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以杂宝为地.琉璃为道。或以琉璃为地.白玉作道。或以紫金白银为地.百宝作道。或以不可说宝为地.还以不可说宝作道。或以千万宝为地.二三宝作道。如是转相间杂.转共合成。转相照曜.转相显发。光光色色.各各不同.而无杂乱。行者等莫言但有金道.而无余宝作道也。四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下.至乐器以为庄严已来.正明空里庄严.即有其六。一明宝出多光。二明喻显其相。三明光变成台。四明光变成于楼阁。五明光变成于华幢。六明光变成于宝乐之器。】(此段疏文开示缺失)
【此明地上杂宝.一一各出五百色光。一一色光.上涌空中.作一光台。一一台中宝楼千万.各以一二三四乃至不可说宝以为庄严合成也。言如华又似星月者.佛以慈悲畏人不识】
佛有啥畏惧的,不是畏惧,就是悲悯我们,所以以慈悲来提示我们。
【故借喻以显之】
像日月之类、珍宝之类,都是给予我们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感受,这个有的感受。
【言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者.宝地众多.光明无量。一一光等.化作光台.遍满空中。行者等行住坐卧.常作此想】
想者就相应,瑜伽师地有十七个次第,都是相应之法,若不作相应因缘,不得相应的利益。那我们用观想极乐世界,舍弃自己的九界杂缘,就会得到专心的利益。这个九界杂缘太可怕了,也太难舍了,在念佛法门上,你不舍弃你那些杂因杂缘你想念佛,甚难甚难;你不知道无上菩提心你想念佛,甚难甚难;不随顺佛的果德,你想得到安稳,甚难甚难;这一世想成办,甚难甚难。因为净土一法极为的纯净,极为的不可思议,是大势至所能行,是大悲观世音所能归入,是诸佛的根本的给予所建立,绝非小心、小量、小思、小为、小行所能涉足、所能感染、所能相应,这不是狂妄的话,这是十方诸佛同证、同说、同宣的利益所在。
所以希望善知识们在这个地方,真是这个地方要能转过来,真是震撼人心啊!尽未来际报佛恩,也报不得万一。要转不过来的时候,你感觉到佛啥恩给我呢?我现在在修在行呢,我也在拜佛念佛呢,我也在干这干那呢,我可能还给他有恩呢,给我啥恩呢?你要真正转过来这一念,真是尽未来际报恩你报不尽,只有感恩心。何以故呢?就像真正的做父母了,养儿女知道多艰辛,才知道父母养育我们多艰难。真正觉悟的人才知道,这个觉悟的回施是多么艰难,多么的艰难哪!真正把我们这个无始以来的愚痴颠倒违性的心性转过来,你不知道比制造无量的世界都难,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哪!在那多善的国土说这样的教化都是很难,不要说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了,所以于此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甚难,说此法是为最难。
此社会上的人呢,多疑,多谤,多奸,多慢,多瞋,的确是这样。以前我遇见几个跟我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真是都是掉泪啊,说要一个人能听的话,真拿脑袋给他都可以,拿身体给他当坐子都可以,取掉骨头喝骨髓都可以,只要能听得懂啊!的确是这样,每一个人在这个地方站起来,就是能饶益十方,都可以作众生的眼目啊,是众生之依怙者,一点都不开玩笑。所以佛慈悲,在这真是慈悲。
【五从八种清风下.至无我之音已来.正明光变乐音.转成说法之相。即有其三。一明八风从光而出】
由光而转成风,由风而转成音宣说妙法,自然的宣说妙法。我们都知道六祖大师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常生光明,看到一切,听到一切,莫不与法相应。何以故呢?心生智慧故,智慧本源得到开显故,如来藏性得到启发故,处处得以启迪,处处得以印证,处处是法,处处得以归依,处处得以成就。
【二明风光即出.即鼓乐发音。三明显说四倒四真恒沙等法】
四颠倒,四净法,我们都知道诸佛的常乐我净,众生常生此颠倒,于不净处说净,于无我处说我,于浊处说净,这在我们世间运用最多,于无常中说常,运用到极处,因为凡夫逆性心总是无常的,总是浊的,总是不净颠倒的。诸佛亲证那个顺性的全体,的确是无有来去,真实安稳,所以常乐我净。是得是染,从如来藏性中流出,非是你能修证而得,修证只是回归,绝非有修证可得,所以实无一法可得。
【赞云.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一念及一时.利益诸群生。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净土一法就是迅速满足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最根本愿望,所以能令一切众生得到满足。这个满足非是世间小因小缘的满足,是究竟的满足,毕竟的满足。
【六从是为以下.总结。上来虽有六句不同.广明水观竟】
这一段讲水观的成就,刚才下雨可能是让我们观观水吧,听听水声,使我们心地清净清净。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境界真是不可具说,具说绝非真实利益,因为诸佛的报德利益不可总说,报德庄严是不可总说的。我们这个凡夫心地映现出来的东西可以总说,可以描述出来,因为有限量,佛的这个成就功德没有限量,所以不可总说。就是无量的众生,无量的诸佛,一时同说,尽于未来际不可总说,说不穷尽,是为无尽的宝藏,无尽的修德,无尽的善巧,无尽的庄严。那要是能说尽,那就不叫极乐国土殊胜庄严。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
净土一法的确可以使我们真正地脱苦,可以使一切有缘脱苦,这是决定真实不虚的。你要是没有脱苦,一定看看自己的习法,是不是路子走对了。净土一法决定能使人迅速脱苦,不脱苦是习气上的东西了,就像我们这个人,你是个老年人、年轻人,脚脖子好不好使,有病没病,健康不健康,搭上一台车走了,这车的载负力给你带来的安稳是决定一样的,能达到你了生脱死的彼岸、目的地,这个载负力是最不可思议的。所以皆能往生彼国这个往生力、载负力是不可思议的,能使我们得到现下的歇心与安稳,放心的归命,随顺这种利益,这个随顺二字是如来业。
现在我们一般的认为,乖戾是如来业,那是不可能的。啥叫乖戾?就是自以为是是乖戾心,放下自己的执著就是随顺心,随顺心是一切如来所行,这是决定无疑的,在这个地方丝毫都不能含糊,一点含糊的东西都没有。所以诸佛佛心自心,犹如虚空,无有阻碍,就是没有对抗,对任何东西都不会对抗,所以温养有情,建立庄严,不毁坏世间。那众生我们这个逆行,你看我们读《药师经》说好行乖戾,乃至说《无量寿经》都是这样,尤其现在,佛灭度之后,人的心更这样了,你说东我偏要往西去,“你不要给我来这一套”,那这个心就是有对心、有待心。有对有待,那就不是心如虚空,那就是没有大悲心、大智心,就没有行如来行,法益必然不能迅速现前。那个执著就是有漏的,有漏的有为的,那就会招来未来的轮回业,那无生国的利益的现前的给予,报德的摄化,你就没有安住,可惜!
〖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个“无疑”是修法第一方便,随顺第一方便,成就第一方便,出离生死苦海第一方便,是信根具足啊!我们现在呢,一般的不光是疑自疑他,还要疑佛,不光疑佛,疑一切,什么都要疑一疑,我疑疑才好,你一疑就丧失大利。何以故呢?疑为遮障,虽入宝山,你没有手,得不到一点利益。
【三就地想观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六。一从此想成时者.正明结前生后。
二从一一观之下.至不可具说已来.正明辩观成相。即有其六。一明心标一境.不得总杂观之。二明既专一境.境即现前。既得现前.必令明了。三明境既现前.闭目开目.守令莫失。四明身四威仪.昼夜常念.唯除食时.忆持不舍。五明凝心不绝.即见净土之相.此名想心中见.犹有觉想故。六明想心渐微.觉念顿除。正受相应.证于三昧。真见彼境微妙之事.何由具说。斯乃地广无边.宝幢非一。众珍曜彩.转变弥多。是以劝物倾心.恒如对目。
三从是为已下.总结。
四从佛告阿难下.至说是观地法已来.正明劝发流通.随缘广说。即有其四。一明告命。二明劝持佛语.广为未来大众说前观地之益。三明简机堪受堪信.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若不乐信行者.如清净觉经云.若有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如不闻.见如不见。当知此等.始从三恶道来.罪障未尽.为此无信向耳。佛言.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此经又云.若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即悲喜交流.身毛为竖者。当知此人.过去已曾修习此法。今得重闻.即生欢喜。正念修行必得生也。四明正教观宝地以住心也。
五从若观是地者下.至心得无疑已来.正明显观利益。即有其四。一明指法唯观宝地.不论余境。二明因观无漏之宝地.能除有漏多劫罪也。三明舍身已后.必生净土。四明修因正念不得杂疑.杂疑则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生边界.或堕胎宫。后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法侣携将游于佛会。斯乃注心见于宝地.即灭宿障罪愆。愿行之业已圆.命尽无疑不往。今既观斯胜益.更劝辩知邪正。
六从作是观已下.正明辩观邪正。邪正义者.前日观中已说。上来虽有六句不同.广明地观竟。】
【三就地想观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六】
这说的三个过程,先举出来,次辨别,把它分别的辨别,然后总结。
【二从一一观之下.至不可具说已来.正明辩观成相。即有其六。一明心标一境】
先以一个地方下手,杂乱是不行的。今天上午谈话的时候,他们在网站上骂慈法,说一会说禅一会说密一会说净土,肯定是扰乱众生的人,而且是惑乱众生。我想想也的确这么多年,造了无量的罪业,一会搞这个一会搞那个,把人搞糊涂了,实际是不是糊涂了倒不管他,的确是惑乱众生,我想到这,还是好好忏悔忏悔。今天我也希望大家真是在一处痛下决心,痛下手,那样利益就能迅速现前,依法能深入进去,的确是这样的。
【不得总杂观之】
你要是搅呢,什么也观不成,一会观这个,一会观那个,朝三暮四的那肯定成就不了。
【二明既专一境.境即现前。既得现前.必令明了】
现前也不行,模糊也不行,必定明了。我以前我这人就是麻烦,观到佛相了就生欢喜,后来感觉到自己染著了,再看到佛相,一出现境界,就蒙头睡觉去了,我说“去去去,你不要在这惑乱”,生排斥想,这都是愚痴行为。开始看见有瑞相就欢喜,一欢喜瑞相就退失,再后面说这染著了,着魔变了,受伤害了,再来一下就蒙头睡觉去了,不干了,这个地方还是自己惑乱自己。行法,行观法一定要观好以后,得明明了了的,一明了,光明相一现前,清晰,就开始入法了,就有说法音声,那样就可以使你明了,真正的明了,出于明了,要不然会生疑,生怖畏。
我在放光寺生过几回怖畏了,看着佛像生怖畏,开始看着还欢喜,看着看着就开始生怖畏了。这个怖畏是啥呢?就是自己还是染著心,不是赞佛心,自己还是说我修,我疲劳了,可能还是怎么地了,认为这么个因缘。这个地方还是不像那个正观,所以佛给你说的正观是授受的,如是观才是为正观,不是这么观你看到了你会害怕或者会染著,两种因缘。的确是一定要信佛的因缘,一定要信佛的教诲,一定要信授受,哪怕你拿经典授受都不可思议。要不然你自己观到了,真是会害怕,反正我是害怕过,就在那个院子里看到佛相了,自己抱头,就头一蒙睡觉了,害怕了,心发慌,这世界感觉到要变了。你不是授受的嘛,自己瞎折腾的,折腾得害怕了,就不知道下面会是个啥结果,决定是邪观。你要是真是没有观过,你真是不知道这邪字咋来的,邪字是从自己妄心中生出来的东西,真是看到境界就害怕,你不知道下面是个啥结果。所以一定要深信佛语。
【三明境既现前.闭目开目.守令莫失】
那要是现前了,那内外不相干了,闭眼也好,开眼也好,的确一如实相。一如实相现前了,那这样的人,梦中与现实是一样的,这样的人,那活得就比一般的人活得那就真是太丰富了。那我们这一生活五十岁,那他活五十岁就等于活你一百岁,那他活得太广大了,也自在,有威力,生命意识也强,像现在昏沉掉举跟他就不相干了,就有善巧了。
【五明凝心不绝.即见净土之相.此名想心中见.犹有觉想故】
这个觉想就说是有思惟的。那这个境现前的时候,是心境现前了,不假思惟了,这是有差别的。
【六明想心渐微.觉念顿除】
佛法非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都是幻化染著,哪一天这个见闻觉知舍弃了,包括这个觉念顿除了,正受才能现前。
【正受相应.证于三昧】
这个地方根本不是言语所能涉足的,就说这一类的言语都是勉强说之。所以佛在《圆觉经》上面反复地告诉我们,佛法利益非汝见闻觉知,就是你现在见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知道的都不是佛法,就是说在习法过程中可能运用见闻觉知。但你真正得到利益的时候,你才知道见闻觉知都是戏论,都是幻化,都是缘缘,都是接度,都是方便,非是真实安立之处,都是一个过程,因缘而生的东西,缘一灭这个幻化的觉知就消失掉了,所以有权实二教。
【真见彼境微妙之事.何由具说。斯乃地广无边.宝幢非一。众珍曜彩.转变弥多。是以劝物倾心.恒如对目】
“劝物”,把人物化了,很多人就把自己的感情麻木掉了来修观。要是真正修观的人呢,心静下来以后,气血马上变成另一种状态。我们经常看到虚云和尚就是那么个,戴个什么帽子,披个什么东西,就是那么个;过去天台智者大师修观的时候都是这么个,像达摩祖师都是这么个,就是闭塞自己六根,再一个就是冷,身体的气血就静下来了,人的这种外缘一静下来,气血循环就不一样了,血液就不是这个热血了。为什么说贤圣的血是白色的呢?这个循环的状态已经不一样了,他不需要那种循环了,所以身体就进入另一种状态,所以过去都穿纳衣,特别厚,披着冠巾,都是这么的。
这个地方希望大家要注意,很多人修法修不好把自己修废了,修出病了。你看我们在热血沸腾的时候你根本静不下来,你静不下来,你坐一两个小时,腿也疼了,烦恼也上来了,昏沉了,这个那个的,你热血在沸腾,你静不下来,那个气血真得静下来,那时观想才能出现。所以很多宗下这些真正禅定功夫好的,眼皮他都不愿意抬,不是不愿意抬,抬它没有用,的确他心里内观内照的时候就是横观横想横思横惟,唯系一处,根本没有这些杂缘杂心,用不上。现在我们这个心这么染这么杂,这么纷飞,你想修禅定,或者说自己想得到一个什么因缘,真是大难。
过去的善知识都用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来运用这个东西,我们现在人一般想我三天五天就要出来功夫,想得到个什么样的因缘,所以我们现在人心地不淳厚,修法不扎实,发心不广大,作业不真实。善导大师用十年在悟真寺修观,得到禅定以后才去广参博学,才到处随缘度日,随缘参学。我们现在到处走动,没有目的的特别多,没有真正遇到修行的障碍的特别多,所以反而浪费草鞋钱的多。
“劝物倾心”,这个劝物二字写得分量特别重,基本上把人物化了,就是这种感情,妄想纷飞的东西都沉静下来,把心停下来了。像道宣律师,你跟他学法,虽然你学戒,必须得修五停心,不修五停心你根本没法跟他学戒,你跟不上,你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你看他讲的东西你会生烦恼的,量大不说,你没有禅定你不能相应啊。
心,你看我们现在的心,停不停?瞋心大的人你是不是有慈悲观呢?散心的人你是不是在数息呢?慢心的人,你是不是作过法界观呢?爱人你作过不净观没有呢?你心真正是不是停下来了呢?五停心不修,过去人说你根本没有法作四观,四念住你都没法进入,说三十七道品你连边都摸不着,次第法你怎么能修持呢?这是必须的一路一路往前走的,所以行者次第而行,你要真正的用行法来,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那要求就严了。
净土一法为什么说这么难遇难闻难信呢?就是因为它不要这些东西,直接转回身来看、来运用,所以特别容易使人生怖畏。他们打来一个电话说,有个善知识把《圆觉经》如来随顺觉性发到大家这个论坛上了,很多人直接说是魔说。为什么直接说魔说呢?他没有看过《圆觉经》,他说“你说杀盗妄淫疑怒痴都是梵行,这不是魔说是什么说呢?这肯定是魔说”。大家群起而攻之,他赶紧把它给洗掉了,大家都劝他,版主说你赶紧把你这文字去掉,你再不去掉你还活人不活人,抓你了。实际是如来随顺觉性,释迦佛在经上说,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此甚深教诲,不惊不怖能随顺者,那供养无量恒河沙数诸佛,得以安住,现下得以利益。大家一起而攻之,赶紧把它取掉,是海城一居士发的,赶紧向大家忏悔,说“我忏悔我忏悔,我没有眼”,就是我胡闹这个意思,跟大家忏悔。当时群起而攻之,全部对准,最后这个版主跟他这个台上的人全部都下手,说“你善知识你饶了我们吧,你想要我们进哪儿,你想把我们这佛教论坛给毁坏掉?”
明明是经典上的话,为什么都还是佛教徒,为什么都不接受呢?这真是可怕的事情。所以第一义谛最难宣化,因为是赞佛功德并不是你亲证,最难宣化,最难使人接受,接受而随顺,并不是说我修我证了,是随顺他的利益,这真是不可思议。但你要说你修证,肯定是妄语,随顺与修证有差别呀,那你坐汽车跟说你有台汽车根本不一回事,那是不一回事的。我听到这电话时我说“活该”,我说“与初发心说第一义谛,该杀!”这是释迦佛说的,你杀人慧命嘛,你这怪谁。
但净土一法必说第一义谛,实在没办法,这么说,你就抓住我往地狱里牵,我也要让你抓住,真没有办法。因为啥呢?他的确是第一义谛清净报德回施,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地方不一样的,不是说你证,是回施给你的,佛给你的,你父亲给你的,你是佛子,佛给你的,佛子你要不要,你要要,就是佛子,不要算了,就这么个话,他跟你证不一样,这是个大问题。
在这个地方能转过来,我们就会安住佛的给予,就是妈妈买回来一盘子苹果说,“孩子你吃”,你说,“我不吃,我长大了我挣个苹果我再吃,我能买的时候再吃”,“好孩子,争气,有骨气”,但是不是个好孩子。因为啥?你会饿坏了呀,做孤儿的呀,所以这个地方差异太大了。我们要转过来,就是会随顺如来的回施得安住啊!这太不可思议了,随顺父母的家先长大,长大了你再去成家立业去,你现在没有长大,你都站在那风里雨里,你说“我就要自己干什么干什么”。哎呀,孩子啊,你要被狼叼走了可就冤枉了,做不成佛子了,要做狼子。一定要小心这一点,我们就怕我们被狼叼走了,佛要我们,我们不干,不做佛子行,就怕做狼子了,真是这样。反正我感觉到佛子行,就是随顺佛的教诲,就是一个是所谓的证量,一个是给予之量,给予与修持。这的确是两个问题,就是我挣多少钱跟我父母给我多少钱是两回事,但是用起来是一样的。在这个地方一定要审思,思惟思惟,打这么个比喻我们可以看一看。
【三从是为已下.总结。四从佛告阿难下.至说是观地法已来.正明劝发流通.随缘广说。即有其四。一明告命。二明劝持佛语.广为未来大众说前观地之益。三明简机堪受堪信.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
我读到善导大师这话,有时候我感觉到老想逃跑那个心,“急为说之”,你能为一个人听得懂了,杀了你都值得,我真是这么感觉,杀了你都值得。就怕你把别人搞不懂,你自己也被杀掉了,就是自己也搞不懂那就麻烦了。很多人真是,说着说着自己也就不信了,为啥呢?他自己感觉自己一身业障。是佛的功德,你业障不业障不相干,那个又红又圆的国光苹果跟你种苹果不种苹果不相干,他在那摆着呢,就是说佛给你的这东西。这个地方,你不要因为自己惭愧而遮害佛果,这个地方是个大问题。
【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
我感觉到善导大师这话真是悲心彻骨,不光自信还希望一切众生信,所以自信让人信,难中转更难,实在是难,因为净土一法太难遇了。我这几年就是碰了很多善知识相互的启发吧,我越走越感觉到真是难,并不是法义难,是真实信得太难。
【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若不乐信行者.如清净觉经云.若有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如不闻.见如不见。当知此等.始从三恶道来.罪障未尽.为此无信向耳。佛言.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24]]
我以前感觉到佛授记是我这一号人,后来就哭,哭几回就哭得感觉到也不是这一号人,我还可以转变。我最初读《无量寿经》真是不哭,也没有毛骨悚然,就读一读,后来真是害怕了,怕自己从三恶道来,怕自己这一生了不了生死,哭几回就感觉到欢喜了,原来是这回事,转个心念而已,所以宿世善根呢,遮障力就丢失了。
【此经又云.若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即悲喜交流.身毛为竖者。当知此人.过去已曾修习此法。今得重闻.即生欢喜。正念修行必得生也。四明正教观宝地以住心也】
这话说得就斩钉截铁,没有啥好含糊的。
【五从若观是地者下.至心得无疑已来.正明显观利益。即有其四。一明指法唯观宝地.不论余境。二明因观无漏之宝地】
我们观无漏的时间,思惟无漏的时间,随顺无漏的时间,本来就是宝地,但是要大家看见一个相,通过一个相得到无漏的加持。
【能除有漏多劫罪也】
何以故呢?你心灭嘛,无始以来的罪业就灭了,所以阿弥陀佛的万德名号也是无漏宝号、具足宝号、清净宝号,能消亿劫重罪。
【三明舍身已后.必生净土】
这个“必生”二字就是金刚心,就是无漏心,就是佛的果地心,就是佛的彻底给予,也就是佛子行,随顺行,随顺行就入如来行,入如来家,入如来业,转法轮,如佛示佛法,所以必生净土!这个必生,我们现在在这个必生上,不光自己必生,一切有情必生,这是佛愿,这是佛果,这是佛力,这是佛智,非凡情所能涉足。那你说凡情不能涉足我们怎么办呢?一念南无,凡情即圣情,圣凡不可见,本来清净光明,得以真实安立,无沾无染。所以必生净土,这个必生就是性德的全体。
【四明修因正念不得杂疑.杂疑则虽得往生.含华未出。或生边界.或堕胎宫。后因大悲菩萨入开华三昧.疑障乃除.宫华开发.身相显然.法侣携将游于佛会】
我们要是疑心,就像自己把自己封在某个地方是一样的,不能与大家和合交流,通达无碍。
【斯乃注心见于宝地.即灭宿障罪愆。愿行之业已圆.命尽无疑不往】
肯定是这个地方没啥话好说的。
【今既观斯胜益.更劝辩知邪正。六从作是观已下.正明辩观邪正。邪正义者.前日观中已说】
佛已经说过这个事情。
【上来虽有六句不同.广明地观竟】
大家下去看看文字,思惟思惟善导大师的这个语言。
这种读诵学习的方法最主要的我们能随文入观,把自己的思想与这个文字作一个直接的不二的一种契合,那么佛法的法义就容易直接发生起来,就是说容易启迪我们大家。这个读诵不要认为它是很简单的因缘,你不相信你坐到一边,你让别人读一遍书,你自己读一遍书,那就不一样的效果。他有一个参照,我们大家这么多人在一起,用读诵的方法,有一种参照提示,往往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个东西,自己去思惟审思不能透视,但是大家要是在一起的时间就能透视它,或者能通过一种立体的东西能感觉到它。大家在一起读诵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善导大师把这个文字阐述得很清晰,也很条理,实际不需要什么过多的解释,有些地方实在是有因缘了解释一番,希望大家能在这个文字上,真正能随文入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瓈色中.出红色光。码碯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
昨天我们把广明地观竟这一段文字读完,给我们大家有一个交待。
〖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
这“由旬”二字解释解释,由旬是印度人计算这个公里之外的一种特殊算法,一般说三十、四十、六十,平原就是六十或者有的还有八十之说,就是为一由旬,丘陵地带四十左右为一由旬,山地三十里地为一由旬。
〖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无量寿经》说,珍珠、玛瑙、砗磲种种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层层叠叠,无有穷尽。
〖一一华叶.作异宝色〗
就是这个颜色很充分,很具足,不是那么单调,当然也有单调的,什么琉璃树,什么水晶为根,《无量寿经》解释得特别地清晰。
〖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瓈色中.出红色光。码碯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
种种宝相庄严啊!宝这个东西,它有一种相对稳定的光泽,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管什么宝,都是强硬的东西,硬质的,极乐世界那个宝不光是软的,还可以食用,就是软色的,它还可以发出光声,所以皆是阿弥陀佛化现,阿弥陀佛的修德再现出来的器世间庄严,就像鸟是一样的,迦陵频伽等鸟也是弥陀化现出来的。所以极乐世界整个是弥陀的依正二报、弥陀的修德而建立的,跟我们世间这个宝的确是不一样,有局限性。
不知道我们这里面有人见过夜明珠没有,就是荧光粉搞的那个东西,晚上放光那个,那要有光对照,才能泛出光,光一照它,再到天黑的时候才能放光,它本身不会放光。但是在极乐世界任何东西都是会放光的,所以光光相映,就像有光源是一样的。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西,要是没有太阳照,没有这个星辰之光,这个世界都是暗的,就是自身不会放光。实际人人生命都有辉光,要是没有光,大家没法生存,我们的生命力越弱越弱,要是身体越弱的人,辉光越弱,你到他跟前就不舒服;人的辉光强的时候,你到他周围就有一种宽松健康向上的东西。
所以说极乐世界呢,要是我们常念佛忆佛,忆极乐世界,它的确会给我们带来生命力的加持,或者是说智慧的加持。在这个地方呢,有不可思议的东西,尤其是做做十三观,或者观佛相好,特别容易感召身体的这种特征,平时你体会不到,你把身体搞到极疲惫的时候才能知道佛的这种智慧与慈悲。不行了我们安居结束了我们去跑一趟,大家都去跑,跑到你精疲力尽的时候,这时候你要是真正的与佛力相应的时候,你一念上来了,那人整个都变了,“哗”都过去了。就是说一下子瘫到那了,但你不能瘫那,你一提念,能整个恢复,那就跟佛挂上了,能迅速充电,就是说充电最迅速了。要是我们这个地方体会不到呢,那你生死关可能把握不好,可能在这个地方修法的猛利心不具,大家就是到事上慢慢来,那有些东西容不得你慢慢来怎么办?
所以愿力心是个猛利心,你发得越猛,效果越具足。所以在许多修法上就希望大家猛利一些,在我们汉地比较少一些。他们前一段时间,说我给他们写个“呸”字,实际说呸字诀过去用得多,我们汉地也用,只是丢失了,击掌,弹指,基本上都用,就是要舍你的心。你看汉人最会用这一套,“呸!不要脸!”这就是迅速舍离的意思,双方都迅速舍离,它是个诀嘛,实际真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用得不知道而已,已经跟佛法脱离关系了。实际佛法在世间很多东西都提纯出来了,都可以用,只要猛利,效果是一样的,那观这它会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现在我们这个人观这少了,就心里无明,就像抽烟,舒服,但是它消耗你自己本质的东西,你好好的人就……就像鸦片战争过来的时候,这个烟枪比红缨枪还要长呢,那就是说已经没法打仗了。他们四川人最厉害,那十万大军在那打仗,那土匪提一百斤大烟上来,好了,那下面的部队可就倒霉死了,那土匪真是不要命,大烟往上一上,比炮弹都厉害,但要是没有烟,你抓他,他也不跟你去。这个东西跟这个观相好得到的利益,就是智慧之力真是不一样,现在的人就是特别可怜,我感觉到我们学这,这种精神上的加持力,那社会上的麻醉品就差得远了。所以我感觉到学佛的人特别地有福报,每次我进到这个殿堂我都感觉福报,因为啥?我接触外面呢,不管是电话什么,不是癌症就是这一类东西,常常都是这样的,我说实话我心里也厌,但是的确还得面对。很多人说“你不用管他”,我说“是我爹你管不管?”实际说大家真是苦啊,我感觉到我们都够庆幸的,起码说你没有这些危害,当然还能学佛。观想这个特别方便,特别容易消除这些违缘。
〖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
这个“七重”,就是的确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个数,是层层不尽,无穷无尽。我们一般念“唵 三跋啰三跋啰 耶吽”这个真言的时候,就是层层不尽的意思,就是一变七,每一个又变七,无穷无尽的繁衍。过去的善知识教导我们,好比我们修供养,我就这一个东西供养,他说太少了,但是又要表达自己的心愿,怎么办呢?就念这个咒,念七遍加持真言,不管是什么东西,他都可以是无尽供养。好比说我这一杯水,无量的饿鬼能食用吗?那么你就念“唵 三跋啰三跋啰 耶吽”念七遍,一定要用手印来加持,这个“鍐”字的种子字就会放出净光明,把这每一个分子扩展开来,就在这真言的力量下,向外扩展,用无穷的幻化的这种力,产生的这种果,才能使这些幻化鬼神得到受用,有不可思议的利益。那我们供佛也是这样的,在藏传佛教接受这接受的特别多,就是这个真言接受的最多,好比说花,我们只有一束花,那感觉到供养不足,那么就念这个真言念七遍,结个手印,大家都会结这个手印,“三跋啰三跋啰 耶吽”,我们以前都学。
沙弥一定要学一学,以后你走动方便得很,他这几个真言,有灭定业真言,灭罪业真言,开咽喉真言,你都用得上的,你到关键口都用得上的,真是的。要是你只要放惯了,到关键口,你实在没招的时候,包括对待病人,很多因缘上把你逼到那时,你都会用得上,包括加持水那个真言,遣送真言,召请真言,在某些时候你召请那不是召请鬼神了,你可能召请诸佛菩萨了都可以,都可以用得上的。好比说你这个地方你感觉到困惑,你念召请真言,你存念佛的加持、佛的聚集,你可以绕一绕,这个地方就很清净。他这个地方主要是放得多了,真言的变通性运用力就出来。
现在出家人很多狭隘的东西就是啥呢?就是悲心不够,用法不够,受局限性,他善缘特别弱。为什么出家人比居士相对的都方便呢?你要知道,稍有行持就方便,他这个方便力就是说通过这个悲心的训练出来。所以希望大家要真是有因缘都放放蒙山,像打鱼子,都学一学,起码把这几个手印都练一练,观想观想,的确是不浪费功课,也不浪费时间。我们以前每个人都用过,的确起作用,那你要说在显教中都不起作用,不是!主要是悲心,你拿个柴火棍都可以当刀用,悲心真可以起作用。关键的时候,就是你没有招的时候,它起出来,它这个真言就起作用,这个观想就起作用。平时你没有啥,就是说你无所谓,为啥?你没有慈悲心,也没有啥可训练的,但是实在你没招的时候,好比说现下就有一个病人,实在没办法,就快毁了,就你一个出家人会这一个真言,会这一个手印,你就念那一个三昧耶真言,马上可以使他安稳下来,但是你还有第二个人的时候,也可能就没这个东西了。我因为被人赶鸭子上架的机会太多了,实际就是说虚假的东西也多,但实在是没办法了,赶上去的时候能真赶上去,你那个悲心生起来的时候,平时学的这一点东西,你感觉到平时啥都不算,可能这都不算啥东西,但你到那时候,实在没办法,你就用,一用就起作用。为啥呢?悲心引发出来的,通过悲心过一遍,产生真实的利益,所以悲心中能流出一切陀罗尼真实功德。
希望大家演习演习。很多人经常都不在乎,你不相信人人都有绝境的时候,我们大家住在这个地方,大家可以帮帮忙,一个人住山的时候,你看你有业障时你咋办,很多时候你不得不用一些方法,所以这个真言就起作用了。希望大家广结善缘,出家师父尽量的学一学,我们画的有这个本子《蒙山施食仪轨》,这个地方跟这有啥相应的?他一回事。我希望大家都尽量的都学一学,尤其沙弥们都尽量的学一学,包括居士都可以学一学,有特别的好处,要是比丘能放放蒙山,我感觉都挺好的。它的确是起作用,因为啥呢?我们天天工作就是这样,也不浪费时间,你作作观想,它有这个效果。
〖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
宫殿随身。
〖诸天童子.自然在中〗
大家都喜欢孩子,人人都喜欢孩子,你要说诸老人家都在其中,可能大家感觉到有点其他的想法,童子相大家都欢喜。你看我们看到西方人画那个带翅膀的小孩子,我们中国人的童子戏、百子图,大家都挺喜欢。
〖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
这个就是身上戴的璎珞,现在见璎珞的人不多,戴那个项链的还有,但戴璎珞的人不多,璎珞就是在衣服外面挂的那个,或者是说过去人,就是天热,袒胸露背的挂一个,印度人还是喜欢璎珞,在我们中国古代也有戴璎珞。璎珞呢,有境界的人都知道它这个。
近代的广化法师说他母亲那个事情,他母亲去世了,他就写个牌位,我出家了,就在地藏殿跪在那儿念地藏王菩萨,希望自己的母亲能现世就得到超拔。因为啥呢?他说“一人出家九族升天,我相信这,我求你地藏王菩萨一定让我母亲升天,让我看见”。他念念念,念着念着,一股烟,看到他母亲了,看见她穿的是灰不溜秋的黑衣服,慢慢慢慢往上升呢,一会开始变了,庄严了,头上有装饰庄严了,再往上升越来越庄严了,也慢慢有璎珞了,这的确是不可思议的,这老菩萨的功德真是感天动地,他的描述就像经典上描述的真是没有啥差别。实际大家要有境界很好观到这些事。
你看我们人的心量,心量弱的时候,功德退的时候,人的这种落相现前。我们都知道天人有五衰相,一现前的时候那比地狱都苦,但我们人,你看我这个人就是经常是衰相,长的、吃的各方面都是衰相。你要显那个相,你看那个人满面红光,精神气质,各方面都具足,穿戴,实际有些人不穿戴也让人感觉到那么富贵,那么有内涵,有很多人穿戴也让人感觉到是干瘪瘪的,这都是内涵问题了。
〖其摩尼光.照百由旬〗
这个摩尼光,摩尼是如意光,能称众生意,这光明你需要什么它会演幻出来什么。实际说我们这个世间的光明也会演幻,只是我们的心,心地不纯净,杂染太多,要是你真正你的心业与外境相连的时候,你要用心力,累,也累,但是自然之力它会生出来,自然相映出来的清净力,那就方便了。
〖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
就是说童子身上这个璎珞上的光这么不可思议。
〖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
这二十五由旬,我们乘一乘这数就大了,我们这后面有几棵大树,那树够大了,但这二十五由旬的树,《无量寿经》写那树,那……
〖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人类没有禅定功夫,不能到欲界天、忉利天、其他天去看一看,看一看实在是……有一些禅定功夫的人就可能成个白痴了,为啥呢?一到天宫一看不愿意回来了,或者说到魔宫了,魔就把他留成眷属,算了吧,这一下一动心,这边就舍弃了,舍弃这个壳,就成了植物人了,或者是傻子了,白痴。有些孩子生下来,他不愿意到这个身体里来,生下来就是白痴,有一点意识,但这个意识就是很勉强,因为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太埋汰了,实在是太埋汰,制造一点好东西就是制造大量的垃圾,太糟糕。
〖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
这个金色呢,实际说,我们所见到的这个金子,也是有光相,你看我们佛像贴得有金子。昙鸾法师在他引用的经典上,举了很多很多,好比说我们南阎浮提的这个金子跟天金比,天金跟化乐天比,化乐天跟种种天比,一直到极乐世界,那都是没法比。我们这银子金子也放光,但这光太差了,放一块银子,那光还是有限度,你要是真把极乐世界那个银子拿过来,那可能我们这真是大亮,这是报德的差别,显现的差别。
〖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帝释有宝瓶,你需要什么他就给你倒。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
别人拍下来的镜头,发个信号过来,通过荧光屏可以看到这个世界。那么在这个宝华盖中,可以看到无量的世界,实际我们这个电视,古代人没有电视,但是古代人用一些善巧,像水晶球、圆光术都可以看,就是可以照见这个世界。那当然有天眼就简单了,那就不需要电视机,也不需要特殊仪器了。像我们这个肉眼真是有障碍,但现在肉眼也没障碍了,可以通过电视,也涉及一些方便,实际这都是人本自具有的善巧。那这个华盖,它显现这种善巧。
〖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
这个文字,实际过去人都是会背的,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反复的读读读,随文入观了,生善巧了。善导大师用十年的时间作观成就,我不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十年行不行,我遇到他们一些闭关的喇嘛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特多,不出来,有的出来了,有的三四年以后走出来,走出来还得去闭关,就是很容易退失一些因缘。我遇见一个喇嘛,他有一点事他就知道,你心里只要有违缘了,他就知道,他会给你看,看见境相了,听见声音了,他就跟你说,因为他心里空净,当然有的是通过方法,有的不用方法,有的自然就出现这种状态。实际我们每个人的心智也是一样的,就是反复的观反复的观,那就容易契入这种善巧。
〖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读这段文字实际也在想,观想观想,“名第四观”前面都是观想,想的多。但佛要不用文字来引导我们,也就没有佛力的加持,我们想都无从想起,或者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就乱想,这个乱想就不能成就。每天中午在这个地方拜佛的时间,我都乱想,今天想这个光,明天想那个光,有时候有点相,有时没相,你乱想就不为明。要是一天到晚,就是用一种境相来思惟来观想,肯定能成就,这是系心一处的问题了。我们看看善导大师怎么来解释。
【四就宝树观中.亦先举.次辩.后结。即有其十。一从佛告阿难下.至次观宝树已来.正明告命。总举观名.结前生后。
二从观宝树者下.至作七重行树想已来.重牒观名.生后观相.正教仪则也。此明弥陀净国.广阔无边。宝树宝林.岂以七行为量也。今言七重者.或有一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晶为条.珊瑚为叶.码碯为华.砗磲为实.如是七重.互为根茎乃至华果等。七七四十九重也。或有一宝为一树者.或二三四乃至百千万亿不可说宝为一树者。此义弥陀经义中已广论竟。故名七重也。言行者.彼国林树虽多.行行整直而无杂乱。言想者.未闲真观自在随心.要藉假想以住心.方能证益也。
三从一一树下.至由旬已来.正明树之体量。此明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赞云.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言量者.一一树高三十二万里。亦无老死者.亦无小生者.亦无初生渐长者。起即同时顿起.量数等齐.何意然者。彼界乃是无漏无生之界.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
四从其诸宝树下.至以为映饰已来.正明杂树杂严杂饰异相。即有其四。一明林树华叶间杂不同。二明一一根茎枝条果等.皆具众宝。三明一一华叶转互不同.琉璃色中出金色光.如是转相间杂。四明更将一切杂宝而严饰之。又赞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又赞云.弥陀净国.宝树众多。四面垂条.天衣挂绕.宝云含盖.化鸟连声。旋转临空奏.法音由人会。他方圣众.听响以开心。本国能人.见形而取悟。
五从妙真珠网下.至色中上者已来.正明树上空里庄严相。即有其七。一明珠网临空覆树。二明网有多重。三明宫殿多少。四明一一宫内多诸童子。五明童子身服珠璎珞。六明璎珞光照远近。七明光超上色。
六从此诸宝树下.至有七宝果已来.明其林树虽多.而无杂乱。华实开时.不从内出。斯乃法藏因深.致使自然而有。
七从一一树叶下.至宛转叶间已来.正明华叶色相不同。即有其五。一明叶量大小等无差别。二明叶出光色多少。三明恐疑不识.借喻以显.如天璎珞。四明叶有妙华.色比天金.相喻火轮。五明迭相显照.宛转叶间。
八从涌生诸果下.至亦于中现已来.正明果有不思议德用之相。即有其五。一明宝果生时自然涌出。二明借喻以标果相。三明果有神光化成幡盖。四明宝盖圆明.内现三千之界.依正二严种种相现。五明十方净土普现盖中.彼国人天无不睹见。又此树量弥高.纵广弥阔。华果众多.神变非一。一一树既然。遍满彼国所有诸树之果众多.尽皆如此。应知。一切行者.行住坐卧.常作此想。
九从见此树已下.至分明已来.辩观成相。即有其三。一明结观成相。二明次第观之.不得杂乱。三明一一起心住境。先观树根。次想茎枝。乃至华果。次想网宫。次想童子璎珞。次想叶量华果光色。次想幡盖广现佛事。既能一一次第观之者.无不明了也。
十从是为已下.总结。斯乃宝树连晖.网帘空殿。华分千色.果现他方。上来虽有十句不同.广明宝树观竟。】
【四就宝树观中.亦先举.次辩.后结】
还是这三个过程。
【即有其十。一从佛告阿难下.至次观宝树已来.正明告命。总举观名.结前生后】
他写这个告命,写得真是有意思,希望我们生命的依托,直接给我们证实,真正的正观,远离邪观,使我们有一个决定的依靠,南无之处。修法的确是南无,非彻底南无不可,你保证你就不能轻视,像以疑惑心修法太难成就了,所以绝待的修持,绝待的信任,绝待的向往,绝待的皈依、顺从,才能发生利益。我们现在就是学法的人这个基本上都薄了,靠不死,或者认不准,那择法不清净,不得利益。
【二从观宝树者下.至作七重行树想已来.重牒观名.生后观相.正教仪则也。此明弥陀净国.广阔无边。宝树宝林.岂以七行为量也。今言七重者.或有一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晶为条.珊瑚为叶.码碯为华.砗磲为实.如是七重.互为根茎乃至华果等。七七四十九重也。或有一宝为一树者.或二三四乃至百千万亿不可说宝为一树者。此义弥陀经义中已广论竟。故名七重也】
这个“七重”,的确就不是那个七排树。有的人把七日定成一天两天三天,那么极乐世界就一行树两行树三行树四行树,这依文解字,现在到极处了,大家也没有办法。解释这个七重行树跟这个一日七日,我感觉到真是,一日七日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佛说的是如实语、诚实言,但被人一解释,就很难处理了。
【言行者.彼国林树虽多.行行整直而无杂乱。言想者.未闲真观自在随心.要藉假想以住心.方能证益也。三从一一树下.至由旬已来.正明树之体量】
树之高,树一排一排的无量无边的,那有多高呢,体量。
【此明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
又提到“无漏”二字了,说这么多因缘,这个无漏心智我们一定要审思审思,自己的所有的作为,是不是从无漏心智中流出,所有的作业是不是回归到无漏心智上来,要不然就偏离了菩提心,偏离了佛法,偏离了自己。
【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
那佛果也是无漏,所以无漏回施,无漏摄化。比丘戒讲得最多就是“无漏”二字,净心为要,无漏为根,你要丢开无漏这个本,什么法都没有意义。
【赞云.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借用《往生论》的四句偈子来描述这个极乐世界的光明庄严相。
【言量者.一一树高三十二万里。亦无老死者.亦无小生者.亦无初生渐长者】
这树也不会老死,也不会慢慢慢慢长,不像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树,先栽小树苗,慢慢慢慢多少年长多高。
【起即同时顿起.量数等齐.何意然者。彼界乃是无漏无生之界.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
这个圆心,菩提心,无上菩提心,在圆见中都不允许渐次。为什么呢?打脱你的分别执著差别之心,直接归入圆满,归入安稳,归入无漏,归入无著。这的分量比较重一些,虽然分量重,到我们这个时代,要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迅速的彻见自性,得以安稳。
【四从其诸宝树下.至以为映饰已来.正明杂树杂严杂饰异相。即有其四。一明林树华叶间杂不同。二明一一根茎枝条果等.皆具众宝。三明一一华叶转互不同.琉璃色中出金色光.如是转相间杂。四明更将一切杂宝而严饰之】
就是说这重重叠叠的、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光明,是不可总说的,是细说分,来表现这个总相,真实广大,无有穷尽。
【又赞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
《往生论》的这个偈子,描述得真是简单明了,解释得也是很干净。
【又赞云.弥陀净国.宝树众多。四面垂条.天衣挂绕.宝云含盖.化鸟连声。旋转临空奏.法音由人会。他方圣众.听响以开心。本国能人】
“能人”是世尊,可能是借用,我们说释迦牟尼佛,说能仁嘛。
【见形而取悟】
见到这样的声音,见到佛,听到声音见到佛都会闻而生悟,见而生悟。
【五从妙真珠网下.至色中上者已来.正明树上空里庄严相。即有其七】
他从七个方面来说明庄严相。
【一明珠网临空覆树。二明网有多重。三明宫殿多少。四明一一宫内多诸童子】
先说树,树说完了说网,网说完了说殿,殿说完了说童子。
【五明童子身服珠璎珞。六明璎珞光照远近。七明光超上色】
就是超日月之光。从这七个角度来引发大家观察极乐世界的这种殊胜庄严。
【六从此诸宝树下.至有七宝果已来.明其林树虽多.而无杂乱。华实开时.不从内出。斯乃法藏因深.致使自然而有】
这宝果不是说这么慢慢结出来的,树有,花果都有。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果子倒结得挺大的,但是现在也是个花瓣,小骨朵,一点一点的长,娑婆世界就是个渐相,渐次相。
【七从一一树叶下.至宛转叶间已来.正明华叶色相不同。即有其五】
说这个华叶。
【一明叶量大小等无差别】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树叶我们大家看一下,他们画这个树的时间,放光寺这树都是画的,极乐世界的各种树,放光寺的树,基本上都是这么弄的颜色。他这个地方的树叶,树叶是一样大的,整体的。
【二明叶出光色多少。三明恐疑不识.借喻以显.如天璎珞】
借喻来表明。
【四明叶有妙华.色比天金.相喻火轮】
火轮,那个光是圆光,一般我们看到一个光,太阳光,看到圆光,月亮光,看到圆光,大光看到圆光,一般小点的光,似乎是不太注意。
【五明迭相显照.宛转叶间】
这个光相不光是相互的映照,还在树叶中间来回,或者说是活泼的盘旋一样,绕动一样。把极乐世界的景像描述得活泼一些,希望我们有一种生命的映照,生命的感激,生命的这种参与,意识的参与。
【八从涌生诸果下.至亦于中现已来.正明果有不思议德用之相。即有其五。一明宝果生时自然涌出。二明借喻以标果相】
这开始说果了,树,叶,再说果。
【三明果有神光化成幡盖】
这果子还能化成幡盖。
【四明宝盖圆明.内现三千之界】
那这果化成幡盖,显现一切世界庄严。
【依正二严.种种相现。五明十方净土普现盖中】
极乐世界这个国土庄严,不光是极乐世界庄严,这是无量诸佛刹土的庄严,都在这个极乐世界所能感召出来,显现出来,映现出来,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所以称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那就是称念无量诸佛,礼敬阿弥陀佛国土,也就是礼敬十方诸佛,愿生极乐世界也是愿生一切诸佛净土,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彼国人天无不睹见。又此树量弥高.纵广弥阔。华果众多.神变非一】
所以他容易把人的神识契入,神识契入进去,我们人的神识是活活泼泼的,要不然一麻木就瞌睡掉了,人一麻木、一迟钝就不参与了,实际说他把极乐世界呢,要是你读一读这文字,挺活泼的。
【一一树既然。遍满彼国所有诸树之果众多.尽皆如此。应知】
给我们描述极乐世界这个总相,细相,让我们来随分,那么你随一分欢喜,与这个法身欢喜,都有个契入分,有个思惟的连接。如果思惟不连接起来,那感觉跟你没关系,连接起来了,肯定有不可思议的觉受。不知道大家下面作不作观,真是要有时间,哪怕一天用个二十分钟、两个小时作作观,那真是不可思议,读一读,闭上眼睛体会体会,那真是不可思议。但是你要体会的不活泼,那就麻烦了,如背诵背诵文字,它也可以引发出来,文字可以随文入观嘛。
【一切行者.行住坐卧.常作此想】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就是常作此想的东西,好比观日,你一天到晚就得抱住这个因缘,你就不能放舍,杂缘你得舍弃。像我们现在这种状态,就是说大家在一起这种学法的因缘,一会搞这个,一会搞那个,说作观的确是难,的确肯定有难度。大家要是夜深人静了,有个好因缘可能还是可以观一观,像在这种状态下,的确观比较艰难一些。
【九从见此树已下.至分明已来.辩观成相。即有其三。一明结观成相。二明次第观之.不得杂乱】
他反复还是强调这一点,不得杂乱,不得杂乱。
【三明一一起心住境】
“起心住境”,我们人这个心识实际它是无色无相的,但是念觉性总是灵灵敏敏的,你总得要有一个依附的,要有一个运用的。我们白天精精神神的,有的人在做这做那,晚上就睡着了,有的人白天还睡觉。这个意识是灵灵活活的,你贴到什么地方了,它就干什么事,那你贴到极乐世界了,你可以观想极乐世界,你贴到我们的业力上呢,也可以观娑婆世界的业力,这是肯定的,就是我们缘什么,就心住境。
【先观树根。次想茎枝。乃至华果】
从底部往上观。有的人观佛相好从顶,顶有无见顶相,从发髻观一直观到脚,有的人从脚下万辐轮观起,一一观观观,观到顶,都是可以的。要是观想成就了,不要说成就了,要是观想调理的情况下,两小时就是一会时间,所以一个观过程就是两小时过去了,你把这东西细节,就说人这三十二相八十随形你观一遍,细细的,基本上是两小时。那要是观想成就了,那还会生喜悦的,就会一呆就过去了。为什么说修观的人一坐一天就呆过去了,一坐就过去了?的确他能走进去,他在遇法生喜悦,不断的串习,串习付出很大精力的时候,就喜悦了,真有收获了,这一有收获他就生喜,生喜就乐于这种串习了。
现在在我们汉地大家对这个观想之法,就是从唐朝就开始了,善导大师那时候提出来,开始说散乱心,大家都不提倡,越来越越来越,一直到现在,反正我这一句佛号念下去就可以了。实际说真正念佛号的人,真要能一句佛号念下去,真是大善根,了不起,就是怕你念不下去还观不下去。要是能通过观一观,浪费了精力再去念佛才知道佛力,这个名号功德有多大的善巧,作个对比。
因为观想费事,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太好念了,太好念了,你来得易,这时候你反而感觉到,这也太容易了,念了是不是有点……就是不当真。你真正付出大量的心血,也没有得到观想成就,你再来念佛,还是个歇心,观想是为了歇心,念佛一样可以得到歇心,那就不可思议了。
【次想网宫。次想童子璎珞。次想叶量华果光色。次想幡盖广现佛事。既能一一次第观之者.无不明了也】
一一一一的开始观。过去人观心王,我跟他们在一起作过,有一次他们说观观,大家做一做吧,我说可以吧,我们就观观心王吧。善导大师这么观法,说心王像一个莲华,莲华有八万四千瓣,每个瓣有八万四千脉络,脉络一一如画,每个脉络上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中泛出一朵清净莲华,莲华上坐一个金色的次第菩萨,在说赞美之词,就这样观就对了。有的人想想想就恶心就头大,他说“这八万四千花瓣我咋数呢?我说“不是数的,你这八万四千瓣你这一瓣就已成就八万四千瓣,它给你舒展开来,你要数八万四千瓣,肯定把你数得累得要命”。你不相信,一般的人从一数到三千都很累了,你不相信我们可以试试从一二三四五六七……一数到三千,数得出来的人都很少。当然受过训练的人呢,那喇嘛最多的可以数几十万上百万,就从一二三四五六七……你要能数出来你太了不起了,现在世上有几个能数出来的人?数不出来的时候,你的思想都抛锚了,你都找不到了,要是平常能数三千不错一个数字,那是了不起的人,那个人调理到极处了,就是没有禅定也有禅定了。
实际说修法并不复杂,并不像人说的那么神秘,只是说被人搞神秘了,很多修法都很简单,在我们显教用,都是很不可思议的教化,只是说大家没有供养,没有付出那么大的心血,没有费那么多事求法,说给你了你又不信,写出来了你又不用,就这么回事,如此而已。佛的教化都是甚深甚深的,不管显教密教,你要学密,你修修供养,次第,付出很大的心血,然后一告诉你真实的一面,或者说究竟的一面、性德的一面你就安心了,因为付出了归结到那,你深信不疑,靠倒了。你看我们现在这个状态,你什么也不付出,有时还想着“你侍候侍候我还好呢,我还看不起你,你别给我来这一套”,你怎么能得到法益呢?那就不一样。
有一次我到一个寺院,和尚在讲课,下来的时候我们谈话,我说“我们汉地能不能改一改呢?就是让学生站那听或者跪那听,你法师坐那讲呢?”他说,“这可能学生一个都不会留住”。我说现在老爷学生啊,你说我们汉地这个教育为什么会达到这种状态呢?过去请法都是跪那请,现在请法的人都是,就是跟谁要债是一样的,欠债的是爷,要债的是孙子,现在讲法的是孙子,听法的呢?这可以,但是你不得法益啊,不是不行,首尾颠倒了。所以很多人谈到我们中国佛学院的问题,就是这个事情,老师站那辛苦得很,站那儿讲,学生想干啥干啥,再说一句咸不咸淡不淡的话,“下去吧,你讲得不好啊,你讲错了”。就是尊重交流的机会都没有,恭敬发起的机会都没有。
实际佛法的确就是打脱我们一个执著,使我们放下自己,进入一个空净,本来是个大空净心,这个地方如法不如法都得利益,你只要空净,有一点如法就把你撞活了,把你撞脱落了,有一丝合法就可以了,就使你的心结就解开了,你心不空净那你……所以我们中国汉地佛学院哪!
他们去过藏地,看到那些,像某师说的,大雨大水,大家一看喇嘛们出来了,上师出来了,劈呖啪啦都往地下趴,人人排成队,在泥里一趴一排子,成路了,从那走一路。他对哪儿呢?他这法王他对哪儿?脚底板对还是头对啊?那从你身上走过去就好了,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什么加持?回去了,摸摸顶在那欢喜得要命,让人家踩一踩就欢喜啊,他就是个恭敬心、供养心成就了自己。就像云童一样,释迦牟尼佛的因地,就把自己的头发铺到燃灯佛的脚下,这就是供养功德,就是这种虔诚的供养,无量劫以后就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燃灯古佛你说他有啥修持呢?一世一世就在守古塔之灯,这么玄妙的法啊!阿底峡尊者教他弟子就是绕塔,他传法很少,密勒日巴尊者就呵斥他,说你这诸佛甚深的宝藏的教诲,这个秘密的教诲,乃至说无上瑜伽的教诲,你说掌握,你怎么不传播?阿底峡就是以根性而施教的多一些,他就绕塔,他那一绕塔他的眷属都看到,领着大家到那个七宝琉璃宝地上转宝塔,你会生大欢喜,得大安稳,得大禅定,乃至大神通善巧。那你要是说“你大德不就让我绕塔,谁不会绕呢?”那不完了嘛。所以习法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审思。
走了很多地方,我这感受挺强烈的,很多有成就的因缘什么的,就是这个恭敬心,整个是恭敬心的培养。那十大愿王整个是恭敬心,没有啥,但这个恭敬对象是佛,那我们要选择一个外面的佛,的确在这个时代可能佛像比较具足一些,人哪,可能太难太难找到像佛一样的人,大家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什么都具足的。释迦佛来这应化那么具足,提婆达多一样想害他,提婆达多想跟他争位子,外道还来诽谤呢,还拿个木盆想给他搞个女人的孩子,什么事都有的。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的确是个很麻烦的因缘,所以怎么来启发自身的这种庄严特别重要。
所以“无不明了”,要明了自心庄严,观者以境昭心,境外无心,心外无境,认得本家本国,心地庄严。所以以弥陀的依报庄严来遣发自心的真实,的确在显发我们自心的庄严,何其自心具足庄严嘛。我们观不到这个地方怎么办呢?佛把这个庄严通过行持的功德给我们建立起来,让我们看得到,你见到这个庄严,你就见到自己的本心了。所以说这个《观经》在描述大家的真心状态,那你这样,你肯定跟见佛是一样的,你应该生大恭敬啊!
我们下去了我感觉到应该可以自己细细的去观一观,去审思审思,的确会生喜悦的,比这个五浊的恶世,比我们这个杂染业缘,真是难受。要是你能观进去真生喜悦,你要一沾染所有的相就舍离,那个出离心你不用培养它,保准有出离心,对这世间的贪瞋痴慢疑,说实话不用去培养,因为它这个地方殊胜,你碰一碰你都难受。
很多人住过山,真正住过山的人,老老实实住过山的人,修过观的人,再下去跟人再交往,再接触,特别难受,不要说去做恶了,跟人交往都难受。人身上的气息、想法、瞋恨心带出来的是个什么气味,难闻得很,那个淫心带出来个什么东西,难闻得很,真是,你根本都不能忍受,你不要说你去做那个事了,就跟我们身上穿得干干净净的,让你挑大粪桶,你根本都不愿意干。你自己要观想有利益的情况下,你真是不愿意染著世间这些东西,你没法染著,你受不了。我们身体不好,有病了,基本上都是自己身上染著某种亏欠因缘,一团黑气包住你。我刚才跟这个菩萨说,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看他不是个人,就是个黑团团,就是一个白影子带个黑影子过来了,就是那么个感觉,你看都是个人嘛,实际真是啊人哪……这个地方我感觉到是“无不明了”是明了自心。
字,希望大家能站出来一个真正入观的人,能得这样的利益。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