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制”,强制,制约,不许了。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
为什么称国太夫人呢?因为阿阇世已经称王了,把自己的父亲禁闭起来,他就称王了,所以说韦提希就是国太夫人。
〖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
这在印度就是这种饮食,团食。酥油也好,蜜也好,麨,麨面,我们汉地也有这个耖面,团到一起。蜜,大家知道,它的黏和性很大,我们可以试一下,你把蜜一涂,再拿东西粘上,它都掉不了的。蜜粘麨,干麨一粘就粘上了。
〖诸璎珞中,盛葡萄浆〗
璎珞珠,现在我们中国人不太带璎珞,现在印度、巴基斯坦,贵夫人还都戴璎珞,璎珞珠。璎珞中有空的璎珞,中间有空,有量嘛,可以盛这些东西。
〖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
把它从身上刮下来。
〖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
他那个时间他那种心就一个心智了,因为知道自己死是在所难免了,因为未生怨已经知道他父亲杀这个仙人,他与仙人的整个过程他已经知道。因为当时提婆达多有神通力,也可以看到这个景像,他说未生怨把他小指头摔断了。他说你没生下来之前你父亲是怎么得的你的这个身体,一个仙人本来要舍报,还没有舍报,还得几年以后,频婆娑罗王就是要子,年龄大了就求子。别人说,“你快有孩子了,某某仙人他舍报的时候要到你这儿投胎”,他说现在就要投,他太恶了,就派人说“你现在就投胎”,仙人说“不行,我不当死啊,死了后才可以”。第二次说,“那你现在就来投胎”,“那你使人杀我么不是,到了以后我也使人杀你”,就是这么个因缘撮合到这个因果报应。国王他也知道这种因缘了,所以说死是难免。
〖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
人在急难的时候真是相信果报,反正我遇到的人基本上都是,实在是难缘了,肯定是相信果报。天地都不救的时候,就可能用佛法了,佛法真是救急于人。
〖大目犍连.是吾亲友〗
大目犍连在俗家的时间是频婆娑罗王的亲眷,他们就是亲人,一个家族。
〖愿兴慈悲.授我八戒〗
八关斋戒,因为佛在世的时候,佛说过,这个戒可以免灾消难,这个经典佛不是一次说,还多次说,所以佛在世的时候,大家一有灾难就要求受戒。现在要是大众中真要是有戒缘清净的人,那真是要是有居士求受戒,能转移了,真能转大的违缘、大的灾难,三皈五戒一授就转。三皈就能转人的业缘,直接可以转人的业缘,真实不虚。
那一年我们学戒的时候,某师讲那个故事,就是受戒、守戒、五戒,决定能消灾,能转现前业缘。那经典,回头查给大家,过去的祖师都有解释这个经,像蕅益大师他们都解释过这个经。你守一戒,有六位善神守护你,三皈五戒就有三十六个善神守护着你,你怎么能有恶缘呢?说恶缘所现,必有其难,有违戒因缘了,身体空立就出现违缘,要不就担其他因缘,另外之说。
〖愿兴慈悲.授我八戒〗
这个授戒,是有真正的因缘,他的确是能给你授受。授受就是给予,这个授就是给予之意。像我们本源清净,是佛授予、授受,若佛不授受,我等不知、不用,所以一切法莫过于授受传承。你说“我坐在这一想,哎呀我明白了,我就有这个力量了”,所以这个地方往往不能成就。所以一般明白道理,到自己授受的时候,还要明白道理以后,还要授受,有接纳之过程。过去通过观想,通过世尊的加持,可以有授受感受,身心得以改变。某居士以前在北京时辩才无碍,我第一次见他时,现在你看真是没语言,就是授了三皈依十分钟的时间,人变化真是大,挺大的,这个变化并不是说谁赞许,这三皈依的确可以使人的心智改变,你信不信他马上把你的心智改变了。
所以这个戒律大家能引起重视,它是佛陀给出家众、学戒众的一个最大的方便与权力,秘密藏,护持圣教的一种权力。所以现在人不守戒、不尊戒,实是丧失权力于当下了。自己弱,为什么现在僧法弱,佛给我们的权力我们不要了,反习世俗嘛。我现在经常看到我自己都是很多在习世俗法,写啊画啊这个那个的,反而把出家人内在的释迦佛亲给的这种善巧法,直接的大善巧丢失了。
真是要是把律藏,出家众细细的学一学,再来看世间法,你各个都有方便。要是把比丘法用在世间那些公司,那真是方便,太多善巧了,怎么用人,用人怎么恰到好处,怎么样给人,怎么样设用,真是个个都写得清清晰晰的。我感觉到真正做一个好出家人顺缘还俗了,保证在世间做个一等一的好人、善巧者,要戒律学得明白,学不明白那另当说,真是这样的。
〖时目犍连.如鹰隼飞〗
“隼”是一种特别猛厉的鸟,在甘肃比较多,它比鹰要小,它飞行速度极快。人看到隼抓兔子的时候,那时候是最快的,像箭一样,“唰”就下去了,膀子合住了,像个子弹头一样,到了快要抓那一瞬间,膀子才开,这个速度极快极快。
〖疾至王所.日日如是〗
证得阿罗汉果决定是飞行自在,这没有啥开玩笑的。他遇急难的时候就会融入虚空,是他自然的返还力,就是这种习气,恐怖习气可以使他融入虚空,这不开玩笑,因为这个五眼六通,这个通途,如意通,自得自在。我听有许多人说,他比阿罗汉要大一万倍,因为一个阿罗汉能知三千大千世界,好比说下雨,他能知道有几滴雨,他的禅定功夫已具,他肯定知道这有多少滴。过去说这种人,尤其佛在世的阿罗汉,这种大威德善巧具足。当然他们这么说,到佛灭度一百年以后的阿罗汉不如当时佛在世的凡夫僧的神通了,这也可以理解,但的确阿罗汉有大神通。世人现在就是到处乱说话。
当然不能用圣果扼杀人,因为真证得圣果,真有大善巧,三明最简单:天眼明,能看一切众生的未来,他能知道一切众生的未来,他能看得到你的未来;宿命明,能明白一切众生的过去;漏尽明,毕竟所作已办,不为后有,无染无著,以寂灭为乐,真实安住,这个可不敢小视圣果。
〖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
世尊遣,富楼那说法第一,他有极大的善巧。世尊有这样的业缘,世尊有一次到边地去,边地的外道就不听世尊说法。世尊一观因缘说,“富楼那,汝去”,富楼那说,“世尊去尚不得力,我何以去呢?”说“汝去,汝去”,富楼那一去,这外道个个心开意解,因为富楼那说法第一,具大善巧,就是宿世业缘感召的,说法得以第一。他一说,妙音动人,他一说,人就容易听信。世尊说法当然是圆满,但是无始以来的业报,影现的业报还是有差别,这真是稀有的事情。
〖如是时间.经三七日〗
日日如是,一日一授,一日一授,因为从早上授,到晚上这一天一夜,一天一夜,一天一夜的授,他日日去授,所以说一日一夜八关斋戒。
〖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这还得了,这越关越胖,阿阇世生烦恼了,下面还要弑母,因为他说他母亲是贼。
【二就禁父缘中.即有其七。一从尔时王舍大城者.正明起化处。此明往古百姓但城中造舍.即为天火所烧】
这是禁父缘。这个地方是有经典所依据。王舍城这个区域,你老百姓怎么盖房子,天火总要把你烧掉,就是不会留一间房子。
【若是王家舍宅.悉无火近】
就是国王盖的房子反而没事。
【后时百姓共奏于王.臣等造宅.数为天火所烧.但是王舍.悉无火近.不知有何所以】
就说你看我们也想亲近你,也想在你王宫的周围盖点房子,但就是盖不成。
【王告奏人.自今已后.卿等造宅之时.但言我今为王造舍】
我们都是给皇帝造的房子。
【奏人等各奉王敕】
就是王这么说的,我就这么做。
【归还造舍.更不被烧。因此相传.故名王舍】
挺有意思的,王舍城,真是世间许与不许啊,这是宿世业缘成熟了。这是守地神与天人发这个愿,此处唯留王者聚,你百姓就是烧你的房子,那也是没办法,这是业缘所在,真是没有办法。现在很多圣地啊,就是有些人还是狂妄,就说那个地方你不能去,你不能住,好比说,有一些地方就说是神山、神湖,一用那水,你就得利。这个地方就是不许,但你非得有许因才可以。像净业寺那个座子,那可不敢轻坐,但是现在人就狂妄自大,一说道宣律师能坐,我也能坐,坐上去道德就丢失,坐上去福德就减损,这真是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知道有些地方不敢坐。
他们在北京有一个毛病,就是说穿着国王的龙袍去照相,然后坐到那个椅子上去,感觉到挺好的。王者之所以为王者,自有王者的福德,不王者之所以不王者,无有其福德。所以很多人照了以后就会家里出乱子,要让花子穿个帝王之衣,至少是可耻,像找事一样,没有传出去,传出去杀你脑袋,说你想篡位。吴三桂造金殿还有杀头之嫌,不要说你这一般的百姓了。
这个地方的确是要注意,像我们现在的百姓与圣人混淆了,所以这个时代就乱了。过去君是君衣,臣是臣衣,县官有县官之衣,所以顺序井然,大家活得就平和。古来已久就是这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国泰民安,相敬如宾。现在一味的平等,平等到最后,大家一看都不知道谁是谁了,男人留长头发,女人留短头发,现在已经不知道是男是女了。也可能以后出家人留长头发,在家人就短头发,会不会这样,谁知道呢,现在都没有办法了,这个时代,谁也没有办法,就是整个社会秩序已经不像个样子了。
【言大城者.此城极大.居民九亿.故噵王舍大城也】
这个“亿”字,十万说,百万说,千万说,万万说,都可以称亿。在印度过去这个亿,十万说比较多用,就是最多说十万说,十万称亿,百万也称亿,千万也称亿,万万也称亿,就是说十万也可以称亿。那么这个居民九亿,不像我们现在这个九亿,要像我们现在九亿那数量可就大了。因为我们推知到三千多年前,人类的密度还是很稀的,可以往十万人上推,那九十万人都不少了,那就是挺大个城市了。过去人住得宽广啊,你看过去的王宫特别宽广,家具都宽广,像一般的百姓家都很宽广。所以说要有九十万人,那就是很大个城市,像我们现在都是楼房,一百多万人城市都很大,昆明才一百多万人。就说这个九亿一定不要把它当成万万,你当成万万可能就是有点大了。很多人考古这个东西说,这肯定是编出来的故事,不是,过去印度计量的方法有差别。好比说由旬,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教这个由旬说,这个由旬呢,有平地说,平地四十里为一由旬,丘陵地带三十里为一由旬。
第九讲
《观经四帖疏》是善导大师以自己的这种圣因圣缘遗留下来给我们一个文字,有法可依。他把这个法很直白地、很清晰地给我们作了一个解释,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什么,我们在这个地方以直读的形式,希望大家有一个明晰的思路,或者说明晰的一个法源,来审视自己,来审视自己遇到的这个净土法门,有一个清晰的路线,真正地在这一生能完成一个即身成就或者了生脱死的善巧。
了生脱死说来遥远,用来也是很近,用来很近呢说来很遥远。只是说大家的缘若强若弱,若遇最上乘教化,无论根大根小,根利根顿,咸能得以解脱的。净土一法的确是这样的法门,既圆既顿,若是有强缘所遇,就是有心相应者,此生必得度脱,丝毫是没有什么含糊的。因为这一法在我们这个时代,就在释迦佛在世的时代,说法都很难,所以于此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甚难,于一切世间说此法是为甚难,是为极难。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此法“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因为讲净土一法特难,实在要把佛的这种本怀作为一个凡夫地的有情交待出来,实在是大难,比登天还要难。
很多人认为这个机遇是很容易,实际真正的讲净土是十分的难,包括释迦佛的应化身,说报身功德实在是难。因为报身佛有说法的方便,就是绝胜法,法身佛说法有绝胜法,他就现殊胜相、庄严相、具足相、威德相、眷属各个顶戴相。在应化的时间,可能遭到外道的轻慢与诋毁,所以说自己是与大家同,这时的施教是最难最难最难施教的。释迦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以应身佛示现说此法门都很难,就很难很难。那我们在这个时代,在这个正法末际,人伦道德已经沉淀到极端的时候,说实话,作为一个薄地凡夫,若闻若习若讲,那是为甚难甚难。
很多人把这个事情看得特别地简单容易,实在是每一次跟大家在一起谈论净土法门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一个谈论难。很多人认为净土法门是最容易听到的,最容易接触的,实际是特难接触到。所以有无量菩萨欲闻此法而不能听闻,何以故呢?闻者必得度脱,这是所谓的最难信之处,最难闻之处,所以闻即入见性位,闻即得不退转,闻即得三种忍,闻即得总持法门,闻即生异威德方便,这个闻就生方便,这实是难哪!
在有大善巧或者有大威德的人面前,我们都知道藏传佛教的转世施教,他就是现殊胜身、殊胜位、殊胜教化,居高临下,犹如灌顶,甚为方便。但我们在这个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态情况下,来讲诸佛的甚深本怀,究竟不可思议的给予,甚难,还甚难遇,甚难成就一个机遇。
但泛泛的讲,就说拿众生的习性来讲,迎合众生的善恶无记来讲,什么功夫来讲,那不难,那说来真是轻巧,个个欢喜,欢喜而退,下面就是没有利益,何以故呢?不是佛法授受故,只是平等迎合故。平等的迎合太容易了,就是说你需要啥,我给你说个啥,但是下面有没有法益呢?迎合是没有法益的,迎合只是心智交换,就是凡夫心智交换。所以诸佛施教,要把诸佛甚深功德藏给大家打开,让自己得见自己的功德藏,众生要以自己的情计心,决定是不可能接受,所以这个地方甚难甚难,的确是难,越讲越感到难。
要是那么轻易的在这个地方像常规的这种讲法,说你就好好地去念佛,一天念多少万,你磕多少头,你诵多少部经,逐渐会得到成片,那么你就有往生大利,谁都听得起,谁都能感觉到是这么回事。但是个个就会不得究竟安心,不得究竟现下的真实放下,所谓的“歇心即菩提”,菩提时方能正行,没有菩提得见之时,决定没有正行。所以一切妄修妄为多是虚妄作业,徒增疲劳,这实在是太可惜太可惜了。你说谁不懂菩提心呢,实际明白菩提心的人甚少甚少甚少,少之又少。要是明白这个菩提心,就不假你做什么,说无修修处你自然得以无修修运用,于世间自然得以善巧威神,于法义自然得以真实。所以人在小树上比高比低,说三道四,要是真正在这个真正广大清净这种菩提心处回心一念啊,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这是善导大师最慈悲的地方,“自信让人信”,他这个“让”字,在这个“难中转更难”的行为中孜孜不倦的行持,苦口婆心的惠予。他的话都很平实、平白,没有什么玄而又玄的术语上的东西,那么平实地把佛法的道理告诉给大家,使大家能有个运用。所以我希望大家平实的文字不要轻慢它。很多高僧的著作我也看过,一个名词接一个名词的积累,一个名相接一个名相的积累,大家看了呢越理解的不多,越去查字典,感觉到越有味道,也是挺好的。但这个普利之时,不得不用大白话,白告于天下,回施一切有缘,这是最难的地方。
就像空气一样,它可以利益一切人,养活一切需要呼吸氧气的人,但是大家要是轻视它,你可以把这氧气去掉,看你能不能生存。往往我们轻视这种广大平等的法益的时间,就像这个空气阳光一样,太平常了,太普遍的时候,反而把它当成一种特别轻贱的东西,反而丧失大利于当下。很玄妙、很奇妙的语言,或者说一些奇特的作业,往往引起大家的兴趣与向往,这可能是比较好施教。所以尊圣心易施教,平等心实难施教。希望大家真是用一颗尊重善导大师的心来尊重这个文字,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我们在开始念之前就这么提示一下。
【言起化者.即有其二。一谓阇王起恶.即有禁父母之缘。因禁则厌此娑婆.愿托无忧之世界】
不是因受禁,阿阇世这个善知识不是这么以逆行逆害父母的因缘,父母没有出离心,这个逆害带来出离正因。
【二则如来赴请.光变为台.影现灵仪】
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庄严处,乃至说无量净佛刹土。
【夫人即求生安乐.又倾心请行】
倾心,这倾心二字啊!
【佛开三福之因.正观即是定门.更显九章之益。为此因缘.故名起化处也】
讲这个起化处,一个是阿阇世激励出来的因缘,再一个就是说十方刹土。因为阿阇世激励这个娑婆更加违缘炽盛,儿子弑父弑母,乃至说是在王者,在王太后也不可幸免,这样就会生厌离心,向往无忧之处。那么释迦佛以此因缘现威德光明,显现诸方净土,韦提希就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以引发大家的向往、欣愿之心。
【二从有一太子下.至恶友之教已来.正明阇王恍忽之间.信受恶人所误】
我们这个一切世间的过失,绝不是自己本质心所现,都是因缘而现。阿阇世缘调达的这种恶友的引诱,要做新王,所以就有弑父害母之心,所以恶人所误。现在我们学佛要是没有善知识正确的引导,那也会使我们乃至使无量有情堕入险途,所以非众生过,是邪师谬。作为一个学佛人对自己要负责任,对别人也要负责任,这个责任甚关重大啊!
【言太子者.彰其位也。言阿阇世者.显其名也。又阿阇世者.乃是西国正音.此地往翻.名未生怨.亦名折指】
这是讲一个故事。
【问曰.何故名未生怨.及名折指也。答曰.此皆举昔日因缘.故有此名。言因缘者.元本父王.无有子息】
父王就是频婆娑罗王。
【处处求神.竟不能得。忽有相师来奏王言.臣知山中有一仙人.不久舍寿.命终已后.必当与王作子。王闻欢喜.此人何时舍命。相师答王.更经三年.始可命终。王言.我今年老.国无继嗣.更满三年.何由可待。王即遣使入山.往请仙人曰.大王无子.阙无绍继.处处求神.困不能得。乃有相师瞻见大仙.不久舍命.与王作子。请愿大仙垂恩早赴。使人受教入山.到仙人所.具说王请因缘。仙人报使者言.我更经三年.始可命终.王勅即赴者.是事不可】
那么他还活着命呢,那直接就盼他死,你现在就这么做,这有点违背因果了,强缘行持,违背因果了,你看要找儿子,就不管这个事了。我们这个世间,现在这样的事还是有,有的人就是久孕不生,也是这一类事,有的人就是不生,就是求子没有,这是宿世违缘。祈请的时候,用不好就会给你带来麻烦,就是没事也要找麻烦。像我们经常学佛的人会遇到这样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启迪人放生,祈请佛菩萨加被,就有个好因缘,要不然急着做其他因缘呢,求鬼神反而会招恶难。
【使奉仙教.还报大王.具述仙意。王曰.我是一国之主.所有人物.皆归属我】
这就太专横了。
【今故以礼相屈.乃不承我意。王更勅使者.卿往重请。请若不得.当即杀之。既命终已.可不与我作子也】
这是叫做口示杀人,就是以口杀人,他不直接杀,以口杀人。阿阇世也是以口杀人,所以果报如是,虽然做你儿子了。这样的故事还是有的,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我接触过这样的故事。很多的逆子,就是把自己家的父母搞得倾家荡产,把自己父母搞得坐立不安,然后就拜拜了。所以这个世间是冤亲所聚,大家不知啊,真知道了呢,真是感激世间一切有情,那父母也可能是冤,也可能是亲。
【使人受勅.至仙人所.具噵王意】
这个“噵”,加个口,就是“说”,语言。
【仙人虽闻使说.意亦不受】
因为地仙以人身证仙果,他也是遵循因果报应的,他也不敢随意说话。所以很多人就是好比说修一些法,修不恰当的时候,就会坏因果,坏因果也会出现业报,特别麻烦。所以现在施教一些特殊的方法,也要遵循一个因果。
【使人奉勅.即欲杀之。仙人曰.卿当语王.我命未尽。王以心口遣人杀我.我若与王作儿者.还以心口遣人杀王】
这个地方已经种下因了,这真是不可思议,因果报应真是如影随形啊!
【仙人噵此语已.即受死】
就说你杀就杀吧,什么都不管了,他也不反抗,为什么呢?因缘已经到这儿了。
【既死已.即托王宫受生】
很多人放生,放生这个东西死掉了,就到家里来了,那都是孝子,大孝子,一世都孝敬,很多孝子的来源都好。但你要这样杀诛得来的,那可就惨了,那可真惨,他就祸害你的家庭,孩子生出来你这个家庭就倒霉,就叫你坐立不安,叫你倾家荡产,那么这就是报怨而生。报恩生,报怨生,在我们这世间太多了,特别多。
但积善之家,好比说佛教家庭,我们看老一代的人,真信佛的家庭都挺好的。现在社会上生活这么乱,大家残酷的杀生吃生猛,很多生下来个孩子就把他一家折腾得真是,你要多苦有多苦,你杀吧,你杀他也来投生,他只要找你机会,一样。所以我们作为学佛人要警策世人避免杀业,减少杀业,尽量不杀,多放生爱生,那你现世的果报就多有圣缘。
【当其日夜.夫人即觉有身。王闻欢喜。天明即唤相师.以观夫人是男是女。相师观已.而报王言.是儿非女。此儿于王有损】
因为啥呢?他这个未生怨嘛,你想要杀人来投胎,这个地方真是……所以说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王曰.我之国土.皆舍属之。纵有所损.吾亦无畏】
这就说狂妄自大啊,你王者因果也不饶你,所以世人莫以为理当然做事情。有人做坏事,“我不怕,我不在乎这个,随他便”,因果报应一来,啥都晚了。你看很多世间受苦报的人,不要认为他是如是,我们能不能如是啊,一定要小心自己。那你要是知道因果报应的问题,一定要小心。
【王闻此语.忧喜交怀。王白夫人言.吾共夫人私自平章】
私下处理他就对了。
【相师噵儿于吾有损。夫人待生之日.在高楼上.当天井中生之.勿令人承接.落在于地.岂容不死也。吾亦无忧.声亦不露。夫人即可王之计。及其生时.一如前法】
就是在天井,在那个很高的地方生下来,落下来摔死就算了,就设计这么个因缘。
【生已堕地.命便不断】
因为他有这种愿望,你杀我我也要杀你,所以说摔也摔不死啊,这真是啊。
【唯损手小指】
把小指给折断了,他就直接摔,把小拇指给折断了,就留个痕迹。调达要没这个小拇指作证,阿阇世也就没法相信。当时调达说:“我要做新佛,你杀你父亲,我把佛给搞掉,我做新佛,你做新王。”阿阇世说:“你这人也太可恶愚痴了,你怎么会教授这样的话呢?”“你还不知道你的前生是干啥呢?”阿阇世还不相信,阿阇世对他父母还是挺孝敬的。他说,“你不相信看你的手指”,他一看,“你小指为什么折断你知道吗?”如是如是一讲,他已有神通嘛,看得到,他一讲,他马上就回忆起来。何以故?当时就是证得那种清净的仙位,他有宿命,这宿命念引发出来。
【因即外人同唱言折指太子也。言未生怨者.此因提婆达多起恶妬之心故.对彼太子显发昔日恶缘】
把他引发出来了,他要不引发,就忘掉了。我们很多现世人的因缘呢、违缘呢不引发也可以昧起来了,但是一引发,一钩它就出来了,要是有矛盾,一说,矛盾激化就厉害。
【云何妬心而起恶缘。提婆恶性.为人凶猛。虽复出家.恒常妬佛名闻利养】
这个妒忌心真害死人哪,害了多少人了,真害人,什么事都给你搞坏了。“妒佛名闻利养”,佛肯定是好名声啊,旷劫以来修行圆满,给人以大智慧、大慈悲、大善巧的回施。
【然父王是佛檀越.于一时中.多将供养奉上如来。谓金银七宝.名衣上服.百味果食等.一一色色.皆五百车。香华伎乐.百千万众.赞叹围绕.送向佛会.施佛及僧。时调达见已.妬心更盛】
就是不服气。
【即向舍利弗所.求学神通。尊者语言.仁者且学四念处.不须学神通也】
四念处大家都知道,是比丘必修之法,过去在释迦佛时代四念处是必修之法。修四念处成就许多善知识,就是阿罗汉尊者,有的人修五停心就可以得成就。
【既请不遂心。更向余尊者边求.乃至五百弟子等.悉无人教.皆遣学四念处。请不得已.遂向阿难边学。语阿难言.汝是我弟】
他的亲弟弟啊,用这话压他,因为是他弟弟,对不对?
【我欲学通.一一次第教我。然阿难虽得初果.未证他心】
须陀洹没有证他心。
【不知阿兄私密学通.欲于佛所起于恶计。阿难遂即唤向静处.次第教之】
很快,现在在南传佛教还有修空大、地大、火大这种修持方法,这种曼荼方法很简单,还有修持的,还有成就的,就说他们还可以在水上行走,在空中,当然这样的比丘僧团越来越少。
【跏趺正坐。先教将心举身似动】
这个地方大家可以下去实践的,你要真正的说,身体没有病,就是没有现在的身障,没有业障,一心专注此法,就是身体要坐到很轻安,没有病,你身体要有病你是修不了这样法的,这是决定的。所以欲修通法,必须得把身上的病障消除,要不消除就是附体,就是其他东西来依附你。你的身障一消除,人的身体就是一种清白的光明,那就会透射出这种威德。现在很多人都是附体相,就是阴得的,不是自身具有的东西,那挺可怕的。
【想去地一分一寸】
为什么现在不直接让人去修通呢?像我们现在人身障最多了,多有病,有病你根本举不起来,所以多为魔所骚扰,烦恼骚扰,你得不到就你会怨恨佛法不得利益。所以说先拜忏,得以轻安,妙相之后,身体轻安了,才能修通,这个地方是必需的次第。
现在很多人都不要这个次第,都直接修通,社会上教气功的人干脆就直接教人去练这个练那个,就是惹一身麻烦,很多人就自杀,被鬼神所昧,为什么呢?身障未除,神鬼附体,你这壳子已经交待给鬼神了,不属于你这个人了,所以鬼神以人身而到达,不得真正的利益。这个人的价值已经丢失了,被人夺舍了,苦得很,或者是人鬼争斗,夺这个房子,“喀嚓”,战斗开始了。这样事情太多了,特别多,我们人人搞不好都会遇见。
所以身不得轻安的时间,不见瑞相的时间,切莫修禅定,求神通,一定会出事情,这次第一定不要逾越。现在社会上的人不负责任,盲目地去教别人,“我教你个方法,你就会神通了”。好,这人一听,接着就附体,一个附体一个附体传播附体。所以释迦佛对我们特别地负责任,身体真正的健康,无所障碍,没有心理障碍,没有身体障碍,才能去修通。这个地方大家一定要反思。
【想一尺一丈.想至舍.作空无碍想.直过上空中想.还摄心下至本坐处想】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都不能漏掉。身体好的人,在做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就被一些妙境界抓住了,这个身体成个白痴了。所以习这法必须得有传承,得有授受,要有人帮你。因为啥?想想想,想来想去的,有的人就逾越了身体,逾越身体以后呢,把握不好就回不来了,或者说收拾不好,回到本座的因缘不具足,这个人就犯傻,痴痴呆呆,或者无记心重,或者说容易激动,神识脆弱,就是自我意识就弱,特别麻烦。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几年培养出了大批的这样的物件,真是挺可怕的。所以说这个地方不敢乱来啊,很多人急于功名,就想得速成法,结果这个神识就漫于世间,这个壳子就不顶事了,一定要注意。
不行我们下去大家都可以在一起做做这样的法,很简单,真不复杂,必须得静下来,就是没有任何吵闹的情况下,尤其到子时以后坐最好了,子时坐最好,或者中午,吃过午饭一个小时左右以后,大家真有时间了,静静的我们到那好的地方,特殊磁场的地方可以坐,但必须得把它归笼好,归笼不好就出事。很多人没有外缘护持,被惊吓了,这一辈子有人就回去不了,有点什么就一惊一乍的,那就可难收拾了,像这样的人太多了。
所以弥陀这个回施啊,这个大安稳,就突破这五十阴魔的遮障,直接回到清净本源之处,以无修修发起真正的利益,还是报德的给予,使你得究竟安乐,甚深难闻哪!但我们一般人对五十个阴域都喜欢它,我能不能有个觉受呢?感受感受它,能不能见着啥?都喜欢它,大家喜欢也不妨实践,但实践一定要安全,有个安全的气氛,有个好的同参、好的环境,或者自己有个好的心理状态,或者有个好的道场,或者有个好的界缘,结严格的界,那就特别好,要不然就出事。
那一年我们就在这个地方,就在这个殿堂里面打七的时候,他们去行那个七天七夜的时候,某师就知道了,我上来打了他,我真的打。他已经看见墙,那某居士可能是感觉也可能多的,看见凳子是看见慈法了,看见我站那,赶紧避,避避就往沟里跳,那看见啥都就是,就是眼瞅着不是这个世界了。这样要是没人管,你就会疯掉,一般第二天就不行了,你看某师第二天就拱到小桌下睡着了。我说“你干什么”,他都不知道他干啥了,我说回去睡,那你回去念佛去,你不要行了。那谁都管不住自己,那正走呢,我这一进来,刚念十分钟,外面不对劲了,那边就坐着睡着了,睡得你颠倒都不知道,衣服都颠起来了他就不知道,他连这都不知道,人已经不当家了。那某居士就哪高往哪爬,你谁都管不了,这个人的意识已经不当家了,所以这就需要人护持,严格的护持。
真希望大家体会体会啥叫修法,没人照顾你,你就是个神经病,你出来就是个神经病,不疯都颠,要不就跳崖。为什么呢?很多人就不相信,我说你实践实践,三天以后看,没有三天,往往都是两天就开始,幻境幻视幻觉就出来了。很多人一讲就心高得很,我要闭关了干啥,我说你慢慢来,你慢慢来,不是你想象的东西。
所以修法这个事情啊,一定要严格地运用,不敢泛泛的妄自的去搞。这么几年走动,遇见社会上最多难题就是这个问题带来的,急于成功的东西给人带来的伤害,真是一批一批的,你拦都拦不住。所以我感觉就是像密法的一些修持传承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像我到很多禅堂,大家就是鼾声,你那没有次第的修持啊,你进去了你只会入梦境啊,还是挺可惜的,坐三年以后,你一身残病。我见几个班首师父真了不起,我说句真是感叹的话吧。他那一坐,我们在一起谈话,一坐就杠杠的一天,身体一点都不会动,因为架子好啊。我说:“大德呀,你放一放吧,你一身病啊!”身体很多病,架子架的,因为架子是很有威德,但你不得真正的利益。真正坐好了,给人第一感觉就特别地松,特别地调和。拿着那个架子坐在那很威严,但是就是很绷,那就开始有病了,他不那样坐受不了,那样坐就有病了,特别苦,苦得很,一般还调教不了,禅定还调教不了,就是坐出来的病不好调治。
某师那年来一个戒兄弟,也是个班首师父,也有禅定。人一得禅定,要想调自己就太难,现在得禅定往往他就会欢喜,为了榜样,千万不能睡觉,不睡觉是要榜样,榜样没有得方法的传承,这可就限制住了。所以很多班首家师父还俗的最快,溜单了,溜边了,他不得利益啊!所以传承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调达人家这样的人还知道阿难教教他呢。
所以现在大家修法一定要谨慎,像这一类的法呢,最好真是以后有因缘了,有个好的环境,有个好的摄护,有善知识摄护,可以修,没有了尽量不要去,何不如老老实实念佛,虽然没有感,没有觉,真是清净感觉,多好啊!没有觉没有受,正受!真是你说“哎呀,我拜佛咋没有感受,没有感应,没有境界呢?”我说你刚好突破阴境了,佛直接加持你不要阴境了,你不相信,慢慢你念久了,你心真踏下来,自然有瑞相,自然有稀有的东西。那你要说不信,也可以行持吧,但最好不要坏自己的身体。
【次将身举心.初时去地一分一寸等.亦如前法】
实际大家现在都可以坐一坐,这一点都不妨。不过像我们这坐的都有点不合法,要是不是这一臂之措不能坐,相互影响了,他的思想意识情绪,一般的凡夫都能影响这么远,相互影响,你坐不成。所以经常得有一个距离保持,不保持距离还不行,所以过去出家师父都知道有一个距离,有人入禅定了,互不干涉,不干扰。
大家下去可以试一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这堂口也可以试,最好不要在乱七八糟的地方试。但要是你有所成就了,有所方便了,可以,要不然真是会出麻烦。所以过去人修法要结个界,严格地结个界,像密乘有自己结界的手印与咒语,或者说什么方便,像我们汉地也有结界的方便。出家人结界最简单,出家人要受过比丘戒的人,学过结界法的都会安住,你根本不用,你那个界就是铜墙铁臂。
【以身举心.以心举身.亦随既至上空已.还摄取身下至本坐处。次想身心合举.还同前法一分一寸等.周而复始】
这一类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凡夫的训练,没有啥奇妙的东西,没有啥了不得的东西。很多人在修法的时候身体浮起来,都不算什么,那是举起来。但是这个地方绝对不敢往外说,一说,下回这个因缘就退失。反正有些人是有这样的因缘,有这样的因缘一张扬,下回就没了,这个东西真是有意思,所以炫卖不得,踏踏实实的还可以。所以过去人没有大成就不敢表现自己的东西,所以密护于行迹啊。现在世间为什么那么骄慢邪劲呢?邪魔入侵于人,没有这种心地的纯厚。
【次想身心入一切质碍色境中.作不质碍想】
那就入质无碍,的确这个三摩钵提就是反复地演练,一般过去人身体好的,因缘传承清净的人,法义真诚的人,勇猛的人,一般七天都出,像持咒的搞好了,七天都能成。可能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因缘都薄,疑心也重,传承师的这种自身成就的利益不够,那下面的不晓得搞啥。
【次想一切山河大地等色入自身中.如空无碍.不见色相。次想自身或大遍满虚空.坐卧自在.或坐或卧.以手捉动日月】
一般在密乘的加行法中都会得到。以前在我们这一个居士修法修得好,经常手捉摸日月,这个没有什么,不算太复杂,最主要最主要的是串习,反复反复的串习。我们现在人这个耐心真是不够,偷心贼心强,想得便宜。习法都是习出来的,不是便宜中得来的。
【或作小身入微尘中.一切皆作无碍想。阿难如是次第教已。时调达既受得法已】
这个得法要有人带你过去,这个特别重要。没人带,自己行持太难,就像那个火炉子,虽然是个好器械,里面也有炭,也什么都有,没人给你点火就不行,所以修法没人带真是修不成。很多人在这个地方不相信,反正我是这个感觉,决定的,自己瞎揣摸,不走弯路那才怪。
包括净土一法,就是念佛这个东西没人带你也走不出来,你就体会不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善巧、威德与功用。你去搞去吧,很多人认为很简单。我们汉地现在不管是出家在家的学佛有个大通病,就是做无师之说,就是你从哪儿学来的?我自己体会到的,我感到的,没有师资,没有来源,这个挺苦的,学好多年没有个师。为啥呢?他不愿要师,那是挺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没有人帮你点这个火啊,你得见不了这个利益。
【即别向静处.七日七夜.一心专注.即得神通.一切自在.皆得成就。既得通已.即向太子殿前.在于空中现大神变】
他为了得利养,他就不管这些事情。但是在我们中华大地,不要说你有神通没神通,你有神通你也要老实点,要不然后面特多的障碍。以前我听一些善知识说这个事,包括我接触的一些因缘,他们有神通以后,包括拔一些树,就是用一种方法把些树给拔倒,出现一些异身相,后来就几十年就翻不过来,就说忏悔也好,遮盖也好,对他的谴责,人类对他的谴责,天地对他的谴责,一直遮盖,这种炫耀的过失特别地麻烦。所以说像这些诸大善知识,包括诸佛这个神通都不是为自己表现什么运用,都是在一些应化的这种方便上,自然应化出来的。在《涅槃经》上都有说,五百贼人眼被挖掉了,释迦佛也没有从耆阇崛山而升,但是他一称南无佛,佛他就得知,那边人就看到释迦佛的金身,这个相好光明。
不作意的回施亦可以现方便威德。要是有报德成就的人,那可能是会有善巧。有人说分身可以利益无量的人天,但要作意,那就有极大的局限性与伤害性,很多伤害。这个地方就是调达后面的违缘,一直到他就没人供养他,连饭都吃不上了,他说“矍昙就是坏我色身,你命都不要我活了”,就是这个意思,他就是这个搞名闻利养搞的。现在这个事情在我们出家人中,有的急于功名的人也受到很大的伤害。有一些初发心特别猛,急于想搞庙子,拉居士,搞来搞去跟这是一样,搞得可苦够了,后面的身报一个接一个,所以踏踏实实的学习佛法。
【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左边出水.右边出火。或现大身.或现小身.或坐卧空中.随意自在。太子见已.问左右曰.此是何人。左右答太子言.此是尊者提婆】
那提婆达多,大家还是称他尊者,因为啥呢?他具三十相,他本身也有威德,广大善巧很具足的,他就是讲经也是自在方便,就是心术不正,老想做新佛,他要超释迦,这个地方真是个大问题啊。我们学佛的人,这个妒忌心真害人,它有时候很微细,就是不随喜,见强我者心不欢喜,心生忧恼,这下面的作业就可苦了。所以修多少法,修罗心,好胜而修法,会出事。
【太子闻已.心大欢喜。遂即举手唤言.尊者何不下来。提婆既见唤已.即化作婴儿.直向太子膝上】
直接落在他的膝上。
【太子即抱.呜口弄之.又唾口中】
“呸”,吐在他口中了。
【婴儿遂咽之】
这释迦佛骂的可难听了。
【须臾还复本身。太子既见提婆种种神变.转加敬重】
他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异身。他们给我讲,现在某个地方有个这样的出家师父,挺有神通的。我说你最好不要说,那有障缘啊,三年以内就出现了,后来就不行了,反正是很麻烦的。很多人就是拿这些东西,包括幻术,因为神通还是一种幻术,利用空间的这种错觉,以身业的一种转换,还是一种幻术。那搞不好就受伤害,天地就不容你,随心自作啊。
【既见太子心敬重已.即说父王供养因缘】
就说你的父亲频婆娑罗王供养释迦佛咋供养的,说这个事情。
【色别五百乘车.载向佛所.奉佛及僧。太子闻已.即语尊者.弟子亦能备具色各五百车.供养尊者及施众僧.可不如彼也】
跟释迦佛要比一比。
【提婆言.太子此意大善。自此已后.大得供养.心转高慢】
下面这句话真得好好听听。
【譬如以杖打恶狗鼻.转增狗恶】
越来越厉害,就是更加凶了。
【此亦如是。太子今将利养之杖.打提婆贪心狗鼻.转加恶盛】
就是他更加骄慢了,因为以前经常带着六群比丘,或者他自己搞一些什么贵族形象,热热闹闹的。
【因此破僧.改佛法戒.教戒不同】
这大家知道,别制五戒,把五百新发心比丘给引到一边了。
【待佛普为凡圣大众说法之时.即来会中.从佛索于徒众.并诸法藏.尽付嘱我】
就说你那徒弟交给我来管,你老人家就退居二线吧。
【世尊年将老迈.宜可就静内自将养。一切大众闻提婆此语.愕尔迭互相看.甚生惊怪。尔时世尊即对大众语提婆言.舍利目连等.即大法将.我尚不将佛法付嘱.况汝痴人食唾者乎】
这话骂得真是哪痛往哪骂。
【时提婆闻佛对众毁辱.犹如毒箭入心.更发痴狂之意。藉此因缘.即向太子所.共论恶计】
下面还是囚禁王,出现这样的因缘。
【太子既见尊者.敬心承问言.尊者今日颜色憔悴.不同往昔。提婆答曰.我今憔悴.正为太子也。太子敬问.尊者为我有何意也。提婆即答云.太子知不.世尊年老.无所堪任】
你看,这人狂起来,啥都不顾了。
【当可除之】
可恶啊!
【我自作佛】
现在人都毛遂自荐了,当仁不让,那么个劲头。
【父王年老.亦可除之.太子自坐正位。新王新佛治化.岂不乐乎】
他想杀他了,他这美梦也真是……
【太子闻之.极大瞋怒.勿作是说】
你看这个阿阇世还是……
【又言.太子莫瞋。父王于太子.全无恩德】
他开始挑拨了。
【初欲生太子时.父王即遣夫人在百尺楼上当天井中生.即望堕地令死。正以太子福力故.命根不断.但损小指。若不信者.自看小指.足以为验。太子既闻此语.更重审言.实尔已不。提婆答言.此若不实.我可故来作漫语也。因此语已.遂即信用提婆恶见之计。故噵随顺调达恶友之教也】
这一段故事,真是我们要明白世间生生轮回的因果啊!
【三从收执父王下.至一不得往已来.正明父王为子幽禁】
他这个父王就是直接以太子这个角度称的。
【此明阇世取提婆之恶计.顿舍父子之情】
人世间这个情真是这样,世间多少恩恩怨怨的事情,所以我们出家学佛真是应该庆幸,没有佛法真看不到这一点,看不透这一点。
【非直失于罔极之恩.逆响因兹满路】
他这个逆害父母的名声传播十方。
【忽掩王身.曰收。既得不舍.曰执。故名收执也。言父者.别显亲之极也】
就是说亲生之父嘛。
【王者.彰其位也.频婆娑罗者.彰其名也】
因为频婆娑罗王他是国王,阿阇世是太子,他直接把王给抓进去了,那他就成王了,就这么简单。所以历代的传播就这么传播,这直接表现出来。
【言幽闭七重室内者.所为既重.事亦非轻。不可浅禁人间.全无守护。但以王之宫合.理绝外人。唯有群臣则久来承奉。若不严制.恐有情通。故使内外绝交.闭在七重之内也】
过去王宫我们是知道的,七重房阁什么的,还是很好设置的。
【四从国太夫人下.至密以上王已来.正明夫人密奉王食。言国太者.此明最大也。言夫人者.标其位也。言韦提者.彰其名也。言恭敬大王等者.此明夫人既见王身被禁.门户极难.音信不通.恐绝王身命。遂即香汤澡浴.令身清净。即取酥蜜先涂其身.后取干麨始安酥蜜之上】
在我们中国内地有麨,现在吃麨的人越来越少了,可能在藏地糌巴还有那么个味道。麨就是大麦面,大麦磨出面以后炒出来,内地还是有的,就是生我那河南还是有吃麨的,就是大家有特殊事的时候吃点麨,抓把抓把抓把的吃,搁点什么糖之类的,浓浓的,抓把抓把,团起来吃。
【即著净衣覆之在外.衣上始著璎珞.如常服法.令外人不怪。又取璎珞.孔一头以蜡塞之.一头孔中盛蒲萄浆.满已还塞。但是璎珞.悉皆如此】
可能王太夫人的璎珞大一些吧,庄严具也重一些。
【庄严既竟.徐步入宫.与王相见】
这就是给他的色身支撑的一个机会,一种吃喝的因缘。
【问曰.诸臣奉勅.不许见王。未审夫人门家不制.放令得入者.有何意也。答曰.诸臣身异.复是外人.恐有情通.致使严加重制。又夫人者身是女人.心无异计。与王宿缘业重.久作夫妻.别体同心。致使人无外虑.是以得入与王相见】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常情,就是阿阇世谁都禁止了,没有禁止他母亲,似乎还有点道理。
【五从尔时大王食麨下.至授我八戒已来.正明父王因禁请法】
这是过去人闭关的时候不得不修,你不相信把你关到房子里三年,给你吃给你喝,叫你自己想点办法做点啥事情。所以说这个王因祸得福啊,要不他最起码也得不到须陀洹果嘛,斯陀含果嘛。
【此明夫人既见王已.即刮取身上酥麨.团授与王。王得即食。食麨既竟.即于宫内.夫人求得净水.与王漱口。净口已竟.不可虚引时朝.心无所寄】
过去的人真是不会把自己的心放到无记中,浪费自己的生命。你看现在我们这人呢,喜欢坐那麻木一段,睡睡觉啊,反正是无记一段,脑袋瓜子一木就是那样子。过去的人感到这浪费了,空过生命了。
【是以虔恭合掌】
就是一种虔诚心啊!
【回面向于耆阇.致敬如来.请求加护。此明身业敬.亦通有意业也。而作是言已下.正明口业请.亦通有意业也】
现在你看现在我们拜佛,“呯嗙呯嗙”的,实际说诸佛如来啊,真是我们在礼拜的时候,诸大善知识这些成就者,个个看到我们,你身口意三业不相应时,实是枉费啊,或者实是浪费掉啊,反增修法之障。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就是在修法中不以恭敬心修,后面不得利益反而生障碍了,下面再修法反生障碍。很多人有时看到说,你这恭恭敬敬,何必呢?你随便一点嘛。不是这样的,你后面你自己设了障,你想再去,从心地上去掉就很难去了,你看你说我以前修法没有利益呀,不得利益啊,为什么不得利益?就是不恭敬,身口意三业不相应,诸佛菩萨无缘加被你。
所以我们现在不管是礼拜也好,礼拜哪个祖师也好,一定要身口意三业真正地生起那种不空过的因缘。你切莫以为这个地方看不见啊,一切报德佛,一切大善知识,不退的菩萨,五眼六通是决定的,没有什么丝毫含糊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举止言行决定都归纳在其内,得到摄护的,你不相应的时候,你会产生自我心里修法障碍,很多人修法不得利益,一生不得利益,徒受辛苦。
课间开示:
这个地方大家能探讨探讨,要不然就是说很麻烦。我们这九十天真是大家恭恭敬敬的礼拜,真是有不可思议的后效应和现前效应,包括念佛。看到许多念佛的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反正这一堂课就是熬过去就熬过去。我说为什么把自己的亲人或者有缘的人贴一贴呢?一是自己所加,我希望你把生身父母都加上去才好呢,这样你有一个感受,有一个直接的业缘的联系。要不然你自己都会轻慢,你感觉到无益无利,浪费自己的时间,太可惜了。你说我们有这么好个因缘,大家在一起和合的礼拜,作业,浪费了太可惜。
切莫更求殊胜想,你保证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就说可能有个地方比较殊胜,或者以后我再找个好因缘再去修法,你放心吧,你要有这样的心性你永远得不到利益,因为这个种性不具。所以善财童子说,善知识啊圣者啊,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请问菩萨如何行,没有说你是大善知识,你来教我,更殊胜的地方给我推荐。更殊胜的地方以心地照见,心地的相应才能启发最殊胜的利益。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参外道的时候,上刀山,下火海,他也感觉到不愿意参,但是诸大菩萨,诸佛菩萨都现身。为什么呢?就是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种诸大不退转的菩萨与诸佛摄护你,导引你向最殊胜处,不作舍离。要不然我们现在修法,切莫心外求,心外在启迪你,与你这个菩提心相应,菩提心相应了再看外道就容易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的啥人都有。
大家可以聊一聊自己的参学经验。现在在我们这个寺院里,在一些特殊的殿堂,大家出殿堂,都是退出去。像从甘孜来这个出家师父,进来都弯着腰进来,实际在佛前就不敢那么……我们汉人从来就没有那个意识,包括出家人,这个意识都很弱很弱,这种恭敬心极其的弱,或者说很难启发。这个地方实际是自己不得法益,也不见得恭敬心非得表现在那个地方,实际说呢,那真正的心恭敬,真正相应起来他真会表现出来。
过去别师的时候不敢直走的,退着走一直到看不见师父,送师都是这样,不敢直接走。因为什么呢?表示对善知识的眷恋、恭敬,实际啥都没有,就是这种心态,这种东西直接加被着你,会使你得到一种深厚的觉受。过去人相离真是痛哭流涕,但是我们现在汉地施教都是说大家越甩手无情越好,也不尽然,真正有法益的情况下真正会有恭敬的行为的。
过去出远门之前,师长父母告别的时候,大家这个存念心有嘛,他在外面就不会……他会尊重自己的因缘,想着家里有父母,师长,这个眷恋就是一种摄护。现在大家都没这个眷恋,也没这个摄护。那师长也不见得是个什么,但你要真正的存念,这一念圆满的恭敬维系的时候,它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利益。现在谈社会道德与这个总体因缘,在这个地方,人情越来越薄,贪欲越来越厚,自我越来越大,所以说相互越来越薄,那么这个地方危害就特别大。所以你说人生活这几十年,你修法,干什么也好,你没有那种深厚的东西你根本得不到法益。
很多人看过《密勒日巴传》,看到他走的时候,他一离开他上师就哭,再说,上师就揍他,实际说这是真诚啊!现在的人,说走就走,看上去很轻松,心里真正是让人够冷。当然佛法又不是这种缠绵,但佛法又离不开人情,全离开人情肯定也不是佛法,但你要说佛法没有人情的维系也没有。这个地方真得审思,我们要把它搞清楚,可真得经过一番认真的实践。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