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时间到了,我们就接着上节课的文字。
《往生论》十七种庄严的第十二种庄严,“庄严主功德成就者,偈言,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我们就接着这个文字来学习。
这十七种功德它是通过对这个器世间,或者对阿弥陀佛国土的十七种角度来展示其庄严,让我们唤醒内心庄严。一切凡夫有情的内心庄严,或者说顺性的庄严功德,因为我们这个无明蒙蔽啊,就被封印了或者沉睡不起。贪啊、嗔啊、痴啊、慢啊、疑啊、不正见啊,种种五恶五痛五烧的五浊恶世的恶态,在我们这个世界充斥着,所以就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那极乐世界这种种庄严,让我们来对比或者唤醒我们自性庄严,或者自心庄严。
它的缘起就在于阿弥陀佛顺性建立的这个国土,或者说圆满依正二报的这个功德,给一切众生最直接的对接,就是所谓的性功德。所谓的性,在众生这一边不减,在佛这一边不增,那就称为本性、本质。就是不管佛也好,众生也好,心性也好,它的本质是没办法对立的。所以这个三无差别的本质,来给我们对接。那他这个修德的庄严,我们去通过文字去观想、去观察,就能唤醒我们内心这种庄严。他虽然是通过种种的庄严来描述着不同的角度,任何一个角度都没离众生心。佛心、众生心、众生业,三者本无差别。这个佛出世、一切诸佛出世就证实了这一点,所以说佛称为圆满觉者。
我们的觉悟总是复杂的得很,表现的得参差不齐,喜怒哀乐,所以众生的这个觉就是残缺不全呐。那我们通过对极乐世界的观察,令我们的心智庄严唤醒起来,就是说与佛相应,与佛功德相应。实际我们平时念佛忆佛,实践这个法则,就是与佛相应。与佛相应它是有理由的,所谓的理由就是大家常说的理。依本说就是依理说,依真相说就是依理说。依理说,来展示、来引导我们,三无差别,那这个佛的庄严与我们内心的本质庄严是没有对立的,没有差异的。
这一点一旦我们有个认同,那就能入佛知见,或者说入佛庄严,入佛不可思议的法力功德海,或者愿力海,或者庄严海,或者自受用功德海,或者说步入觉悟法界。因为我们的这个无明妄想习惯,已经成了一个习惯,它就蒙蔽。凡有事相就是蒙蔽自心。看到一个相,就有一个现象蒙蔽我们,就所谓的执著,这个妄想就会相续。
那这个十二种庄严,庄严主功德,“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无始以来这个本性的住持,或者说法性的住持,或者法身功德的住持,任何一个有情没办法脱离的。所以过去称为“法身周遍”,就是无处不显不用,那就是法身功德。在我们这个无明业习的惯性下,显现是众生业,那也没有离开法身功德或者说法性功德,从没有离开过称为无量光无量寿。任何一个生命,任何一个体,单体的体质,他不管怎么作为,他离不开这个。离开其体,无以显现。所以“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故”,这个“故”就是没有离开过。
所以我们现在人学佛,他用这个识心分别,说:哎呦,我安心了,哎呦,我见佛了,我念佛了,我这个很清醒,这个时间很糊涂……就是这种分别执著的六、七识的作用,就是我们在这个作用上了,沉浸于此了。那我们回到阿弥陀佛“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这个角度来观察自心,观察生命,依本回归,那就是自显解脱啊。以前念个词儿说“现行总集自解脱”,就是一念三千,或者说一念永念是为真实之念。念念变异是众生流转啊,流转之相。一念永念就是无量光寿,就是六祖大师所谈: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本来具足,能生万法等等等等,无量无边的功德。
所以这个法王善住持呢,是真实说,是理说。那我们顺应这个理,理事不二,那就是所谓的悟处。众生悟处无外乎是回归,就是我们常说:哎,这个事情我心开意解了,这个事情过去结的结松开了。净土讲的往生,回归意;往生,或者是自显意。无有增减,展示其无碍光明。法王善住持故。
净土为什么它省力呢?它这个教法为什么省力呢?就是阿弥陀佛法王善住持故,它的根源就来自于这一点。性,一切众生同,我们用不出来,所以阿弥陀佛以他的修德展示出来了。性德一如,行无差别,这就是往生。我们的心行无差别的回归,不管什么河的水,融到海里就是大海,回归于所谓的水应回归处,或者生命所依之处,那真相就袒露,说人人无量光,人人无量寿。
为什么这么说呢?往生彼国,寿命无量。阿弥陀佛如是寿命,一切众生亦如是寿命。就是彼国人民寿命与阿弥陀佛等,实际就是回归真实。它这个省力处,就是佛讲的无量光寿,就讲我们生命的本质作用的启发、回归、运用。所以称为往生意,“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为什么说往生是法界同生呢?他不说张三生、李四生呢?就是“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光明遍照。那现在世人为什么说这个人往生,那个往生呢?那世人之心呐。佛为什么说临终往生呢?一切众生乘佛愿力愿生彼国,皆得往生。顺应众生心智执著、所取舍表述的,不这么表述,许多人以这个理解的概念上,他就会拒绝,拒绝此类教法。所以对这一类的人,钝根也好,谤疑者也好,作一个利钝全收。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我们一定要关心净土教法,它这与其他教法为什么不同?你看诸佛出世都是一个大事因缘,令众生成就无上菩提啊,入佛知见成就清净道业嘛,就这么一个大事因缘。要不然他出世没有意义啊,他是为了表达比众生高尚,那就毫无意义了,那就是其他宗教的那种主啊、上帝的设置。佛他不设置这个;他要设置这个,那与佛教的整个教义就违背了。所以这个清净平等觉,是一个根源性的一个教诲。
为什么阿弥陀佛一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皆共赞叹他呢?他这个誓愿,是他观察诸佛度生方便,总结出来一个最简单、最方便、最直接、最究竟的教法——接引众生,摄取不舍。“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所以在这个法界中,以报德圆满之身,以法身功德之本,摄化十方有情,令一切有情得以成就。
他就易在他眼目中,他的功德海中,一切众生皆是如来会参与者、一分子。他只是个接引者,接引大家回入如来会。一切生命得遇这个教法,就是如来会之一分子。未接触你也是,你只是不知罢了。这个不知,所以佛就以圆满的报德,以名声的传播,以自己誓愿之力融入心性之中,召唤一切众生,所以“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悟深远”,他所传播之处,闻名无不愿往生彼国,为什么呢?像水归低处是一样的,顺性所致。往生彼国是众生心性所致,它省力就省力在我们一切众生的心性所致,就是极乐世界啊,就是性德海啊。
以前我写了一段文字说,“皆愿觉未觉,共入性德海”。阿弥陀佛他就这么个愿望,或者说他发的愿就是——不管你觉悟没有觉悟,他的功德,他出世,他这个成就,就是令众生共入性德海。“我本来就在性德海中。”对,你本来就在性德海中你不知,他这个垂手接引或者说令你往生,就是共入性德海。实际就是法界有情同归安养,就是令一切生命得究竟安乐,称为极乐世界。这个究竟安乐,无有退转。
我们的生命,你看我们生命中的“受”,过去比丘要观什么,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这个干什么呢?观事无常,观心无常,观这干什么呢?让我们从之中解脱出来。观,那我们观察阿弥陀佛,法王善住持,这个住持法界,要了解这一点。这是个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际他种种庄严都是这个环节,只是说他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阿弥陀佛“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的这样一个法界。
我们都知道《华严经》中讲了很多很多世界,不同的世界,不同的名称,什么莲花藏世界。那我们在现世中讲太阳系啊,银河系啊,多少多少银河系啊,多少多少什么对宇宙的这种人为意识的描述,那跟这个诸佛菩萨境界力、功德力、圆满觉悟力所产生的境界,它不是一个角度,它不是一个……
我们现在就是意识力。我们自己这一生以来,就是过去生都不相连了,你没有宿命嘛。你的记忆中过去的东西就被封杀了,或者说很多渠道很多角度封杀了,只有我们的识心的这一生的记忆了。大部分人起码是这样,有过去的记忆很模糊很模糊,突然闯进来一点信息消息很模糊,似是而非。就是我们被自己这一生的识心,极为有限的识心制约住了。
所以我们观察的东西,像我们现在用科学,用现在人所修行的那一点作为等等,受到极大的局限。所以佛菩萨说经说教,来展示他们圆满观察、了解、运用这个世间的角度、方法与内容,就是不让我们受局限。这一点是净土教法的极特质、极特质的地方。
实际我想一想,我回忆回忆我学净土,我一直想推翻净土这个教法,我一直想推翻它。就是因为最初感觉到这个说法,我感觉像持戒啊、修行啊、三密相应啊等等等等,禅宗的说法啊,我感觉他有他的这个……念佛这个,念一句佛怎样怎样。实际查了很多经典,就是希望找到另外一方面的东西,结果都是赞叹净土的。很少,祖师有。好比六祖大师说,东方人犯错往生西方,那西方人犯错怎么办呢?因为他没有广泛地涉足经教,他就是在他那个现量的角度上会那么说,他不知道阿弥陀佛这个东西方是怎么设置的。所以“菩萨不能知佛智,犹如从生盲”,他没有证到那一点,他就看不到这一点。
我查了很多资料,种种角度,但是越查越没办法离开这个。因为整个佛教的教义讲的就是三无差别,就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为了证实这个,令一切众生入佛知见,就是回入圆满觉。你越查他就是这么一个出世正因,他没有其他因缘出世,他不是为了其他的。但其他宗教你一涉猎就知道了,那就不一样,他们很多说法。好比说这个世界人太苦了,他们来拯济、来救济这一群人了,这样的说法比较多。出现一个先知,出现一个上帝、上帝之子来救我们来了。佛的教法根本不是救你的,他让你“回家”。其他宗教都有原罪,都有原罪。佛教你没有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一切法不可得。
以前我的主要时间,实际念佛之外就去查资料。我认为我有疑心,我就要把它处理掉,就去查、不断地查,查来查去,念来念去……那疑虑没有了,你就不是正信也好,什么也好,你没有疑虑了,那就念佛了,自然就念佛了。没有疑虑了,你不念佛你干啥?我们不念佛,你就念贪嗔痴慢疑。你放心了,因为我们的念很难息止,你停不下来。说歇心即菩提,你说我歇不了。刚好念佛嘛,对不对?歇不了就念佛呗,念得让它休息就好了,满足它嘛!它一天生一万个念,你就念一万声佛;十万个念,就念十万声佛。你试一试,以一念代万念,万万念中入一念。原来一念能满足一切,念念无别啊!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净土这个教法,的的确确是超胜十方,的确是阿弥陀佛的超世之愿。诸佛不赞美真没办法,一切众生皆得赞美。你不赞美也不可能,因为啥呢?它直显一切众生真实心性,妙用无穷,若回归者无不赞佛,你不得不赞。佛法这个特质,他不是来救我们的,说拯济群萌这是顺应众生的那种残缺,那种压抑,那种不满,那种委屈等等,那个自我坚固的状态设立的一个说法。干什么呢?你有那种表述,心中总是有残缺的东西。所以佛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生命,说佛教不是神教,不是一神教,就是这么个真实讲。佛是汝心,他不比你高明,真心回归。
他这个就是无所建立的一个法则,所以说无从毁坏,你毁坏不了他。很多宗教都有一个——我们说有“结”,有一些死角,有一些你拐不过来的东西。佛教他不给你设置,他给你讲生命的本性,那你去考究本性就好了。从本性上入手回归,从本性上认知现象,从现象回归于本性本质。他路很近,都是捷径,或者说他举心动念就没离这个。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