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居士菩萨,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顶礼历代传承上师,顶礼三宝,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愿上师、三宝加持,所讲契理契机,如理如法,愿一切见闻者心开意解、法喜充满,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同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上一节课我们学到这个业果决定,其中主要说到业运作的规律,业因必定感果,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业果不会错乱,对这两条的认识是特别重要的。我们造作了因一定会感果,所以反过来说,我们在感果的时候必有前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接受我们的命运,都是我们自己造作的,业果不会错乱,天老爷不会认错人的,我们经常会说怎么这么倒霉?我这么好的人会碰到这么不好的事,其实因果不会错乱的,“三世因果,绝无冤假错案”,这个是钦定上师说的,我们要牢记这句话,我们对于自己生命中所遭遇到的一切应该要接受,应该要认账,应该要真正的去忏悔业障,改恶向善,去把握我们的命运,转变我们的命运,提升我们生命的品质。
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业果的第三个定律:业果自作自受,非有主宰。业果,不是说是别人给我们的,你说其他人让你生气,他让你下地狱,别人害你让你倒霉,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事情,果报不是别人强加的,也不能够由别人替你来承受,所有的善恶业行都是自己做的,果报承受的时候,也是自己去领受,绝不可能由别人来代替。
《地藏经》里面讲:“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妙法圣念处经》里面也谈到:业果善和不善,所受到的这个果是决定的,自作自受,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那蚕一直吐丝一直吐丝,丝吐完了,把自己也裹起来了,最后自己也就在里面出不来了。
其实众生做小的恶事的时候,以为这个是没有关系的,以为无罪,但是死后受这个报,纤毫受之,就是像毫毛那么细的,你都会去承受。父子至亲,父子在这个世间是最亲的了,但是在歧路上遭遇到一起了,纵然相逢,无肯代受,也没有办法去替对方承受业果,所以我们造作什么就来受什么,就是自作自受。
《法句经》里面也谈到:“恶自受罪,善自受福,异各须熟,彼不相待”,意思就是你造恶就自己去受罪,反过来,我们在受罪,一定是我们以前造过恶;善自受福,你造了善,一定福在等着你呢,如果你现在正在受福,那是你过去绝对是做过好事情的,异各须熟,他们各自会成熟他们的果报,彼此是不会相替代的。
在《涅槃经》里面有一句话大家好好去体会:“善恶随身。父有过恶,子不获殃。子有过恶,父不获殃。各自之始,善恶殃咎,各随其身”。善、恶业造下过后,就如影随身,走到哪里,就像太阳下面的影子跟着你,父亲有过恶,儿子不会遭殃,那儿子有过恶,父亲不会代替的,各自死的时候,善恶殃咎,都随着自己走,死的时候,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说到这里,父子之间互相代受,产生一个问题,在《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大家很熟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个怎么解释呢?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好事情的;积不善的家呢,一定会有坏事情在等着;意思就是说一个家庭的成员,父子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也就是说,如果是父辈造福,那子孙会受福、会带来利益;那前人造恶呢?子孙后面也会受到影响、受到不好的果报,所以世间有这种说法:父债子偿,或者说,给你的子孙积点阴德吧,他们来享用你的阴德。
但是佛法不是这么看的,《无量寿经》在后半部分里面,就把这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做了一个佛法的解读;它里面有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你今生行持善法感到天道,这算是善法,是受报,它必有余庆,余庆是什么?就是从天道下来,你会生在尊贵之家,这个叫余庆;那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造恶业的人,你今生造了恶业,你下了地狱,是这一世的报,那还有个余报,就是从地狱出来,在人道当中你也会短命,而且命运很苦,福报很小,这个叫余殃。
《无量寿经》后半部分写到五浊恶世的时候,就是这么来解读的,这个余殃和余报都是自己在受,不是别人在受;像世间的善法讲:“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及子孙”。这又怎么解释呢?在佛法里面也是可以解释的,这是第二个角度,就是共业的问题,共业,比如一个贪官,贪钱干啥呢?就是他的妻、子在用啊,他的家庭成员在用,所说的不净之财,不会受报吗?当然会受报的,这是一个共业的问题;所以他贪了钱,然后他的家庭的成员一起来用,那后来呢,这些用钱的都会受果报的,在国家法律上来讲也是要受牵连的,从因果上来讲,他们过去共同造作了这种业,然后现在共同享用这样的业的果,这样的一个现象,世间人看不到背后的原因,因果的规律看不到,他只看到表面的一些现象。
比如子女享用了父亲贪污的钱,他今后受的报,就是他爸爸贪污的业,不会让儿子来受直接的这个报,比如他父亲因为贪污被判刑了,但是他虽然用了这个钱,但是不会判他是贪污,但是他享用了这个不净之财,他以后要受这个报,所以他会受关于财产方面的这种报应。
说到不净财的问题,就是现在佛法的衰败,我们世间有好多人把不净之财拿来供养三宝,三宝也会受影响的。现在整个的佛法,实际上并不兴盛,并不是说有好多人在烧高香,好多人在捐钱,庙建的很大,表示佛法很兴盛,因为佛法的实质,是我们众生对于佛法的最尊贵的精神理念的理解,然后它的受持,最后来运用,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兴盛,能够让我们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证悟我们的本心。
现在很多人因为他的财产来历不明,属于不净之财,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伤害众生的手段得到的钱财,然后他拿来供养三宝,希望从三宝中获福免灾,用这个不净之财来修建寺院呐,或者供养僧众,其实对于三宝、住持三宝都是会有影响的,所以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常识。
我们供养三宝的时候,要考虑到钱的来源是否清净,不清净的财物,拿来塑佛像,拿来建塔,佛像和塔,按照戒律里面讲的都是不能拿来拜的,也不能跟众生增福的,所以我们自己在这些方面都是要注意。
从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里面的“殃”,就是家的一个共业,但是不是说父亲杀人他要枪毙,儿子也跟着被拉过去枪毙,不是的;但是他今后也会受到一些不好的果报,果报是因为子女在跟着父母一起享用不净之财,甚至有的时候一起出谋划策,或者有时候帮着销赃啊,总之他出力了,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受报的。
我们有时候感到什么样的家庭,比如说你生在一个屠夫的家庭,他就一定会感受共业的,你说那我不杀猪,我爸爸杀猪,我不杀,但是你是不是要吃你爸爸给你提供的饭、饮食、衣服,乃至于你读书,也是他杀猪挣的钱,然后来供养你,你享用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杀生的基础上,所以你虽然自己不造杀业,将来你必定还是会受这个共业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说,你为什么会来受用这样的财产?也是跟你过去曾经造作杀生的业有关系的,所以这一系列的因果非常的复杂,都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一起去做的话,它里面就有个共业,但仍然是自作自受,就好像我们说一个案件有主犯,有从犯,主犯一定是承担主要的责任,那从犯承担他相应的责任,所以在一个案件被起诉的时候,他有第一被告、第二被告、第三被告,他一般这个排列,是按照在这个案件当中所起的作用,和他的这个发心、手段综合考虑的,那业果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有的人说,作为父母干了坏事情,子女受牵连,其实是这个子女,过去跟他父亲一起干过这个坏事,所谓父债子偿,我们现在都会觉得那父亲是父亲,子女是子女,为什么要让子女偿呢?如果按照因果自作自受的道理,那就是不成立啊?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之所以感应生到一个家庭,一定是有共业的,所以你怎么会知道你以前不是跟你老爸两个一起干的那个坏事,只不过他干的大部分,你干的小部分,所以后来,他承担主要部分,还剩一点呢,他死了以后,你来承担,其实还是承担着你自己那一份,他承担他那一份,他报完了,他就走了。我们人生就是酬偿业报,差一点都不会走,没还够都不行,所以说,我们不要欠来世账,一定要谨慎因果,人生自然就平安无事。
如果有造作一定会承受的,你承受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这是自己造作的,不要怪你爹你娘,你的领导或者这个社会,没有人能够加给你任何东西,现在我们社会的共业是非常重的,交织业也非常厉害;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绝对不是别人造成的,因为这个里面很容易产生责怪外境,我们也很有理由责怪外境,好像我们是一个受害者,现在这种心态在社会上,很多人身上都有,一说出来就很委屈,好像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
其实我们要知道,我们共同缔造了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里面起着作用,也是根据你在这个作用当中的大小,你的遭罪的程度不一样,所以这个共业当中有不共业,我们现在好多人说,反正这个时代都这么坏了、这么糟了,那我就随波逐流吧,我要跟大家不一样多费劲呢,你看大家都在干坏事,我顺便干一下,不干白不干,那个红包不拿白不拿,但是你要知道,你如果这样随波逐流的话,将来就是受报,大家就是一起都受罪,如果你能够在这种滚滚的浊浪滔天的污浊当中,你能够独善其身,像莲花出淤泥不染一样地洁身自爱,虽然我们都在一个时代,大家受这个报的时候,你却是享有特别不共之业。
就像我们世间上的人都很忙碌,然后还为那口饭,生活的很辛苦,不得不上班、不得不受气、不得不奔波、不得不计较,谁想啊?但是不得不,为什么呢?这是业力的驱使!就像我们崇瑄法师,你看他没有那个很紧迫的要去刷卡,对吧?要去打卡、上班,也没有老板来欺压他,他也不需要看谁的脸色,但是他不缺吃不缺穿,然后还有很优美的环境,还有一些真正志同道合的人,来跟他做道友、做朋友,所以生活很悠闲、很自在,他体会不到那种压力、紧张、焦虑,也没有家庭的负担,他也不受家庭的束缚,这就是共业当中的不共业,所以说修这个清净之业多么的重要。
《楞严经》里面说:“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造,还来自受”,就是说这些恶业,我们所承受的这些恶报,它是我们制造的,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地上涌出来,也不是别人给你的,是自己虚妄的心所感召的,所以又由自己来承受。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涉及到我们平常做功课回向的问题,我们会说回向是我自己的作用,为什么别人可以起作用呢?但是回向真正受益的是自己,《地藏经》里面讲:“七分之中,生者获六分,亡者得一分”,真正得到利益是我们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回向?回向,是让我们的心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善法功德,我们的善业在增长,最后得到利益的是自己。当然也会作用于对方,我们行持善法功德,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希望三恶道的众生都能够出离三界;关键是取决于回向的真心,是这个真诚心的程度,就是你回向的作用,并不是你诵经的那个经文本身能够起那个作用,所以人要转经,不要被经所转,怎么样才能够转经呢?用你的真诚心,用你真正的利益众生的那一颗心去持诵,去回向。
回向是很重要的,回向的功德,蕅益大师讲到,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通过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你做错了事情,做了坏事,忏悔可以回向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念法里面所讲的:自业、他业、共业、交织业,过去业、现在业、未来业,无论善恶,一时无余供养阿弥陀佛,这个还不是我们现在有好多人说果地觉好像是一种发明,其实古大德早就讲了,只不过我们心粗,我们的境界低,我们理解不到,所以我们只是很粗浅地去行持,很偏颇的去行持;我们看蕅益大师讲的,这个跟一念法讲的是一模一样的,不管是善法还是恶法,都可以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说把它供养给阿弥陀佛,然后融入阿弥陀佛的智愿之海,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还是有很多人会疑惑的,那我们造恶业也能往生西方?也能回向西方?这个不是说因为你造恶业了,所以你往生西方,所以这是本愿法门最大的一个问题,它是恶人当机论,说阿弥陀佛这个愿是专为恶人发的,因为那些善人他们自己都很厉害,他们有功夫往生,所以这些没本事又造恶业的人,是来接引他们的,这个理论是不成立的,不是因为你造恶业了,然后你就很得意呀,然后佛专门来接你,不是的,是因为你造了恶业,然后你忏悔,这个功德回向,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供养我们的恶业,其实就是一种忏悔的心,是因为这样一颗忏悔的心,不是因为你造了恶你还很得意,还要先接你;那么做善法的功德呢,善法的功德是因为回向之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这样关系,因为行持善法,也没有什么好得意的,因为不是靠你那一点儿有漏的功德,凭它去往生的,也是因为你回向往生西方,有这一颗真诚的心,所以说,你是因为这样的回向之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管善法和恶法,都是因为我们以真诚心忏悔,以真诚心供养来往生西方的,而这个真诚心,就是平等的,在善法和恶法那里,它一样是平等的,有一些善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是回向很真诚的话,回向的力量就大。回向之力,让我们自己、让对方得到利益,所以,我诵经我可以代别人诵,不是你代别人诵,而是你诵经的功德,因为回向的真诚让对方得到利益!诵经的功德自己得六分,对方得一分,但双方能不能够得到,还是取决于回向心的真诚,这一定要清楚,这个因果是因为什么因起作用,最后感什么果,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个错乱因果,很多时候就是就没有办法指导你的行为,也没有办法让你知道你错在哪里。
第四个业的定律。就是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显现的,那么它其中的第一个小点,就是六道轮回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果报,我们现在身处六道轮回,这就是已经是在受报了,是我们每一个众生心本具的德能的显现,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别人把天堂、地狱、或者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天道,这些功德加给你,是我们自身的感通,我们自己如果造地狱的业,我们就去到地狱,我们自己造这个净业,感通佛,然后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六道轮回不是空中突然出现的。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所有一切的现象界都是因缘所生,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认识因果很基本的一个理念,六道轮回,也就是说如是因如是果,它一道相对于一道,都是分得很清楚的,就是我们的心怎么相应,就死那个频道,就像看电视一样的,你看中央电视台,你一定要调到中央电视台那个频道,如果是你正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时候,其他的频道其实都同时存在,但是因为你没有选择别的频道,它就不显现别的频道,六道轮回就是我们的心抉择了六道轮回,就显现六道轮回。
所以当我们以贪心来摄持一切的时候,贪心可以摄持善法,也可以摄持恶法,比如说以贪心来念佛,或者我们以贪心来偷东西,他都是以贪心来摄的,所以最后他感应到的都是鬼道。如果我们以争强好胜的心去打斗,或者以争强好胜的心来修行,我们最后都是感到修罗道。同样,我们以嗔恨心来伤害别人,我们以嗔恨心来持咒,我们要咒死某一个人,咒倒某一个人,他都是感到地狱的果的。
所以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相上的东西是其次的,它是一个外在的表现,真正你的发心,你当时心的频率是什么?那个才是你所对应的那个东西显现的根本因,所以,我们一定要如实知自心。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修行,落于形式过后把自己的心丢了,不知道自己心的状态,当我们在嗔恨当中、贪欲当中、愚痴当中,做这些所谓的修行的手段、形式、仪轨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造轮回之因,并没有造解脱之因,甚至在造三恶道之因,我们一定要知道,修行把握这个心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小点,就是一切法都是因果法。我们现在六道轮回是无始以来所造的业,它留下的影子;这个惑、业、苦是辗转不息的,因为迷惑无知而造业,因为造业而受苦,因为受苦然后就更加的迷惑,无明就更重了,然后就继续的造业,造更深重的业,最后就受更大的苦,所以众生冤枉为众生,因为在受苦的过程当中,就是更加的颠倒,越颠倒越受罪,越受罪越颠倒越造业,是一种恶性循环,辗转不息的一种现象。
我们举个例子,你看这个狗,今年是狗年,那个狗,很多生它都为狗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狗也是因为愚痴而感得这个狗身,狗做久了,狗的习气就很重,比如它见到人,就喜欢一顿狂吠,这个是属于嗔恨心比较重,动不动就要“汪汪汪”地叫,它还要咬人,龇牙咧嘴的样子,挺吓人的,那它吃什么呢?它要吃屎,我们一般认为那多恶心啊,但是在它的这个境界,它的这个习气里面,它认为很香很好吃;狗眼看人低,很高的人,那个狗眼睛一看呢,就是矮矮的,就跟它差不多高,这也是它的一种业感;还有它喜欢肉骨头,我们认为那骨头有什么好吃的啊,那个只有骨头没肉,它就喜欢啃啊,啃啊,啃,你给它其他的东西它可能不一定喜欢吃。你看有的人给自己家的宠物买那种塑胶骨头,就让它咬着玩,就说明连这种没肉的骨头、假骨头它都喜欢去啃,它为什么老是能啃呢?这就是它多生的一个习气,因为这样的一个习气,这种等流的习性,它将来还是做狗。
我们人为什么会做人呢?人有人的习气,天为什么会做天呢?天有天的习气;习气啊,在你真的觉悟之前,它会累积的越来越厚,它很难真正改变的,所以就会长期的在同一种类当中一直流转,等到哪一天,他这个业报受的差不多,然后他下一个业成熟的时候,他又是下一个这个开始了,但是他仍然带着以前的业习。你看有些人是从动物道来的,他就带着曾经做过那一道动物的那种习气。比如他过去是蛇,他是由蛇身转人身的,这样的人,他的嗔恨心特别的重,还有一些,比如蛇到冬天就爱犯困,他也会有这样的特点。
所以我们就会知道,刚刚从恶道出来的,恶道的习气很重,但是他在做人过后,它随着人道的一些习气,慢慢又开始培养,这些都是无常的,都是根据因缘条件而现前的。我们看一个人、看一个众生,看这个现象,就会知道,这个因是什么,因为这个现象一定是由因来感果的。我们一个佛教徒一定要用因果法来看待现象界,你一定不要用世间那种,为什么会这样啊?这样就是不对呀,或者怎么样,所有东西都是对的,为什么?所有的万法都是遵循因果法而显现的,所以站在这里来说,就是无诤,一切都是无诤的,一切都是清净圆满的,那大便也是清净圆满的?是的,为什么?因为你吃进去东西,然后要经过消化,要经过大肠小肠,最后出来,这一切都遵循的是因果规律,最后出来就是那个形状、那个样子,所以这个体现的是法则,你不带着分别去看的话,它就是佛性的展现。我们要从因果上来认识一切法。
像鸟有飞的习气,为了食物四处去奔波,那个心经常都是高举,往上飘。《楞严经》里面说做鱼的就是心机比较沉重,它入水往下面去,我们要知道这一切法,它是怎么来的,在《楞严经》里面讲的特别细致。我们喜欢科普的,应该去读《楞严经》,会彻底的认识这个世界,向你彻底的展示因果法,乃至各种鬼,各种动物,他们是因为什么因来的,为什么那种习气,都讲得很清楚。
在《佛说十善业道经》里面,佛告诉龙王:“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一切众生都在因果法里面,但这个因果是怎么造成的?因为心想的不一样,所以造的业就不一样,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趣,趣就是六道,六道轮转。我们要知道,在唯识里面,他讲思心所,思心所的起心动念不同,就会造不同的业,思心所推动身和语去造业,所以有诸趣的流转,每一道每一道的流转不同,所以佛就跟龙王说:“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就是说:龙王啊,你看这个法会当中,因为是给龙王讲经,所以得到龙宫去,所以就是大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大海中的众生来参加,那大海中形色各异的海鱼是特别多的,他们是不是不一样啊?“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就是这一切都是由他们各自的心,造了善或者不善的身业、语业、意业所导致的。
我们大家看《海底世界》这个片子的时候,就会看到海底里的动物太丰富多彩了,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其实这就是心的不同造成了这些不同;以前看那些动物都特别的好奇,为什么它会长成那样,奇奇怪怪的样子?有些也觉得特别好看,其实都是它的心造的,现在一看这些各种各样的动物,就不像以前总是迷惑在它的皮毛,它的色彩,然后觉得好可爱,喜欢宠物的都是被这些东西所迷,现在一看,就会从因果上去看,它为什么是这样?是它的心造成这样子的。
比如说变成蝴蝶的众生,就是特别爱美的那一号人,所以说爱美的,用这种心造成了很美丽的蝴蝶,然后又喜欢采花,一直生活在美丽当中,自己也是一朵花,自己所追逐的也是花,但是这个生命很脆弱,弱不禁风的,是非常低等的动物,一味的爱美、爱这种外形。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佛就揭示了这个因果法真实的内涵,它是由心造的因果,那心又是无色,不可以见取,见不到,既然没有色相,不可以通过我们的眼根,直接看到它是什么形状,也没有办法取,也没有办法舍,但是它却是由虚妄的诸法集起的;这个地方的心,说的是我们的妄心,造善和不善业的这个妄心,妄心是由各种各样的条件所集起的,就是我们的六根对六尘产生了六识,这里说的心是我们的识心,它是虚妄的,毕竟无主,它是各种条件,如果说你的根不对尘,它就不会产生识,所以说,它是无主的,也没有我和我所,它是随“业”现的不一样,根据这个条件不一样,就现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这会儿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凶猛的野兽,我们的内心产生的识心,马上就是凶猛的野兽样子,和我们产生的恐惧。那如果我们这会儿眼前现的是一头温柔的大熊猫,我们眼根所摄的就是大熊猫的样子,我们内心里产生的是欢喜、怜爱,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很憨厚的大熊猫,所以这个识心都是根据对境而产生的。其实当中无有作者,因为它是众缘聚集,没有谁是一个主宰,说要造一个这个,它是来自做的,而是因为诸法集齐,最后成就了这么一个相。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心如幻”。所以就知道一切法都是不思议的,都是从我们的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而这个自心呢,它是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的,所有一切,我们这个心上面产生的这种虚妄、这种波动,就是如幻的,没有办法真正去获取的,刹那刹那的示现,刹那刹那的生灭。
“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那么,我们就知道一切法如幻,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游戏呢,来利用这个如幻,因为好的也如幻,坏的也如幻,我们就要执着那个好的,智者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修善业,所以它所生的蕴,就是我们所感得的这个五蕴,还有十二处,还有十八界,都能够端正,让见的人看了百看不厌,非常的端正,让看的人心生欢喜,老是喜欢看,我们有的人长得很端正,让人很喜欢去看他,其实这也是他的福德,他的善业所感召的。
所以为什么大家有的时候,说我们这个社会很不公平,有些人是靠脸蛋吃饭的,是刷脸卡,他不需要别的东西,他那张脸蛋所向披靡,那些明星可以一夜成名,拍一个什么片子,然后得到多少的报酬,获取了无数的粉丝啊、铁丝啊,其实你不要嫉妒,也不要说这是一个不公平,这是公平的,因为他的那一种端正、美丽、吸引人,他是无始劫以来修善业累积而成的。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弊诸大家”。佛开示龙王说:你观一下佛的色身,它为什么这样这种端正庄严,让我们百看不厌呢?因为他是从百千亿的福德所生的,我们知道当一个生命觉悟成佛,他即使证悟了法身,他还要用百劫来相好,用一百劫来修佛的相好,为什么佛的像那样的庄严?那种庄严不是一般的美丽好看,而是福德所积聚的,光明显耀、内外明耀,不是我们这种污秽的色身,它是由光明所积聚的,而且佛光一出,日月的光明都会被它隐蔽,“弊诸大家”,这个“大家”就是所有的其他的众生,就是九界以还的,包括菩萨,包括声闻、缘觉、乃至诸天梵众,所有的光明在佛的光明面前,就像是小灯泡在太阳面前一样的,全部都被隐蔽了。
所以下面说:“设无量亿自在梵天,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假使这里有无量亿自在梵天,我们知道梵天在天界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层次,它也是身带光明、身相庄严的,有无量亿梵天在那里,他们的顶光、相光也是很炽盛的,但是在佛面前根本就看不见了,如果我们去瞻仰如来的色身,我们都会感觉到目眩,就是他的光明,像我们这种凡夫,我们觉得让我们产生眩晕的感觉,只知道这个光明灿烂。
“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行善业福德而生”。让他观佛,然后又让龙王去观这些大菩萨摩诃萨,不是小菩萨了,是大菩萨,他们的妙色端严洁净,都是由他们多生修习善业福德,才感得这样的妙色身的;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在这个诸大经论里面,有描述这些菩萨的身相,那是特别庄严;看《无量寿经》里面描述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身相,那是我们众生用思惟都想象不到的。
“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你看了菩萨,再看护法,天龙八部,它里面也有动物的,龙就是一种,然后还有这种地龙,我们说的罗睺罗,其实它是一种蟒,它是属于像我们说的蛇类的动物,但是他们有大威势,这个是他们过去的福德善业所生的,所以他才能够护法。
为什么有的人说佛门当中也是势利眼,你看一些大和尚,对有钱有势的就特别热情,对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就爱理不理的,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因为佛以前曾经嘱托,这些世间的国王、大臣、具威势者来护持佛法,所以他们是因为福德善业所得到的威势,而这个威势可以用来护持佛法,免受种种的违缘的侵扰,能够破除很多的障碍,是这样,由于护持佛法的原因,得到了僧众的一些重视,这是从佛法的整体的角度来考虑的,跟世间的所谓的势利眼,就是攀龙附凤,想从对方得到私人的利益,这个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一个修行人,我们自己要积极的培植我们的善业福德,就是你要去护法,你没有善业福德也是很难的,包括你要追随师父,首先你要都养不活自己的话,其实都很困难,因为现在在世间走动,你走哪里要车费吧,你要住宿吧,你要吃饭吧,还有各种的消费,实际上,都离不开我们的善业福德,一个人要多多地去培植善业福德。
连佛都成佛了,有一个老比丘眼睛不好使,没办法穿针,说了一下:“谁来帮我穿针?来培一点福。”因为给僧众做事情会培福,佛说:“我来。”后来他知道是佛在帮他穿针,这个老比丘就感觉到非常的疑惑和惶恐,就说:“佛,您是万德庄严了,福报完全都具足了,为什么还要来做这种福德业呢?”佛说这个福德善业永远都不嫌多,更何况我们是这样福德浅薄之人,所以,我们不能够轻视善法。
“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就是现在在大海中这些众生,都是龙王的眷属,他们的形色有的很粗鄙,有的大、有的小,都是他们自心种种的想念,作了身语意各种不善的业,所以随业来各自受报,因为大海中的众生,全部都是畜生道;还有一种阿修罗,也是生活在大海当中的,它算是比较低级的阿修罗了,所以实际上都是属于在受恶报的,都是属于造恶业才生到大海当中。
像我们知道鲸鱼很大那一种,觉得好像挺威风的,因为它很大嘛,它很威胁人,有的小船碰到这个鲸鱼,都会一下子就被鲸鱼吸到嘴巴里,但是实际上它生活得很苦,因为它身上有好多小的寄生虫,会咬噬它的身体,它因为体积庞大,需要吃好多的东西,肚子都不饱,成天都在觅食,而且因为它的体积庞大,也会受到一些猎杀追捕。
我们都知道在沿海,渔业都是非常发达的,渔民都是靠猎杀海中的这些鱼类、各种各样的生物,把它们的身体拿去卖,来养活自己,所以海里面的动物,其实也是非常可怜的,乃至于凶猛的鲨鱼,都被捕鲨船猎杀,最后把它的鳍割下来,做鱼翅煲鱼翅,所以在人类这个食物链顶端的人类面前,动物都是弱小的,都是被吃的,因为海中的动物其实也是很可怜,非常的愚痴。
“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佛就劝告龙王说:你现在就应该这样修学,了知因果之后,要善择善法而修,要让众生也了达因果来修习善业,你应该对于这个正见把持不动,不要堕在断常见中。
这个很重要的,我们很多时候好高骛远,我们老是讲空性,佛法的这个根本见地空性,然后我们就理解成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因果也没有了,所以我们爱干什么干什么。干了什么反正他没有后效应的,所以这样子呢,就是说那善做了也没有善报的话呢,何苦呢?那我不如放纵、堕落,或者是肆意的造各种的恶业,我想要干啥就干啥,落到这个断见里面去了,将来必定受报,拨无因果是最大的邪见,这个在现在的时代是非常严重的一种邪见,也是导致社会败坏得特别严重的一种原因,就是这种邪见。
那另外也不可以说是常见,常见就是说好的永远好,坏的永远坏,其实这个因果法,它是一个心所把握的,你心也是无常的,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所以它也一会儿好,一会儿不好,这个在果报上面体现出来,就是出现各种各样的果报。
今天魏浅也在谈到她们北大禅学社,这些同学们以为开悟了就解脱了,了生死了,然后平常大家学习的时候,对于经书都是乱扔,她就感觉到很不妥当;其实这个真是的,我们修再高的法都一定要重视因果,因果它体现的就是佛性,佛性随时起作用,就是因果的展现,所以我们不能说我们都是开悟的,然后这些事情我们都不需要去管了,我们就随意吧,你如果这样说,说明你没有真正的开悟,你开了一个邪悟差不多;所以今天也建议他们,我说你们禅学社也应该学习《佛法概论》,因为我们的各宗各派,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就是佛法的基础架构上的,而因果这个观念是属于佛法的大的框架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石,然后我们再在这个上面,去跟我们有缘的法门去修持,我们就不会走岔道了,也不会眼高手低,最后自己把自己害了,都不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个定律是“凡夫依业流转生死”。凡夫是依业在生活,他是从缘而生的,叫因缘果报嘛;造了恶业、造了善业,这种因,依缘的成熟,它会生果,这个果什么时候成熟呢?就因为这个缘的显现不同,就报通三世。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有一篇论文叫做《三报论》,就是专门说明这个问题:现报、顺生报和顺后报;还有一个是佛法里面讲的:不定受报,就是感果的时间不定,这个是不在他的三报论里面。
现报是什么?现报就是他作的业非常的猛利,他的意乐加行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他的对境很强烈,对境非常不一般,比如说自己的父母、师父、三宝,乃至佛、阿罗汉,或者真正的圣者,这个对境所造的恶业,感受的果报就不一样,会来得非常快,会遭现世报。第一个是对境特殊。第二个是心特别得猛,比如说嗔恨心特别重,有时候有些人发脾气,一下子就把佛像摔了,一下子把经书撕了,那这个对境太严厉了,很快会感果的。
所以我们凡夫造业的时候,一个是造的这个业的对境非常的关键,一个就是你的发心。如果我们同样是发脾气,我们这个脾气发的很轻微,过了好像没有事一样的,轻描淡写的,那他的感果也是轻的;如果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咬牙切齿好像要置于死地,或者我们当时就已经很深的伤害了众生,那么受的这个果报也会是很重的,而且他感果时候就是很快,因为你那个心,你当时想把对方置于死地的那个心很迫切,你感果的时候,他也是非常的迫切,根本容不得你有所准备,马上你就受伤了。
如果我们对于三宝,或者阿罗汉、佛,我们的父母,我们发起了强烈的信心,或者是恭敬心,比如说我说拼了命,我得要守护三宝,为佛法为众生,为了这些菩萨行持善法,那么你今生得到这个好的果报,它也会来得非常快,就是发心很猛烈。
从解脱的角度上讲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叫做深信切愿?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因为他的心很猛,所以说他就可以感得往生的这么强烈的一个因果,要不然我们也是生生世世在念佛了,我们在座的并不是今生才念佛的,为什么到今生还没有往生呢?我们没有达到那一种猛烈的心,我们都觉得往不往生再说吧,或者我们虽然想去,但是世间的这些执着、贪恋一来的时候,我们就把极乐世界放下了,我们就把娑婆世界捡起来,然后不停的在里面去纠缠,所以说我们到现在还在这里流浪、沦落呢,
那么我们念佛,因为这个对境是佛,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对境也是特别强烈的一个对境,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实报庄严土,一个圆满报身佛,同时佛又发得这么强烈的专门针对我们的要救我们的愿,所以两个强烈的东西,我们强烈的信心和强烈的对境契合在一起,所以可以顿超生死。
我们来看第二个,顺生受报,就是这一生结束了,第二世才会出现的果报。有人说,那我临终往生呢?临终往生,你这一世结束了,没有第二生了,我们要知道大家这一生,都是最后一生了,娑婆世界的最后生。但如果你今生是嘴上说想往生,心里头可没真正的想要去,还是留恋娑婆世界的话,那你再等到下一辈子,你再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下一辈子的念佛,就跟你今生的念佛有关系,这个叫做顺生受报。
我们今生有这个善因缘一起来修学净土,可能你有各种各样的家庭条件,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因,就是我们以前曾经修学过净土法门,我们种过这样子的善根。那第二生、第二世成就,那我们修净业的人,要今身受报,来生就太不保险了,那万一又迷掉了呢?所以我们这个顺生受报就是来世。所以我们现在如果受什么报呢?我们追溯到过去世,我们就可能会找到它的原因是什么。那顺后受报,就是第三生或者更后,就是除了第二世以外的,以后都叫顺后受报。那不定受报呢?就是感果的时间不确定,它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没有说一定是现报,它随着你后面不断的去巩固,或者你遇到的各种缘不同,它感果的时机就不定。
为什么有的人现在没有学佛,或者有些佛弟子刚刚学佛,就说我学佛以后,又吃素又行持善法,但是我一家很倒霉,为什么我周围的人没有学佛,他还做好多的坏事情,他却得到了很好的果报,而且升官发财,那其实这是他现在受的报,是他过去所造的善业成熟了,他可能在过去布施过,或者行过其他的善业;但是等到他福报享完了,享完之后他就是受苦,因为他现在造恶业将来会成熟的,报通三世。那我们现在在行持善法,我们现在受不好的果报,那是我们过去造的恶因,现在遇缘成熟了,但是我们这个恶报受完之后,将来我们会去享受我们现在行持善法的这个果报,它是一定的。
我们一定要知道报通三世的道理,就不会被现在社会上所说的这样一种现象所迷惑。还有一种情况特别是你要行持善法,要求解脱的情况下,就是会把过去的业提前受报,就是这个情况。我们好多说我没有认真学佛的时候吧,好像我还烧烧香、跑跑庙,我活得挺轻松的,我一开始认真学,怎么又开始生病了,家里又出事了,有时候甚至生很严重的病,包括癌症,这些致命的病,会感到这个果先受,因为你将来得到的大的果是要解脱,你解脱,但是你这些业怎么办?就会提前显现来消业。
为什么念佛的时候,你不念,你心里面可能还觉得没有妄想,好像也没有那些贪嗔痴的念头,甚至你也觉得比较清净,这个脾气还比较好,也不烦躁,结果你念佛的时候,你用上功,心里面妄想也增多,特别想发脾气,有时候还特别闹心,心很烦,你说应该越来越清净,为什么会越来越糟糕?其实,这个就是我们因为要求解脱,我们这个发心感得佛力的加持,这个加持,就让恶业种子,它会现前,这个在实修里面讲叫“种子翻腾”。
就像我们烧开水,我们把凉水接啦,放在火上去烧的时候,开始它是没有动静的,然后你加火,就像我们加功用行,加火烧,然后它就开始沸腾起来,这个锅底下的脏东西、渣子都会翻上来,本来这个水是很平静,结果里面有好多的气泡就冒出来了,就咕咚咕咚的,一直翻一直翻,就我们的业障开始往上翻,这就是一个好事情,就是无始劫以来的恶业,它翻上来就是要消掉了,因为它本身是虚妄的;你要是不翻起来的话,这些陈谷子烂芝麻,它一直在你的八识田的深处,将来一定要受报。所以现在提前用佛的加持力提前把它逼出来,你现在受报,是重罪轻报,而且将来你就不用再感这些果了。如果你一开始真诚的发心,要了生脱死,真诚的发心你要成佛度众生,可能先出现的并不是给你吃糖,先出现的,是先要让你消业,这是一个更甜的糖,只是它以苦的形式出现。
为什么说乃至于疾病、磨难,我们要看成是上师的给予、上师的加持、上师赐给你的悉地,因为本来如是。就是因为我们得到佛力的加持,才会把你累生累世这种极重的恶业给你翻出来,但是翻出来其实并不是要你怎么承担,翻出来过后,只是说有一些如幻的显现,它是没有实质的。我们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就会觉得我修行让我倒霉了,我修行让我受罪了,然后我们就悔恨,我们就停止修行,我们就找世间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那我们就彻底地玩完了,就被业障打倒了。
那同时我们还会诽谤三宝,说三宝没有用,甚至说信仰三宝倒霉,那你犯下了诽谤三宝的过失,那你可真就倒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么一个业,它有可能会提前,但是它是一个好事情,重罪轻报,远报改近报,甚至轻报,极其轻微的它可以不报,因为其实它翻起来就是难受嘛。
我们闭关,今天下午有一个菩萨来问妙舍,他是我们这里的一个老护法了,特别特别的能干,但是一直都没有怎么好好修行,他现在就是休息,就是干活干不动了,然后就闭关,结果他在关里面闹心,哎呀,看着各种境界,甚至有众生来掐脖子,然后门都不敢关上,晚上睡觉不敢关灯,最后实在闹心了,那闹心闹的就破关了,就出来了。
他今天看到妙舍,他就问师父:“你这次闭关感受怎么样啊?可不可以教一下我呀?我这个闭关,状况很糟糕。”我就跟他谈了一下,他就不懂,他这个就是“种子翻腾”,如果他早一点了解这些道理,他不至于破关,她破关这个缘起特别不好,就形成了另外一个因,将来也会感果的。我们时时刻刻无时不在因果里面,一定要注意,就是我们的这个身口意三业的造作,但是无论你怎么造作,如果你不懂因果运转的规律,你怎么造作都是错的,因为凡夫就是在颠倒里面,他不知道怎么抉择。
所以因果律,必须要学习,必须要掌握的,要不然在这个命运当中你就是非常的被动,你造业不知道在造业,受报不知道为什么受,所以人为什么活得那么苦呢?如果你能够明白因果,哪怕你现在在遭恶报,你知道是怎么来的,你都是心安理得的,然后你又知道怎么样去创造新的善业,那将来是光明一片的前途。
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大家一起来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