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菩萨巧方便回向成就。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
菩提门,所谓成就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种功德,就称为菩提,那违菩提,就是能遮障菩提道业。我们为了避开这种遮障,就是众生的习惯,我们来看菩萨何以指导我们远离障菩提门。
许多人学佛,早期学佛,就是为了自身的安乐,自身的苦啊,哎呀,不要有那么多的病啊、烦恼啊,多点顺缘,多点福德呀,这样来学佛的。这个没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的世俗常态,但我们一旦遇到最上乘的教法,我们对此要反思。这个反思呢,就是这一段文字来提示我们的。我们还要依着世俗的心,这最上乘的教法,也可以满足你,但是障你的菩提门,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大功德利益。
一者依智慧门,智者,如文殊不为自求,是为智慧者所用心、所得见、所方便。很多人,你看看他,一旦为了自己的名利,培养啊、学习知识啊、拼命地修行啊,这样的人十分的苦、十分的愚痴、十分的愚痴,但他会沾沾自喜,或者表达一种什么呢,我要度化别人、帮助别人,怎样怎样的一种状态,骄慢!这是一种愚痴业。这种愚痴业就为自己的名利而奋斗与作为,乃至修行等等。
许多人读过道宣律师的《净心诫观法》,那上面广说、细说都有的,三十观中,多列举这一类的搭佛衣、说佛话、行名利的恶作。我们要是稍一不注意,因为我们从世俗中走到佛法中来了,稍一不注意,就障自己的菩提道业,行诸世俗业,虽然口上也在谈佛法,但心里多列举自己名利的想念,那行愚痴业。所以,不为自求者,是智慧门,是文殊所见方便,得以清净自在。那为自求者呢,必然堕入世俗坚固自我、强化自我、积累自我业力的一种堕落,这个堕落呢,会障菩提。
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我们大部分来学佛,都用的世俗心。真正的说,一进入佛法,一深入佛法,就是为利世间而成佛,不为自求而成佛,这样的大智者,有,可能大家都是,但是也有很多世俗的习气,我自己深有体会。那世俗的心呢,似乎我们在世俗中已经养成习惯了,成年出家等等,都会有这样的一些过患。包括中老年出家,有十种过患[21],这种过患,因为习气熏染,我们虽然在学佛,但心还是世俗心,虽然现佛形象,但心还是依世间业力。
这一点要警觉,我们可以细细的观察,我们是要大的这种功德善巧,还是要世间的轮回堕落?我们看第二段文。
依慈悲门,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依慈悲,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三十二应中有说。很多人读过《妙华莲华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那里面有细说,细说什么呢?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谓三十二应化尘刹,普利众生,无所障碍。那是慈悲心,拔一切众生苦,分身无数,变化无方,但以利益众生为己行,所以远离无安众生心。
我们一读《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有观音、势至,这个地方的智慧,多提及的是大势至菩萨,念佛者是大智者所行;分身方便,依种种方便者是慈悲所行。
清末有一个彻悟禅师,中国净土宗历代的善知识们,把他推举为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二个祖师。他在这地方有一个深刻的提示,我们恭敬自身心,是十分十分大的一个障碍。有时候会熏修这种无益的障碍,他在他的这个文字中、著作中提到,以苦行为助缘[22]。这个苦行是远离贪图安逸的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的一种熏修方式,或者说一种警策。因为我们在世俗中,因为世俗的习惯,我们带着这种习惯接触佛法,要警觉……
这三种门,智慧门、慈悲门,乃至说方便门,最主要是揭示我们,要远离三种障菩提门的作为,要依智慧。要是没有安稳众生的心,那人很容易丧失慈悲。你要是染著、积累,以为自己能安众生心,能安众生,而不依佛愿安稳众生,不以佛心、不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回向众生,那你不是巧方便回向,亦会染污于骄慢、自大,认为自身能度人,实自身尚不得度,多产生堕落业与骄慢业,甚至邪见业。这一点,一定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那方便门中的怜愍一切众生,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这就是贪图安逸的一种。我们要警觉这个,要不然,种种方便从我们生命中丢失。很多人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那我们就可以啥也不用干了,就可以这样那样,实际是放纵自己贪图自身心的一种说法、一种掩盖。
智慧门、慈悲门、方便门的无染、慈悲、方便,皆来自于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皆来自于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功德回向众生,而不是我们自身有什么功德。这一点呢,就比较容易使我们逾越三种障碍菩提的业力作为。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无染,我们得到这样的法益,而不染著法益,回施众生,这是巧方便,巧方便令心清净。所以在七菩提分中,从正念、择法、精进,得到喜、轻安、禅定这样的功德,都不能留住,要舍,那么第七个菩提分中讲到舍,这个舍就是巧方便回向,平等安住,不骄慢,不积累。所以无染清净心,对我们从薄地凡夫来随顺佛果地教法的这个审思,来清除我们为自身求诸乐的这样一个贪著心。这样,清净心自然就会展示在我们的生命与作为之中。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安清净心就是安一切众生,拔一切众生苦,令一切众生往生安乐国土,无疑往生。
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怎么来摄取众生往生彼国呢?阿弥陀佛如是作为,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我们亦复如是,导引众生无所障碍往生彼国,随顺法性必生彼国,随顺佛愿必生彼国,随顺我们对十法界的观察,细致的观察、究竟的观察,必然发愿往生彼国。以此因缘,往生是必然,不可颠覆。那这样,我们那就会所谓的令一切众生成就大菩提,也就是无上菩提。
这个满足,就是不颠倒、不疑虑,究竟安住,这样一个引导与确定。
摘自2014《往生论浅说》
无量光寿网站
http://wlgs.zhdh.org
管理员微信:zhdhtv
学习交流群:
