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42

初心至佛三皈为基,住持皈依展现一体

女众代表:祈请师父开示三皈依之内皈依、外皈依、秘密皈依的含义?

师:在我们学佛群体中,皈依这个名词大家耳闻较多。说内外皈依、秘密皈依,这一般在藏传佛教或者密乘中有些提示。在我们汉传佛教中,有住持皈依、一体皈依这样的说法。教法的传播机制不太一样,因为现在这种学习环境、大家交流的模式、接触的材料比较复杂,所以各种名词都可能会学习、接触,甚至有人会有体验。

秘密皈依是从言词上讲,这个密真没有什么可密的。像我们汉地讲一体三宝,这个本质的揭示。只是我们因为贪嗔痴慢疑的蒙蔽,对一体三宝或者法性功德的直下认取,或者说直下作用力的取用,有一种隔阂、蒙蔽或者不成熟、不揭示的障碍,所以称为密。就是没能显用出来,密藏于一切众生业分之海。像大海中摩尼宝珠一样,沉在深深海底,你不能用它。

人人都具有佛性,但是在浩瀚的业海中沉没得太深太深,我们已经久久地把他忘记了。一切众生烦恼业海中无始以来无量无边的轮回,把佛性淹没在深深海底了。我们把他遗忘了,只知道业力、业力的激荡、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对自身的影响或者利使钝使对自身的驱役,身心不得自在。我们久久遗忘了这个人人本具的觉性,更没方法来取用他、认知他,称为秘密。这个秘密实在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就是蒙蔽太久了。

诸佛如来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把性德之事实运用在一切时处,圆成正等正觉,正等一切世间现行。实际每一个人都可以运用,每一个生命都可以运用的。像佛陀的教诲、出世所展示的利生善巧,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说秘密,实际是破除秘密,破除我们对这种本来具有的蒙蔽,如贫人衣里明珠,让我们来得见、得知、得用。

说内皈依,像汉传佛教中三无差别的觉知,这种认知是见佛方便。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多处提到这种教诲。比如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来告诉我们三无差别的认知,佛心、众生心无差别,此处得见佛。得见什么?法身佛。这种佛陀之得见,与《金刚经》中讲“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同一说法。这个说法我们能认取,一体皈依之事实会达成。就是内在会生起平等缘起、妙观察世间、法界体性的安住、圆满昭示的大圆镜智善巧运用——俱生智直下彰显出来,他会在一切现行中不空过,来启迪内心庄严。

这个内外之说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我们凡夫有情,或者说大部分凡夫心智,就是外寻、外求,取相用心多一些。迷失于诸相就说内说外。见诸相非相这种心智的运用,可以说是内皈依的真正认知。

过去他有仪轨方便。像我们汉传,是通过住持三宝来做的外皈依。佛在世时候是以佛陀、佛所说教法、僧团为三宝。佛灭以后,这些彩绘、铜铸、泥塑的佛像或者其他方式佛像可以作为佛宝,因为遗像住世亦传递佛功德。他说的经典,通过结集的经教住世,是他说的法。现在依着释迦佛遗教守护戒律的僧众,来住持世间,称为住持三宝。说外皈依,就是个依止,称为住持三宝。这些名言本来没有啥,我们解决自身烦恼最重要。

皈依是学习佛法的殊胜缘起!这个殊胜缘起,从初发心开始一直到成佛,三皈依不能舍、舍不掉,或者说不能离开三皈依。如果离开三皈依,你从初发心到成佛这整个过程不成立。许多人可能认为皈依是个形式,不要这个形式行不行?没有这个形式能不能称为皈依?在这个仪式上你一定要做的!

过去包括心印皈依。世尊一现前,有人就得到了依止,就是依止的决定、皈依的决定。但他要说因为见佛的安详、从容、光明、妙相、庄严等等,生起心地的决定依止;或者说得见自性庄严,无所迷失。这样的人也要说我某某自今日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僧为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像南传最简单,我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要作一说、二说、三说。这个简洁表达就标志着始觉的殊胜因缘。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日日就要在三皈依中用功夫。早晚课中有体验。我们每天做早晚课,打三个耳罄“当当当”,大家三拜,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要皈依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礼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尊法,礼敬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贤圣僧等。这是必须的!有人为什么不喜于礼敬与功课?因为他不了解这里面真正熏修的内容。这一天一开始,钟鼓一响,大家起床、洗漱、上殿等等,都是依三皈依来作缘起。要是没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基础,我们在迷失中过着一天又一天的日子。

很多人认为自己挺明确,实际要没有三皈依的支持——没有这种对自己的真正支持、心灵滋养,你想修行、想改变命运、想回归法性智海或者不隔念、时、日地成就实践佛法利益的现行,都没有来由、没有因,是孤起之法。在广泛行法中,三皈依是一切法的大地,是一切法的基础,是一切修行的基础。我们经常听到人说发无上菩提心,或者说发出离心、厌离心、菩提心等等,但学习了很多这样那样的教诲还是不容易。

你在三皈依上用功夫十分容易!因为人一旦皈依佛,就了解三无差别,于法能相应认取;再举心动念地运用心智,就了解念念没有离开法性,能达成事实的对法的皈依。一切法不可得,清净安住,缘生缘灭,你就能妙用无穷,在皈依法上得见种种善巧,能令法住世,就是自利利他。有自利利他的现行作为,我们就能成就这个现行作为——令法住世。僧法,皈依僧,皈依僧实际是佛法住世特质——以僧团令法住世的特质,就是自利利他的相续表达或者表现,有这样一个机制。

那么多名言讲起来挺繁琐,汉地的说法最简单,就是一体三宝与住持三宝,比较直接。说内皈依、外皈依、秘密皈依等等,有一大套他们体系的语言,十分繁琐。我们汉地就是住持皈依与一体皈依,这个语言比较成熟,体系也比较成熟。功课本上就有,人人都可以查阅与学习。问到这个话题,可能是对经教涉猎比较多了。要真有兴趣学习,可以去拜访求学。这一类机制在藏传佛教红教中提到比较多,莲花生大士在内、外、秘密皈依中有比较详细宣化的法本,可以读一读,或者找善知识求个灌顶。

在我们汉地,住持皈依与一体皈依,实际我们每天都在作为,通过对佛像、经教、僧众的尊重达成内心一体皈依之再现。住持无异于一体,一体由住持而展现于世,能生起妙用。若离一体别有住持三宝,此住持三宝不成立;若离住持三宝别有一体,一体不显作用,住世现象无以彰显。所以住持、一体原本不二。只是因为说教方便、实践方便,设立这个让我们有观察、实践、皈依的理念,这样一个机会,这样一个角度。尤其是我们作为佛教徒,在寺庙的宗教环境中。

末法万年宗教住世,佛恩普载法行无碍

当然现在也有人提出佛教非宗教的说法,这里面也有些社会作为或者因因缘缘。但佛教必然是以宗教形式——寺庙、佛像、经书、僧团,这样延续下来。我们不能否认宗教的住世——否认这个宗教的住世,你怎么皈依?你怎么听到这些教言?怎么听到这些名词?我们怎么有一个学习环境?一味地否认宗教住世,就是你想灭这个,你把这个都荡平就灭掉了。但是佛陀有授记,你再努力去灭,末法也得一万年;你再努力想延续长久,它还是一万年。为什么?共业如是!这个地方没有消极的东西,没有说我怎么样,是共业使然。像在内地气候中,到秋天了,树叶就要落了,庄稼就要熟了;到冬天了,寒风一吹,雪就要飘了。那就是共业,大气候造成的一个共业。

我们在减劫中,释迦文佛在人寿百岁应化于世。他这个授记——正法一千岁、像法一千岁、末法一万岁等等,是一个事相,会相续下去。因为女众出家,正法灭五百岁;有头陀行,正法又相续五百岁,结果正法还是一千岁。像法一千岁,末法一万岁。在佛授记中,像在南传授记中,五千岁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四果总有人在成就。五千岁一尽,一切圣果圣人都湮没,不出生了。这是一个大气候。像北方冬天来了,草木涵养起来,树叶落了。它不落掉不行,因为寒冷来了,会把树冻死。它要把自己的身体涵养起来,把营养裹起来,面对这个寒冷,能活到第二年春天,它这个气候来了。

在我们共业中,像世尊于人寿百岁之时,立五百重誓来这个世界度化众生,还是取灭了。他住世一劫、两劫、三劫乃至多劫都没问题,但是大家不需要他了。我们众生有自我厌倦、自我轻贱、自我烦恼苦逼的习惯,会轻贱于环境或他人,因为你会轻贱自己!很多人用骄慢、自卑、压抑、烦恼,实际都在卑贱自我,就是苦难于自我。这种苦难会相互传递,就会传递给世尊,传递在世尊这个环境中,世尊不取灭就受不到足够的尊重、爱护、顶戴。

哪怕世尊现在在世,一样有骄慢比丘行非法事,一样有人去攻击他、伤害他。也可能美国人会派隐形飞机或者特遣队来劫持,把他当外星人看。时代因缘不允许了,不允许身带光明之人住世了。现在人嫉妒、仇恨,心地极端不平、无端骄慢,佛不易住世。就是大家不允许他住世。许多授记中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刚强到什么程度?实际不需要授记说,每一个人看看自心,看看自己一天想些啥、表现些啥,就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是啥样子。看别人不太容易理解,看自己容易理解。

一句老话,我们僧人要知道相互支持、爱护,知道到一起是相互帮助,这一念善心能生起来,你这一辈子得安乐,就是真正的好僧人。要不然天天满脑子是骄慢、嫉妒,给人这样麻烦、那样麻烦,跟这个较劲、跟那个较劲,这个顶着、那个顶着,那肯定丢失出家人的种性了。这个时代的出家师父善念能保持就好,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像四正勤所说,未生之恶不令它生,已生之恶能忏除掉,未生之善能再生起,已生之善令它相续、成熟圆满。这就真不错了,其他再说可能要求太高了。人与人之间常生善念。出家人不守这个真不容易,因为恶意相侵,会侵害于自身、伤害于他人。

我们的三皈依十分重要!像世尊这个授记——正法、像法、末法,这是人心使然,共业所产生作用。三宝是常住的,佛法僧是常住的——这个永远不毁坏,就是一体三宝永远常住。我们共业造成的特质,有人不服气地说什么末法时代,说怎样怎样……共业是这样的!你个人或者是乘愿再来,或者福德大,那另当别论。在共业中,佛授记末法万岁,就是佛教以宗教形式能相续一万岁的时间,都是以三皈依来作为依止。

许多人读过《佛说法灭尽经》,也读过佛的一些授记。尤其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有讲,到末法后期袈裟变成白色。现在很多地方的出家人喜欢穿白色衣服,已经开始了,不穿坏色衣了。为什么?当成一种前卫形式。但大部分真正在法则上有一点熏修,基本东西他会守护着,这还是渊远流长的。再往后期、后期,僧众慢慢慢慢地于一些戒律守护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世尊在世时二百五十条戒大家不守也守着了,守也守着了,很容易。像法时代,因为大家的因缘、善巧、禅定之类,也很容易守大部分戒,主体的戒能守住。末法时代,能守一条戒、两条戒、三条戒,能守一篇、二篇、三篇等等。再后面是闻其文句,能把五篇七聚通达读诵者越来越少,因为人不愿意碰了。能读三篇、二篇、一篇,能读诵就行了。这一点一点地减弱、减弱、减弱,减到最后,法就灭尽。

像释迦佛授记:佛法万年灭,此经住百岁。就是净土教法还能延续一段时间,延续到弥勒世尊应世成佛。净土教法源远流长,其他教法不容易,因为这个宗教形式受一定局限。因为释迦文佛之余德、威神加持,能令僧众住世万年。就是宗教形式有一万年的机会。很多人急于灭这个,灭不掉,你再用力都灭不掉。因为这是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在一切力中,佛力、法力、功德力、僧众力不可思议,佛誓愿力最不可思议!很多人不管咋个想法,极力想把僧法怎样,的确没有用。这也是不可思议的载负力。

释迦文佛以二十年福德因缘赐予我们——在佛的功德海中,这二十年福德因缘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要是稍微有一点点宗教感情,像血缘关系一样,这个亲情,你就能体会到释迦文佛对我们末世出家众的悲悯,就是福慧赐予,使你衣食无缺,行法无碍。只要行法,只要依法则而行,你一定没有障碍!除非行非法事。你能体会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加持。

这个依止,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在娑婆这个本土,依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以他为佛,以他誓愿为根本依止。他提前二十年舍报之福慧,亦庇护着我们每一个现出家形象的人。哪怕你是破法者,所谓波旬弟子,所谓猎师僧人,他一样庇护着你,庇护着我们。就是波旬弟子,他也庇护着,庇护其广种善根,令其毕竟成就佛道。这是佛的悲心,就是他的真实悲心。

我们在世间都知道,要是你坏别人了或者给人找麻烦,别人不伤害你可以,但大家可能就不来往了。在佛的悲悯心中,你坏他的法、坏他的寺院、毁他的僧团等等,他一样以究竟的真诚的圆满的心摄化,令其成就。这在大乘授记中有广泛宣化。要是对佛陀有认知,不管是持戒、犯戒或者护法者、坏法者,从你心灵深处感激都会生起来。为什么?他给予我们真实利益。有人随顺他,真实利益即下现前;你破法坏法,久远利益也必然成熟。但这个久远是啥?我们怎么认知?当然在我们同修道友中,鼓励顺法而行,成就现生法益。

你说我要一定以坏法因缘给佛陀结个教法因缘,行不行?你就去读调达品[20],但你能不能到地狱里享受六欲天乐?这个地方真要自己认知法则的实践了。要不认知,佛对我们的利益自己会舍弃——我们自己舍了,佛不会舍众生。三皈依就是十方诸佛不舍的给予,通过释迦文佛教法因缘,在这个娑婆世界人寿百岁以里传递于我等。像弥陀教法,阿弥陀佛于彼净土中现本师相,就是他以他的净土、以他的大愿摄化十方众生,令其依愿得以往生,无有障碍。我们依止他的愿望而得生。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依止释迦佛愿望而得法的安住、实践、学习等等。

要没有这个依止,没有感恩心,法水不润于我们身体,你就会在法上枯竭,你会枯竭!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僧众或者学佛者,多是骄慢自大、自许相承,感恩心甚少。少到啥程度?你自己知道!对佛法、对三宝住世、对教法体系之守护,这种“宁舍身命,不皈依自在天魔、不皈依外道典籍、不皈依外道诸众”誓愿的守护者十分稀少。我们要警觉自己了。不守护者,就是波旬后人,虽得究竟利益,但现世中多诸障碍。

我们或多或少地要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上不认真,或多或少地在这儿不用功夫,就很容易堕在附佛外道、破法、贼住于僧众这样果报上。有的是明确的,有的不明确。明确的人不得了,可能是波旬摩过顶的人;不明确的人也稀里糊涂地做这个事,所以称为末法时代。末法就是住持法则而不向于法、不守护于法、不实践于法,不是其他东西。因为僧众为根!现在佛法住世,经书若是没人实践、没人读诵、没人宣化与传递,经书也没有意义,就放在那个地方了。佛像若没人礼敬供养,像鲜花供养、饮食供养,没有人礼赞,他的作用也没了——他唤起我们恭敬心的展示作用、感恩心的展示作用、皈依作用的机会没有了,就是一个空洞的像放在那里,没意义了。

所以佛灭后靠僧众令三宝住世。五比丘住世,即能令正法住世;或者说有僧团住世,就能令正法住世,这样一个机制。以前蕅益大师、见月律师、弘一法师他们在世时候,都想复兴或者中兴律宗,想选择五个比丘,建立一个清净僧团,然后给僧众清净地受戒。结果在禅定中查一个、两个、三个,到第四个就会取灭一个、到第四个又会消失一个,总是找不够五人。实际他们会把自己的因缘忘记,总是找到第四个人找不到第五个人,这么久久来一直建立不了。

我们现在人不知道自己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被诸佛的法眼看着,被菩萨的法眼看着,被一切护法看着,不知道的。人各自地自以为是,自许者多,自己以为自己是什么样,自己认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不是这样,真不是这样子。要是不相信佛菩萨住世、不相信龙天护法,你的信仰没有基础,会活在空泛妄想的意识法界中,即是模糊、自许、为非作歹的意识中,没有信仰。有信仰者他一定会在内心深处谨慎。因为他知道因果,知道因果是生命相续推动的动力、依正二报的动力,他会谨慎,不会肆无忌惮,肆无忌惮不可能成立。

没有信仰者住在寺庙里,搭上衣、挂上名字,你是什么?你可以给自己定义了。你在干啥?你可以给自己定义。我们现在出家师父在三皈依上要用功!以前一个有修行功夫的人给我说:在汉地,真正有三皈依戒体、法用三皈依善巧者,就能作和尚;在藏传佛教,有四皈依戒体、有法用四皈依善巧者,就能作上师,作仁波切,作喇嘛。我说为什么?他说此类人稀有难见。这是九十年代说的。因为我没有那样方便,所以不敢评价,只是听这么说,自己就感到十分警惕。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对自己负责任,应该怎样在三皈依上审视、认知?不管是内、外、一体的、住持的还是秘密的等等,怎么守护?每一个人的身心可以给自己一个认知,给自己一个许可,给自己一个反思。这一点人人可以作为。

像不隔念、不隔时、不隔日,今天给大家串习自我认知的提示,希望大家在三皈依中同样提示自己。至少我们常念三皈依,必然会受益于此。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