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091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为我不正无我解脱

女众代表: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大众师父慈悲!在晚课中有“我今正念,称如来名”这句话,念到这里感觉不太清晰,不知道如何运用正念,至诚请恩师开示!

师:正念,正念这个话题可能是修行者的一个关键要点。在世尊所有教法中,有用八正道来揭示修行的整体过程,在三十七道品中表达得比较完整。在进趣八正道前,有七菩提分[24]的修持。七菩提分一起步就要在正念上入手。若是没有正念,后面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等菩提分法的分支行我们就不能细致体验其实质效果。

所谓的正念,为什么在七菩提分中放在首位?我们现在修持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为自求!为自求可以说是不正念,叫染污念或者执著念、妄念,这种妄念是众生颠倒业的根源所在。因为在三界有情心分中,我执是第一位。对强化自我,在生命整个相续中或者世俗业分中,是各个具足的十分完善的一个大的体系。可以审观世俗作为,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事业、家庭、感情、身体、子女、交往等等在强化与扩展自身的因缘,这是不正见。你说在世俗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似乎是常态啊!不为自己你怎么作为?所以佛教中在为我这个实质上,他有无我的教法,或者说无所得,让我们来审观生命:生生世世为自我,最后自我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回报?

在比丘过去出家修道中,第一就要观身不净。让我们观“我”的中心,就是这个身、身意——先观其身,观身不净。这个作为让我们树立正见,成就正念。所谓正念,是对生命与作为有意义的知见,这样的念想、作为或者思维。

为自己是人道中天经地义的特质。我们现在学到佛法,就要破除这种我执,从我执中解脱出来。佛教的解脱教育十分完善。“为我”带来的苦与苦处,就是种种贪欲——为自我建立的贪欲及其不对等果报,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苦。这些苦不是苦一个人,是苦了一个时代的人,苦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人,苦了一劫又一劫的生命!因为这些被“为我”不正见支使的生命,所以佛说解脱道,就是以无我法则令我们认知解脱带来的方便。

许多人说这一解脱会不会什么都没有了、丢失了?不是。我们会在自身作用力上得到妙用而不被其纠缠、埋没或者制约。以前学习的、积累的、运用的东西,你会在此处超然地运用,而不是埋没于此、制约于此或者深陷于此而不能自拔,所谓陷入轮回业海。

这个正见,为什么一出家要修四念住?第一念住就要观身不净。因为身的知见最顽固,很多修行者一出家或者修行还是天天为这个身体,像世俗人那样打扮自己、庄严自己,或者为这个色身吃营养品,所有作为就为了色身,千方百计为这个色身怎么强大起来、有力起来、怎么健康、怎么长寿,用尽一切办法!所谓学佛,也不过是为这个身体在兜圈子,以求色身的安逸、健康、长寿甚至肥美等等。那一定是世俗业分,一样让你苦不堪言,果报终将是往那个龛里一装,把你烧掉了。世俗人是往焚尸炉里一推,烧掉了。你对它一辈子勤奋、照顾、用尽心机,为它姣好、健康、长寿等等,它给你的唯一回报就是火葬你的地方,骨灰匣里是唯一报酬!

当然这后面的业,为这个色身做了种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的作为,这个意识的储存反而是你果报相续的支持!就是给我们沉淀许多在未来生命中的相承——这一生尽了,生命再相续过程中的一些堕落的增上缘。我们可以回观,每一个人都可以回观。

多少人的杀戮是为了这个身?为了饮食,为了吃这个吃那个,什么都会杀!为了这个身,皮啊,毛啊,什么都会穿!人为了这个身体用尽了心机,造尽了恶与恶缘,为了自己这个色身什么都会不顾。我们可以自我审视,也可以审视周边因缘。这都是不正见导致的相续,这个相续终将走向坟墓。当然我们中国很多人说入土为安,希望埋到土里——埋到土里,也是一抔黄土,别无他物。有人说我那个坟弄得大一点,像秦始皇或者武则天一样……那也是个黄土包,你又能怎地?

我们中国的坟墓文化就是鬼文化,这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最大障碍!一生所爱的珍宝,最后都会装到坟墓里去。这个作用是什么?招来盗墓者!历朝历代的盗墓者还都是有权势的人,你埋得越多,盗墓者越强。

我经历过文革,文革时候不是盗墓,是平墓。像一场运动一样,所有坟墓都要翻掉,用来耕种农田。每个人在死亡时候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装到坟墓里——活着伴随他,死了也伴随。死了伴随他怎么用?不过是意识的假设!死了装在墓里,就在那个墓里活了?可能他不愿那样,但就那样认为。所以中国过去的帝王们,坟墓里也像宫殿一样,把在人间用的物资都带到墓中去。甚至有些比较厉害的,把自己的嫔妃、士兵、眷属也带去陪葬。究竟起什么作用?造诸恶业,无益于后续生命,都是为自己或者“为我”的不正见。

想让自身安乐,追求自身安逸,在饮食、住所、环境等一切时处想着,为这个受觉——在色身之外,又开始为受觉去拼命作为。像我举那个例子,坐那儿睡觉,也是为了安乐。很多人所谓修行,也不过是满足自己的一个受觉罢了,满足自己的身体需要与受觉需要。这样有没有结果?一定是苦!你的福报渐渐耗尽,你假装修行的状态慢慢耗尽。时间耗尽了,衰老了,慢慢地疾病了,福德因缘消尽了,业力出来了,一直到死亡——你这个“受”一定在死亡时终结。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观察,这个受觉,人这种感知的培养,还是因为“我”。

要是没有佛的教诲,我们不为这个色身、不为这个意识,又修些什么?所以世尊教法中说你这个受、这个心智的染著就是苦!所谓受是苦。让我们来了解性空,了解一切法不可得,了解寂灭为乐之事实、无为为乐之事实,了解无作这样不可思议的安乐的回归、圆满的回归、清净的回归,让清净、圆满、安乐起作用。这样我们就有正念的依止或者正念的熏修。再去择法,再去修行,就会得到喜与轻安,会得到禅定,会得到慧的不可思议作用力,就是三明四智等等善巧,而不制约在对业力或者对粗重色身、粗重意识守护的困惑上,得到禅定、智慧的妙用。

不为自求法界同成,誓愿戒护正念相续

现在人说禅定、智慧似乎很遥远了,因为没有修禅定智慧的方便了——戒的修持也没有,怎么融入这种等持功德?过去有戒的学习与引导。过去的大德修持成就,现在的修持成就,未来的修持成就,如果没有戒、戒护,定慧方便不能现前。南无阿弥陀佛也可以作为一个戒,誓愿就是戒!戒会使我们身心意识皆有归向,明确、简单起来。

好比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这也是个戒呀!这是一个誓愿,誓愿就是戒。“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他知道人天福报会享尽、声闻缘觉不究竟。“乃至权乘,诸位菩萨”,还不究竟。“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这就是正念的熏修,“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顺性起修。这个正念真实不虚,是智慧者所守护、所运用。这个正念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力,使我们从对色身、意识的坚固追求中、对不了义法则的追求与实践中皆得超越,直入最上乘,顺性起修。就是法界同成同得,是心智一如善巧的回归与守护,依正二报的彻底圆彰。我们能不能培养这种正念?就有誓愿戒的一些方式方法来引导我们自心去体验这个不可思议的内涵,体验于此。

这是佛陀教法的实践给我们带来的不可思议利益。你有教法若不实践,还是画饼充饥,与你不相干,数他人财宝没有意义。我们一定要在法上自己体验、实践,它会变成我们生命中的支持。这就是正念的一个特质。一旦人生起正念、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必然相续推动,像轨迹一样。我们知道高铁、动车等等都有轨迹,这个轨迹会使它迅速达到目的地,载量很大也会达到它的目的地。这个轨迹是很重要的认知,我们称为誓愿,或者戒律——戒,戒护于此。正见是戒分支持的一个表达。

有禅修经验的人都知道,在每一个禅修增上次序中一定要立个愿。最简单的修持方法,好比说从刹那定中相续若干分钟,从灭中增加若干若干,就要立个愿,比如“愿我所修功德,令此灭相续”——五分钟,它也是个誓愿;五小时,也是个誓愿。他为什么要立这个誓?令自己在这个觉受认知上达成一个超越与认同,使行持增上,心智回归。没有说我一个泛滥的作为就可以、一个无明的作为就可以,或者说贪心的作为就可以达成某个东西——贪心作为没法成就。贪心会使你的贪欲更加炽盛,造成更多的自我蒙蔽。

所以七菩提分中有正念,有择法,有精进,就有喜与轻安——喜与轻安是他的觉受特质;禅定是他的一个状态;后面会有果,所谓增上的慧用善巧;舍,就是布施于法界,无染无著,作广泛布施,就是回向。现在人修行为什么有骄慢?他没有舍分!自己稍有感受与认知,或者语言上会说几句话、有一点什么,马上粘著于自己这种所谓意识道德上去了,夸耀自我,而不是舍。“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顺性起修,也是舍分方便。就是舍的特质,他会平等相续、清净相续,把这个修行回入平实心中。

他们修行得越多,心智越调柔;修行得越多,身心越安乐、轻安、喜悦。因为骄慢会负重,压抑同样负重,自我有所得一定会负重的。这个负重会使周边人不堪忍受,因为他这种骄慢是一种跋扈,有种说不清楚的味道。舍的人,他会把这种方便、利益回向于一切有情。所以“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像我们念“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是一样的舍,这也是个愿。这也可以使我们的正见真正安立,正念清晰明了,正念相续。

不为自求是正念的特别直接的熏修!我们每天晚课中,八十八佛忏悔文之前“我今发心……”那个文殊誓愿,是正念的十分准确的熏修。因为我们一般人熏修就是为了自己身受,为了自己识心的强大,为了自我的强大——这一定是不正见的修行;这个修行越多,人越苦,离教法越远,也离人越远。因为你感到这人有那种身上长刺一样的感受。真正的修行者是调柔的、善良的、善巧的、利他的,是行法于无形之中。过去人修行一生都没人知道他在修什么,但他很认真地在实践着法则。现在人一有作为,很容易把一点一滴炫耀出来——炫耀出来,自身的受用已经丢失,正念的东西丢失了。

这个正念问题,功课中的八十八佛,包括十大愿王、五念门,都有正念的直接指导,很直接很直接的!实际我们每一条戒律也是正念的一个指导,只是说八十八佛是彻底的完善的用总持语言把它揭示出来。

所以过去人在熏修教法之前,一定会发这样的愿,像四弘誓愿一样,所有佛菩萨都会这样发,称为共誓所成。现在的修行者不知道发的什么愿,与人比高低的多一些,在人面前有排场、有样子的多一些。那是背道而驰的,那是不正念支持下的染污行。这种染污行会使我们很沉重、很负累,换了一点点名利,但是会破坏你的道业,遮蔽你的智慧。这一点我们可以观察,可以了解。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