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集:感恩一切除无明畏
我们一如既往礼敬三宝祈求加持!我们继续这节课——种子于现行的作用。
观察体会感恩三宝,真诚相应受诸法味
今天上午沙弥们有一节课,谈他们这一段时间在感恩这种思想意识认知过程中的做法,讲的还是感恩行、报恩行。这是我们学佛群体生活、环境、交流的重要基础,也是诸佛如来作为中的一个特质,就是感恩一切。这个课题我们还可以提一提。
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来感恩世尊、感恩三宝,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清晰的、主动的作为选择。埋怨也可以,那就会使人消极、沉沦,心中得不到支持。感恩无疑地给我们带来了法则、心理、环境上的许许多多支持,我们感恩任何一个因缘或者现缘之时都会得到支持。若以其他想法也会得到一些不同效果,感恩是比较直接的阳光的行为。
出家人、学佛人感恩三宝,感恩佛陀。尤其是我们现在闻到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的教法——这个教法能使一切众生在现行业中就路还家,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诸多教法中,这个教法都是不可思议的教法,就是一生成办!过去祖师把佛教分了很多种类,有很多判教。像净土这种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果地教法,他超出常伦,以佛愿力——我们融入佛愿力为入手方便,随顺佛愿力来成就我们无始以来业力的趣向,或者说以佛愿力为我们融入之处、回归之处,彰显三无差别之实质内涵。
要没有这样愿力接引,我们真要一劫一劫地以至累劫修持。累劫修持也是有进有退,能持之以恒地久劫修持者极为稀少、极为难得!在这种一生成办中,让我们避免了诸多不相续的或者退转的修持无果事,给我们一生究竟抉择。此教法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即是究竟与真实利益,即是不退转。我们要体会佛这种恩德,要观察这种恩德,就是忆佛念佛的内容。
许多出家师父与居士在忆佛念佛上用的时间和精力十分稀少,而在自己身体感受好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吃的穿的住的怎么样或者与人交往中的心情感受上比较关注。忆佛念佛,尤其对佛这种究竟利益之给予,不能珍惜这个宝贵的教法,反而浪费在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惯作为上了。
要真想了解佛陀恩惠,你在忆佛念佛功德的过程中,身心世界会受到这样一个加持、这样一个回归、这样一个印契或者内在展示,使你体会到佛法带来的真正乐趣。唯有真正在这个法上实践,认真忆佛念佛,有这样作为串习的人能在生命中展示这样的安稳乐趣或者利益内涵。要是一闻一听就去忙自己的世俗或者习惯了,那么佛给我们的真正利益,所谓恩惠、惠利的实质内容,你不能亲自体验。每一个学佛者,要是有一分知恩感恩的心忆佛念佛,必然受到不可思议的佛法加持。
我们要知佛恩!要是我们领纳释迦佛的恩惠,在这人寿百岁极短暂之世或者五浊恶世中,能闻到稀有的佛法乃至闻到佛名,都是不可思议的大事!世尊在许多经典中都有“汝闻佛名,吾助尔喜”这类说法,闻佛名甚难!我们经常读药师经,闻持药师佛名号甚为稀有难得。为什么?要是没有这些诸佛世尊以方便力、无畏力、大悲力来这个娑婆世间传递这样美妙教法,我们于经典名字、诸佛菩萨名字乃至一言一句都不能听闻。我们现在哪怕是世俗化的佛法名言,根源也都来自于诸佛世尊报德或修德的善巧、慈悲智慧的传递,一代一代地,通过什么渠道,传递到我们这样生命的周边。通过文字记载、口传、人们潜意识记忆等等,都是来自于诸佛世尊不可思议的悲心、愿力与方便。
我们要能善于观察,感三宝恩、报三宝恩是必然。比如来到寺庙,大家在业力习惯中有这样一个止观修持或者观察环境。我们在世俗任何一个习惯中,不管是杀盗妄淫,一旦动起这个念头就作为去了,外面因缘也迅速成熟你这所有业习。在寺庙里,有戒律的保护,有僧团的保护,有居士们的保护,有相互之间来道场实践佛法、来觉悟人生的环境支持与保护,让我们在习惯生起时有观察它、觉悟它、调整它的机会,使我们生命在这个生活相续中没有硬性造业的机会,或者迅速成熟这个业力的机会。这些业力习惯的造作就得到中缓、终止,得到了觉悟。
道场环境给我们带来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恩惠!在世俗社会中你想做任何恶事,或者有什么习惯性事情,基本上没人阻止你。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业力、作为、环境与空间。在寺庙里你作为稍有不得当,就有人提示;看看周边环境,也有自我提示。道场起到的作用,就使我们硬性造业、硬性创伤的机会越来越少。也有人说这很不习惯、很不舒服,但给我们终止了很多直下造业的作为过程。尤其是戒律,不管是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十戒还是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等等,要是稍有涉足,相互之间都有一种不用故意爱护的保护,这是不可思议的潜在作用力。
我们又学了很多法则——不管学的精通不精通、熟悉不熟悉、能不能真正实践,但你学过!在世俗中,我们遇到烦恼或者遇到嗔恨、遇到恶业,往往意志力很差,也没有法则直下的支持或者意识的调整。我们学到了很多方法,平时不管交流不交流、记忆不记忆、注意不注意听,在生活中还会起到一些作用——记忆的作用、意识唤醒的作用。可能有人说话做事不得当,别人看你一眼,你就能想起这是寺院,你在这个道场,你是个出家人或者居士,你也应该依法思维、言说与作为。这样给我们带来许许多多实践佛法的机会、觉悟人生的机会、觉悟心理状态与言说的机会,这些法则给我们支持。
说感恩三宝,要是我们真正有一点善念,就会用感恩心面对环境。你用感恩之心面对环境,身心会得到调整,挥泛给别人的也有相对调柔与感恩的东西。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一起,要是没有佛陀戒律、没有这个团体、没有这个道场、没有世尊教法,这一群人住在这个地方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习惯、社会经历与意识等等,所受教育也不一样,每天在一起十分不易。
但我们有法则,有世尊的种种戒法、教法、应作不应作,也有相互之间公约,就是常住的一些约定,以及功课骨架、诵戒、出坡等作为,这些给我们带来相对的依靠、大的架构的依靠,使我们身心有所调整——也可能会违背你的习气,也可能对你的习气有些冲击,也可能习气有些不适应,但你慢慢地把自己在世俗里造诸恶业或者造作诸业的习惯在这里面得到一些调整,得到法的实践机会与交流机会。
感恩三宝,道场、教法,佛陀无疑是我们应该感恩的对象!同参道友、这些持法者、在一起学习法则的共同熏修者,能相互感激,也是修行的增上方便。若是相互看不起。或者相互做不得当的事、相互埋怨,那是歧途了。用感恩之心在这个环境中生活,会得到三宝支持以及团体、环境的支持,无疑地你会在离苦得乐的佛法实践中受诸法味。当然有的人也会埋怨、指责——在世俗上习气比较重,在寺院里埋怨也会有,经常听到相互指责、推脱责任、不负责任,也会有,但那毕竟不是我们来到这个地方的主体思想。
我们来到寺庙的主体思想是要学习佛法、实践佛法。也有人是来守护道场、守护教法、守护僧团功德与住世的利益,有不同的发心。我们来到寺庙,只要主体发心正确调整了,世俗习惯虽然也有带来,但慢慢地会觉悟它、调整它、淡化它、超越它。最少能警示这是过去带来的习惯,而不会故意放纵或者膨胀这些习惯。那样我们在这里会做有益于自身、有益于三宝住世、有益于他人、有益于道场、有益于社会的觉悟者、智者。危害自身、危害道场、危害他人一定不是智者所选择。这个智者不需标榜,是你自身实践的利益与作为,是你择取的方向。
感恩是十分重要的主体认知!来到这个地方,大家就宽松,你要是感恩教法,感恩道场环境,感恩别人一点一滴的给予——饮食的给予、环境的给予、教法的给予、相互支持的给予,那在这个环境中成长一定是健康的。有一些违缘的给予或者相互冲击,我们依法而行,也不失为觉悟的很好的推动。就是我们每时每刻真正来觉悟人生、来实践学习佛法,顺缘违缘都是好时机。所以要感恩三宝、感恩道场啊!
尤其是衣食——你要作为一个修行者,就不再为衣食所困,不再为感情纠结,不再为房贷车贷去孜孜不倦地追求经济利益,也不再于社会上攀比谁穿什么、谁住什么、谁用什么了。你在这个地方完全可以随顺法则实践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认知生命的无常、苦,所谓受苦、执著苦、情绪苦等等,真正超越这些情绪执著或者过去习惯,在这个地方受到法的滋润,令生命得到相对的调和、调柔,身心就宽缓、平和。
我们来到寺庙中,没有什么消费,就是简单的饮食与服饰。这恰恰给我们减除了一些不必要攀比的负累。供养寺庙的人给我们带来很多生活物资,我们以前要为衣食、为事业、为感情、为应酬等等奋斗或者作为的量,现在都放到实践佛法、交流佛法、守护道场、作诸功课、令正法广传的作为上来。这也是十方檀那对我们每一个住在寺庙子里人的恩惠。你要感恩于此,就会珍惜衣食。有些到寺庙里的出家师父或者居士,对常住的东西不在意或者有一些浪费,实际是没有感恩心。很多人在家也都勤苦工作过,为了衣食有很多工作负累,但是他来出家或到寺庙里,对十方的东西反而不屑一顾。
过去在寺庙里,斋堂一定要行茶汤、要行水。干什么?就是一粒米也不允许你浪费!尤其在过去禅宗寺庙,十分谨慎,出家师父那个钵碗里要有米粒倒出去是不允许的。这个时代经济发展了,衣食不为障碍了。但这个地方我们还要真正珍惜别人的布施,感恩于别人布施,想想别人也都是从自身的劳动收获中、从自己以及子女父母使用角度克减一些,拿来支持寺院,支持大家的修行与居住生活,我们要珍惜!要有感恩心!那样会珍惜我们所有的这些用品与环境。不是吝啬,是珍惜,是尊重!我们可以报檀那恩。
每一天功课中都有报国土恩等等。像晚课中说上祝当今国主,下资率土人民福寿康宁,那是我们感恩心的一个直接表露。佛法住世是十分真诚的对应作为,那些文句不是空洞口号,或者内心想一套、嘴上说一套——那样你享受不了这个实质内涵,就是真诚、一体、一如的内涵。也可能有人说我不是来感恩的,我就是想来寺庙占这样那样的便宜——像贼人一样,那也没有啥,到你负债时不是报恩这样简单了。日夜三翻,也不是故意让我们有负累的。
这种信施,因为信仰给予的东西十分有份量!因为信赖某个人、信赖某个事、信赖某个团体,拿出一点钱来给予或者布施,你自己也可以试着作为。有人是有很大期盼,来这个地方作福田;有人是家里有难缘或障碍;有人就是为了供养;也有人是喜悦、信赖等等,各式各样因缘,但我们要知道这每一分钱都来自于别人的劳作,都是福慧因缘。你若想占有更多,甚至去欺骗,那都行,关键是违背不违背你自己的良性良知?
我们要以感恩之心——过去中国人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也不说涌泉相报了,能有对等作为就好,就是知恩报恩。别人给予我们生活,你伸手不拿四两,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活在这个念诵环境中,唱着歌活人,别人可能不是这样的。许多人找个工作并不容易,养家糊口并不容易,我们很多人在家时候也都有经历。当不当感恩别人的布施?或者说这个布施成就的环境?大家也都有一个审观。
我们穿上这身衣服、授了这个戒、剃了这个头,或者作为住到寺庙的居士,有这样的身份或者作为,应该吃,应该用,应该怎地,但你要知道这来自于三宝的恩,来自于佛陀给我们的服饰、给我们的环境、给我们的念诵内容、给我们的戒律,要感恩!你一蹦出来或者娘生出来就是出家人的样子吗?我们一定要知道感恩!不知道感恩,学佛人那种无端的慢心实际是很幼稚的状态。自己摸摸心口,那些东西从哪来的?你所有的形象,所有别人对你的供养、对你的礼敬,真应该思考!思考思考,有感恩的理由,你会健康起来,你的身心意识至少会有一个调整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感恩檀那,感恩国土。
报答四恩以法行孝,主动作意运用自心
我们知道在文革时期没有宗教信仰环境。现在有宗教信仰的环境与政策,国土载负给我们带来了学习空间,我们在这个空间中能安乐地修学,这也应该感恩。他可以取缔你,不合适可以取缔你,现在给我们这样机会,就是不可思议的福德,也是支持——允许就是支持。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恩、师长的恩。要是没有文化、没有父母生养,我们闻法机会都没有,我们闻法来自于这个色身的成长与教育。如果父母出生了你、养育了你,但是没有教育,你来到寺院里想学什么也不行。所以对社会、对教育我们文化的师长都应该感恩!若不感恩,我们学习的文化支持会受到消减。
不感恩父母,我们的身心事业作为就会受到阻碍。不孝顺的人,事业不会有!对父母没有感恩心的人,他的健康和事业都会受到阻碍。很多人一生没有成就,他不知道为什么,基本上就来自于不孝,就是不知道感恩。正常的父母恩应该感恩。
你说在家人可以用金钱、亲近、照顾来孝养父母,我们出家到寺庙里怎么孝敬父母?你就以修法功德回向父母;你道业有成,来接引父母,如目犍连。很多人在盂兰盆会中会读盂兰盆经,解一切众生如母有情的倒悬之难,使他们真正出离三界、出离轮回,这是我们真正的行孝。世间孝顺是一生一世或者一时,福德因缘一尽可能就各不相认了。但我们以教法、以学到的佛法善巧回向于父母,乃至能以出离轮回之修证回向于亲人,这个孝顺与报恩是不可思议的内涵!
在国内可能对出家人有歧视。或者说对家庭、对后人、对社会相续,大家有些疑义。从我们修学基础上来看,一旦能出离三界,把出离三界之善巧回向给他们,接引于他们,就可以报生生世世父母的恩,给予他们真实利益。那远远超过在世间的孝养、孝顺。很多父母说我宁愿要世间的孝顺孝养也不让你到寺庙里——他不了解这个教法的实际利益。
我们逐渐了解了,就可以传递这个教法的实质内涵、实质功德,令我们过去与现在的父母亲人得到正知正见,了解轮回的苦,了解生老病死的苦,了解三苦八苦——让他们知苦,对我们出家的支持也会正面表现出来。出家人或者学佛人的许多修持恰恰是要面对世俗,面对世俗亲情的正面认知,不用逃避,逃避没有价值。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如实的心,就可以面对世间人的亲情。乃至亲情的索取、要求等等,你有正见认知,对修行一定有益。要是靠赌气、靠闯劲、靠蛮干,出家也好,修行也好,回避性地不面对这些事情,不一定有益。当然在还没有能力、没有正见的时候也允许。
我们要是真正条理了,有一点点正见善巧,就可以透视亲情对人蒙蔽造成的意识倾斜,或者说轮回纠结。这种缠缚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给他们带来的是什么?要有仔细的直观的认知了解,你可以把你的正见、修学善巧与实质内容传递给亲人,让他们亦得到觉悟、觉悟的机会、觉悟的法则,乃至真正与我们一样来觉悟生命、觉悟人生,出离生死轮回。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在汉地环境中,出家是老大难的事情,多被社会所误解。在南传中,包括以前大理这一带,从国王到臣民,若不出家可能会被认为有问题。以前藏传佛教中也有那样机制。若干年前在西双版纳,男孩子若不出家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现在发生一些变化了。汉地人出家十分不容易,有许多负面认知,认为年纪轻轻就好吃懒做、不劳而获,或者说父母把你养大,你不为社会家庭作为等等,说法十分多。
我们的修学障碍多,同时支持也多,你就需要法则的学习熏修了。对法则的熏修学习要是不够深入细腻,别人说什么或者给你一些阻止出家的语言、作为,你就没办法面对。我早期遇到许多出家师父是用技巧出的家,很少能说服自己的家人。就是正面的得到家人许可的出家很少。有人出家十多年了,家里人打电话问在哪儿?他说我在加拿大打工!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出家选择与接触三宝的殊胜作为。为什么?无以面对父母、亲人、朋友、单位这些说法或意识。
我们很多人也缺这个勇气。一回到世俗中,就把衣服一换,像世俗人一样与家人交流了。你要真报他们的恩,就要在法则上深入实践。来到寺庙里,若不认真地把法则学习精通、实践透彻纯熟,遇到世俗的责难或发问,很多人真不知怎么应对与表达,会有愧色。你在世俗上丢弃了人情五欲的所依,在佛法中又没有得到应该实践的正知正见,解除人烦恼迷惑的教法利益没有成熟起来,这个地方应该惭愧!
我们真要报亲人的恩,报无始以来如母有情的恩,一定是在教法上有所作为、有所实践或者有所守护。至少你要把自己的知见梳理清晰,在亲人朋友面前不因为你是出家人而自己感到羞辱或者无言语。你那样不光对社会没有一个正面支持,反而消减了佛法对社会的作用。所以报恩行、感恩行十分有益于我们,是从社会中走到学佛环境中的一个支持。尊重、报恩、感恩,这是每一个学佛人的厚实基础,是有力地支持我们在生活中能实践佛法相续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经常听到一些出家师父、居士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埋怨,这种埋怨肯定不是感恩,那是感恩的背面了。因为听到一些埋怨、指责、看不起或者对三宝、对教法、对同参、对环境的说法,所以提出这个感恩一切的课题。他们沙弥这段时间很认真地讨论,体验感恩的心理状态。上午和他们坐的时候,他们的题目就是感恩一切——感恩佛陀,感恩教法,感恩师长,感恩同参,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在那儿念了一段感恩的文字。希望大家都用感恩,能比较容易接受到法则利益。若是怨恨、埋怨、相互指责,容易阻碍自己修学的健康机会与因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矛盾。阻隔蒙蔽自心,可以对比观察。
尤其在团体中,感恩心是主动操作的。怨恨也是主动的,怨恨是习惯的一个主动。你这个感恩可以提起来——用这个发心,用这个作意。作意感恩,人就可以了,提醒自己要感恩一切!心作心是——谁在作?你自心在作,你的心念意识在作,这样有比较积极的作为选择。很多人的责怪意识偏强,不满意于社会环境、他人、教法等等。感恩,我们可以主动提起,自己做一个感恩一切的实践者。我们的生命、意识方向与习惯都会得到有效调整,生命变得积极、阳光、灿烂起来,至少会活泼主动一些。埋怨很颓废,让人很负累,可以善自观察自心。
完全可以作意,自己主动作意来感恩一切!你说我作意怨恨一切——也可以,你明确就好。用怨恨一切,你可以明确去作为,体验体验,很痛苦。别人痛苦,你也痛苦。明确最重要!你要明确这个作为,就可以体验自己心作心是的苦乐来源——完全是由心而发。埋怨或责怪是比较黑暗、被动的苦业相续,是迷失业相续。感恩,阳光灿烂、积极主动,很正面。
感恩心,你拿到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笑话。但怨恨经常让自身、让他人感到没有太大意义。都可以体验,哪怕是怨恨,你要明白这个苦来自于自己作意或者习惯这样不负责任的迷失状态。感恩!感恩一切是积极的、阳光的、正面的效果,可以去做。因为这个环境相对安稳,尤其在此安居期间,与佛菩萨同一环境中同一作为,我们能做点什么?
这一点主要是心里的运用、苦乐的认知、觉悟与迷失的认知、主动与被动的认知——训练这个心、认识这个心十分重要!做什么本身不重要,觉悟不觉悟太重要!了知苦乐根源、凡圣根源很重要!我们主动地来掌握自心、运用自心,就是自觉的起步。
我们不能离开觉悟的缘起。离开这个缘起,会迷失在业力或者环境现状中不能自拔,被动地在业力逼迫中。业力一点一点地把你带到什么地方你不见得清晰啊!要能逐渐自觉苦乐来源、觉悟与迷失的来源,你这个觉悟就是从明入明、从乐入乐——这个正行的修持方式,我们会潜意识地慢慢地择取它,走在修行的康庄大道上,是这样一个宽松的修行基础。
希望我们在这个话题下看看自己的心是在感恩、主动中运用,还是在埋怨、模糊与迷失中运用?每个人都可以体验,甚至可以有意识地从两方面体验——说一句埋怨的话、说一句感恩的话,看看是什么结果?自己完整体验它这个完成式。从开始发出来到你心歇下来,审观它的效应,完全可以。在人生的修学实践作为中像游戏一样,你是游戏自在还是被游戏?是运用法则还是被业力运用?有这样一个对比认知过程。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