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81

第四十七集:果觉初心保持始终

我们一如既往来礼请三宝,祈求加持!种性现行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节课大家都知道缘起:希望我们学会不隔日、不隔时、不隔念地解决现行生活中与修学中的一些问题、因因果果,来觉悟现行。

保持初发心成佛道,假借通行证慎因果

世尊在《观佛三昧海经》中对其父王作了一段开示,来谈论最上乘法。意思说像我们来学习世尊教诲,欲成就无上菩提,要是没有戒教,如三皈五戒等增上因缘的授受,是为佛种永断。以前读到这些经典很有感触,世尊说了许多法,这些经典上每一个劝化、劝导,都给我们一个明确说法,就是佛佛相承的功德,来揭示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或者性具功德的实质内涵的作用焦点。往往我们在此处稍有听闻就会编排一些故事,以满足自己慢心自大的需求,由此造成很多邪见与不可思议的恶作。

那么传承教法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尤其在寺庙道场,僧众的搭衣、吃饭、念诵、功课等形式都是一代一代地作为下来、调整下来、完善下来,都有其特定历史背景,在佛圆满教诲的推动下相续下来。历史上也经常出现想改变佛教一些现状的思想与作为,经常有,所以佛法面临着许多大问题,就是相续中怎么守护三藏十二部教法,怎么传递如来种性,或者怎么使我们无始无明与如来种性本质一如地契合起来,脱离无始以来无明业习的蒙蔽制约?这是十分大的问题!所以历代善知识鞠躬尽瘁地守护着代代相承的一些方式、方法、环境、作为。

当然许多法则久久地流传,也有一些流弊,会产生一些沉淀。像我们在寺庙里学习,会看到僧众的作为与仪轨——大家这样一代一代地推下来,有的不知道仪轨内容与价值,但又在维护着作为,慢慢地就有一种脱离对自己身心指导、滋润的内涵,剩下空架子。所以佛教现在住世状态,某些细节问题也不断被调整与转化着。但是主体内容,就是佛陀的教法、正见、戒律,无人敢改变。因为这个架构是诸佛的教法!

释迦文佛在人寿百岁时所传递的教法,想守护住十分不易。因为人的颠覆心理极为炽盛,破坏意识、颠覆意识或者不愿意守护、相续一个东西的意识特别强。尤其是人寿越来越短,急功近利的心也越来越强化与激烈。这种激烈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感到法的力量与世俗业习力量的失衡。

我们初到寺庙,往往会受到法益,因为示弱。示弱的特质是恭敬,恭敬的特质是容易满足与感动,就容易受益。受人滴水之恩的那种感恩心会在点点滴滴中生长与成熟起来。随着时间推移,接触增多,交往积累,人开始产生对环境厌倦、轻视,就是我们的习气种子慢慢发挥作用了。最初虔诚的、调柔的、谦下的、易感动的内心又变得刚强自大起来了。

所以参加短期出家、安居等等,初发心十分难得!长期出家的师父们要是了解这些初发心的心,对自身也有益,于相互激励学习就有感触,有互助的增上缘。因为出家在寺庙中待久了,沉淀的东西会使我们所接触法则与利益等等变得无力——法没有改变,人也没有改变,心在变化。所以说初发心成佛有余。我们在认识运用种性时,保持初发心是特别重要的课题!是真正随顺佛陀教言、运用果地觉的特别难得之处,就在初发心上真正能把他激活。

一旦成为庙油子,或者在寺院里混日子混生活,人会过得很疲惫,道业慢慢地离自己越来越远,现行业力习惯的埋没也越来越厚重。我听到的基本是这样三部曲:开始到来,说佛法感动了我,不可思议!住一段时间,说佛法不过如此。再到后面,说我比他高明多,这不算啥!这三部曲在许多学佛者嘴中很快会成熟。开始真是恭恭敬敬地来到佛陀教法面前,真有感动;来到僧团面前,真有感动;来到某个师长面前,也会感动。他说佛法不可思议!三宝不可思议!师长不可思议!过一段了,说就那回事吧!再过一段,说我比他高明。因为看到对方的习气、弱处,或者说你寻找弱处的习惯出来了,说还差得远呢!

这种生活习惯在世俗中十分普及。家庭、感情,很多人都经历过。两个人见面,各有所需,都看对方长处。一旦成家,生活在一起了,就开始感到不过如是啊!再过一段,就是挑毛病、找麻烦了。

那些世俗东西为什么渗透到学佛的机制中?或者在我们现行表现得这么突出?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种子——这个种性、习气埋藏在我们初发心的包裹下。初发心要能自始至终守护,尊重、虔诚、调柔、随顺,你内在的这些过失可以避免或调整。所谓初善中善后亦善,像佛说法施教利益众生的相续作为,是完整的。往往我们把世俗中初见的欣喜与后面的疲惫、厌倦、鄙视运用在佛教中,运用在寺院里。这一定是习气种子,应该警惕它!

因为我常年遇到有人来学习与交往,有这样的来来去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以前我认为可能是自身出了问题,就是没有保持对人的爱护;也就这个事情专门参过学,问过一些老和尚,回答的都差不多。有个台湾法师的故事我讲过很多次。他参学过南传、藏传、汉传,都用了十年功夫,就是有了三十年修学,他最后结论是:就那么回事!我说是不是自身出问题了?我们心中没有学佛的完成式,不知道心作心是的东西,而把法则当成“就那么回事”的染著?

我们俩在这个问题上有三天的谈论,他最后说我这个习性中就这样坚固了!他以前在藏地,也有喇嘛帮他分析过这种心理,说你学什么都认真,你这个认真就是计较,计较造成你的业力的积累、取相的积累,蒙蔽了自心。他自己也分析,就是自己业习坚固。还让我分析,说这个状态怎么调整?我说人能善始善终就方便了。从初发心到相续因缘中,乃至在作为中,时时能回顾初发心。初发心只要清晰,一定能达成修学的进趣事实。若不然会出现这个必然的世俗结果,哪怕我们打着学佛的旗号。

我遇到一个沙弥参学。我说沙弥要受师教,自己不能参学的。他说我向道之心我师父根本不了解,他满足不了我参学修学的心理,我要了生死去烦恼啊!你听了就感觉很感动。后来别人说这个沙弥的种种世俗作为怎样怎样。我说他年龄小,我们能不能劝教劝教,提示提示?很多人说他根本不受教啊!

为什么他会打着这个旗号,有我来了生死、学习佛法的说法?这是通行证了!我们到任何道场,拿这个通行证都可以。在寺院里稍微久一点,不管是沙弥、比丘或者比丘尼等等,都会拿这个来说。是不是自己的初发心?没有几个人知道,但这毕竟是个通行证。若不这样做,会把自己做苦,你内心埋藏的业习种子在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就是在你得势的情况下,一定会冒出来。所以初发心特别重要,保持初发心十分重要!能令初发心在整个修学过程中成为一个完成式,就是初发心已成等正觉——初发心与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就可以十分准确地使自己在修学中安定下来。

以前我遇到一个白衣,现在出家很多年了。他每次来就说我要了生死啊!我要去除烦恼啊!一定!生死轮回苦啊!这个小伙子的确在世间遇到了很多苦难违缘等等,没有多少如意事。你一听就很感人!我说我不给人剃度,我劝你到哪个法师那儿剃头,去受教,有善知识给你施教。他起嗔心了,认为我这么发心你都不帮我!他就找一个地方剃头,然后赶紧受戒,受戒后全国跑,到处是钞票。想尽一切办法,买很多结缘品,背的前后左右都是,发给别人,别人给钞票。常年跑来跑去,拿东面的东西给西面,拿国外的东西给国内,拿国内的给国外。结果弄了一身疾病,遭到很多居士或者出家人的歧视。

后来我给这个出家师父说咱们是出家,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意义是什么?不如名正言顺地回家做生意,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大方方如如实实的。这个出家师父说了一句让我最意外的话,他说穿出家衣服多方便!你住旅社有人给你拿钱;你住寺院,寺院给你饮食;你就是跑路,别人也给你拿路费呀!这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我很震惊,因为他开始说的话很感人,让你感到有这个发心真是感人,对人生有这么个反思啊!后来我慢慢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几句话,没有差别,谁来都是这几句话。原来这是通行证,以前我认为这真是初发心。

我说你剃头来干什么?说我要了生死,要住持正法,你看现在社会多乱呀,贪嗔痴慢疑多苦呀!原来这是通行证。真到寺庙,来作为了,我们都干些什么?是不是这个初发心?人真要扪心自问了。要是大家都说这个通行证,不需要。所以要真正从发心上认知自己。要不从发心上认知自己,以后在修学路上一定会出现很荒诞的业力果报。这些人埋怨三宝,推翻信仰,攻击他人,破坏寺庙,欺骗信众;他们后面的主要目标是化缘,没有其他东西了。

你说修学佛法,尽心尽力修行自心,找不到机会。他越来越技巧,过去叫叠罗汉,就是来啃释迦佛这个饭碗,与现在说啃老族一样。反正释迦佛舍了二十年福德因缘给予我们,有人就这么啃着。这样学习你怎么成就?慢慢地邪见入心了,慢慢地到处说佛法对他没有作用的恶见,或者说他比佛法更“高明”的知见。许多人出家以后把大量外道知见拿到佛法中,揉在佛法中来欺辱佛教,表达佛教教法的不足。这在这个时代的现象中特别容易出现。

我们有短出的因缘,就是有机会来做这样一个事情:审视发心,皈依三宝,依止本净心来作为生命、意识、思维的支撑点、起步处,作为事业、因缘、意识的消融处。要不然在我们未来际中,把佛法当成纯粹的借口、完成世俗的借口,到不闻三宝父母名字之时,真就悲哀了!你在业习成熟之时,没有任何助力,因为你在欺骗自心,成就欺骗业报。后面相续的东西一旦成熟——梵网经中那句话对我冲击最大: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以前每一次诵戒,我在这个地方就深深地感觉到在捶打着自心。

我们用怎么样发心来守护这个法则?若不了解于此,我们皈依不成立。拿着皈依,拿着佛教名字,拿这个僧衣、僧相,一合掌说我来学佛了——这是个通行证,进来后不是学习与实践佛法,那要掂量自己的作为了,要珍惜与认知自己的作为了,后面是怎么结果?一定是心作心是的相续,有为法中离不开这个。就是心一合缘,合缘相续,就会产生什么样结果。

初发心!今天就要在自身学佛的初发心上,不管是老参新学,都可以在这个地方认真观察了解。老参们看看自己是不是善始善终地在守护着自己初发心?自己的初发心是不是真正为了解决生死烦恼来到寺庙的?

因为有法师跟我谈有的出家师父在炒股等等。我也知道在寺庙中有些出家师父穿着出家衣服,在倒卖玉石、木头、手串、珠子、货币之类,干啥的都有。以前我们中国僧人在南传的区域中可以到处走动,这些出家师父——不是出家师父,就是小商贩,他们知道这个途径了,就穿上出家人衣服,可以出入自由了,贩这贩那,甚至贩毒,什么都干。大概在零三年、零四年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打击过这种行为。

我们要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荒诞地拿这些作为借口去做那样的事情,一旦果报来了就怨恨三宝,这是最麻烦的事。也让其他人对学佛作为产生极大误解,这个误解会从根本上动摇人的学法信仰、学习三宝的信仰,堵住人的解脱之路。因为人张嘴是佛法,一旦接触了,一旦认知了,就开始做生意或者做买卖了。衣服、言说、虔诚、恭敬等等原来是个敲门砖。

这一点可能在我们寺庙里不会有,因为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做这些不容易,至少不太容易。要做,去香港、深圳、北京或者纽约去做才好。有一年新加坡给我们一个庙子,我说反正我不去,法师们推荐推荐谁去?当时有报名的人。我说报名很好,对方要不要你还是个问题,你去干什么也是个最大问题。后面给对方寺庙管理者提了一句话,我说不要把好人家的孩子毁掉就行了。他最后说实话了,他说我不就是想在国内请一两个僧人给我们作门面嘛!要做生意,要做经营啊!所以他希望有个门面,希望这个门面好看一点。别人推荐到这个地方来了,说那山沟沟里还躲着几个人。

初发心真是重要!说我们过去习惯了,做了一些不得当的事——这真没有关系。我们能不能警觉自己生命的真正趣向是什么?这是大事情了!过去做什么谁能管得住?我们无始以来做了多少事情?因为没遇到佛法,没有遇到真正的佛法教诲,没有认真审思过生命轨迹,做啥就做了。现在有这样的教法学习熏修机会,再不警示自己,你的未来究竟是什么趣向?我们究竟要来干什么?所以初发心很重要!

以果地觉为初发意,顺诚敬心为至道法

有人说我学佛几十年了,怎样怎样。那么你的初发心是什么?所以如来种性与无始无明种性,本身都没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现行中择取什么?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公正不公正,真诚不真诚,是智慧择取还是愚痴择取?这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大事情!当然也可能有菩萨是倒驾慈航再来,他们早都完成了,不需要这些了。如果还没有发菩提心,或者还没有认知本净本具为生命根本依止而相续的源头,我们真要用功夫,在初发心上锤炼自己!要认识清晰,一旦决定,就遵循着初发心,依止这个愿望去实践佛法、实践生命,真会走上金光大道,走向金刚不坏之地;会使我们得到真正安乐,趣向无上菩提之成就,展示无上菩提之成就。能不能运用成熟?能不能认知成熟?

净土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不舍任何时机因缘,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个名号来唤醒自己本来具足、本来清净心智的当下作用。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极大善巧的给予、彻底功德的给予!也可以不感动,但被感动的人一定受益于此。因为在每一时每一刻中,愿意回头,回心即往。所谓回头是岸,所谓立地成佛。成什么佛?随顺着果地觉为因地心,立下就可以随顺得入,成就具足歇心的方便,回归安住的方便,远离压抑、骄慢、徘徊的方便。

我们有这样一个机遇,有这样一个教法,有这样一个熏修机会,能不能恰当地掌握这个机会,运用这个法则?初发心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初发心!一般我们到寺庙都会听老一代人说“初发心成佛有余”。人与人交往,或者一进门都是听到这样的话,说我要了生死——这个话是不是我们真正消化过、审思过,能最初守护它、相续守护它、结果也守护它?能那样做,这个发心不可思议!会感动整个法界,使你过去无始劫以来任何一个业在这个地方真正化作珍宝了。就是我们智慧照见一切因缘,来支持现行的觉悟。

要不然,我们来到寺庙里,还是那三步曲:初发心,调柔、谦让、随顺、恭敬;然后,不过那回事;最后,我比他高明——这样的三步曲会造成家庭的破裂、事业的损坏、人情的败坏,你的道业同样会在这儿败坏。因为世俗中没有人不这样重复。我们可以回顾自己到一个新单位、新环境、新家庭、新生活的因缘中,是不是那样子?就是大家共有的世俗业相。需不需要改变?佛教给我们正思维,给我们思维的正面提示,然后给我正行、正语的提示,正智、正定的印契;让我们了解生命真正价值,像佛陀世尊一样觉悟生命价值,不埋没在自己狭隘短浅的利益上或者情绪上,让我们的身心真正舒展开来。

大家要长期用初发心,成佛有余。我们要把初发心弄清晰,像净土教法,初发心就是佛的果地觉!这是不可思议的大事!我们常在初发心上用功、用力,审视它,令它相续。不要在初发心上把自己更高明或者更玄妙的东西表达出来。你在佛教的教言教义上认为自己有更高明的东西,你一定不是佛教徒了。你夸耀自我,就会出现你该承受的自我压力,给自我增加的压力。你要是传播给他人,则是误导他人,要等他人轮回果报结束,你这个罪才能通忏,十分不易!

昨天我遇到一个居士给我说他想讲法。我说最好不讲法,末法时候讲法不如诵经。大家能诵诵经多好!我说像我这样是伤痕累累,没必要的。这个时代的讲法者不如诵经者来得方便,不如内审自心来得方便,不如好好地厚其德、反思自心、善用自心、成熟自身道德来得有意义。

学习佛法的人,真要把初发心搞清楚。搞清楚初发心对我们来说十分有益。你要搞得准确、搞得认真,修行会十分省力,进趣佛法日日有变化,出生内心之庄严。内心庄严的出生不可思议,是我们可思的思维永远没办法达到的不可思议的清净境界。鼓励大家认真地在初发心上用心、用功夫,初发心是不可思议的事!初发心若不认知,我们就被业习不断推动着生命,推动着生命意识思维相续,就是不断地轮回,习气重复越来越坚固,悄悄迷失在业相中了。业习深厚到一定程度,再想接触教法,你那个贪嗔痴慢疑,尤其是慢疑,会阻隔自己来学习或者实践佛法的机遇。

那三步曲,最后都是慢心——一旦成熟了,慢心飞快增长。昨天还是很谦虚的人、满面笑容的人、很调柔的人,明天那个嘴角一吊,说话已经不是那个味道了。你根本不知道,说这个人是谁啊?怎么出来这么个不可思议的人?就是没办法警觉自己的习惯习气。

我们都知道世尊在施教中有梵音传递的美妙教法,就是八不音声。世尊说法声音,经典描述是八不:不高不低、不卑不亢、不男不女、不强不弱——那样不可思议的中道的音声,在我们听来就是恰如其分。那是他无量劫以来诚实言真实语修持带来的殊胜音声传导方便。音声直接可以净化人心,成熟人的道德,所谓音声佛事。我们在现实娑婆世界的大环境中,若不在初发心上用功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或者杀盗妄淫等等陋习就会整个充斥着生活,可以说是全体。

像沙弥们沙弥尼们,在剃头与受十戒中,就是世俗恶业现行终止的方便。说这个不能做、这个不能做、这个不能做……你通过这些地方的不能做,会认知过去这所有做的恶业,在恶业分中得到休息,成就清净自心的展示。或者无漏心智的回归,或者本净本具心智的回归与安住。就是戒给我们一个初发心的认知、作为标准、支持。所以过去说三皈五戒等等戒律的增上是佛种之依止,是成佛之最初因缘。这个因缘,就是佛种从缘起的抉择事实,让我们离开无明、自许等等业相,有这个恭敬承接的机会。

在世间,要是孝顺父母者,事业有成,智慧安乐;在佛法中,要是孝敬者,是为至道!一切果地增上修持、一切究竟了义修持,莫不来自于孝顺。佛在经典上有说,我们可以查查。《梵网经》上讲孝为至道,就是一切道业成就没有离开这个随顺方便、增上修持的内容。没有说骄慢者能成就佛法利益,或者狂妄者、私心者能成就佛法利益——没有那样的教导,在任何经典中都找不到!

为什么很多修学者会那样骄慢、邪见?初发心!不知道这样激活一切教法的根本来自于感恩、虔诚——这是他的血脉、命脉,是他承接的根本容器所在!很多人刚到寺庙,真有法益;刚到道场,让人感觉这人真不错;刚接触佛教,让人感觉这人从头到尾都散发出善的、调柔的、随顺的、让人感动的东西。待久了,罗刹脸出来了,修罗脸出来了。为什么?初发心,初发心的认知。

这节课提示大家,我们每一个莲友,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是老修行还是刚刚学习佛法,或者过去有什么业相,我们都不问它了,就是问问自己所发心、所守护——自己的发心、守护,了解不了解?若不了解,是不是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初发心,重新认知自己的初发心?摆脱过去“我”的坚固、业力的蒙蔽,重新认识自己的人生路子与修学路子,重新从初发心中回顾自己的人生。

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修学的环境、现象,需要我们对初发心来回顾、认知。要不然有时我们自欺都不知道在自欺!像三步曲说的一样,那可能不是某个人的现象,是一个共有的疾病。鼓励大家从初发心来起步!这是健康的、有益的、简单的、可操作的修学起步的方式方法。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