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43

第二十七集:不为自求唯归弥陀

礼敬三宝是我们常作常行的一个必行法则。这节课我们还来谈种性于现行的作用。这也可能是觉悟与未觉悟的永恒话题,就是因果话题。

有为诸法未离因果,不依法行皆是轮回

出世入世的一切有为法则都没办法舍离因果二字。果地觉为因地心是大事因缘,像诸佛出世一样的大事因缘,此大事因缘能令缘果地觉者成就无上菩提。法不孤起是常说。释迦文佛在一个偈子中谈到“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这样的有为法现象或特质。我们的生命在有为状态下,要是不觉悟这个有为或者迷失于有为、固执于有为,生命在轮回中出离没有机会。所以世尊出世,悲悯世间一切有情,欲予无上道之教育。就是开示无上道,令一切有情咸有归向,咸有法的依止、教法的依止。我们缘此教法能悟入佛之知见,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诸佛所行,这种一如的功德。

作为一个学佛者,佛、法、僧是我们所顶戴。这个顶戴不是迷信,没有迷信成分。若是顶戴三宝,一切迷信一定不能建立。六道轮回可能是一个迷信,就是迷失。六道众生没有迷信吗?他有执著,执著一定有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迷信。迷失了本性,把种种作为视为实有,造成种种六道的不同差别业的推动。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推动着自己的业、业相续,身口意三业在相续着;我们在这相续中遇到了佛法,就是一个随顺罢了。

许多人说我要理解佛法——这个理解是很大的问题!你用你的妄想、分别、所执或者说染识去理解,就在你阿赖耶识里不断地扒扒拣拣,寻找记忆中的东西。要是我们不顺性来开启这个随顺教法、深入教法、实践教法而得到的正解,所有染识全倒出来,也没办法与实相功德、法性功德对应。所以理解多产生曲解,所谓菩萨、声闻、辟支佛不能知佛智。这不是一个玩笑话,是真实的业相差别。法性无别,修德处处显现差异,形成了十法界。我们要在这里混淆,就会造成我有佛性、有法性的骄慢,这个骄慢就不对称。

佛陀这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修、性或者性、修完整地一如地展示出来,所以他没有骄慢。世尊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这没有骄慢;称佛世尊,没有骄慢。因为他性修是不二的。其他凡夫有情乃至一些有证量、有一定量的人,认为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完全没有在性修不二的完成式中达成事实,一定会产生无端的骄慢,就是恶性膨胀,不对称果报会出现。

所以在佛教徒这个大的机制中、信仰中,佛不是给我们骄慢机会,是让我们真正惭愧,回向性修不二之事实上来——指明这样一个辉煌灿烂的路子,远离众生压抑、骄慢、徘徊的业分,或者这种业相的不断重复。我们要了解骄慢是无端的、压抑也是无端的、徘徊也是无端的,就能自觉,从自觉的路上真正开始觉他、觉行圆满的佛子行。这个佛子行是一切佛子正行,就是不走迂曲路,不枉受其苦,就是轮回的苦,使我们的行为在直心道场中回归本家本国,即是圆满菩提。

大部分人用分析方法,认为证圣果也好、修行也好,没啥味道。为什么?就在阿赖耶识的记忆的染识中,还是在自己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对称业中寻找圣果的机、果、内容、善巧,没办法对称。许多人用分析去说,能不能出家,能不能修行,能不能全力以赴实践佛法?找不到对称!我们可以回顾自身——不是在某种强缘推动下,而是用自认为的理解方法去出家、修行,十分不易!

不管在什么因缘推动下,我们来到寺庙里出家、受戒或者守护寺院等等——有这个基础,我们就不行冤枉事、委屈事,行佛子行有殊胜方便,会给我们修行路上带来殊胜方便。就是真实心中做真实事,发真实心,行真实道。与世间虚伪应酬或者投机取巧完全不一样,这不过是正行罢了,恰如其分。

世尊最初于比丘、行法者说贤友,快于我法中游化自在,或者说娱乐于诸法之中,都是让我们真正离世间委屈之苦,行直心之道、正行之道。这是普遍施教。世尊不希望我们再受无益的轮回苦,轮回就是无量重复的苦,这个重复不可称计!要是我们重复一万遍就能出离,那也没啥;或者十亿遍能出离,也没啥——他主要是没办法,就是无始无终的轮回!

这个轮回,在每个人阿赖耶识中都储存了不可称计的内涵,所以我们对轮回业或者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业都有亲切感。在世间,你看只要恶性事件爆发,人会起哄,群起而攻之,大家都很努力。像战争,尤其在热兵器以后,就是有枪炮之后,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包括现在一些局部战争,基本上一有这个场面,大家那个心就提起来了——屠杀,人类的次序、尊严、生命的珍贵付之东流了。

很多人看过萨达姆或者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被吊死、刺死的报道。他们生前是何等尊严,但是一有战争或者颠覆,人都兴奋不已。这种兴奋实际来自于压抑,心灵中说不清楚的压抑。像现在人仇富,也是一种压抑,这种压抑他有机会就迸发出来。这就是凡夫业,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可能很多人在做萨达姆的角色——做了,被吊死;又成为普通人,再来……大家在演这个节目,心灵深处都有这样东西。像历朝历代这种生生世世的反复、战争、权力、财富或者拥有什么、社会特质、特权等等,都是无量轮回。

你沉静五分钟,把整个人类史——有记载的、没有记载的、能涉足到的、能想象到的……你可以回忆一遍。单说人类,重复性都不可思议,不要说其他生命了。颠颠覆覆、颠颠覆覆、颠颠覆覆……这种无穷尽轮回就是苦!无穷尽的重复,它不苦吗?

我们到寺庙里,开始是虔诚地来到寺庙,来到佛前,来到善知识面前,来到僧团面前,礼敬、求被摄受、求皈依。很多人热泪盈眶,的确感到佛法难得难闻,祈求出家等等。费了老大劲,达成事实了,又开始厌倦,产生藐视——我们内心的厌倦又出来了。地方还是这个地方,人还是这一群人,教法还是这个教法,怎么会发生这样巨变?人心变了。环境没变,盖了几间房也没啥变化,但是人心变了。怎么变的?由虔诚利益,到站稳脚跟,到藐视大众、藐视群体。怎么达成的?心在变,这就是凡夫心的轮回,一次一次的。在这地方是这样,到其他地方也都这样,在家是这样,到单位也这样,和朋友这样,到寺庙还是这样,没有新鲜东西。

这样下去怎么办?就是无穷无尽的轮回!每个人都在实践这套东西,没有觉悟之前都是这一套,没有依法行之前都是这一套。开始到一个新鲜地方,人都要虔诚的、调柔的,随顺这个地方的需要与说法。哪个不是?不是这样,你这个门槛都进不来;不是这样,你在父母那里投胎都投不了。或者学校门都进不了,单位都进不了,就这么简单。一旦到这个环境中或者到这个家庭、这个单位、这个处所,人开始藐视,稳定下来就开始藐视了。这来自轮回。像萨达姆做王了,一样被吊死。后人不断争夺这个位置,也可以做王,最后也可能被吊死;不被人吊死,也被权力吊死,一样会吊死。生命整个都在轮回着,轮回!

我们都可以回忆自己,到每一个新地方都是一样的心境。差不多,出入很小。轮回、轮回、轮回……很多人说社会上不好呆——你在社会上不好呆,到这个地方一样不好呆。因为没有依法而行,没有把恭敬心,就是有利于安心、安住的心持续下去。初发心所益——初发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利益与善巧。我们到任何地方,若用初发心,就不得了了。真能保持初发心,是什么样人?这个轮回就有终止机会了,那种藐视环境、藐视他人的机会没有了。我们就在这种虔诚中使自身的道德、意识、教法不断深入实践,大家都能真正从心灵深处安顿下来。

人只要不依法行,基本上都是这一套。要是不警觉,你再换一个地方、再换一生,还是这样,可以观察。你说这是别人的事——你观察自身就行。每个人都观察自身,观察别人没有用,别人可以作你的镜子照一照。这是轮回的一个特质,成熟了就开始藐视,因为你有力量了。你开始来到这个地方很弱,需要这个环境,你强大了,就开始藐视养育你的环境、藐视父母了。这种轮回机制,在凡夫无量兆载永劫中就是这一套。不过这样说的浓缩了、简单了,或者有点强制了、一概而论了。肯定很多人是乘愿再来的菩萨,这么说他们没意思。不是乘愿再来的,乘业力来的人,很少不涉足这一套。

我经常听到出家师父说烦了!我说你来的时候烦不烦?他说来的时候不烦。我遇到一个司机,骂骂咧咧的。我说你开车挣钱骂什么街?他说真烦,天天蹲在这个铁壳子里。我说你第一次开车时怎么样?他说兴奋得不得了,爱不释手!我说那时候你拱在里面一天怎么样?他说不想下车!我们都差不多,心理通过喜悦、亲切,然后疲惫、厌倦。这一套什么时间终止?

终止了,我们就从平等缘起、具足缘起、圆满缘起上来做人了,无所得上来作为了。因为你那个不对称、好新鲜的心,以那种衰老的心、生老病死的心,实际是成住坏空的心。由谦下到成熟、到卑视、毁坏,基本都是这一套。我们说器世间是成、住、坏、空;事相上就是喜欢、黏着、疲惫、甩掉;对人来说就是生、老、病、死。这都是一套机制。

顺性歇心不为自求,缘起于此广行饶益

这个东西什么时间能终止?只能在缘起上。我们这个缘起要认不准、把握不清、拿不明白、做不准确,这个轮回真是没有尽头!人没有改观吗?有改观,稍许改观,表面上。可能过去一个巡回是三年,现在这个巡回是六年;过去六个月,现在变成三个月。可能会发生这些变化,但是内容相差无几。到一个新环境中,大家这个过程想一想都差不多。

我们来学佛,缘起改变了——果地觉为因地心是具足的缘起、圆满的缘起、无所得的缘起。无所得的缘起中,你疲惫没有支撑点,你黏着也没有支撑点,你贡高也没有支撑点,徘徊也没有啥可徘徊,压抑你压抑什么?在支撑点找不到的时间,他就放弃了骄慢、压抑、徘徊。这个业不相续,我们就能体会到无所得的寂灭为乐、平等安住、本来具足的喜悦。你能体会到性修不二的世尊功德,也会顺性起修,即是无所得性或者空性。我们也会顺性起修了,顺性作为了。顺性起修就不属于佛陀了,属于一切觉悟者。佛就想把这样方式方法给我们有个清晰阐述,让我们真正来实践、来了解、来悟入,成就清净道业。

我们人人都可以顺性起修——顺空性,顺觉悟性,顺它的无所得性,顺本具性、本净性,都可以。我们就可以让自己这颗轮回的心在这个地方得到回归,轮回习惯得到回归,轮回烦恼得到消融。顺性起修就不是一句高尚话,是很现实的、很切合于我们出离无始以来轮回的善巧、机会、教法、因缘。所谓行起解绝,就放下了你那些妄想或者这个想那个想。

所以歇心行持道业,歇心菩提。你这个菩提道业就展现出来,可以去做种种不为自求的作为了。因为一切有为、一切为自身得到的东西是无所得的本质——你看得到了,就不再为这个,你就依无所得性去认知,为自求无意义了。我们平时拼命为自身的作为,包括怪异惑众、膨胀、压抑、徘徊,包括很多痛苦的积累、计较,慢慢地就从心里真正阐述清晰了。我们可以依无所得性,来认知世尊教诲的不为自求的实质内涵。

不为自求是很真实的出离烦恼、出离生死、顺性起修的明确指示、明确教法,是去除我们徘徊心、尤其人类徘徊心的极大善巧。那时我们再说不为自求,像文殊菩萨一样自然了。现在说不为自求心里发慌,说不为自求天诛地灭——是不是这样?你看人都这么说,自己想想也是,不为自求你活着干啥?他找不到那个点。

我们顺性观察、顺性起修——顺性再发不为自求的愿,就好懂了,我们可以作文殊本尊、本尊文殊了。再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就起座了。起座干什么?来跟你作伴。我们就行文殊事了,你的言说、意识、作为都与文殊无二无别。文殊、观音、势至、普贤不是哪一个人,不属于张三,不属于李四,也不属于哪个画像——你依这个愿行,你这个生命就依这个愿归类了!归什么类?文殊类、普贤类、观音类、势至类,你就归那个类了。

你说不行,我归他们类不如自己标个类——你可以标个类。你看阿弥陀佛就是这样,他说我要看看这些国土怎么样怎么样,然后我建立一个什么样超越十方的国土。你也可以,你说文殊普贤观音势至都不行,我要比他们更高尚——没问题,你顺性立愿好了。你要不立愿,这个法界不认取你、不支持你,你会被你的业力支持,被业力困着。

在我们汉地,最重要的是以般若为体的教法机制,所以把文殊放在前面。像我们读的很多经典中,都是文殊乘佛神力从座而起,来启教什么法,然后让大家来听闻。为什么文殊出来?因为文殊在我们震旦国五台山,给我们作伴来了,所以大家认为文殊和我们最亲近。五台山文殊住世,可不是中国人记载的,不是我们自己编的故事。在印度、尼泊尔乃至整个东方宗教机制中,五台山的确是圣地!不单单是佛教,很多印度教徒都了解五台山。因为文殊菩萨是不可思议的菩萨,过去说七佛之师,实际他是一切世尊之师,就是般若为母,能出生一切诸佛啊!

为什么把“我今发心,不为自求”放在功课中?实际告诉我们:我们人人都是文殊弟子,都从智慧中出生。你顺性就从智慧中出生——你要顺空性、法性、不可得性,你就是从文殊口中生,你从般若海中生。你说我习惯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杀盗淫贪嗔痴慢疑是我的习惯,这个习惯丢不掉——那就从六道轮回中出生,没问题。现在学佛了,你不从文殊智慧中生,就还在六道轮回中。所以这个缘起很重要!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实际是说缘起,作一个缘起。“南无阿弥陀佛”作了个缘起,“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作了个缘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作了个缘起——南无就是缘起。顺着什么?“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梭哈”,就是把无量无边胜福德因缘回向众生——这是释迦佛的一大愿望,欲令一切众生成就无上道,把无上殊胜功德回向给众生。阿弥陀佛也有他的愿——光照十方,摄化十方,一时圆成。我们一念“嗡阿弥德瓦舍”,就是光明遍照,普摄一切,圆成菩提。你念他的誓愿去!他的誓愿就是他的威德,就是他的加持。心依止这个,你就与他无异呀!你说我念一句,心里还想着自己的烦恼业习。那么你口中可以生出莲花,心里还生出业力。

我们汉地人,能经常读诵经典的人不得了。但你要知道这个经典是从真实心中流出,你就住在真实心中一刹那,这一切经教都从你心中流出。你说这不又说我了吗?没问题,你不要害怕。你只要顺性,你这个“你”也好、“我”也好,都没有问题。要不顺性,你这个“你”也好、“我”也好,都是无明,无始以来无明业的推动。

我们来学阿弥陀佛也好,来学释迦文佛也好,来念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也好,都是为了使他们愿望在我们生命中展示出来美妙作用。你的业力怎么能展示作用?我们阿赖耶识那些记忆中充满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你只要启用它,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又回到地藏王菩萨这个授记上了。地藏王菩萨给我们每个人都授记了: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你说我举心动念不是罪、不是业——你得顺性,要不顺性那就是业。你要是不依佛教法、佛功德,不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无非是罪,无非是业,成为事实了。你说你能搞个独特,和别人不一样,那只能学佛。要不然你没路子,别无他途!

我们在这个世间真要把自身缘起清晰。尤其是法界心、真实心在现行中的作为,最重要!可能大家已经对现行听厌了,实际就在每一个举心动念、每一个业果现前时尝试着运用他,开始我们都在尝试使用。一次就让你真正接受过来,说必须使用这个法则,比较难!像我们念“我今发心,不为自求”,要是没有说服过程,基本上这个话就是文殊的话,与我们任何人似乎都没关系。我们一旦了解了无一法可得,世尊所说法无我之事实,作这个教法随顺实践者,“我今发心,不为自求”就是自然从心里发出来的愿望了。

我们真正作为一个佛教徒,随顺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法之时,世尊说无一法可得、法无我,我们就能发出这样不为自求的愿望。说无一法可得,就住断灭了?你要有作为的!什么作为?我今发心不为自求的作为!要是只有一个知见放在那个地方,人就容易出现顽空、断灭见。许多人学佛学在泛空的断灭见上,说无一法可得了,啥也不要干了——这与佛法一点关系没有,这是想象的无一法可得。所以世尊广行于利益一切世间的善法。为什么?不为自求。

入佛智愿观彼庄严,一如取用令心自在

为什么没有念阿弥陀佛的誓愿?为什么没有念其他誓愿?而是念文殊誓愿来作我们这节课的特质?实际都有。一会儿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欲学释迦牟尼佛;一会儿念阿弥陀佛,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一会儿念八十八佛……我们念了很多,包括早课念十大愿王,谁都想学,结果不知学成谁了。我们学了多少佛,到底是哪个佛?是普光佛,还是普明佛,还是普净佛,还是旃檀香佛?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个佛,反正念念罢了。过去人是真实言、诚实语,过去人朴实,念哪个就随着哪个做去了;现在人念哪个不是哪个。所以功课越多有时烦恼越大,说念那么多功课什么意思?因为不合乎你的心性、不合乎你的需求。

你说我们现在不要念八十八佛了!有人就因为这个心理,说很多善知识说了,我们什么佛都不要念了!像莲池大师说老衲什么也不念了,看书眼花,干什么也累,就一句阿弥陀佛了。他这句话好说,大势至出来了!但是你不好做。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是没有五念门修法,身业、口业、意业皆依的方便善巧,念阿弥陀佛真不好念。这一句话单单一一的你还不好念!所以很多人念这个也烦了,念那个也累了,说莲池大师就一句佛号,甚至南无也不念,就是“阿弥陀佛”,念“南无”咱还客气了,现在不客气了。(众笑)结果不客气他也念不下去。

我真遇到这样一个菩萨,以前念南无阿弥陀佛很累,现在念四字洪名可简单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半年以后他说我头痛。为什么?那个气顶到头门上,像盖子一样,头痛。我说你念的时候想想脚底板上有莲花就好了,要不然你老是脑袋瓜上顶个东西。那叫追顶念法,就是追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结果念得头痛。他说我这是不是得病了?我说没得病,追顶追的。

修行方法有复杂的,有简单的。我们念阿弥陀佛,要是不把阿弥陀佛当成我们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的心、缘起、作为,不融入阿弥陀佛智愿海中,你念的不知道是个啥。念来念去,因为他是与你对立的,你不能融会贯通,不能融到一体心智中,很痛苦啊!要与阿弥陀佛一如,你念一句阿弥陀佛,你也安住在无量光寿中,就是启用自身的无量光寿——以阿弥陀佛的圆满觉来启用他,你念一句阿弥陀佛,感恩十方,照耀十方,利益十方,同成佛道。你也不用脑门胀了,没问题的,慢慢念。

或者用观察门念,我们来观察。一开章就说九十六句偈子,观察门讲: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观察一句,看看什么样?

要是真正善于观察,就是我念念佛,念一句佛号我丢了、不管了,我去观察观察,根据这个偈子的描写去观察。“观彼世界相”就是观察无量寿这个性德的事实、修德的事实、性修不二的事实。实际也是从我们自心的性德中流出这种光辉,也可以映射出这种光辉。什么光辉?“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能不能曜世间?后面每一个描述就是让我们了解心性庄严、修德庄严。

弥陀之修德庄严展示了众生自性庄严,自性庄严具足一切庄严,一切庄严皆由性德海中出生,无所得中才能出生种种功德。你有所得,一染污就成缠缚。像拴马桩把你拴起来,或者说把你制约起来、囚禁起来了,就是珍宝牢狱。所以无所得中行诸庄严,得庄严法界;有所得,我们就会被它缠缚、制约着。世尊在给阿逸多嘱累中说:阿逸多,如来所作应作已作,汝等应安住无疑,勿住珍宝成就牢狱。原话你们去读。经典上这些说法是说包括一生补处菩萨,佛若不予善巧威神加持、不开示佛之知见,他们也会有所住。有经典说无住即佛,楞严经中说无住外道——有人在无住上住,也成住了。在无住的相续作为中成就无上道业,那是世尊!

像我们在阿弥陀佛功德海中称念阿弥陀佛,若不依有所得心,以普利世间心、光明普照心、同生安乐国心、消除一切现行障碍地实践法则与作为,阿弥陀佛会分出毫光照注此人,令此人生命现行与佛无异。你说那不是化身了吗?哪个人不是化身?你吹啥牛啊?你说我们哪个人不是化身?你是金刚身吗?不像啊!你就是业障身你也是个化身,化身窑里一化把你烧了,不化也得化。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死幻化中,幻幻化化的,六道轮回也都在化来化去。在这化来化去中我们依止着佛陀功德,顺性修持,有啥不可以?一定要在六道轮回中化吗?自己可以择取,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择取。

你说我习惯于六道轮回的幻化业相了……仔细想来我们真是习惯于六道了,其他东西感到没味道,因为是想来的。你实践试一试?佛法味道实践者知!不实践者不知道,你想象永远不知道。

我们通过种性现行作用的学习,慢慢能了解原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可以择取,可以自动择取。当然也可以被动或者被迫地面对业报。我们可以主动作为,这个主动作为就是依法正行,令心明了。你要是随着业习就越来越浑浑噩噩,贪嗔痴把你包围了,慢疑把你包围了,邪见把你包围了,那些奴役着你。我们要是真正地顺性起修,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轻安,越来越喜悦,这是一定的。六祖大师那个心生光明、心生喜悦一定是法益的常态、正常的状态,给我们后人一个如法修行的心灵参照,就是觉受上参照。你也不要住那个地方,但他会启发你,会给你很好的启迪。

你要还在这个地方迷闷,或者还在挣扎、骄慢、压抑、迷闷之中,就要知道自己非法行了。你说此处是业、此处是业报相,当警觉,当觉悟于此,当于明相安住,当于善巧处安住,当于无住中安住,当于圆满缘起安住。我们就会念佛忆佛,就会发“我今发心,不为自求”的愿望,超越自己阿赖耶识所产生业相记忆对自己的制约、给自己造成的习惯或者所知障等等。我们就有择取方法、运用方法的清晰自主权了,自主地作为了,称为自在力。

读观世音菩萨那个心经,观自在菩萨那个心经,就是给我们一个自在力的使用。观自在菩萨行智慧之行,行深智慧之行,干什么?来观自在,观其自在,行其自在,灭一切苦厄,行诸多无畏,直趋涅槃。那里面的指导十分地细腻!文字很短,但是那个方法十分明确。有心人去念念心经,都可以依心经之修持而深入,能令心得自在,能令生命得自在,远离苦厄。这个苦厄困着我们了!你要在被动的情况下、随波逐流的情况下,它还会生生世世让你轮回,困着你。

我们现在得到了一个自主权,就是有法则学习了,有观自在的机会了,有行法自在的机会了。人只要有良知,都会让自己的心、身、环境趣于自在、解脱、究竟圆满的法则,或者说用圆满法则作为起步,现行圆满,直至无上菩提。在依正二报中随顺佛力而成就圆满,超越一切众生业力或者九界业力的制约,这是无上道的殊胜缘起。这个殊胜缘起我相信大家都会把握!把握机会是你良知成熟,不把握机会那个心还是有点问题。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