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居士菩萨,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顶礼历代传承上师,顶礼三宝。为了度化一切如母有情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请大家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愿上师三宝加持所讲契理契机,如理如法。愿一切见闻者心开意解,法喜充满,升起真实的出离心,同登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四厌离法里面人道的痛苦。我们上一节课学了生苦、老苦和病苦,今天我们来学死苦。死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 四大分离的痛苦
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的,在死亡的时候,这些元素都会消散,就会出现四大分离的症状;最先出现的是地大分离,地大就是我们身体的骨骼、肌肉这些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还有包括头发、指甲,就是这些比较实诚的东西,就是地大,地大分离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非常的沉重,这个身体就像是不听使唤了,好多临死的人想要把手抬起来,他的手抬不起来了,他指挥不了他的躯体了,而他自己会感觉到好像整个人在往下沉,非常的坚硬,好像有很沉重的东西压在自己身上,这是地大的反应。
水大分离的时候,会觉得到处都是水,有的人在这个时候会小便失禁,有的人会感觉到好像天上下的不是雨,完全就是瀑布,整个都是水这样下来,这个时候他会感觉到冷,所以有时候他会说冷,叫你给他盖被子,你就是盖几床都还是冷,这个不是冷的问题。
那么火大分离的时候,他是出现发烧、发热,被子都盖不住了,会掀被子,冷热都是关于火大的表现。
另外风大呢,我们会听到巨大的声音,就像打雷、地震一样的,其实我们念佛呀、晚上睡觉呀,或者在打坐的过程当中,会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有时候特别大,这个声音大到好像楼塌下来一样的,其实它并不是什么外界的声音,所以有的人在这个时候会被吓坏了,甚至出状况、出神经病,但是它是我们体内风大的一种状况;有的人说:“不对呀,我听到好像是外面的声音,而且有恐怖的叫声。”其实都是我们体内风大的一种反应,但是它会反映什么具体的声音,它是跟我们以前所造的业有关系。这个就是四大的一种感知。
人死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四大分离的痛苦;在佛经上说,这种痛苦的程度,就像是生龟脱壳,就是一个活着的乌龟硬生生地把它从壳里面拽出来的那一种痛苦,然后风刀解体,风就像刀一样的,一片片地把你肢解开的那种痛苦。
- 恶业现前
我们以前所造的种种恶业,它就会表现出种种的形状,贪心重的就会出现饿鬼道的这种相状,比如说黑白无常,拿着铁链子的小鬼过来绑你,然后就给你拽到鬼道那边去了;嗔心重的地狱道会现前,见到烈火焚烧,那些索命的鬼卒,拿着刀叉就来捉拿你的这种样子,马上就会受到刑罚;那如果愚痴心重的众生,就会感觉到很黑暗的,迷迷糊糊的,畜生道那种状态会出现。
包括我们做梦的时候也是一样,比如我们最近心比较轻安、善念比较多,那么我们做梦的时候也是一样,人做梦的时候,跟我们平常的状态很有关系;比如说你最近念佛念得比较相应,然后你能够用上功,善念比较多,或者你行持了很殊胜的善法,它就会有很殊胜的善法功德,那么做梦的时候梦境都比较明亮,或者见到一些光明相,或者是莲花、或者是宫殿、或者是太阳、月亮……这都是我们的白业,或者是我们恶业清净了的相;如果是相反的,它就是一种迷雾的、黑咕隆咚的,或者是山上好像全部烧焦了一样的,或者梦到一些荒野的山洞什么的,这个都是我们恶业的一种显现。
那我们在临终的时候也是一样,临终的时候所显现出来的恶业有地狱相、恶鬼相、畜生道的相等等都有;所以人中阴的时候,他所受的这种痛苦,如果能够念佛的话,地狱相在阿弥陀佛的光明的照射下面,能够让地狱的景象变成青莲池。
最著名的公案就是张善和,他是杀牛的,临终的时候就见到地狱相现前了,然后好多的牛头人来向他索命,他非常的恐惧,就叫他的家人去找出家人,结果刚好他有这个福报,有师父来教他念佛,他就一只手拿着香,然后就在那念佛,一念呢,这个牛头人不见了,再一念地狱消失了,再一念佛来了,就往生了。
- 亲人、财产分离的痛苦
我们人一辈子就是眷恋亲人,或者为了争取财产,所有这些在临终的时候,他都会非常强烈地显现出来那一种要分离的痛苦,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什么都带不走,什么都要暂时分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没有佛法的熏习,没有真正的去训练过自己放下这些东西,那么在临终的时候,我们感受到永远的分离,那种痛苦是非常非常大的,就像是刀在绞自己的心一样的;那么这种痛苦,现在没死我们怎么感受呢?其实我们也经常会感受到的,比如我们今天丢了一大笔钱,然后你就会非常难受的,你如果不能够如理去思维,想到自己也许过去世,曾经偷盗过别人的钱,那么现在算是还账了,那你一定心里面很痛苦。如果临终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其实你的心里会更难受,就是对钱财你会放不下;像别人骗了你的钱、抢了你的钱,我们都会有嗔恨心的,因为你对钱财没有放下嘛,心情也是一样的。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出家很不容易,或者是人死了非常的难受纠结。特别是父母跟子女之间的这种难舍之心,就是怎么都放不下;就像我们出过家的师父们,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思维一下,就是看看我们当时出家的时候,对家人有没有执着,是不是真的能够放下,即使你出了家,还要经常地眷恋家里面,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呀,父母如果死了就悲伤的不得了,要去眷恋的话,其实也不算真正的出了家,就是现出家相,而心是在家的样子。
那么我们在家的菩萨,就更是要时常地检点我们自己,我们有时候要去做这样的观想:如果是家人这会儿就因为某种意外离开了我们,我们能不能够放得下?其实这个是很难的。
大家都知道海涛法师,他出家的经历很多人通过电视,他的自述有所了解,因为他出家的时候,他的妻子非常的爱他,他走到哪个道场,他妻子都追过去,而且因为他的妻子是很多道场的大施主,那些道场都不敢得罪他妻子,所以还不敢给他剃度,整得他到处都找不着地方剃头,后来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地方,偷摸地剃头,而且剃是咋剃的?他跟另外一个男众,他俩互相剃的,他给他剃、他给他剃,后来才找到师父,就说他们自己剃了,然后让人家来认他们做徒弟,那他都剃完了之后,他的妻子仍然来找他,而且跟他说:“只要你还没有受大戒,我还有机会,你一定不能受到大戒,因为我不会同意跟你签字离婚。”所以当时他心里面非常难受,一个就是他是非常地有想出家的这个心,因为他的母亲得癌症,他是对地藏菩萨发的愿,如果母亲能够好,他就出家,结果他母亲就奇迹般地好了,他发愿第二天就好了,所以他必须要出家,不然他母亲都保不住;但是同时他非常爱他的妻子,然后他的妻子又这么的纠缠,他们两个本来也就是说感情特别特别的深厚,所以他一方面要躲避,一方面心里面又很纠结,很难以割舍,这个过程非常的痛苦。
还有一个特别痛苦的就是他的小孩,是一个来历非凡的、善根十足的一个小孩子,一个儿子,才六岁大,是儿子鼓励他出家的,所以他对这个小孩子很执着,他以前很会挣钱,挣了很多钱,他说孩子好多辈子都可以花。他最后离开家的时候,他觉得把孩子都安排妥当了,他心里头也有一点能够放得下,而且这个小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很有男子汉气概,他说:“爸爸,你去吧,我会照顾妈妈的。”所以每天他都安慰他妈妈,他妈妈经常半夜三更地睡不着觉嘛,就醒,辗转反侧在那里哭泣,觉得很悲痛,这个儿子就会安慰他的母亲不要难过,然后他的母亲就稍微得到一些安慰,就是他们一家人都是特别互相地眷恋对方;但是因为这个因缘,他要走这一条出家的路,而且将来他会利益很多众生,所以大家心里头又非常明白,因为他们全家都是学佛的。
海涛法师后来依止印顺大和尚的时候,印顺大和尚给他很多磨练,其中一个就是要他观想他儿子被烧焦了,那个尸体摆在他的面前,这个对他来讲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因为他愿意把他出家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他的儿子,能够让他的儿子健康成长,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代高僧,结果他的导师却让他去做这种观想,那我们一般来讲,就觉得这个像是诅咒一样的,诅咒孩子遭到意外,被烧死了,而且尸体烧焦了,还摆到自己面前;他第一天根本没有办法去想,他在心里头拒绝去这么想,就枯坐了一天,但是第二天他就开始试着这样去观想,他虽然想出来了,但是他心里头很痛,而且就忍不住地在那里掉眼泪,心里面这种执着受到了很大的一种刺激,但是他明白他师父的用意,就是要他割舍这样的一种眷恋;因为在出家的时候不割舍,一个是你与道不相应,你在以后的修行当中,与出家法不相应,你很难真正地提升自己,还有一个就像如果我们自己在道上没有相应,你要去度众生,那就基本上是骗人,所以他的师父就是这种大悲心,让他做这样的一种修持,那最后他就努力地去观,到最后他就完全不难受了,能够观到他的孩子烧焦了摆在他面前,他也一点都不难受,就放下了这种执着,所以他后面的出家路才走的非常的好,才能够利益很多的众生。
那如果我们现在不过这一关的话,临终的时候其实那一关是过不去的,你平常就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放下的一种心,因为临终已经不是训练的时候了,那个时候的心力很弱,你平常执着什么,它就会随着这个习气自然而然地就去了,所以这个大家是要特别特别警惕的,这个是我们在实际送了很多人往生,看到他们活活地没有往生,死在轮回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哪怕是老修行,好多老修行就是在这上没注意,其它的都注意了,一天念多少万佛号注意了,跑多少个寺庙注意了,然后磕多少头也注意了,听多少经也注意了,就是这一个地方没注意,后来就死在这里。
憨山大师以前出家以后在五台山闭关,当时境界也非常好;他白天在外面看书,看到天黑了,因为他一直心没有动,他在天黑的时候仍然能够看书,就进入到一种等持的状态。有一次他的母亲要他回去,他就问自己说:“我回去行不行啊?”他就把家里面他的母亲还有其他的亲人,在那里一个一个拿来观想,想起他们的样子,然后他在观察自己的心,我想到我妈妈的时候、想到我爸爸的时候、想到我其他亲人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关照我的这些亲人,我一想到的时候呢,心会不会动?会不会纠结?会不会有一点发酸的、想哭的感觉?他这样一关照了以后就说:“不行,我还不能回去,功夫不到。”那第二次他又检查自己功夫够不够,再看一下妈妈、爸爸、家里的人一个个想,然后他心里头很平静,没有那种发酸的什么很大的执着的念头,他就说:“我现在可以回去了。”原来他母亲也是说:“你回来嘛,我们不会执着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难受。”就劝他回去;因为实际上他的母亲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修行人,结果憨山大师说:“不是你们要我回去,或者不要我回去,我要检点一下自己的功夫。”所以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方法。
你看古人在这些上面就是非常的看重,憨山大师跟他的母亲感情非常的深,小时候他的母亲把送到家的对岸,就是一条河流的对岸去上私塾,他想他的母亲啊,那时候八岁,他就旷课跑回来看母亲,结果母亲很生气,母亲说:“把你送过去上学,你却旷课,你这样以后怎么会有出息呢?”然后就把他抓起来扔到河里头去了,他不会游泳的,他的母亲很厉害的一个母亲,转身就走,根本不管他会不会淹死,就说:“与其你现在就这么得不争气,不如现在我就给你淹死算了。”结果他在那个水里面扑腾,后来还是他的外婆把他救上来的,他的母亲就给他撂到水里,头也不回就走了,心可够狠的;所以他后来从水里被救上来的时候,他特别特别地伤心,他当时就打定主意,从此再不回家了。
因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母亲用这样的方法来治他,就是要断他那个情执,就知道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是在感情上面太过像女人那么焦灼的话,以后很难有出息的;你成天就是在妈跟前转,是不是像那个小孩子要吃奶一样的,永远长不大呢?所以就冒着他被淹死的危险,给了他一次最大的刺激,也算是故意地装得这么无情,其实这个真是此处的无情胜有情;这个母亲是特别有智慧的、也是有胆量、有魄力的,所以后来他就赌气就再没回过家,我们都知道憨山大师儒家的功底也特别的深厚,都是源自于他母亲非常了不起,所以他后来出家以后也是不怎么回家的,他母亲有时候还是挺想念他,那时候再叫他回来,他已经那么多年在这个感情上面一再地在自己内心里面去用功,所以他就能够做到减轻这种执着,乃至于最后会放下它。
后来很有意思,他回去和他母亲有一个对话是特别有意思的,她说:“你从哪里来?”“从空中来。”他的母亲跟别人对答的,说他的儿子从空中来,最后要到哪去啊?又到空中去了,她不会问儿子具体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这个母亲应该说是一个菩萨母亲。他回家的时间好像非常少,就是回家过几次吧,两次还是三次;那次母亲给他好不容易请回去的时候,他们上山,上山干啥呢?本来是给老人家以前的坟扫一下墓,培培土什么的;当时因为他这个父母也都是挺特别的父母,就说干脆现在就把父母的坟坑都挖好,以后也不劳烦他回来了,然后他就在那挖,父母在旁边就看着,结果他挖着挖着突然说:“哎呀!干脆我把你们俩现在活埋得了,以后就不用我再回来一趟了。”当然这个是开玩笑的,但是敢给父母开这种玩笑,当然他的父母也不是一般人,所以大家都呵呵一乐,就是表示都对对方放下了这个执着。
我们对于眼前的亲人、财产、乃至于所有的事物,还有出家人会遇到一些跟自己很投缘的护法居士,或者同参道友,或者是我们的善知识;有一天我们要去参学的时候,或者要分离的时候会不会难受?这个难受我们要看,是因为感恩吗?如果我们带着这种感恩的心去修学、去参学的话那还挺好,但如果是因为舍不得,这个就是产生了情执;所以像今天妙舍在群里面说出关,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小的事情,就是从一间屋子到另外一间屋子而已,以前那间屋子叫做闭关房,现在自己这间屋子叫做寮房,还不是一回事,但是感觉大家的心动的很厉害,我也是要观察一下,我们好多菩萨说心里头挺不是滋味,好像是不是师父以后不给我们讲法了?或者是不是师父要舍弃我们?你看这些都叫做“非理作意”,谁告诉你这个学习会有变动,难道我们这种很有序的安排会就这样散坏吗?会做这样不负责任的事情吗?所以大家在这种时候可以检验一下,就是我们有情的成分在里面,有执着的成分在里面了;但是从另外一方面,大家可能也是出于对法的一种尊重,对法的一种好要,这个很好,是可以保持的。
以前有些祖师圆寂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就哭成一团,这个老和尚都是放得下的,老和尚就从棺材里面坐起来,说:“你们还算是我的弟子?跟世间人一样,你们不要这样。那你们这样吧,供七天斋,就是请外面的人吃饭,要哭哭个够、要吃也吃个够,以后就不要做世间相了。”那就做七天的斋会,做完了,老和尚又再次地就圆寂了;很多这个师徒之间,师父放下了,道业成就了,徒弟没放下,就会做这种世态;所以祖师骂他的徒弟:“你跟个俗人一样,人死了去了马上就会来的嘛,这个有什么?”那就是师父放下了,做徒弟的没有放下。
以前我们师父也总说:“我要死了、我要走了、我要怎么样的,你再来你只能在我坟上去哭了。”我们做弟子的想要请佛住世,就赶紧说:“师父,你不能走啊!怎么样的。”比如有时候有一些就会哭哭啼啼的,然后师父就说:“早去早来嘛,有什么好哭的,这个人生就像是睡醒一场觉一样的。”你看这个就是境界不一样。如果我们对于这个亲人,乃至于我们的善知识,有这种情上面难以割舍的状态,是跟道不相应的。如果是感恩,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特别是我们女众,因为学佛也比较的受益,有时候一说到她的师父就会哭,这个哭有时候是善根的表现,但是一直哭就不是好事情了,这就是有“情”,一定要注意。修行——“情生智隔”,情一生起来,智慧就被遮障了。我们在学《楞严经》的时候会知道:“纯想即飞,纯情即堕”,有情就是往下堕的,堕到地狱的是情最重的。所以那些天人他往上升的,他都是情比较的薄。好多世间人死的时候,周围的儿女哭成一片,家亲眷属哭得一塌糊涂,情执很重,这个只会把死的人弄得心烦意乱,最后因为这样一种难以割舍的痛苦而堕落恶道。
第五、爱别离苦
爱别离苦是我们人生当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感受,因为我们大家都有自己所爱的人,都特别的希望跟所爱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厮守在一起,这个大概就是所有人对于幸福的一种诠释了,很希望和你一起什么慢慢变老啊之类的,问题是还没有变老就必须要分离,这个确实是在现实当中存在的,那就不能忍受这样的一种苦。因为所谓的“爱”,就是世间的这种爱,或者我们普通人所定义的爱,它实际上是一种执着,是一种执取当中最执着的贪着,所以它是相伴着极大痛苦的,就是一旦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恐惧就产生了,并不是说你爱上一个人,你就幸福了,而是你爱上一个人之后,随之而来的痛苦就产生了,因为你就怕跟他分开,你一产生爱的时候,恐惧就同时产生。
所以佛经上说“由爱故生怖”,这个“怖”就是恐怖。我们其他的人要跟我们分开,我们觉得无所谓:“你走吧,你快点走吧。”但是如果说我们最爱的、最在乎的,我们一生的幸福都寄予他一身的,这个人要说离开我们,或者说要永远地离开我们,我们就受不了了,我们的世界要坍塌了。所以我们看这个世间的好多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乃自于诗歌,写得很多、最感人的就是所谓的“爱别离苦”。
苏轼就是他的妻子死了,他给妻子写的那个诗:“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原来小时候特别喜欢这些很凄凉的诗,现在看起来全是倒霉透了,全是爱别离苦,没有什么好在上面去把我们这个人生弄得非常的凄惨,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明道理,因为我们追求感情、追求幸福,结果我们是在追求痛苦,我们不知道,因为你一定会享到爱别离苦的滋味。
那么我们另外的一些比较浅一点的,比如说朋友之间、还有同学,或者一些比我们的亲情要淡一些的社会上的一些关系,我们要分开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要聚餐、要饯行、要喝酒啊,然后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喝得烂醉如泥,第二天头痛得要死,然后也没有办法去排解这样的一种情绪,所以别离的痛苦真是很难过的。
就像我们每一年春节,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春节全家团聚,或者中秋节的时候,也是属于“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但是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关系,或者是其他的关系不能够相聚,大家就“举头望明月,千里共婵娟”,就是在品味那一种爱别离的苦。
还有春节的时候千里走单骑,赶不上火车、买不到火车票了,春运嘛,然后就骑着摩托车千里地奔赴家里头,然后海吃海喝几天,大家在一起玩儿,通宵在一起,但是后面面临的就是又要再度分手。《红楼梦》里面探春远嫁的时候,唱的那一首凄惨的歌“奴去也”,“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唱尽了人间爱别离的苦,自古以来的这种体会都非常的深。
现在这种情况其实越来越多,以前古时候还不是特别多,是因为人员的流动没有那么频繁;随着现代社会的交通的发达,人去五湖四海都特别的容易,然后人也特别得浮躁,喜欢东奔西跑的;所以就像现在远离家乡去打工,这些学子所谓的有成就就是出国呀,把自己的父母搞成空巢老人,这都是面临着这种爱别离的苦。
你看那些农村的留守儿童,几年了没见过父母的面,成天站在村口,痴痴地望着汽车会经过的地方,总是幻想着父母能够回来看自己,老人也是不好意思表现得太过分,只有默默地把这一种爱别离的苦独自下咽;我们好多家长费了很多的心思培养自己的孩子,为的就是要出国留学,好像挺光荣,我们家有一个在国外,结果最后老人自己尝的是爱别离的苦;有好多孩子出国外以后就再不回来了,出国外大家觉得最洋的,很炫耀的就是出国以后拿了绿卡了、定居了,在那边结婚生仔了,就不回来了;这时候父母能够收到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在以前收到一个明信片,就会跟左邻右舍一直炫耀:“你看我孩子给我来消息了,或者是给我问候了。”其实是好可怜的。
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城市里的空巢老人,以前都说养儿防老,老人都喜欢承欢膝下的一种生活;但是现在由于大家都有远大志向、壮志凌云,都觉得必须要远走高飞,所以就造成了很多的爱别离苦。这个是没有办法,就是人有的又想爱,但是又为了利益,又要四处奔波,很难真的能够厮守在一起,过那一种简单、质朴、单调、乏味的生活,所以要这头要不了那头了,就只有一边在那些地方挣钱,所谓的发达,一方面忍受着一种爱别离苦;最多通过通讯,就是打打电话,包括微信、视频电话之类的来解决一下这些痛苦。
另外,现代家庭的分裂也是非常严重的,像离婚、婚外恋、离异、单亲家庭,种种的都是爱别离产生的一些因素,因为夫妻离婚的话,这个孩子会涉及到哪一方去抚养他,那么对于另外一方来讲,就会去受这个爱别离苦,因为孩子是双方的,孩子的感情世界里面,他是要有爸爸的爱、妈妈的爱才完整,跟哪一个另外的爱失去了都不完整,他都是要在心灵上受到很大的创伤,这种创伤会影响到他的一生,他的性格乃至于他将来的家庭和事业;分开的大人,其实也会承受这样的爱别离苦,所以我们看很多的婚姻,离完的婚还在产生纠纷,就是为了探视的问题,一方面要探视一方面不让去,或者去给他的探视制造种种的困难,因为两个离婚是由感情破裂了过后产生的怨恨,所以就互相制造障碍,这样又在爱别离苦上面撒一把盐,就更难受了。所以佛经上就讲“无爱亦无怖”,就是没有爱的话,就没有恐惧了;没有执着的话,就没有恐惧了。
我们真正爱一个人的话,在当下的时候好好地珍惜他就好了,以后就不要执着。你看蝴蝶在花上飞,或者是蜜蜂去采蜜的时候,“蝶恋花”是形容这种爱的场景,但是蝴蝶走的时候花不会哭的,然后蜜蜂走的时候花也不会哭,它们都很理解,这是一种自然。人因为有非理作意,他的这个执着劲儿在那儿,所以他就要承受这样的一种痛苦;这个苦也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感受这个爱别离苦,如果你没有一个训练,就是不去执着感情,那么这样的苦会要了你的命,会真正地令你堕落,因为它是一种贪执所产生的苦,然后就会堕落到恶鬼道,甚至严重的堕地狱道也有可能,或者堕畜生道。
以前我们看到过一个公案,一个修行得很好的老居士,那是旧社会,他有小妾,他很爱这个小妾,当时他往生的时候,佛已经都现前了,他修行还是有功夫,他不让这个小妾到他跟前儿来,他还是比较有理智,知道自己还是有点执着这个小妾吧,结果这个小妾就说:“怎么能够让我不送你最后一程呢?我不会妨碍你的,我是爱你的,我绝不会妨碍你。”然后他就大意了,他就同意了,结果等到佛都现前的时候,小妾拉着孩子,两个人一下就扑到他身上一顿痛哭,说:“你不能走啊,你走了我怎么办呢?我是最小的,他们会欺负我的,你回头看看你这个孩子呀,他这么小啊,他需要你啊!”完了,这么一哭,阿弥陀佛不见了,因为他的心全被哭乱了,他也感觉到心如刀割;这个时候他的妾趴在他的尸体上面,其实他的寿命已经到了,他想活也活不了了,这个时候他都断气了,然后他的小妾就抱住他的尸体,一顿痛哭,眼泪鼻涕都流到他脸上;他这个时候已经都断气了,但是他的神识没有走嘛,看到他的小妾哭成那样式儿的,他是非常疼爱这个小妾的,就是那一念的不舍,他立刻就变成了一只鼻涕虫,就钻到他小妾身上了,钻到她鼻子里头去了,因为她是趴着他的身上在那哭嘛,他仰头看,只能看她的鼻孔,所以他的意识一到那儿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只鼻涕虫,你爱你的小妾,你要跟她在一起,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他的小妾正是哭得眼泪鼻涕的时候,她就把鼻涕都擤到地上,一看有一只鼻涕虫,她觉得特别恶心,就想要用脚去踩,这时因为现场有一个出家师父,他是有禅定功夫的,他知道这一只鼻涕虫就是刚才那个念佛人,是他的神识,马上就转成这个畜生道的那个虫了,就告诉她“别踩!这是你丈夫。”哎呦,这个小妾是怎么都不相信啊:“我丈夫在这躺着呢!”因为她不明白转世轮回的道理嘛,然后这个出家人马上就念咒加持,加持这条虫,后来超度没超度不记得了,但是前面这个就是爱别离苦。
所以我们平常如果你家里头的人,跟你感情非常好的,你俩要别离,或者有时候闹别扭,你内心感觉到很痛苦,你一定在这个时候要观修爱别离苦,你要想到:“万一我临终的时候碰上这个场面,碰上这样的情景,我怎么办?我现在就要把他放下。”你一定要在平时的时候训练,要不然你看功夫那么好的,佛都现前了,结果咋样?你禁不住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马上你就乱了,这就坏了自己的往生的大事了。
第六种苦、怨憎会苦。
怨憎会刚好跟爱别离是一对的,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不愿意舍离,这个怨憎会刚好就是最讨厌的,怨敌、仇人,却偏偏要在一起。爱别离是说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怨憎会苦,却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们很多时候看电影电视作品,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是说恨人家恨一辈子,想个方法要把对方干掉,就是一直住在嗔恨心里面,众生对于怨恨的执着也是很深的,跟爱是一样的深,因为那是一回事嘛。
我们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们生活当中,你往你周围看,你的亲人或者同事,总有一个是你不愿意见到的,或者说他不愿意见你,一见到就难受,有些当然就是很严重的,就是要拼死拼命了,这样的实际上都是怨憎会;特别我们有的本来结婚之前感情好像是特别特别好,然后才想到会结婚嘛,结果一结婚过后才发现是怨憎会,住在一个房屋下面,睡在一张床上,同床共枕却是仇深似海。
以前大安法师讲过一个案例,那个妻子成天在枕头下面放一把剪刀,因为这个丈夫长期患有失眠,睡不着,最后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就问他为什么睡不着,在想什么?他说:“我确实没办法睡,我的妻子在枕头下面放一把剪刀,你说我咋睡嘛?我啥时候如果突然半夜的时候,就被她一剪刀给扎死了,或者剪掉我身体的某一种器官,那我怎么办?所以我长期焦虑睡不着觉。”这个是最恐怖的,就是因缘要结合到一起,然后来算这个账,这个是最痛苦的怨憎会。
以前工作的关系,我们每一年所接触到的案件,上千件的都是离婚案,离婚案都是非常突出的怨憎会;每一次他们来立案的时候,他们会诉说自己的先生,或者妻子有多么得坏,坏到头上长疮、脚下流脓,根本没有办法跟这个人在一起相处;那个时候妙舍都会问他:“他就没有一点优点吗?你可不可以给我列举他一个优点?”但是很多时候他们都会说:“他没有一个优点,他确实是坏透了,这个人非常非常的坏。”然后妙舍就会问他:“那你当时是不是自己跟他结婚的,还是人家强迫的呢?”一般他们都会说是自愿的,那我说:“他就是这样一种头上长疮、脚下流脓的坏透了的人,你当初是神经病还是眼睛瞎了,你为什么会跟他结婚呢?”每次一问他们就想到这个法官太讨厌了,为什么要这么把人套在圈套里面来挖苦?以前说话挺损的,是吧?就是说我们当仇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完全被仇恨障蔽了眼睛,看不到对方的一点优点,只看到缺点,恨不得置他于死地;所以当初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这个时候只是变成了要杀死他的一个原因了。所以人真是很荒唐的一种动物,就是结怨。
还有一些人恨一个人恨一辈子,其实被恨的那个人完全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最冤枉的,到他要死的时候表露出来说:“我恨了他一辈子。”结果对方说:“啊,我咋都不知道呢?”所以这种情况这个恨的人是特别愚痴的,因为他会为自己的仇恨付出代价的。
那么在工作单位上,我们也会发现经常有竞争对手,你也会非常地讨厌他;刚好有可能他是你坐办公室对面的那个人,天天碰面,然后你们可能很多的业绩什么的,都有得一拼,很多时候你都败在他手下,所以这个真是觉得“即生亮、何生瑜”,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他们也是怨憎会。
所以在工作单位上,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发现有自己的死对头,这个都是过去世结的怨,碰在一起了,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开的,所以“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要来算这笔账,你现在就是避开了,在以后的将来,还是会因为这样的业感会再在一起来算账。
所以我们看到好多忍受不了这种怨憎会,说我实在是受不了这个人,最后就采取逃避的方法避开,避开不是解决的办法,因为他们之间的账还没算完呢,所以以后还会有后遗症,还会有且听下回分解,就是另外的江湖故事了。
所以我们如果碰到怨憎会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过去我们所结的怨,在现世要跟他解决掉,要化干戈为玉帛,要去把内心的仇恨化解,他对你的一切的伤害,你要接受,要欢喜感恩,有这样的机会来酬偿业报,你要不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恐怖的,跟这个爱别离一样的恐怖,因为在你临终的时候,你就会一直恨,你这个时候不会想到阿弥陀佛,你会一直去恨的。
我们上次给大家举那个例子,妙舍亲眼所见的,一个念佛团的骨干,每天念三万佛号,各个助念都参加,但是一个人把四个儿子带大的,这么一个年轻就离婚、一直都单身的、一个强悍的女人,结果临终死活都不往生,一口气就是不断,因为她恨她的先生恨了一辈子,就是这个怨憎会嘛。两个人因缘不好,在一起就是打架,在一起就是干仗,就只有离,但是离之后又恨了一辈子,所以她就是不愿意往生,四个儿子都跟她念佛,跪在地上咣咣磕头,求她:“妈,你快点往生吧。”就是不走,也不放下这个仇恨,师父劝也没有用,所以这个怨憎会我们一定要慎重的对待。
在这个世间,不会都是我们爱的人在周围的,怨憎会很多的,因为我们自己宿世可能结怨都很多,妙舍就是这样的,我的人生碰到很多的怨憎会,很难受,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要解决,每一个都必须去面对,这是修行的好机会,可以修忍辱、可以修慈悲、可以修包容、可以修观一切如幻,可以用佛法来超越,要不然按世间法的话,就是跟他干、跟他斗,卧薪尝胆也要报了这个仇,上山学艺下山杀贼,这都是普通人用的方法,那我们修行人不能这样,特别是我们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你在现在你就要开始检点,把你的亲朋好友名单拉出来,有没有怨憎会的,这个是重点名单,如果有,你在今生一定想办法解决你内心的这个疙瘩,主动地去示好,主动地去和解,或者在内心里面跟他求忏悔、回向,种种的方式要把这个冤结化开;如果实在化不开的话,至少你这边要化开,你内心里面要过得去,他不放过你,那是他的事情,你走得脱以后就有办法来度他,你要走不脱,你们将来还会再见面,还会互相砍杀的。
- 求不得苦。
求不得苦,也是人生当中非常非常明显的一种苦。我们看生出来的小孩子要吃奶,他的母亲如果像现在很多妈妈没有奶,这个小孩子小嘴一咧就哇哇哭起来,这就是人生最初的求不得苦;再长大一点,看到玩具、糖果想吃父母不给,我曾经在幼儿园门口看到一个小孩子,想要买一个玩具,他的母亲不给他买,他就抱着母亲大腿使劲喊、使劲哭,在那儿嚎,结果这个母亲很生气,就迈开腿往前走,就不管他,然后他就抱着母亲的腿在地上拖,他们拖了好几米远,当时那个孩子因为很难受、很疼,就嚎,满大街的人都看着这个母子两个,但是我当时看着心里头难受是什么呢?就是人的这个苦,这个求不得苦,这么小的时候,就表现得这么淋漓尽致,那么在将来长大,他不是糖果、不是玩具了,会是一些大人的玩具,手机、好一点的工作、女朋友、男朋友、地位、权势、金钱……是这些大玩具了,那求不得的时候还是会那么苦的,特别特别的苦。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这种好要和追求,有很多人在事业上面追求一辈子,怀才不遇,遇不到伯乐,所以这个也是求不得苦,没有办法崭露才华、崭露头角,一生都郁郁不得志;有的人一生都希望追求一个灰姑娘,或者一个白马王子,在感情上面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满足,但是往往都是属于单相思,剃头挑子一边热,你爱别人,别人看不上你,哎呀,那个也是很苦的,最后眼睁睁的看到人家结婚了,但是新娘不是你,或者新郎也不是你,很苦。
包括现在有些人,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是也没有办法能够实现;以前有一部电影叫做《甲方乙方》,它就是写的这一种求不得苦的人,有些人出点子帮他们解决,建立一个公司,专门为满足你一个愿望,这些人当然是要给这个公司付钱的,最后这个公司就会出很多主意来帮你满足这个愿望,来解决你这个所谓的求不得苦,其实我们明明都知道那是属于人造的,但是大家觉得这样也可以,因为人对外界的渴求,永远处于一种饥渴的状态,这是一种对于我们自性迷失过后产生的贫乏的心态,是非常可怜的。
那么世间都说,“人不求人一般高”,你要是一开始求人,你就低人一等,马上你的自尊、尊严都会受到迫害,所以人能够不求的话就会不苦,但是很难不求,我们的欲望太多了,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掉在求不得苦里面,俗话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世间的君子都是讲究这个的,一有求那个心就不正了。
所以无求、无欲则刚,有欲就刚不起来了,就要委屈我们的自性、委屈我们自己,就活得非常下贱,真的,人在有求的时候,特别是求世间的名誉、地位、感情、事业、种种的物质上的享受,这个时候人是很下贱的,你践踏了你的灵魂,你的高贵的品质;就像我们说的感情,你要低三下四的去讨好人家,给人家下跪也好、表白也好,可惜人家看不上你。
名誉也是,为了获得名誉,有些人真是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出恶名,就是只要出名就好,然后就制造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甚至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些恶的名声,就是一些耸人听闻的事情,就为了得名;还有为了获得地位,自己牺牲很大,为了爬上那个位置,然后也做出了很多不择手段的事情,残害自己也残害其他的人,乃至于将来就要受很重的果报。
求一样东西是这样的,现在有些人为了得到一种稀奇的东西,然后就花高的价钱,或者找人或者钻天立地去求,其实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原来看那个“非洲之星”,就是世界上所谓最大的一颗钻石,为了这颗钻石,很多人失去了生命,其实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非洲之星”扔到海里去了,这个人很厉害,他就是突破了自己内心的这一种占有的心、求取的心,他就获得了一种真正的安稳。
所以就像我们要求一个永恒,求永恒也很苦,为什么?因为世间的无常是随时随地存在的,你要想保持一个什么状态,那你就会发现那是保不住的,情也是保不住的,金钱也保不住,今天姓张,明天就会姓李,名誉地位更是保不住了,张三才登台唱完戏,李四又上去了,就是走马观花,这个人生没有一件事情是能够稳定下来,能够真的死死地拽住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求不得苦上面,一定要好好地观照我们自己。
你看看你的苦,有很多都是来自于有所求,而且你不是求的解脱,我们可能说在所有的求不得苦里面,求解脱所产生的苦,它是有价值的苦,求解脱是对的。
以前妙舍在出家的时候,就曾经产生很大的迷惑,我说我们世间已经很苦了,我才来发心出家求解脱,我发现发心出家这个过程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也年纪大了,然后出家,人家都不愿意要年纪大的,说习气重,然后又干不了什么多重的活了,发展前途也不大了,用你几年你差不多就是老太婆,该求往生了;自己已经把后路都断绝了,婚也离了,工作也辞了,净身出户,一分钱都没有,跑来出家,这个时候别人又不要你,你真的就像是大姑娘急于出嫁,又嫁不出去的,完全没有尊严的感觉,是很痛苦的一个经历;因为以前觉得在家自己挺风光的,经常觉得是别人要求我,不是我要求别人,那个时候真是所有尊严扫地,所有的价值扫地,一文不值,所以当时就说:“为什么我现在是变成就是在求一个出家?这个出家也成为一种求不得苦了。”所以当时就觉得我干脆不求了吧;包括我们出家以后求戒,也得受很多的磨练,但是这个后来想明白,这是为了解脱,都是值得的;因为这样一种你感觉到毫无尊严,或者颜面扫地,它是破除你的我执;因为它不是说我们要获取世间的那些五蕴六尘,这是有价值的;乃至于菩提是要去求的,乃至于往生是要去求的,这是可以去求。
所以什么能求什么不能求,我们心里面是一定要明白,不要陷入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佛系”,九零后佛系,什么都是随缘呐,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情,就好像安于现状,一切随便,因为现在大家都会感受到在这个残缺的世界,我们要想求,我们就必定苦,所以我们就不求,什么事情我们都随便了,那就这样吧,好像看起来也是挺自在潇洒,但是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其实我们的人生要努力,要真正的善用这个人生,跟这个去求什么,这是两个概念。我们应该说是善用人生,但是我们不强求什么结果,而不是变成一个对人生不负责任,什么时候都提不起兴趣,无所谓,怎么样都可以,这个不是佛法的精神,所以现在有好多高僧大德,包括学诚大和尚都出来证明,这个佛系的思想不是佛法的思想,而是打着佛法的旗号,其实就是我们人心在规避求不得苦的时候的一种自我疗愈的所谓的药,但这个药疗不了求不得苦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比如修行当中也要有辨别,我们求解脱,这才是真的对。当我们有时候求功夫,那功夫是不是解脱?我们求念佛的数量,或者求自己的境界:“我最近都没有什么好境界啊,我以前还蛮有境界的。”就拼命地去用功来求这个境界,其实这种可不是求解脱,大家要把它分开,“解脱”就是不束缚于一切的有为法,所以其实这里面就不会有苦了,所以我们很多东西要辨析。
现在看最后一种苦——五蕴炽盛苦。
五蕴就是我们这个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虚妄的身心,它是念念在迁流变化的过程当中;前面的这种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它都是聚合在我们这个五蕴的身心来感受的,那么我们这种五蕴身、色身,它也是迁流变化的,念念都在变化,发展起来以后,五蕴炽盛苦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规律,它就是一种无常相,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不安稳性的一种表现,这个五蕴炽盛苦的不安稳性,表现在色身上面有老苦、有病苦、死苦,那么在受、想、行、识方面表现出来就是爱别离、怨憎会这些苦,前面的老苦、病苦、死苦,这里面都有的,所以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受罪的载体;我们这个身体、报身,也叫做报身庄严,这个庄严就是你用各种受苦来展现这个生命的庄严,展现佛性的庄严,受苦也是佛性的一种展现,因为你没有善用佛性嘛,你把佛性都用到那边去了,所以它也是佛性的一种体现的。
人道的诸苦就是这八个方面。我们怎么样能够如理地观修人道的诸苦呢?现在我们要开始进行观修人道诸苦,前面是一个引导,世间有八苦,下面我们要进行具体的那一道苦的观修;比如说生相的五苦,生相的五苦是从五个方面展开的,有时候你为什么不能感受到苦呢?比如说这个生苦它有五个相状。
第一、众苦所随,就是后面的其他的苦,是因为生这个事实而带来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生也没有病,所以后面的苦都没有,就不会受,它叫做“众苦所随”。
第二、粗重所随。三界里面所有的粗重的烦恼,就是因为烦恼它还有微细的嘛,这些粗重的烦恼,都会随着我们的生而生起来,它非常的粗重,心不调柔,不自在;所以我们有时候看一个苦恼的众生,就会觉得他非常的粗重,他的性格呀、当时的情绪反应啊,都是非常粗重的,他不是那种调和的、自在的、安详的,这就是因为我们有生过后,这些粗重的烦恼都会紧紧地相随。
第三、众苦所依。生为一切苦的所依,因有生故衰老病死等等都由它而起,所以我们就要知道了,为什么要求无生呢?因为有生,苦马上就来了,是一切苦的所依。
第四、烦恼所依。只要是我们一个有情众生生出来以后,对于可爱的境就会生爱,对不可爱的境就会起嗔恨,对于到底爱不爱的中间的那种境就会生愚痴心,由于这种因缘,所以身心经常是昏荡的,一会儿爱、一会儿恨、一会儿迷迷糊糊的,它不能够寂静安稳,就产生非常多的烦恼,由贪嗔痴的烦恼所引起的,就是因为有这个生过后就开始了。
第五、不随所欲。就是不得自在,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你有了这个身,生出来过后,你没生出来……比如说我们死完了之后,在中阴的时候,你还可以有五种神通,还可以到处乱跑。但是你一旦生出过后,就你肉噜噜的这么个小身体,哪也去不了了,什么事儿做不成了,一个小婴儿,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要人家把屎、把尿、给你喂奶,成天傻呵呵的,除了吃就是睡,然后就是拉,一点都不得自在,我们这个身心经常不能够和谐统一,你看那个神足通就是动一个念,身体马上就到那个地方,就是他的身和心是高度和谐统一的。
就像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身体是光明之身、清虚之体,是光和空的一个合体,它没有滞碍,你想到哪儿瞬间就去了,但是我们这个色身生出来过后,它是离别法故,离别法就是你的身体和心经常是分离的,你的心想干嘛,你的身体做不到,所以它特别不得自在,会生出很多的身心分离产生的痛苦;而且“死为边际,生者皆死”,就是寿命死为生的边际,他有穷尽的时候,这个是最粗重的,“死为终极”,就是死这个事情是我们一切事情的终点,这种分离是必定要去受的,就是你想不死也不可能,这就是生苦的五种相状,我们要从这个上面来思维。
下面是老苦的五种相状。
第一、色力衰退。皮肤会发生皱纹,年轻的女孩子都特别爱惜自己的皮肤,希望光洁、没有皱纹,所以有的会做一些美容的按摩,都是想把那个已经生起来的皱纹给按没了,或者是做一些什么拉皮手术,那手术其实蛮恐怖的,它会给你的皮肤割开,然后把它剥下来,再拉直了,让那些皱纹都没有,然后再在那个割开的地方再缝合,其实很恐怖的,为的就是让你那几条鱼尾纹看不出来而已,但是做完这种手术的人,脸紧绷绷的,笑都不敢张大嘴,怕皮肤裂开了,但是始终最后还是要长皱纹的,不仅要长皱纹、还要长老年斑,然后还要暗淡失色,头发会从花白再变成白,种种的可爱相都会消失,衰老相会现出来,牙齿会掉,盛色都会衰退的;所以年轻人怎么看都好看,少年怎么看都鲜嫩,但是到了中年老年的时候,怎么看都是衰退,所以这就是老苦的一种。
第二、气力衰退。气力衰退就是我们这种操作能力、抵抗力、办事情的能力,挑担子、走路、拿东西啊,这些都不行了,乃至于我们的思维能力都不行了,想啥想不明白,记啥记不住,经常是记到前面忘后面的这一种,吃东西也吃不了了,咬东西咬不动了,只能看着别人吃。
第三、诸根衰退。就是我们的眼睛会得老花眼,耳朵渐渐听力丧失,耳聋、耳背,身体原来倍儿直溜的,现在却是佝下了你的腰,站不直了,身材就不好了,看起来像一把干柴一样,身体羸弱,那么我们的意根也没有那么敏捷,诸根都衰退。
第四、所受用的境界衰退。我们为什么觉得生命好像有时候挺快乐的,就是因为我们有受用,我们通过六根去攫取外境,然后得到的一种感受,领纳在心,我们觉得这个挺美的,但是随着你的老苦现前,以前吃的东西现在没有能力吃了,你吃进去,消化不了了;以前听音乐,很喜欢听摇滚乐rock and roll,现在你一听那摇滚乐就觉得烦,你觉得你的心脏快受不了了,咚咚咚咚,哎呀,就想安静一点儿;以前觉得那种情意缠绵,哎呀,简直听得你眼泪长流,现在你一听觉得难受死了,得了吧,就是再没心情去听那样的酸得掉牙的东西了;还有好多,比如我们以前喜欢看一些很漂亮的东西,有一些以前觉得会给我们带来兴奋感的东西,现在都觉得没什么意思,这个不是说东西的本身没有意思了,而是我们所受用的境界在衰退,没有以前那种享受的感觉了,很多时候就反而更喜欢比较平淡,那种没什么兴奋的感觉。
第五、数量衰退。因为过一天少一天,“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的寿量只有往下减的,年轻的时候小孩子最喜欢干什么?过生日、开party,然后掐着指头算:“我啥时候才能长大呀?妈妈我长大了,可不可以穿你的高跟鞋呢?”结果上一点年纪,特别到老年的时候,最怕就是过生日,然后别人要是问你的年龄,总是遮遮掩掩的:“我还不是很大,我差不多就是只有二十四吧,不过是公岁。”
以前我们在大乘寺的时候在客堂,因为来夏安居的师父们必须有一个年龄的规定,年龄太大的不接受;有一次来了一个师父,一看就是年龄比较大了,但是问他的时候他说:“我不大,我就是五十多一点儿。”然后我们就问他到底五十几呀?他磨蹭了半天才说:“五十八”,给我们乐的,我们说:“五十多一点儿?你都快到六十了,还五十多一点呢。”就是一个人老的时候,他很怕他会因为老受一些限制,比如不让他参加学习,包括我们现在有些工作有限制,包括我们出家年龄大了人家不要你,你都觉得心里面特别自卑、哀伤,因为这个你没有办法逆转,所以有时候他们会在年龄上掩盖、作假。
年轻的时候想的都是朝阳升起、草原、鲜花,无量广阔的天地可以去遨游,从来没有觉得坟墓、太平间,或者火葬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年纪一大,一看到那个东西就会想到自己,人家来兜售公墓,都想是不是自己要买一个?人潜意识里面实际上都会对于年龄有一种敏感,有一种自然的恐惧,知道自己身心上的这种衰老,就是表示自己离他不愿意面对的那个越来越近了。
记得妙舍还在很小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跟妹妹两个,我们两个都认为人生一旦过了十七岁就应该自杀,是不是很极端?我们就觉得人老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们当时看到那些老人的苦相,都很恐惧。因为那时候妹妹比我小一岁,大概她十五岁,我十六岁的样子,我们就觉得太恐怖了,我们两个马上就要到十七岁了,到了十七岁以后,我们不想活了,我们觉得到了人生最靓丽的时候,就应该去死;以后的那种衰老,我们不能忍受,以后的那种被人家遗弃,被人家嫌弃我们忍受不了。
但是现在一看:十七岁过去了,二十七岁过去了,三十七岁过去了,迎来了四十七岁,还活着,还在被迫地感受这个老苦,以前自己最不愿意面对的,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水就漫到脖子颈了,黄土就埋到胸口了,这个也是必须要感受的;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好不容易活到现在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所以年轻时候有自杀倾向,后来通过学习佛法和生命不停地自我成长,突破了这个心理障碍,就是老苦等着你呢,慢慢来吧,所以老苦我们是很容易观察到的。
妙舍现在特别感觉到气力的衰退非常严重,以前总觉得我劳累过度了,休息一下就好了,或者我闭个关就好了,曾经说我闭完关,肯定气力就会恢复了,其实这个是很愚痴的,是自己没有正视在衰老的这个现象,而是把它当成了一种暂时的现象,总觉得我会恢复到以前的体力,总在想以前的时候,就是说“想我年轻的时候如何如何”,但人已经老了,就不可能再恢复了;
通过这次闭关,我也严重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比如我拜佛,当时觉得身体还挺受益的、挺灵活的,或者我通过打坐、调息、注意饮食,结果体力差不多还是这样,说话超过两个小时,就会觉得要说不出话了,所以就是很深刻地认识到这是老了,这不是说暂时的累,这是无法逆转的。所以就只有去接受,去接受这样一种老苦。
病苦也有五相。
第一、身性变坏,“性”就是性别的“性”,“身体”的“身”,“身性”,是我们的四大,地、水、火、风的乖违,就是它们不听话了。地、水、火、风就像四条蛇一样,我们养的四条蛇,你给它养得再好,它有时候不高兴就咬你一口,就是我们出现了跟它原来那个样子,和小时候的样子不一样了,这个身性开始变坏了,麻木了、僵硬了、不听使唤了,关节本来是很灵活的,现在不能活动啦,这种特性不是它原来那个样子,就是它变坏了,这是病苦。
第二、忧苦增多。因为生病就会带来无限的忧虑,就是我们看生病的人,没几个说欢天喜地的生病的,唉声叹气呀!一个是身体的这种病痛、痛苦,这儿疼那儿疼,这不舒服那儿不舒服,生活也不方便,饮食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又担心会花很多钱,又怕死,怕治不好,然后又从这个医院到那个医院之间辗转反侧地换医院、换医生……所以有很多的忧苦;然后吃药又过敏了,用那个药又被毒害了,所以说即使是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这个忧苦都特别的多。这是我们一般凡夫生病无法避免的,在现在这个社会,病苦是很普遍的,病苦所带来的忧苦,那就更普遍了。
以前有一些古人是比较厉害的,我们知道关公刮骨疗伤。这边还在下棋,没打麻药,就是挺厉害的,他有定力。然后有一些修行得好的人,他可以实现身心的分离,你看好多那些高僧大德,他们住院的时候,那个医生护士都特别的吃惊,按照他们的病情来讲,他们应该很痛苦,嗷嗷叫唤才对,但是实际上他们很淡定,还有他基本上看不出什么痛苦,他也不用什么吗啡、镇定剂来止痛,这是为什么呢?是他有比较深的禅定的功夫,所以可以把这个病苦所带来的忧苦给克服掉。
我们念佛的人,特别是信心非常好,跟阿弥陀佛能够感通,又是非常欢喜地想要生到极乐世界去的,那么临终的四大分离的痛苦是没有的,本来一般四大分离的痛苦是非常强烈的、是难以忍受的,但是因为阿弥陀佛现前加持,所以这种痛苦是没有的,不是通过中阴身,是活着的时候,就直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里头了;所以我们很多人生病过后,他很怕念佛,好像念佛是让他去死,其实根本不是,你要是真的能够跟阿弥陀佛感通,你那个病苦会减轻很多的,我们越是抗拒这个病苦,由于抗拒所带来的恐惧,会增加这个痛苦,还会增加苦的感受,如果我们是一个接纳的心,一个仰靠阿弥陀佛的心,那么这个身心是调柔的,最后这个病苦所产生的忧苦,它就会很大程度地减轻,甚至完全感受不到。
因为妙舍就遇到过不止一个这样的念佛人,真是念得很好,对阿弥陀佛很有信心,真是叫全身靠倒,所以他们虽然生病了,但是他没有多少病苦,他不觉得难受,走的时候也走得特别的好,所以我们平常生病的时候要提起正念,仰靠阿弥陀佛。
以前妙舍有一个叔叔,他得的是肺癌,就是因为在病苦的时候,他拼命地念佛,而现前见到了佛,他是因为在输氧过程中氧气没有了,当时身边没有看护的人,然后他一下就憋气了,一憋气满脸就憋得青紫青紫,人马上就要窒息而死了,他就伸手去按那个叫护士的铃,但是还没按到那个铃的时候,他的手就无力了,就伸不过去,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办法了,他就想起平常我们劝他念佛,他平常不愿意念,他怕死,那个时候他没办法就拼命念,念念念,一下他就看到阿弥陀佛金光闪闪的朝他走过来,虽然他看到的佛像比较小,好像就一巴掌高,但是就在他见到佛像的一瞬间,他觉得因为极度缺氧,他那个胸好像有很重的东西压着的,那一种窒息感一下就松开了,然后就恢复了正常的呼吸,这个时候他的看护人就赶过来了,赶过来之后一下发现氧气没有了,而且都停了好久了,吓坏了,赶紧让护士来换,但是后来就问他,说你刚才感觉怎么样?他就说:“你们都不在,然后我按铃铛,我按不着,我就只有拼命念佛,结果我见到阿弥陀佛那一瞬间,我所有的不舒服都消失了,所以我一直都感觉挺舒服的。”就因为他见过这一次,在病苦当中,他是全身靠倒了阿弥陀佛了,后来他临终的时候,他是被急救,又电击,又整这个整那个整得很惨的,死的时候那样子很吓人,但是因为他体验过一次佛现前,所以我们去给他开示的时候,他很快相就转了,从一个恶道相非常快地转了,就是首先他眼睛自己就闭上了,我们没有去动过他,后来大张的嘴就闭上了,后来助念三天还满面笑容,而且两腮就像打了腮红一样红彤彤的,样子特别好,这个就是说他在生病的时候,曾经因为念佛而感通了佛,所以得到这种信心,乃至于解决了他的生死问题。
第三、对于可意境不喜受用。可意境就是我们喜欢的,符合我们心意的;我们平常喜欢吃的东西啦,我们生病了吃不了了,我们经常生病的时候,比如说你感冒了,一看到那个油腻的东西就觉得特别难受,平常喜欢吃的那个时候就不喜欢吃了。我们如果是摔跤了,腿摔断了,用石膏绑住,你特别不习惯,但是不习惯也得习惯,你还得一直把它绑到你的腿长好了、骨头长好了为止,这种不可爱乐的事情你都必须去做。
第四、于不可意境非其所欲强受用故。就是你特别不喜欢的那些事情,不是你想要的,但是因为生病的缘故,你必须被强迫去受用,比如有了病就要去吃药,谁喜欢吃药啊?就要去打针,就要去挨手术刀,谁喜欢呢?你还得拿那钱让人给你噶一刀,这个是治病,非这样做不可的,所以这些违逆你的心情的事情,你都必须去做。像昨天星海发了一个他做胃镜的视频,小死了一回,那个很痛苦的,我看着很同情、很怜悯,还得你自己给人家交钱,让人家给你做那种事情。
第五、能令命根速离坏故。就是我们生病的时候,生病的这个身体,我们的命根,大家知道命根有三个面的含义,就是识、寿、暖。识就是神识,寿是我们的寿量,暖是我们身体的热度,它来源于我们的命根,如果这个人的命根断了、死了,他很快就会生蛆、发臭的,那我们活着的人,为什么身体不会生蛆发臭呢?我们因为有命根的摄受,这个识是第八意识,寿就是我们的寿命,那这个暖就是温度能够保持这个温度,就是表示命根在起作用,这个属于唯识里面的叫做“心不相应行法”。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生重病了,治不了了,就知道我们的命根很快就要舍离身体,就要断坏,趋于死亡,这个时候内心就会发出一种很大的悲哀,一种很痛苦的感觉,就是不愿意舍离、不愿意死,命根要坏了,不愿意死也得死,这个就是病苦的第五种相。
这五种相我们修净土的应该要知道,我们这个业报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他是要扔下的,从病苦的五相来看,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身性不会变坏,没有忧愁苦恼,你喜欢什么就会显现什么,中间没有遮障,你不愿意见到的东西,不想要的指定没有,你吃完了饭你不想要的,它马上就走了,都不用刷碗,而且命根永远不会散坏,所以我们这个色身应该扔掉就扔掉吧,还那么舍不得,赶紧去获得那个紫磨真金色身。
下面看死苦,它也有五相。
第一、离别所爱盛财宝故。就是他一辈子所挣的这些钱财拿不走了,离别所爱,盛财宝故。由于死的时候舍离自己一生辛辛苦苦去谋营、去追求、去积聚、去守护的丰盛的财产宝物,那心如刀割,要放下了很难受。
第二、离别所爱盛朋友故。许多知交、善友,一生得到他们的协助,一生生活得其乐融融,成就了自己的知识、事业,情深意长,死的时候永舍悲痛,特别特别难受!
第三、离别所爱盛眷属故。至亲至爱的父母、妻子、儿女在团聚的时候,那种无限的欢乐、天伦之乐,在生的时候不愿意暂时地离开,死的时候却要永远地舍离,这是痛彻心腹,所以人生如果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再恩爱的眷属都是悲剧,死的时候的这种别离,爱得越深,别离的时候越苦,那是苦得没有办法。
大家熟知的台湾的女作家三毛,她跟她的先生,先生是荷兰人,比她小六岁,他们两个感情特别深厚;因为荷西从事于潜水这个职业,有一次潜水当中,就永远地葬身大海了,后来尸体被找回来之后,已经都腐烂,都开始膨胀了,是比较恐怖的,但是由于三毛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而且她非常的浪漫,她就一定要跟这个死尸待在一起,而且她手要握着这个尸体,就在那里遣开所有的人,她要单独跟他在一起待着,她就在那里肯定是肝肠寸断了,所以后来因为她这种肝肠寸断,这个尸体发生了一个很特别的变化,因为死了好多天,已经开始腐烂的人,是没有血液循环这种现象的,但是当时她在那边痛哭的时候,这个尸体从他的七窍里面流出了鲜血。
荷西是一个外国人,他是不远千里地过来追女朋友,后来才把三毛追到手的,他也是特别地疼爱三毛,所以说他虽然死了那么久了,尸体都腐烂了,他的神识却在感受着这个死苦的爱别离,居然就是七窍流血啊!后来三毛一直在追问这个事情的答案,在佛法里面讲得是很清楚的,后来她没过多久就自杀身亡,自己用丝袜吊死在卫生间,就是忍受不了这种“离别所爱盛眷属”。
第四、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的忧苦。因为死的时候会四大分离,众苦交加,所以忧悲痛苦到这个时候是最重的。
第五、离别所爱盛自身故。就是我们人活这一辈子都是为了这个身体,这个色身,最后这个色身它不给我们使用了,就是带来的四大分离的这种巨苦。
死苦的五相就是这些。今天就学到这里,一起来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并以此功德回向给上世下行老和尚,愿老和尚慈悲不舍众生,早日乘愿再来广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