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认识佛法的支持,就要实践佛法,真正融入佛法。尤其像净土教法,若不认真实践,而是推测于此、想象于此、假设于此或者盗用于此,那实在没有意义。因为佛已经视如一子地把功德完全嘱累给每一个众生了!以阿逸多来作一生成办这样一个九界之顶的代表,代表九界众生来作为嘱累,就是交代给我们了。你用,他视若一子;你不用,他也视若一子。反正把家产给你了,就是和盘托出诸佛如来甚深功德,完整托出来给予我们。他这个完成式的确是这么作为的,这么给予的,没有扣减,没有消减任何。佛不吝于法!
我以前在讲一念法的时候,对比起来,就感觉自己挺吝啬。从佛法上得到一点点利益,给别人说的时候感觉是不是可惜了?就很吝啬。不是故意的,心中的习惯有吝啬。吝啬是什么?就是个习惯。我们生生世世造成很多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习惯,许许多多在无明、无始无明蒙蔽下产生的习惯。习惯的势力不可思议,它有不可思议的潜在作用力。哪怕你了解它,它也有很大作用力!唯佛究竟尽于习气的作用,这真实不虚。就是圆证无上菩提,习气已尽,习气荡尽。
乃至诸多贤圣等等,可能还在极细微处表现一些习气特质。像阿罗汉,习气不起作用了,但习气特质还在身上表现出来。像舍利弗,世尊说他一句吃不净食,他就直接吐出来了。那是他嗔恨心习性的特质,并不是他对佛起嗔恨心——不是,就是他嗔恨心的特质,特质尤显。
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圆满修德无余的给予,于一切众生视若一子的圆满传递,非是众生份外事,是众生本份事。我们就是世尊的一子,要这样认知!就是世尊的独子。你说大家都是独子吗?都是独子!像现在的独生子女,我们都有独生子女证,个个都有。因为你各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你就是独生子!你跟谁有联系?你跟你爸妈有联系?你联系吗?你爸妈业力来了,你能联系上吗?你自身业力成熟了,你爸妈能联系上吗?亲朋好友你能联系上吗?唯有佛陀的真正教诲能给我们在无上功德中、法界心中,在这个完成式中与我们有联系。我们要不把世尊当作真正的法身父母,欲得其利益十分不易,就是皈依不成。
三皈依一定要坚固,要清晰,要抉择。作为一个佛教徒,在三皈依上不用功夫,真是丢弃了最根本的依止。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这都是三皈依的最好认知。我们在念佛时还打着自己主意,还在这样那样想很多,你认为是佛在皈依你还是你在皈依佛?你可以辨识清晰。你说佛皈依你也行,佛皈依你你能干啥?最多盗取世名,换取名利,别无他物,最后你还受其恶报。因为你没有真正接纳佛陀悲智究竟功德的给予,福慧具足的给予;你就是剽窃一些油水,没有得到全体功德,没有完成式地接受。
这一点我们每个人要认真!这个认真是对自己这个独生子认真。果地觉为因地心,亦是这样一个交代与嘱累。交代我们怎么在三无差别中真正下手,在阿弥陀佛圆满功德之给予中印契自心,处处圆满。不圆满你就生惭愧,不圆满你就警觉,不圆满你就忏悔、你就调整。为什么?还在执著于自己的业习,还在执著于自己的造作、善恶、是非、大小,你就知心是佛,常生惭愧。
为什么?我们的身口意可能有时跟不上。跟不上时候常修五念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与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地觉为我们因地心来作个融会与贯通,融入佛智愿海,消除我们身口意智的种种染著与障碍。
所以佛视一切众生视若一子。我们能不能把自身当作佛的亲子?旷大劫以来,我们历生父母都和我们有很殊胜的亲缘;乃至历代师长,都和我们有大劫以来的久远时间所依。但在我们烦恼心中,随时都可以把他扯坏,随时都可以对抗,随时都可以伤害,随时都可以嗔恨,随时都可以迷失。为什么?亲朋随时可以变成恶缘。你看多少都是冤亲?先是亲,后是怨,怨了再成亲,亲了再成怨,就这样怨亲交织着。要不是亲人,你怎么会产生怨?相处久了,不满意了,开始产生怨;怨久了,常常记忆,常常惦念,又成了爱;爱又跑到一起,到一起又不满足,又不满意,又开始成恨;恨久了,念、念、念久了,又成了爱……爱恨爱恨地交织着,成就这个轮回世界。
哪一个是我们的真正父母?要是不了解佛陀悲智愿望,不在法性里真正皈命,我们就不了解真正父母是佛陀菩萨——他们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是我们的法性伴侣。这个伴侣是恒久的,是不相舍离的真实守护者。亲人可以舍——你念你的父母,念了若干年,可能你的孝心尽了;你父母养育你一生,可能过了若干年还在心里关照你;但这种给予基本上是要求、是期盼,基本上是我来养你、你来养我,基本上是我爱护你、你也要爱护我。
佛陀教法不是这样,佛陀就是单向地支持。像大雨,普润世间而无所希求;像太阳,光照十方,利益群萌,无所希求。他但给予利益,给予方便,别无希求!所以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佛不需要我们任何东西,只需要你依法修持而得安乐,这是他出世本怀,这是他视众生如一子的内心究竟悲心、不舍的悲心。
道宣律师说七世父母——我们与一个人有交往,他做我们父母,可能有七世往来的善缘;累劫师长——你根本不知道累劫师长的作用是什么,实际就是法的依止!情感或习惯依止不了,谁也依止不了,随时可以颠倒。唯有法则相续,令心依止;恭敬感恩相续,事实利益相续,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生永世得其方便,累大劫相依相附。唯有佛菩萨我们能依止住,其他你依止什么?你这边依止,那边情绪变了。凡夫心中时刻颠倒,满意了一个面孔,不满意了另外一个面孔,得意了一个面孔,不得意了又一个面孔……
我在许多地方也听过人讲法。有人说这个法师迎合人心,何为迎合?让你心里高兴。像说相声或者调侃一样,让你心里高兴了,你感觉这个法师真好。但要是天天宠着大家那颗放逸的心、被人吹捧的心,像吃了麻醉剂一样,真遇到恶缘了谁来奉承你?真遇到违缘了谁来帮助你?你不如实觉悟自心、认知自心、依法安住,怎能得到解脱?有时奉承、随顺貌似对你有好处、对你是支持,实际在道德上的减损你应该小心!貌似的。说这个人对我多亲、对我多好、多顺从我……你把他的心给惯坏了,他遇到一点点违缘,受的苦,你能不能替他分担?生死轮回一来,你能不能替他分担?他到哪一道,你能不能替他分担?要审思了!
所以我们真正地为道友、为法友,就像智者所呵一样。呵什么?心智!我们的心智中常明因果,常明心智所依,常以法为伴。大家交往要是以法为伴,人安乐;要是以情为伴,以谁对我好谁对我坏为伴,你要谨慎了!你自己选择什么,那样的伴侣给自己带来什么样利害关系?一定要审思。
以前我读《净心诫观法》,看到道宣律师告慈忍说:慈忍,历劫师长,七生父母[1]。我说阿弥陀佛教法就是唯依佛师,不依其他为师。我们都是同学,不管历代祖师菩萨还是九界众生,都是同学,只有阿弥陀佛是我们师长!你要累劫与他相伴,以他教法为伴,你究竟得安乐。你说是同学,但你也不要因为同学去拉人情关系。若拉关系,你迷失了、好坏了,不见得能真正得到支持。
但我们通过以法为伴,以法激励,以法安住,是不可思议的真诚相待者!真正以法为伴,你能真诚支持,真诚爱护。这个地方有不变的福慧,这种相互在阿弥陀佛这个导师指导下,这样一个心地功德成熟的完成者来给我们作师长。所以他就说无量光无量寿!学这样的师长,随这样的师长,你也有无量光寿的成就。所以顺法性而成就自心方便、自心愿望,也是无量光寿。说其国人民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善巧亦无量。
我们在接触阿弥陀佛的完成式中要认真,菩萨!不认真,就以世俗业力为伴,说这个人是亲人,我们关系好,那个人我们关系坏……你这样学佛,也不用毁坏,只是以这个东西为重,就把佛法丢一边了。要警觉!不要在那个时间浪费太多。那个地方可以认取,但不要当成生命的真正依止。真正的生命依止,我们作为莲友,都应该以佛为师,以法为父母;一生令法相续,自利利他。这是真正同参道友,是真正法侣,生生世世不相欺辱。要不然生生世世会有欺辱——今天我给你点虚假,明天你给我点虚假,我奉承奉承你,你奉承奉承我……大家奉承惯了,不奉承那一天怎么办?奉承的意义是什么?学佛实践法则,不能迎合自己的虚妄心,也不能迎合别人的虚妄心。真正作为学佛者,这是一个方便。
所以这个完成式在生命中很重要!完成式其实是无余的回归,归命的认取。五念门中我们可以看,开始是: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礼拜、赞叹、作愿这三门中就简单一句“我一心归命”,一心归命!他没说我三心二意,今天一个脸,明天一个样——那样你学不成佛法。你怎么学习?今天学这个,明天搞那个……那是赶时髦的人,不是学佛人。学佛人是真正一心归命!不一心归命,欲在完成式中有所体验,没有路子!
这节课主要提示大家在阿弥陀佛这个完成式中要有所了解,一心归命最为方便。你感到这个方便运用不出来,你念一句皈依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阿弥陀佛。就是一句话:“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他这就是一个愿望——“愿生安乐国”,实际这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是最松散的一个解释了。
九十六句偈子整个都是宣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就是念佛三皈依,成就阿弥陀佛依正二报功德的事实;往生彼国,安住彼国,把彼国功德回施众生的整个事实;出功德入功德的事实;自利利他,圆满启用自心庄严的事实。你要是学净土的人,能把九十六句偈子背一背,心中的善心、恶心、是非心、人我心真不好安立了。因为九十六偈子完善地完整地把诸佛如来悲智方便、修行善巧等等描述出来了。
完成式、种性、法性的作用我们不要当成名词,可以去体验。最简单的还是三皈依。因为学佛人,三皈依最简单,就在三无差别上——身口意在此用功,依正二报在此用功。三无差别——我们是不是在运用三无差别?没有运用出来就惭愧惭愧,忏悔忏悔,脸红一次也可以。不要再有其他的骄慢、压抑、迷惑、彷徨,你惭愧一下就过来了。你念一念“皈依佛竟,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这是慈悲心,是对自己的慈悲,是对他人的慈悲,是完成式的一个最好接轨。
我们作为佛子,在此处要认真再认真。爱恨情仇上要放放松,是非人我上要放放松,凡圣对错上要放放松。不是说不可以做,你说我就有这个习惯——没问题,放放松行不行?在念佛功德上、果地觉为因地心上、三无差别上多用功夫。以法为侣,以法为伴,你得大安乐;用爱恨情仇,你安乐不起来,总在变异。因为那个东西时时刻刻在变异。这一点给大家有个供养提示,希望每位莲友能有正面的运用、审思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