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来执行果觉因心

我怎么来执行果觉因心呢?总这么说,总这么说,给别人这么说,自己也这么说,怎么就用不上力呢?或者不得力于此呢?

无明业习牵制着我们呐!

一张嘴、一动念,就是我如何、我如何、我如何,而不是佛如何、佛如何、佛如何,随顺佛如何,随顺佛愿力如何,随顺佛功德如何呀!

所以这个念佛,是一个很准确的一个说法——念佛!

就是主动运用现行。干什么呢?觉悟于此。运用佛愿觉悟于现行,或者随顺佛的愿力觉悟于当下一念。

这不好做吗?好做为什么我们不做呢?

放逸!有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放逸!什么放逸呢?不愿意念佛,还是随着业流——贪嗔痴慢疑这个主体烦恼,还有随烦恼,昏沉掉举,无惭无愧等等。 

我观察,就是我说的这些东西,完全在我身上彻底都能显现——随顺着业习去流转。

那你说这么好的方法,能解决我们无始以来的生死烦恼,为什么不去用呢?

业力不可思议!就是我们在业力不可思议的地方,总是想用自己“思议”的习惯去解决它,而不是用念佛、果地觉为因地心来解决它。这很奇怪,过去人称为贼心不死!

这个贼心、盗心就在这一个地方,就是总认为自己聪明,想找一个更好的方法来解决,不断地在摸索、摸索、摸索,总是发心不了,总是不能发心去实践法则。

所以人们就会到处去找,心外找法也好,到处去找法,学了这个学那个,学了很多很多,但是实践起来——麦秸火,三天热度,一时的热度。后面,“哎,你还做不做呢?”“不做了!没意思,没味道,没啥效果。”

所以现在的人就是什么都会,结果什么都不会。就是认真实践者,一门深入者,称为专家者,那就是“专家”的事了,跟很多有情众生就不相干,大家不愿意去认真一门深入实践它。

所以过去一些善知识就想办法,让他出家,让他专修,让他闭关,给他一定的数量,慢慢地让他在数量的实践中感觉到质量……用一些方法去引导有情去实践一些方法,慢慢地成熟因缘,不在法外,能步入这个法流。

我们只要不实践这个法则,一万年你也是提这一个问题,说这一个话。什么一个话呢?就是无明烦恼来了,我们没办法处理,处理不掉,用不上力。

因为啥?你没有用过,你没有认真地去实践过。

怎么能用上力呢?那就需要实践。怎么实践呢?举心动念!

很多人向往超常、特异的力量,那都是业力。你这个举心动念你不处理,不行啊!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再向往神奇的东西,你得到了也是有为法,也是梦幻泡影,也没有质量。

什么质量?很快就过去了,就是缘生缘灭。

我们的心不老实,总是向往这个那个。所以平等安心,清净缘起,人不在意。要在意了,我们随时就可以觉悟它。 

觉悟呢,我们都知道有种种果的成就,了义不了义的成就。我们大家经常谈的声闻的四向四果,菩萨的五十二个次第,或者四十一个次第,这些次第就是讲觉悟者的样子。

当然像净土,净土讲的是啥呢?净土讲的是果觉因心,讲的是了义中的了义之了义。就是彻底谈到了佛心众生心的一个直接的作用,它不谈让你去其他东西了,直接谈到佛心的作用,或者谈到三无差别心的作用。

果觉因心就是谈三无差别的妙用在哪个地方,就是所谓的让一切众生随佛力入如来会,体验诸佛如来会的功德内容,所谓的依正二报,称为往生彼国。

往生彼国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彼国故,成就阿毗跋致。

哪个往生呢?这一念能不能往生成佛度众生呢?这大家去要观察于你这一念。

要是了义之了义之了义之说,那就在这一念上能抉择三世,抉择无穷世,抉择一切世!

那在这一个根本的问题上,这一念,这一念诸佛菩萨、一切贤圣、一切有情,这一念是一样的,这一念。

哪一念呢?现前这一念!

你现前这一念是佛呢?是声闻呢?是菩萨呢?还是六道众生呢?这一念你当家不当家呢?是法尔如是,还是你造作出来的呢?

实际我们都能观察。它这个了义教,就是你直下可以去观察得到的。

了义呀,就把这个不可思议的力,直接地传递出来了,称为了义啊!不可思议!

过去古德们讲啊,“无知正遍知”。无知处得大安稳,就是远离造作得大安稳。那个无知不是众生无明无知,是了了分明。

过去那个话说,念佛人了了分明,了不可得。人实践法则,实践有一个口诀了,就了了分明,了不可得。

很多念佛人都有这样一些经历。因为啥?就在所谓的举心动念这个接口、这个节点上。任何人都有这个现前这一念。哪一念呢?你不用去鼓励他,也不用压迫他,你一放松那一念就出来了。禅宗那个话说:前念未生,后念未灭。

那我们怎么用呢?你就放放松,那一念生起来的时候,你就观察它就对了。你不要管它是众生念,还是佛念、菩萨念,还是声闻念。我们不管它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管它是持戒、精进、禅定、智慧,也不管它是了义不了义,不管它!就看看这一念是个什么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