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我想要师父给我说说发心和皈依,给我指点一下。
慈法法师:对,你在这个地方看清楚了,我说这个是真实不虚的,那我们就有话可以讲了。
弟子:我需要发心,真正的发心,真正的皈依,真正的成就。
慈法法师:OK。这是个严肃的问题,就是我们法身慧命的问题。无始以来我们就这么一个机会,错过了,就误入歧途;不错过了,那当真了,那就得到不可思议的佛法利益。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诚实言,“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都是诚实言!
那你以前你说哪个法师教你的我不知道,或者看书看光盘我都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发心者,发心者。你说我发大心,实际在这个地方呢,它是依佛的果地觉为我们现在的心。
你能不能知道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是什么?你给我讲一讲。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他成就了个什么?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念他什么,念他什么?他是个什么?为什么要念他,为什么要往生他的国土?
弟子:我心里想,念阿弥陀佛,能够与阿弥陀佛心相通,心成为一个心,愿成为一个愿,行成为一个行,能够念到究竟清净。
慈法法师:我先不管你要干什么。你就告诉我阿弥陀佛成就了,他的愿是什么,他主要的愿望是什么,感动你的愿望是什么?他的心是什么?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是什么?你要能在这个地方明确了,人就有个皈依的东西。
这个地方要思维的。不思维这个,我们往生什么地方,我们念的什么东西,我们依的什么愿呢?
弟子:四十八愿。
慈法法师:四十八愿太泛了。一句话。
弟子:太概括了?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慈法法师:对,一句话,感动了我的一句话,感动了我的一个因缘。那我以佛愿为己愿,啥是佛愿我都不知道。那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什么?四十八愿太多了!
弟子:阿弥陀佛说,谁能念我阿弥陀佛这个六字洪名,能老实念佛、一心念佛,到他临终的时候我来接他。我就奔着这个愿来念的佛。
慈法法师:哦,此生老实念佛,他临终来接他,他就这么样一个愿望,就因为这个愿望感动了。嗯,很好。这作为一个佛的果地觉来说,你认为这个果地觉圆满吗,你认为圆满吗?就是谁念我的名字,一直不休息,临命终时我去接哪个众生——你认为这个愿望圆满吗?
弟子:我在没上师父这儿来的时候,多年听某某法师讲经,他在讲经当中说到一个故事。他说是谛闲老和尚的一个弟子,他是一个锅炉匠,也没上过学,也不认字,然后给他六个字,说:好,你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困了就睡觉,你老实念佛、好好念佛。结果他老实念佛三年,站着往生。我从修阿弥陀佛净土念佛,我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走。我实际信的是佛,这几次念佛,这几次真正地信这个法,我心里真是清净的,我真是。你说放不下,放不下他也信不了。
慈法法师:我们先不谈你,还是说阿弥陀佛。你说阿弥陀佛这个愿望究竟不究竟,圆满不圆满?就是你念我的名号,临终我来接纳你,我来接你往生我的国土——这个心是不是佛心?你如实地说。
弟子:是佛心。
慈法法师:是佛心,是究竟佛心还是方便佛心?
弟子:我觉得这应该说是方便。
慈法法师:啊,应该是个方便。方便,我告诉你是顺应众生说,对吗?
弟子:应该是这样。
慈法法师:顺应众生说,它就不究竟,它是导引众生回向究竟。那你要是回向不了究竟,你不得真正安乐,菩萨,你念佛不真正安乐,你总在飘忽不定中、不确定性中,你知道吗?你总有不确定性。你一次一次念佛,就是你奔着某某法师这个讲法来了,你奔着这个铁匠的方法来了,叮叮当当也好,我到西方,那我就到了,没问题;你奔着这种没文化的人,我站着就往生了,也没问题。但你现在怎么——你现在心里不能如实地去称念每一句,在究竟意义上称念每一句阿弥陀佛。
为啥我说你这个皈依处呢?皈依可以皈依了义教,也可以皈依不了义教,皈依究竟与皈依方便。皈依方便的人不得究竟安乐,因为啥呢?它只是引导归向、趋向于究竟,所以这不是果地觉为因地心。因为你现在对佛的果地觉没有认识,你只是说在对佛的方便,就是顺应众生说上你有方便,但对佛的证实的真正心地是什么,你没有了解。
弟子:我想了解,师父。
慈法法师:净土法门的传承,从历代,从释迦文佛传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他分化在这个贤劫人寿一百岁,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留下这样一个教法。在这么短寿的时间留下这样一个教法的目的,是让我们得到极大的方便,是活着安心,撒手自在,这是一定的!所以说历代的祖师都传播这样一个信息:依弥陀的果地觉为我们现在的因地心,是果地教言,一生成办,横断生死,必舍恶道,通达三趣,一生成就。对吗?这个认识的!
弟子:认识。
慈法法师:这个认识,这个传承就没有断过,没有断过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你现在还是给我说,果地觉是什么?把果地觉搞明白了,你的皈依也就明白了,发心也就明白了。果地觉究竟是什么?就是究竟的果地觉。我不说你方便果地觉,方便果地觉它是引导方便,是众生心的需求,就像三辈九品,都是众生的需要。
那阿弥陀佛说接纳十方、普照十方,阿弥陀佛的究竟果地觉是什么?你要思维,你要观察,你接触过没有?这是头等头的大事!以果地觉为因地心,那就是说以殊胜教言、结果为方便,入殊胜教言而成就殊胜教言的是结果,那么这个因真果真。
依教印心哪,依教印心。你依不了义教也可以印你的心,你依了义教也可以印你的心。了义教究竟安乐,现下就安乐。不了义教呢,你不到了义的如实之处你就不得安稳,你心不踏实,你就不能真正踏实。你念佛的时候还可以,你不念佛的时候你就慌张;你清晰的时候可以,你不清晰的时候你就迷失。因为真正的一个念佛人,清晰不清晰,一切时处他是坦荡如实的。为什么呢?他真正地在阿弥陀佛的无碍的光明下,他融入了这种光明,他了解了一切皆是明乐之法,一切皆是明乐之现、法性之显,他不再迷失了。
净土的教法很特定,历代祖师的传承都没有离开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是畅佛的果地觉,畅佛心胸的,不是畅我们业力的、凡夫的心的。畅凡夫的心你用凡夫心念佛,凡夫心念佛也可以,那就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续,那就要慢慢来。没问题,完全是可以,没问题的,但这个因地修法跟果地教的教法它有一定的距离。
弟子:果地觉,师父,我想说一句,果地觉就是立地成佛。
慈法法师:立地成佛。阿弥陀佛这个果地觉是什么觉呢?立地成佛没问题呀。那任何了义教都是立地成佛。
弟子:全部放下,一心念佛,是不是果地觉,就是立地成佛呢?
慈法法师:放下不是一句话。你放下的理由是什么?
弟子:放下的理由就是念佛成佛,师父。
慈法法师:念佛成佛,没问题。你能不能念佛成佛于当下?
弟子:师父,我再说一句,能够允许弟子大胆地说一句,我有时时念佛和成佛的心,一心念下去的心。在我修过来的这几次当中,念的时候,在这个时间里,在这个愿力当中、在这个时间里确实是很清净很清净的,根本不存在什么。
慈法法师:我相信,这个没问题,这没问题,这个都没问题。但你依的还不是果地觉,你依的是什么呢?你依的是你念佛清净。
弟子:我就是要成佛的这种愿,发的成佛的这种愿,我就是要把今生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我有了这个身,有了遇到这个法门的机会,用这个愿力支持了我成佛的这个念力。我就是这样来修的。要不的话,我觉得要是从我在没有修这个法的时候,可能一个礼拜我也坚持不下去,十天半月我都坚持不下去的。师父。
慈法法师:能听得懂,能听得懂。它是两个方面。一个呢,就是说我们在说自己的修持,一个人在说一个修法,一个在说阿弥陀佛。现在我们要把这三个东西看得清楚,先分开说,再合到一起说。你的修行我先放一边,这个方法我也放一边,我先说阿弥陀佛,我们一定要先说阿弥陀佛,为什么呢?释迦文佛把这个教法怎么传过来?就是乘借着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愿力来这个世界说这个法来了。他这个愿力是普摄、普利一切众生的,不管是九法界哪一类的众生,是普利的,是平等普利的,平等普摄。
刚才你开始讲了,你说我知道老实念佛、一心念佛,我临终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能接我的。我说这是方便教还是究竟教,你说是方便,对吗?那这是教的问题,我们把它扒开。那他的究竟教是什么?实际这个皈依啊是皈依究竟教,你就得安乐。修行没问题的,修行我们先放一边,教法也放一边,只说阿弥陀佛的究竟愿望是什么。
说的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平等摄化一切众生,这是他的心愿,这是他的愿望,这是他的心,对吗?要假设这是他的心,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个心来念佛呢?
弟子:能!
慈法法师:OK!那用这个心,这个法就行了。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为因地心。
弟子:以阿弥陀佛的愿来念佛、以阿弥陀佛的愿来念佛……
慈法法师:好,好,很好!那么这个发心有理念了,原来就是我们把佛心当成自心了。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皈依处——这一点讲了啊——皈依处,这就是发心处。那我们现在举心动念,就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心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自利利他,不离生死,出离生死。OK!不再求死,也不再求生了。善哉!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慈法法师:好,好,很好。那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把它看清楚。
那我们把皈依、发心、念佛方法都讲了,下面不再计较于生死之事了,只是说是不是依佛心来做因地心了,依佛心来念佛了,依佛心来做人了。那我们在以后的念佛中,不管九十日也好,以至尽形寿也好,尽未来际也好,那么就依佛心来念佛,依佛心来在一切世间得方便。
皈依、发心、修行、结果,清晰明了。
这个地方认得清楚了,那么我们从终南山来这个地方就不冤枉了。你是住丛林修行,还是住山修行,还是什么修行,反而就有你自己择取的方便了。
皈依、发心、念佛方法。
弟子:我心里刚刚地明了一点。
慈法法师:把其他的东西我都不管,是谁讲的我们不管,我们只把这个传承拿下来。皈依,皈依的是佛的愿望,皈依的是佛的果地觉。这就是我的发心,我就依这个发心去修持了。那我心中就没有疑虑了,就没有徘徊的东西了,这路子就很清晰了。
弟子:是,是。我要早见师父可能就早好了。
慈法法师:没有早晚,没有早晚。传承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教法,明确、彻底、没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