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性的现行作用100

第五十七集:入果地觉依往生论

我们礼请三宝,祈求加持!种子的现行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运用生命本质光辉,超越无明对待习惯

这节课的尾声基本上能听到了。我们谈种子、种子的作用,与现行的结合,实际是衷心祝福大家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来珍惜、运用自己的心念,来觉悟、实践自己的心念,使自己的心念能在清晰所依、缘起、根本的角度上运用成熟,能对无始以来无明相续下的习惯有个本质性的透视,就是回到本质心中如来种性上来;也可以说是在无始无明种性的本质处作一个回归;或者说认识无始以来一切无始无明种性相续的业习表相与它本质性的差异,抉择于它的本质,使我们能出离无始以来的久远轮回,把轮回终结在自己愿意终结的那一刻、那一个因缘上或者那个发心机遇中,不至于在这个无始以来的轮回中无奈地被迫地轮回,没有觉悟的方式方法或者实践机遇。

诸佛这种慈悲应世,真需要我们无始无明习惯下的有情来作个祈祷,就是对生命本质回归的祈祷。要有这种意乐与愿望。尤其是凡夫有情,我们已经习惯于无始无明这种习惯、生活、思维意识、言说交流的巨大业流中,能提醒自己、提醒周边有情审视一切无始无明的本质——这个念对它的作用、对它的引导,在这个作意作用力的体验中,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这个时代,遇到释迦佛遗教,在我们这种巨大的无始无明业流相续中,能有一人、二人、三人随顺释迦佛的教诲去觉悟生命的本质,在本质上有一个回归、安心、意识抉择与殊胜体验,就会给无始以来被无明蒙蔽或者见思惑蒙蔽的有情生命像打开了天窗一样,透出无数光明,或者接引无量的被无始无明业力蒙蔽的有情有一个殊胜缘。

我们要是不在佛法的法则中实践,这个世界无量无边的生命意识与作为相续都是类同的,很少差异。就在那几种烦恼中或者说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的惑乱中。我们每天都有习惯性的烦恼——习惯性的不习惯事情的冲击、疑虑或者人事交往中顺心不顺心的事、身体顺心不顺心的事、生活顺心不顺心的事——那都是实践佛法、认识无始以来无明业力或者习惯种性最珍贵的当口、当机。他这个大乘佛教的周遍施教给一切实践这种教言的人带来了殊胜方便,就是不择时机、不择因缘、不择群体……什么也不择,直下地一个事情发生了,我们就可以审视、认知它的本质;依着本质观察心里的需求、环境的需求,运用它内在的光辉来激活生命智慧的运用与慈悲的运用。

在我们读到的经典中或者平时功课中,许许多多文句都十分精准地给我们有提示。但是我们运用在生命中又有几句、几点、几个法则?在每天成千上万个念头或者意识、作为、言说中,有几个、有几点能在就路还家、佛法现成上感知到现成的具足安住、就路还家的所依方便,或者从本净中来展示自心的抉择?我们每一个莲友都可以细致地从容地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中体验它。这个体验没有替代性,不像我们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中可以让人代劳,这地方没有代劳的理由!若是代劳,我们永远没办法体会到生命本质的支持、本净安住的安乐、本具的具足一切法无亏无欠、远离骄慢与自卑——这样的真正支持者我们不能与他交往,只能是自身生命留下了这个缺失。

因为本质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单体中都是具足的,他本质中的具足是毋庸置疑的真实状态。自家宝贝你能不能取用?取用了,我们的生命就会感恩、感激、省心、省力。很多人会责怪自己说我怎么就是放不下?我怎么就是放不下这个那个习惯呢?他所依法则出现了问题,没有用准确方法来解决这些习惯——生活意识、思维习惯。

往往我们用二元对待的意识,想通过一个道理说服自己。比如有人说话比较喜欢恶语、有人做事比较急躁、有人比较功利等等,他说我这恶口容易遭人恨、遭人怨啊!心里火急火燎的不安乐啊!太功利,人就薄情啊……人都知道它有那种结果、人心中的那种不舒适,一观察似乎都能了解。就用二元心智,说我下次遇到这个事不能急躁了、不能恶口了、不那么功利了,要厚道宽容一点……但是下次到事情当口,一点都挡不住!该恶口的,张口就出来了;该急躁的,还是急躁得火急火燎;功利的,还是那么冷酷。没有利益,人的表情直下就表示那种差别了;有利益,简直是欢天喜地了。

我们用对待思维的法则,预设一个执行或者不执行,要是没有誓愿力,要是不透视它的本质,往往很难有真正调整的杠杆力,就是撬不动这个习惯。在业流中就是这样:前一个业,后一个业,业业都推动着,就很难撬动它,让它有所改变。要是不去了解它的本质——嗔恨的本质、恶口的本质、急躁的本质、功利心的本质,我们就撬不动它。又比如很多人好管闲事,他说我下次再也不管了、再也不说了。但是事情一来,“喳喳喳喳”又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啊!为什么撬不动?就是以业力推动业力,以识心推动业力,没办法消化它。

要审视它的本质,不管你是恶口也好、急躁也好、功利也好,你了解它本不可得,是无始无明习气的一个推动罢了——它本不可得,我们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个心地不愿意接受的结果?它本不可得,我们为什么要制造这样一个苦业?或者自己心地并不愿意接受的作用力?你这样审思过,就有正念思维。这个正念,就是依其本质观其如幻的现象、缘生缘灭的现象,本不可得的实质就会显示出来,你在本不可得的空净法界就有择取的能力了。我们在急躁、恶口、功利心来的时候可能还会做,但是它一定会受到迟疑性、弱化性的作用——你通过本质性对它的透视,已经把它消减了。

习惯性似乎是一种很舒适的东西。好比说有人习惯说恶口,遇到一个说恶口的机遇,那个话一出来,他心里很爽。为什么爽?习气契合了——这种环境与自己的习惯或者心念契合了,一说,很痛快!像叛逆心强的人,你说往东走,他就往西去。他这样做就感觉很愉快,虽然后面他一想,又做了一个不合适的事。自己可以善观!经常有人说以后某某事情不再做了!甚至在人面前说你监督监督我!但到事上,照旧。没办法,他抑制不住自己。为什么?习惯!习惯的业流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来学习法则?就是可以真正使我们走出这种无奈,想改正。像人念佛,他说我不要打妄想,怎么这样想那样想?不想、不想、不想……他这个不想本身就是想,就在推动想。越要求高的人妄想越多。有人说我一定要想慈悲心,想着利益天下人……结果一来念头,不是杀就是盗,不是盗就是妄,不是妄就是淫。他说怎么又冒出来了?我真罪恶,我这么清净修行怎么会想这些东西啊?不好意思!很多人说我不修行还好,一修行怎么坏念头都出来了?真不好意思!本来应该像佛那样智慧、慈悲、灿烂,怎么想这么多不好的东西!很多人就压着这些,一上座就跟自己说我不要打妄想,我一定要清净想——他不知道妄想与清净想的差异是什么,就强行给自己这个意识,但他没有意识的引导、意识的安排,他这个业流习气还会相续。

我们知道,杀盗妄淫等等坏想法或者业力无自性;度化众生、帮助有情、慈悲有情、说真诚话、做真诚事,也无自性。你现在这个无自性是啥?认知了,你再安排。在这无自性中,但是人人都向往感恩、真诚、喜悦、支持、安慰、包容,人人都喜欢这个,自己也喜欢——在本不可得中建立这个来代替那些杀盗妄淫的恶作。

你这样来做,再往那儿一坐,杀念这个习惯又冒一下——不能杀,就过去了;说杀无自性,过去了。或者说杀与慈悲、接引都是无自性的,你心就歇下来了。那种烦躁的东西、对抗中压制的习惯在生起时你就觉悟了它,你善用了它。你说:哦,我生起了一个杀念;哦,我生起了一个爱护慈悲之念……我们会游戏在这样缘生缘灭的法则上,善观缘生缘灭本无所得的法界中这样一个缘生、这样一个缘灭、这样一个缘生、这样一个缘灭……我们久久观察,就能确认一切缘生缘灭无有实质,就不压抑自心了。在不压抑自心中,使自己无始无明的习惯悄悄地不自觉地超越了。它本来不可得,你要改变它什么?你要改变很费心!

像有人说谎话说惯了、有人说是非说惯了、有人恶口惯了,就是个习惯。有人有责怪人的习惯,张嘴就责怪人;有人啥也不说,就别着劲,也习惯了,什么样人都有。但我们要是真正观察了法性的本质、心地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了解了共同需要点,人在日常生活中那种不要这样想、不要那样想、不要有妄想等等压抑习惯就是很大的烦恼,所谓假借修行带来新的烦恼。

很多人学佛学了很久,很烦恼。为什么?他说我怎么那么多妄想呢?我的心怎么那么不清净?平时不修行,他感觉自己还挺清净,想法也少;静静地禅修了,念头像瀑布一样,越看越多。他就感到不行,不能有念头。所以止观修持在净土教法中随时随处,随任何一个因缘都可以用本具、清净、圆满、接纳、同生、本无所得来直下地圆满它、接引它、包容它,令身心安乐于佛圆满报德的给予与接纳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时时事事圆满觉悟的善巧。因为这种觉悟善巧,人会生起对法的感激、对现缘的感激。

有时我们人情上、习惯上不认这个东西。有人依法实践,感觉到生欢喜了,但是因为没有抉择,习惯一来,他说还是放任一点吧!还是用贪嗔痴慢疑这样不同的人情来交往吧!这样感觉有味道。你说修法,说觉悟这个觉悟那个,没有啥味道。这真需要正见的选择、修行的拣择、正念的支持了!若是没有支持,很多人的修行就会进入一个疲惫期——稍微有一点点作为就荒废掉。我们现在人很难去长时地修持、无间地修持、毕命地修持。

性光圆照终结无明,现业成熟直下归本

所以像净土这种广泛的、不择机遇、不择因缘、就路还家的善巧,实是弥补了我们这个时代人没有恒常心、没有相续心、没有誓愿守护或者毁誓的缺憾。这个时代,人对誓愿不屑一顾,人对利益看得很重,人对自己习惯看得最大;人的自我需要是上帝,是心中的法界之主。这样我们的修行就会出现很大困难与障碍,很难深入体验佛法不可思议的广大利益。

现在很多团体在渐次地熏修一些次第修持方法;社会上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到处在搞禅修。但是能不能真正去除烦恼?真正走出轮回?真正有究竟安乐的依止?这个择法还真要看大家福德因缘,要看我们的机遇了!像在此生,在某一事、某一因、某一缘中的作用力,乃至在九界、在一切生命本质上的认知,净土教法真是特别法门、究竟法门、圆满法门,是很感人的值得我们每一个生命拿自己余生去作为的事情!你说我要有很多方法的学习与对比才能审视清楚——那也可能,但是信根具足的人,就是很快去实践的人,很快能了解净土教法的这个特质。

就是他假设的东西极为稀少,直指究竟根源,心地本质、心智根源、心智需求的特质是一览无余的!没有那么多包装,没有那么多设置,没有那么多追寻某一业或者某一界、某一界、某一界的增上说法——不设立!就是直指一切生命根源,直指一切生命共同喜乐、好乐的实质,在那个实质作用点上不断地令我们在每一个事相上实践它、反思它、观察它、运用它,就是人人本具的那个点。

这个地方真正表达了清净平等,真正表达了随顺得入的善巧,真正揭示了一切生命共同拥有的事实,即是在时时事事上就路还家的、无亏无欠的、直下的、究竟的揭示。所以把一切渐次,把九界落差或差别全部融入阿弥陀佛五劫思维与殊胜观察中,这样形成一个结晶,就是生命本质的光辉、生命本质的作用、生命本质所在的特质,给一切生命作了实用性的揭示、回归性的揭示,给我们一个认取的揭示。你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面对一切法界、一切生命、一切事相,平等地,就是既不贡高亦不下劣地面对一切生命、一切业报、一切现象、一切作为、一切事实。他这种广大胸怀或者说究竟悲心,任何一个生命在这个地方稍有正面的善意,就会引发共鸣、认知、抉择与回归。

你说我们已经业报太久、轮回太久,我们认取的就是习惯、就是功利,行不行?也行!但在弥陀这个教法中,不管多么顽愚的有情,佛以无碍光辉、圆明光辉、究竟慈悲的接引,这种无量光寿,在无量时间中以极大不可思议的耐心,就是顺性的耐心,来点燃你性德的光明,或者说让我们的性德真正起到作用,就是本质的作用、本质那个点。要是我们不知道五劫思维、二百一十亿佛土观察或者说对一切世界种种生命观察诸佛利生方便,他这个五劫思维与观察力的行地就没意义了,就是个虚设。他细腻到什么程度?就在心智的本质光明处直接下手了!所以建超世之愿,于一切众生作究竟功德的布施者,作一切大安的回归、回馈。

佛陀的恩德,就是他对生命作了广泛认知,对佛陀利生度生方便也作了广泛思观或者说观察、思考,乃至经过兆载永劫的实践——他观察清晰了,发愿清晰了,去实践、实践、实践,一直到这种十劫前,把因地所发愿真正圆满了,无亏无欠地证实了这个不可思议的事实,就是一切生命本质光明作用力的事实,把这个事实偿还于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清净觉悟世间,平等觉悟世间,圆满觉悟世间。就是清净地运用生命,圆满地运用生命,无碍地运用生命,安稳地运用生命,喜悦地运用生命,照耀一切地运用生命,超越一切限量与可思议作为地运用生命——这样不可思议的一个世尊出世了。所以十方诸佛皆共称赞他不可思议的威神功德,皆共称赞他不可思议的予一切众生生命本质光明的机遇——这个给予过程,这个点燃过程,这个印契过程,这个唤醒作用的过程!

很多人读过《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十方世尊皆出广大力、大神变力、不可思议功德力,逾越一切世界的障碍,来共同宣化阿弥陀佛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佛中之王、光中之尊。实际就是他真正地直取了一切众生生命本质的光彩的作用力、庄严的作用力、圆满的作用力。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就在这里面,有这种同等的对称性。

所以我们依佛的果地觉来觉悟生命、觉悟生命相续、觉悟我们身口意所有成熟的现缘,用生命之光照耀我们任何一个已成熟的因果,远离现行用无明心、无明业、无始无明种子造作种种业的轮回习惯;使我们依果地觉这样心智光明来照耀一切成熟的现行,出离、觉悟、善用于一切现行的成熟,不再造新业,觉悟于过去一切业相的现行成熟过程。这样直下就是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样不可思议生命之光的传递,传递的是人人本来具有的揭示。

我们以前是不断地造作与累积,旧的业力还没“享受”过,新的业力又制造出来;旧的苦恼还没成熟,又不断在造更多苦恼的自我业或者我执法执的业。不断地累积着、累积着、累积着……使我们无穷无尽地在“享受”着不断自我制造的业力业相的滚动。现在依这种生命本质光明终结了无始以来无明造作,使我们彻底终止了轮回的枉受其苦的苦处,来运用整个法界生命之光、本质之光,照耀一切九界众生所有作为的如幻性、不实性,使我们催熟清净安乐住,圆满觉悟世间、觉悟生命。

阿弥陀佛五劫思维就思维这么个事情,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是极为浩瀚的工程,观察了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度生方便与众生业力分的共同点,他在寻找、寻觅、发现、认知、证实,让很多世尊都来给他证实。所以阿弥陀经中说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证实此不可思议功德。什么不可思议的功德?就是这个佛中之尊、光中之王所运用的生命本质光明照耀法界,是一切众生虚妄轮回、虚妄造作业力的终结处;就是如来会的极乐世界终结了十方九界众生的轮回造作——见思惑的造作、尘沙惑的造作、无明惑的造作。这些蒙蔽的造作不管是粗重业报,像三恶道,还是善缘一点的三善道,或者觉悟的三圣道,虽细腻一些,但莫不是业、莫不是罪。过去叫“除世痴闇冥”——痴、闇、冥,除世痴闇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上怎么讲?“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就是照耀着一切世间,令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或者在无始以来的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中——这都是讲的圣人,前面见思惑讲的是凡夫——虽然有这一切粗细造作,但在净光明满足中,我们在生命本质光明的点上真正启用起来。各个生命都可以用。所以说“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满足什么功德大宝海?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因缘称阿弥陀佛是光中之尊!他是个代表,他就把所有生命本质的光明纯粹地、纯正地、完整地、无余地运用与照耀在一切法界——他完成了这样一个完成式,所以他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诸佛所赞叹,说阿弥陀佛就是佛中之王,就是光中之尊。

你说佛还有大小?没有大小,但十方诸佛一定赞叹他。一切佛佛都为了利益众生,因为利生方便,谁有方便都赞谁,没有嫉妒心。他们有嫉妒成不了佛。大家都在运用同一不可思议的力,但他这个力用点独特。所以无量寿经上说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光、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炎王光、解脱光、智慧光、超日月光等等一切不可称计之光明。为什么这样称?实际就是生命本质的光,可以有无数的赞叹、赞美、礼敬与运用。

我们要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无畏地取用、随顺这个光明的果德、果地觉悟来照耀自身生命,在无始以来无明任何一个业成熟之时、自身现行的业成熟之时,都能坦荡处之。何以故?了知如幻不实之事实、缘生缘灭之事实,真正能了悟一切造作业相续分中的作用点所在。就能透视它的本质,令心真正地清净回归、无碍回归、圆满回归,回归在这个本质的光明藏中,就是无量光佛刹,过去也翻译为极乐世界之胜会、安养国、清泰国。我们了解于此,来善于运用阿弥陀佛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生命的本质。

你说这就是一个名词名言——是的,在一切意识业分中,哪个不是名词名言、无自性的事实?都是这样的!我们善运用这个法则来了解生命、生命的作用力,了解内心世界、内心世界的庄严,原来三无差别在内心庄严——内心的真正需求、真正光明所在原来就是无差别。“无差别”我们就直下可以取用。所谓穷人衣里明珠,我们拿出来就可以放光。不是说穷人穿着破烂衣服就没有这种光芒了。

我们无始以来的业习烦恼把他裹藏起来了,感觉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一旦佛给我们揭示三无差别之事实,像如来藏经中如来所宣化那九种比喻,比喻我们的心智,令我们心智真正取用内在的生命之光,不再追求事相的贪嗔痴慢疑、种种业报差别,在那个相上去计较、去在意、去迷失、去沉溺。而在一切相上直下回归其本质妙用,安住其本质光辉,照耀一切业相,令一切业相不再蒙蔽我们,不再遮蔽我们,不再缠缚你的心智,真正点燃我们生命之光。这样作为以阿弥陀佛为本师的修行者,就是本质心智光明的回归者、拥有者、运用者、赞美者、推广者。是这样的作为。

阿弥陀佛这个教法,对我们在五浊恶世业报中沉溺太深太久的有情来说,是极大的公正的昭雪一切众生冤枉之业的真正利益的给予!我们不再枉受九界业报差别的纠结、攀比的苦难,令一切众生直下平等回归,平等取用于心智光明、本质光明的事实。这样令自身与一切有情得安乐。这个安乐说平等的安乐也好、圆满的安乐也好、清净的安乐也好、本自具足的安乐也好、无所对待的安乐也好,都是生命或者心灵真正需求的共同点。此共同点,佛运用得彻底纯熟了。我们学习着运用它、依止它,有这样一个机会、这样一个机会……时时刻刻就是我们内心的真正功德藏、法藏、如来藏——要打开这样一个内在法界。

阿弥陀佛果地觉为因地心,实是九界凡夫心智意识力所不知,就是其智慧力、意识力所不及!因为他是依无量方便而展现出来的生命心智光明,不是你思量、考量乃至智慧所能测度,这个不可思议!所以他给我们一个修行方便——随顺——你就随顺这种光明来审思生命的现行。就是歇心审思,不造作地审思,圆满地审思,接纳一切地审思——这种审思极为方便。

有人说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或者说我要怎样怎样,要把自己弄成什么样……再弄你也出不了九界造作,出不了你九界业分的选择!你就想去吧,没有用!你说我就是那样一个执著者——我们不能反对,只能回向与祝福,因为那也是久远的修行方便!要想在这短暂一生中真正对生命、对轮回、对种种法则有个彻底揭示,我还是祝愿、祝福、劝请大家实践净土法则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一个为十方诸佛赞叹守护的不可思议利益所在。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5599341

无量光寿app下载安装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