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译本与会集本

《佛说无量寿经》这个本子以康僧铠的本子为方便。近代夏莲居老居士会集无量寿经,以僧人来说,为了护持圣教,不允许人篡改经典、增减文字。历代祖师都不许会集,僧人中没有一个人敢会集经典,这是决定的。因为佛在世时,以佛住持圣教;佛灭度后,以僧来住持圣教。住持圣教就是为了护持佛像,使佛法住世,护持经典,勿使人篡改、增减、变异,护持僧相,使佛法得以真正住持。

所以当时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个本子,虽是悲心,印光法师亦不许。在我们中国很多朝代都有一些大德居士会集经典。过去有人会集经典,莲池大师亦是劝化、不许,说大家若是会集经典、增减经典,或者改一错字、改一对字,以是非来认识佛教,以辨真伪来运用佛法,佛法就会迅速灭亡啊,百年之内佛教文字就会被大家篡改贻尽!这是莲池大师的悲心。因为出家人就为了护持佛教的纯正,所以在这个地方要求严格。

当然夏莲居老居士有他的悲心。因为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在我们中国翻译有十二种版本,其中七种译本随着时代因缘遗失了,还有五种版本。这五种版本封存大藏,很少有人去阅读、去学习运用。所以夏老居士以他的悲心,把五种版本,包括过去两位大居士会集的本子,来会集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他的悲心是为了引发大家学习五种原译本。

后人极力倡导,也有一些大德在倡导《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既成事实,也是大家因缘的感召。这个文字比较流畅,比较适合现代人的心理,文字简洁,比较顺口——他把五十三佛乃至很多阿弥陀佛秘密庄严去掉了,把五痛五烧去掉了,但读起来比较顺口、比较欢喜。这也是悲心所在,我们要明白老人家真正的悲心是引导我们大家学习五种原译本!原译本是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次第。会集本有些祖师的痕迹了,有夏莲居老居士自己行持、所悟的次第因缘,已经渗透进去。经典以原译本为准,是为最殊胜方便。

要看看康僧铠的《无量寿经》,你就会发现前面是阿弥陀佛所发愿,后面是释迦佛来解释这个愿,一个一个愿地对照解释,特别清晰条理,哪一个愿对哪一段文字,释迦佛都作了对应解释,怕大家不能明白法藏比丘的愿望与成就,释迦佛作了很多解释。下半卷基本上是解释这个文字,很条理,很相应。但是在会集本上找不到这种痕迹了。

因为佛说法的次第极为严格,佛是一切智者、总持智者、无师智者,是彻底圆成者。经典是没有遗憾的,只是大家不能适应经典了,才有这些祖师大德的慈悲,给我们一些摄护、一些方便,我们不要误解这些大德就对了。不要误解,就比较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