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从此想成时下.至忆持不舍已来】
忆持不舍,对我们来说特别地重要。
【正明因定得见极乐庄严】
“因定”就是从这种正思惟,不断的思惟,这种观想与方法,来发起这种所谓的庄严的利益感召。
【又闻一切庄严.皆能说于妙法。既见闻此已.恒持莫失.名守定心也】
让我们来恒守。我们能不能恒守呢?自己看一看,不能恒守,起码要生惭愧心,惭愧是诸佛如来的庄严处,是一切菩萨行处的璎珞庄严。现在就是各自没有惭愧,对自己的作业意识放任自流,只等阿弥陀佛的这种给予与加被了,不会相应啊,因为你不承接故,那不能相应。你要真正的通体放下的人呢,的确是大家的眼目,的确会做世间人的眼目,你不做,龙天会把你推出来做。所以自己要如实地面对自己的作业,是否真正地舍弃自力的因缘南无了,没有呢,不如观想,不如来恒常记忆,守护自己的这种观想善巧,再来六七识上多运用运用,也是个方便。
【十一从令与修多罗合下.至见极乐世界已来.辩观邪正之相】
因为很多相,每个人基本上,你看我们现在都在看相,欲与修多罗的教诲,就是佛的了义教、大乘教相应,不相应那这个说法的声音就出事情,那种观想也出事情,要审思校正自己。
【十二从是为已下.总结。十三从作是观者下.至得念佛三昧已来.正明克念修观.现蒙利益】
“克”,克制,攻克,强行的制约它,制心一处。这个观哪,我们要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对佛恩决定不会发生欢喜。很多人过去真正的行持过,吃过很多苦头,一次一次的甚至生命的代价,才遇到这个佛恩的教化,心中很感激。很多人很简单的遇到了,什么佛恩不佛恩,就是不在乎,也不当回什么事情。实际佛法的回施啊,这种智慧慈悲的回施啊,这恩德啊真是浩大,但感觉到这浩大的恩德的人有几个呢?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与周围的因缘。
【斯乃群生障重.真佛之观难阶。是以大圣垂哀.且遣注心形像】
要我们看到佛的真容那是太难了,因为真容也可以说是以无容之容、法界之容为容,也可以现报身之容,报身之容非凡夫心力、眼力所及,所以全在这种丈六形象,让我们得见,得观。
【上来虽有十三句不同.广明像观竟】
像观,为什么说是像观呢?给我们结到个地方了,主要是我们的心力不够,障重,所以佛悲悯我们,让我们以形象,以可见的形象、可观的形象来昭示佛的真容,就是假泥容以见真容,假真容以求予。这个真容与泥容实是不相隔离,我们隔离是众生的心障,透过心障得到真容的利益。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
这是报德身相。这个地方我们好好去体会体会这个报德身相。
〖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我们把这佛身高计算一下。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这个数字,众生心力真是没法表达,没法去体会它,是无量的恒河沙。因为佛说法这个无量有无量之无量,就是的确众生心力、诸菩萨心力不可逾越,是无量之无量,是你没法去体验,在这是有量之无量,好比说阿罗汉知道的量,对我们来说决定是无量的,阿罗汉能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一时降,一时脱落,肯定是无量的,你决定没有办法去测知它。那佛知道的呢,那对菩萨、对声闻、对下面的众生来说,决定是无量的,这个无量唯佛与佛能知。
可以分成三个段,六十万,实际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下面就是由旬,也可以是恒河沙由旬。拿一个恒河沙你能算出来呢?我们作为一个薄地凡夫一个恒河沙你能不能算出来,拿一把沙你能不能算出来?很多人见过恒河沙,特别特别地细,恒河是印度著名的几条大河之一,特别宽,沙子也特别多,这决定是非众生心量,也就是无量之无量。
〖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
一个须弥山我们能不能知道呢?白毫相,这个地方就是报德的差别了。不得不折服我们现下的骄慢心,你要是有这个能力,你就可以算那个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是多高,是多大,是多少。某师说人寿到八万四千岁的时候,人高是十八丈你都不信,你说这阿弥陀佛能不能折服我们现前的心里骄慢呢?“白毫宛转五须弥”,我们看看我们自己的额头有多大呢?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审思,不能不对比啊,很多人否定报德差别,你说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差别真实不虚,你现报还在啊,虽如梦如幻,各个受报。这个地方不得不使我们南无佛陀,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佛不说断灭,报德无尽。
净土一法在这个地方要折服不了我们的骄慢,大家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总是念念都还只能克除,体会体会,就是阿弥陀佛再相好跟我还没有没关系,阿弥陀佛把整个果德给我们了,我们也不会要,为什么呢?跟你没关系,实际南无阿弥陀佛就具有这样的功德与内容的给予。
〖佛眼清净如四大海水〗
一个大海水有多大呢。
〖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
每个毛孔的光明也是须弥山一样,须弥山是个啥样子呢?我们作为一个薄地凡夫,说书上画得有,肚子细,两头大,是那样子的吗?你见过吗?佛说的是真实语,我们这么信就对了,叫仰信。
莫生骄慢!要是在这个净土法门上有一丝骄慢都不得法益,有一丝骄慢都舍弃不了自我的东西,都不得法益。所以这个南无二字,就是彻底放下,不光要放下你无始以来的善恶二根,还要放下九界的善恶二根,这就是很重很重的问题了,所以非九界自力所能测度,非菩萨贤圣所能测知。实际这佛力,真是无有边际。
〖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
圆光大家是知道的,释迦佛的应化身有丈六的圆光,若有人常见丈六的圆光必得解脱,就是忆念释迦佛的这种应化丈六圆光,此人必得度脱,那是佛的应化,是佛在我们人间应化的给予,就能使人得到这种解脱的加持,丈六金身,丈六圆光。
那阿弥陀佛的这个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国,那有一百亿个佛国是阿弥陀佛的圆光相,报德圆光相。一亿我们能不能数过来呢?十万亿能不能数过来呢?况且百亿呢?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你知道一个小世界不知道呢?我们真要问问自己,要不然我们的心量拓不开,老爱自以为是,实际我们很多骄慢、不恭敬、不欢喜、不向往,最主要是来自于现前的慢心、邪慢心,你不相信真是没办法。
你要知道一个小世界,你会对佛法充满了向往。那一天某师说他向往神通,为什么呢?他要知道这个世界。我们在这个无明黑暗中一点都不恐怖,一点都不知道惭愧,你连一个小世界都不知道啊。我们看看蕅益大师那个忏悔文,他每次发愿闭关念诵的时候,结坛念诵的时候,那忏悔文写得真是掉血泪啊!我们是什么德性呢?为什么一点这种感激心、向往心、趣向心都没有呢?最主要是邪慢!怠慢!轻慢!末法时代慢疑二心杀了无量人的慧命,下面就是邪见。所以大家一定要审思自己这个机会。
〖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
这个数字决定非众生心力所及,一个恒河沙就决定不是众生心力所及,我不知道哪个人能报出恒河沙的这个沙数,不开玩笑,我们一定要认真地思惟这个事情,不要当佛说话就是一句闲话,咸不咸淡不淡的话,决定不是这样的。
〖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就像阿弥陀佛所行持处都有观音势至乃至无量菩萨众、声闻众左右围绕,以显这种主庄严与眷属庄严,因为一切佛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示现绝待的威摄,这个威摄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具足眷属威德。没有眷属你也没有威德,你孤身一人,那你……你看释迦佛最早度五比丘的时候,大家都商量,那五个比丘就悄悄地说,“我们不理他,我们离他远一点,这个叛徒”,那释迦佛一过来情不自禁地要磕头,成为最初眷属,这是声闻教说,你没有眷属你下面怎么来施教?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
这个八万四千相是勉强说,也就是顺应说,因为这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么高的报德身相,你说八万四千个相好怎么个说法呢?你怎么来观察呢?
〖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我们有三十二相有八十随形好,这个地方八万四千好亦象征有八万四千随形好,这里面是有多少个好呢?我们自己可以看一看,我们自己有几个好。反正我走到哪个地方,只感觉自己的确是三等残废,哪也不好,处处都不好,你看看佛这好,随行之处,天地为之应召,天地为之感化。
〖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
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地繁衍出来。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那我们现在念佛的时间,摄取舍不舍我们呢?我们眼一闭睡着了,这个摄取不舍可能是把我们摄到阿弥陀佛那个光明中了,结果这个身体睡着了。阿弥陀佛这种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你要不念佛的报德,你怎么叫摄取不舍呢?这个摄取不舍你不用它的时候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用这个,要知道阿弥陀佛摄取我们不舍。假设这个地方生决定想,归命想,一念永不再退转想,或者你本质如实想,不可散坏想,那可能就有一个安稳的心念。
就像长者子见到长者了,真知道是他爹了,真正是认得了,认得家园了,认得自己具足了。你要认不得阿弥陀佛,这个地方生不得决定想的时间,总有迟疑处,总有变幻处,动摇处,我们修法总有这种不安稳处,认为是不是我念佛得益不得益呢?念佛圆满不圆满呢?是不是修点加行好呢?再搞点其他名堂才方便呢?你总不能踏踏实实的南无,总要搞一点其他因缘。行不行呢?也可以,那弥陀的教化也护持三乘教,但这个直接的利益,你是不是真正的干净了?你要看,真正的干净了那再说。
所以“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句话,真希望大家印在脑海中,在这个阿赖耶识里装进去,六七识里装进去,眼耳鼻舌身意中所观处、所碰处、色声香味触法之中都能得到,十法界使他充满了。现在我们这十法界没有充满这个光明遍照于一世界,没有充满,你要充满了,你见色声香味触法你也不可怕了,你也就不怕了,那你时时刻刻也就在真正的是恭敬修、长时修、无间修、毕命修,这是必然的缘。何以故呢?阿弥陀佛光明照十方世界,无所障碍,那这十法界必被摄,所以眼耳鼻舌身意那六根六尘一样,那就彻底被摄化了。那我们也真正的放心了,真正的全体念佛,真正的南无,南无是法,是全体的南无。我们现在南无都是犹豫的南无,谈人我是非,肯定是犹豫的南无;看自己的好坏,肯定是犹豫的南无;你搞取搞舍,肯定是犹豫的南无,就是我要剩一点东西,我南无不要彻底,保留一点我,要彻底南无完了怎么办呢?可是我没有我了怎么办呢?
所以南无半天最后还是佛来南无我。真正的南无佛并不容易,彻底通身放下,赤祼祼地回到阿弥陀佛的这种光明之中,一丝得失就不可见了,把整个九界众生彻底都汇入,能不能这样呢?所以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佛摄念佛众生还是念佛众生摄佛呢?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审思,还是念念相应呢,不异不同呢?
〖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
那你要在这十法界真正都南无了,九法界都南无了,你不念佛那才叫怪,那能舍那才叫怪。我们的一切作业都舍不掉了,都舍不开南无阿弥陀佛的光明的给予与照摄,你舍都舍不掉,无从逃逝了,因为啥呢?已经遍照了十方世界,一切世界充满了这个大光,你怎么能不见诸佛呢?以前善知识说大地山河就是法王身,可能在这个地方见到的。
〖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我们假如真在这个地方常作观,常作思惟,如此念法身佛也好,报身佛也好,应化佛也好,都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佛法利益决定是不可思议的。但我们把佛法利益往往有一种局限,我从个人角度审思这个事情,总是有局限性,自己给自己一个局限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
这阿弥陀佛的身也就是一切佛身,实际也是法界身,也是报德身,也是应化身,也是一切色相身,一切触心,一切识心,一切色声香味触身,那都是这个身,都是这个心,决定不疑的。如若疑何见一切诸佛身呢?一切诸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是情世间还是器世间呢?这四种悉檀个个具备。
我们都知道一切诸佛都成就四种悉檀:情世间,器世间,对治世间,第一义谛世间。第一义谛世间就是阿弥陀佛光明照十方国,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那就对治一切众生的这种虚妄的分别取舍,那情世间、器世间亦是佛的法身报身,真实安住有情,载负有情。那我们怎么来念这个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看看。
〖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
这个佛心可能是大家真得好好观一观,我们生活在佛的大光明藏中,大恩德藏中,智慧藏中,慈悲藏中,我们有几时几刻能运用得起呢?
〖佛心者.大慈悲是〗
读读这话,真是感激,大家真是应该为之感动,应该落泪的。佛说这么多说法,归到这个地方,“佛心者,大慈悲是”,佛以无量的方便,无穷的方便,不可说的方便,来饶益我们,这么启迪我们的心智,使我们得一个安稳,得一个解脱,得一个回心转念的机会。
〖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我们这个虚妄的作业,本来是没有缘,佛早已远离一切虚妄,一切梦幻之事与诸佛早不相干,实是无缘啊!佛以悲悯,同体大悲,饶益我们,还是摄化有情。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
“舍身他世”这四个字,一定要好好的思惟,我们这个身,要想即身成就看怎么个舍法。
〖是故智者〗
大家个个都是智者,遇到净土法门的人,决定是智根成熟之人,你不管你现在你是什么样的心态,决定是不可思议的,不管你什么样的状态,只要遇到这样的法门,那都是不可思议的,能遇到就不可思议,况且运用呢。
〖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这跟阿弥陀佛已经相应了,《阿弥陀经》说叫我们系念,并不是让我们搞其他的,系念阿弥陀佛无量无边的这种功德名号,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系念思惟就可以了,能得到什么样的状态那是你个人的根性的利钝了,因缘的强弱,机遇成熟不成熟的问题了。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
还是告诉我们从一个地方入,下面肯定怕我们学的太杂。
〖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一个人要快死的时候,我们不相信可以做试验,有的人生病的时候,要是这个人身体特别不好,你加持真言,你就在他眉心上,头顶处,你两手一按,念一会,他就能缓过来。那真是,那是个好比说是个心灵生命的窗口一样。所以人死亡相要现的时候这个地方发黑,光明从这个地方遗漏出去了,或者说都从这个地方透视出去,从脚底板下面消失掉,那太可怕了,它是个窗口,你把它堵一堵,他也可能就会缓一下,或者你看一下这个人怎么死相现前了。
有些法本上告诉我们怎么来观死相,六种死相,八种死相,任何人都有死相。我经常死相具足,有时候三个四个,真是啊,人人都有死相,因为啥呢?你不是健康圆满的时候都有一分,但要具足了,你就活不了了。这个白毫相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经常观白毫相的人呢,额头发亮,人生命力就特别强,所以智业就会提高,就会出现善巧。
〖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
这给我们一个大安慰,说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佛,你礼拜阿弥陀佛就是礼一切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佛,决定真实不虚的,不会缺陷任何东西,就是怕我们这个心踏不下来。
〖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所以说我们读《阿弥陀经》,说上下左右前后一切诸佛皆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诸佛摄受法门,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呢?你只要念阿弥陀佛,读诵《阿弥陀经》,向往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护念你,给你授记作证,这样的授记品。
〖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休息十分钟,这段文字大家议论议论。这段文字可能是《观经》的一个中心点,分量特别重。
课间开示:
有佛学大辞典,把“那由他”给查一查。这一观的文字,过去人真是学哪一个法门呢,过去学教下人,像法相宗,唯识,要背几个经典,学华严的要背几个经典,学楞严的要背几个经典,我们学净土的人现在都不背了,可能《阿弥陀经》现在会背的有一些,要能把《观经》背背挺好,真是这个地方内容真是……实际净土的经典少,这山上的一个出家师父就是《无量寿经》背的好,能背的人真背到心有所系啊,都不可思议。我遇见会背《无量寿经》的居士特别多,出家师父可能也有吧,少一些,那么《观经》要是会背那才好呢。
大家把这一段文字真是经常的给自己当口诀一样,当观相一样的来思惟思惟念一念,真是不可思议。因为在了义教中有真言,真言就是总持嘛,你这观想也可以总持一切法,你观阿弥陀佛就是观一切佛,那也是总持法,不可思议,所以有一法入,他可能入一切法。
弟子启问:
师:你说的是亿,那亿在印度这个亿,作十万百万,我知道这个亿是这么说的,那由他还这么说吗,那就是一亿。六十万亿,你没法翻译,这可能是亿亿,重复词。我们这里面谁算数字算得最大,最大的数字,从一数到最大的数字,人们不相信啊,人的心力真是,一般到一万二,人的心力就耗尽了,就从一数嘛,掰指头数嘛,数到一万二,人就瘫那了,你要数亿亿,你咋数呢?那心力就耗尽了,一般一千三就了不起的这个记忆了,条理性就很强了。
下面这段文字善导大师的解释分量就比较重一些,我们看一看善导大师的解释。
【九就真身观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十二。一从佛告阿难下.至身相光明已来.正明告命.结成前像观.生后真身之观也。
二从阿难当知下.至金色已来.正明显真佛之身相.踰天金之色也。
三从佛身高六十下.至由旬已来.正明身量大小。
四从眉间下.至菩萨为侍者已来.正明总观身相。即有其六。一明毫相大小。二明眼相大小。三明毛孔光大小。四明圆光大小。五明化佛多少。六明侍者多少。
五从无量寿佛下.至摄取不舍已来.正明观身别相.光益有缘。即有其五。一明相多少。二明好多少。三明光多少。四明光照远近。五明光所及处偏蒙摄益。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广显念佛三昧竟。
六从其光相好已下.结少显多。辄欲观者.难为周悉。
七从但当忆想已下.正明庄严微妙.出过凡境。虽未证目前.但当忆想令心眼见也。
八从见此事者下.至摄诸众生已来.正明功程不失.观益得成。即有其五。一明因观得见十方诸佛。二明以见诸佛故.结成念佛三昧。三明但观一佛.即观一切佛身也。四明由见佛身故.即见佛心也。五明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也。
九从作此观者下.至得无生忍已来.正明舍身他世.得生彼益也。
十从是故智者下.至现前授记已来.重明结劝修观利益。即有其五。一明简出能修观人。二明专心谛观无量寿佛。三明相好众多.不得总杂而观.唯观白毫一相。但得见白毫者.一切众相自然而现也。四明既见弥陀.即见十方佛也。五明既见诸佛即于定中得蒙授记也。
十一从是为遍观已下.总结。
十二从作是观已下.正明辨观邪正之相。斯乃真形量远.毫若五山。震响随机.光沾有识。欲使含灵归命.注想无遗。乘佛本弘.齐临彼国。上来虽有十二句不同.广明真身观竟。】
【九就真身观中】
真身观就是所谓的报身观,因为我们知道阿弥陀佛的报身是以因地四十八愿的这个愿望,顺应这个愿望五劫的思惟,无量兆劫的修持成就的这种报德身,有始无终之身,永远不会散乱的身,这个身摄化于十方。报德身是从修德中可见之身,就像我们的色身是一样的,我们无始以来的业缘积聚这么个身,现在我们现这个色身,那也是无始以来的因果成就的。阿弥陀佛这个身亦是阿弥陀佛无量兆载永劫的行持,顺性行持,顺愿行持建立起来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我们真是应该感到惭愧,是不是应该惭愧呢?应该向往。
【亦先举.次辩.后结】
这个结特别重要,举起来让我们看清楚,然后辨识,分析,让我们来落一个最终的归向。
【即有其十二。一从佛告阿难下.至身相光明已来.正明告命.结成前像观.生后真身之观也】
南无阿弥陀佛真是希望我们的生命有所依托,有所归向。
【二从阿难当知下.至金色已来.正明显真佛之身相.踰天金之色也。三从佛身高六十下.至由旬已来.正明身量大小。四从眉间下.至菩萨为侍者已来.正明总观身相】
不光观阿弥陀佛身相,还观侍者身相,乃至光中所化佛菩萨的身相,因为报德佛有无量的应化身,化菩萨亦无边,无量无边。“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那个偈子写得真是不可思议,很多人在念偈子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影相的光明,心地清净的人在念偈子的时候就可以入观,“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念念偈子都可以入观,得到利益。有些人读《往生论》那九十六句偈子也可以入观,最主要的就是熟能生巧,把这个意识串习串习,把自己强执的其他染著的东西丢弃了,就会出现这种清净的光明。
一定要相信,报德与修德还是在运用上,运用上就是自他二种受用这种分别上,大家要审思,在这个地方不能笼统的否认自己这种向往的觉受力的启迪与增长,就是法喜。很多人不在乎这,说“好了,你知道阿弥陀佛这个摄化就对了,你就不要管了”,那你这个受用不现前,“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那个受用,那你这佛法味不现前,真正舍报之时,所谓真正南无佛之时才能真正体会到。
【即有其六。一明毫相大小。二明眼相大小。三明毛孔光大小】
我们每个人身上真都有辉光。
【四明圆光大小】
我们看到不光佛教这个相画个光环,基督教、道教、什么教的神像上都有个光,为什么呢?就是在久远的过去,人类中这些先贤们都带有光环,就像一些经书上说,一些论著上说,人类最早是从少光天来到我们这个地球上,“呜”都带着大光环,飞行自在,都有大光环,根本不吃这些地上粗重的东西,开始地球生出来的光是金色的,有香气,他就吸这个地气,吸来吸去就贪这个气味,身体浊了才吃地上的东西,慢慢就不能飞行了,在这个世界才安居下来。因为你带着光相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太阳,也不需要日月,就是也不要点灯了,你还费这个蜡,费电呢,耗能量对不对,身上放着光多好呢。
【五明化佛多少。六明侍者多少。五从无量寿佛下.至摄取不舍已来.正明观身别相.光益有缘】
“光益有缘”,只要有缘者,思念者,存念者,称念者,都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即有其五。一明相多少。二明好多少。三明光多少】
八万四千相,八万四千好,八万四千光明啊。
【四明光照远近】
照十方世界,阿弥陀佛这个光明的确是照十方世界的,这一点我们脑海里要搞不清楚,老是感觉到怎么照不到我们这儿呢?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怎么老有障碍呢?经常遇到这样的人问,“你不要讲你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不是障碍吗?我们怎么看不见呢?”这是个大问题,太大的问题了。就是现在的人很多出家师父讲到这个地方,一讲,就废了,不讲了,好了,下来人家也不听这一套了,他这个教理不明,就是被人这个语言转掉了,智光被人盖住了,当下就盖住了。
【五明光所及处偏蒙摄益】
我们现在的确被弥陀这种大光涵养着,起码智光涵养着,你这修光就是报德光,见与不见都包容你,你不见是你的因缘,是你的心智障碍。这个地方不是笼统的,你要不这么认为你一点都无惭无愧,你根本都不会向往佛法,你说“这是佛,佛没有慈悲,佛没有威德,我怎么都看不到呢?要是佛有威德就照住我了”,那你这人肯定是狂妄之人,自大之人,心性上没有惭愧心,遮闭心源,不能得见得闻,这样的在佛法中退堕的人太多了,遇到一点障碍,退堕了。像前面善导大师说“见与不见皆是佛恩力”,这话听着好说,“顿舍现身”,好说不好做啊!我们假设信佛了,现在这个地方马上就生信,就靠倒,就南无阿弥陀佛了,放下这种自己的知见与见闻觉知了,那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下就透视你心里,跟你的心智相融,当下就得安稳。
【问曰.备修众行】
看下面的文字是写得就重一些。
【但能回向,皆得往生】
修什么都可以往生,只要回向,只要愿意回心一念就可以。
【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善导大师把这说重了,他说唯摄念佛人,谁敢这么说话呢?
【答曰.此有三义。一明亲缘】
善知识们哪,往生善知识们哪,这个亲缘太重要了!你没这个亲缘,你不感激,你上哪往生?你生哪去?你生六道吧。无始以来我们的亲缘就是六道啊,根本亲缘是佛,我们忘记了根本的亲缘,所以让我们知道亲缘。善导大师这文字特别地亲切,亲近贴切,恰到好处,他这大白话,白话文,就没法再解释的文字了。
【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
这就是亲缘,说得多亲切,你念佛就像你念你妈妈,你妈不是亲缘是什么?不是亲缘你念她干什么?现在人很多念佛不跟佛亲缘,不信佛是亲缘,就像孤儿叫妈妈是一样的,越叫越苦,越叫泪珠越多,越艰难。因为啥?他不知道他有妈妈,你妈妈在你身边,你叫也亲切,亲缘嘛,亲近嘛,所以“口常称佛,佛即闻之”,看一看这文字写得多亲切。
【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
南无佛陀啊!
【心常念佛.佛即知之】
你看你还不念佛忆佛,你不礼佛你干啥呢?这个地方把我们拉近了关系,一下子拉近了。
【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这是《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不相离远,当来现前,必定见佛”,他这个亲缘。你看我们天天缘的都是贪瞋痴慢疑,你说我缘贪瞋痴慢疑我能成佛,那么你南无贪瞋痴慢疑,结果肯定是贪瞋痴慢疑,那是因果相啊。
【二明近缘。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故名近缘也】
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你称念这个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力的时间,就应现在你面前。你说我不信,那就不应现,那利益就不是近缘。所以疑佛拒佛千里,你不见佛嘛,所以疑佛不见佛,疑者花不开,信者花开见佛,你疑就是把你包起来了,那你的近缘就丢失了。
【三明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
称念的当下多劫罪就除掉了,所以过去的善知识为了劝我们说,念佛人不需要忏悔,干什么呢?实际念佛就在忏悔,就在除罪,当下就在除罪,这含义具足这样的功德与善巧,就是不需要额外的再去搞其他因缘了。
【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也】
这话,善知识们哪,真是大家要是生一念欢喜,你说多踏实的事。增上缘是佛的这种报德摄化,我们念弥陀的大愿,这个罪障得以消除,临命终时,佛与圣众必然能摄化我们,使我们的邪业断除,障碍消除,使我们得无碍的往生利益,这是增上缘,这是真正的强缘,这是往生的根本所在。
这个地方要不知道,《阿弥陀经》写的文字就容易被人误解,玄奘法师译的《阿弥陀经》这一段文字写得特别地清晰,我们可以看一看,我们用经来解释这一段文字。因为玄奘法师译的的确不可思议,他是直译,所谓的直译就是不增减的译,意译就是把它简单化了,把它意向化了,中国人喜欢这么个样子,就是当时人的那种意向。
我们看一看《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的文字。“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系念是众生业分,不乱是佛的给予。里面写得很清楚的,就把这两个分给你说出来,你缘的是佛,佛永远是给予你,你这个系念若有若无,或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系念是众生分,不乱是诸佛功德分,加持分,摄取不舍分。“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即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令心不乱,非是你不乱,是佛令你不乱,因为你有这个近缘,有这个亲缘,有这个增上缘的运用,你得到这样的慈悲加佑,令你不乱,你凡夫心怎么不乱呢?时时刻刻都在乱。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这三种缘,我们缘他这种利益就不可思议,生决定念,那就是决定归命。“在心、在缘、在决定”,昙鸾法师告诉我们这个修法的三个过程,在心在缘在决定,先发心,你看你缘什么,一决定下来,那利益是决定不可毁坏的,所以名增上缘。
这一段文字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一定要知道这个地方是决定真实不虚的。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信不及,所以对佛的唯系就不愿意系,忆佛念佛,老依自己的功夫,依自己的功夫,不依佛的功夫,佛的功夫是不衰不坏的,是清净本源功夫,永远不可动摇的。你自己的功夫,妄想心中生出来的是善恶业,下面会说的,善导大师会讲的,一会变了,一会又变了,你怎么能安稳呢?我们在这个地方认识不准,就不是顺性起修,就是逆性在妄想心中欲求真实,妄妄相争,流转无穷,徒受疲劳。这个地方一定要识得清,识不清晰,第一个发心就识不清,第二步走不动,这修法无益。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
就是说你行其他很多东西。
【若比念佛者.全非比校也】
那是没法对比的,整个内容是没法比的,所以念佛最为殊胜直接。
【是故诸经中处处广赞念佛功能。如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唯明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我们知道四十八愿,许多是这样的愿望,闻我名号即得总持门,闻我名号即得往生,闻我名号即得不退转,闻我名号,闻我名号,都是闻我名号,很多闻名即得利益。那我们闻名能不能得利益,让我们来试,试了让我们来审思,来运用。
【又如弥陀经中.一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这个“专念”,实际就是说,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无量无边,使你系念,就是他抓住你了,并不是你抓住他了,他抓住你跟你抓住他不一样,他抓住你你不累啊。你看我们这别针,别到一个东西上你不累,你要是抓一颗树,你要是一会累了,你一松手就跑掉了。阿弥陀佛就是摄化众生不舍,他摄住你多方便啊,你一回心就想“他抓住我不丢了”,一想阿弥陀佛在摄化着我,阿弥陀佛照着我。你老是想自己要搞啥,你太累了,你自己老是这么个,就是推汽车的人不如坐汽车的人舒服。
当然佛的确给我们一个慈悲的摄化,一样修法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是同得同等的,不需要我们搞自己的因缘,这样就是说缘佛得真正的解脱。如果我们还缘自己,虽然口上在念佛,心里还看自己的怎么样怎么样,并不是真正的缘佛。彻底舍弃自我而缘佛,这是真正的修持念佛法门,所以舍娑婆以归极乐,归极乐就是知道佛摄取不舍而得安住,而得安稳,而得现前利益,就是摄取不舍的利益。往往我们不愿意舍娑婆,还要在娑婆,想在两边追捧追捧,很多人不敢提及这个佛力,一说佛力似乎自己都丢了,这是一个大问题。
【又十方恒沙诸佛证诚不虚也。又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此例非一也。广显念佛三昧竟】
善导大师到后面的引导越来越多,开始拿名号拉我们了,前面是观想,后面是名号,为什么呢?后面会讲到的。我们现在的人观想是可以的,你可以试验,可以作一作,当然也可以真正的因缘具足了,可以去……假设因缘实在是不具,老实念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六从其光相好已下.结少显多。辄欲观者.难为周悉。七从但当忆想已下.正明庄严微妙.出过凡境。虽未证目前.但当忆想令心眼见也】
我们现在的确也没有亲证这种所谓的实相心、大悲心,佛的光明智相,那怎么办呢?来靠佛的加持,佛的这种宣化的回施。
【八从见此事者下.至摄诸众生已来.正明功程不失.观益得成。即有其五。一明因观得见十方诸佛。二明以见诸佛故.结成念佛三昧】
真正地在这个地方能运用出来,真正地得到这种智慧慈悲的运用,善巧安住,能不能得念佛三昧,可以用经典来印证自己的作业,得以归命,归命处。
【三明但观一佛.即观一切佛身也】
这在地藏三经中《占察善恶业报经》下半卷讲的很清楚,十方诸佛同一法身,因为同一法身故,观一佛身就是观一切诸佛身,念一佛名,就是念一切诸佛名。
【四明由见佛身故.即见佛心也】
佛身与佛心实是不二,名号与佛心亦是不二,就是大悲名号,光明名号,具足清净名号,摄化十方不舍名号,所以这个名号亦是佛心,真实不虚。
【五明佛心者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也】
所以净土一法回向为首,摄化一切众生咸得往生,这个发心最简单。许多人就不允许别人往生,“他那个德性怎么能往生呢?”大悲心丢失了,摄化一切众生的大悲心丢了,现在你用的不是佛心,你马上用的就是凡夫心、分别心。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要慈心慈眼相向啊,佛心相向啊,慈眼相向啊,佛眼相向啊,佛眼相看啊,佛心相向啊。为什么希望我们这样做呢?就是希望我们与佛相应。
所以“明佛心者以慈悲为体,以此平等大慈普摄一切”,现在这个学习净土法门的人最大的障碍就在这个地方,不允许别人往生。为啥呢?“现在不要你有大悲心,那你功夫不成怎么能往生呢?”这个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没有大悲心,没有无上平等心、菩提心,这个地方就束缚了很多众生,就没法再被佛的大悲心摄化,就丢弃了这种被摄的因缘,遮闭了佛的大悲心,使很多人丢失了这种因缘。他感觉到“我自己没有份了”,他也就不向往佛法,也就不向往念佛,也不得现生利益。所以一定不要杀佛,你挡一个人往生,你杀一个佛,过失有多大!你挡一个人,与这个地方发生利益,你就挡一个人早解脱,使人受无量的苦难、罪业,你有多大的苦报!这比杀人都狠,杀人不过是以命抵命,杀人的法身慧命,你怎么偿还呢?
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谨慎,莫遮佛慈,莫遮佛威,莫坏佛缘,莫毁佛心啊!起码要知道诸佛所证的果德是什么,让人看到佛的果德,不要看你的德行,你的德行总是有限度。现在在净土法门这个交流过程中,就是大家相互扼杀的多一些,鼓励的少一些,激励的,正面的激励,真诚的激励,圆满的激励,不要那相似的激励,危害人的激励。
有一次在一个道场,他们发一本书,大家看了说“你讲这不对”,我说“肯定有啥标准了,是哪个经典不对呢?我们拿经典看一看”。他说,“不是,某大德这么讲的:这四无量心你没有修成你不能往生,你禅定功夫不修成你不能往生,他举了四个条件,你不达到一心不乱,不达到功夫成片,你怎么能往生呢?你没有禅定你怎么能往生呢?”我说:“说的是很对,他个人的因缘,这跟佛的愿望不相干,这跟弥陀的回施不相干,这跟弥陀的大悲心不相干,这跟净土法门的教化不相干,这是他个人的因缘。”他说,“不对呀,人家是大德,是名牌法师”。我说:“名牌法师,他名牌你要不得利益他也不名牌,要得利益,真正的名牌,你不得利益你不名牌,对不对呀?你不得利益,你怎么能歇心?你得到利益了,你得到善巧了,你得到安稳了,你得到喜悦了,名牌,要不然你不名牌,名牌不起作用,冒牌货。”当时遇到这个事,现在想想,算了,名牌就名牌,你要真是要名牌,你就买名牌就对了。但的确这个地方真是没有办法,现在已经成为世间人的通病,因为这书,大家一看一对照,圈有重点号,这往生四个条件,他这有条件对不对呀?要平等摄化一切众生那还行啊?他不甘心哪。
有一回我到一个地方,大家在谈论净土法门,打七的一个法师说“你给大家开示开示”。我说,“佛慈悲平等饶益一切,因为啥?是一切众生的大悲慈父,称念名号必得往生”,大家生喜悦了。这法师说:“刚才这善知识解释说这个话,不是,他是鼓励大家什么呢?你要念佛,你要一心不乱,你要常供养三宝,你不供养三宝,你不念佛,你不到一心不乱你上哪往生呢?”那底下大家脸又拉起来了,我到大殿外面就哭起来了,我说佛陀耶达摩耶僧伽耶,我这人可能废了,你说话你说什么呢?你说得再好别人一句话就把你废了,他讲得很有道理的把你废了,也不需要费什么事,有道理啊,“你不供养三宝,你不好好修持,你怎么能往生呢?”太有道理了,这个真诚的道理一下子就把你给挡得,就实在你都接受了,大家一接受,说你是魔说,一下你就没有办法。这慈悲饶益众生的佛愿、佛心,被我们杀了,让人看了真是心痛、难受。
所以希望我们这个念佛法门就念佛,一切野干叫不听了,这个地方真是狮子吼啊,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为众生开法藏,并不是要你搞那小恩小惠、小善小恶的欺负别人,这个地方最容易惑乱人,现在基本上被这个东西惑乱了,太有道理了,你说得太真了,太对了。善导大师不惜一切触犯的打这些东西,前面说,错了,菩萨讲错了,错了,又错了,又错了,我唯信佛语,唯信佛教,宁今生错信佛语,我也不信你菩萨不了义教,这话是金刚心,不被异见异解所惑乱。
现在人三句得有道理的话,一听,哎哟……我到一些念佛堂,大家现在都在修密法,其中一个弘扬净土法门的居士就站一边哭,我说“你哭啥”,他说“念了这么多年佛了,他不信阿弥陀佛了”,我说“不是他不信,是你不信,你修密法,怎么不信阿弥陀佛呢?”他说,“人家上师一来人家就归顺上师,就不归顺阿弥陀佛这个上师了,我们还得另选上师,还是上师嘛,只要能成就就可以”。他说他不信阿弥陀佛了,我说,“是你不信,你怕他什么呢?”
念佛人啊,真是信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根本上师,成就一切众生是大本尊,那是真正的信愿真实。一听异语异见异解,安不住了,一下就安不住了,咋听都有道理,这个地方特难,我起码都听了多少遍,耳朵都有茧子了。所以一念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不要讲了,你再这样讲,我告诉你,那肯定是你瞎却众生眼目”。我说,要是念佛的功德、佛的愿力把众生眼目瞎却了,我生生世世尽未来际我都是瞎子,没有眼目,永远住在黑暗之中。说佛的光明,说佛的愿力,说佛的威神能瞎却众生眼目,你说你的知见能给众生带来眼目吗?这不是诅咒发誓,是人不知道念佛何以为念佛,缘佛何以得度,何以得脱,何以得智,何以得以成就,不缘佛就缘自己的妄心妄念,缘别人的妄心妄念,妄作妄意,疑见疑解疑法疑行,结果自他二种利都毁灭了。
有一个善知识在网络上骂我说,“你这个慈法一会搞禅,一会搞密,一会搞净,你不怕把众生领到邪道上去?”这真是干净痛快,我说要多骂几句,这骂得太好了,肯定是瞎却众生的眼目。这是专门来提醒大家的善知识,真是善知识。这个地方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分量特别大。
所以在心在缘在决定,我们缘佛的愿望,佛的光明,佛的威神,所以有近缘,有亲缘,有增上缘,必得度脱,不会被疑见疑解疑情所惑乱,你决定现世得利益,金刚心,金刚地,入金刚果位,没有啥好说的。你一天摇头晃脑的,像墙头的草一样,你不要说佛法利益,你人先没安稳呢,没有归处。
这个地方说得重一点,不过希望大家一定要在这个地方审思,现在这是净土法门的这种翻车不翻车最主要的一个点了,特别重要的一个点。缘的东西是众生知见,是众生的修持,是一些善知识的修持,善知识的知见,不是了义之根本,不是佛法佛教之根本,不是佛所亲证的果德,不是佛的大悲心,不是佛的大愿心,不是佛的大神通力、光明力,是众生心智疑见疑解。在这个地方不怕浪费时间,好好的去对比,看看这个世间自己的心,自己的用,要在这个地方落实了,真正安稳了,谁都骗不了你了,不要说这些一般的凡夫,一般的大名头小名头,就是诸佛菩萨来都不能骗你,释迦佛亲来都骗不了你了。
【九从作此观者下.至得无生忍已来.正明舍身他世.得生彼益也。十从是故智者下.至现前授记已来.重明结劝修观利益。即有其五】
我们现在正思惟也是修观,观察思惟,善自观察,以智慧的眼目来观察,顺法来观察,顺着《观经》的这种正观来观察。你久久的观察,的确你会在世间这些因缘上再也不会被他们惑乱了。这个人说一套,那个人说一套,我经常听到人说净土法门是不了义教,这个那个的,包括大德说什么。都可以说,不起作用,影响不了你这种行持,影响不了你这种安住,在这一定要看清楚。
【一明简出能修观人。二明专心谛观无量寿佛。三明相好众多.不得总杂而观.唯观白毫一相。但得见白毫者.一切众相自然而现也】
以前反正是说了个提示吧,你就看光明点你能看到,就做阿弥陀佛白毫相观,挺好观。你要常作此观,系心不舍,就会出现一种挺方便的因缘,包括见到一个人恨你的时候,那眼睛发出一点光,你说“哎呀,阿弥陀佛白毫相!”你就会生喜了。真要观惯了,什么光都是这样,别人骂你,那忿怒火生起来你看阿弥陀佛那白毫相是啥,忿怒相,忿怒光都是白毫相。这养成习惯太好了,就只要是有生命动源的时候,都是弥陀的白毫相。
能不能观呢?就是系心一处,就是什么因缘都住到这个点上去了,容易契入,由一观而入众观,由一真而入全真,可以试验试验,作一作。但你要说真正当真了那太好了,只要有明相你就生喜了,不管什么样的明相就生喜了,你都会生喜悦的,听到声音也是明相,弥陀的白毫相放光,放个光出来说法声,刮风也是,只要有动力,一切动源都可以引发出来。你这个地方只要契入,像有人念佛一样,听到风声是阿弥陀佛的名号,那汽车声音,打鼓声音,什么都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了。你要观白毫相呢,你观着观着,什么都是佛的白毫相,那也是方便,所以由一观而入最为方便,这个地方是个串习问题了。
【四明既见弥陀.即见十方佛也。五明既见诸佛即于定中得蒙授记也】
很多人读《阿弥陀经》,我不知道现在大家这个感觉不知道有没有,在读《阿弥陀经》的时候,真是诸佛给你授记,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乃至说十方诸佛,要读《称赞净土佛授受经》,这个授记品讲得特别清楚,常读常读,就会现授记相,诸佛真会来为你法子授记,说法授记。经常读,有的人一天读,善导大师他常鼓励那些人读,读十万遍,多少万遍,我们现在人就是杂也好,什么也好,心不专一也好,行法不真实也好,的确不得法益。
以前我到福建仙游县,有个尼师不识文字,她画圈圈,把《阿弥陀经》画会了,就是别人说一个字,她就画画画。在那一带影响大得很,那菩萨叫什么名字我倒忘了,年龄特大,身体有条腿不太好,眼睛也不好,反正就是身相特别不好,一歪一歪的。但是出家师父对她特别地敬仰,周围的人对她特别地尊重,那种尊重是超常的尊重,她什么都不干,一天到晚就是《阿弥陀经》,因为啥?她没有文字,她不会,她学得是太艰难了,一个一个字画出来,说玉米画个玉米,一个字一个字画出来的学会了。就特别尊重读,读得大家对她那种信心、向往,他们说她得道了,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啥?整个生命都融到里面了。
他们领着我去见见她,“那老菩萨,你念佛人你不见那老菩萨你太可惜了”,领着我们去见,说不出一种啥感觉,有种啥感觉呢?人就这么个了,不会被啥动摇了。她专门给我送了个折叠本,她天天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里面有授记,天天就授记,有十方诸佛一切法界缦,都有四种缦,经常读他就加被你,把你包围在里面,整个身心世界就溶化在里面,不可思议。
“于定中得蒙授记”,我们知道读经是正定行,很多善知识,像智者大师,宗密大师,还有很多善知识,都在读经中……我们能不能呢?实际凡夫这个心杂乱的时候,他真读读读……实际上净土一法至简至明,你要说我喜欢正思惟,天天念名号难受,那你就读《无量寿经》,读《观无量寿经》,读诵思惟,随文入观,消归自性,必然得正定善巧,必蒙诸佛授记,得真实清净。实际净土一法善导大师把这个修法行法讲得特别清晰。
【十一从是为遍观已下.总结。十二从作是观已下.正明辨观邪正之相】
还有邪正之说,你不随顺佛教施教,不得利益,是名邪观。
我遇到许多学净土法门的人,我说“你现在怎么念佛?”“念佛啊,念佛要求一心不乱”,我说“谁传授给你的?”“某某某”,我说“他得一心不乱了没有?”他说“不知道”,我说,“不知道他怎么能传授给你一心不乱的教化呢?”
好比这么说,我这个思想强得很,以前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这个地方你一定要相信这一点,你要不相信这一点,很麻烦的事情。以前我们没有念过三十万遍,我遇到一个人可能在社会上造了点违缘吧,就是随时生命会被消亡掉,他就找我,说咋个办。我说:“你老老实实念往生咒,赶紧念,一天最少是三千到五千遍,拼了命的念,就这么念,念完了就随它,你该干啥干啥,该咋地咋地。”他说他开始难受,一天心里难受,一天心里难受。因为那时我一天只念八百以内,一天就念这么点,因为事多啊,这个那个,心里就难受,后来赶紧就补,我一天念三千,念三千也难受,念五千,还是念过三十万遍以后,再给别人说的时候,别人都不顾,不是我给别人说,别人说“我能不能念念往生咒呢?往生咒我感觉挺好的”,我说“好,念三十万吧,现世业障消除,你轻安得很,你对佛的中观的教化你特别容易欢喜,就是不择二边的教化你特别容易生喜”。你这一说,对方马上就开始,只要他一发这个心,三十万很快就念完,但是以前就是说别人累我也累,就是在这个地方你没有行持。
那你说我们念十万声佛号,读诵《阿弥陀经》,大家都能做到,这个地方跟人修禅定、一心不乱不一样,你没有达到一心不乱,你怎么能传播一心不乱呢?不是,这是个大问题。善导大师他虽然能入观,他教他的弟子入观,包括这些出家众,后来出现违缘了,就是有人观,突然出现一些伤害,受到一些冲击以后,生瞋恨心了,退失因缘了。他感到不究竟,就遇到道绰禅师,才开始传播持名号这种善巧,持名号凡夫都可以传播,系念不舍我们可以传播,我们可以系念,你不系念你要生惭愧心,大家都一起系念。但你要教人家念到一心不乱,你遇到的这个师父他一心乱不乱呢?你要不搞懂这一点,他都乱,他传播给你的是一个妄法啊,你没有标准哪,没有传法的四个过程,你怎么能修证出来呢?这是个大问号。
我见过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个地方走到死角了,整天要自己的命,精神分裂,就是得不到一心。我感觉是个大问题,希望大家讨论。我要是不明白这一点,我也是比大家颠倒的厉害,在这个地方我们不得不审思,现在在弘扬净土法门中,大家都说你要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你问这个传播者他做到了没有呢?他没有做到怎么能传播呢?这真是个可笑的问题了,他都没有吃到苹果,他怎么叫你吃苹果呢?他都没有见过苹果,他怎么叫你吃苹果呢?
善导大师教导我们持名号,我们可以持,叫我们系念也可以系念,我们大家都做,你凡夫也可以做得到。有的善知识判达到一心不乱,在声闻教中,不证阿罗汉,就不为后有,你达不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你不停心,你不入那一位,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法味。那样有几个人能往生呢?这样的善知识怎么不想想佛的慈悲呢?这个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教化呢?
我真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对自己的法身慧命,对一切有情的法身慧命真正的认真的看一看,这是关系到一个法义、一个法的传播问题,也是大家实际的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干系。我们在学习净土法门,因为你要给别人说的时候是你自己也有这种业缘,好比你告诉别人,你要念不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你不能往生,你这么说的时间,你保证都会被这个障碍了,你要没有这个障碍你不会给别人设计这个障碍。这三根普被,利顿全收,这个全收的教化被我们扼杀掉了,你扼杀一个人往生,你就等于杀一尊未来佛啊,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一个人有缘千辛万苦的来找你这个善知识,“你给我讲讲净土法门,我这生太苦了,我想了生死”,你说“你念吧,念到一心不乱能往生”,这也太吓人了,那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有的人真不行,他在社会上这么乱扰的地方,他修不到怎么办?他对自己退失信心,是你把他杀了,还是他把自己杀了呢?这是个大问题啊,我遇到这事太多了。
很多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跟我没关系,我感觉到跟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人,交流净土法门的人,都有关系,跟谁都有关系。怎么没有关系呢?人在相互引导嘛。所以这个邪正啊,就是我们要有个出处,出处在哪,很多人也拿这说,这是祖师说的嘛,那净土法门的根本纲领你怎么不要呢?念佛忆佛你怎么不要呢?所以祖师之言都是圣言,那佛语你怎么丢弃呢?念佛法门你怎么不在念佛呢?所以善导大师在这个地方手就特别重,“唯信佛语,唯依佛教”,你不要信他!要不然我们今天听这个人说,明天听那个人说,后天听那个人说,一天心里惶惶不安的,朝三暮四的,怎么能学佛呢?现在真是一万个善知识似乎有一万种说法了,你要不依一个教化的这种传播方法,你怎么办呢?
这个地方浪费大家一点时间,的确需要大家严格的思惟思惟,深刻的思惟思惟,认真的思惟思惟,决定不留情的思惟思惟,不要管名头虚假的思惟思惟,来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佛,对得起有情的思惟思惟,一定要真正的思惟,这个地方不得不认真啊!你不认真,错说一句话,引导到别人,我们咋办呢?
我这不怕堕地狱,我就说,就是到福建,就有一个中阴身,我那时睡觉还是打坐我忘了,就来找我的麻烦,“咔”就把你干了,“你给我说,你说念佛都能往生,那我现在怎么不能往生?”那真是可怕,那中阴跟着我,“你瞎说,你说念佛都能往生,那我怎么不能往生?”就是中阴没有得到利益的时候来找你的麻烦。从那以后,我说天呀,亏他还念着佛呢,阿弥陀佛这个教化还给我们有点,说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你念佛必得往生,这是佛的愿力,不是我们的力量,转到佛那。要是真正自己,那中阴非把你撕碎,这根本不行,你这个身,“噼呖啪啦”就把你干了。所以我老实的很,讲阿弥陀佛,一定要讲阿弥陀佛,不要讲自己,讲自己分,讲自己的所见所行,障缘差一点都来危害你。
所以这个法门,唯佛是念,唯佛是从,唯佛是依,没有我们个人任何东西,要不然你担不起这个因果报应啊!担不起,不是说我们不能讲,我们担不起,我们没有能力去把人给救度掉,把人给解脱掉,你那修持力不够,怎么办呢?唯仗佛的愿力、佛的功德、佛的摄化,是佛的这种威德导引众生,导引自他,使自他皆得这样的利益,这样才能和盘托出佛的教化。所以净土法门是讲佛的教化,示佛法如佛嘛。
出现障碍的时候我们可就难了,那真厉害,因为你也受伤害了嘛,他来找你麻烦,恐怖得很。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思想意识彻底搞清楚,要不然遇到这种因缘的时候,你就搞不清,真伤害人哪,那使人流转到六道去、恶道去你咋办?你负得起责任负不起啊?负不起这个因果报应。
【斯乃真形量远.毫若五山。震响随机.光沾有识】
把佛的功德推给一切有情的时候,一切众生的确是咸得利益,莫不解脱。我们自己,我等薄地凡夫只能随顺佛教,随顺佛心,随顺佛愿,没有自己分。
【欲使含灵归命.注想无遗。乘佛本弘.齐临彼国】
这是个大问题。“本弘”,本弘誓愿,把它简称了。
“齐临彼国”,这光明一照就照于法界,有的人就照自己不照别人,照照自己干什么呢?我当上帝,我再指导别人,成了我的专利权了,那么个东西,出事了。所以文殊所发愿,愿共诸众生同生彼国,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先跟大家一样来同出生死苦海,这样就有大善巧方便,就没有这种所谓的骄慢、邪知,所谓的使大家同入魔的眷网。
“齐临彼国”,等蒙摄受,咸得往生,这话多亲切啊!不高不低,刚好清净平等。要不然我们真是现在学这个净土法门,难度特大,我遇到的障碍,感觉到的障碍都是这样,就是我是善知识,我教导众生,我现在已经安心度脱了,就是先要标榜一下,然后才来给人家说法,让人家敬仰,挺了不起的。能不能给人带来利益,是个问号,这样有骄慢分,有我分,往往人家看你其他因缘的时候,也学你其他因缘,成障碍了,不能彻底南无佛,有保留分。
【上来虽有十二句不同.广明真身观竟】
今天就到这个地方,还是希望大家下去把净土一法这个传播中遇到的种种的不相应的因缘,我们好好思惟思惟,下面能讨论争论最好,真把它杀清楚,不怕争论,依经依论把它争论清楚,我们个个得安心,得利益,得解脱。
《观经四帖疏》的学习,昨天我们进行到真身观。这一观的内容,善导大师通过三种缘——亲缘、近缘、增上缘,来使我们发起对弥陀这种强烈的愿力的亲近的摄化,光明的照摄的利益,仰于摄化的利益,这种感悟或者一种向往、一种启发。
现在社会上普遍传播的方法,多是自己发起一种什么样的向往或者什么样的信心。就《无量寿经》来说,他有四句偈子,或者说《往生论》的四句偈子,都直接告诉我们,“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我们这个闻名愿往生的利益、信心,都来自于弥陀的愿力的摄化与给予,这是决定性的,所以“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要是从我们妄心中发出,那就不是这样了,就不能说是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那就是有的能到,有的就不能到,那这个三根普被、利顿全收、无机不摄的教化,那就被人搞成针对某一机、某一缘的教化。
这个广大的摄化的法门,就是佛果德回施、饶益一切有情的教化,就是其佛愿力所成就的功德与给予,摄化所成就的利益现前,非是某一人、某一类的众生的作业产生的利益。所以这个地方假设我们认识不清楚,那就辜负了这个法门的整体教化,辜负了遇到这个法门不可思议的利益,也辜负了善导大师苦心的诲喻。所以《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讲的分明是佛的愿力使我们有往生之欲,有往生的利益,得到不退转的摄化的成就。
《往生论》上,天亲菩萨用这四句偈子讲,“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那你要是观众生的作业,九界的差别,那可能就千差万别了,那就有的往生,有的就是不能往生,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啥呢?众生作业各有所别,各有其类,有邪定聚、不定聚及正定聚,那正定聚往生是必然的,邪定聚及不定聚不敢说,不好说,因为啥?不定聚是不定相,若善若恶;邪定聚已经堕落下去;那依佛愿力呢,一切咸得往生,遇无空过者。所以这个法门,大家要是不知道经典的教化,论典的教化,那大家就妄自发明,就贻误众生,瞎却众生眼目,阻碍众生成佛之道,过失那是不可言喻的,你怎么来思惟面对这个事情。
所以这个真身观大家下去有一个体会,就是弥陀这种回施的真实的利益,使我们得见这种往生安稳的决定的亲缘、近缘与增上缘,没有这三缘,出离生死苦海那全是无由啊!虚妄心中刹那生起信心,刹那又灭掉,虚妄心生出来刹那的修持,刹那以后又死去,永远在变化之中。我们的生命与意识的作业,九界有情没有真正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菩提之前,都不能说是真实具足,都是不能饶益十方的,菩萨最后一品无明,尘沙无明,那也不能说是能饶益一切有情。唯有诸佛亲证果德,饶益一切,无有遗漏。
《无量寿经》这四句偈子是净土法门的一个眼目,《往生论》这四句偈子是证实诸佛说的这种教化,就是以佛的愿力而产生的,无有空过者的给予善巧。就像太阳一出,一时我们这东方世界一时大亮,那它到下方呢,一时西方世界一时大亮,虽然不能周照于世界,那是世间因缘。阿弥陀佛这个无量无边的光明,你只要是存念,遇见决定是无空过的,那遇到我们自己的业力,那就是有所障碍的因缘了。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所障碍,无所障碍,遇无空过者,这遇无空过者的人得以这种利的摄化,得以无遗漏的利益。无遗漏是利益,遗漏就不是净土法门的业,就不是佛的果德与威神与善巧。
所以净土一法看着很容易,实际很难至心信乐的向往。至心信乐的向往,不假任何方便,必得往生彼国。那你执持名号,实际就是弥陀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真实功德的内容,愿力的内容,摄化十方的内容,所以名号的功德内涵要透视出来。那《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说得很清楚,说有至心信乐之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只要执持名号,闻已思惟,极乐世界殊胜庄严,闻已思惟,向往彼国,至心信乐,决定往生。
现在人执持名号是什么呢?把这个名号当成一个空洞的、没有报德内涵的一种所谓的瓦子、拐杖,这样就跟净土法门脱钩了,就回归到一种自力的或者说一种圣道的求功夫成片一心不乱的一种行持方法,不是不行,他跟净土法门的根本利益脱钩了。就是这个载负众生的汽车,你说我要组装个汽车行不行呢?也行,这跟组装汽车比,让他来载负你,他已经成就了,所以以佛的果地觉来载负有情,直接地饶益有情,给众生带来安稳、解脱、智慧,教化利益是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净土一法要以感激心、感恩心来念佛,欢喜踊跃,你情不自禁的时候会念佛,整个身心世界融入了对佛的赞叹与敬仰,那感激之心是情不自禁的,那这样的念佛省力,亲切,安稳,利益真实。
那你说我要求往生,我要求得功夫成片,我要求得个什么状态,那这个万德洪名在你的当下就被你扼杀掉了,就被你误解掉了,被你取舍分了,就是你把它切割掉了,这个具足的万德洪名在你这就不是万德名号了,那这个执持名号跟《阿弥陀经》所写的执持名号是不一样的,就是这个弥陀的愿力没有摄化住你,只是说你在借着这六个声音六个字在策励你自己,收拢自心,你收拢的自心是什么自心呢?是感激的自心,还是智慧的自心,还是无碍的自心呢?还是颠倒分别取舍的自心呢?还是要求个什么功夫呢?求个什么成片呢?这真是天地之别啊!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审思啊!实际我们有这么一个思考的机会,并不容易遇到,因为下面大家一思惟就是“那我要怎么把自己的功夫搞好”,这太正常了,拿佛法来武装自己,并不是拿佛法来超越识破自己,破除我执与法执,彻底超出这一路生死的伤害或者说巢窠,或者是走出这个沼泽地,走出生死苦海,你没有这个因缘啊!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