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69

第四十集:种性一如般舟行护

一如继往我们礼请三宝,来作祈祷,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节课主要是来解决我们现行中对种子或者说对发心的认知——来认知它,学会运用它,学会改变它,善于知道它的无始无明状态与如来种性的特质,令我们在生命相续中真正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就无上菩提之正修行路。是这样一个修行机制。

凡夫如来种性一如,现行归本空有双运

我们还来谈无始无明的种子与诸佛如来种性的特质。因为大家在这种觉悟、烦恼或者情器世间的唯心所现的法界中。这种十法界的差异表现,依止心无差别而展示了差别特质的广大作用力。此广大作用力我们要有完整了解,就是觉行圆满的事实,就了解了法界的一如性,即是唯心唯识的事实。在心识的认知上会使我们具足巨大的方便,得到巨大的自在,运用不可思议的善巧;如诸佛宣化不可思议的八万四千法,从我们心中也能如佛一样地感知一切法、运用一切法,乃至善设立一切法,走出无始以来妄想执著给自己带来的困惑、疑虑与烦恼。

无始无明的种性与如来种性其本质一如,毋庸置疑。本质一如为什么会泛现出来不可思议的差异?这个差异都有它的合理性,都有它的相续性,都有它不可思议的作用力的支持。所以对十方九界众生,世尊都同一尊重地面对着一切生命。他宣化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真诚的礼敬之语、感恩之语,是圆满觉悟之语。在千差万别的生命现象中,作为人类这一分子,在这种作用的认知上,每个人也有千差万别。虽然没出颠倒、妄想、执著这样的业分,但其中细分的分别不可思议,真是一人一世界,都有无量无边不可称说的业相续的内涵。

我们能通过阿弥陀佛圆觉世间的功德,依这种觉行圆满的事实力量支持,随顺这种力量来审观世间、审观一切生命,使我们回溯生命源头,回入法界心中,即是本净本具心中。相续中的作用,法报化一如,不离现前一念——此真实利益会直下彰显出来。要是不了解如来种性与无始无明凡夫种性的本质一如,所有交谈就是在增加我们分别执著妄想的心相续。我们一旦了解无始以来无始无明的蒙蔽,与诸佛如来圆满觉悟这种心智一如之体、法性之体,就能消融一切妄想、颠倒、执著,使我们在正见正行乃至八正道的行持相续中回归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种一切诸佛如来从因地直到圆满无上菩提的逆顺作用的善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逐步地表现出来、运用出来、展示出来,让我们每一个凡夫有情有直下突破,就是顿超顿出的机会,不至于有久远才能解决久远业力的凡夫渐次心。圆觉世间就能顿出顿超。

所谓果地教言,尤其净土教言,就是自利利他一时圆成,是性德的彻底体现,是其作用力的完整体验与表达。不是我们一点一滴地认为自己无始以来造了无量无边的业,再用无量无边的时间去一个一个业地忏除——他是让我们认知到无量无边业其本质无我之事实。就是诸佛如来的一切作为因缘与一切罪恶凡夫觉悟有情等等,这一切业如幻的事实,一切法无我的事实。在这个事实上一旦抉择,我们在一切业相中皆能解脱,在一切业相的现行作为中皆能驾驭于此、觉悟于此、自在于此,而不是设种种障或者建立种种染著、执著乃至固化等愚痴业。会从我们每一个现行中有充分的觉悟法性功德的支持,本净本具的支持,诸佛如来圆满修德的支持,大愿功德的支持,诸佛妙相庄严功德自受用身分的支持,一切神通变化妙用无穷的支持,乃至菩提心的支持,令我们现行回归到本净本具的究竟安乐处。这个缘起就十分重要——我们思考、言说、作为,这个缘起就十分重要!

在生命相续中,意识、作为、言说的相续中,这样一个所依——法不孤起的有为的依止推动,会使我们直下回归到清净体性中来,就是不垢不净的实相体性中来。作为无量而无所染,作为无量而无所住,作为无量广利于迷失有情,令其出离固执、妄想、执著、倒见,令心安乐回归。这样的利他的广大行为,会在佛子行中不断地运用、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完善。这个根源来自于凡夫的无始无明种性与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德,即是如来种性,其本质一如的事实。我们要简化归结于此,要认知、方便抉择于此。在这个地方能安身立命,彻底消融于此;他原本如是,彻底彰显于此。所以此处非造作来,非任何一个差异相所能表达。诸佛如来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摄法界,入一切众生心中,于一切众生业分正等正觉,法界庄严一时展现。

这在我们众生业分执著分别割裂的状态下,能使我们走出割裂、执著、对待的困扰、习惯、烦恼,使我们觉悟于现行万事万物的本质。若是我们对无始无明没有广泛观察与认知,对如来种性没有认知、学习、了解或碰触,那在这两个种性的一如本质上十分难以回归。

这个地方不许混淆,又不能割裂。它显现了“有”的作用力——现实的幻相与其本质空同时彰显,并用于现行。藏传佛教中说双运于此,它是同时彰显。在凡夫执著分别对待的心智中,就把它割裂开来——一旦说作用,就昧失于作用、表相;一旦说理,就把理的冷酷与无作用力表达出来。任何一个现行恰恰是这种作用力——我们认为的有,或者说缘生缘灭的有,这个作用力相续与空性并行彰显,这才是它的事实。

过去人讲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个作用力显现之时,也就是它性空展现之时。我们读心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处是同时彰显。众生业分中把它割裂开来,执著于表相,或者执著于作用力的现象,以为这个现象实有,染著于此,蒙蔽了本来清净、本来无一法可得的法界心。这本来无一法可得的空净心就能产生广大不可思议的妙用,就是作用力,无量无边的差别作用。这种同时彰显,像我们赞叹佛陀世尊说诸佛两足尊——“两足尊”就是福慧两足尊:福者,是安住于法性无起无作而生无量妙用;妙用就是慧力所现,是无染无著的作用力;作用力又带来了福,是清净安住的不可思议福德之力,就是清净、光明、喜悦、安乐、自在。

凡夫因为业力的执著与蒙蔽,丢失了福慧的现行内涵。这种蒙蔽、割裂、遮蔽、自大的负累、压抑的痛苦、徘徊的迷失,使我们本来空净、光明、喜悦的心智受到了直接的业力覆盖。我们只看到这个覆盖力的作用,就是相业染著的作用、习惯的作用,把它内在的空净、光明渐渐埋没在无始以来业力积累的深深海底。慢慢地我们遗忘了自己,遗忘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作用。

所以佛陀出世是应着我们内心深刻的、不委曲的、圆明的、喜悦的、轻安的事实,把它们显化于世间,把我们埋没在业力深海的摩尼宝珠——我们内在的法性功德——取出来,让我们看得见、用得成。所谓施教于众生,像长者子喻一样。我们原来像长者一样具有大财富、大威德、大善巧,但我们流浪得太久太久,早已忘记了自己原有身份与因缘,把孤儿名字套在身上。因为受了太多贫穷饥饿或者为衣食苦苦挣扎的作为习惯,你根本不能取信于你是富有的长者之子了,迷失,困惑,饱受贫苦。

人人本来福慧具足,反而我们运用业习蒙蔽的相续力。这种相续力有巨大的共识性,称为共业。人类有巨大的共业推动,好比说这个时代,人寿百岁以里的道德、习惯、意识、认取与不认取、原谅与不原谅、理解与不理解……这个巨大共识会造成巨大的共业推动,这个推动往往我们以个人觉悟、个人知见、个人心理不能对抗、不能超越,在这个洪流中随流而下,不能自制。要是没有大雄大力的诸佛如来这种不可思议智慧力的教化,揭示三无差别之本质功德,令一切众生心智咸有归向——有这个归向了,我们随着这个教诲、随着这个因缘,逐步能回到内心的真实,就是不委曲的性德海中,得到心地或者行为、言说、意识的自在、安乐、如实。

这一点莫不来自于究竟真切的教诲,就是我们赞叹的佛陀无尽悲心。一切诸佛如来传递的是无尽悲心——悲悯一切众生,予以究竟大利。这个究竟大利不可推翻、不变异,是平等予一切众生,令一切有缘众生真正得到究竟安乐的指导。这种指导无始以来伴随着种种表现。像世尊说权教方便的教诲,对称于每一个法身大士、阿罗汉贤圣僧、普通有情、恶道有情等等——在对称的应化施教中,有各个权教善巧;也有以报身圆满摄化十方有情予以究竟觉悟的教诲;也有这种直揭法性、就路还家、不假方便、直指本心、究竟回归的事实的教法,称为究竟教法或者了义教法,能总持一切业相,令其回入不可思议的法性海中,泯灭自身无始以来一切造作的侵害及其相续,令身心有休息的皈依、休息的依止、休息的抉择,得究竟安乐住。

大般涅槃是说大休息、大自在、大雄大力、大慈悲,他具足一切善巧,在《大般涅槃经》中讲常、乐、我、净这四种美德。一切凡夫业分在诸佛这种四德与三身功德中没有丝毫的本质差异,丝毫都没有!我们运用不出来,蒙蔽在自己的执著妄想习惯中,遮盖起来了。佛教有个名字叫五盖——财色名食睡,覆盖了我们光明心智,就是这种习惯把我们本质心智的光明覆盖了。所以过去人要除五盖,习于正行。

佛恩赐予性修妙用,尊重一切得大自在

净土教法就是直下回归,运用性德之事实。这个回归是以弥陀修德的给予、印许,使我们在性德上,就是一切远离造作的心分上得以究竟的回归。没有这种恩德赐予,其作用力就滞在那里。许多学佛者,尤其我们中国禅宗的一些习法者,往往就制约于这个名相中。因为他没有修德的活泼、修德作用力的彰显、修德的恩惠与滋润,就变成固化的空洞的名言,称为泛空施教,不了解其妙用无穷,往往制约在一些玄而又玄而无作用力的名言下,现行丢失其作用力“有”的特质,使人在所谓枯木禅中冷水泡石头。就是固守于空,固守所谓性德,没办法真正通过修德活活泼泼的激励,使生命中的性德亦活泼起来,作用力展示出来。

性修——原本没有这个名字,是为了揭示性德作用而表达修德的说法。这个说法实是无一法可说的强说之词,欲传递诸佛亲证性修不二的内容,给我们设立这种语言传递、作用力传递,来印契我们自性清净、自性具足;让它这个具足与清净产生现行作用的不可思议的刹那,就是修德的妙用,或者说性德妙用就是修德的展现。

这些语言的勉强,唯有一切智者知。现实中人就把它割裂成事、理、性、修……割裂得似乎就是两个对立状态,产生了世俗边见——是非、有无。那么理事也成为边见的割裂的特质,我们把理事割裂了。就是凡夫边见造成对法割裂而产生众生业分认取的事实。这个事实造成了众生业相续,就是不正见烦恼相续,给许许多多有情带来许许多多的知见,就是见惑的痛苦来支使你的心地、言说、行为,受种种不可思议的磨难。

这些角度我们可以善观察、善体悟于此。我们要是用思维的言说,往往制约在边见的执著上。此不思议功德非是把我们想法断掉,此不可思议功德是我们用染识不能涉足的微妙世界。这个世界是觉悟法界有情们常用的常态。我们被自己的边见强行割裂在染识的法界中,用染识去处理佛陀乃至觉悟法界的功德、利益、善巧与方便,亦是染污。这个地方一定是实践者得入、随顺者方便。

言说在这个地方十分地笨拙,十分地无奈!世尊以方便说法说种种比喻,以导引我们步入不可思议的觉悟法界乃至正等正觉法界。在我们染识的法界中有许多这种说法或比喻。世尊在经典上讲如指指月,若是染著,我们看到指头就认为这是法或者是他所说之事,把月亮忘掉了,没有顺着指头去看月。许多比喻方便就是给我们指月,令我们见月明心。许多教诲亦复如是,无有言说的设置,因为接引我们这种思维偏执的习惯,给予比喻,给予引导,让我们在这个引导随顺的过程中跨越过去染识推动下的思维习惯,真正得到休息,把染识的盖子打开。

回到一切无始无明种性与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种性之体性一如,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认识抉择!在这个地方一旦认识抉择,我们会直下来运用平等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大圆满镜智的俱生智,在这个地方能激活。脱离了这个总结的、总持的、把一切法归结到最简单的焦点处来抉择其本质、体性的事实,我们本来具有的平等观、妙观、圆满观、如实观就会丢失于当下,就会在边见割裂中延续出无量无边杂染意识与烦恼,繁殖出无量无边的迷失,迷失于相的认知,不能有所清净回归,而迷失在多变多生的枝枝叶叶问题上,昧失了它的根源的支持。

这一点我们慢慢地通过一些分析与认知,细细地在心灵深处,在反思内视自心的现行作为中,使自己身心沉静下来、细腻下来,负起责任,生起尊重尊贵的觉受、珍惜的觉受、感恩的觉受,再去体验一切众生所有无始无明业力分与一切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种性本质一如的事实,我们会受到巨大震撼!这种震撼像法界的焦点一样,把整个法界的支持力放到这个焦点上来。这个焦点就是三无差别,这个焦点就是无始无明种性与诸佛如来的种性其体一如的事实。

这个地方直接展示了整个法界支持力的作用点,这个作用点就是一个焦点。这个焦点我们要去碰触它、认知它、不断熟悉它,就真能涤荡我们无始以来无明的蒙蔽。的确能揭示出来像诸佛如来一样五智成就、于一切现行不空过这样光彩的、庄严的、具足的、圆满的、如十号所称谓的如来世尊的伟业,这样一个功德藏,这样一个宝藏,会展示在一切运用这样法则的众生面前。

世尊举例说像一个盲人在无尽宝窟中,这个宝窟中充满一切珍宝,一切众生随心所欲的珍宝在这里面都充满着。但我们是盲人或者不见光明,这些珍宝只能碰伤我们——磕磕碰碰都是伤害你的业力坚固或积累。一旦光明照注于此,一旦我们慧目睁开,一切珍宝之璀璨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精神、物质、现行的满足与支持。这个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是法界的宝藏。一个自由的心、无染的心、圆明的心会充分运用法界的一切资源,成为法界得大自在者,成为法界两足尊这样的称谓者。

性修一如,一切凡夫种性、无始无明种性与诸佛如来种性之一如性,即是三无差别之本质、无一法可得之事实——此处若是反复抉择与认知,这个法界的支持点我们逐渐能熟悉它、认知它、运用它,内心的宁静与深刻就能与法界整体功德融汇一起,贯通在现行的每一个当下,令我们生起对有情无情、觉悟世间乃至十法界的真正感激与感动。

我们再读世尊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就了解世尊是真正知恩人、报恩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再读《无量寿经》中说佛陀对一切众生视若一子、视若父母、视若自己,这是那么纯正如实的比喻说。我们会对佛陀,不管是应身、报身还是法身,乃至对一切教化、一切形象,莫不生起极大尊重与感恩。这种顶戴会从我们的骨髓里面、心智里面,从每一个举心动念里面生起那种感动!

这样我们再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可能像念妈妈的名字一样亲切,也有人像念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也有人像念自己的名字一样亲切无间。他不可思议的圆满报德在这个称念同时直接印契了我们本具之心,直接展示了佛陀所修证就是为了唤醒众生本具心即下作用这样不可思议的悲心。我们在这个悲心面前,在这种悲智双运面前,在这个并举作用力面前,在自他不二之事实面前,若不感动,那像照镜子看不到自己一样,可能你还没有睁开眼目。

要是我们真正睁开了眼目,看到了佛陀的圆满就看到了自心的圆满;再来礼敬于佛陀,也能真正了解原来佛陀出世就是为了印契众生心地的圆满。他们兆载永劫地修持,这样不可思议地成就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这样广大的不为自求的悲智之心——我们礼敬佛陀、礼敬三宝,会真正地感动自心、感动世间。佛法住世就必然成为不可思议的事实,三宝利于世间会成为每一个佛子在生命相续中所能认取的皈依的现象,这样一个由心而发的皈依与依止。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