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名号来印契自心,就是使心中无始以来无明的种子得一个彻底置换。本来无所来无所去,你置换什么?置换是个名言,就是作用力的导引。说直下印契其体性清净、体性无生,往往人找不到感觉。把一个东西搬来搬去,他感到这是从那个地方搬到内心,才属于我的。实际一切法无所对待,他这个印契说比较容易令人有感知,说把他无始以来无明种子置换掉,就是把它搬出去搬进来体验体验。
能不能这样造作地说?要是我们特别执著于相也可以这样,把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种子打包,打什么包?九界同归这样一个包。放在哪儿?极乐世界。这个种子就置换了。置换了什么种子?如来种性!是为具足,是为清净,是为无上大利。你这会再用你被置换的心,因为你无始以来的九界业力全部偿还到阿弥陀佛无尽光明藏中了。像你那个水归到大海里,你再也不能把它提纯出来说这是我的了。所以说得不退转、阿鞞跋致等等,就是顺性观察,无以取舍,你再也取舍不了了!这样我们能真正在种性上作个思观、感知的训练。你说种性上还能这样训练?我们只能这样训练。这样训练作用是什么?我们可以反复地作为。
一念法中有说一时无余地供养阿弥陀佛,就是一种置换意识的过程。有人说我供养给阿弥陀佛了,现在我又拿回来,我怎么又烦恼了?你要问问自己!把我们这种业力的水、业力的东西无余地供养,融入阿弥陀佛智愿海中,你怎么又拿回来呢?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是没有真实供养,没有真实回归,是虚妄心中念一念对付过去了。你没有真正地思维与观察:我彻底的、无余地、一时地供养阿弥陀佛!
你说这还不是识心吗?是啊!这种识心的串习一旦纯熟,识心会脱落,识心作用会休息。我们要是不串习识心的这种无余供养与无余回归,融入弥陀愿海,就会串习识心的业力、识心的习惯。这个地方有运用我们识心的善巧。你能不能置换?置换这个词虽然比较粗糙、比较粗犷,但我们能不能串习?那是每个人的现行因缘了。在净土法的学习上、实践上、认知上,我们可以这样了解认知。
尤其是现行烦恼——你说我有现行烦恼了,我无余供养阿弥陀佛,那了不起!你舍得舍不得?许多人实际是舍不得。供养阿弥陀佛,貌似很清楚,说我可以供养了,实际不要说这么珍贵的业力,就是一点点喜欢的东西他都不愿给人!也可能是一件衣服,也可能是一件手镯,也可能是一点钞票,也可能是一点什么积攒,也可能是一些什么业习……要把业习无余供养给阿弥陀佛,这要多大勇气啊!是多么大的布施心啊!要多么彻底、耐心的审观啊!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
我们可以尝试着把世间的东西供养供养。也可以不供养寺庙,你供养到其他地方去,去那些你认为可以布施的地方布施,试一试。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三武灭佛的一段历史。现在像中国这些宗教环境因缘,不管怎么成就的,也容易聚集一些财产。敛这个财会招致灭顶之灾的。灭什么顶?灭佛啊!我们若是没有法益给予别人,别人来供养,有没有问题?他供养了你,你不是福田,他得不到三宝庇护、法则给予与接引,这群人就面临一个很大的债务问题了。作为学佛者,自身若不依法行持,解决自己无始以来的业力纠结,个个都是负债!你说世俗人不学佛,他们不负债吗?同样负债,他被债所缠缚而不能清晰解决;我们作为学佛人能清晰于此,能解决它,能给予善巧与方法。这样的一群人就是佛子,是觉悟的学习者与熏修者。
布施予寺院,就是他希望得到三宝的支持,得到僧团的教法的支持,得到我们修持力量的回馈。什么修持的回馈?就是给他们以清净的、智慧的、善巧的、福德的因缘。如果自身还不得其因缘,我们给别人什么?那像放高利贷一样,我们是高利贷的负债者!
我们拿着佛陀慈悲心的给予,拿着十方信赖这种信施,是不是高利贷?他的期望值越大,就像利息越高,在给予我们——给我们放这个贷越久,利息越大,你终将偿还这个!你说怎么偿还?若不依法修持,你真不好偿还。我们用自己的体力、作为、福德因缘去偿还这种信施,就是人家对佛教、对僧团、对教法这种信施的给予,养育了我们。这个高利贷就大了。这一点大家要有紧迫感。你没有紧迫感,就会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法则把自己时间打发过去。
时间真快啊!每一年夏天,我感到第一天上座与最后一天下座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很快过去了。解决了多少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真正问问自己,审观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解决了多少烦恼?改变了多少习气?从自己烦恼、他人烦恼、共有烦恼中是不是在无生中真正审观了?是不是在不可得中审观了这个事情?是不是在无我中审观了这个事情?是不是在圆满中审观了这个事情?是不是在本净中审观了这个事情?审观过了,我们不光得到究竟解脱之安乐,同样会得到给予有缘究竟解脱之回施,自利利他就会在我们现行中得到真正展示。这个展示就是我们依法行的一个实质内容。
所以念佛教法中,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置换种性的誓愿,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诵就是无上大利的认取、本自具足的认取、本自圆满的认取。你自己不敢认取,阿弥陀佛给你推及心中,令心圆满。实际我们本心是清净圆满的,是无色无相的。阿弥陀佛把圆满修德推及一切众生,通过南无阿弥陀佛之音闻,闻声是为具足,是为无上大利的授记与报德的支持。你说“南无阿弥陀佛”怎么是报德?音声报德!音声也是作用力,一切作用力都可以说是修德、报德之展示,传递的内容就是无生的内容、具足的内容、无上大利的内容、平等印契每一个众生心智的内容——这是修德与音声作为传递印契的事实作用。
很多人对这种意识法界的修德传递认识不清晰,说不如给我个桃子吃,还能甜一甜;不如给我二两黄金,我感到还有价值;不如给个钻石,闪闪发光……他不知意识法界这个无尽支持的源头,就是修德圆满的支持。这种恩德的浩瀚,我们如果还没有触摸、领纳、印契自心,真是极大因缘的错过。我们可以再回来念这个具足名号、无上大利的名号,以此修德印契自心,置换自心,令心圆满现行——我们来实践这个无上恩惠。
似乎这话轻飘飘的。你说众生业力分从哪儿体现?诸佛菩萨的业力或者说愿业从哪儿表现?就是根、尘、识所展示,没有离开这些。就是没有离开有为,因为这些有为的展示才能接引有为有情。也就是诸佛如来在无所得法中,入众生梦幻业相,设立梦幻业相接引梦幻众生,令迷倒有情归入大觉本位,即是一时醒来得究竟安乐自在。
我们在梦中不是自在的,在无明烦恼业习的睡梦中不得自在。因为这种不自在,佛陀悲悯我们,实际你醒来即是。像我们晚上睡觉做个噩梦,醒来即是了。醒来即是什么?是为清净,是为具足。很多人说我做梦了一定要找周公解梦,把它解开,到底这个梦说什么?人在梦中求于梦解,不知梦不可得,不知梦只是个记忆的幻现。记忆,就是识心,亦不可得。我们不能在胜义谛中真正回归,不能于无生中忍于此、认于此、顺命于此,而多在造作妄想业分中迷失流转,不能自拔。因为这个不能自拔,佛才出世,施教于世间,利益有情。
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样一个种子的推及与印契。实际就是如来种性的置换,把我们无始无明的种性融入阿弥陀佛智愿海中,一时就彻底置换掉了。所谓置换,也是复制出来。复制什么?圆满清净,本身是圆满清净。我们认知不到,因为执某一种业力业相。尤其这个世间人的恶业记忆积累,他会把这个东西深深埋在自心,以为他名字后面就是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前面他认为就是“我”。不过是梦魇所昧的一个有情。
一醒过来,真是无一法可得。真正醒过来,就是一个识心的记忆。这个记忆实是缘生缘灭,本无实质。我们就能真正回到无生忍之事实上来,真正地休息下来,真正地清净、平等、圆满,妙观世间,于法界体性智中能接纳一切法界种种现状。像唯心所现、唯识所现一样。令我们的身心不再纠结、不再割裂、不再对待、不再亲疏是非,直下承担。承担什么?心本具,心本净,心本法界心的事实。
我们在现行修持中,主要是这样一个认取,这样一个实践,这样一个落实,在三无差别中真正落实。如来种性会在我们生命中时时刻刻起到他不可思议的清净作用、圆满作用、无碍作用。
熏修方便: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貌似很简单的念诵,要有巨大福德的聚集、巨大福德的载负、巨大福德因缘的现前。怎么现前?认取他!不认取,人会藐视于法。就是这个法像大地一样可以载负你,像虚空一样可以包容你。当然你的心理意识可以融入这个周遍事实的功德中,得到究竟安乐,无有退转,无有散坏。我们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实际是无量光寿自心所具之妙用现前,三无差别之妙用现前,本净本具之妙用现前,非自非他。这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人心智圆明,心智方便,心智成就,无来亦无去,无生亦无灭,亦无垢净,直下地实相功德一时彰显。
能不能在这个种性上真正地直下回归?南无是不是一时的?实际是一切有情的如来种性一时彰显,就说九界同归——一时彰显于称念之当下,听闻之当下,究竟解脱就在我们每一个称念中得到究竟显现。你说我不称念能不能显现?听闻也可以显现。你说没有听闻能不能显现?依修德说,没有听闻不可显现,你会被业力所蒙蔽,虽然具有而不可启用。虽然具有,但你认不得、识不得!
通过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修德的揭示、印契,我们直下有一个启发、认取作用力的成就,这样一个契机。若是离开这个因缘,依修德说,依现行作用力说,我们无以得到究竟解脱的接引,无以得到无生忍事实的认取,无以得到真正歇心的方便。所以性德处处有,时时不相识啊!我们认不得!认不得就是被业力埋没着,认的是业力、业力的我、业力的我执与法执——把我执与法执当成“我”,再推动这种业缘或者强化这种业缘、壮大这种因缘等等,在九界业或者六道业中轮回着、觉悟着,就是不彻底圆明。
所以,入如来种性是十分不可思议的唯借助阿弥陀佛报德能彻底彰显的一个事实抉择!这个事实抉择就是性修不二的抉择,就是三无差别的抉择。这个抉择来自于阿弥陀佛修德力、愿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