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地觉教法是直接从解脱知见下手

净土呢,是从总相智或者顺性的这样一个平等缘起说话的。它没有那么多方方面面的说法,所以说超越九界信解,或者九界信解所不能及。

你刚才讲的很多角度,什么出离心啊、菩提心啊,等等等等,什么般若智等等,通途的都要讲的。

因为通途的,是让众生信解,着手修行,就是教、信、解、行、证、果这个次序。

通途的修法一定是这样子的。

没有这样一个次序,它就没有办法去实践法则,就是没有教,没有办法建立信解——有教没有信解,是迷信,没办法修行。

所以它有教、信、解、行、证,有的加个果。

教、信、解、行、证、果,有的按五个次序,有的按的六个次序。

按五个次序的,比较多一些,要有教,有信解,把信解放到一起,有行、有果,一般是常这么谈。

就是通常的修法中——教、信、解、行、证、果,它有这么个一二三四五的说法,过去讲“资粮、加行、见道”等等等等,都是一样的次序。

那净土教法它是平等缘起,它不这么讲。

它讲果地觉为因地心,它不这么讲了。

它讲佛誓愿力的回施、摄化,它不再讲那么多教,那么多让你信解,直接从行、证、果,或者果、行、证来下手。

从佛的果地觉来下手

那教、信、解,这个都在行、证之后,来展示出来的一个交流方便了,要不用交流呢,这些东西就都不需要,所以它说是倒过来行的。

像我们说五分法身一样: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果地觉的教法直接从解脱知见下的手

就从阿弥陀佛的知见下的手,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下手。

说出离心啊,菩提心啊,厌离心啊,等等等等,这种说法,这种通途的说法呢,当然也有善知识引用,我们有时候也会引用,在交流的过程中,会这么说,会这么交流。

但就净土法门的缘起来说,果觉因心,这一点呢就是平等缘起也好,智慧缘起也好,圆满缘起也好,总是果觉缘起。

果觉因心,就是果地觉的一个缘起。

所以它超越了众生的信解的交流,或者信解的一些说法,或者说自力信解,自己现量修证的一些说法,它把这个东西给超越了。

你讲那个差别缘起中的人,就有欣厌二法:欣极乐,厌娑婆。

要有所谓的厌离心,要有出离心,要有什么菩提心,一个一个一个的增上说法中,这通途都说。

以前我们也交流这方面的东西,因为被人质问了,那你要是不按照常规的说法,你是不是不正见?对,没有厌离心,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你这修的、交流的是不是魔法?

那你就还得拐回来讲这个东西,就是用果地觉因地心来分析厌离心、出离心、菩提心,分析般若智慧妙用,就是无染的妙用。

为什么我们把净土教法跟通途的教法混到一起呢?

那这就是时代带来的所谓的混淆的——宗教上教义教理的一个混淆,或者说拿自己的“正知正见”,认为自己的“正知正见”,自己先入为主的“正知正见”,来判定一切法,包括佛说不可思议的法。

佛说的法,明明不是九界众生可思议的内容,那我们用可思议的想法、说法去评判,若不然,他就认为是魔教,邪教。

——起码说,为什么我没有听说过?为什么很多大的善知识都没有这样讲过?等等等等……

果地教为什么从易行处下手?

真正传播净土只能从易行处下手,而不是从难以信解的这个地方,信解下手。

从信解上下手的人呢,往往的净土就是所谓的生命最后的那一刻钟,他也不见得生信。

为什么呢?自力信解的局限。

菩萨及声闻,不能究佛智。不能究竟了知佛智,这个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一定要用你自己的自力信解,而不是佛的果地觉来觉悟这个现行,那就没办法信解,一信解就是怀疑,就是见思惑产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