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不应作分完全解决了交往事、衣事、钵事、住房事;四事供养中,所有交往都很清晰,行住坐卧无所不涉。细腻的悲心,世尊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作为都给我们讲出来了。就是佛所行地,给你方便之处,接引你——你智慧还不到,你行地还不到,接引你。用这种方法直接接引我们行佛所行,安住佛德,行佛智慧。他这是智慧的结晶!所谓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世尊在这种戒教中都有细腻的宣化。
你要说我这个比丘就是混混饭,得过且过——也没问题,你就终身不离依止。许多出家师父在外面荡来荡去,就是不碰戒律。那你此生不得方便,来生不得方便。要是你离开依止,处处负债。负什么债?你给人带不来方便——教法的方便、应作的方便、不应作的方便。实际上应作不应作不单对僧人,只是僧人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世间应作与不应作的因因果果。所以一切比丘在如此毗尼藏中得以增上方便,指导众生出离无始以来业力之苦,皆是出离轮回苦的殊胜方便罢了。
在僧团里不断地实践与了解,运用成熟了,你就可以利益世间了。过去称为僧中阿阇梨,即是世间大善巧者,他这个善巧可以涉及一切处。过去说以戒为师,这个戒就是释迦佛法、报、化的功德。实际严格地说就是果地教,戒律完全是果地教!他完全是不增不减地推动!你一增减,一点意义都没有。一切菩萨不能制戒,一切菩萨在最细分戒法上都不能制!唯有世尊,一切戒,从三皈依开始,唯一切诸佛出世宣化!所以戒律与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一如之利益,他只是宣化角度之异罢了。
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戒、这个誓愿能接引一切众生。比丘比丘尼的戒能接引比丘比丘尼,令比丘比丘尼再去接引世间有情,如此而已。给予这样的一种最上乘方便,令比丘比丘尼具极大财富与善巧而利益世间。所以世尊在他住世时舍了二十岁寿福德,回施末世比丘比丘尼,令其衣食无缺,教法无缺,善巧无缺,令除诸障,给予法、福德因缘的殊胜方便,令我们在这个五浊恶世真正能直下承接这种报德的回施,就是戒教回施,就是仪轨、内容,我们去作为就能自利利他,令正法住世。
所以若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在僧团中发露忏悔,是大家应顶戴对象——一切僧众应该顶戴,一切世间也应该顶戴的一个清净守护者、清净法的象征者、真正梵行者,真正能令正法住世的恰恰是这些人。
我们都知道过去有六群比丘比丘尼等,全是大权示现。有的早已在无上菩提道业中成就,或者在他方佛国已是一生补处菩萨、已是十地以上菩萨,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随释迦佛大权示现。示现什么?种种过患,然后世尊随以种种过患而制戒,以饶益末世众僧;末世众僧令其依戒法而得出罪方便,依戒法而得实践方便,依戒法而得世间利益有情方便。所以那些忏悔者我们应该尊重、顶戴、爱护。真正的发露者不应该在其他世俗人面前列举此罪,应该在僧团中令其清净,大家应该尊重此类不可思议的权巧者。这是善巧者,因为他们是佛法住世的一个推手,能令戒法清净地展示在世间。
你说他犯过失怎么能清净?因为有作法出罪,令其清净作为。没有这一类人,许多羯磨、出罪法没有意义,僧团这种团体作为的价值也会丧失于当下。有人说我出家就是打着出家人名号,我才不管你僧团事——这样的出家师父,往往遇到困难只能独担独受。你说我有我的因缘,我在外面挣名利也独担独受——你还债时也是独担独受,十分不易!所以过去人,没有像迦叶尊者的脚力,就是于十三头陀行清净守护,不敢独行;没有入阿阇梨位善巧,种种善巧成立,一定是伤痕累累。所谓伤痕累累,负诸过患,负诸业力,负诸业债业报。为什么?应作不应作不能透达,不该作的作了,不该用的用了,不该行的行了。
有的僧人不知道,会给别人说僧众过失,也是麻烦。在戒法中除师长呵,一般不允许僧众说僧众的过患,在僧法之外。这是为令世人生对法的尊重,不允许说。过去一般寺院里都有戒堂,有僧众居住处,比如比丘居住的地方、沙弥居住的地方、比丘尼居住的地方、式叉摩那居住的地方,乃至有犯诸过失的别住僧众的别住地方,所谓别住出罪处——以行别住方便,予以增上摩那埵,予以什么样的出法善巧。
若是不了解这些,你也就现个僧人相,但是终身不准消受檀那之饮食,檀那滴水相你都不能偿还!为什么?你不能利益他们,你不是福田。你自称福田,你就等着!你说我就是福田——世尊也许过,说现此形相可作福田。但自利不得,你的自利被掏空了。因为人家供僧,普通人得到一个供僧的福德因缘,你自身没有享受应作不应作的福德,这样的善巧你没有享受,自身受用没有。
这个地方我们僧众都应该思维观察。实际这是个大课题,我们也可以用几节课慢慢地来剖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