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集:佛名为种净厨无犯
我们一如既往礼请三宝加持,使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能真正依正见思维。我们继续讲种子与现行的状态,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心——心所依、心所缘、心所在意的境界、串习的维系,了知种子在生命中所起到作用,远离善恶、是非、人我、斗争的苦楚,真正觉悟每一个现行。
觉悟现行不是高尚的话,实是每一个随顺如来觉性、随顺如来种性、随顺良知的标准作为。迷失、固执、怨恨、诋毁等等一定是伤害,这个伤害是无始以来无明种性所带来。这种伤害我们若不警觉,会迷失相续下去,在无量无边生死海中饱受其苦,为每一个智者或者有良知的有情所悲悯。若能觉悟于此,每一个人良知发现——不管是自觉还是导人觉悟,都是真正学习佛法的正行。
性德一如修德之异,闻名具足无上大利
在我们的业习海中,就是无始无明的蒙蔽下,往往会用无始无明的种子、习惯、所知来抉择看到、听到、感知到乃至根尘所有接触的法则,去判定、去推动、去守护、去记忆、去储存、去释放。这就是所谓轮回业,自然形成这样不断的循环。这种循环,佛教给它的名词叫轮回,即是不断地重复。这个重复,人会感到枯燥、无味,感到厌倦、疲惫,烦恼相续。
我们现在遇到佛法——尊贵的佛法、不可思议的佛法、有极大善巧的佛法、令我们能觉悟与超越轮回的佛法,若不随顺或者运用佛法印契自心,只把他当成假设、包装、时髦的东西,或者说业力推到这个地方,别人都学我也要学,而不是真正实践,那样一定是无明蒙蔽,或者说受种种业力制约造成自我失去良知的一种侵害。
这种侵害一切菩萨佛陀世尊都观察过。它有不可替代性,就是单体性。生命的单体很奇怪,像我们人类的单体,一个家庭是一个家庭单体,一个单位是一个单位单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单体,一个国土有一个国土的单体,一个匹夫有匹夫的单体——细微到一个单体的人,就有个人的种种业相差别。这些差别中的本质性佛陀证知到了。无量无边的差别,或者十法界这种繁荣昌盛的内容中,他觉知了它的简单的本质——无一法可得之本质;了解了它平等的本质、清净的本质、无我的本质。他把这纷纷攘攘的繁荣变得直接明了。在这种直接明了的佛眼、法眼、慧眼观照下、认知下,纷纷攘攘业力变得繁华、繁荣、美妙、奇特、庄严、不可思议,即是佛国庄严。在迷失者、执著者这种业力相续推动中,纷纷攘攘繁杂的东西又变成痛苦、负累、迷茫、纠结的果报。
同样一个本质,为什么我们不启用这个简单明了的本质,就是本净本具之本质心来起作用?这是我们修德上的蒙蔽,或者说业力上的蒙蔽。阿弥陀佛经过五劫思惟,观察二百一十亿佛土,实际是对一切国土之审视,了解与认知到了差别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就是修德之异,就是报德之异,就是业力差别作用之异。他真正了解了这个地方,这样的一个实质。性德一如,差别之异,就造成疑虑有情对疑虑的执著与坚固,或者迷失,或者种种业报的守护——习惯性的守护、自执性的守护等等。
了解了这一点,认知了这一点,他发出不可思议的誓愿,以自己的名声传播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他的名声要传播到一切法界众生心中,令一切众生在无碍的意识法界中听闻这样一个具足名号。释迦文佛在对阿逸多嘱累中有这样交待,说:阿逸多,吾助尔喜!我随喜你什么?因为你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了,闻名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为什么?就是阿弥陀佛修德所成。他的修德成就在什么地方?他的名号已经遍传法界!他名号功德利益是什么?闻我名号俱来我刹!他名号的作用是什么?闻其名是为具足,是为具足无上大利!
你说我们听到了这个名号,也没有具足?也没有什么感知啊?佛愿力之不可思议功德,来让我们这些修德千差万别的众生,所谓九界众生,一时回入,即是往生。往生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修德就是给你一个往生。他成佛就代表一切众生往生必生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他的成佛,他的成佛就是显示这个事实。所以就是给我们如来种性——你闻到名字就有这个种性,就有这个种子!许多人说我闻到这个名字,我一样烦恼、一样迷失、一样固执、一样爱憎,六种烦恼一个不少,随烦恼也处处皆见,这个种子去哪了?不!它印契这个种子,还随着我们的差别而差别。所以说诸佛如来这个教法真是不可思议。
释迦文佛在无量寿经中讲到:佛以一音声,众生各个随类而闻、随类而解;佛以一妙色身,众生随类而见,佛随类而现[9]。你说这有什么意义?同一种性的给予是他最大的意义!一个成熟的人闻到,就了解九界同生之必然,就回到平等缘起、圆满缘起、清净缘起上来。或者说以圆满缘起来审观一切世间,安住在平等清净的法性功德上。即是真正彰显法性一如之事实——九界同归,法性一如,性修不二;直接显现佛圆证的顺性功德,就是性修不二的事实,就是诸佛功德。
这是成熟的人。不成熟的人这个种性亦种。说人人本来有如来智慧德相,还要你种吗?但他是以修德启发,众生随类而见。见什么?见阿弥陀佛!有的见阿弥陀佛是树,有的见的是石头,有的见的是恶人,有的见的是善人。你说干脆说阿弥陀佛就是整个世界?对,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中描写很清楚,皆是阿弥陀佛正觉化现。你说这个娑婆世界不是吧?他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怎么不是?说不是就是不成熟,不成熟他也已经给你这个种子。什么种子?阿弥陀佛功德周遍的种子,所谓修德圆满这种给予的种子。
闻其名号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这两句话若是信根具者,闻即安乐。你说我就是疑根重,我就是好怀疑,我就是诡计多端,我就是烦恼重重,我就是自我蒙蔽……你也可以啊!他给你了这样一个因缘,给你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什么?如来种性,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和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启发是一如的。释迦文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可以了,还需要阿弥陀佛吗?这个地方他是依修德而展示闻其名。这个名是依修德而展示,是依圆满而传递,是平等印契一切,给予一切,令听闻众生咸得往生的圆满报德或者修德。接受不接受,他给予了!周遍地给予、印契,用者即得利益;不用者即是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
实际在这一类教法中,你其他都没啥,主要是勿落人后罢了。你不要在人后!人家成佛都已经若干大劫,你还在这儿说我不信、我就不信、我就怀疑、我就要修、我就要干自己的事——你就不相信自己具足,要弄出一个具足或者弄出什么东西,你就落人后了。落哪个人后?若已生,若今生——你已经落人后,你只是放在当生上,你毕竟要往生的,你毕竟要回到法性功德上来的。
你说若是没有闻佛名,我不是一样可以究竟回到法性上来吗?不尽然!因为轮回无始无终。假设没有阿弥陀佛圆满的印契与接引、周遍平等的给予,可能无始无终的轮回就是你的永恒作为空间了。如果真没遇到这个圆满法则,你心灵深处的种子就基本上没有催熟与展示出来的机会了。
阿弥陀佛、释迦文佛、一切诸佛都在宣化一个东西。释迦文佛是应化地宣化,阿弥陀佛是印契地宣化。应化与印契有啥差别?应化是顺着你业力而展示方便;印契是以阿弥陀佛功德印契你心地,印契你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本具的清净法性,这个地方是无畏的印契。
我们可以读无量寿经。可能是种种因缘,早期学习净土的很多人会背无量寿经,或者熟读无量寿经。我们以前念佛时,每天一遍无量寿经要读的,最少坚持一百天。干什么?要了解无量寿经在讲什么——你要修持,你要修行,你要作为,你要了解佛的这种誓愿、作为、功德。不是现在人学净土,一会把禅宗的书扒来看看,一会把密宗的书扒来看看,一会把什么大德的开示看看,但就不去读经,也不去念佛,也不随净土历代善知识指导去学习,所以种种杂说的引导都现前了。那样行不行?也行,就是迂曲多一些,没有你读无量寿经来忆佛念佛简单。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是直接对无量寿经的解释,直接对实践方法的提示。你用那些方法就很直接很简单。很多净土修行者不愿那么做,他认为可能有更高、更好、更厉害的法则,结果在净土中学得似是而非。像在水稻田里把大麦种子、小麦种子、黄豆种子等等都放在里,结果都烂掉了。因为稻田里只有稻苗能长,其他长不了。各宗、各个体系真有其特质或者施教特质。所以楞严经讲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方便的多门,你看得再多,往往这个时代是一门不深入就有个比较大的障碍——门门不入!
净土教法的特质,我希望大家有种子性的认知,所谓闻其名号是为具足无上大利。我们依止无量寿经来审观阿弥陀佛名声的“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以名号来为一切众生作大安。什么大安?必至究竟之大安!菩萨不为大安,声闻不为安,缘觉不为大安,一切世间不为大安,唯有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大安。这样的九界同归,这是大安的择取,大安的印证。
遇法不用伪装修行,佛名印心圆满守护
我们若不依佛的愿望去观察了解这个种子,佛心不能得见。任何众生的心念都在变化,无色无相,不断地变化。要有愿望,马上人人都知道:哦,是这样一个心愿。我们不了解阿弥陀佛心愿就见不到阿弥陀佛的;说果地觉为因地心,我们这个心没地方用力。用什么心?不知道什么心!许多人说我学佛不是为了解决生死烦恼,不是为了无上大利,而是为了得到世间小利小名——那没人管,是自己的择取了。
遇到净土了,有人说我要弄这个弄那个,就是装腔作势!哪一天不装时候,你感到很轻松,很自然,很安乐。你还在装腔作势时就很累很辛苦,有时候自己都感觉自己很难。我九五年遇见一个善知识就呵斥我装腔作势。那时可能自认为认真地读经念佛,遇到问题和这个问那个问。一个法师看到我去问问题,去展具、磕头,他说你不要装腔作势!我说我没装,我很认真。他说你这个认真就是装。我说我要不是认真怎么问?后面想想自己是有装。为什么?凡夫一切心智都是认为自己很认真,做得很对、很恰当,那怎么请教,怎么启问?实际我们没有把问题自己真正依法处理过,处理过就不装了,不处理时一定是装的!
装什么?就是用烦恼业习、自己的需要去伪装。伪装什么?修行的样子、学佛的样子、请教的样子;但没有用法处理过,不调柔,很粗糙。看着挺有那个样子,还真像学佛的一样,这样那样,很认真的样子,就是没有用法处理过自己的问题、处理过自心,没有用正见思考过自己的作为,还是装了。怎么装?习惯性地装,没有依法审视自己、处理行为,没有以正见思维过,装得可像呢!自己还会感到冤枉,说你这善知识怎么这么说?我这么认真来求教,怎么会装?一看,真是装的!心很粗糙,意识很粗糙,表达很粗糙,太草率,把自己的觉悟机会、实践佛法机会、实践正见机会推给别人了,不是装吗?装出个学佛样子!
要是用法处理过自己,正思维过,你再去请教时候就不装了。要不然我们都会装,装腔作势。我那时候真感觉自己在装腔作势。可能大家都以正见正思维处理过,所以说大家都不装,就我一个人会装。什么叫装?没有依法处理过自己的身心世界,没有处理过自己的问题,丢失了很好的学佛机会,还装着去学佛一样——在别人面前、在善知识面前装着我很学佛,你看我来向你求教了嘛?但放着法则与正见不自己去处理,不是装吗?是不是装?我感觉真有点装腔作势。
这句话难听,但我鼓励大家尽量依法正见思维,依法处理过,再来给我提问题。要不然你就装,装腔作势。有法在这儿搁着,怎么不学习不处理?你还到别人面前表现你学佛的样子,不是装吗?我们一起学习佛法干什么?目的就是依法而行,以正见来思维、言说、作为。要不然意义是什么?不是装吗?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学佛样子,但自己对法则放在那儿不用。这一点我印象很深,一点点都不冤枉,一点点都没有委屈,因为真装了!
所以我们遇到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了,要依法而行,以阿弥陀佛圆满报德作为心地圆满的印契,或者心地圆满缘起的印契,再去思维圆满、言说圆满、观察圆满,看看是什么样子?结果是什么?
有人说我要这样做那样做才圆满——那与阿弥陀佛闻其名号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一样吗?不一样!与经典授记内容不一样,是你修出来的圆满,你修出来的圆满不得了啊!你说阿弥陀佛能修圆满,我就不能修圆满吗?我们会这样说啊!早期学佛时我也这样想:什么人能修,我不能修吗?你吃苦我也能吃苦,你受罪我也能受罪;你一天虽然吃一餐,但你吃了三斤,我吃三两也可以,咱们比呗……这跟修行没关系,跟赌气有点关系;这跟学佛没关系,跟拼搏有点关系。说你坐两个小时,我能坐四个小时;你能念一百零八遍,我能念一千零八十遍……这跟修行有关系吗?跟斗富有关系。我们要不看自己的心理,就没有在学佛,还在斗法、斗狠、斗气,那是啥种子?
我在终南山遇到一个出家师父,念了十几年楞严咒。他跟我说有个困惑。他说法师,我念这么多年楞严咒,为什么我还有一个世俗的心?我说你念楞严咒是为什么?他说是为了去除这种贪欲心。我说这种贪欲心你心里真有吗?他说真有啊!我说真有怎么去除?他拿楞严咒在跟他那个“真有”的贪欲心斗争。过去说与天斗与地斗,斗完了干什么?与自己斗!每天若干遍斗这个心,越斗这个心越机巧,越斗越厉害!他念得嘴也麻了,舌头也僵了,那个贪欲心还没减少。我说不明发心修行不易啊!他说谁不会说这句话啊?我说是啊,谁都会说这句话,就一个半个人用得上。种性啊!种子啊!
种子是啥?就是你发的心、你用的心、你表达的心念、你心念所依。他一直就是我要念楞严咒,干什么?把我的贪欲心消灭掉、消化掉、消除掉!你一听总是有道理,但这二元对立的心建立了。这个咒子要咒杀这个贪欲心,结果他越咒杀,这个贪欲心越诡计多端、越灵巧。为什么?他认为它真有,真有它就越来越有力量。这力量有多大?他感觉比楞严咒还大!为什么?他不知道楞严咒啥内容,他只管念。
所以古人讲不明发心修行无益。就是你那个缘起是什么?要是你缘起清净,你念三年楞严咒早就得不可思议禅定了,楞严大定早成就了。但他要把这个贪欲心干掉——这是个嗔心,是个对立心,越修这个嗔心越重;贪欲本来是个染心,嗔恨心又出来了!所以大乘教法之功德真是宝箧中蛇——你善用就是威德,不善用真咬你一口!
种子很重要!就是我们的修行起步,发心是什么最重要!我们说话,心地最为重要,举心动念最为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真认识清楚了,没有人穿马甲、找麻烦。那样换来换去还是你,最后你要换那个真马甲——铁布衫一显出来,就是你的业报成熟了,谁也代替不了,换再多都没用,一天换三遍也没有用,不如知自心。
今天提示大家,就是希望大家了解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本师宣化的是什么?他这个圆满报德给予怎么给予我们?就是闻其名号是为具足无上大利!这是释迦佛乃至给弥勒世尊作的印契。当然,回施九界众生一如功德。你说可能阿逸多这样一生补处菩萨能听懂,我们听不懂吧?他九界同归,凡圣同修,一如给予,你听不懂,他代替你听懂了,可以吧?他代替我们听懂了,可以不?他是九界代表嘛!这样可以吧!你说听不懂,我随着弥勒的懂我接受一次,可以不可以?试一试。他听懂了,我随着他懂的状态去体验,就是随顺得入。
你说等哪一天我听懂了再说,那不知道到哪年月了。我们那个蒙蔽的心、业力的心真听懂佛的这个“听懂”,真不知到哪年哪月了。真有这个心念还不怕,就怕你这个色身一换、意识一蒙蔽,是不是万劫不复就不知道了。许多出家人,要是不了生死,负债是必然的!怎么还这个债不说了。许多人生生世世做这些业力,业不重不来娑婆这个话放到我们身上,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吓人的,可能是个事实!
你说反正我听闻阿弥陀佛了,我永远不再担心。那你了不起,我随喜你。我们真正念兹在兹,于一切业能坦荡处之、坦荡面对,那太了不起了,真闻佛名了。但是不是这样?你心里是不是真正随着阿弥陀佛圆满报德的印契——你闻到这个圆满报德印契的名号印契到自心,令心在一切现行中圆满地审视、守护、实践、相续、传递等等?这样太好了,装腔作势就肯定没了,既不贡高亦不下劣一定会成为事实。圆满了你贡高什么呢?圆满了你自卑什么?圆满你徘徊什么呢?
要用这个法处理,你肯定不装了。装啥?谁知道你装啥!要不装了,你就身心调柔,身心安乐,知佛恩,报佛恩,你也感激世间与父母,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句话不是胡说了,不是装出来了,就是真实心地的语言。我们能不能勘验自心是不是不再装?是不是真正随顺法教?这真是每一个人要自检、自敛、自我观察的东西。
别人怎么做,一般情况下我们管不了,也代替不了。一旦去干涉别人做法说法,特别不容易!侵占别人的意识、思想、业报、作为难度挺大,不如直下自己体会佛恩,报佛深恩,令生命相续,还有真正不装腔作势的机会。要不然你装个修行样子、好人样子、坏人样子或者什么样子,自己端着很辛苦很拿捏,下去你腰酸了、腿痛了、脖子歪了——受那个罪干啥?不如自己如实地知自心。我们在外在表相上少用点心,在内心世界多用点功,在自我审视上多觉悟。眼睛尽量不要盯着这个盯着那个,说这个人怎样、那个人那样、谁对我好、谁对我坏……太浪费精力了。
看我们的心是不是真正地缘闻此名号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南无阿弥陀佛,你感觉到我过去没有闻,再念一遍南无阿弥陀佛!圆满功德之报德、法身功德、应化身功德聚在六字洪名中,所谓万德洪名、摩尼宝号,来印契自心,令心圆满。要说心圆满,我们就是以圆满心南无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修行、作为、言说、思维,就不装了。要不然总有点装,说不清楚装个啥样子。在人面前装个老修行样子、会说会道的样子,或者装不会修行的样子、骄慢的样子、可怜的样子、求法的样子等等,都枉费心机,不如直下承接阿弥陀佛圆满报德之给予,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就是释迦文佛予弥勒世尊这个直接地印契、传递。
为什么交给阿逸多,没有交给其他人?因为阿逸多是一生补处,释迦佛是已成之佛,佛佛相传。传什么?传佛心印。印什么?印一切众生,他就印九界众生。这个教法不是印阿逸多,是让阿逸多传递这个,他也在传递这个,让代代相承。传什么?诸佛心印。什么心印?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这就是阿弥陀佛的修德以名号传递,让一切有情莫不闻其功德名号,印契自心,令其具足无上大利。就是圆满缘起,一时生起;圆满缘起,一时得见;圆满安住,一时成就。
你说我无始以来造了多少业、他无始以来造了多少业……一切业如幻,你敢吗?你不敢,阿弥陀佛还是说“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还是这样印契。印契什么?闻名具足无上大利!要是在这个地方不用功夫,你就装,在净土教法中装,你要修,你要学,你要这样说、那样解、那样讲……
唯佛是念如来种性,现行如实舍报归本
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如来种性实践佛法?无量寿经中乃至说释迦文佛阿弥陀佛嘱累给阿逸多,嘱累给一切有情、九界有情,令一切有情得究竟安乐,即是大安。究竟安乐是阿弥陀佛修德给予,来令一切众生于自己现前业力,所谓修德上或者说业力面前,无所畏惧,究竟回归。哪怕是你落在一滴水上,是一滴污浊的水,入到大海还是大海;你是一桶水,入了大海还是大海;你是一点毒水、黑水、污水、泥巴一样的水,污到极致,扔到大海还名大海;是清水,是圣水,入到大海里还是大海。一切水入海,皆名大海。法性之海,阿弥陀佛亲证清净平等圆满之功德,以名号来印契一切众生性具事实,令我们在这个地方起步,顺性起修,顺性作为,顺性安住,顺性来认识生命。
所谓如来种性,那是不是如来种性,是不是这种教法的传递?大家可以看这个所谓圆顿之极圆顿,究竟之究竟,了义之了义之了义,径中之径——捷径的径,是不是这样?我们可以观察了解。
净土教法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佛佛相承的教法,所以唯佛是念。《净土传承与誓愿》这个书一出来,很多人看都没看就开始说传承。我说看书,看看内容再说。历代净土教法的学习实践传播者都是传播唯佛是念,没有传播唯他是念或者唯业力是念、唯这个说那个说。唯阿弥陀佛之修德是念,是净土教法根源所在、根本所在。在这个地方若不用功夫,你就在自己无始以来无明业习种子中用功夫了。这个地方业种的置换、业种的印契,直接使我们无始以来无明种子回到如来种性上来。这么一念——因为这都是不可得,这一念圆满印契,直下使我们清净法性功德中彰显出来圆满的作用力、无碍的作用力。这样一个缘起,这样一个种子。
菩萨们!世尊说闻这个法难,没有说这个法修行难,只说闻法难。易行,难闻,难信!难信在什么?你用你那个无始以来学的知识,在这个地方不起作用。很多人说我用这个教言说、那个教言说,行不行?似乎也行。但这个地方说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你若不在这个缘起上认真实践,其他地方基本是兜圈子!在无始以来无明习惯中兜圈子,或高或低,或者高雅一点,或者粗俗一点,但都在兜圈子。为什么?净土教法的特质——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我们要依经依教来认识这个教法,来直下承担,直下认知,直下运用。
有人说我看到很多人闻名也没有圆满——对啊,业习还在相续,业报还在相续,依正二报还没有彻底转变;但这个教法已经接受,这样的人敢如实面对自己的依正二报,他从容多了,安详多了。活着能安详,舍报也能从容,那了不得了。什么了不得?至少在阿弥陀佛这种功德接引下,生存之时安详从容了,透彻明亮了,简单如实了,远离虚假造作,舍报直下回归本家本国。因为那是法性之土,就是弥陀报德之土——你顺应报德给予就回报德之土,就这么简单。你顺应他报德的印契,就回他报德的真实功德藏中,所谓如空回空,这样的真实,这样的简洁!
用多少道理去讲,不如直下实践。实践完了再看那么多道理,原来道理就是为了方便。什么方便?去疑虑方便!直接实践,实践过程中你再看:疑虑不过是个烦恼,不过是虚妄业。
要是用疑虑心实践,像我刚才举那个念楞严咒的例子——你念得越久,疑虑越大。所以很多人念佛几十年,结果概念就是我不能往生。我说不能往生你念它干什么?缘起是什么?他说缘起是我业障太深!他这是缘起,不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作为缘起,是他业障太深,他怎么往生?业障深怎么往生?业障深只能在业障中徘徊,你念的佛名还是增加你的,没有用其他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业障很深业障很深业障很深……我不能往生不能往生不能往生……那样你念一万万年还是不能往生,还是业障很深,种子在那里起作用了!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是为圆满——南无阿弥陀佛!圆满了!能生不能生都是胡扯,生不生都是胡扯,胡扯啥?你装啥装啊?装得可怜兮兮的不能生,或者吹牛说我能生——不都是吹牛吗?本来无来去,生啥啊?人总要弄点虚作点假,就是不安自心,不能真正回归。
果地觉为因地心毕竟圆满,毕竟无碍。我们莲友可以在这个法上审思,简单化它,可以运用,可以真正在我们种子海中、心地种子这种实质内涵中用功夫。
这个地方唯有你自己负责任了!释迦文佛,阿弥陀佛,弥勒菩萨,历代善知识们,只能把方法传递给我们,实践完全靠自己,接受也完全靠你自己了!你说我还是不接受——不接受他还是给予、给予、给予,不断地给予,这就是佛的无量光寿。在你生生世世中他不断地给予、给予、给予……过去无量劫不知道给予我们多少次了,我们一直推推让让地说我不行、我业障深。这一生要接受这一生就成就了;你这一生还不接受,还推推让让,你下一世再说,反正种下因缘了!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