⑿随顺佛语。唯依佛教
佛「愿力摄得往生」,不是某一事,某一个阶层、某一个因缘修持出来的,是唯佛与佛亲证,《无量寿经》反复告诉我们,这是诸佛甚深行处,就是万德的给予、果德的给予,广大平等的给予、究竟利益的给予、无二无别的给予,这叫摄护众生,使一切众生同生阿弥陀佛清净国土,这同生就是平等的给予,就是现下使你得到一个清净的心、平等的心、安稳的心、远离一切生死怖畏压迫的心,远离一切贪嗔慢疑的心。
我们真正知道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我们在这娑婆世界再也不会贪了,贪对你来说无有意义,何以故?你到极乐世界有无量的功德与善巧,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可以到无量的佛国游化自在,那你现前还贪什么?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七宝,贪财没有意义,那是你真正的家,娑婆世界那点票子,你拼命去夺它,没有实利了。
真正知道极乐世界是自己家的人,贪嗔痴慢疑都没法发生,也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你知道娑婆世界不过是一时的因缘和合幻化的梦幻罢了,你在这个地方就作一个醒梦之人,再来唤醒更多的人醒梦,回到极乐世界这个清醒的家,安稳的家,解脱的家,自在的家,远离生死幻化,远离斗争的幻化,远离九界差别的幻化,归向于一真光明的安稳、大解脱自在。如此转向教化,转向度脱,未有穷尽,《无量寿经》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这是「唯佛与佛亲证」的法。
但是许多人就是引导大家,“你要这么个修,那么个修,得到什么功夫成片、那个不乱”,阿弥陀佛惠以众生真实之利的法,惠利之法就叫这些人毁灭了。
说什么“你放心吧,你爸妈不会给你这么多的财产,他没有那样的慈悲心,你用我的方法,就会偷到这样的利益了”。什么叫偷呢?就是“你这么修,那么修”,以有为的法,以有为的心智,以妄想的情计来对待佛无为的法、清净的法、无漏的教化、不思议的智慧,真是可怜!直指人心的教化,直指果德给予的教化,反而成为一个下流的教化,什么叫下流?以妄想情计发起的极端的自私作业,连一点世间的善法都不是。
我遇见很多这样出家、在家的因缘,“我们啥也不干了,你们大家都要护持我,我要念佛,再干活,生死怎么了?我什么也不干了!” 要大家都伺候他,不明佛果德的给予,作一个极端自私之相。要是真正念佛也好,但你念的是什么佛?大智慧的佛、大光明的佛、饶益一切有情的佛?你饶益的是谁啊?你念的是什么佛?自私自利的佛、狭隘的佛、怕生死的佛?一发心就堕入邪见之中,因不真。
文殊菩萨告诉我们一个发心,「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念佛啊!这是念佛的心啊!
“我要为自己往生,我要功夫成片,我要一心不乱,我要清净”,你念的是什么佛?你学的是哪国的佛教?从地狱遣来的吧。
一定要思维,要严格地、无情地、彻底地思维这个地方,不要用自己那个情计,你说“这是某某大德讲的”,某某大德不是佛,你要信佛语,依佛教。
昨天我们反复讲善导大师那段文字,「随顺佛语。唯依佛教。宁错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若不然,这个地方会丧失大利。佛遣的,我们应当遣,佛让我们舍的,我们应当舍,佛让我们行的,我们一定要行,佛让我们去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去,这样叫随顺佛语,随顺佛愿,随顺佛的智相,成就佛法,若不然,你就念不成佛。
「故名摄生增上缘」,摄什么生?摄九界众生,可并不是摄的哪一类,包括声闻、缘觉、菩萨这三圣道,一定要明白这个地方,当然包括六道。
很多人以修罗道来弘扬自己的因缘,以修罗心象一个修罗一样,到处指手划脚的,自己念了几天佛,作了几件事,学了一点教,自以为是,到处评判,“这个人对,那个人非”,残酷得很。
我们大家念佛,就是善巧,就是方便,因为这念佛法门直接、简单明了,要舍弃杂缘,一心归命,这是唯一的皈依处。在这唯一的皈依处,一念回心,再看这个世界、运用这个世界,就安心,极为轻松、自在、潇洒。
因为识得现世人生不过是个梦幻,娑婆世界不过是个梦幻场罢了,一切众生的贪嗔痴慢疑不过是昏睡的景象罢了,一切差别不过是昏睡的罪恶罢了,在这个地方得以解脱,得以超越,再来运用人生,就是一个无牵无挂的人生,清净明亮的人生。
这是第一种摄生增上缘,摄生不是修,我们都知道,十大愿王是不坏的善根,那是无漏心智中产生出来的教化,但现在人就分不清什么叫有漏与无漏,往往以为有漏的业可以产生无漏的法益,那是不可能的,你若是以有漏的因缘向往归顺无漏之法,可以建立这种随顺的增上;若是以无漏的心来行无漏的法,可以得到无漏的成就,无漏的提携。
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因缘和合了,这个法就显现出来了;因缘一过去,这个法必不可得。这样得以安稳利益,识得自心,方便善巧才能建立。若不然,总以为有个法可得,强执于一个因缘,就会产生无量的过失。
第二种摄生增上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
原文:又此经上卷云。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即为证也。亦是摄生增上缘
「又此经上卷云」,还是无量寿经上卷。
「若有众生。得生西方无量寿佛国者。皆乘弥陀佛大愿等业力为增上缘,这文字唯有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大师这样不可思议的人说得出来,其他人是说不出来的。净土在中国传播上千年,这样说的唯善导大师一人。
我第一次看到这话的时候,的确是惊心动魄的,我说“佛有愿力,怎么还有业力?”才知道佛的慈悲,知道善导大师的悲心彻骨的引导我们大家,悲心彻骨地把佛的果德通过愿力转化成业,接度我们这些业力众生。
我们大家是被业力转换的众生,被业力所昧的众生,被贪嗔痴业力所压迫的众生,所以他说「佛的大愿业力」。佛的大愿回施我们这些被业力困惑的众生,使我们得到大愿的业、大愿的力,成就所谓不离凡夫身,即入大觉位的真实利益。
我们都知道,密教讲即身成就,禅宗叫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净土一法就讲往生。
什么叫往生?这一念阿弥陀佛的万德光明的回施,你担得起,你南无得起,就是滴水投入大海,顿名大海功德。你南无得起,就把佛的这种整体功德用得起,把自己无始以来的差别业力放得下,是不是往生的决定、利益会不会现前?不离当下之凡夫业障之身,成就清净光明之法益啊。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的给予与接度。
善导大师真是阿弥陀佛再来,不是阿弥陀佛再来,怎么能说出这样的真诚彻骨的话呢?
你说我们这个色身有何实质意义?它不善,也不恶,也不无记。善用它,它就善;恶用它,它就恶;无记用它,它无记;魔用它魔,佛用它佛,修罗用它,它修罗啊。这个身可以被十界所彻用,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能不能彻用它?问一问自己。
担得起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你这个色身就可以来运用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果、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光明。这叫南无阿弥陀佛。
如空汇空,如水投水,回入本源,原来人人阿弥陀,弥陀念弥陀,哪个不弥陀啊?
一切众生本证圆觉,众生不知,佛方出世显现这种大的业力标向,使众生得见、得闻、得归、得生,得究竟安稳。我们现世可以运用阿弥陀佛种种功德利益的回施,使我们得解脱、得安稳、得光明,不是某一人、不是某一事,是一切有情同得饶益、同得光明、同得解脱,同得喜悦、同得般若。
净土一法就是光明遍照之法!
不是聚光灯照某一人、某一事,跟其它的修持方法的确是不一样,这就是行持,就是报恩行,就是知恩报恩,就是转向教化之转向之处。
怎么来转向?转个什么?一定要问问。
「皆乘弥陀佛大愿等」,这等就是与自己等,与法界等,与诸佛等,我们能不能与大愿等呢?等者,顿得利益现前,就乘业力增上,直归弥陀大愿海,众罪消灭,善根成熟。这样的教化真是稀有难遇难逢难得。
「即为证也」,这是来给我们证实,使我们大家深信归命,有个归命安稳,不惑乱、不疑惑。
「亦是摄生增上缘」,来摄化我们大家,使我们大家有个真正的安稳利益归向、决定的归向、究竟的归向。切莫把这些究竟、安稳、彻底当作一个名词,那就是我们的落脚处、休息处、涅槃处、智慧处、光明无碍处、无所住、无所在,遍于虚空,尽于法界,横断三际,广大圆明,真实饶益!这些名字的感召就是心地光明的启发。这是第二种摄生增上缘。
第三种摄生增上缘:专念无量寿佛
原文:又此经下卷初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此亦是摄生增上缘
①一念回心,即得往生
「又此经下卷初云。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就是佛告诉我们的三辈,「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上辈、中辈、下辈,所谓的根性不同。
阿弥陀佛真正的回施是什么?「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成就往生之正因。何以故?「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是什么?「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佛的果德真实给予。
所谓利根的人,一念听闻,光明遍照;一念听闻,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一念听闻,平等饶益,平等光、焰王光、解脱光;一念听闻,即是启用;启用之时,即是一念回心。回什么心?我心与佛心等无差别,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往生阿弥陀佛光明遍照、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这个法界,就是极乐世界。法界的清净国土,就是西方阿弥陀佛国土,一切众生究竟的归向处。这一念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你不愿意,那下面就说了,「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是正法眼藏,这是诸佛如来的正法眼藏。就是引导大家一念回心,还有什么教导?
「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皆是引导我们大家一念回心,还有什么?回心之时,即是得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之时,即是往生决定之时,即是往生极乐国利益之时,即是放大光明之时,即是识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之时,还有什么之时呢?
若不然,就是五逆谤法。诽谤如来的正法眼藏,不信佛的究竟果德的回施,不信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的摄化,唯信自己那一些差别的虚妄,或者有些相似的善利,住在珍宝成就的牢狱。若菩萨染著菩萨法益,亦是珍宝牢狱。况且我们博地凡夫那些虚妄境界、虚妄作业呢?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你因为不随顺佛教,不知道佛的究竟的果德的给予,就象太子不知道自己可以作国王位,就开始篡王位是一样的。本来王位会交给他的,但他急不可耐。这样的人自以为是,就是要篡夺佛位,狂妄自大,骄慢增上,不知道佛本来要把这个位子给我们,我们本来就有这个位子,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子。
那些骄慢的人、狂妄的人、增上慢的人,就不知道佛在给他佛果,他要篡夺一个因缘,搞一个增上慢,自己要建立一个幻化因缘。
LHZ在这个地方最突出,他说超过释迦佛多少层、多少倍,真是可怜。但那么多人信,信的什么呢?谁都不知道。我感觉他的因缘,起码宗教热发起了,用《楞严经》一判,王难必现。我们现在一定要谨慎这个地方,谨慎、谨慎再谨慎!若不然,你学来学去,却堕入王难,这太可怜了,太可惜了!
「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劝专念无量寿佛名」,上面是佛的果德给予,下面是众生的根性,三辈说是众生的根性。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佛的给予。大家不能接受佛的给予,才判三辈,皆劝发菩提心,给你一个果德,就是菩提心。你还不知道,那你就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一切众生决定能成佛,一切众生决定能往生,发这样的菩提心,再来念佛,再来专念,成就三辈的利益,这是不得已的根性回施。到观经上还有九品的判别,这是佛的悲心摄化的分支教化了。
以佛的大愿来说,就是以佛的果德彻底地、平等地、无差别地回施,使一切众生得见佛的大愿,也运用这个大愿,来看这个世界,看这个法界,来彻照这个法界,认识这个法界,识得九法界本来无差别,就是个光明相,一切幻化众生原来是幻化差别,了不可得,走出幻化城,得解脱的利益,那这个地方运用不起来,那就说三辈了。
「其人命欲终时」,这个命终还是两种。有的人利益现前了,可以见佛;有的人这个身体舍去之时,可以见佛。我们都知道远公大师,他在庐山东林寺,与在家出家众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在世的时候,有三次见阿弥陀佛垂手接引,乃至说法相,他不与人说,最后临终往生之时才与大家说这个事情。
这就是「佛告阿难。未来众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观诸佛相好者。得诸佛现前三昧者。当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贡高」,就是不要乱说境界,若不然堕魔眷属,坏自他善根,丧失无量的善法的利益。
「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这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临命终时,「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他都会现相来摄护。不相信阿弥陀佛这种大果德的回施,不能真正南无阿弥陀佛者,只是以自己的修持力向往阿弥陀佛,愿生彼国,也可以得到这样的临终的授记摄护;现世的利益有没有呢?也有!有的人得相似的利益,但不得真实的安心、真实的歇心,真正的智慧不能发露出来。
「尽得往生」,这一类人也得往生,三根普被、利顿全收,就是这样的教化。净土一法万修万人去,哪样的根性都可以去。
②行普贤行
当然以我们大家的殊胜因缘来说,真正希望大家现下得安稳,现下得解脱,现下直归弥陀大愿海,不要归入自己的业海,不要归入自己的贪嗔慢疑海、贡高海、邪见海,归入阿弥陀佛正遍知海。
当然这是我们的愿望,也是佛的愿望,你愿意归,是你的利益,是你的善根成熟;不愿意归,是你善根不成熟,疑根遮障,那是个人的因缘了。这个地方,我们随顺佛语,就轻松;随顺自己的妄想业力、随顺九界的差别就很难,包括菩萨教。
菩萨教行不行?菩萨教的行持是可以的,但的确不能跟净土法门相比,阿弥陀佛二十二愿是这样说的,也就是说闻阿弥陀佛的名号,知道清净国土,真要知道阿弥陀佛果德给予,现前超出常伦,即行普贤行。
什么叫「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劝一切有情知佛恩、报佛恩,「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就是对自己,九界众生只有忏悔,没有其它作业;「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来超出常伦,行普贤行。
普贤行是佛的果地回施,是果后普贤的教化,并不是一般的菩萨行能知道的教化,这个地方是非常之教化,也就是八十华严归宗结顶之教化,就是最后的教化,就是一生成佛的教化,也就是即身成就的教化,不离当念成就的教化,了义之了义之教化,圆顿之圆顿之教化,径中之径之教化。
这么直接的路被人搞得歪曲,这么圆顿之圆顿,被人搞得遥远之遥远又遥远;了义之了义,被搞得不了义还不了义,最后堕入世间,连世间法都不如,真是可怜。很多人就是遮障佛的究竟悲心、遮障佛殊胜给予。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