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约定共誓安居,珍惜法缘觉悟烦恼
女众代表:和尚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像洗水果时,如何启用如来种性而不迷失在事相中?祈请师父慈悲开示!
师:日常生活中,洗水果之类的作为都有。我们在每一时每一刻,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中,很少没有是非对待地实践,所谓用法性、顺着法性作为,主要还是建立对立对待的事相——这些地方是我们用法的焦点。过去人说在最困难时候修行、在最放逸地方修行、在最艰辛地方修行、在违缘最多地方修行、在最放松地方修行,那都是修行好时机。
洗水果是哪一个时机?实际一切都是好时机!关键在没有对立对待的心理状态下强行立一个法十分困难。好比说烦恼来了,别人给我们带来一些冤枉或者莫须有的伤害,这时说法性、说教法容易方便。在你烦恼或者怒火生起之时,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想让别人受伤害之时,法则对自身的支持清晰明了。像洗苹果、洗桃子,很难有对立,强行说法,或者一定要用法则来处理这个桃子,是顺着洗还是逆着洗,那有一点吹毛求疵了。实际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像洗桃子这么温柔。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对抗性的烦恼。好比说有人在参加共修时烦恼了,说我有病了、不去了。这是很烦恼的,他一方面是不尊重大家的共同约定,藐视大众了;另一方面不知所措地安排自己,想让自己放逸,但心里并不痛快——有约定他不参与,违背约定,心里不痛快;没病装病,很难受;不尊重他人、不尊重共同约定,也很难受;是吃饭还是不吃,是住在这还是不住在这……可能没洗桃子那么温柔了。就是我们心里犹豫、徘徊、矛盾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习惯重着呢!我们解决问题要把问题放大一些、尖锐一些。这不是制造矛盾,是想把自己心中埋藏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东西拿出来,不是坏事情。
说洗桃子肯定不得罪人,但这个事情也不好阐述。我们用比较中性的话题来表述一个法则,反而不容易。实际我们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很尖锐很粗重的烦恼,每天都有粗重烦恼发生。像遵守上课的约定——我约定在这个地方九十天安居,功课肯定要参加。为什么?你参与这个约定了,参与这个环境了。但人会找种种理由放逸自己,说明天要放香,今天我先放放香,有啥不可以?谁也管不着我!这已经是烦恼——自大的烦恼、压抑的烦恼、无明的烦恼都来了,比洗苹果洗桃子粗糙得多,也好讲得多。
我们学佛不是来谦让个什么,也不是逃避什么,是要解决我们单体的、交织的烦恼,解决共业中的烦恼,不能回避。你说这不伤人吗?不是!我们可以论事不论人地把问题提出来解决它。大家都逃避粗重烦恼,说些不相干的事,那就混吧!还是相互奉承,回避问题,果报一来,还是没意义,没真正解决生死烦恼对你的困惑。当然不需要尖锐地找毛病,我们自己反思反思。
现在的功课已经一半时间过去,大部分人开始疲惫于之前的约定。开始是雄赳赳气昂昂地来了,说我要维护常住,维护公约,维护道场,维护教法……高尚得不得了,这时候那个劲没有了。很多自我的放逸、自我的骄慢、自我的想法出来了,都成熟了。我们这里没说强制你参加个啥,但是大家的共誓约定十分重要!这个约定是你生起尊重的地方、你守护的地方、你虔诚的地方、你供养的地方。使我们如同面对佛一样,把自己的清净心、本净心、本具心用出来,即是布施。布施什么?支持团体是布施,支持约定是布施,支持法则是布施,使这个约定相续下去就是布施。
这个布施从无一法可得的心中才能做出来。要从自私心中——你看逃避功课的人,自私、自卑、自我的东西一定成熟了,他可以找任何一个理由。人要是想做个事,理由太多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要是真为法而来,随顺大家共同的约定,好比说僧众共同约定的东西,你就在护持僧团,这个羯摩你在护持。大家协商的约定你能尊重,你就在支持僧团了。我们再念一声佛,全心全意;把功课做一做,就在爱护这个道场。你即便不撞钟、不做功课,站在一边听一听,有几个真心的人在那念诵与作为,你会感动的!不光感动自己,也感动周边世间。
像我们这样一个寺庙,这样一个山林,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法界中,有这样的钟声,有这样的鼓声,有这样的功课,都是不可思议的净化器,在净化着这个世间。不管是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还是我们念诵八十八佛、阿弥陀经等等,都在净化这个世间。钟、鼓、板在条理这个世间、这个法界。这个作为的功德是大是小不知道,但你要真正在无我的本净本具心中支持这个道场、这个共同约定,在这种不可思议的释迦佛第一筹、韦陀菩萨最后一筹的与一切菩萨贤圣护法共同安居的日子里,你每一个作为都是不可思议的!
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就各人行持自己的业相。你这个我执,说我身体不舒服,我今天想放逸——放香时间你为什么不放逸,却要在功课中作为中放逸或者破坏它?去藐视大众?去藐视我们这个约定?藐视是痛苦堕落,就是犹豫不定的业相,就是自我不尊重的事实。你说我没想那么多,我就这样子——那还是自我意识的一个培养。不知道这个僧团、这个道场、这个教法、这个约定是你要袒露本具心去支持,即是行诸善缘的依止、行诸恭敬的依止,把本净本具之心用出来一刹那,这样一个推动的根源。要不然怎么走出自我业力?
像刚才讲的真俗二谛,我经常听到人说我害怕呀、我有病呀、这个人对我不好、那个人对我不好……他从来不想我对别人怎么样?我怎么用法则使自己的出家身份或者修学身份得到支持与正面面对?我是个佛教徒,我要依止佛、依止法、依止僧,而不是依止业、依止混乱或者依止他人的烦恼、自己的烦恼。他用的东西都是非法的、非教的、非相续的,守护那些东西。年复一年,熬熬熬,不知熬到哪一年月,果报一来,自己担着去了。这时候教法没有用了,因为你业力成熟了,什么都没用了。
因为你平时都没用过教法,平时都没有恭敬尊重过你本净本具的心!那种彻底的安详、彻底的无碍、彻底的智慧与慈悲的根本所在,我们没有运用过,没有熟悉它;把它埋在自己的业力烦恼下面,运用业力烦恼,今天说这个业,明天还翻出这个业,后天还翻出这个业……就是让业力沸腾在自己生命中,没有让佛陀给予印契的本净本具功德真正用在每一时每一刻,没有研习这个或者实践这个,日复一日空过了。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我们要真正地观!我们是皈依的三宝弟子,是一个佛教徒,是出家修行者或者在家修行者——你就观这一个观念,就会从自己的业力中、他人的业力中走出来,去念佛、赞佛,守护应该依教奉行的地方。真正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不是皈依自己的业力、他人的业力、共有的业力,在那里面纠缠不清。要不然我们这样日复一日很快啊!四月十五我们开始安居,现在六月,你的安居还有几天?你还熬日子?后面再熬,安居一结束,各人熬日子的机会都成熟了,你随便熬去了,没人管没人问。
现在我们有功课的辅助,不要浪费这个时间,看看自己的心还有多少这样的机会与福德?还有多少时间你能与诸佛菩萨在一起安居?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老人,不管是出家还是在家,问问自己,一生能有多少机会?我们在行筹时就标明了这个事实,提醒自己是依地、依人、依法安居来了——来用这九十天的专门空间祈祷佛菩萨三宝的加持,来祈祷善知识与同参道友的相互提携,来觉悟现行烦恼,真正依法走出轮回,令正法住世。
你掐指头算算,你还有多少机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认真观察,自己还有几次安居机会、安居因缘、听法因缘、共同熏修机会、在一起读经机会、做功课的机会?不要藐视大众,不要藐视自己的誓愿,不要藐视自己安居前的那些付出。很多人从家里走出来要付出很多;很多人从其他寺庙或者环境中到这个地方,都要观察了解,要发这个愿。什么愿?就是你在这安居、在这前安居,要发个愿,依地依师依人依什么的来安居。干什么?来解除自己无始以来习惯、烦恼、重复业对自己的侵害。
如果在这个地方浪费这个机会,安居一结束,大家都放羊了——你不放羊也放羊了,没人理你那个烦恼放纵,你爱咋放纵咋放纵去!谁还帮你?哪还有这样的团体与机遇大家在一起做功课,相互学习、讨论、解决问题?谁给你这个机会?要扪心自问,要观察啊!我们的机会都是擦肩而过,很多人根本不敢想象到寺院住九十天熏修一个法则。
有一年我去一个寺庙听《五蕴论》,一个法师讲《五蕴论》。讲这个法之前,大家做这个工作那个准备的。听完以后,想一想这一生我还有几回能听经听法听教?我那时经常那样想,这少一节课就是少了一节课,再也没机会了。很多人认为我还有很多时间,我还年轻,我还有很多机会……不尽然啊菩萨们!
尤其是大家共同熏修,像这样的安居日子,释迦佛第一筹。你不相信意识法界是无碍的法界,你熏修什么?你要认为坚固的业,就在自己的坚固业中,学习佛法的意义又是什么?那就藐视于释迦佛与韦陀菩萨这样贤劫第四世尊和最后一个世尊给我们共同安居的日子,到世俗中你又怎样修学?谁来护持你,谁来加持你,谁来提醒你?真不要熬日子!
我们作为作为着就会有一个疲劳期,但你毕竟七天有一次放香,可以调整自己,一定要珍惜这个时间。这不是要求。心中要是唤醒这样一个渴望、感恩、珍惜,你的生命会尊重起来,你珍惜生命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了,会尽心尽力培养自己依本净心本具心来作为的奉献意识。那种不断地用放逸心去贪欲、渴求更多的放逸机会,培养自己的习气、烦恼、自卑、压抑、放纵等等——你那个因缘后面的事,应该有这样一个好的思维观察角度。这样在真谛俗谛的理事一如的实践中,就在事相实践中,不会麻木不仁。不是洗苹果那样的事,是真在自己痛处、烦恼业障处下手,在放逸、迷失、骄慢、压抑的地方真正下手,不要不痛不痒地把时间过去——时间过去了,不是骗别人,也不是浪费别人的精力!
大家知道每一节课都不容易!我知道每一节课都不容易。因为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遇到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机遇因缘十分不易。一个问题现前,大家激化或者加强这个矛盾,把它作的更实——这样的机会处处皆是。一个问题出来,把它回归到本质上来,回归到法性上来,以法解决它,这样的机会在我们生命中越来越少。也可能有增上修持者,若非增上修持者,大部分人这样的机遇真是越来越少。
依法交流警觉人情,当勤精进同生极乐
像这样的课程,我是作过祈祷。也有人问我:一年一年的九十天这样,一天一天这样作为,累不累?辛苦不辛苦?有人藐视,有人静观,有人说难听话,有人还反对……你心里是啥味道?人情上,一节课我都不愿意讲。因为没有必要,大家都有人情世故,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情世故去放纵自己、放逸自己,根据自己的爱憎作为取舍。在人情上一节课我都不愿意讲,因为每一个人的业都交织得不可思议,不要说你扬着脸哼着鼻子,感到我在这儿说很多闲话一样。
很多人我见都不愿意见,要不是有佛法,单说人情,很多人生生世世我都不愿意见,名字我都不愿意闻,我说的是实话。这样的人名字我都不愿意闻,从人情上说,闻这样的名字我都不愿意,不要说天天两个小时讲这些,凭什么要讲?为什么?这就是一个承诺了,我们安居前的一个承诺,是我在三宝面前一个承诺,在大众面前一个承诺。没有法则,没有承诺,没有过去的誓愿,一节课我都不讲。
实话实说,我们的人情关系,很多人情关系,生生世世我都不愿意碰,知道吗?人情!法则上我们可以来往,永不间断,那是依誓愿说。人情上,很多人我生生世世都不愿意跟他来往,名字都不愿意闻。因为做那事情没办法交流、没办法面对。人情上过不了关。但回到法则上来说,我只能尊重一切,面对一切,感恩一切。靠到人情上,我们都一样,用业习烦恼是一样的结果。
这因缘背后是法则了,是三宝了,是誓愿了,是约定了,如此而已。要没有约定、没有教法依止、没有法则依止、没有大家共同守护的一个方向,就是学法学佛的因缘,我们很多人永远不可能碰面或交流。大家各人有各人的家庭、环境、生活城市,为什么凑到一起?因为法则!因为我们在学佛,我们遇到了三宝,遇到了释迦佛的教法,到一起来了。不是因为这个吗?不因为这个怎么到一起?你得问问自己!
我经常问自己,也经常有法师说你这辛辛苦苦的为啥?我说就是有个承诺——以前在三宝面前发过愿,在大众面前有约定。因为我安居之前出去了,给放光寺的出家师父有一个约定,我说我到时间准回来安居,所以有约定。大家安居也有约定——功课约定。往人情上靠,大家业报都一样,各人有各人的情绪、爱憎取舍、是非人我,都有,人情上的都不行。依人情一说,很多人根本纠结不到一起,很多人根本都不会认识,连一面之交的缘都不可能有。
因为三宝的力量、佛陀的功德、寺院护法的维护,使我们即便有人情上的过不去、矛盾、是非等等,也都能有法则的温养、法则的维护、法则上的相互支持、相互原谅,有法则的滋养。要没有这个,论人情真没办法。许多人说法师你这三个月三个月地安居,护持这个场地。我说不是,是三宝护持,我不过是一个承诺者、随顺者。要没这个法,我也呆不住;要没有这个承诺、没有三宝护持、没有每一天祈请,单是人情世故,我们大家都一样,谁也不想负责任。人情的放纵、意识的业力放纵,没有人愿意承担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我也经常受到一些人情上过不了关的事——无端的骂、无端的说法、无端的想法、无端的东西,人情上我也过不了关。
但在寺院里我又不能用人情与大家交往,我只能承诺我在法则上的守护,我运用我学到的法则,守护这个法则。要不然这个场面真维护不了,维护它干什么?人情维护不了的。我们若是完全投入人情,这个寺庙根本没办法维持。在世间,夫妻感情、家庭感情、社会感情、社会交往,就是人情、情绪、放逸,你可以到那个地方去,在寺庙里你用人情十分不易,的确维护不下去。我每天也反思自己,与大家交往也是。
像这一节课,大家在下面说真谛就把事情泯灭;说事情就埋没在事情中,把教法扔掉。这就是个问题,学习赶到这个地方了,我就来说说真俗二谛。只能依法,我不能依任何情绪,不能用任何人对自己的看法、想法甚至引导,只能用法则给大家交流。我们用烦恼,人人都一样;用法则,也人人都一样;用世俗情感意识,人人都一样。就是所依力!不是说大家用人情怎样、我用人情怎样——都一样的业报。
将心比心就可以了,我们就可以换个位置。真可以换个位置,你可以找一个地方,面对佛菩萨,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面对大家两小时试一试,看看自己的心念。就是你认为你在龙天护法的眼皮底下,在诸佛菩萨的眼皮底下,在大众面前,你的心念是什么?你能守护情绪吗?不敢守护!你能守护人情吗?不敢守护!你能用人情吗?用不起了!你只能祈祷三宝加持,依法去交流。
我们念“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尽此一报身,往生安乐国”——那是我真正的心愿。靠业习我不愿意和任何人来往,挺痛苦,很揪心,很不容易协调。用法则,很简单,很平和,很清晰。他不染著,用智慧可以推动自己的心,可以推动交流,可以相互真诚地不择取地帮助。用人情太负累了,太扭曲了。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家生活过,都有过感情生活或者家庭生活。年轻一点的,也有对家庭与父母的认知。
我们到寺庙里,能不能用世间的情感来安排寺庙的事情,来交流与学法?会夹杂一点,但这不能是主题!这要是主题,大家太累了,会迷失在人情上。人情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是谁亲谁疏谁好谁坏,然后拉帮结派,痛苦死了。世俗这一套在寺院中可以显现一点,但我们马上要觉悟此处——这不是用功地方,不能在这个地方用力;在这个地方太多地用力、用功,你会把自己的学佛机会败坏掉!世间因果对任何人都公平。每次听到大家念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我说终于有因缘了。什么因缘?最后一生用业习与大家交流,以后再也不用业习交流了。我说那话很难听——生生世世我都不愿意听世俗业力纠结,那个名字我都不愿意听!
很多人读过观无量寿经,韦提夫人讲:世尊给我一个善处的指导,我不愿意闻恶业的名,那个恶名都不愿意闻!我心中这种也十分强烈,因为很多都是无端的伤害。你根本不知道从哪来的一种伤害,跟你毫无关系。就是各人业力交织在一起就会乱碰触,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从哪儿来的就来了。你不知道,你搞不懂,因为它太交织——它是生生世世的交织,无量无边的业,浊浪滔天哪!要在这里面纠缠,没人能出来!
大家一念那个文字,我说那是我的愿望,就是“尽此一报身”,再也不在这个娑婆世界用业力纠缠了,太痛苦,太负累,太多无奈!你对人好坏都没有关系,你再真诚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共业使然,不可思议!要不然释迦佛不传递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功德了,即是性德之事实,来接纳我们了。这个浊恶世界也真是有意义,怎么有意义?修行者有意义,放逸者真没有意义,真是到极处了!在此世界行道一日比在他方佛国行道百年,不可思议!
为何我说大家要珍惜这一段修学机遇?安居结束,有些人你不要说不让我讲——你让我讲我也不给你讲了。我也没有精力,你也没有精力,都没有精力,因为没有这种福德因缘了。靠我们自己的心力作为,没有三宝加持,根本没这个因缘,机遇因缘都没有,很辛苦的。很多同参道友到一起学习法则是孕育了不知道多少生多少劫机遇交织到一起了!像有些寺庙,说了很多次,很多因缘成熟了才去交流,碰一面又走了。我们人情世故多,交流佛法、实践佛法、推动法则的机会有多少?真应该珍惜!就是天天沉浸在佛法中我们都不吃亏。因为啥?在此浊恶世界,忆念三宝、存念三宝一日,功德不可思议!但我们业力的存念,这个业力随便就把自己拉到不知道哪个深渊去了。
时间十分快!第一节课与这一节课有啥差异?到最后一节课,你说又有啥差异?你那个骄慢的心还在骄慢,你那个自卑的心还在自卑,你那个纠缠业力的心还在纠缠,那是很痛苦。
我们学到了法则,认识到执著的痛苦、人情的痛苦、纠结的痛苦了,用俗谛与胜义谛来审视自心,回到法则上,大家交往轻松、自然、喜悦、支持。要在骄慢自卑或者人情纠缠中,都很痛苦,不管张三李四。有人经常跟我谈论这个,我说人情上很多我也过不了关。一旦谈论起来,我说不谈了;或者谈完了,说自己纠缠是非了,下去找个角落忏悔去。为什么?要不然心相续中太苦、太负累、太交织。
我们天天念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原来是给别人念的!反正我感觉这句话表述了我心地的依止——我真不堪于再用这种业力纠缠下去了!我感到我这一生再纠缠下去绝对不堪,纠缠下去可能是阿鼻地狱了。纯粹堕在人情世故中,我没有第二个去处!说地狱可能都宽松我了,阿鼻地狱可能是真实的。我看自己的业报趣向,如果完全用业报、放逸、人情,看不到一点点光明。依着法则看人情,我有希望;依着人情看人情,我完全没有希望,找不到一点曙光;依着法则再看人情,感觉人情是可亲的,可以交往法则的,可以相互支持的,还有一点点耐力,因为有法则支持你。要纯粹的人情而人情,我感觉现在崩盘最好,不要离这个座马上消失,咋死掉都行,真没啥意思!因为世俗的纠结是无量无边无尽的业力海,苦海无边!
我不是说寒大家心的话,我们天天念“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你要不去思考这个事情,就在人情中纠结。因为我们是普通人,纠结很有味道啊!你很亲切啊!但是佛法怎么办?我们接触到佛法、不实践佛法,机会在什么地方?人命结束了,我们还在纠结过去的业力、业力、业力……纠缠过去,你来到这个寺庙的学佛环境中,得到些什么?用些什么?辜负不辜负自己?这个地方真不敢缓手,不敢放松!
我们每天说如救头燃——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自己心中要没有这样一个事实,没有这样一个守护,放逸是必然的业行了。因为都很累,都很辛苦。骄慢很累,压抑也很累,犹豫徘徊也很累,每个人都很辛苦啊!没有休息时间。本净是我们的休息处,本具是我们的休息处,佛圆满报德的给予是我们的休息处——你在这里休息过吗?你没有休息过就是累啊!累了就想放逸,放逸就造新的恶业,又去追求自己世俗的向往。
这一点大家都要珍惜、观察、了解。不是说我们没有人情——哪个人没有人情?但一定不要堕在人情中,要警觉于此!依法则观察人情,就是皈依在前,法则在前,人情可以放慢步子。我们的人情步伐太快,佛法的步子太慢了。有时我也想用情绪、想用人情,但这种人情太负累了。
祝福大家都警觉于人情,运用法则觉悟人情。咱们不诋毁人情,但是人情这个旋涡太大了、太深了,它是无明深渊!我鼓励大家依法把安居生活坚持下去,来出离烦恼,令自己生起法喜,洗涤我们无始以来人情的尘垢、世俗的尘垢、无明业的尘垢,令自己的生命轻松起来,真正在法益中安居下去。
到最后一天,到最后我们画句号时候你再去干啥,就不辜负自己来到寺庙与释迦佛第一筹韦陀菩萨最后一筹这样的安居机会或者胜缘了。作一个完成式,就是受其法益,洗礼我们的世俗尘垢,令身心轻安下来。谢谢大家!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