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体谅又不染的慈悲心


弟子:如何真正去体谅众生的苦难,而又不染著于众生的苦难?

师长:这个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实践五念门的第五门:回向门。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真正的净土的核心是在这里: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

你为什么要念佛?我们说为了自己往生,它就不是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是一个为自求的,自了汉的一个心。

所以实践果地觉,佛果已经成就,阿弥陀佛承载一切众生。那我们是不是说,既然阿弥陀佛已经承载了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就变得无动于衷了呢?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不管他是苦、乐,他的本质是清净的,所以他的苦乐的现象,我就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与我无关?

我们现在在实践当中,很多人的果地觉就实践到这里去了。这个不仅连一个真正的正见都不具备,就是完全走入到一个邪见当中了。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依照传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如果没有大悲心,大乘佛法丧失了它的生命。

我们为什么要来运用果地觉?为利一切有情。而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建四十八大愿?如果他也说,哦,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好,那所有的事情结束了,我啥也不用干了。

他为什么要发四十八大愿?为什么要经历兆载永劫的修行,为我们建立了极乐世界,为一切修行人往生净土扫清了障碍,把他的圆满报德无偿地回施……

就是说三种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这个是不可以偏的。这三种心,就是妙乐胜真心。那么我们很多人说,我无染于一切事相,不管众生在受苦,还是说他在受乐,我无染这一切业相。然后呢,我自己不动心。

就像你刚才的陈述当中,你就说,我的心是安乐的,我心是安的,因为我知道一切众生本在极乐。这个地方有很大的问题。

其实呢,以一念为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心,这里面不存在说,我安乐了。然后他们呢,他们的苦乐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完全是颠倒见。如果这样用下去,非常可怕。其实就是只顾自己,佛愿也成了你只顾自己一个借口,而且这个借口非常的有理由。

不是这样用的。所谓安清净心、乐清净心,跟无染清净心,它是一起的,它是一个妙乐胜真心的一个真实体验。

真正的慈悲,用一个最平常的词,就非常容易让你知道它是什么——就是感同身受。你砍你左手的时候,右手会不会疼?

诸佛菩萨以无碍大悲心,把他们所有的功德来回向给众生,生生世世的,来不断的在轮回当中来捞露众生。他凭的是什么?是大悲心。是为什么源源不断,永不枯竭?是因为同体。

你就像你身上有个蚊子包,你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你都得去挠它。但是我们没有同体的这种,就是隔膜的……同体啊!所以你看着,不管是你妈也好,你爸也好,医院里面别的人也好,那是别人。

像上一次,明惟在谈到,她去照顾她婆婆妈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在吃饭,她在拉屎,我这得修平等心。其实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在修行。大悲心是忘我的,跟你修不修没关系,就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看着别人受苦是感同身受的。

它这个不是染著。染著是什么?把它执实。但是不是没有感受。大家千万不要搞成了,最后我们大家其实果地觉拿在嘴上一说,我们把众生苦难都消完了,然后我们很安乐。所以你就不用实践第五门了,你也不是大乘佛法,你也不知道修的是啥,这根本不是佛法。

这个地方啊,大家千万要注意。因为以前我们在实践当中,就有一些菩萨经常说,我无染了。就这些业相我无染了,意思下一句是管你死活,你死活都在弥陀的愿海承载中,跟我有啥关系?我又不是弥陀愿海。跟你有关系,因为你就是弥陀愿海。

为啥叫滴水还海?如果这个海,跟你是无二无别的,它就是要承载一切众生。所以他的苦难跟你就是息息相关的。不管是他暂时的苦难,还是幻象当中的苦难,还是说他究竟无明这个的苦难,都跟你是没办法分开的。

所以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一切众生的往生与我息息相关。他不往生,我不成佛。为什么要发这种愿?那你们都成佛了,我发这种愿干啥?对吧?你们的苦都是如幻的。

就这个地方大家要小心,大家要小心。大邪见!所以修着修着,其实对众生的苦就是很麻木,很麻木。所以现在就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堪苦,我们用阿弥陀佛的这个愿来让我们离苦得乐。但是这个是什么?完全一个自私自利的心。

如果我们在面对一切众生的时候,我们对众生的苦如幻,但是你看看你,你要是说,这个那个了,病了,怎么地了。你就换位思考一下,你这时候也能如幻,那就是等持。可惜我们自己,如果稍微有一点头疼脑热,那真是如救头燃。别人都是如幻的。

它这个感同身受啊,就是佛心呐,它是柔软的,慈悲的,它是跟一切众生,它是同体的。要去体验这个心,否则我们哪有。就知道阿弥陀佛为我们回施这一颗心,我们体验不到这一颗心,我们怎么能够把佛愿真正的融入进去?真正的展现出来?

大家觉得菩萨的四种正行特别好使,就坐在那儿念佛就完了。它不是念那个名字,也不是说你来享受安乐。如果大家都觉得,果地觉过后我特别特别的安心,我不仅自己内心可以安了,我看到一切我搞不定的,我都给它装到那个框子里去。那你这心死了。你死了。

菩萨不是说,是要去回避这个,自己的痛苦,和一切众生的痛苦。是在这里觉悟,然后怎么样?承担。发菩提心是什么?为利有情愿成佛。所以决不会说,噢,我安乐了,好,所以你们的痒痛啊,我都给你们处理过了。

所以大家在实践上面,一定要注意,用心体会。用心体会。为什么说老人呐,病人呐,受难的人呐,这些都是我们的福田、悲田,都是我们的应该供养恭敬处呢?因为只有这样的对镜,能够让你无碍的生起大悲。

这个是,其实本来这种对境是不需要我们把教理套进去的。人的心本来是佛心。我就还是上一次那个例子,你爱的人,你的孩子,你那种感同身受就有。他要生病了,你恨不得帮他去生病;他要出事了,你恨不得帮他去死。那是因为你爱他。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我们倒过来,比如说我们的长辈啊这些,我们很难生出这种心来。是吧?他们稍微有一点什么表现了,我们修个平等心,净慧等持。我们落到这些地方,非常可笑。是让我们那个自私自利的心,顾自己的心,哪怕在修法上面也是顾自己的那个心,真正的能够因为众生的这个苦难,能够暂时息止一下,关心自己。

因为其实每个人本具佛心呐!一念的忘我,去体恤众生的苦难。它不是说你要做点啥。因为像你刚才说的那些都落到了做点啥上面了。我又这样了,我又那样了,我开始是觉得,哎呀,这些我没办法改变,很无力;后来呢,哎呀,反正我都是……他们都在弥陀愿海,我就尽量的做点这个,做点那个,让他们不觉得被我们嫌弃啊怎么样的。你落到了这个上面。

大悲心!是大悲心!大悲心处,佛力自然生起。大悲心,犹如神通,感通佛心,感通佛力,感通佛无碍的威神,就可以展现出来。不是你能干什么。你能干点啥?你干不了啥。你只需要回到大悲心。

而大悲心它很多时候都要靠悲田来引发。就像我们说那种,乞丐啊,孤独的人呐,老人、病人,无助的人,在绝望中的人。这些都是悲田,来启发我们的悲心,应该视为诸佛菩萨的化现。

那我们没有这个,大乘佛法是行不了的,诸佛菩萨的心是入不了的。而且我们说,尽未来际,随顺、实践、传播阿弥陀佛,是做不到的。你为啥要去做啊?你说佛都完成了,那你去做干啥啊?那你不做这个你又要干啥啊?你会陷入一个非常可笑的这种境地。

所以众生无尽,我愿无穷。为什么?大悲心的推动,大悲心的推动。一旦你的大悲心生起来,不需要有人来催你说,要修法,要念佛,要怎么怎么样。你会默默无闻的去体验这颗心,就是周遍法界的这个作用。

所以菩萨的四种正行,全部是在大悲心的承载下面展现出来的。像我们说,哎呀,这个跟通途法门不一样,然后我们呢,就坐在那边,我们不需要做什么作为,我在念佛的时候,我观想一下,这个遍法界了就可以了。你交作业啊。

所以为什么说这个法则,它的实践很重要。就是你真心的部分。实际上在现缘,它是引发你的悲心,不是说你把它当真不当真。

那一念的悲心呐,它是靠因缘启发的。本来它是有,但是没有因缘的时候,我们平常自私自利的,只顾自己的,我们真的就在这个当中,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封闭。

你看很多念佛人很封闭,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无所谓,还觉得自己很无染。他说其他人很痛苦的时候,他就说,你们执著了,你染了,我没有染呐!

所以大悲心,它是一个去除我执的。为什么后面说到三种顺菩提,三种伪菩提?其实啥叫顺菩提?就是无我就是顺菩提。我们说无自性,但是很多人呢,都会把它当成什么都没有。所以就陷入一种邪见,一种空无,一种极端当中啊。

所以五念门的这个传承,对于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这个实践,大家一定是要深刻的去体会的。

为什么《无量寿经》上面说到,在此世界一日一夜,你能够清净持戒,能够念佛修行,胜过他方世界一百年?是因为这个世界苦啊!浊恶啊!能够生起大悲。

一个人成就阿罗汉都非常非常困难,因为那个要成就真正的无我。但是呢,成就大悲菩萨心更难,更难。但是为什么是一定要有菩萨的行持呢?因为真正的忘我,就是那一念的见众生苦,不忍,那就叫悲心呐。就那一颗心与佛感通。

就大家念一下,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上首协侍,他展现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慈悲。大势至菩萨是无染清净。这个都是阿弥陀佛的特质。

而我们娑婆世界,为什么很多人知道观音菩萨?内外道都恭敬、供养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化身无量无边。大悲心!大悲心的示现。

所以这一个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实践。你能够去深入,就众生的苦难,那么你就是真正的在这个世间去行佛之愿。

如果我们对苦难视而不见,或者越来越麻木,然后我们心里说,我处理过了,我用佛愿处理过了。它这个是一个借口,因为悲心是活的。

它不是说,是要故意的在这里去执实,我要去找这些苦难。不是的。而是把那一颗真正心里面的那一颗大悲引发出来,你能够感受它是真实的,生动的,鲜活的。

要不然呢,所谓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自觉觉了个啥?觉了一个只顾自己?法则都用来处理你的东西了,最后我无染了,我安乐了,这些对我都没有什么影响,我不动摇了。最后都回到了自我身上。

其实悲心最大的特质就是,一念悲心起,就是忘我的。其实我们平常靠禅定,哎呀,还何况我们凡夫没有禅定啊,靠你那点什么念佛,你是很难无我的。

就像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报道,比如说大冬天的,有个小孩掉河里了,然后一个外卖小哥,二话不说,衣服都没脱,跳河里去,给救上来,救上来湿漉漉的,还得赶着去送外卖。他那一下掉冰窟窿的那个心是咋出来的?大悲心呐!那是他家小孩吗?不是,还说不定父母还不一定能待见他,对吧?自己就也是一个这种朝不保夕的这种生活状态,凭什么要在那个时候没命的去救?这就是大悲心,因一念的不忍,起来了。

就这个在生活当中其实随时可见,只是众生不觉。那我们学佛的,学果地觉的,不是说要在大冬天跳冰窟窿去救人,就是那种感同身受有没有?感同身受有没有?如幻跟麻木,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把那个如梦幻泡影,它没用在觉悟上,而是用在了一个遮盖上,用在了一个借口上。那我们自己受到一点什么的时候,就不如幻了。就别人的都是如幻的。或者自己做了啥不堪忍受的恶业就如幻了,众生的恶业都是如幻的。就是如果他对你造成了伤害,能不能如幻?

所以这一个,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希望大家在现缘当中珍惜你们的现缘。因为这个时代的苦难非常多,其实就是因缘很多,都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来成就你的大悲心。

按说果地觉就是这么实践的,苦难众生都是诸佛的化身,但是他们的苦难又是这么的真实,为什么?引发你的慈悲。然后你在这个地方,你会生起,对一切苦难,深深的感恩。你也知道它毕竟如幻,但是它的作用力是什么?这个悲心呐!

所以我们所谓的游戏,跟我们大家不以为然的那个心,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大悲心呐,它是一种真正的神通,我们说游戏神通,是一种真正的神通。因为当我们能够跟别人感同身受的时候,那个佛力就会现前。

像我经历了很多这种灾难,大的灾难,很多人死亡的这些。就能够知道那些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很多奇迹它就这么产生的,就在那个时候,就为啥?就是把人的那种大悲,忘我的东西引发出来了。

所以说我们现在呢,在实践当中这一块大家要引起重视,引起重视,还真的是离佛心太远,太远。我们要不断的在这里去观察,在这里真的去融入佛心。智慧、慈悲、善巧就在你的生命当中才会真的展现出来。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