此了。这个习惯就是念佛忆佛,或者说以佛的圆满报德来认知圆满世间、接纳世间一切现行。

所谓接纳,在凡夫心智中有很多困难,就是我们的意识分别、爱憎分别、凡圣分别、对错分别,造成执行圆满接受一切这样随顺果地觉的障碍。就是你那个分别执著习惯,尤其是对错、是非、善恶、凡圣、正邪,会造成对他的排斥。你会找很好的理由,排斥运用圆满心接纳一切、用清净来审思一切、用本具来观察一切这样果地觉的佛知见。我们用一些世俗分别习惯去排斥他,找了许许多多理由!

以法包装背道而驰,消除旧苦不增新业

像人讨论往生不往生的问题,他说不往生,就找了很多理由不能往生。我说你学阿弥陀佛,为什么要找理由不能往生?你为什么不找理由往生呢?很奇怪!哪怕他天天拼命念佛,就说不能往生,找很多理由说不能往生。你拼命在念佛又拼命在找不能往生的理由,为什么?就是矛盾心理,造成矛盾的修持。发心造成混乱,结果一定是混乱。所以许多人念佛若干年,就在混乱中挣扎自心,心越来越矛盾,矛盾越来越尖锐。

我们接受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了,为什么说归命礼?第一门就是归命,归命阿弥陀佛应正遍知。把我们所有执著放在这个无知应遍知的法界海中,就是皈依,就是归命阿弥陀佛,就得往生意。这个意就是清净意、歇心意、满足意、不造作意,你这个意就是无所障碍,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令心休息,令心不再造作,满意了。这个名号能令你心满意安住了,你这样修持就是往生彼国的信心,在称念时就是满满的,就是具足的,就是无亏无欠的。

那么对往生他不会产生愿生不愿生、能生不能生的疑虑——念佛就是往生,没什么,像上车就是到目的地一样。因为他信赖这个车子,在这个地方能得安住。哪怕他打个盹,汽车一样把他拉到目的地。阿弥陀佛圆满功德载负,你哪怕是清晰或不清晰,真正愿意在这歇心,他就能逐渐使你清晰达到目的地。就是逐渐回到这个因的事实上,即是果地觉的事实上来,我们来觉悟、圆满地觉悟世间。弥陀教法的特质,就是不怕任何一个业或业缘。不怕不是放纵——放纵一定会受大苦,那是借口了。拿佛这种不可思议的接受、接纳、圆觉的事实、本净的事实去放纵自己业习,这个法则成一个借口或者包装了,会危害自身。

所以我们随顺这个圆满来审视世间一切业相,令心觉悟,是极殊胜的方便。就是滴水入海、永不枯竭这样无戏论的究竟法则。你若是打着这个旗号,那是另外因缘了。很多人就把殊胜的法当成包装,心里在放纵自己的业习、作为,那样它起不到作用,会适得其反。好比说人拿一些高尚的法则去膨胀自心、换取名利等等,很苦,很负累。像很多没有成名的人想成名,成名了就知道有多么负累!破帽遮颜过闹市,他们就想静静地呆一会,想一个人歇歇,那个机会可能都没有,很多人终身痛苦。

我们要是随顺这个法则,不是借它作个包装,也不是借助它的势,而是得以融入的事实,三无差别处得以安住,那么我们一切业习其本质会显示出来,就是本净、本具的事实会显示出来。要是掩盖或者包装自己的过失,一定会受大苦。那是背道而驰的东西,这个地方不能毫厘有差!在九十年代日本真宗刚刚到中国传播之时,培养了一大批那样的人。拿着“我被得度了”,口号是杀人都能往生,就把自己心中那种东西都放出来了,认为这一世得到尚方宝剑了,可以为所欲为了!结果受到很多苦,很多人在这里面折腾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不明白佛陀的悲心是来让我们离苦得乐,不是让人放纵自己。实际是彻底认识每个业力的事实,彻底从每一个业力的事实中解脱出来,而不是放纵心中压抑的东西,造成很多奇怪事情。

那段时间接触到一些人,感到他们作为很奇怪,后面就知道他们那个因缘。前面是说法则——他得度了,阿弥陀佛救度他了,然后他去为所欲为。不管怎么样,他认为自己可以得度就为所欲为去了——为所欲为是他的目的,得度是个借口。这一点十分误人!很多学习净土的人在这个地方也容易被误导。阿弥陀佛是九界同归,九界同归是我们每一个现行成熟的业报在这个地方都能觉悟,都能了知它三无差别的事实。这一定是能除旧业、不造新业的极大善巧。

我们要把它当成借口就会造诸恶业——明明你说你得度了,你认为可以为所欲为了,结果因果一来你又不能承担!因果一来这些人逃得很厉害,因为他的作为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与承受力。他认为弥陀救度了,自己什么都可以干了,结果事实一来,超过了他平时承担能力或者心理承受、因缘承受能力,人就逃跑,就回避,就推脱责任,或者把这些因缘放在佛法身上、道场身上、他人身上。

阿弥陀佛接纳九界众生,是导引我们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觉悟世间,而不是换个包装来放纵业力。这一点要能认知,我们对自己的习惯与习惯反复都不会惧怕,但也不会去故意造作或者增添更多业习。这可以接受一切九界众生所有过去生生灭灭的作为,没问题;但要是你拿这个作为借口,又去造作新的业力,果报一来就会蒙蔽你,你认为这个法没有用了。

我接触一个法师,原先就是包装比较好的人,后来遇到一个问题就说不信佛,遇到一个问题又说不信佛,他说佛法没有用。为什么?他是包装性的,遇到问题就把自己内心所有压抑的种子蹦出来了。他没有准备好承受这种果报——一做就有果,果报一来就承受不了。在作为过程他感到可以为所欲为,果报一来就崩溃,崩溃了就说佛法没用。像白天作为晚上重复,或者以前用过法则实践过现在又重复,这没问题,只要不放纵它,只要不是拿个法则来放纵自心,我们一定会有觉悟机会。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能有剥离——佛法不是借口,不是给人说的口号,一定是实践自心、令自己对现行成熟业彻底觉悟的善巧。认知它本自空性、本不可得的事实,认知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的事实。你说我再去造作——你这个造作就造成你的习惯相续,就是无始无明的相续,产生的结果你又会不堪负重、不堪忍受。就是无始以来所有无明所造的业都是苦,就是苦处,令人迷倒,令人痛苦。

所以佛法一定不要成为我们的借口!阿弥陀佛圆满接受十方有情同生安乐国土,这要成为借口真会贻误自身!很多人在这个地方就是不得利益,感到我又换了一个最灿烂的包装,但里面装的还是自己业力的挥泛,没有觉悟它的实质,就是无始以来习惯性的实质。这个地方应该十分谨慎!我们忆佛念佛,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一定能照了觉知我们无始以来无明的执著与迷失,就是放纵、放逸、不满、骄慢、压抑等等东西。

若不觉悟它的实质,而去放纵它、强化它、包装它,佛法利益就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会背道而驰。许多人背道而驰以后会谤佛谤法谤僧,基本上包装一段以后都会那样。他会把自己的作为膨胀到他不能忍受的地步,就是自己的福德因缘承受不了,因为他假借的是弥陀功德这个包装。

每一个净土实践者于此都应该谨慎。我们是用这个法则,法则在相续,而不是用法则作包装、令自己的业相续。业相续,则是迷失、是苦、是放纵、放逸、是膨胀、是压抑。依这个法则就能觉悟,能轻安喜悦于现行。在每个现行中会生起无畏,在每个现行中能觉悟它的本质,在三无差别的事实上就能皈依,能真正地在果地觉为因地心上作为因地心来审观每一个现行。所谓一切诸佛皆因精进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地方要功夫,要用心。

在放纵的包装上一定要觉悟或警觉,那个地方是迷失的、沉重的。可以换取一时的膨胀、自大、名利,但是很短暂,迅速出现违缘。这一类人十分多,就是这个分水岭——是用这个法、依止这个法、皈命这个法则,还是这个法则来皈命我、我贴一个标签?贴标签十分痛苦,这一类人会责怪,责怪三宝,责怪世间,责怪他人,把自己标榜起来个样子。我们要依止这个会忏悔,会调整自心,会随顺法则得到法的安乐,会感恩戴德,对三宝产生顶戴皈依的真正行持。

这有可以认知、可以观察的事实差别。一个是皈依佛陀,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的是佛来皈依我。那就会包装,包装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特质,特别麻烦的一个状态,就是把业力伪装起来。依佛教诲——果地觉为因地心,一定能觉悟一切业力。说同生安乐国,令九界同生安乐国。

要是没有真正细致地观察与审思,放逸的人根本不知佛恩,自大、狂妄。真正随顺佛恩惠布施者,所谓果地觉为因地心,他一定会趣向喜悦光明感恩戴德的作为。那一类会膨胀、不知自制,最后是埋怨、嗔恨——他的趣向很清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审思自己是在南无阿弥陀佛、皈依三宝,还是拿三宝或佛法作为包装、作一个标签而放纵自身的业习、膨胀自我?一定要有细致观察。

这一节课希望大家在心地这种本起依止上观察:若不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无始以来无明必然起到它的作用,虚伪、不实、烦恼、轮回、负累是必然;我们能以本起清净,以佛果地觉为因地心,心智清晰、光明、喜悦、感恩、常忏悔诸过,这一定会是在行持中的不可思议的作用。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