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安居,是一种十分常规的僧人生活。大家在这种僧人生活机制中能依次序来作为,会是十分流畅的事情。养成习惯了,我们每年安居三个月,就自然能让心在这个地方有个皈依,有安住之认取,而不会忙于世俗或者其他业缘,脱离诸佛僧团、菩萨僧团、贤圣僧团这个大的次序。在这个大次序中,我们小团体的次序会受到很好的加持与回归。
尤其是僧众,过去这三个月本来要有戒律或者本位法的学习与认知。像比丘、比丘尼在应作分的羯摩法中,沿袭就比较多。我们这个地方每年举办短期出家,都有给人剃度;还有结界、解界、安居、每月四次诵戒、早晚课等,都是在应作分中的集体实践。不应作分,许多就自然制止——我们在应作分实践过程中就把它制止、超越、无作与安顿下来。
心地种子清晰认知,依佛果德觉悟一切
这节课是我们四众在一起的学习交流机会。在佛法历史上,不管是哪个历史阶段,都是师师相承。尤其是僧法、戒法、教法,这每个实践都没有离开师资所传递。
我们现在进入了信息比较自由的时代,信息量容易提存。包括一些教法的说法、文字、书籍以及人物往来、通讯方式,都极为繁荣。这给大家带来许多方便,同时也给许多人带来一些迷茫。就是在法则的决定、深信、实践方面产生许多问题,一门深入的机会在大部分人的因缘中被终止。人很容易广泛地学习、交流、实践,但深入机会越来越少。我们面临着这个时代的一个共同因缘,就是在一个法则实践中得到真正成就、真正利益或者真正守护似乎越来越远。所以这九十天安顿对我们来说相当难得与可贵!因为平时人心回拢不到一个次序上来。
基于这个原因,这节课不管男女二众或者在家出家,我们把一天在学佛中、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归纳到种子,就在心念所依上讨论与认知,从心地缘起上认识这一天的作为——在这一天作为中产生什么疑惑了,或者产生什么相应了、有什么深入了解了,我们就可以以一人之德照耀大家,以一人之过失作为镜鉴,使大家避免这样过患。我们可以尝试这种方式方法。
四众在一起学习佛法,真能沉静下来,在一个阶段中不断地交流,这是不容易的!现在是所谓快餐文化时代,基本上人什么都会求快,缓不下来、慢不下来,就深入不下去;人很容易膨胀、自大、浮躁。
我们这九十天能不能把这些种子一个一个地有真正认识?实际是说心地。昨天有人问种子是什么,是大麦种子还是豆子、稻子、玉米、水果种子?人心也有种子: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是烦恼的种子;六度是利他自利的种子;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闻名是为具足无上大利,是佛的种子;本净、本具,是法性的种子;认知是迷失是觉悟,这是觉悟的种子。我们每个人心里是什么种子?很多人并没把自己生命与心里种子认知清晰。我们这个环境土壤或者生命业力适合什么种子?我们认取什么样种子,它就会生根、开花、结果。
有人读过圆觉经中讲如来种性。讲四种随顺觉性就是四种种性;二十五轮、五大类众生,也是讲种性。如果太繁杂,我们对种性很难认知。干脆就观察你现在的举心动念:它表述什么趣向?这可以说种性的现前作用。这一点可以认知。
我们可以通过几节课谈谈种性。因为种性是对生命自我认识的有意的、无意的、觉悟的、没觉悟的、主动的、被动的实质所在,它有一个焦点或者现行状态。人要知道于此。像去年学如实知自心,知道我就是具足烦恼的人——没问题的,我开始自觉了。我会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中或者念佛中、修行中、不为自求中作少分了,会在七菩提八正道中作少分了,大部分还在非法或迷失中作为——知自心很重要!
佛教中不给大家什么好坏判定,最重要是要我们了解一切有为如梦如幻之事实。佛在任何经典上都给我们提出如梦如幻的业相、无常无我的整体教育。世间人就是善恶、好坏、是非的教育,是二元对立的。佛陀教法告诉我们一切有为如梦如幻、无我无常之事实,让我们顺着这个事实来觉悟与运用生命。他是直接的、简洁的教法,能令迷失在固化或者断灭业力业相中的有情,就是常见或者断见有情,或者被无明蒙蔽的昏庸之人有个直接教诲与接引。
佛的教法就给了我们一个种子,我们依教奉行。不管哪一乘教法,不管哪一种判教,像净土判为难行与易行——你是哪个种子都可以。为何说净土易行?因为是如来种性!如来种性可以俯视九法界,俯视一切生命现象。实际上我们要是依如来种性,可以支持任何一个生命,可以包容任何一个生命,同时可以觉悟任何一个生命,当然也可以在任何一个生命现象中了解他的实质作用,就是无常无我的事实。
知恩报恩安稳有情,易行之法就路还家
这同时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就是净土法门历代祖师都特别严谨与谦下,没有一个祖师或者善知识敢吹自己。我们可以考究,从记载中的远公大师一代一代到印光大师,我们称为十三祖;还有很多实践净土法门的善知识,他们虽然没在祖师名单上出现,但一样对教法作了很大奉献与支持。这一条线走过来,像印光法师说自己是粥饭僧、惭愧僧等等。彻悟禅师一讲就是你要老实念佛、不要拿怪等等,就是谦下平和的作为;他每日接待人与念佛时间,自己都有规定。省庵大师、蕅益大师、莲池大师等等,再一个一个往前推,他们作为中都是平和的厚重的。
因为他们在佛功德面前充满了忏悔心理。他必然是九界众生业力所推使的一个生命现象,没有展现如佛陀一样的八相成道,在佛陀面前皆生惭愧。所以常知佛恩,忏悔业障。就是于自、他、共业、交织业中只能是忏悔,没有骄傲,没有骄慢的膨胀机会。因为他们感知了佛恩之浩荡!借着佛恩功德,即是如来种性,能俯视九界生命、支持九界生命、包容九界生命——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回归与升华,直下取用本具如来藏性之功德,非假修持。
所以佛恩德浩荡!就是震撼了整个法界所有生命。这一类人因为知佛恩故,常感佛恩,礼敬佛陀,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等等——行持这些必行法则,远离世俗的骄慢、压抑、迷失,这是如来种性的清晰择取。我们看历代善知识的作为,都会有这样感受与体会。
这种体会会感动我们,感动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迷失的人、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如来种性最直接、最彻底、最平等的印契,即是果地之给予。令我们每一个有情闻到这个法则都能得到平等安心、平等往生、平等回归的不可思议的大安!这个大安稳是安稳一切众生——他不疏漏某一人、某一群人、某一群生命;他不偏重于某一群生命、某一类生命;平等接引,凡圣同修,九界同归。这是真正大安的给予、无上法则的给予。
这里面没有骄傲的东西,没有自卑的东西,没有善恶凡圣的逼迫与压力。他只有大平等心的彻底印契,告诉我们是法平等、法无高下这种真正令一切生命即下安顿的指导与回归。说是理由也可以,说是教诲也可以,说是种子也可以。像十法界图一样,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阿弥陀佛把这个唯心所造的世界,用他这种九界同归、闻名是为具足的唯心造的无上法则、顺应性德法则,直下给予每一个众生,不择善恶凡圣,称为平等觉悟、平等回施、平等安心。
此处唯佛与佛究竟了知,因为彻证法性故。我们在这个地方没办法骄慢,没办法自卑,也没办法含混。他就是这样清晰的法流,源远流长。从十劫以来一直被一切世尊、一切善知识、一切有缘者在实践、听闻、传播、守护,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无上教法!
这是如来种性的特质,称为易行法。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中讲到易行品,把它设立出来。为什么说易行?因为直指一切众生本具之法性、觉性、自性这种实质;以本具光寿之揭示、印契,来唤醒、来显示我们埋藏在业力下面的摩尼宝珠,就是人人拥有的平等心、圆满心、清净心、无碍心——把这个种子直接给我们,从我们最深的业力处直接把他展示出来,让我们来认取他。非是外来,非是内生,就是人人具足,来安稳世间,安稳有情。不离现缘,就路还家,这是种子。这个种子在我们生命中能不能起到作用、怎么起到作用?就是我们对净土教法的实践问题。
在五浊恶世中,我们有如来种性这个摩尼宝一样的种子,有这颗心智的给予,要实践这颗心,要培育这个种子,让他真正成长起来。这个阿鞞跋致种性是原本具有,不会毁坏,称为阿鞞跋致。认取他,你会感恩戴德!为什么?无始以来我们枉受的轮回从此结束,我们枉受轮回的迷失从此清晰,我们可以不受无端的轮回苦了;可以运用这种清净圆满,永别我们无始以来九界中的所有纠结,包括善道、恶道、圣道中的纠结,就是苦的纠结、善的纠结、觉悟的纠结。
这种恩惠有多大?十方诸佛都在称赞阿弥陀佛这种功德、这种威神、这种善巧,这是一切诸佛必赞之处。何以故?阿弥陀佛以此誓愿与功德给予,彻底展示了一切诸佛出世正因,无余表达了一切诸佛接引众生、成就众生之极大善巧、极殊胜善巧。这种善巧,诸佛如来若一劫、二劫、百千劫中,对其功德名号称赞也无以穷尽,一切诸佛同一赞叹也没办法把他真正地完整地赞叹出来。为什么?乃至众生界尽,这种功德无尽。众生界无尽故,这种功德无尽[1]。正如普贤行愿品中所宣化,十大愿王功德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功德彻底揭示了诸佛出世本怀,即是普度众生之本怀。他不是度某一类人、某一类生命,是普度!我们在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在不同译本的愿望中,就是说上至等觉妙觉下至蜎飞蠕动、他方十方世界众生闻到这样名号所得到的利益、种种不同利益,终将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究竟给予。
平等揭示共生安乐,佛法常住疑虑荡尽
释迦文佛世尊在给阿逸多嘱累无量寿经过程中,反复提到当守护此法门,勿令灭失。又有悬记说一切经教灭尽,唯此法能住世相续。住世相续,就是种子不断地在一切凡夫心智中、一切有情心智中、一切觉悟世间的有情心智中,不断地揭示出来、彰显出来,让我们有平等接受、平等运用的平等机会。所以我们中国历代祖师在著作中往往有这样宣化——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愿共诸众生,同生安乐国……他不是说我生、他生、你生,更不是说有功夫生、没功夫不生这些凡夫知见、菩萨知见、声闻知见、修行者知见,他是圆满知见、清净知见、无碍知见、普照知见,就是种子、种性的作用!
这种种性没有偏颇于某人、某事、某物,这正是我们这个刚强难化时代的最好的软化剂,即是平等剂,清理我们骄慢自卑与无明的心垢,清理你的心垢!骄慢者你怎么支撑骄慢?他是人人平等地给予,人人平等地揭示,整个生命平等揭示、平等给予——你骄慢,怎么支撑你的骄慢?所以遇此法者平等觉悟世间。他一定会平等觉悟世间,骄慢支撑无由,找不到理由!没有支撑你骄慢什么?同时自卑也没有了。
我们经常听到修行者说不能往生的自责。因为持戒、修法、作为、言说等等不严谨或者有过失,生起对临终往生的迷失、对他人不能往生的借鉴,感到心地负累与忧伤。此处因为平等给予、平等接纳,你接受了这个广大不可思议的种子的力与法则,你有什么自卑?人人往生,你有什么自卑?所有生命都具有法性,我们又自卑什么?有什么可自卑?又有什么无明?又有什么茫然或者疑虑的?
所以过去教言中讲:若有疑虑者,知佛常住于世、法常住于世、三宝常住于世者,人疑虑永尽。人的怀疑心多来自于不安稳的依止——对一个教法不彻底依止,对一个事情不彻底回归,抉择没有生起,就会产生疑虑。我们这个时代,疑虑种性对人的腐蚀最厉害!贪嗔痴慢疑中这个疑,在这个时代表现最为突出。亲人之间的疑虑、朋友之间的疑虑、同一事业人之间的疑虑、对教法的疑虑、对师长的疑虑、对自身的疑虑……疑虑很多。为什么?对常住三宝的皈依没有抉择!
我们一旦对法抉择,法可以导引我们究竟,疑虑荡尽。对僧、对师、对教法等等亦复如是,都会达到同一效果。所以过去叫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就是为了去除疑虑。十大愿王的特质教育中,对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嫉妒,说随喜功德;对我们的疑虑,说常请佛住世——这是最为重要的消除疑虑的甘露教法,是消除疑毒的甘露教法!
以前我们学过慈云忏主的《往生净土行愿决疑二门》,其中讲到现在人疑师、疑法、怀疑自己等等——他帮我们抉择于此,就是要了解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即是常住佛陀、常住国土、常住教法展示世间。所谓一切法尽,唯此法常住于世。因为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久劫住世。如果接触这个法还有疑虑,你这个疑虑一定是没有随顺请佛住世,或者说没有了知无量光寿阿弥陀佛之教法。若了知了,人的疑虑亦会荡尽。这就是种子,他能除我们疑虑种子。
现在谁念佛是为请佛住世?有的人念佛不为请佛住世,为了把自己弄强大。也有人找理由说我要去除烦恼、我要得禅定、我要怎样怎样……这在正常修行中似乎都没问题,但在这个易行道中就是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
在《妙法莲华经》中,舍利弗启问,世尊说止止莫须说。接着有五千四众退席。这五千众退席原因是什么?他们听佛讲法太多了,说佛就那么些东西,我们早知道了,无常无我这个法那个法……这样的人就有疑虑。为什么?他认为法有尽,不知诸佛如来出现于世功德无量,教法无量,善巧无量,传说无量,利益无量,不了解一切未曾有法中诸佛时时展示未曾有功德,非是业力重复。因为一切如幻不可得法中,世尊常以智心悲心接引众生,不作重复设立,一切教法皆是未曾有地展示与传递。
这使我们了解一切世尊说法不是业力重复、不是言说重复、不是文句重复。人不了解于此就会厌倦于佛法,听法无倦、请法不倦不会做到。为什么?他说没有意思。所以产生疑虑,把无限的佛法变成有限的认为自己有所得——有得的心壅塞自心,不能使无尽教法源源不断地展示在世间。
人为什么骄慢?有所得。人为什么自卑?感觉自己没有得到。很多自卑的人认为自己学得不够,很多骄慢的人认为自己学得很多或者已经成了。许多人听过龙树菩萨故事。他三个月把阎浮提一切经律论藏等等,包括内典典籍与外道典籍一时阅尽,没有书看了。这样的人生骄慢,似乎是有能力人生骄慢了,说也就这些事情。龙王菩萨把他请到龙宫,让他看无尽藏,看诸佛如来如恒河沙、如尘沙、如微尘数经藏,他那个慢心歇下来了。像前面所说众生业尽佛教无尽,就是觉性不泯灭。觉性不泯灭,佛的宣化就不会泯灭;众生业分泯灭,诸佛教法也不会泯灭。为什么?觉性不断故!
本具种性承佛启用,回归内心终结轮回
很多人读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讲乃至众生业尽、众生界尽,这个愿不尽,这个愿不尽!那是真正顺性所发大愿。不是玩笑,不是投机语言,不是夸张文句,实是当守护、应守护、他真实守护的实质法则!为什么?种性!
你说我们作为凡夫有情,具足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种子——这是蒙蔽的种子、虚假的种子,这个种子不真实,是梦幻的熏习、执著、常见、断见给我们带来的习惯。这个习惯虽然久远以来在起作用,我们一旦觉悟,它是不可得的。一旦我们觉悟阿弥陀佛报德之回施、法性之印契、觉性之给予,展示我们内在本具之事实,它的作用会迅速消减,迅速使我们这个真实种性起到作用,即是如来种性的作用,让我们来正等正觉于世间。学佛者就是要随顺佛陀教法,成就佛陀教法。
因为有些菩萨对种子、种性认知有一些说法,所以今天提一提。龙树菩萨的故事希望大家查一查。他本是他方世界妙云相如来世尊,在释迦文佛要取灭之时发一个愿要来此娑婆世界,助释迦佛教法久住于世。示现那样一个人,示现一个暂时骄慢——要建立僧团或者改佛制等等。他到龙宫里一读无尽藏,把华严经一带出来,就踏踏实实地依着任何世尊的教法传承来传递教法了,不再去发明创造什么。所以在不增减的教法中普利着世间有情,远离一切造作的染污,以净法予人。这里面就是不骄慢不自卑,不被无明蒙蔽。
六祖大师说:心生光明,心生喜悦,心得自在——这是他闻法生起的实际利益。我们还在善恶、是非或者烦恼中纠结时,应该看自心的种子。因为了解自身所依、所向往、所运用的心理状态、心里根据是什么,就把那种虚伪的、装腔作势的、蒙蔽的东西都放一放,如实地知自心,如实地明自心,如实地用自心。不要枉受不必要的苦、造不必要的苦因。那些东西,你兜了圈子,最后还得消化它,别人不能给你替代。所以这个冤枉啊!
近代印光大德说:若人知心作心是,何人还枉受轮回[2]?!把一切外相的蒙蔽、冲击、对你左右都变成内心自主、内心觉悟、内心感激、内心主动作用的选择,那是修行者应当作为。要不然玩世俗技巧、世俗法则,把世俗东西混同到佛法中,最后你还要回到如来种性上——你再兜圈子终将回到这个地方来。那是冤枉,枉受!枉受谁知道多久?梵网经中讲“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世尊没有要挟人。人坚持自己的恶业蒙蔽,不管是骄慢自卑还是无明蒙蔽,一旦坚持或者袒护这种业力,万劫不复!不复是真实的,就是这个业力也不可思议,会给你带来枉受之苦。
你说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以及无量佛菩萨不悲悯这些人吗?让他们悲悯我吧!来帮助我们吧!他们帮助还是让我们觉悟,不是让我们迷失。很多人读过地藏经,经中地藏王菩萨有誓愿:若人在世间有一丝善缘,我也令其从地狱中脱离出来,不令受苦[3]。你说哪个人没有一丝善缘作为?世间受苦众生,比比处处你都会看得到、感知得到。
种子的作用,给大家作个提示,我们慢慢地把种子有个认识。这个种子在我们心目中、在我们生活中、在这九十天中、在每一时每一刻,我们能不能对他有个认识?一旦有认识,我们可以来认识生命、平视生命或者俯视生命,当然也可以俯视我们人类,也可以俯视我们这个群体时代。俯视不是藐视,是轻松审观这个事情。若用善恶是非,甚至融入这个业力,也可能不能自拔,也可能混淆其中,那也是种子。
龙树菩萨在《易行品》中所判易行,实是给我们殊胜方便,使我们直接取用人人本具的法性觉性的自性成熟、如来种性的成熟,让我们易行于生命。在生命中来行易行之道,行易行之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教法慈悲的给予与供养,或者说引导与成就。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中依经依教去了解与学习。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