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71

第四十一集:直截根源唯归极乐

我们一如既往来祈祷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随着安居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们安居离尾声越来越近了。这一节课对我们能带来什么样提示或者方便?希望引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现行心地所依有个认知。

如来出世揭示心源,现行称佛直下归本

我们每一天,不管是在觉在迷的相续中,觉迷本质一如的这种一如性,实是一切众生、一切贤圣安心立命的根本究竟处!返还本源是佛教对一切不安稳有情给予安心的彻底揭示,使我们一切有情在现行中能令身心安乐下来,运用本自具足本自清净的本质功德,觉悟一切造作或者一切有为的染著过患。我们每天本身都在有为法则中相续,这种造作的染著给我们带来了负累、疲惫、颠倒、习惯,使生命在无限重复循环中、生老病死中,迷失了自己与佛无二无别的觉性,或者这种完整性、圆满性、本具性。往往我们用亏欠的分别、执著、对待的心去思维、言说、作为。

每一个现下心智的皈依,像滴水还海一样。要是我们在此处有认知,不退转的认知或者抉择会达成一个最初的碰撞、了解、实践。要是没有十方诸佛出世施教,对本质的认知,就是三无差别的法性的认知,一切有情没有机会,我们会住在各自差别的执著中,在相续业力中不能圆满回归,不能真正觉悟整个生命法界。所以佛陀出世与法则传递,是十分难得、稀有与珍贵的!

作为佛教徒,在佛法实践中若没有认真抉择,没有体会到佛法法味,我们还会把它当成世俗普通因缘一样一带而过。甚至许多人在佛法之外,欲从其它方法上寻找究竟、安心、技巧等等。像很多人学习净土而希求更多方法来完善自心,他不知一切诸佛出世所有施教方便,在了义教中说,都是直达根本,没有丝毫保留与委屈!一切众生心分在此根本处若是运用、若是随顺、若是回入、若是起步于此,必然得到如佛一样的方便、一样的慈悲、一样的智慧。

就是我们久违了本来清净圆满的心,被种种事相蒙蔽得太久太久了。蒙蔽的习惯,蒙蔽的思维、作为、言说方式造成了不同的生命单体。佛以无碍力、以智慧力、以法性之力来审观无量法界,彻底正遍知了一切有情生命种种差别现象,乃至认识到差别背后的本质,给我们宣化十法界唯心之事实,宣化三无差别之事实,宣化实相功德,令一切众生在实相功德中真正能抉择生命的根本依止。在根本依止上使我们建立种种作为方便、思维方便、言说方便。所谓方便,是不负累、不委屈、不膨胀,真正能舒展地、自如地、圆满地把本来具有的东西运用出来,即是觉性运用出来。在六祖大师所讲就是自性,自性具足。就是每个单体与佛三无差别的觉性、法性,通过单体说是自性,来表达或表述我们每一个生命无亏无欠的真实状态。

佛陀出世,但揭示这个心源根本,根本心源——能出生一切法、展示一切法、接纳一切法、成就一切法的这个根源就是法性功德。我们认识,实践,有所随顺,在此处产生决定见,人心会有真正彻底休息的依止、彻底平等运用自心的依止、妙观世间的依止。像支撑点一样——圆观世间的支撑点做到了,法界炳然如是,你也能运用了。我们每个现行就会形成绝不会浪费的现行资源,所谓成所作智成就,不空过于一切时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作为皆是法性功德,就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真正展示作用。人就不再盲目地对比、攀比或者压抑自身、张扬自身,生命就活得从容、安祥、慈悲、智慧、感恩。

实际这个种子就讲如来种性与无始无明种性的根源,这根源把我们一切对待对立的边见、看法有个彻底接纳。这个接纳把我们纷纷攘攘的心智、习惯变得简单明了。所谓三无差别,是对法界生命最简单、最直接、最彻底的认识。我们在佛陀教法引导下很容易悟入这样不可思议的觉悟法界,成为真正佛子。世尊出世,依教奉行者一定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法的支持的喜悦。就是心智明晰、简单、运用自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实践。

一个事情发生了,交织的、共业的、内外牵制的——一旦我们回到内心,回到内心的根源上来,回到本来具足本来清净的阿弥陀佛这个圆满印契上来,称念一句弥陀名号,是为具足无上大利。在这个无上大利具足处,像百川归海一样,轻轻地回归,不用力地在那儿放一放,法性作用就能展示出来,我们的思惟、言说、作为就会变得主动起来。这时我们再看爱憎、是非、人我、内外交织等等,就有直下方便——不用任何预设,就会有直下的方便。

像我们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有很多预设与约定——若能实践的,若不能实践的,若在实践中会变化的等等。这些有为的约定在善良的心或者随着本净本具的心,会处处带来条理、有力、信赖、支持;若是随着自己的业习、个人的得失、共业的交织,可能带来疑虑、不信任、毁坏约定,造成生活混乱。就是变得多头或复杂起来。

世尊教诲简而言之,就来揭示佛与众生一如之本质,这个根源。往往有很多名词,有的称如来藏,有的称为法界心,或者称为一心、真心……什么名字都有,但是假一个名字来接引我们散慢迷失的心,令它有清晰回归与安住的体验。这个体验给我们带来什么?每个人是参差不齐的,哪怕这是根本,一切诸佛一切法性一切作为都从这个地方流出来,一切行门还归于此处——印光法师总提这点,说这个法门功德,实际就是它的根源功德。我们看这个法界图中,说心源功德,就是由心出生,种种心生种种法界。

我们在学习净土教法或者学习佛陀教法过程中,对本源的认识,也就是对佛陀的认识;对本源方便的认识,也就是对佛陀教法方便的认识;对本源回归要有感恩、慈悲、智慧的支持,就把它变得很丰满很清晰。像佛陀出世一样,能展示在世间,令众生皆有归向、皆有依靠、皆有实践法则的清晰依止,或者这样一个攀缘处。

因为在有为法中,孤起之法不可得见。所以往往我们看到一些说法,就是因缘生因缘灭的问题了,就是法不孤起。我们在现行中交流、实践,在有为的作为中,若识不得它本来无一法可得的本质性,或者本来是平等、本来是具足的本质性,就迷失在种种苦乐得失的觉受或者现象上。这些现象,像树干不断分出枝枝杈杈,又在不断地生出更多头绪,在更多的相貌、头绪、感知中我们心的依止越来越琐碎,心里感知越来越复杂,使人变得迷茫、负累。反省、回观、觉悟——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们能回到根本上来。

种子的本质一如性,把如来种性与无始无明种性拆穿了——它就是名字差别!我们在名字差别中,著于相、著于迷失、著于分别对待,就是种种苦恼乃至不正见,会落到、坚固到众生业分这样一个本无众生可称谓的众生业分中来。佛陀菩萨亦复如是,他们运用智慧、慈悲、善巧来相续,觉悟法界的生命在演化着他们不可思议的接引众生、利益世间的种种作为,成为觉悟世间。一旦回到一如上,我们就真正成为皈依三宝、皈依佛陀的佛子、皈依者,就能认识到法界的体性。像出家人称为戒体,如来藏教称为如来藏性,说法多多的。

我们在根源上的认识,日复一日,在每一个作为、每一个现行、每一个因缘下都可以直接回到本源上来,使心智作为是直心道场,不再委屈。每一个言说都可以直下回归到它的一如性、本自圆满、本自清净上来。言说也好,是非也好,人我也好,凡圣也好,觉迷也好,直下都可以回归。关键我们的运用习惯往往还在形象上、事相上、感知上捕捉、计较,著染于此,直下回归机会就变成业的染著与相续。直下回归者就直下地解脱,就是现行解脱。在果地教言机制中比较多地提出这些语言,就是显现即解脱的事实:显现就是解脱,显现就是圆明,显现就是总持,显现就是法界心或者直接是法界心的作用。这样它会变得简洁、纯正、彻底、有力。

以前宗下人讲直心道场、平常心是道,都指的这一点。在这个地方人们容易把它变得很复杂,就是重重叠叠,梦中再做梦再做梦……我们现在普通人的梦,不知道是几万重梦里面的梦了!一些菩萨修持可以入三重四重梦,就是禅定功夫比较好,可以一个推导一个推导地,一个梦一个梦地苏醒过来,追溯到他生命本源上,就是追溯到他的根源上来,在无始无终中能发现这个无始无终的缘生缘灭的事实。我们平时能不能有那种追溯力?如果没有佛陀教诲,许多人没有这种宿命智熏修的回光返照的善巧,能一生一生地追溯到生命缘生缘灭、缘生缘灭的那个特质上去。

记载中说阿罗汉能追溯到八万大劫中他生命缘生缘灭的一个缘上来,八万大劫!我们能不能追溯追溯到一生、二生、三生?这一生分段死,母亲未生之前能不能追溯到?有人稍有禅定功夫,能突破黑障,就是无明障的那刹那间的蒙蔽,就是觉受的蒙蔽,也是风刀割裂那个痛苦的蒙蔽,就能看到住胎时的形象。那么他对觉受,就是受想行识的“受”,有了突破。受带来的受觉障碍有突破,他能回溯到他投胎的一些特质里。

你要是一生一生地追溯,生命就变得很有意义,对自身生命的回顾就变成了智慧者的回顾。我们现在的回顾是想象性的,过去三明四智就为了令我们回顾于过去、了解于现行、展示于未来,没有一个地方是无明蒙蔽了,称为三明。过去说这个人是明白人、是个明白的修行者,就是三明四智功德的守护成就者——他们成就了三明四智的实践。像我们现在泛泛的修行者,稍得一两句话、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定力或觉知力等等,就容易出现像《大心材喻经》中所讲的自赞谤他。认为自己守戒了,认为自己有禅定了,认为自己有慧根了等等,生起慢心,藐视他人。

佛陀为什么有不可思议的十八不共法、十力四无畏?他对一切有情是感恩的,是赞美的!就是把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样的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把教诲与正见给予一切众生,布施一切众生,这样感激的心。因为他彻还本源了,真正达到了究竟的法性的根源,了知了一切众生生命现象无差别的事实。骄慢没有意义了,自是非他没意义了。我们在现行修行中为什么会产生一些压抑、自卑、骄慢?就是没有在究竟处真正抉择认知,徘徊在自己的见闻觉知中,取于业相而迷失,住于业相而迷失——迷失了我们本来具足清净的心、本来三无差别的心。迷失于此,迷失于业相了,迷失于自己的见闻觉知性了。在见闻里取相、住相、昧于相,身心不得自在。一般我们称这类事情是无明愚痴业。

这种根源的教法不是一个世尊两个世尊宣化,也不是百千世尊宣化——一切世尊皆以此法界性来展示三无差别之事实!令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个劫数、一个劫数、一个劫数,寿命若长若短,善根福德若大若小,咸因这样的教法而得度脱成就。有人因缘不足,亦给种下一个因缘;有人因缘成熟,给予接引;因缘现前成熟者就直下回归。这样在众生无尽教法无尽的广大庄严法界中,不断地展示一切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极大善巧、彻底悲心,无上功德的给予与揭示。

净土易行通达本源,特别法门简洁明了

我们作为一个佛子,在无尽法界海中能聆听佛陀这种教法,乃至能见到一些佛像、经书、僧相,都是不可思议的福德因缘。或许过去有这个因缘,种下了这个善根、种子,遇到这一生我们有机会来学习实践法则。若不是过去佛陀世尊给我们种下了善根,或者说我们过去的福德因缘有得见诸佛、发菩提心乃至供养三宝等稀有作为,像我们在释迦文佛末法时代,在此减劫中或者佛前佛后时代,欲闻释迦佛教法、欲到道场中现其僧相,或者来做一个居士、安住道场、追溯本源、明晓自心,这样的机遇都不会成熟。像在登坛受戒中,乃至忏悔过程中,一些有突出业力的人,比如过去参与过战争或者有过什么重大业力作为,都会出现很大的障碍。

要知道我们现在能到寺庙来熏修佛法,不管出家在家,都突破了许许多多障难障缘。一个人哪怕是来住几天,或者来短期出家、长期出家,要是沉静下来,我们每个人对这背后的支持都会生起真正尊重心,对自己的选择与作为会生起尊重的感知。你说我们到寺庙住久了,围城的心又会出来,又向往世法等等。或者世缘又成熟了,学佛机遇与福德因缘又耗尽了,出现一些作为现象……是啊!我们没有真正亲证阿鞞跋致之功德,进进退退就是生命现象,也是修行的一些表相。那些不放逸、常精进、不休息的菩萨会在修行路上一路走去,但是稍有放逸的、习气比较炽盛的、福德因缘在变异着的,就是进进退退——有一段如法行为,接着可能有一段习惯对自己的侵蚀。这是普通人修行的一个特质性东西。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世俗业力、世俗因缘或者障碍现前,你要了知这只是无始以来累积出来的因因缘缘对自己的一些影响。

在果地觉为因地心中,我们能透视这些东西,能正面地面对与接纳它。平等面对一切业相,我们真正觉悟世间有极大方便。像净土教法,不计于时处因缘,都能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圆满给予令我们直下回归到法性海中,使身心得到真正安乐的依止,就是所谓极乐世界、所谓得生,得住于此法功德中而成就不退转——若已生、今生、当生,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弥陀经我们日日读,这种授记,所谓“记”,就是给你明确的结果指导与指示,让你在这个明确结果下安心下来。授记是十分大的世尊的承诺,依法给予的承诺,依真实功德给予的承诺。这个承诺没有虚假的世间迎合的东西——他顺应着这个法则,必然达成一个事实,揭示这样一个殊胜的结果,称为授记。我们接触净土教法,接触世尊的僧法,其本质性都是一如的。

现在我们都听过很多方法或者说法。像我们汉地一般说大乘有八宗,或者说八万四千法,不管是藏地说还是汉地说,大乘教法就是直指根源——他就在本源处用功夫!可能有了义说、不了义说、渐次说,或者生起次第说、圆满次第说,或者显说、密说、制说、化说、易说、难说,汉地教下判藏通别圆,还有判声闻教、菩萨藏、半字教、一字教等等,说法太多了,再多也没有离开三无差别这个根本教诲。我们在很短的生命中,要是奔着解决烦恼生死问题,就直下在这个根源处认真实践、一门深入,就比较省力。

尤其是净土教法。净土宗祖师们立宗,提出了难易二门。认为佛陀在世时期,或者正法与像法时代,因为善根福德因缘,有佛陀、有贤圣住持教法,圣道容易成就,那时就没有难易说。佛陀灭度久远以后,圣僧们不断地回到圣山福地,渐渐地凡夫僧应化世间,就是在这个世间慢慢地多是凡夫僧了——我们看着也有个僧人样子,但是僧人的戒律、禅修、福德因缘还具不具?各人都会检讨的!这个时代就出现了易行道的净土、难行道的圣道。要是有佛、有贤圣菩萨住持正教,圣道门不难。但是他们取灭了,或者到圣山福地了,看到这一群没法施教的人,算了,交给阿弥陀佛吧!阿弥陀佛有耐心,许多贤圣也没有耐心了。

释迦佛与我们同步应化。这些世间人因为恶业炽盛、骄慢嫉妒、排他性强,不允许释迦佛应世了,的确不允许了,释迦佛说那就取灭吧!这些贤圣在释迦牟尼佛取灭的正法与像法时代还在立着誓、守着愿,守着相续的教法,还有贤圣僧团——正法时代的贤圣僧团,像法时代多诸禅定的僧众比比皆是。他们来修圣道,我们说的渐次教法。按照净土宗所判,除净土之外都是圣道门。这可厉害了,挺武断的!但是这个武断有什么益处?使大家先放一放那些方式方法,来体验一下易行道,看看是不是这样子。他就把它强行剥离开了。本来都是世尊所说法,你说哪个法有好有坏?时代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再用湿木取火——你要想钻木取火,要找干木头才能钻出火。我们这个时代的机,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那个干柴,我们能钻出来火。

净土宗的祖师们就是这样评判。从龙树开始,一代一代一代……因为龙树菩萨是汉传佛教或者说大乘佛教特定的导师,他建立了很多宗的体系。他把很多教法清晰剥离开了,就是一个一个地分类,让各类对称的有情依止这一类修行、依止这一类修行、依止这一类修行……使人取用方便。盆是盆,罐是罐,什么工具是什么工具,拿着顺手,他就设立了很多教理差别。后面到中国的华严、唯识、天台等等,他们判教都很清晰,让大家去实践——看哪个教法对称你,你就可以依教印心,唤醒心智依止,来守护这样一个心,实践这样一个法,成就这样一个功德。

净土宗这些祖师亦复如是。他们在这个体系中也用了强制手段,立宗判教就是。任何一个宗立起来,这是必行的强制作为,很强制!过去说开山立宗,那是不得了的大事。唐朝光明善导和尚,在净土法门立宗过程中,他的手段就比较“毒辣”。他说金刚语,什么金刚语?一切菩萨不了义教你不能听!宁错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这听着都有点挑战的味道,把这些菩萨都撵走,只要佛陀。为什么?怕大家心理处理不清晰。我们没那个心力,没那个透视力,没那个方便力,不能博览群书,不能了知种种宗教种种教言的差别,他干脆给你剥离了。

在善导大师以前,昙鸾道绰也有著作,也都挺强行的,把净土宗特立出来。像近代印光法师,就以特别法门称谓净土。把一切其他法门,不是推翻,也不是打倒,是分离开来,把净土宗特立出来,称为特别法门。特别什么?就是佛果地觉的给予,与以前的味道不一样了!你看:教、信、解、行、证——你要证实个东西,一定要一点一点地实践。净土不是,就给你一个大佛果,你尝尝啥味道!啥味道?一切众生都能往生,一切众生都能成佛,一切众生都没有碍,一切众生与佛没有差别!给你大桃子让你吃。你不知道能不能吃下去,反正先给你拿过来。有人大口大口地吃;有人把这个桃子切成一片一片的,因为牙有问题,或者年龄大了,说真给这么大个果啊?他有畏惧。

这样一个教法,印光法师给说为特别法门,也是迫不得已。你从种种回顾中来审视这个宗的建立,实在是对末世众生的极大安慰!在这个混乱不堪的业力海中给一个清晰的金光大道的指出,让我们看到这个金光大道,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即生成就的修行方法!

这些祖师应世,大家给他们弄了很多名头。大家感觉这个教诲真感人呐!给我们带来了信心,带来了依靠,带来了不可思议的即生利益、即行利益,所以许多人感恩他。因为善导大师的决定说,大彻大悟在那个地方白搭。他告诉我们什么?像释迦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样,他说我们众生所有业分都是苦,都是恶业,都是无果事——定格了!想往生吗?皆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你其他没有路子!把其他路子堵完了。骄慢的路子、自卑的路子、苦修的路子、放逸的路子……全部给你堵死。只有什么?仰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你就往生了!

他作了这样的决定说,把我们似是而非的知见、模棱两可的想法都开除了。要有模棱两可你修行不成,做不到的。所以南无阿弥陀佛——给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决定、南无的决定,实际就是南无弥陀愿海、南无弥陀愿力,功德印契自心,标立自心,就是三无差别之心,让我们咸有归向,皆得无碍回归,就是往生无碍。这些善知识与先贤们,就是为了给末世修行者一个清晰的路头,给一个清晰的缘起与方便,给一个清晰的教授,让我们用得省心、实践起来省心,从缘起、过程、结果一目了然,给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教法。

尤其印光法师说的特别法门,我印象特深。我以前在学佛过程中,听人口授过菩提心,看书中说过菩提心,有这个法门的菩提心、那个法门的菩提心、那个法门的菩提心……都在说菩提心,但你就不知道菩提心是什么心,纷纷攘攘的。当时就在无明业、无明的分别执著中,根本不知道这是啥心。

看到印光法师这个特别法门中所说,不管那么多菩提心了,就找这个特别法门中菩提心——愿往生就是菩提心!哇,一下子感觉太简单了!愿众生往生就是大菩提心!一切众生决定往生就是究竟菩提心!太畅快了。要不然在纷纷攘攘的菩提心中认取不得。也可能是我善根薄少,在这个地方找不清楚,越看越糊涂。那时我到藏经楼去查谈菩提心的书,出来抱着两大摞书,我说一定要把菩提心弄清楚!但是越查越糊涂,因为说法浩若烟海,十分多角度地在宣化。一回到净土上就简单:你愿意往生吗?好了,菩提心!你愿意人人都能往生吗?大菩提心!一切都能往生,究竟菩提心!这太好认识了。我说再愚痴的人这也能读懂。我把那些书一推,不看了。我说我就抓住这个菩提心用吧,能用到啥样就是个啥样子。

净土教法,在我们这个时代,在这些浩瀚文字中,在种种不可思议说法中,都是正确的,都有出处的。但是给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机有几个相应?可能是福德因缘不一样、各人机遇不一样。像我在遇到净土教法这个特别法门的菩提心中,特有感触!他把很世俗、很平白、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给你放到一个最高尚、最不可思议、大家都在研究的法则上来,让你一下感觉到亲切了!愿往生——凡夫心也都愿意往生啊!就是离苦得乐自然回归的心。愿一切众生往生,这有啥不好?愿自己往生,这挺解决自己的烦恼,于法得不退转。就很容易接纳这种不可思议的提示方便。

种种法、种种因缘,在我们这个时代,净土教法当机。有人说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集经中有没有这样文字我没查,但我感觉这个时代大家可以用自心、自己修行去观察:观察你感到不是那样,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修行;要是佛陀那样说的,就简洁了,我这个佛教徒随顺佛教就行了,是为方便。你要自己观察,也很好、很有意义,因为世尊给我们的教法就让我们细致地观察与实践。

诸位莲友!我们可以善自观察自己的机与因缘。在我们这个地方学习是提倡净土,你也可以审视其他法则。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管理员微信:zhdhtv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