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92

第五十三集:意乐约守感恩祈祷

首先,我们一如既往礼请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一节课我们今天继续。

常观自心守护约定,意乐而行建立信德

安居很快就圆满了,时间一节一节地过去了。我们在共同修学过程中,能不能把佛法用在日常生活中,用在每一时每一事的因因果果中?这是我们学习佛法得力不得力、相应不相应的重要的自我测试。要是学习法则而不实践,徒增学问,会给我们增加一些不对称果报的心里感知,可能会生诸多不对称的烦恼。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佛法不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心觉悟世间的常行善巧。这样我们不会过分地在心外求法,或者要知道个什么、学习个什么,而是常观自心。

我们学过心经,知道观自在菩萨常观自心所行、自心所用、自心相如何——这样我们能从根本上接触与学习佛法,就是从心地上学习实践佛法。要不然学的东西就变成知识,然后变成谈资,所谓谈资性的佛法,会给我们带来负累。善作谈资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自大与骄慢,不善谈资的人暗自努力,那样佛法离我们现行越来越远。你说得到、行不到、心不到,言说就与作为背道而驰。一旦言说与自心背道了、脱离了,佛法在我们这种业相续中就不能相承相辅——相承相辅的机制就被阻止了、终止了。

所以我们过去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者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就是提醒自心——自心在法则上的真正认知与回归。要不然学习佛法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业相,就会迷惑或困惑。

今天大家去拜华首门,我也是参与者。但是后面大家可能有点不太需要,我就中途退场了。这本身没有啥,就是大家对约定这个概念的认知——约定是我们心中的一种依止。像去工作,要有劳动合同,有这个合同人就有次序,有上班时间等方面的约定。人际交往也有约定,实际因果都是约定性的。我们这十法界就是人对贪瞋痴慢疑不正见,对寂灭、独觉、六度万行,乃至于圆满觉悟运用世间等等心智的约定,这样产生了十法界的特质。这都是心里的约定。

这个约定遵循最完整的就是佛陀!他完全尊重了大家性德的真实,来予一切众生成等正觉,就是等持一切众生心愿,来作约定,令一切众生顺心愿能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无上正等正觉的回归,即是本性具足的回归。我们在世俗中的约定经常出现意外,这个意外实际是大家对约定没有概念。或者不愿意遵守约定;或者约定的就是假设,不是执行约定。

过去说信根、信德、信力,为什么要讲信德、信力、信根?就是约守和约定的特质心地罢了。佛陀菩萨我们可以看他们的作为。好比说迦叶尊者要守护约定,他在这个毗婆罗窟要守护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待弥勒世尊降世,把钵、衣、付法偈传递给弥勒世尊。他要守护这个约定。他不能哪一天说我忘了,或者说我提前把这个送人了——那可能会产生不对称业,代代相承的东西就会出现一个裂缝,出现一个障碍。

我们小到日常生活,几点起床、几点早餐、几点工作、人事往来等等,都是在约定的特质下表现出来。社会次序整个是约定。有人受过比较严格的约定教育,好比说誓愿的教育。一些真正修行者,他们不断地要立誓。在道教中,道士们从开始,也像我们这种三皈五戒的约定,一点一点地到一百零八戒,全部是约定,很严格的约定:与种种修行者的约定、与师长的约定、与天时地理或者日月星辰运转的约定等等——他们以此来修行自己的色身、意识与感知,以达到白日飞升、拔宅飞升或者延年益寿、成为天仙、金仙、地仙等等。他们也要约定。

在藏传佛教,他们从四皈依开始,接触一个喇嘛、接触一个善知识,都是约定,然后去守十四根本等等,一个一个的约定。不约定他没法修持,没办法学习与交流。这些约定使他们在修行进趣中一点一滴地成就了,有一个依止。甚至很多是生生世世的约定!不是说我这五分钟的热度、三分钟的尊重,然后是诋毁——他们这个约定是守护真实心!他们知道这里面利害关系,会久远地观察生命相续所依:生命在相续中所依是些什么内容?所依止的内容是什么?他们能清晰了解认知,就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法来自什么地方。

我们汉传中,从三皈依、五戒、八戒、十戒、式叉那戒乃至比丘、比丘尼戒等等,也都是约定——与佛菩萨的约定,与善知识的约定,与信众的约定,与父母亲人的约定。这些约定若是一概杂乱无序,你的成就是什么?你成就的来源又是什么?能得到什么样修行支持?或者说正道的支持?或者说我们怎么规范、运用、觉醒、舒展、完成、展示自心呢?

世间人生意做得好、企业做得好、家庭感情好,都因为立信。人若无信,与人无以交往;无信之人,没法与他交往。可能大家都向往与可信赖的人交往。这个人若是搞突然袭击、突然变故,信没办法建立,人的交往次序怎么建立?那就没办法相续了。怎么相续?无所适从,人不知道怎么做才合适,因为这个约定不成立。像你今天早晨和我约的是八点,我想我提前五分钟去吧!但是看到人没有了。我急急忙忙赶到塔院,人又没了。就是我不知道大家要做什么,因为常规的时间约定没有守,常规的次序约定没有。

过去这个次序,参加过短期出家的人都知道:几点几分走、谁领香、谁打旗幡、谁殿后,大家在这儿会说几句,然后走。今天突然消失了,我提前五分钟都找不到人影,一个人都没有了。就是这个约定没有了。有的人很得意、很自在,但就没有约定了。我想赶到塔院,大家肯定在那有个绕塔仪式吧,往年都有。去了一看,人也没有了,排着队走完了。我就给自己说这可能是没与你约定,与你没关系吧!明明给我约定了,那我可能听错了,产生幻觉了。我就回来了,因为感觉撵不上了。

这共有三个活动:一是在寺院里相互提议与打招呼;二是到塔院绕塔;三是到上面,大家念念自己的愿望。这三个动作前两个都失约了,我就不知道下面了,可能是不需要我参与了,也可能他们已经做完了。我想想也挺好,因为能独立作为了,真是好事情。

这个约定就是大家协商出来相互答应的一个结果。毁坏这个约定的人可能会得意,感到可以了。像以前有人和我约定说法师啊,你要身体好一点!但是你身体好了,他就受不了,甚至崩溃了,说你身体怎么这么好!为什么?你身体好,影响我的事了!人心就开始别扭。所以约定要是与心里想法不对路,他会生烦恼。这个约定是心的真正行为的协调;若不协调,干脆不说它挺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都有自己的作为。

我这个经历挺多,就是人对约定的守护或者不守护。说好几点几分干什么,要都约定了,基本上都能相应有个安稳的东西;要是一方毁约,人就开始产生异议或者敌对。这个敌对就是他没有守约,他的心愿不是这个。要是盲目地没有观察地说这个约定,你就惨了。约定是个信赖罢了!它本身没有啥,你完全可以不约定,因为人的生命都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机遇都很自由。但是有的人与人约定了,不是由心而发,只是借口,那不叫约定。

像很多人到寺院里,合掌说我来除烦恼了生死——有这个入场券就进来了。若不是真正为这个,他到这里面一定会烦恼,会出麻烦。有人急急忙忙受戒了,我说你为啥要受戒?他说我要了生死啊!世间太苦啊!一听谁不感动啊?但他这个约定若不对称,一旦受了戒,又不是为这个,自己那种世俗心就出来了,约定变成借口了,借口!这个借口是什么?是自己心里的打算,就会失信于承诺者。好比说我们与佛菩萨约定:三皈、五戒等等,是与佛菩萨的约定,与信众的约定,与法界的约定。一旦你失去这个约定,要去什么方向?作为会有什么结果?每一个人真要思维了!

今天这个事我有点意外,就是常规东西也破坏了。但是下来了,我感觉可能是我过去无记业偏重造成的一个记忆错乱,可能出现幻觉了,约定的幻觉。但我希望大家了解约定,不能用约定去责怪,但要用约定内审自己。要没有我过去无始以来的无明业,今天这个事我遇不到。就是很清晰地告诉你了,很清晰地你按次序去了,很清晰地不知道怎么作为了……作为这个事情的一个主导者,反而自己不知所措了。所以我就放一放,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无明业。因为每一个业相承,在依正二报中,你这个正报是主体,依报是配合。所以是我的无明业成熟了这个无记业,的确是无记业!

这个事大家都参与了,说一说是个反思。今天下午我做祈祷了,我说要是下午有机缘了,天晴,大家坐一坐谈谈这个事。要不然不知道人心会闷在哪个地方,大家会误解,说怎么不这样、怎么不那样……至少我要汇报汇报我的心理状态。因为我真跟不上了,我不知道我去了人会不会起什么心念。我一路没停步,撵到塔院。我还按照过去的程序,该做啥做啥,绕塔到第四圈时看到人走完了。就剩一个沙弥,拿个喇叭在那说话。因为过去会绕绕塔,有一些仪式,这每个过程都有,常年的这种习惯性作为。

这个常规约定被击垮的时候,或者被突然提前一段时间的时候,我不知所措了。我只能遵守约定去作为,因为时间在那搁着。为什么突发性地出现这个事情?就是过去的无记业。无记业在正报成熟、业果成熟的情况下,依报来配合一下。不过这个配合量稍微大一点,近百人来配合这一个作为。我感到能引起我们心理上一个反思机会也挺好。就是要守护约定,人做事会有次序、有信誉。

在大小寺院,大小约定都很重要,十分重要!它会支持你的行为次序!约定不是好坏事,就是我们对自身作为的守护罢了。若不约定,你的心智方向、作为方向是什么地方?你说我说的与想的、作为就反着,行不行?好行乖戾嘛!说的与心里想的是两个,这一定没问题。但这样别人怎么与你交往?你怎么与别人交往?交往中怎么决定执行?我们要反思!你想一套做一套,与别人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约定的审视问题。要是我们不遵守世间出世间教法的约定,在后面相续中怎么使这个生命的作为有方向?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维观察的。

我们都是普通凡夫,你有这个约定,然后把他欺骗了没问题,毁约了没问题。要是在其他因缘上这么做会产生什么结果?你在龙天护法面前、在修罗面前、在也会心机者面前这么做,你狠他比你更狠,怎么办?这一点要思维!你有机巧他也有机巧,怎么办?要是遇到学佛者,大家可以在这个地方从容地、平和地、清晰地面对,都没问题。要不然大家像拉练一样,赶紧弄个事、做个啥,内容是啥?为啥?为什么正常次序不要了?不要正常次序,意义是啥?为了达到什么效果?很多人很得意,心里暗暗地窃喜于此,但是意义是啥?

见作随喜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善缘见作随喜——不可思议之功德;恶缘见作随喜——业报也不可思议。这都是约定!一定要相信心念在不同时间在不断地约定着,就是攀不同的缘,有不同的缘。除非你依止本净如来种性来修持,那是真正有修行善巧了,令心得彻底安乐,不被一切相所埋没。真顺应本净威德善巧力,能破除一切相之障碍或者说相的遮蔽、相的染著,使我们身心清晰、安乐住。要不然我们兜圈子了!

我们在学佛过程中有别业有共业。今天可能参与人很多,不得不提,不提会出现一些障碍。很多人被雨浇了,雨下得够大。人急急忙忙地干啥?我在绕塔时,想他们要干啥?第一个环节不要,可能忘了,第二个环节又忘了,第三个环节没啥意义了!这群人急急忙忙地,要干啥?可能是为了完成这个事情,认为赶紧把这个事情做完就有意义,赶紧做完!赶紧做完的意义是啥?我没想通。我说我回来吧,撵不上了。也可能是我怕雨,大雨倾注,逃避逃避吧!

约定的力量很特质的。有时你想执行,要是别人已经深恶痛绝或者排斥于此,你再执行一定是伤害,就是你有强制性了。我开始想着这个约定,可能在我们这个院子里大家不太重视,基本上是打个招呼:人到齐了没有,谁来领头,谁来收尾,不要丢人——这基本上是个次序。今天突然出现一个超常,提前时间太多,八点还差五分钟,都走得一个人没有了。没有一个人留下来打个招呼,也没有一个人留下来说我们要做啥,全部没有了!我就赶紧哪!可能第一个环节就出问题了。

约定,约定!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要是与释迦佛、与这个教法、与三宝没有约定,到寺庙里来做什么?真要思维!我鼓励大家思维!不思维这个事,很快就减员了,慢慢地这个安居就被破坏了,你与释迦佛韦陀菩萨这个约定就被自己破坏掉了。约定不是沉重的事,是心里衡量过,我们感知清晰了,能作为、能执行的方式方法。不是单向要求,不是强制的东西。一旦大家答应了,约定了,就要守护它。若没有答应、没有约定,则是各行其事,都有自在方便的权力与作为。

通过这个事件,今天这个大雨也真洗涤了我们的心,洗礼我们了。大部分人现在身心不支了,我们怎么面对这个事情?回来听到他们比丘诵经,我感到比丘还是骨干力量哦!诵《妙法莲华经》,音声很美妙,从大殿里传播出来。感到这寺院还好,要是没有这一群僧人怎么办?就完全消失在茫茫的雾海雨海中了。

这个事情没啥,但足以引起我们审思。一个事情一个事情本来也都没有啥。但要是消耗了体力、生命、福德因缘,你还不觉悟,又闷在那个地方产生疑虑、矛盾,就真不合适了。这个事情警觉了,以后约定谨慎一些。我宁愿不约定;在可做可行爱做爱行之处与人约定,与佛菩萨三宝约定,就是意乐性地约定;约定了我就作为,信德、信行就能建立起来。一定不要阴一套阳一套——约定与自己的心念、作为反着,那不要弄!那个做出来可伤人了!宁愿不做它!因为我们这个人生太短暂,就是结善缘,时间也不多。你可以审思:真愿意未来际有恶缘吗?我不相信!

很多人感到自己很有力量,有大雄大力的善巧,或者有某些机巧——那没有用!因为约定是因果,是互动的力量。不是说我危害了别人就结束了——不可能!不是那样的,从来没有那样子。很多人读过罗睺罗的故事,罗睺罗在母胎里六年出生不了。为什么?在他久远以前,把老鼠窝给堵了。就那么一个小事,怎么都出生不了。你说我不相信——不相信,你就继续做。这都是约定——有近时的约定,有久远的约定,也有现生的约定!

实际上我们这些小的作为,都是现生约定罢了,就是很小的一个事情。要是这个约定都不守护,或者不能认真起来,那在久远的约定中、在生命长河中,怎么面对自己的生命?怎么面对自己的生命取向?这一点我们真应该有理念性的反思了!要不然很多付出,造成的相续因果是什么?没有约定,你不清晰你会产生什么样因果——你没有约定,怎么会知道你相续有什么因果?你说我超越了因果——那你在本净法则中真正守护相续了,了不得,可庆可贺!要没有这个守护,因果的循环、因果的次序真是警觉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觉悟的一个重要环节!

弥陀教法无尽悲心,摄化不舍愿生西方

今天发生这个事情原本是一个正常事情。因为生活中每天都频繁地发生如约、失约或违约。这个时代的人,违约、毁约、忘记约定可能是常态。这不过是一个群体的东西,所以给大家有个群体的提醒,要不然也没必要管这些。要是没有立信的自我守护,而是毁誓者,在密乘中就不与你交往了。在显教中,大家有这种,怎么说呢?像净土教法,作不请之友也好,平等回施也好,他不舍于任何一个因缘,除非你舍他了。这个教法不舍任何有情,哪怕你把他剐掉、熬掉、煮掉都没问题,他也不舍!这教法不舍于世间,哪怕传法者或者实践法者——他不舍任何一个有情,不舍任何一个机与缘。这是这个法不可思议的究竟悲心。要在很多法中真不行了。

以前写“幸闻弥陀具足名”,就是有感于某些教法的一些特质。很多教法很利,也是果中教,但与弥陀教法比起来,这种十劫以来不舍一切众生的普遍回施的悲心,谆谆教诲,时时传播!历代善知识们这种如佛无二无别的悲心哪,真实感动着无量无边生命,感动着无量无边生命的心智!哪怕是麻木的、嗔恨的、迷失的、愚痴的、顽固的、骄慢的等等,这也一直在感动着。你说我没被感动——没问题,但他的确一直在放着他不可思议的悲智的光明,摄化着十方有情。你说我就闭上眼睛,就看不见——没问题,睁开眼睛就看见了;哪一天高兴,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了。

我们得遇弥陀无尽悲心之教法,就是不惧怕于我们一些做事的得当与不得当、立誓与毁誓。但你要知道立誓即见方便,契合教法即得利益。你违誓、背誓,蒙蔽自心,也可能在现行中结一个久远的殊胜因缘,或者种下一个种子,哪怕一过耳根也好,毕竟会成就菩提道业。虽然这不是侥幸地方,但毕竟是不可思议的善缘。因为这个善缘的传递,或者说大家的听闻,至少从我这样一个私心中真替一切有情感到庆幸,感觉到不可思议的内在感动与感恩!

因为这种教法的平等一味,这种无畏布施,无畏的传播,无畏的摄化——我认为我的心很粗重,但还是令我受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加持,深感佛恩哪,深感佛恩!当然也鼓励我们莲友们,在时时事事中能不能点滴地有感恩之心、宽容之心、守誓之心?就是守护自己内心所意乐的与佛的这些约定。能守护一点一滴,都是大家不可思议的殊胜善缘!我不相信人没有这样善缘。人因为这个佛性没办法泯灭,法性没法泯灭,那么我们在相续作为中实践这个法则,一点一滴都是不可思议的佛缘。

佛在他这种清净法界中,大家本来都是,本然的面貌就是如来德相——他亲见亲证了,所以安然于法界之中,心地舒展了,没有任何委屈、压抑、蒙蔽了。真是见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的特质,亲证特质。所以说不见众生,但见如来会。他们安住在圆满报土中,在一切世间行化皆以众生心分而对应施教。像我们现在接受的释迦文佛教法中都是对应施教。我们还有这样一个承接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法水还在我们生命中有一点一滴,哪怕像露珠水一样,也能映出来佛不可思议的光芒。这一点荡尽了,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就炽盛与蒙蔽自心了。他这个照耀也没有停止过,只是说我们这个黑暗的心、业习自我蒙蔽而已!自我蒙蔽!谁来成熟这个善根?谁来展示心地的妙用?这个约定就那么重要了,约定就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约定!南无阿弥陀佛是个约定啊!愿生西方也是个约定啊!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是个约定啊!要是日常生活中这也不守、那也不守,你到这个约定上能不能守?真应该问问自己!小事相上可以放过去,但在生死攸关中能不能珍惜自己的约定?小的约定忽略,大的约定你会不会忽略?真要关注自心!这样我们道业有所维系,修法有所成就,作为有所方向,心智有所清晰,自身在学习的路上会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尊重自身、尊重他人,成就菩提道业。这是有益于世间、有益于自身、有益于他人的一个事情。

祝福诸位莲友在这个事情发生当口觉悟,随顺善缘,远离迷失!真不要在这里故意弄出来更多的动静、更多的迷失,或者在这里面刺激更多的烦恼,不要以此为荣。这个地方要警觉自身!也不需要自责,但是觉悟是需要的。一反常态的作为在世间是惊世骇俗的,在寺庙里你感到奇怪,如此而已。这不失为我们大家共同学习与反思的一个机会。

我做了一个祈祷,尽量有共同反思这个事情的机会。那不至于招来更多迷失与烦恼。信、约定,一定是意乐的可做可行的约定,不可做不可行不需要约,更不需要拿约定当成借口、敲门砖或者欺世骗人的东西。那样你要到哪去?谁与你还敢交往,来面对你这样心理状态?每一个人真需要审思自心的需要!

你看三皈依是约定: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宁舍身命,不皈依自在天魔等;宁舍身命,不皈依外道典籍;宁舍身命不皈依外道徒众。实际这都是自我意乐的审思。什么审思?慈悯故。就是真正慈悲自己的生命与取向了,尊重自己的作为了,有这样一个约定与审思,有这样一个信仰的相续。这个事情是一个共同作为,也是我们共同觉悟的激励与成熟缘。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