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65

第三十八集:即行果德代众忏悔

我们一如既往来礼敬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学习的原本设置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莲友能在学习过程中认知与运用自心,选择自心所依。或者说对我们的种子能认知、转换,启用如来种性的现行作为。

清净平等现行接纳,以修显性无诤安乐

现行是佛陀教法中对修行的一个最殊胜的直指,就是我们每一个当下都可以依教法来实践,这样一个易行、胜行。因为这个法能在一切时处一切因缘下思维、观察、运用,它就是殊胜的周遍方便,像大地一样载负的教法,能使我们步步踏着莲花,也就是步步有清净觉知的运用、法性的运用,令身心清晰、安稳、条理、有力起来。

现行的认知方法,我们前面讲过串习。这一节课提一提即行即作的即时因缘,从这个角度来审观。

无始以来一切凡夫有情,皆以无始无明作为自身习惯的心相续的支持、业相续的支持,也是作为相续的支持。佛陀教导我们一定要清晰一切凡夫有情的心里依止,就是自身无始以来巨大的习惯力量。世尊给我们有清晰教诲,所谓业力不可思议——他要剥脱业力给我们带来的极大不可思议的困惑,就说种种法,比如说净土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这即下可以运用。因为他把果地觉偿还于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不在无始无明的业分中受委屈,即是畅佛本怀。因为一切众生的觉性与佛无二无别,法性亦与佛无二无别,自性亦与佛无二无别,不过是言说差别罢了。无二无别中为什么泛出来无始无明?无始无明为什么这么顽固地在诸多有情的业相续中表现强烈的制约、委屈、膨胀、蒙蔽的徘徊?它究竟来于何处?

过去我们学过三细六粗这个教下名言。我们的心,一念萌动,就会生出来吉凶、祸福、觉迷等等,产生能所相续。这个动念、能所产生了“三细”。过去说“三细”声闻不知,就是在威仪中很难看得到;多是菩萨或者登地菩萨细腻照了,能处理这种动念与能所。后面的“六粗”多是威仪中得见了。因为一旦产生了智,一旦产生了业相,一旦产生了事实的判定,令苦相续,就是执著相续,会使我们心里粗糙起来,产生三业的作用力。在动念、能所这个过程,本身它的作用还没有善恶觉迷这些设置。

净土教法,果地觉为因地心,圆满地接纳一切有情的现行。他这个圆满接纳是不择于善恶、是非、大小,囊括了九界一切业分,就是一切无始无明的相续作为他都接纳了。这个接纳就是揭示九界一切造作业分的本质,直指三无差别的本质,再以果地觉为因地心透视动念及能所的产生,并不复杂。

我们接受了阿弥陀佛圆满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给予,随顺果地觉这种圆满知见来接纳自身、他人、共业、交织业中的一切业相,举心动念就十分容易得见得知:许与不许刹那间就生起了,就是能所的作用,直接在对境中会自己动念。或者在共业交织业产生的相续中,直下能认知。圆满果地觉之给予实际是接纳一切的给予,也是揭示一切三无差别的给予,是佛知见的给予——他不过是透过佛修德或者愿力的圆满接引,使我们借助他这个接引之力,透视了九界众生所有造作心性、业缘与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殊胜功德本质一如之交接点,我们说性德之点,能令一切众生依其本而得到解脱。

所以很多讲净土的人,特别着重于本愿的提示。在往生论第五种果门中,天亲菩萨也提出菩萨入生死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故。本愿力实际就是法性之力,依佛愿力而彰显。这个特质能令一切众生行菩萨之正行,就是随佛报德、愿力,了知法性妙用,一切时处本质一如。他有这样一个接引,令我们回到本质一如的平等安心、平等用心的事实上来,我们就能清净地接纳一切。所谓法身妙用,不离于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现行当念;应化于世间,就是接纳一切业报现行的交织,乃至自力设置,咸得接引,同得度脱。此处是一念中展示三身功德,直显性具真实妙用。

依本得解脱这个本来自于本愿力功德,就是佛依法性功德、随顺法性而展示的大愿,以大愿圆成而展示性德的不可思议。此不可思议就是十方九界或者十方十界有情同一安住,即是极乐国土,十方同入如来会。我们读《无量寿经》下半卷中有这样文字描述:十方世界各个国土的世尊,咸共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威神功德,劝化自己国土的不退转菩萨、诸多菩萨乃至小行菩萨、普通有情,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干什么?以期一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际就是共入如来会,这样一个胜会方便。

这样一个教诲就是“不历僧祇获法身”的究竟教法。阿难说的楞严经上那样一个偈颂,大家每天早课中都有念,撞钟时我们也会唱“妙湛总持不动尊”。极乐世界实在是十方如来会。我们去年学习《大宝积经》中这样一品,就是如来会——我们真正接触净土教法的心,实际是令一切众生同入如来会的胜缘教法,这样一个胜缘教法就是依本来表达众生与诸佛同一本源之事实。这个事实是阿弥陀佛所亲证,依顺性大愿而展示出来的修德事实,令一切众生得认取安乐、回归安乐、本质一如的安乐。原本是一如,就受其安乐——依愿力接引受其安乐。

这样在我们的思维相续中、意识作为相续中、言说作为相续中,能明确地在清净、圆满、无碍这样三身功德相续中运用自己的身口意三业,就是与佛相应。也就是阿弥陀佛功德与我们性德的结合,直接彰显出来。本质原本一如,直接地彰显出来了。虽然是仗借阿弥陀佛的修德,依佛愿力彰显了性德,直显一切众生不委屈之庄严心。我们在无始无明的业分相续作为中都有委屈,所以很多人容易骄慢——委屈久了,人受压抑,就会有骄慢的东西;有委屈,人就有晦暗颓废的业相、堕落的作为、迷失的挣扎。

你要真正运用了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依本所立大愿而圆成圆显一切众生与诸佛如来同一觉性、同一法性、同一自性之事实——一旦彰显出来,一切众生莫不欣慰于此,就是向往于此、回归于此、安住于此;远离一切委屈业,远离一切戏论,远离一切差别,此处无诤。过去说无诤者,是其性德一如故。所谓本自清净、本自圆满、本自无碍,此处无诤。虽然标立十方十法界,各显心用,其本质无诤,即是本质一如。

我们随顺阿弥陀佛的内证庄严来宣化无诤,就是本质无诤。若依本安住,即见无诤、运用无诤、守护无诤、事实无诤。那么诤议从何而来?从委屈中来、随类而见中来、各执己见中来、各执亲证业相中来、各守业报差异中来。在阿弥陀佛予一切众生同一觉性的展示过程中,令一切众生彻底远离委屈,清净平等,同一安住。就是法性回归,就是同生极乐,同入如来会。无诤之事实由佛修德彰显,由三无差别之性德彰显,亦由不委屈之真实功德彰显。此处彰显,十方九界众生莫不向往!十方诸佛真实宣化,普度众生,全显大用,畅佛本怀,功德不可思议!

十方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由此彻底彰显无疑,能令我们在此处得到大总持法门,就是度尽众生而实无得度者,成就一切众生而实无成就者,而妙用无穷。这个妙用是无染的妙用,随顺性具的妙用,随顺佛修德而显现自性妙用,俱生智直下显现。此俱生,心佛众生了无差别。无差别是俱生智的根本所依,是性德妙用的再现。我们的俱生烦恼是无始无明种性的蒙蔽、业障的相续,这样产生的俱生烦恼。

此处名言有异,本质一如。所以我们在现行的俱生烦恼中、现行的业缘中,若依佛果地觉为因地心,直下回归。我们一切身口意业,若觉若迷,不作留住;若善若恶,不作留住;若是若非,不作留住,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其心,我们了解运用佛报德来印契于此,就会无畏于此。依报德接引,使我们回归性德的究竟安乐。此处即是实相功德,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生不灭的光寿普照,相续久远。这个久远就是摄化一切众生,光寿普照法界就是无量光佛刹。

接引一切众生同入如来会,是净土一法的特质。依此特质故,古德们想立这样一个宗,就是净土宗的立宗判教。此处易行,就是“不历僧祇获法身”;此处易行,就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直入如来会,成就阿鞞跋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性德彰显故,无有退转;因为性德真实故、平等故,无诤。所以无诤守护,是为无诤之事实。这个事实就是顺性展示,依佛报德之展示与印契,令我们彻见性德无诤,安住性德,回归本源。在本源心智处,了无所诤,令心究竟安乐,于现实幻化业中各生妙用,都是妙用,这个世界就是繁荣庄严,不可思议。我们再面对这个世间,无量烦恼就变成无量法门,无量的现缘就成就无量的成就,不离于现行。

离开现行我们别谈修行、别谈正见、别谈佛报德为因地心,不见方便。那样令自己的现行中在摸索、迷茫、骄慢、压抑或者徘徊中。这是不离现行,启用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了晓三无差别的事实。因为他这个修德完全是以性德而起的大愿,不为自求故。所谓无有法执、无有我执,但为利益世间,就是顺性所展示大用。这个大用,通过圆满的修德,我们能直下认取、认知、回归、安住在性德的不增减中、不来去中、不垢净中。此处非有为非无为,超越世间出世间,一切名言莫能名其名状,但作用力浩瀚不可称计,福德因缘不可称计!

性愿全摄烦恼即觉,对法圆超当下妙用

能对这个地方有认知、有实践,我们平时的骄慢、自卑、犹豫、徘徊皆有回归。骄慢者在平等处无以用力,在无诤处无以用力;自卑得到丰满的给予、平满的印契、无碍的抉择;犹豫徘徊者见到光明普照,心智安然,徘徊力量也会消失于当下。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现行要能实践、能抉择、能认知,我们所有无始以来的种种烦恼乃至轮回业觅之不得。我们再去寻找轮回业迹或者烦恼痕迹,觅寻觅寻就觅寻到无所得的实质模样上来、本来清净的实际模样上来。我们追寻追寻就回归到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实相功德中来,就是百川入海,咸得回归。

因为性德之海接纳十方一切造作、接纳十方一切有情。此性德海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安立,完全是以性功德这种依报德所彰显作用力揭显的事实。没有作用力,或者说没有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修德揭示,我们这些在业力海中迷荡于作用力的人就会迷荡在自身业力状态下,不能自拔。我们会在自身业力相续中迷失于相续作用力,在相续作用力的惯性中不能自制。

阿弥陀佛愿力彻底地如实地描述了一切诸佛出世的唯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成就清净道业!没有说我们自己能建立一个清净道业——他不这么设置。一切诸佛这种教诲,就是代代相承,传递这个不增减的诸佛亲证的心印。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时,实际就是拿这个心印,普印法界一切众生业缘,同归安养国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来弘传世间,接纳一切,安稳一切,利益一切,无一遗漏,成就圆满的功德、圆满的接引、圆满的方便给予。

这种教法为一切诸佛所称赞、所守护,所以净土是诸佛所称赞、所守护的法门。很多人读过玄奘法师直译的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净土唯佛所摄,这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一般说净土就说报德彰显。

像天台判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要是没有很多教义教理的学习,人面对这种种说法就晕掉了,不知道干啥去。净土教法原本不是这么繁杂,他依经来宣化不可思议的佛愿力功德,把繁杂事情简单化、可操作化了,让我们可以具体实践这个心性的依止,认知我们心性可依、可从、可作、可为的善巧。把一切繁杂的、戏论的、玄妙的、粗糙的或者细腻的全部涤荡一尽!直指无戏论说,就是三无差别说;直指无戏论说,就是同入如来会说;直指阿弥陀佛圆证的三无差别的功德作用力,就是九界同归,就是凡圣同修,就是十方众生依止其愿力咸得往生,依止法性功德咸得往生,依止胜妙观察、随顺佛愿观察、随顺法性功德的观察、随顺自身意乐的抉择,决定往生。就是本质如是、法尔如是,像水流低处一样,自然回归。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回本家、回本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可以拿着钥匙闭上眼睛就把门打开。因为太熟悉了,你自己的家。极乐世界亦是十方九界众生的本家,若随顺佛愿力必然得见极乐世界这个性功德的事实,即本家本国。那是究竟安乐处,不可颠覆、不可毁坏、不可增减、不可污染的清净国土。

此处的认知,就是我们读到《观无量寿佛经》中说佛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人心想中念念有诸佛转妙法轮。我们可以念念让自己的心转妙法轮,成等正觉,念念让自心安住本位。什么本位?无上正等正觉的本位。这与我们自言自证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他直指性德之特质,非是造作、你我、有得无得之说,完全展示了它的本质事实,令人无疑地回归与安住。

以前在讲《净土传承与誓愿》中提到,无疑是承接这个教法的作用力显示,疑虑是我们无始无明烦恼种子的作用显示。你择取哪一个?你要择取这个传承力,他就给你无疑的回归;你要择取无始无明,就在相续业中受其诸苦、受其业报。这完全是心作心是——心所依而显现的轮回,心所显现的出离、往生。

在我们这个放逸的时代,或者人们容易疲惫的时代、寿命短促的时代、人的智慧道德福德因缘薄少的时代,这样的教法无疑地随时给予我们在任何一个因缘、任何一个事相成熟之时,都可以融入不可思议的功德海中、愿力海中、性德海中。不知道你哪一念善缘成熟?哪一事善缘成熟?哪一刻善缘成熟?每一个人自有体验,我们会体验这个法则。在体验这个法则中,九界同归必然得见,无诤是必然守护的事实。圆满了知世间,我们就知道世间一切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即是一切有为法的事实,了解了人生如戏、如梦、如幻。在人生的如幻如梦中,得失、烦恼、是非、人我的计较会淡化,我们会在这里面逐渐离粗重烦恼、细微烦恼,伏住烦恼,断除烦恼,直奔如来会。

闻这个教法即下就彻底干净的人有没有?不知道。我们能不能渐渐地用这个法则使自己的烦恼淡化薄少,一直到能彻底认知其本质、彻底觉悟于此?像我这样笨拙的人,慢慢地称念阿弥陀佛这个圆满报德名号、摩尼宝号、万德洪名、印契一切众生的实相印,或者说在慢慢地称念这个名字,揭示一切业相的本质,在这个功德藏中逐渐使自心回归于无诤的平等的法性海中,所谓三无差别的法性海中,能渐渐地了知、渐渐地感动、渐渐地知恩、渐渐地报恩,还是有机会有因缘。因为佛把这个因缘给予每一个众生,视若一子地推及我们了。每一个有情在现前身口意三业作为的当下,都推及给你了!你只要拿来用就好。

愿用就是愿意实践、愿意接纳、愿意无疑地借用报德给予,来审观世间,审观自心,审观一切业相,接纳一切业相,接纳一切自心生灭变化,同生安养必然成为究竟的认知、抉择性的认知。往返往生就是运用的名言,其事实会使我们在自利利他中、入功德出功德中、身口意智方便智中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成就这样一个修行、作为或者无修修的修证过程。使我们真正体验不委屈的法性功德藏、如来藏、无尽宝藏,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功德海。这样一个因缘,我们再来说阿弥陀佛摩尼宝号、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说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就能认取这个法益、抉择这个大愿。是不是大愿?愿不愿意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世间人说这个人死了,身体还软着,是往生了;那个人脚底板热着,头凉了,是下地狱了——这是众生随类而见,不是佛见。佛见是法性功德作用或者说清净作用、圆满报德的圆满作用、一切无碍的无碍作用。我们滞于某一事某一相中,在取相业分或者迷失业分中说,就有往生不往生。依佛圆满报德说,同生安乐国,是佛之知见,是佛之修德,是性德全体彰显。我们要修哪一颗心?要用哪一颗心?要念哪一个佛?每一个莲友都会正思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来思维何以用心、何以观察——是愿意见佛的观察,还是愿意滞于业相业力的观察?愿意突破诸相、诸相非相地见佛,还是诸相是相的坚固执著、迷失于事相,还是愿意逾越一切相而得见本质、三无差别的事实,来熏修自心与妙用自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知评判作为的取舍,每一个人都可以取舍。

净土一法非亲疏施教、非凡圣施教、非好坏施教,就是平等施于一切众生!所谓和盘托出,展示世间,利益有情。说这个法、实践这个法,人一定要行世间业相中的无畏,就是圆超爱憎、圆超亲疏、圆超人我、圆超是非、圆超凡圣——一切对法你要超越不了,在此处想熏修、实践、观察、传递,那不可能。我们在实践、观察、了解、运用、传递这个法则中,爱憎、是非、人我、凡圣、持犯等等一切对法在此处同归性德海。所谓平等安心,清净安心,圆满回归,无碍安住。要不然我们会沉浸在某一业相业缘中,所谓是非、善恶、人我、凡圣、对错等等,令心受于制约,不得无碍方便;受于缺欠,不得圆满安住;受于污染,不得清净回归。我们善于审思。

我们用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心,与无始无明业力分辨执著的心或者爱憎分别对待的心何以别、何以同?本质同故,生妙用;用相有别故,生妙用。妙用是无穷的!迷失的人也是妙用?是妙用!觉悟的人是妙用吗?是妙用!不过觉悟的人以本性而得安住罢了。迷失是何妙用?他以业习安住,一样感到自己的作用力。妙不妙?无始无明蒙蔽了我们的心,总是感觉不美妙不自然。我们在执著时、迷失时、骄慢时、压抑时,可能会把它当真。当真那一刻就蒙蔽了眼目,蒙蔽了觉悟的心源。那个地方应该觉悟与了解,应该知道那是不妙的地方。

你说不都是妙用吗?是呀!在那个不妙的地方可以生起妙用。我们只要运用果地觉为因地心,只要运用阿弥陀佛愿力圆满的修德,来展示自心、印契自心,了解同一心源,即得方便。你就自他不分,融入一如功德中。这个融入一定要融入的过程,你才能体会到他的作用力。我们盲目地说一如,没有弥陀修德接引,体会不到作用力,只能在言说中表达。若能体会到这样的作用力,就是我们执著力的散坏、蒙蔽力的散坏、习惯力的散坏,那一刻中自性袒露。好比说我们有执著于爱憎、执著于亲疏、执著于对错、执著于能生不能生——这些执著散坏之时,妙用就现前了,圆满的接引就成熟了,清净的安住就成立了,他的作用力表达出来了。

我们还建立或者坚固在能生不能生、对与错、人与我、是与非、亲与疏上,圆满接引的作用力、平等安心的作用力、无碍的作用力无以显现——本质一如,但显现不出其作用力。我们运用清净、平等、圆满、无碍之时,那个当下,作用力展示出来。这个作用力不可思议,这个作用力我们应该串习,才能令我们认取、领纳、接受、体验这样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就是九界同归、凡圣同修、十方如来会的果地教言的作用,这样果地觉为因地心的修法,这样顺性展示三无差别之事实的妙用所在。

我们在现行的当念中能体验清净、圆满、无碍,这样一念三身功德的全体袒露与展示。就在我们烦恼业障的现行中体验他不可思议的作用力。那就是修法吧,是念佛的修行吧,是以佛报德彰显三无差别本质作用力于我们现行令心无碍的修持吧!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