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59

第三十五集:弥陀教法扶正三乘

这节课继续谈论种子于现行的作用。在佛陀的传统教法中,过去讲四种缘中有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讲到因缘,若是不认知这个种子,我们会出现对依止、根源不了知的举心动念或者意识、言说、作为,所谓无明状态。要是对自身每一个思维、语言、作为都清晰了解种子所依,就是它的依止、它的来源——它依止什么在思维,依止什么在言说,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一个作为,我们就十分容易了知自心。

依师参访教行无缺,净土溯源扶正三乘

在佛陀这个了知自心的认知过程中,或者教法的认知过程中,不是让我们评判个好坏、是非、对错、荣耀或羞辱;我们不得不谈论佛修德的给予,让我们认知本具本净的性德,即是三无差别处。此三无差别是胜义谛之事实,千法万法总要归结于此。以此三无差别作为皈依的起步,作为思维、言说、作为的机会,你就是清净觉悟者,真正有意识、言说、作为平等安心的三业守护与实践。那样我们说果地觉、说如来种性、说顺性起修、说遇无空过者,都是诚实言,是十分有意义的!

实际上凡夫的一切作为,或者说我们在凡情中,一切无明覆盖下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这些根本烦恼、随烦恼,本身它就是觉悟正机。往往我们被自身的名誉、名利、习惯、对错等虚伪心理需要所遮蔽,择取使面子或者好名声有所增长等的作为。所以世尊制戒,威仪戒就是我们行住坐卧中来避世讥嫌,令世人生起警醒。这完全契合世俗人对取相的要求,来摄令众生入于正信,成就菩提道业。这不是目的,这本身是我们思维的一种乃至八万细行中的作为规范;原本不是为了规范僧众,只是为了接引众生,度脱生死,予以信心方便。当然它也支持修行者自我安住于佛行的善巧,就是于佛所行处我们先在形式上模仿,依其作为去作为,使身心宁静、安乐,有清净回归或者无作的真正休息。

三乘戒中没有离开本净,实际一切众生也没有离开本净。我们现在学净土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只彰显这个种性,就是三无差别的事实。缘起于此了,即是真正的南无阿弥陀佛者,在这个地方真正抉择了三皈依,真正行佛之行——他所有意识思维渊源于此,三业渊源于此,所有行为就没有空过,不空成就是为必然。这里面没有夸张,因为他的依止性是如实的,没有骄慢语,也没有自卑语,他就是如实面对现行作为这个本来无一法可得的事实,运用这种幻有的力量自利利他。那一定不会做减损众生的事情,因为没有理由减损任何生命,包括自体生命的任何一个因缘。

再折射过来说,我们在世间对法中有善恶的概念、苦乐的概念、对错的概念、凡圣的概念、持犯的概念……现在社会上人的交往重点在此处,就是持犯、对错、好坏、人我、得失,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这个地方能不能用功夫?这个地方用功夫能不能与世俗有所区分?世尊就制立种种戒,我们现在涉足到的大部分是威仪戒。菩萨戒、誓愿戒也有人涉足——去某些地方受一些灌顶,就是誓愿戒的守护,或者去受菩萨戒,这个心意戒是善心的守护,是永不危害于世间、永远利益有情的誓愿守护、内誓守护。

净土教法中谈到自利利他,其种性中含有威仪,含有善法,也含有饶益有情——这三聚戒中是具足的。不过他是从根源上回顾现行,来支持现行。就是从心地上支持现行,支持我们的身口意作为。若是从威仪处归结到无漏、本净、本具的事实上来,完全关注于行为,许多人终生的修行机会中,可能有太多威仪败坏的机会,乃至是五篇七聚中那三篇的毁坏。因为这个时代盗戒容易犯、妄语容易犯、染污行容易犯,僧残法中触目皆是。

因为时代共业发生了巨变。在我们中国,若倒退三四十年,很多人是在一个山沟里生活或者在一个村子里生活、在一个单位生活、在一个城市生活、在一个小区生活,一辈子就过去了。人的交往也在一个特定状态下。单位人可能就在那个单位,每个单位都有共青团、妇联、工会等机构,你所有作为会被他们安排好。或者说来支持你、帮助你,解决你的所有问题——居住问题、生活问题、感情婚姻等等。在村子上就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走动机会稀少。文化大革命大串联是借着机会了,若在平时,老百姓想坐火车或汽车到很远地方去十分不易。那时火车票是几块钱,也不容易拿出,因为一个月工资也就二三十块钱,或者农民是挣几个工分。

那时候要有僧法或者威仪的熏修,也很容易,环境比较安稳。再往前推一百年,可能很多人终身都不出那个镇子或寨子。我们现在是地球村,参访、学习、书籍都是无碍,人颠儿颠儿地跑国外去了,或者跑这儿去了、跑那儿去了。过去出家师父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的状态,是靠两条腿。现在人打个旗号化缘,就开始出去挥霍。不要说修行,能安顿下来,令自心不攀缘、不贪欲、不额外搞不如实的事情都很难了。很多人出家或者学佛的目的就是旅游方便——小本本一拿,衣服一穿,到处飘荡了,这儿串串那儿串串。至于去干啥,也肯定都有说法。

过去那种修行与守护,像僧众出去参访一定是依师参访。很多人读过五十三参——师长让你去,这个师父让你参访那个师父,那个师父再给你推荐师父,一个一个地参访。干什么?为了你的道业!现在人参访是为自己名声,哪个人名声大他参访哪个人,哪里热闹他参访哪里。以前这样参访可能会被师父直接开除掉,因为你的道业没依止了,漫天游。实际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习气去择取所谓参学,就是想走动的方向、想得到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

我最早去西双版纳时,他们不接待汉地人。因为他们觉得汉地僧人不是僧人,就是穿着出家人衣服到他们那儿倒卖翡翠、木石、宝石、钻石,也有倒卖毒品,小钱赚来赚去不过瘾了就倒卖毒品。以前从西双版纳到瑞丽,乃至在南传各个国家,都是搭着衣随便走。护照也没有,这几个国家都随便走。大概在零四年年初,他们就联合起来处理了中国僧人一次——只要是中国僧人,不管你是好僧人坏僧人,全部回去,不允许任何一个人在那游逛。就是太方便了。这些佛教国家僧人游走方便,结果给很多学佛人与出家人带来了很大不方便。

现在在国内也是这样,很多出家师父满天游。满天游行不行?你修行没机会了!修威仪你根本不知道啥叫威仪,穿上衣服受了戒就开始满天跑。什么威仪啊,什么戒律啊,什么师教啊,什么发心啊,什么法则啊,什么也没有,满天跑!有人这样做,有人那样做,啥样人都有。有没有发心修持的?肯定有,但是难啊!按照以前的师资要求,难了。

女众就不用提了,过去根本不可能孤身游,她们戒律不允许。男众孤身游,那是四禅头陀,除此之外不准孤身游的。除了迦叶尊者那样的人可以一个人走动,其他人都不准一个人走动,不允许!不管你多大的和尚、多小的和尚。为什么不允许?戒律,威仪,法则。因为僧法的法则必须得一群人做,你一个人做不成僧法。你所有僧法都要若干人才能作为,你一个僧人走动就不合适。现在就是一个人走动,两个人走动他也不愿意,好像有监督被监督的样子了。

这个时代的特质,居士学佛也这样。可能今天拜一个师父、明天拜一个师父……拜几十个出家师父都可以,起几十个法名都行。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了很多法,但可能就是挂个名,真实践过太难了——一门深入地实践一个法则,那真是不易!现在我们常规的威仪与善法修学没机会了。很多人装得很像,一到因缘上都不是——护法不护你,教法不认取你,你内心没有那种慈悲与善良,没有善巧,遇事就是障碍。这与装不装没有一点关系。

过去人不管是戒律的守护、四禅八定的实践还是团体的支持爱护,没有一个不相续的。若是一个人出去作为,他要有授受、僧团的委托,没有委托他不敢。像比丘戒中,要有尼师来求教诫,僧团要推荐一个人给予教诫。所以女众求教诫,要被僧团推荐。没有一个随便的事,都是十分有条不紊的、有序的;在生活每一个角度、每一个言行、一点一滴中,都有很细致很标准的做法。不是死搬硬套,但一定有其实质内涵。这个内涵一旦去掉,谁一剃头就说是个僧人了,这样那样了,那也太藐视法则了。

世尊就是兆载永劫的修持。如果像演戏一样随便都可以演出来,那也太不可思议了。修德不是那样,修德的确是从一点一滴一丝一毫做起。许多人读过律藏,世尊在一点一滴的善缘中从不舍弃!很细小的善缘世尊都不舍弃,他的作为从极细微处到粗重处无所不摄。现在基本上像孩子演戏一样——衣服一搭,成法师了!那边叫你法师,这边也认为自己是法师,真是不可思议,太疾速了!疾速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内容,不知道自己要干啥,也不知道怎么相续。后面相续中学习法则的人依止什么?就变得十分奇怪。

所以这个时代净土教法给我们这些随便搭上衣服就可以讲法的人带来了极大方便。你只要在这个总持上认真,就能跨越自身、共业、交织业的所有蒙蔽。在忆佛念佛的功德上认真实践守护,不需要太多东西。像过去的僧法,真是不易!不易不是说要五夏学戒——男众是必须的!必须到啥程度?本位法你不学,根本不让你学经教,碰都不让你碰,怕你生诸邪见、骄慢自大,怕你攀缘于世俗,怕你本来世俗具足的心再回到世俗中去。过去的确是这样的。

我第一次剃度,师父提出若是受戒必须学戒五年。我说有几个人能坚持,怎么没见你身边人坚持……谬论多多的。师长啊,施教五年啊,我们现在人堪忍不堪忍?要从自己的修德上真正去做,一定是本位法成熟者。要不然不要夸耀自己的本位法,谦下、调柔、随顺一些,还有学佛的一个内在的善意善缘。要不然过去叫“法幢未立,慢幢已立”——别人礼敬你、供养你,你这样那样的,但后面没办法给人真正解脱之道、方便之道、智慧之教,你没有这样的实质内涵,成为欺世盗名了。果报一来,不像你平时那样可以随心所欲,那个地方就是阎王的铁笔一写!

我们没有因果成熟时候,根本不在乎,认为自己了不起,无所谓,生命很长;可以造什么,别人也不知道——不是那样,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举心动念就是一个业。说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皆是业,皆是罪——这个难免难逃。我们再把自己掩饰或者包装成什么样子也不相干,因为相续中、你阿赖耶识的记忆中,那是铁笔,给你记着,一划都不会少。我们这个时代这种困境太多了。

你反过来看弥陀教法,就是我们在这个时代种种业相、种种作为不堪收拾的情况下,阿弥陀佛来了总持的给予,从我们心地上一次性置换,就是让你回到本净本具啊!回到这样一个事实上来,三无差别的事实上来,在这个起步处给我们一个彻底抉择,不让我们依止自己的骄慢自卑等等根本烦恼——不推动那些业习了,觉悟这些业习,不再把这些业习当成种子。这个根本性处理能使一切众生成为净器,就是我们彻底地从本质上、根本上、心地上来依止佛的修德,认知自己生命本来具足本来清净之事实。缘起改变了,就是改变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力累积,尤其在这个杂缘炽盛、自慢自大、自卑压抑、心地灰暗的年代。

净土教法的特质可以扶正三乘,对威仪戒、善法戒、誓愿戒都有扶正。为什么?他从根源上解决,时时事事可以授受南无阿弥陀佛!你不择任何因缘,都可以称念、随顺阿弥陀佛的报德,随顺他的名号功德,来回入本净本具的不可思议功德海中。我们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一个时机,这给我们一切有情带来最根本、最彻底的方便,的确是无尽悲心!悲悯一切众生,悲悯一切时机,悲悯一切因缘,给予一切众生,给予一切因缘,给予一切机遇,能使我们回入无上道。

其他很多教法不是这样的。现在大部分人的习惯还是在标榜自我、装潢自我、表达自我,认为我怎么样,在人前要表达个什么样子,那与这个法违背了。

师长引导转换心智,同生安养根本拯济

为什么说十大愿王是有果事?行十大愿王者为一切世间生命所礼敬,因为他是有果事,他没有戏论,他令一切众生远离自他共业的蒙蔽侵害,不令这些共业相续,能令一切业相众生即下觉悟回归——礼敬诸佛是回归啊!称赞如来是回归啊!广修供养是回归啊!忏悔是回归啊!请佛住世回归呀!请转法轮是回归呀!常随佛学是回归呀!没有一处不是回归到三无差别的根本起步处,使我们真正远离了他业、自业、共业的骄慢、自卑、徘徊,真正离开这个染污的我执法执的缘起;使我们不断地有熏修、实践、回归、运用本净本具心的殊胜缘,就是阿弥陀佛修德缘。不缘这个你认识不到本净本具,无力涉足——你不过是听了个名言,给别人说也是个名言,涉足不了其实质作用力。

五念门中说的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这都是有果事,与十大愿王是同步的修持——皆是以佛功德,随顺佛光明智相、内誓外愿、依正二报、种种方便得入佛的功德智海,使自业他业共业一时融入于此,得见本质,即是本净本具或者三无差别之本质,在此处作为真正抉择。这个抉择能令我们现行清净,相续清净,结果清净,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

我们要是看不清这个,又回到世俗的善恶上来,又回到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世尊取灭以后甚为浊恶的一个时代了。我们自业他业共业中的这种浊恶,什么浊恶?人人只要用心观察都知道。但我们有自己的业、他人的业、共有的业,都不堪于自利与利他;不是仰脖子朝天就是低头朝下,仰脖朝天是骄慢得不得了,低头朝下是不敢抬头见人,根本没办法正面地面对自心的认知!

骄慢起来了,那种虚妄烧心,人不可自制地骄慢!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表现。你处处能看到这样的人,你要违背他的想法、他的说法、他的做法,你就等着受伤害,那是不得了的!要是压抑的人,脆弱得不得了不得了,随便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恐慌得不得了,压力大得不得了,一点点责任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做一点点事情就累啊!苦啊!受不了啊!

现在我们若是没有弥陀教法,用自业他业共业的熏修,或者学的威仪、威仪戒、善法戒,也有人学过誓愿戒——若不认真地一个次第一个次第地修持,你这个修德又从哪儿来?那就是膨胀而来、压迫而来。膨胀的心与压迫的心能得到吗?有修德吗?真出不了我们现行的烦恼,现行业出离不了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一照就照到了!我们各人都可以自己照自己,不照别人,照别人挺辛苦!一照就可以看到充斥着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充斥着被八风所吹的疲惫——要么被欲火焚烧,要么被狂妄焚烧,要么被私心埋没,要么被压力压抑、摧毁。要是没有弥陀修德的给予,我们这个时代有情就困在不可思议的五浊恶世,困在自业共业交织业中了。

这都需要细致地观察对比,我们才能真正择究竟法则。世尊取灭之后,在这个无佛的五浊恶世、充斥着恶业的时代,如果没有弥陀这种彻底教法的根本挽救,就是从共业中彻底地抄底地一次性地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同生安养这样的大威德手法,而去一点一滴地克服自己的毛病、自己的习气,渐次修证,忏悔自己的业障等等——在这样一点一滴地渐次修持中,许多根本不是修持,就是在不断地折磨自己的心,苦自己也苦别人。这苦是什么?那六个根本烦恼就是很苦的东西,真是很苦!

有一次两个出家师父打架了。一个出家师父跑到我那地方,我说你为什么打架?他说对方太骄慢了!怎么骄慢?他说听法时候像在茶馆看戏一样,拿个茶杯,你讲一句他喝一口,你讲一句他喝一口,我看不上这样人,受不了!我说我也受不了,但我不能蹦下去打人,现在又有几个人不像在茶馆?哪个人不把你这个听法当成茶馆呢?有几个人不当茶馆呢?我说你不当茶馆吗?他说我没有!我说你打人是不是骄慢?这小伙子想一想,说我也是骄慢,就是感觉我做得很好,他做得不好,我才打他。实际我们在自业共业中是五十笑百步,的确这样子。

我在参学中遇到老一代出家师父,准备了一年或者三个月,感觉到把自己所有心里想到的角度都尽力做了,怎么做得圆满、做得清净、做得真实等等,要把自己忏悔清净,不要有不合适地方,去供养与礼敬。去参学了,到那里一看对方那个眼睛,你感到你是一滩浑泥,对方是澄清澄清的,像透明的水一样。你看到你准备了很长时间的那一点点恭敬,很虚假!我每次都是那个感觉。

我到一个师父那儿,跪在那儿求教,又磕头,又忏悔,请求给一个清净加持等等。但是看到对方表达的那种宁静的心,你感到你所有的虚假都崩溃了!那种装腔作势的恭敬、装腔作势的供养或者什么表达,全部烂掉了,虚伪的东西变得一塌糊涂。就感到自己要赶紧找个地方拱下去,休息一会再来见人。或者气力壮大了、心气有了,再去见。要不然不知道怎么办,像照妖镜一样把你照了。

第一次我认为可能是自己准备不足,第二次又去准备,先行忏悔,把自己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都忏一遍,感觉自己很清净了。这还不行,要学法啊,找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供养,反正尽力供养。怕自己不够真诚,找很多人来监督。但一到实际事上,一见到这些真正修行者,你一合掌,人家一合掌,你就败了,彻底败了!为什么?你心中稍有的染污、稍有的期盼、稍有的贼心全都暴露,一点不剩!为什么要求法?是想干啥?真是想把佛法传承下去吗?为什么去礼敬、去忏悔、去供养,是什么心?心灵深处那个东西一下就暴露了。就是不安心的染污的贼心,都暴露出来了。

在世间若是修习善恶是非,在对待或对法中,不管你怎么行持,边见一直推动着你。就是名利在推动着你,利害关系在推动着你。你再多修持,连个正见的因缘都不能建立。这是一个十分大的问题,阻碍了现在许许多多的修行人。为什么?他一举心就是为了对错、为了善恶、为了凡圣、为了利害。

过去参学为什么要有师长来引导?你到某个接口了,师长能观察你的心智因缘需要哪一类善知识帮助,才能转换你的心智所依。要不然你的参学只是你的妄想需求罢了,去了你会崩溃,不满你的意。现在许多人到处拜访善知识,但是败坏各个善知识!因为啥?他认为善知识解决不了问题,说我见过那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你预先定好一个结果,别人不迎合你这个愿望,就达不成你所谓的参学目地。这种对待的参学在我们这个时代特别伤人。我们是不是在苦乐、善恶、是非等对法中修行?若在这个地方修行,修行多劫也没啥意思!

在对待法中修持,要有一个成就的阿阇黎来步步引导,不相舍离,他的成就是你的成就!你要一生一生地追寻他,有成就机会!现在我们参学,基本上是自己打个妄想、自己挂个名字,然后就认为自己参了学了。什么都学不会,只学会一个虚名,就是我拜访了谁、谁跟我认识、我怎么样怎么样、我多了不起……一点点对方的道德、内容、法则都没有,一点一滴都没有!有人说我现在学了一点方法,我会呼吸了,现在我能坐两个小时了——这与法则一点点关系都没有,你坐三大劫都没有用!

《妙法莲华经》中讲“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你去读一读。没有悲智方便,没有这种一代一代的教法体系支持,你就是套个虚名、换个包装,总不相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审视自己,不要审视别人。审视别人都是困难,审思自己!在我们共业中,五十笑百步的处处都是。我也一样,看任何一个人的过失,再反思自己就是相差无几——一点点差异,很小很小,不管哪一类业相。

要是没有弥陀这个教法的特质,就是共生同生同修这样一个本质根源的起步,我们这个时代修法的方便稀少。过去要依止一个阿阇黎、依止一个善知识、依止一个教法体系,生生不舍地修持。现在人不要说生生不舍了,能三天不变脸就是好汉!能三年不改变自己的学法心理,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人了!在一个法上能认真深入实践的人很少很少了!很多人说我在认真实践——你看你的心,是不是在晃动?

以前说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很多人住在这个地方,想的不是这儿。若干年前有一次我去出家师父房间与居士房间走一圈,扒扒他们手头看的书,以后再也不去寮房了。为啥?没有一个人看净土!不说我讲的他讲的,一本净土的书都没有,都是南传的、藏传的。这不是不行,是他人在这儿,但他没想在这个地方学教法。可能他跑到藏地也会看汉地的书。我遇到几个在南传的出家师父,也有推荐出家师父到南传出家,他们和我说现在念佛可欢喜了!我说以前你怎么不念佛?他说以前向往南传。我说现在你在南传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好好禅修?他说禅修啥?热恼得不得了,静不下来,念佛刚好用上功了。

很多出家师父就是这样,到寺院想世俗,到世俗就想寺院。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要不从心源、心地这个根本起步处认真起来,我们的所有作为或者很多事相都是似是而非。就是根据世俗习惯去作为,结果不是修行。基本上是看有没有顺你的世俗习惯,顺了你就感觉挺满意。我们到一个地方,过一段都感觉不行了。这样的参学或者修学,真要提醒自己了!

所以我们讲种子的现行,鼓励大家在心地缘起上认真起来,在净土教法与其他教法的差别上认真观察与区分,认知清晰。要不然会在自业他业共业中徘徊,遇到了这个很稀有的可以成就阿鞞跋致的教法,结果在自己生命中把这个机遇浪费了。我们可以慢慢地审思,慢慢地调整与认知。大家可以相互检讨自己,不说其他了。

其实我们的共业相差无几,很难有多大差异。不要认为你自己能修出来啥名堂,我们共同来念佛,再于众生智慧德相处、同生安乐国处用心深思,就是在佛的果地觉上用用心。这样大家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的回向与愿望会达成事实。因为依法而成,迅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事实。有这样一个愿望,相互剖析自业、他业、共业,剖析这个时代用什么样方法,对我们自身是最适合与真正有意义的。这是我们每一个莲友都可以共同来探讨、认知、实践的机会。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